1. 水稻的種植方法
水稻的一生水稻介紹
1、水稻一生概述
水稻從種子發芽到穀粒成熟全生育期中,經過生根、長葉、分櫱、穗分化、孕穗、開花、灌漿到成熟,每一個生育期對外界條件即溫度、水分、空氣、光照、養分等都有不同的要求。只有掌握它的生長規律,不斷提高水稻的栽培技術,才能達到高產,穩產的目的。
水稻的一生,大體分為兩個階段,從種子萌發到幼穗分化前,為營養生長階段,主要是建成營養生長器官,為生殖生長提供充足的物質條件。從幼穗開始分化到稻穀形成,為生殖生長階段,此期主要是長穗、開花、灌漿、結實。構成產量器官,同時,根據水稻外部生態顯著變化的情況,又將其劃分為若干個生育時期,這些時期通常包括:秧苗期,移植返青期,分櫱期、孕穗拔節期,抽穗開花期,灌漿期,黃熟期等。這兩個階段和這些生育期是互相交叉,緊密聯系,相互制約的。
2、水稻優化控灌技術
水稻是喜水作物,從播種到收獲需要大量的水分,但是水稻的各個生育階段對水的需要是不同的,因此掌握水稻各生育期需水規律,實行科學用水,是奪取水稻高產、穩產的重要措施之一。
2.1水稻節水技術概述
水稻和水的關系是十分密切的,人們把水稻稱為水生作物,這說明它離不開水,水稻需要在一定水份條件下生長,這是它的生理需要,但是,水稻又和它所需要的生態環境分不開。人們稱水稻是水生作物,但水稻的一生並不是每個生育階段田面都要保持水層。有時田面需要淺水,有時不需要水層,實踐上看,水稻是一種半水生作物,這就為水稻節水灌溉新技術的應用奠定了理論基礎。
舊的整地和灌水方法,以水整地為主,深水灌,大水漫灌,造成土壤板結,通氣性不良,不利於根系發育,因此普遍低產。高產水稻必須改革稻田的整地灌溉技術,提高水稻根系活力,使水稻有個良好的生活條件,水稻的高產經驗是:「要以根定水」「以氣養根」「以根保葉」「以葉增產」;二是「水肥氣熱」這四個條件與土壤肥力相互配合,以水調肥,以水調氣,以水調溫,乾乾濕濕,壯根保葉,提高產量。
在稻田水、肥、氣、熱四大因素中,水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水調氣,以水調溫,以水調肥,就可以有效地對水稻生育進行促控,這是水稻節水高產灌溉技術研究的基本原理。節水灌溉具有許多優點。
2.1.1更新土壤生態環境,提高氧化還原電位,能排除有害物質,防止爛根,有利於根系發育。
2、能抑制氮素過量吸收,有抑制無效分櫱效果,並能提高稻株體內的碳氮化,促使結實良好,防止蟲害與水稻穗莖瘟病的發生。
3、使土壤呈氧化狀態,可增加鉀氧化,使水稻的莖桿組織堅硬而不倒伏。
4、可以增加土壤中速效性養分釋放,促進有機質分解,為水稻下階段生長提供良好條件。
5、使稻株既獲得必要水分,又不使其感到氧氣不足,水、肥、氣、熱等因素得到合理調整。在前期能增大土壤晝夜溫差,促使分櫱早生快發,提高成穗率。在中期能夠限制氮素的過量吸收,能控制無效分櫱的發生,推遲封壠,控制葉片的角度和基部節間伸長,提高稻株碳氮化,促進生育轉換,提高抗倒伏能力。在後期能防止根葉早衰,有利於光合作用和干物質的積累,使水稻籽粒飽滿,活桿成熟,增加千粒重。
6、水稻群體,協調生長,能形成高產株型(高產株型就是上邊的三個葉片短,下面的三個節間短,)充分發揮水稻高產優勢。
7、田間滲漏及棵間蒸發等水稻生態耗水的合理調節,減少了稻田養分流失。水稻抗病蟲害能力增強,使水稻高產再高產。
2.2水稻的需水規律
水是肥的「總開關」,也是土壤中空氣、溫度的「調節器」,因而水對水稻的生長直接起著促進和控製作用,,搞好水的管理,對奪取水稻高產關系重大。水稻需水量,稻田水分消耗主要有三種途徑,即「棵間蒸發,葉面蒸騰,田間滲漏。
2.2.1棵間蒸發:就是植株之間所消耗的水量(稱為生態需水)。
2、葉面蒸騰:就是作物將從土壤中吸入的水分通過葉片的氣孔,蒸發到大氣中的現象(也稱為生理需水)。
3、地下滲漏:就是當水稻根系活動層中土壤水分超過飽和水量時,滲入到根系活動層以下的重力水。
根據多年觀測試驗所得數椐,水稻日需水強度是;分櫱7.0毫米,孕穗拔節期8.6毫米。水稻整個生育期需水高峰有兩次,第一次出現在分櫱期(峰值主要由棵間蒸發形成的)。第二次峰值在孕穗拔節期(峰值主要是葉面蒸騰形成的)。棵間蒸發的峰值是由於水稻前期植株少,葉面積小,陽光能夠充分照射在水面上,所以棵間蒸發量就高。相返隨著植株的增多和葉面積的增大,葉面蒸騰逐漸上升,到孕穗拔節期日平均需水量達到最高峰8.6毫米,以後逐漸呈下降趨勢,這就是水稻的整個需水規律。
2.3控制灌溉水稻秧田及本田管理技術
2.3.1育苗技術
農諺說的好:「秧好一半稻,壯秧產量高」。水稻育苗好壞對水稻全年生長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寒地旱育稀植水稻應用「控制灌溉」技術對育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育健壯秧苗,「控灌」技術的優勢更能有效發揮。目前,寒地水稻先進的育苗技術是大棚「旱育秧」(即旱整地、旱作床、旱播種,人工澆水補水)。「旱育秧」主要技術環節有以下幾點。
2.3.1.1育秧場地的選擇
選好育苗地塊,是「控灌水稻」育壯苗的重要環節。要選擇地勢高而平坦背風向陽,靠近水源,土質肥沃,透水通氣良好,保水保肥,底墒充足、灌排方便的旱田地塊。要在秋天去掉根茬、殘株後,用人工或機械耕翻10厘米,整平耙碎。每15畝本田面積需純綠色秧田面積100-125平方米。
2、品種的確定和種子處理
確定水稻品種。要選擇適合本地的中早熟品種。要選擇在當地已種植3-5年的抗稻瘟病和結實率高的品種。
第一積溫區:比如,松粳8號(松98-128)、松粳9號(松98—122)、牡丹江26號(牡98-594)、牡丹江27號(牡99-881)、牡丹江29號(牡98-1130)、龍稻5號(哈99-744)。
第二積溫區:比如,龍粳17號(龍育99-390)、龍粳18號(龍交01B-1330)、龍粳19號(龍選99-196)。綏粳7號(綏98-199)、綏粳8號(綏02-6222)、綏02-6159、綏02-6007、綏02-7015號,龍盾104(龍盾97-1)、墾稻10號(墾92-509)、墾稻11號(墾00-1113)、墾稻12號(墾99-34)、龍稻4號(哈99-85)、)、龍稻6號(哈99-245)、龍稻7號(哈02-220)、莎莎尼等。主推龍稻7號
第三積溫區:比如,龍粳13(龍花96-1513)、龍粳14號(龍D99-904)、龍粳15(龍品02-1)、龍粳16號(龍D99-709)、墾稻11(墾00-1113)、綏粳3號(綏92-188)、龍粳20號(龍育1126號)。
晾曬種子:選擇晴好天氣,在乾燥場地上,將種子薄層攤開,翻曬2-3天,增強種皮的透性,降低種子內抑制發芽物質的濃度,激發種丕的活性,打破種子休眠期,使種子乾燥一致,吸水均勻,發芽整齊,提高發芽率。
泥水選種:目前一般使用泥水選種,去掉漂浮秕谷。
浸種消毒:將種子消毒的葯劑(目前有施保克、使百克)倒入容器中,按要求加清水溶解均勻,再將選出的稻種放入浸泡,浸泡時間長短,主要和水的溫度有關,水溫15℃,需浸泡5—7天,如水溫低於15℃時需浸泡8-10天。一般100斤水浸種80斤。
催芽:催芽播種,有利於出苗快,出苗整齊,秧苗健壯,目前催芽的普遍方法有兩種。火炕催芽和大棚催芽均可。
3、苗床製作和播種
配製床上(營養土)。將旱田豆地土70%和腐質草碳土30%混拌均勻,摻入壯秧劑,混拌均勻即可(營養劑一定要按說明書的用量使用,不需增加任何肥料)。
平整床面鋪墊育秧片。用木板將床面推平整細後將育秧片鋪好,再往育秧片上覆蓋2厘米厚營養土,並一次性澆透底水即可。
播種:適宜播種期為4月10日至4月20日。苗棚內地面溫度達11.5℃以上開始播種。發芽率在90%以上的稻種。每平方米均勻播芽籽0.5-0.6斤。將稻籽壓入土中,覆土0.7厘米,最厚不得超過1.0厘米,播種後用苗床化學除草劑,進行封閉滅草。
4、秧田期管理
出苗期:從播種到出苗為封閉期。此期要保溫、保濕。這個時期棚內溫度不得低於10℃-12℃,適宜溫度是25℃-30℃,最高溫度不得超過35℃。如果氣溫正常,7-9天一葉就能露尖,此期控制苗床水分不要過高,促種子根生長。
此期如果發現床面有點片落干現象,就要及時用腳踩實即可。
一葉一心至二葉一心期;此期需5-7天,是一葉伸展期,鞘葉節根伸長,此期管理重點是,地上控制1葉鞘高在3厘米以內,地下促發鞘葉節根伸長。適宜溫度是20℃-25℃,盡量少澆水,干處適當補水,此期應見綠就通風。一葉一心期應澆一次預防立枯病的農葯(見本空間立枯、青枯病的防治)。
二葉一心至三葉一心期;此期需5-7天,是二葉伸展期。地上要控制1葉至2葉的葉耳間距1厘米,地下促發不完全葉節根生長。適宜溫度是20℃-24℃,早晨或晚間要觀察秧苗葉尖處是否有露珠,如無露珠,新展開葉打卷,田面發干,要及時補水,此期要注意通風,加大通風口,晝揭夜蓋。
三葉一心至四葉一心期;此期需7-9天,是三葉伸展期。地上控制2至3葉耳間距1厘米,控制3葉長8厘米左右。適宜溫度是20℃左右,如果發現秧苗發黃脫肥,可在3葉期,每平方米用硫酸銨25克,兌水2.5公斤葉噴,噴後用清水洗苗。此期要加大通風量,減少棚內外溫差。此期還要防治生理性立枯病和青枯病,如發現點,片發病時應立即灌跑馬水沖洗。
移栽前的准備工作:揭膜後,應及時用人工拔除苗床大草,追好送嫁肥,打葯預防潛葉蠅,達到帶肥,帶葯下地的目的。
2.3.2控制灌溉本田及田間管理技術。
整地、施肥、泡田
整地要以秋翻為主,耕層深度應在20-25厘米為宜,秋翻地有利於曬垡熟化土壤,滅蟲滅草。
施肥:基肥泡田前旱整地時施用尿素80-100公斤+磷酸二胺100公斤+氯化鉀150公斤/公頃(基肥一定要在放水前施入)。
泡田:5月初開始泡田,灌水時應由高到低,由遠至近。泡3-5天後進行水整地。水整地的標準是上糊下松,泥爛適中,有水有氣,溝清水暢,埂直如線,地平如鏡。地平如鏡是指同一田塊高低差不超過3厘米,沒有偏臉池:上糊下松指水田表面泥水融合軟活,下部土團粒較大,喧松,通氣性好,這樣有利於插秧,插後返青快、有利於根系的發育。溝清水暢,埂直如線是指引水渠系修整清障,排水溝加深加固。保證灌排通暢,保持條田筆直,夯實加固,防止跑漏。然後用除草劑做土壤封閉處理,目前大多數使用除草劑丁草胺或農思它,用量0.5-1.0公斤/公頃(丁草胺使用時最好是耙完地補水後使用,農思它在耙地混水時施入)。保水5-7天,等水層自然落至花達水時插秧。
水稻本田移栽後,要經過移植返青、分櫱、孕穗拔節、抽穗開花、灌漿黃熟六個生育期。每個生育期中,應用控制灌溉技術都有明確的要求和標准。
2.3.2.1移植返青期
插秧一般都在5月13日-5月20日之間栽秧到全區有10%植株的新生分櫱葉類露出葉鞘。
水稻移栽時田面保持花達水,移栽後不建立明水層,改變了傳統的寸水返青不露泥的淹灌方式。秧苗素質好的水稻返青時間大約在移栽後6-8天左右,秧苗素質不好的大約需要10-12天。(水稻有三黃期,第一期就是秧田的後期,第二期是分櫱末期、第三期是收割前)。這就是說在插前必須使秧苗充分落黃、積累大量的干物質,提高秧苗的含糖量,就是通好風和煉好苗這樣才能使插到地是的秧苗提高對低溫冷害的敵抗能力和抗旱能力。此期稻田土壤水分控制下限標准為土壤含水量的36.4%-46.8%。占土壤飽合含水量的70%-75%,以田間裂縫(6-8毫米),地不幹皮為標准,如秧苗移栽後馬上建立水層,水稻發根漫,遇到大風天氣造成飄苗現象。移植返青後建立水層的,表面現象看秧苗比不建立水層的葉片綠,不建立水層的,表面看地皮發黑不顯眼,但實際上不建立水層,除能減少病蟲害的發生外(如潛葉蠅),還能使地表土直接愛到太陽的輻射,有利於提高地溫,使水稻發根快,白根多,紮根深,有利於提前返青分櫱,給水稻分櫱,用葯,封閉滅草打下堅實的基礎。
移植返期的田間管理。插秧規格:旱育稀植一般在稀播種培育壯秧的基礎上,本田插秧密度由過去的8寸×3寸×3株每平方米37。5穴=112.5株=每畝11.25萬株的密植,減少到9寸×4寸×3株=每平方米25.0穴=75.0株=每畝75萬株稀植或超稀植的9寸×7寸×2株,每平方米14.2穴=28.4株=每畝28.4萬株或9寸×8寸×2株,每平方米12.5穴=25.0株=每畝25.0萬株。稀植、稀插有利於充分發揮分櫱成穗的作用,反而容易獲得高產(栽培形成要因土壤條件,氣候條件,品種和生產水平等不同,以因地制宜為好,就是說肥田少插、瘦田時當密植)。
(2)插秧期問要在田埂大邊上噴一次防治地老虎的農葯,以防埂邊秧苗受害(通常使用氯氰菊酯)。
2.3.2.2分櫱期
分櫱初期:從10%的稻株開始分櫱至50%稻株有分櫱的時期,如果插秧時間在5月15日,分櫱初期應延續至5月23日-6月11日左右。
分櫱中期:從50%稻株有分櫱至田間總莖粒達到設計穗數80%的分櫱時期。如果插秧時間在5月15日,分櫱中期應從6月12日左右至6月26日左右。
分櫱末期:田間總莖數達到設計穗數的100%的分櫱時期。大約為6月27日-7月6日左右,大約經歷8-10天。
分櫱期水分管理:分櫱初期的0-20厘米根層土壤水分控制下限標准為飽和含水量的85-90%。控制上限標准為飽和含水量;分櫱中期的0-20厘根層土壤水分控制下限標准為飽和含水量的80%,控制上限標准為飽和含水量;分櫱末期的0-20厘米根層土壤水分控制下限標准為飽和含水量的70%-75%。控制上限標准為飽和含水量。
但是根據實踐經驗,分櫱初期和分櫱中期有滅草與施肥要求,此期結合揚肥施葯進行封閉滅草,需建立30-50毫米水層,分櫱期如天氣乾旱,一般要灌4次水,如雨水調和可灌3次水,具體為:
第一次灌水大約在5月23日左右,灌水20毫米,結合灌水施第一次分櫱肥,每公頃施硫酸銨100斤+尿素50斤。
第二次櫱肥補水大約在5月27日—5月29日之間,補水30-50毫米。結合揚肥施葯滅草;施尿素100-150斤+阿羅津3——4並+稻無草15代/公頃,分櫱肥和葯劑滅草同時進行。
第三次補水大約在6月2日—6月4日在灌30-50毫米等其自然落後,看崗處和漏水池子是否有稗草,如果稗草就用快殺稗(二氯喹啉酸)進行莖葉噴霧處理,這樣能使滅草效果接近100%,乘余的田間大草用人工拔除。
分櫱末期重控時間應根據稻苗生長狀況和土質、肥料、氣候條件等因素,確定控制灌水的適宜時間和程度,其具體做法是:一看苗量,當達到畝穗數的要求後(達到總苗數的80%時)進行早控(大約在6月20日左右。)二看苗勢,稻苗長勢過旺,封壠過早,應重控。三看葉色。葉色濃綠應早控。四看天氣,陰雨連綿應搶晴天露田。五看肥力,土質肥沃及地下水位高的田塊要早控。6月25日-7月5日左右結合控田後灌水施氯化鉀150斤/公頃。
分櫱期田間管理:分櫱前期田間管理重點防治草荒和潛葉蠅,負泥蟲等促使分櫱早生快發。分櫱後期重點控制無效分櫱和預防稻瘟病,促使水稻健康發展。給水稻孕穗打下堅實基礎為水稻結實創造良好的環境。
拔節孕穗期一般在7月7日—7月26日,大約經歷20天。孕穗拔節前期,從10%稻株拔節到80%的稻株拔節為止。孕穗拔節後期,從80%的稻株拔節一10%的稻株抽出劍葉為止(水稻拔節的標準是莖桿基部第一個伸長節間長度達到1厘米,由扁變圓)。
控制灌溉時,此期田面一般不需建立水層,孕穗拔節前期的0-30厘米根層土壤水分控制下限標准為飽和含水量的90%,控制上限標准為飽和含水量。孕拔後期的0-30厘米根層土壤水分控制下限標准為飽和含水量的95%,控制上限標准為飽和含水量(此期如有雨可蓄雨水,但時間不要過長)。
孕拔期是水稻生育過程中的需水臨界期,這個時期水稻植株生長量迅速增大,根的生長量也是水稻一生中最多的時期,稻株葉片相繼長出,群體葉面指數將達到最高峰值,水稻生長也將轉移到穗部,所以,水稻對氣候條件與水肥反應比較敏感,稻田不可缺水受旱,否則易造成穎花分化少而退化多,穗小,產量低,因此要適時灌水,使土壤含水量達到飽和狀態。此期還要看天氣狀況,如果降雨,可蓄雨水,減少灌溉定額,以達到省工,節能的目的。根幾年來的實踐證明,一般年傷此期基本不用灌水,因為此期正值雨季,再加上植株繁盛,陽光照射不到地面,土壤含水量始終能達到飽和狀態。
孕拔期的田間管理,分櫱末期控完田(大約在6月25日—7月7日左右)灌一次水,施肥氯化鉀100斤—150斤/公頃左右。以後看水稻長相和天氣狀況,如果氣溫高和天氣晴好,水稻托肥,可在7月14日左右結合灌水施尿70-90斤/公頃左右,之後要注意小雨不排,大雨排干,調氣促根保葉,其間要割除池埂大草,預防稻瘟病的發生。
2.3.2.4抽穗開花期
抽穗開花期一般在7月30日—8月10日之間,大約經歷15天左右,抽開期:始穗期(全區10%的稻穗頂端露出葉鞘的日期)、抽穗期(全區50%的稻穗頂端露出葉鞘的日期)。齊穗期:(全區80%的稻穗頂端已露出葉鞘的日期)。水稻抽穗開花期光合作用強,新陳代謝旺盛,是水稻一生中需水較多的時期。此期缺水受旱會降低水稻的光合作用能力,影響有機物合成和枝梗穎花的發育,增加穎花的退化和不孕。因此,要合理調控土中水氧關系,盡力保護根系,延長根系生命,養根保葉,迅速積累有機物,提高水稻結實率。
控制灌溉時,此期田面也不建立水層。0-40厘米根層土壤水分控制下限標准為飽和含水量的90%,控制上限標准為飽和含水量。如遇到降雨天氣,可蓄雨水。
抽穗開花期田間管理,割除田埂大草,預防穗莖瘟病
2.3.2.5乳熟期
從10%的稻穗中部籽粒灌漿到稻穗籽粒發黃為止。一般在8月11日—8月28日之間,大約經歷18天左右(與氣溫高低和天氣陰晴有直接關系)。
此期灌溉管理不容忽視,否則易造成產量下降0-4厘米根層土壤水分控制下限標准為飽和含水量的75%,控制上限標准為飽和含水量,如果遇到降雨天氣,可蓄雨水,但不超過5天。
根據有關資料查明,水稻的上部葉片(即劍葉、倒2葉、倒3葉)所形成的碳水化合物總量的60-80%,積累的干物質重占水稻一生中干物質重量的70%左右。上部頂葉(指倒3葉)製造的有機物質基本上輸送給稻穗,不再向下輸送。下部葉片所造成的養分向根部和下部節間輸送。因此要養稻根、保三葉、長大穗、攻大粒。有利於水稻通氣、養根、保葉、促灌漿,提高粒重和產量。
2.3.2.6黃熟期
黃熟期一般在8月29日—9月18日之間,大約經歷21天左右。80%植株的穀粒變黃時稱黃熟期。
黃熟期水分管理,此期稻田土壤水分控制下限標准為飽和含水量的60%。如果水稻生長後期乾旱少雨,應在割地前10-15天灌一次飽和水(此期因始終沒建立水層,灌這次水不會影響收割),如果此期放水過早,土壤嚴重缺水,會造成水稻早衰,影響水稻產量和米質,缺水嚴重地塊可減少20-30%。如秋天雨水多可不灌這茬水。
黃熟期田間管理,水稻成熟後要適時收割,作為種子用的可在霜前收割。收割最佳時期是稻穗上部的枝梗應該有三分之二黃化變干,穗基部變黃色,全穗外觀失去綠色,莖葉顏色變黃。在水肥過多的情況下,雖然部分莖葉還有綠色,但穀粒已經變黃,也應及時進行收割。
3、「控制灌溉」在水分上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3.1土壤水分為田間最大持水量的70%-75%時,最有利於水稻根系生長發育。
2、控制灌溉表明早熟品種產量較高,晚熟品種相對較低,熟期越晚的品種,水分虧缺時生育期延遲越多,經研究證明在水分脅迫時間長的情況下,水稻生育期的延長是在齊穗期前,「也就是營養」生長期與生殖生長並進期。
3、在分櫱盛期與生殖細胞形成期,長期處於較低的土壤水勢,則明顯結實率降低。
4、結實期間;對低土壤水勢反應最敏感的時期為籽粒灌漿初期。
4、水稻調查項目及標准
4.1田間調查項目及標准
4.1.1播種期:播種當天的日期。
2、苗期:全區50%植株第一完全葉展開成喇叭狀的時期至移栽的時期。
3、返青期:插秧到全區有10%植株的新生分櫱葉尖露出葉鞘之前。
4、分櫱前期:分櫱始期到有8%植株的新生分櫱露出葉鞘。
5、分櫱後期:有80%的植株出現新生分櫱到有10%的植株開始拔節(即拔節始期,其植株基部莖節間伸長的程度:1cm以上。)
6、拔節孕穗期:拔節始期到有10%植株的稻穗抽出劍葉前。
7、抽穗開花期:抽穗始期到有10%植株的稻穗中部籽粒進入乳熟前。
8、乳熟期:乳期始期到有10%植株的稻穗中部籽粒進入黃熟前
9、黃熟期:黃熟始期到有80%植株的穀粒變黃。
10、本田全生育期:從栽秧到成熟收割的時期。
11、全生育期:從出苗到全區80%的稻穗基部2/3的籽粒達到玻璃質狀,用指甲不易壓碎的程度日期。
4.2生育動態調查內容與方法
4.2.1基本苗數:水稻返青後成活的稻苗數(有分櫱的應包括分櫱數)。
2、分櫱:通過定點觀測每穴苗數,考察分櫱增減動態和最高分櫱數,開始分櫱時每隔5天觀測一次,臨近分櫱高峰期至抽穗期每隔2-3天觀測一次。
3、株高:抽穗前為土面至每穴最高葉尖的高度,抽穗後為土面至最高穗頂(不連芒)的高度。
4、葉齡指數:某生育期的出葉數佔主莖總葉片數百分比。
5、葉面積指數:農田中葉面總面積與農田面積之比。
6、干物重:應分別測定地上植株,根系及總干物重。
7、根系性狀:包括發根數目(莖基部分櫱處發根的數目)、根的分布以及根量(單穴根的體積、鮮重與乾重)。
8、長相:在各主要生育階段內,用田間定穴照相測定。
9、倒伏性:目測記載倒伏日期、原因、程度、面積。
10、倒伏程度:分五級。
0級:植株不倒。
1級:植株傾斜度不超過150。
2級:植株傾斜度在150—450之間。
3級:植株傾斜度在450—850之間
4級:植株傾斜度超過850以上
倒伏面積:目測,以平方米表示
11、稻瘟病:
葉瘟:齊穗期調查,分六級
0級:無病株
1級:植株葉片有針頭大小褐斑點。
3級:植株葉片病斑直徑為1—2毫米,病斑灰色,邊緣褐色。
5級:植株葉片有典型病斑,為害面積為葉面積的26—50%。
9級:植株全葉植死。
穗莖瘟(包括節瘟)於黃熟初期調查,分為六級。
0級:無病株。
1級:全區植株發病率低於1%
3級:全區植株發病率低於1—5%
5級:全區植株發病率低於6—25%
7級:全區植株發病率低於26—50%
9級:全區植株發病率低於50—100%
12、蟲害:潛葉蠅、水稻二化螟證明發生日期、危害程度。
4.3室內考種
4.3.1穗長:穗節至穗尖(不連芒)的長度。
2、有效穗數:每穗結實粒數在5粒以上,、的稻穗數(被病、蟲危害造成的白穗亦作有效穗計算)。
3、每穗粒數:包括實粒,空癟粒(穀粒完全未灌漿的為空粒,灌漿充實程度不到2/3的為癟粒),和以脫落的粒數。
4、千粒重:兩次隨機所取曬干揚凈穀粒各1000粒的平均重量,換算成標准含水量(13%—14%)的千粒重,兩次重量之差不得大於3%。
5、產量:
(1)、理論產量是指按單位面積有效穗數,每穗實粒數和千粒重計算出的產量。
(2)、實際產量是指單打單收曬干揚凈的稻穀產量。
6、穀草比例:稻穀和稻草乾重之比。
2007年3月31日
氮、磷、鉀調配施用技術
基肥:尿素:80—100斤/公頃
磷酸二銨:100—150斤/公頃
鉀肥:150斤/公頃
追肥:硫銨100斤+尿素50斤/公頃(插後7—9天)
尿素100斤/公頃(插後12天左右)
鉀150斤/公頃(6月25日—7月1日)
尿素60—80斤/公頃(7月13日—7月16日倒二葉露尖)
氮磷鉀
下限基肥:119斤+100斤+150斤=總量369斤/公頃
追肥:250斤+—+150斤=總量400斤/公頃
上限基肥:158.5斤+150斤+150斤=總量458.5斤/公頃
追肥:270斤+50斤+150斤=總量420斤/公頃
上限總量:878.5斤/公頃
下限總量:679.0斤/公頃
上限累計:氮、磷、鉀
428.5斤150.0斤300斤=935.49元
下限累計:369.0斤100.0斤300斤=811.86元
磷酸二胺每斤=1.35元
尿素每斤=0.94元
鉀每斤=1.10元
2. 水稻的種植方法
水稻是我國的主要糧食,但是我們通常食用的是脫殼之後的大米。事實上,很多人都沒有見過水稻,也不知道水稻是怎麼種出來的。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水稻的種植方法,一起來看看。
選擇合適的時間,山區一般一年一季水稻,種植時間大約在4月份以後。選擇好稻種,用冷水發泡,然後放入適量溫度的保溫箱中,等待水稻種子出芽。
水稻出芽之後,將芽種播撒到苗床上,蓋上土,交足水,鋪上地膜,等待其長苗。
整理好農田,當秧苗長到一定長度的時候,既可以移栽到田裡。山區一般都是人工插秧。
秧苗插好後主要注意田間防蟲、除草、防旱以及施肥的管理。
一般7、8月份水稻就會開花。
此時主要管理的是蟲害和肥料。
十月份左右水稻就成熟了。
成熟之後,就是收割,選擇晴天,進行收割。然後通過打稻機將水稻從秸稈上脫下,曬干、儲藏,等待需要脫殼食用。
水稻的選種和催芽
由上述的水稻種植問題中不難看出,水稻種子的選取十分重要,其可以直接決定水稻的產量高低。因此要想提高水稻的質量和產量,就必須加大對水稻種子選擇的把關,種植戶應充分重視起水稻的選種和催芽工作。
選種
首先第一步就是水稻種子的選擇,這一步驟對於水稻栽培來說至關重要,因此需要對水稻的選種進行嚴格的把關。根據該地區的種植習慣,本文建議種植戶可以依靠多年的水稻種植實踐經驗。首先在選取種子時要注意選擇顆粒飽滿,並且是抗逆性較強的種子。其次是將水稻種子進行翻曬1至2天,之後用鹽水進行選種,篩選出顆粒不飽滿的水稻種子並去除。
催芽
在選取到最適宜播種的水稻種子後,第二步就是要加強對水稻種子的催芽工作。選取成功的種子要經歷一定的消毒處理,消毒方法可以採用稀釋了100倍的多菌靈進行浸泡,浸泡的時間不宜過長,一般來說1-2天為最好。之後要進行催芽工作,催芽需在27~28攝氏度的環境下進行。
加大田間管理的力度
加強水稻田間管理,不僅要從施肥的角度考慮,同時也要認識到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以及收割時機的選取的必要性。
合理施肥
肥水管理一直以來都是田間管理工作的重點,適宜的水分和肥料對於水稻的生長是很有幫助的。因此在肥料的選取工作上要格外重視,當地應充分利用牲畜的糞便、餅肥、草塘泥等物質,底肥在土壤翻耕時畝施豬、羊欄肥1000-1500公斤。移栽前一天畝施碳酸氫銨40公斤+過磷酸鈣40公斤。栽後5天施第一次分櫱肥,畝施尿素7.5公斤,氯化鉀5公斤。栽後12天施第二次分櫱肥,畝施尿素10公斤,氯化鉀7.5公斤。7月18日左右,畝施促花肥45%復合肥15公斤,尿素5公斤。8月5日左右,畝施保花肥45%復合肥10公斤。8月20日左右施粒肥,畝施45%復合肥5公斤。抽穗後噴施磷酸二氫鉀或噴施寶作根外追肥。這樣不僅可以起到保護環境的作用,對於水稻來說則是很好的肥料,方法是機肥充分腐熟之後輔以使用。除此之外面肥的使用也不可忽視,可以採用硫氨酸或是尿素。這種混合的施肥方式可以給予土壤足夠的養分,從而更好地促進水稻的生長。在肥料的保存和運輸上也要加大重視,首先要在規范的市場購買肥料,其次在運輸上要避免二次污染,最後保存肥要注意放置在乾燥的環境中。
病蟲害防治
病蟲害的防治工作一直以來都是水稻種植的一大難題,因為病蟲害的出現往往會造成極大的破壞力。同時當地在病蟲害的防治工作上也是捉襟見肘,因此本文將給出以下防治措施:首先當地應事先對水稻病蟲害的類型進行掌握,並且做好對症下葯的准備工作。除了要在適當時期對水稻進行農葯噴灑工作,更應該注重對環境的保護,因此在農葯噴灑過後要對殘留農葯進行清理。患有病害的水稻會在田間進行病害的傳播,因此必須及時地清除掉。
3. 種植水稻的過程
水稻種植的過程為:
1、整地:種稻之前,必須先將稻田的土壤翻過,使其松軟,這個過程分為粗耕、細耕和蓋平三個期間。過去使用獸力和犁具,主要是水牛來整地犁田,但當今多用機器整地了。
2、育苗:先在某塊田中培育秧苗,此田往往會被稱為秧田,在撒下稻種後,農人多半會在土上灑一層稻殼灰;現代則多由專門的育苗中心使用育苗箱來使稻苗成長,好的稻苗是稻作成功的關鍵。在秧苗長高約八公分時,就可以進行插秧了。
3、插秧:將秧苗仔細的插進稻田中,間格有序。傳統的插秧法會使用秧繩、秧標或插秧輪,來在稻田中做記號。手工插秧時,會在左手的大拇指上戴分秧器,幫助農人將秧苗分出,並插進土裡。插秧的氣候相當重要,如大雨則會將秧苗打壞。現代多有插秧機插秧,但在土地起伏大,形狀不是方型的稻田中,還是需要人工插秧。秧苗一般會呈南北走向。還有更為便利的拋秧。
4、除草除蟲:秧苗成長的時候,得時時照顧,並拔除雜草、有時也需用農葯來除掉害蟲(如福壽螺)。
5、施肥:秧苗在抽高,長出第一節稻莖的時候稱為分蘗期,這段期間往往需要施肥,讓稻苗健壯的成長,並促進日後結穗米質的飽滿和數量。
6、灌排水:水稻比較依賴這個程序,旱稻的話是旱田,灌排水的過程較不一樣,但是一般都需在插秧後,幼穗形成時,還有抽穗開花期加強水分灌溉。
7、收成:當稻穗垂下,金黃飽滿時,就可以開始收成,過去是農民一束一束,用鐮刀割下,再紮起,利用打穀機使稻穗分離,現代則有收割機,將稻穗捲入後,直接將稻穗與稻莖分離出來,一粒一粒的稻穗就成為稻穀。
(3)赤皮稻的種植方法擴展閱讀:
水稻特點:稻成為稻穗後,一株稻穗約開200~300朵稻花,一朵稻花會形成一粒稻穀。稻花沒有花瓣,也很難看到雄蕊雌蕊,它們都由稻花的內外穎保護著。稻在自體授粉時,雄蕊上的花葯會破裂,花粉相當細小,會隨風力飄走,稻的搖擺,落到隔壁雌粉上頭。與雌粉子房中的胚珠結合,發育而成胚芽,也就是人類食用和攝取營養的主要來源。在胚芽附近,還有漿狀的胚乳會不斷增加,使子房日漸肥大。外觀上則會看到綠色的稻穀上有細毛,稱為稻芒。
由外而內分別有稻殼(穎)、糠層(果皮、種皮、糊粉層的總稱)、胚及胚乳等部分。稻的生長非常快,最久一年,最快則三到四個月,生育期在130-140天左右,就能從發芽、開花、完成結實的過程。稻的種子伸出幼芽的時間僅需兩三天,幼芽抽出第一片葉子,又只需要三天,因此在氣候溫和的地區,一年可種三期稻。農人選稻種時,多會將其泡在水中,輕而浮起的稻種會被淘汰,剩下來的就會培育成稻苗。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水稻
4. 水稻的種植方式有幾種
水稻是我國比較重要的一種糧食作物,關於種植水稻的方式有多種,比如移栽、直播、拋秧等措施,有些朋友心裡會有這樣的疑問,既然種植方式不同,那麼最終的產量是否會受影響呢?下面小幫手以直播水稻和移栽水稻說說哪種產量高?分析分析兩者的利弊。
對比直播稻和移栽稻產量高低之前,要有一個前提,比如是否是同樣的品種、同樣的種植區域、同樣的管理方式、同樣的生存環境等,如果以上幾點,有其中一個不一樣的話,可能最終的產量都會受影響,但在實際過程中,可能不會要求那麼細,所以,有個大概就可以對比產量了。
小幫手以前在水稻種植群里,和一些農戶探討過此類問題,種植直播稻的朋友說直播稻產量高,種植移栽稻的朋友說移栽稻產量高,不過說直播稻比移栽稻產量高的佔比大一些。
由於區域不同,當地的天氣、氣候、環境等都會有差別,不論是直播稻的產量高還是移栽稻的產量高,如果在某個地方不能種植,那也沒意義。
直播稻和移栽稻,其實都有自己的優缺點,下面分析下:
直播稻優點主要是省事,易操作、易管理,直播相比移栽來說,非常省事,不用育秧、不用插秧,省不少人工,另外,在後續的管理上,相比移栽也要省事不少。
直播稻缺點也有不少,比如很多農戶最擔心的兩點,一是除草問題,二是倒伏問題,在除草問題上,相比較移栽來說,雜草會稍微多一些,有農戶反應,管理不好,容易造成草荒,而說到倒伏,相比移栽來說,相對會比較容易一些,但也是在某些具體情況下,如果是正常管理,沒有遇到極端的惡劣天氣,也不容易倒伏。
移栽稻優點,據一部分農戶反應,口感上比直播稻要好一些,原因是相比直播稻,它的生長期稍微長一些,積溫大一些。
移栽稻缺點,大家都知道,費時費力費人工,管理上會麻煩一些。
從上可以看出,直播稻和移栽稻哪種產量高,其實並沒有一個固定的答案,不管是哪一種,也需要看當地農業部門推廣,不然技術和管理不相配,別人種植高產,而自己種植就不一定高產。
綜合來說,在種植水稻過程中,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結合多方面的因素,選擇適合自己的種植方式,這才是最主要的。
5. 旱稻怎麼種
旱稻種植茬口適宜接麥茬、春菜、大棚菜茬或其他夏茬大棚菜地具有良好的土、肥水條件,冬、春菜收獲後,夏季菜處淡季、效益低,相當數量的大棚有閑茬現象。若利用6-9月份溫、熱、降雨等資源種一季旱稻,可充分合理利用菜地的富餘養分。還能改善土壤環境條件,減輕菜地的病蟲害,667平方米增收稻穀400-500公斤,還可產出同量的稻草。既解決了菜農到稻區購草苫的問題,降低了生產成本,又增加了糧食產出渠道,種植業品種結構得到合理調整。筆者通過旱稻引種篩選試驗及配套栽培技術研究探討,並在大棚菜區示範推廣,深受菜農歡迎,取得顯著的經濟效益。現簡述如下。一、騰茬整地春季棚菜收獲後及時騰茬整地,一般不需要施基肥,因大棚土壤富餘養分充足,待苗後看苗酌情追肥。若前茬施肥不足或地力稍差可667平方米追土雜肥2000公斤。二、品種選擇與種子處理1、品種選擇品種要求抗倒伏、豐產性強、品質優、生育期適中,能充分利用夏季光、熱、降雨等資源,安全成熟,不誤接茬,冬暖大棚栽植。經品種篩選對比試驗適宜大棚茬種植的旱稻品種有:早稻277、早稻297、巴西陸稻。2、種子處理將種子精選後,使用早稻專用種衣劑於播種前7-14天種子包衣,也可用普通拌種劑葯劑處理種子。三、種植技術l、播種期要求春季菜收獲後盡早播種,最遲應在6月15日前播種。2、播種量根據選擇品種分櫱成穗及發芽率,用種量一般5-7公斤/667平方米,旱稻277以6公斤/667平方米為宜。3、種植技術試驗結果表明旱稻條播,點播、育苗移栽等不同的種植方式,均可獲得理想產量。要求一般行距25-30厘米,播種深度2-3厘米為宜。(1)畦田條播人工開溝播種覆土。(2)播整平地面撒種後,每隔1.5-2米挖一「陰溝「寬深25厘米左右,用土蓋種點播。(3)育苗移由於上茬季節的影響延誤播種期,可提前在空閑地育苗(按種植面積計算下種量),苗齡掌握在25天左右,前茬收後移栽。移栽方法可單溝栽或畦栽,也可栽前整地灌水後插秧(同水稻)均可。四、田間管理l、澆水旱稻播種要足墒下種,底墒不足造墒播種或播後澆「蒙頭水「保證有充足的水分安全出苗。以後利用夏季降雨,特別乾旱時輔助澆水,保證抽穗漿期澆好關鍵水。一般一生需要澆水2-3次,每次30-50米』/667平方米。2、化學除草旱稻除草是種植成功的關鍵技術環節。試驗結果表明,旱稻除草最佳方法是播後芽前噴化學除草劑封地面。播種後出苗前要及時噴旱稻專用除草劑300毫升/667米』,對水70-80公斤在晴天的下午時噴霧。要噴細、噴勻,包括畦埂、溝邊、路堰。育苗移栽的要盡量定向噴霧或灌水後用葯土撤施。3、病蟲害防治旱稻與水稻病蟲害的發生與防治基本相同。應根據病蟲發生情況,拔節孕穗期注意防治稻飛虱,稻縱卷葉螟、稻蝗,二、三化螟以及紋枯病等,後期注意防治稻曲病及鳥雀鼠害。五、及時收獲旱稻正常成熟朔9月下旬到10月初,成熟後要及時收割,騰茬接種大棚菜。再者旱稻多數為常規種。可在田間去雜去劣連年留種,也可穗選提純復壯種植。 旱稻, 新品種, 和中
由中國水稻所引進選育的旱稻新品種——中旱一號和中旱三號,具有產量高,品質優等特點,也較適合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種植,具有超級旱稻之美譽。一、特徵特性1.生育期適中中旱一號的生育期在125天左右,在海南旱季種植,11月下旬播種,第二年4月上旬收割。中旱三號的生育期是130天左右。這樣的生育期,適合在海南、廣東、廣西作早稻,也可以在浙江、江西作單晚或者雙晚。2.有效穗多,產量高中旱一號和中旱三號在一般栽培條件下667平方米(1畝)產量可達到400公斤,今年海南種植的相當一部分田塊667平方米產量能達到500公斤。中旱一號和中旱三號的產量水平都比較高,但是,產量構成略有差異。據田間調查,中旱一號每667平方米有效穗數在20萬左右,每穗結實粒數在95粒上下,千粒重在26--27克。中旱三號第667平方米有效穗數少一些,在16萬左右;但是穗子大,千粒重高,每穗結實110粒左右,千粒重在28克以上,所以,它們的產量水平不相上下。3.米質好據農業部稻米及其製品質量測試中心的分析結果,中旱一號的糙米率、精米率、鹼硝值和蛋白質含量,達到了部頒一級優質米標准;整精米率、粒長、長寬比、透明度、膠稠度和直鏈澱粉含量,達到了部頒二級優質米標准。綜合評價屬於二級。中旱三號是偏粳型的光身稻,米質更好。它的整精米率、精米率、粒長、直鏈澱粉含量和蛋白質含量五項指標達到了部頒一級優質米標准;糙米率、透明度和膠稠度達到了二級優質米標准。綜合評價接近一級。4.抗旱性很強因為它是旱稻,中旱一號的抗旱性達到一級,中旱三號的抗旱性達到了三級。5.抗病性好它中抗稻瘟病,也抗白葉枯病,在海南島大面積種植,田間基本上沒看到什麼病。6.再生能力強在海南,前一季收割以後,它會再生,如果管理得好,再生稻每667平方米還可以收獲150--200公斤。二、栽培要點中旱一號和中旱三號在長江以南地區都可以種植。一般在5月下旬播種,播種的時候下些雨,下雨之後就不要澆水了。然後到了七八月份總會有一點雨,下兩場雨,也就能滿足它的需求,所以不用澆水,全生育期都不澆水它也能長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