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營養評估應從哪幾方面入手
1、體重:體重變化可直接反映營養狀態,但應排除脫水或水腫等影響因素。標准體重與性別、身高及體型有關。
2、肱三頭肌皮膚褶皺厚度。
3、上臂肌圍(AMC)。
4、握力。
5、內臟白蛋白測定。
6、淋巴細胞計數。
7、氮平衡測定。
8、肌酐/身高指數。
所謂營養評定就是對患者營養狀態進行全面的評估。通過營養評定,可以判定機體的營養狀況,確定營養不良的類型和程度,評估營養不良所致的危險性,並監測營養支持的療效。評定病人的營養狀態是營養治療的第一步,是考察營養治療效果的方法。
營養不足分類:
營養不足,又稱為蛋白質-熱能營養不良症,是一種以機體組織消耗、生長發育停滯、免疫功能低下、器官萎縮為特徵的營養缺乏症。
1、能量缺乏型以能量不足為主,表現為皮下脂肪和骨骼肌顯著消耗和內臟器官萎縮,稱為消瘦型營養不足,又稱marasmus綜合征。
2、低蛋白質營養不良蛋白質缺乏而能量尚屬正常稱為水腫型營養不足,又稱Kwashiorkor綜合征,惡性(蛋白質)營養不良。表現為血漿蛋白質水平下降、水腫、皮膚病、免疫功能受損等。後期可發生心、肝、腎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可合並神經系統症狀。
3、混合型營養不良能量與蛋白質均缺乏者稱為混合型營養不良,這是最常見的營養不良。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營養狀態評定
Ⅱ 簡述評定飼料營養價值的方法有哪些
有化學成分分析、消化試驗、代謝試驗(含屠宰對比試驗和平衡試驗)、飼養試驗、生物學效價評定等。
1、成分分析技術,通過微觀譜圖及激光飛秒檢測分子結構對產品或樣品的成分進行分析,對各個成分進行定性定量分析,可以快速確定目標樣品中的各種組成成分。
2、消化試驗,測定某種家畜每日由飼料中食入多少養分和每日由糞中排出多少殘余養分,從而計算每日某種養分的消化量與消化率。
3、代謝試驗,檢測外來化學物與機體接觸後在體內生物轉運和生物轉化情況的方法。目的是,掌握外來化學物在體內全部蹤跡及隨著時間變化的規律,並對外來化學物可能引起的損害作用作出比較准確的估計。
4、飼養試驗,記錄採食量和測量畜禽的生產性能指標,如日增重,產奶、產蛋、產毛,繁殖性能等。能獲得可在實際生產中直接應用的結果。
5、生物學效價評定,生物學效價包括消化率、代謝率、同化、有效性和可利用率等多重涵義。一種營養素的生物學效價是指該營養素被動物食入後,被小腸吸收並能參與代謝過程,貯存在動物體內的部分佔食入總量的比值。
Ⅲ 試述營養評價的主要方法及特點
主要有SGA法和NRS2002
病人提供的主觀整體營養狀況評量表;ScoredPatient-GeneratedS;PG-SGA評分工作表;工作表-1體重丟失的評分;評分使用1個月體重數據,若無此數據則使用6個月體;工作表-2疾病和年齡的評分標准;工作表-3代謝應激狀態的評分;工作表-4體格檢查;工作表-5PG-SGA整體評估分級;病人提供的主觀整體營養狀況評量表;特點是 以詳細的病史與臨床檢查為基礎,省略人體測量和生化檢查。
NRS2002是歐洲腸外腸內營養學會(ESPEN)在2002年推薦的適用於成年住院患者營養風險的篩查工具,是較為先進的評價方法。特點是客觀性較強,有大量的數據計算。大於等於3分,即可評定為存在營養風險。
Ⅳ 食物營養價值有哪些評定方法啊
1、營養成分種類是否豐富。如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各類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成分的含有量;
2、分類營養素價值。如蛋白質的吸收率、脂肪中的飽和與不飽和脂肪酸比例、礦物質是否是以易吸收的形式存在等;
3、食物來源是否經濟,例如雞蛋、海參等都含有比較豐富的氨基酸,但雞蛋是更加經濟實惠的氨基酸來源;
4、評定食物營養價值有利於全面了解各種食物的天然組成成分;
5、了解在加工烹調過程中食物營養素的變化的損失。並採取相應的有效措施來最大限度地保存食物中營養素含量,提高食物營養價值;
6、指導人們科學地選購食物和合理配製營養平穩的膳食,以達到增強體質及預防疾病的目的。
Ⅳ 營養不良的評估方法有哪些
可以通過以下角度評估營養不良: Ⅰ度營養不良:其測量方法是:在腹部臍旁乳線上,以拇指和食指相距3厘米和與皮膚表面垂直在90度角,將皮脂層捏起,其厚度在0.8~0.4公分,此時腹部,軀乾和臀部的脂肪變薄,內臟功能無改變。體重低於正常15~25%。 Ⅱ度營養不良:腹壁皮下脂肪厚度在0.4公分以下,胸背、四肢、臀部脂肪消失,面頰變薄,消瘦明顯,內臟功能降低,患兒煩躁,免疫功能降低,易感染疾病。體重低於正常25~40%。 Ⅲ度營養不良:全身皮下脂肪層幾乎消失,消瘦更甚,內臟功能減退明顯,出現精神不安,胃腸功能紊亂等症狀。易發生各種疾患,體重低於正常4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