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協助恢復期中風老人進行髖行走練習的准備及操作要點
中風偏癱患者經過醫院救治倖存後,常遺留一些運動、感覺和語言等障礙。醫通無憂網為您介紹偏癱的站立和行走訓練。注意,這些訓練是有適用對象的。
適用對象
偏癱下肢有一定的運動功能,但站起來和行走有困難,或姿勢異常者。
訓練目的
1.使患者能從坐位站起來,增加下肢肌力,並能站穩。
2.改善平衡能力,糾正異常步態。
3.提高步行能力,盡可能達到正常行走。
康復訓練方法
1.站起的訓練
第一步,患者坐位,雙足平放在地上,雙手叉握並放在面前的小桌上(雙上肢盡量伸直)。
第二步,訓練者站在患側,一手扶持換膝,另一手放在患者臀部。
第三步,囑患者上身前屈,抬臂站起。
2.患側下肢負責訓練
第一步,訓練者雙手扶住患者髖部,讓患者盡量站直,並用患腿負重。
第二步,健腿向前跨出半步,或踏在前方的矮凳上。
3.訓練患腿向前邁步
第一步,患者站立,並盡量站直,用健手扶欄桿。
第二步,訓練者在患側後方,一手扶患者髖部,另一手幫助患腳先向後退一步,再向前邁一小步。
4.在側方幫助患者行走
第一步,訓練者站在患側,一手握住患手使其掌心向前,另一手放在患側腋下。
第二步,幫助患者緩慢行走,並糾正異常姿勢。
5.在後方幫助患者行走
第一步,訓練者在患者身後,雙手扶住患者髖部,並讓其站直。
第二步,在抬起健側下肢時,協助患者用患側下肢站穩,並將身體重心緩慢前移。
第三步,在抬起患側下肢時,協助患者將患側髖部向前、向下轉動。
Ⅱ 偏癱病人的康復要訣是什麼
傳統理念的更新,醫療技術的進步,使越來越多的偏癱病人得到康復。少數病人由於認識偏差,處理不當,以致康復緩慢或不理想。根據臨床醫生經驗,做到以下幾點,可以使偏癱盡快康復。
1.重視早期訓練,拒絕過度保護。原則上在病情穩定後,即應投入康復訓練。過度保護,不敢活動,反而可能使病變部位或受損器官發生廢用性萎縮,恢復起來難度很大。
2.樹立長期思想,不能急於求成:偏癱病人肢體功能的恢復是一個艱苦的過程,既要有信心,又要有耐心。一般地說,下肢功能恢復相對比上肢容易,上肢肩部比手相對容易,其中以手指功能恢復最慢。認識其規律,心中有數,堅持循序漸進,就會有效果。
3.患側肢體作為訓練重點。雖然患側和健側肢體都需要訓練,但前者是重點。也就是說,應首先訓練患側肢體去完成生活中的日常活動,如進食、啟動開關、按鈕等,而健側肢體只作為患側的輔助。
4.注意肌力訓練,還要重視感覺訓練。不少患者只注意練習行走,提高肌力,但忽視必要的感覺訓練。應有計劃地通過按摩等手段,活躍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使運動和感覺機能都得到恢復。
5.調配日常飲食,保持樂觀情緒。在康復訓練過程中,生活和心理方面的調整十分重要。日常飲食以清淡而富於營養為原則,多吃優質蛋白質和新鮮蔬菜水果,少吃脂肪和鹽。同時要抱著「既來之,則安之」的思想,保持樂觀情緒和穩定心態,這有助於病人的盡快康復。
Ⅲ 治療偏癱最好的方法有沒有
在生活中,我們會發現一些半身不遂或者手腳不靈活的人,其實這種偏癱的發病率是極高的。所以有很多人也是非常的擔心。那麼提早的了解這些病情以及它的治療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治療偏癱最好的辦法?
1.盡早診治
治療患者偏癱最好的辦法,在發生偏癱的性期要盡早就診醫院,如果是在溶栓的時間窗內,給予葯物溶栓使堵塞在血管內的血栓溶解,患者肢體的癱瘓,如果效果好是可以完全恢復的,可能不會出現腦細胞的死亡,不會有腦神經功能受損的症狀遺留,所以這是最好的治療辦法。臨床上很多人都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間,治療偏癱還要採用其他的方式,在急性期的時候要選擇溶栓、降纖、抗凝、抗血小板等方案,同時要給予腦保護的治療,減輕神經功能缺損的症狀,挽救缺血半暗帶對治療偏癱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急性期過後患者依然遺留肢體的活動不利,最好的辦法是就診康復科進行系統的康復訓練,可以恢復患者部分的神經功能。
2.到專業的醫院進行檢查
先針對其原發病進行治療,根據臨床表現,通過影像進行檢查後,確定原發病類型,針對疾病進行治療,包括葯物、手術治療等;若患者出現痙攣性癱瘓,可使用緩解肌痙攣葯物進行輔助治療;同時,還要積極進行康復訓練,主要為物理治療手段,包括床位轉移、肌力、站立、體位性訓練、電刺激等;還可通過傳統中醫中葯手段進行治療,如針灸。
3.可以通過針灸來治療
通常講半身不遂以半邊的手腳活動失靈為主要表現,針灸治療這個病可是強項。通常可以通過半側的身體的針刺,同時配合按摩、拔罐,另外還可以選用一些理療。針灸治療這個病一般來說療效要優於普通的活血化瘀的葯物。治療是需要根據療程的,一個療程一般是10-15天。偏癱症狀比較輕的療程要短一些,偏癱症狀比較重的針灸治療的療程就比較長。
Ⅳ 照顧突然中風偏癱的父親。說說我自我調節的辦法。
父母都八十多歲了,父親突然再次中風,造成的結果是偏癱,語言和行動都有障礙,母親因為擔心父親總是睡不好覺,行動反應都比原來慢,一下子照顧兩位老人的重擔就壓在了自己的身上,每天白天要上班,晚上回來就全是要乾的活,周六周日比上班還要累,期間情緒和壓力爆棚。經過一個月的自我調節有所好轉。
1、睡好覺,調整作息時間
我的父親,經常凌晨2點多、3點多醒來,而且是標準的每隔2小時要下床解手一次,因為他不能自己下床,必須要有人看護,所以為了配合他的作息,我一般晚上8點就睡覺,這樣起碼能睡夠5個小時。
2、正常鍛煉,保證自身健康。
堅持每天早上起來做金剛功,中間不能深度睡眠時間做冥想。
3、學習學習再學習
每天早上四點四十分起來做一天三餐的飯菜,邊做飯邊聽得到專欄或者寫作課課程,給自己定四點到七點半之間定每隔一個小時的鬧鍾,確定時間。到七點出門買菜或者上班的路上買菜,到單位花半個小時記錄自己聽課的感知。
4、保持自己的情緒穩定,這點非常重要。
生病以後,因為身體不太好,父親很容易莫名其妙的發脾氣,母親也有時候做的事情很情緒化,在家我只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方法是每天記錄自己的情緒狀況,如果發現自己的情緒不好的時候,就要找辦法解決,比如中午下班時出門按摩,到超市購物,寫日記等或者好好睡上一覺或者休息的時間在家裡大掃除等。
Ⅳ 偏癱康復如何訓練
康復介入越早,患者恢復越好康復早期介入,不僅可以有效避免因卧床引起的並發症,還可以改善病人中後期之站立及行走的異常姿勢。
一、站立與行走訓練
適用對象為偏癱側下肢有一定的運動功能但站起來和行走有困難或姿勢異常者。目的是為了:①使患者能從坐位站起來,增加下肢肌力,並能站穩;②改善平衡能力,糾正異常步態;③提高步行能力,盡可能達到正常行走
具體方法包括站起的訓練、患側下肢負重訓練、訓練患腿向前邁步、在側方幫助患者行走、在後方幫助患者行走五種。
1.站起的訓練
患者坐位,雙足平放在地上,雙手叉握並伸向面前的小桌上(雙上肢盡量伸直);訓練者站在患側,一手扶持患膝,另一手放在患者臀部;囑患者上身前挺,抬臂站起。
2.患側下肢負重訓練
上下肢主被動訓練器是通過電機帶動患者四肢進行主被動訓練,通過正確的運動模式刺激肌肉運動,刺激神經組織,改善患肢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增加關節活動度,促進四肢功能的恢復。
3.訓練患腿向前邁步
患者站立,並盡量站直,用健手扶欄桿;訓練者在患側後方,一手扶穩患者髖部,另一手幫助患腳先向後退一小步,再向前邁一小步。
4.在側方幫助患者行走
訓練者站在患側,一手握住患手使其掌心向前;另一手放在患側腋下;幫助患者緩慢行走,並糾正異常姿勢。
5.在後方幫助患者行走
訓練者站在患者身後,雙手扶住患者髖部,並讓其站直;在抬起健側下肢時,協助患者用側下肢站穩,並將身體重心緩慢前移;在抬起患側下肢時,協助患者將患側髖部向前、向下轉動.
Ⅵ 求:偏癱病人上肢三角肌的訓練方法
:(1)弛緩階段和痙攣初期的治療首先應用被動活動的手法活動肩胛骨。①患者取仰卧位,治療師握住患者的患側上肢,保持肘關節的伸展和肩的外旋位,進行肩胛骨的上方、下方、前方的運動。在肩胛骨不出現抵抗後仰卧位,健、患手雙手交叉,肘關節伸展狀態下前屈90°再放下(反復進行)。治療師一手扶患肢上臂一手扶肘部,誘導肩胛帶向前和肘關節伸展。在防止肩胛帶後撤的狀態下,讓患者屈曲肘關節,用交叉著的雙手觸摸自己的臉、口、肩等。②坐位,患側上肢放在桌上保持充分的前伸,手指伸展,拇指外展位,用健手自上而下擦拭患肢。(2)痙攣期①坐位:患側上肢支撐於體側,治療師用手扶住患側的肩和腋下,患者向患側移動重心,使患側上肢支撐體重。利用滾桶或砂板磨進行雙手或單手的訓練。將患側上肢置於桌上,肩部前伸,肘關節伸展,患手固定於某個固定位置,同時健手進行寫字、進食等活動,此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聯帶反應。②立位:患側上肢放於桌上支撐體重,健手自健側持物越過患側放下,此動作的目的在於學習肩胛帶及軀乾的旋轉。(3)生活適應期在不引起患者過度用力和精神緊張(目的是防止屈肌痙攣增強)的狀況下,為提高上肢功能應選擇最容易伸展的肢位開始作業活動,如立位時做手的應用動作,健手活動時患手做支撐、手觸口的活動、拇指和手指的對掌運動等。(4)自我訓練坐位或立位,患者雙手交叉,上舉雙上肢至頭頂,然後雙手觸枕部,再舉至頭頂;再屈肘觸胸或肩部等;伸直上肢進行內旋外旋的動作;屈肘,用健手進行患側腕關節的背屈掌屈的活動。
Ⅶ 平衡訓練方法圖片
平衡是指人體所處地中穩定狀態,已經不論處在何種位置、運動,或受到外力作用時,能自動地調整並維持的能力。即當人體重心垂涎偏離穩定的支持面時,能通過主動或反射性的活動使重心垂線返回到穩定的支持面內,這種能力稱為平衡能力。平衡是人體保持體位,完成起居動作和步行等日常生活動作的基本保證。
平衡訓練是以恢復或改善身體平衡能力為目的的康復性訓練,是為提高患者維持身體平衡能力所採取的各種訓練方法,能激發姿勢反射,加強前庭器官的穩定性,幫助提高運動能力。
平衡功能主要依賴以下因素:①人體具有保持身體位置安定的能力即穩定力,在身體最小擺動下身體能保持姿勢。②在自主的隨意運動中能調整姿勢。③能安全有效的對外來力量做出反應,保持動態穩定性。
平衡主要分為靜態平衡和動態平衡兩種。靜態平衡是指人體在無外力的作用下,保持某一靜態姿勢,可以控制及調整身體平衡。動態平衡是指在外力的干擾下,身體的原有平衡被破壞後,患者可以通過不斷調整自己的姿勢來維持新的平衡的一種能力。
影響平衡的因素主要有視覺障礙、前庭功能紊亂、小腦功能失調、本體感覺障礙、中樞神經系統功能障礙、肌力與肌耐力低下等。
訓練原則
平衡訓練可以加強關節的本體感覺,刺激姿勢反射,常用於因神經系統或前庭器官病變而引起的平衡功能障礙者。
①從靜態平衡到動態平衡:患者訓練平衡要從靜態平衡開始,然後逐漸給予外力刺激,改變患者的靜態平衡,讓患者調整自己的姿勢來維持自己的平衡狀態。
②支撐面由大到小:可以先訓練患者的坐位平衡,然後訓練站立位下的平衡,從雙足站立到單足站立。
③身體重心由低到高:通過改變患者的體位訓練來變換身體的重心高度。
④先睜眼狀態下訓練,逐步過渡到閉眼狀態下訓練。
⑤要求患者注意力集中,主動參與。
⑥平衡訓練的順序:可以系統的有順序的進行,如坐位平衡----爬行位平衡----雙膝跪位平衡----立位平衡。另一方面可以從容易的做起,如最穩定體位-----最不穩定體位;人體支撐面積由大到小;身體重心由低到高;靜態平衡訓練-----動態平衡;睜眼下訓練-----閉眼下訓練;無頭頸參與到有頭頸參與。
訓練方法
1、仰卧位平衡訓練患者屈髖、屈膝、足支撐在床上,讓患者在臀部抬起姿勢下保持平衡,待患者控制能力改善,在臀部抬起後再抬起一側下肢,保持單足支撐。
2
Ⅷ 偏癱病人怎樣鍛煉臂力
臂力訓練方法:
1、上臂二頭肌 兩臂彎舉
起始姿勢
全身直立,兩手仰握杠鈴,兩臂下垂。
動作過程
上臂盡量保持不擺動,屈肘,彎起前臂到可能的最高點,同時收縮二頭肌,靜止一秒鍾。松展肘關節,讓前臂徐徐下落到兩臂完全伸直。
呼吸方法
彎起前臂時吸氣,回落時呼氣。
注意要點
要依靠二頭肌的力量使前臂向上彎起,在前臂彎起到最高點時,徹底收縮二頭肌一秒鍾,而不是立即放鬆它。不要在彎起前臂時讓兩肘隨之向前上方擺動來使前臂上彎得更高。
2、上臂二頭肌 單臂蹲坐彎舉
起始姿勢
蹲在地上或坐在凳上,一手握啞鈴,讓上臂貼在大腿內側,前臂向下直垂。另一隻手扶壓在另一大腿上。
動作過程
收縮握鈴一臂的二頭肌將前臂向上彎起,到可能的最高點時,徹底收縮二頭肌一秒鍾,然後伸展肘關節,讓啞鈴徐徐下落到開始位置。練完一側,換練另一側。
呼吸方法
彎起前臂時吸氣,下垂時呼氣。
3、戶外
可以用單杠,多做引體向上 。
條件允許可以參加攀岩,比較刺激好玩,而且效果比較好。
注意事項:
千萬不要傷著自己,寧可鍛煉的進程慢一點,也不可快了,欲速則不達 ,這是練習前應該牢牢記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