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自學中醫有什麼快速學習的竅門
自學中醫,還真沒有什麼快速學習的竅門。
中醫主要流派有幾大流派,根據你的個人情況,可以選擇一個流派,下功夫主攻。
傷寒派因張仲景的《傷寒論》著作而聞名於世。傷寒派是問世最早的中醫流派。傷寒派以六經辨證為特點,其有具體的葯證辨證和方證辨證以及體質辨證例子。張仲景的傷寒論對於中醫的發展興旺有著極其重要的貢獻。許多歷史上的名醫都承認他們得益於對傷寒論的研究。可以說不懂傷寒論,難以成名醫。
二、脾胃派
健胃派也叫補土派。由李東恆創立《脾胃論》學說,認為脾胃是水谷氣血之海,後天之本,虛則百病叢生。主張疾病由補脾胃著手,辯證論治。
三、滋陰派
滋陰派治療以滋陰為主。滋陰派腔調保護陰氣的必要性,以「滋陰降火」為治病原則。創始人朱丹溪的醫學成就,主要是「相火論」、「陽有餘陰不足論」,並在此基礎上,確立「滋陰降火」的治則,倡導滋陰學說及《局方發揮》一書,對疑難雜症有氣、血、痰、郁等辨證方法。其他,如惡寒非寒、惡熱非熱之論,養老、慈幼、茹淡、節飲食、節情慾等論,大都從養陰出發,均對後世有影響。
四、寒涼派
本派為金元四大醫學家之一劉完素(劉河間) 首創。以研究五運六氣為主。他發揮《內經》理論,提倡火熱論,並重視針灸治法,臨床施治重視井穴、原穴,以火熱論思想指導針灸臨床,形成了以清熱瀉火為基點的針灸學術思想,對金元以後的醫家影響很大。他還提倡傷寒火熱病機理論,主寒涼攻邪,善用防風通聖散、雙解散等方治療。
五、溫補派
指由張景岳、薛己主導的溫補陰陽的「溫補學說」。該學說提出「陰常不足,陽本無余」的著名論點。認為人的生氣以陽為主,難得而易失的為陽,既失而難復的也是為陽。他主張補益真陰元陽,攻邪必先扶正,反對輕率地使用寒涼葯和攻伐方葯,而以溫補為宗。
六、溫病學派
該學派以葉天士為代表。用葯多以寒涼輕靈為特點。崇尚陰柔,恣用寒涼,治病喜補而怕攻下,喜輕避重,講究平和。該派對現代中醫的影響極深。
七、火神派
該派脫胎於傷寒派,但主張補陽為先。所以該流派也叫作溫陽派和扶陽派。代表人物是鄭欽安。後人有吳佩衡,祝味菊,范中林,唐步祺,盧崇漢等。現在山西的李可老先生也屬於這一派。該派辨證特重陰和陽。用葯特點是用大量的附子,乾薑,肉桂,麻黃等等。
八、學院派
所謂學院派是指那些按照中醫教材所學的中醫知識行醫的醫生。這個派沒有領頭人,對中醫理論發展上的貢獻,沒有扎扎實實讓人能服氣的臨床療效,沒有死心踏地的弟子輩不斷傳承其精神衣缽。
小編需要給你提醒的是:
隨著科學認知的提高和普及,隨著現代醫學的快速發展,中醫理論幾千年不變,在陰陽五行理論《黃帝內經》和》《傷寒論》基礎上派生出來的各個流派,都有這樣那樣的不足。尤其在與科學認知的矛盾與沖突上,有很多重大不同。這個在學習中需要格外注意。
獨立思考、邏輯思維在學習中醫中格外重要,但也格外致命。你選擇自學中醫這條路,必然是一條很艱難的荊棘之路,會走的非常辛苦。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你感興趣,才能把這條路走得更遠更長!
⑵ 如何能學好中醫專業
第一單元:中基50;中葯50;西內40;法規10
第二單元:中診50;方劑50;西診40;倫理10
第三單元:中內90;針灸60
第四單元:中外40;中婦40;中兒40;傳染病30
我是五色土聊 歷史 ,我來回答:
要想學好中醫,要具備以下條件:
其一,你要有很高的悟性,敦敏持重,是那種心有靈犀一點通的人。
其二,你是中醫世家的後人,或者是有這種學習的環境,耳濡目染。
其三,要有德行,有仁者之心,有悲天憫人的情懷,既常言說的醫者父母心。
其四,你要有謙虛卑下之心,拜有緣的高人為師,行萬里路,讀萬卷書。
其五,你發自內心的喜愛中醫,你覺得為患者解除病痛,會為你的內心帶來極大的滿足。
其六,你要有深厚的文化功底,文學功底扎實,博覽群書。
你如果具備了以上條件,就有了學習中醫的基礎。
清代名醫黃元御,不是醫學世家,他通過自學和拜名師,終成一代宗師,他是乾隆皇帝的御醫,曾著有《黃元御著作13種》、《四聖心源》、《道德懸解》、《周易懸象》等,乾隆爺曾親書」 妙悟岐黃 」來褒獎他的學識,用」 仁德葯濟 」概括了他一生的人品,它的外文名字叫」 黃葯師 」,跟金庸筆下的黃葯師,不知道是不是巧合,也許金庸老先生也很欣賞黃元御吧!!!
你好,我是中醫二羊。作為一位中醫專業出生的臨床中醫生,我來分享一點我的經歷。
第一點:學好中醫專業未必意味著學好中醫一個中醫葯大學裡面的中醫專業,我們都知道課程有中醫基礎,西醫基礎,還有英語等等其他的課程。
中醫專業學的好的同學往往各個科都學得很好,所以他們的考試成績都非常的漂亮,甚至很多拿獎學金等等。
根據我的經歷,我發現在學校的時候,中醫專業學的好的大多都是女生,畢竟女生背書背知識的能力比男生要強,並且容易下苦功夫。
但是下了臨床就不一樣了,能很比較喜歡中醫的女生真的很少,這我想也是,估計為什麼 歷史 上還是少有中醫大家是女性的。
我並沒有任何歧視女性女生的意思,但是總體來看我身邊的人喜歡中醫,並且用好中醫的女性相對於男性要少。
學好中醫專業各門課程考的很好,但並不意味著中醫學的很好,中醫學得很好,也並不意味著中醫學的很好。
第二點,中醫知識學得很好,並不意味著中醫臨床很好。我們都知道,學習中醫需要記憶大量的知識,還有葯物,方劑等等,這些基礎知識也是必備的,但是這些知識學的好的同時也有一個弊端。
一旦下了臨床就會發現中醫臨床是非常的靈活和需要變通的,書本上教的一些知識,這個時候有的反而成了死的東西。反而成了條條框框。
第三點,中醫臨床在課外,我想想要學好這門專業的話,不僅僅局限於課本,或者是背好書,考好試。
上學時候我不是一個乖乖的學生,看的課外書比較雜,或者是中醫課外書比較多一點。下臨床了,我反而覺得我以前看的課外書對我幫助比較大。
最後,學好中醫真的是要花很多的功夫和時間,那我現在下臨床也發現上學的時候背過的方歌,歌訣,熟讀過的經典條文,對我非常的有用。
我們的後面的一些中醫學子,或者是師弟師妹們在基礎這方面多下功夫。當然中醫一輩子都學不完,書看不完,後面的路還很長。確定自己是真的喜歡中醫就下定決心學吧,
如果不喜歡沒興趣,可以趁早改學別的。
我是中醫二,中醫於我而言是一種愛好,一種生活方式,也是一種態度。
一、最重要的是需求和興趣。自身或家人體弱生病久治不愈需要中醫,見證過中醫治療效果產生興趣。只有有需求和興趣,才能自願投入大量精力去學習。
二、醫學院的中醫專業,學習內容多,要側重基礎知識的記憶,經絡穴位,方劑中葯,經典條文。為以後臨床打基礎也為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做准備。
三、樹立長遠目標。學好中醫困難很多,知識書籍汗牛充棟,自身認識、悟性局限性,外界干擾質疑誘惑。只有確立終身學中醫,才能不被眼前的短期的問題干擾。
四、獨立思考。現在是學好中醫最容易的時代。舊時「江南諸師秘仲景方而不傳」,現在網上各種中醫大師的真知灼見都能查閱學習。只要你想,你堅持,沒有什麼能阻擋你。
五、盡快入門。中醫是為治病救人的,臨床效果差是沒入門。早入門才能有機會登堂入室。
這個問題好難回答啊!
先問兩個問題
1、要說學「好」,好的標準是啥,跟誰比?
與扁鵲、華佗比,還是跟 張仲景、 李時珍、皇普謐比,還是以施今墨、張錫純為標准,還是以當今的中醫博士畢業為標准?還是以研究出一個治療某種病症的特效通用方為標准?比如治療某種罕見病。我是能治療普通型白發了,能讓黑發人種的人終生不長普通型白發。
2、你是上中醫專業本科學習,還是業余學習?
下面發表我的觀點
1、先說最簡單的:業余自學。在當今的醫療法律制度下,沒有執業醫師資格,就不能行醫;在當今醫患矛盾白熱化的 社會 ,動不動就訛詐你幾萬,甚至上百萬,你即使通過自學,已經對古醫書的內容字斟句酌、倒背如流、融會貫通、學富五車,敢給誰看病,先扣一個非法行醫的帽子,啥都完了。你學了,只能給自己用,給家裡人用,而中醫學是經驗醫學,沒有大量的臨床實踐,想妙手回春,手到病除,只能是做夢!現在剛剛開始試行的中醫「確有專長」操作,也只能局限於某一方面,那樣的話,人群小,經驗就會少,要想經驗豐富是不可能的。
病症是從瞎治開始的,沒有大量的病人作為實踐的基礎,有再深厚的理論基礎也沒有用,再說了,醫學的理論多數是瞎編的,不通過臨床實踐,根本不容易理解。還有,名醫沒有壽命太短的,太短了就沒有那麼多的經驗,就不會成為一代名醫。多數人都不服我說的:醫學理論是瞎編的。縱觀所有的中醫書籍,沒有合著,都是獨著,因為合著必然要吵起來。當代的中醫教科書是學西醫的人士編的。所以寫到「消渴」章節時,裡面既有「消渴」,又有「消渴症」,又有「消渴病」,還有「上中下三消、腎消」又有「糖尿病」,一塌糊塗。
醫學復雜萬千,醫學博大精深,沒有名人指點,很難深悟其理。就連那些字都很難搞清楚,再加上本來寫的就不清楚。《黃帝內經》里的許多生僻字(所有的生僻字可以到我的qq空間的日誌里去找),連字典里都很難查到。查到了又有許多解釋錯了。當今最權威的《漢語大字典》中的許多關於醫學方面的「 字 」的解釋出現錯誤。我已經給其糾正了20多處,故此編委會贈送我一套《漢語大字典》。到現在已經發現了100多處。全部寄到編委會了,待其再版時進行修改。
( 紅色的版本是贈送給我的 )
2、再說比較難的:
通過學校學習,首先要高考成績優秀,記憶力好,在校期間刻苦學習,成績一直優異,不斷進取,研究生,博士生,拿到畢業證,但是這時只能算學到了理論,而沒有實踐經驗,如同馬謖一樣,只善於:紙上談兵。治病的經驗要來源於實踐,而有理論指導的實踐才不是盲目的實踐。但是問題是,中醫理論大部分都錯著呢,怎麼能學完了就技藝超群呢?因為不論中醫與西醫的醫學理論,都是從瞎編開始的,而且多數都錯了,所以教科書在不斷地被修改。因為中醫沒有長足的進步,就沒有大刀闊斧的修改。我正在從事這方面的努力,而且經過這樣的努力後,學完了就會診治病症。醫學的理論和臨床大部分是脫節的。看看我以「風」字為首,把與風有關的中醫和西醫方面的知識串通起來的效果圖。通過造出新名詞,准確表達事物,在中西醫間架起了一座立交橋,這樣中醫和西醫的結合就融合在一起了。
將來的醫生必須中西醫都會,因為中醫 與西醫各有所長,各有所短,只有取長補短,才能在治療病症時得心應手。
3、最後說最難的。
以「神醫」為標准。因為人體是整體,奧秘無窮,是與自然界和整個宇宙密不可分的,而(語言)文字是非常笨拙的,不能用現有的文字表述明白,而且永遠也表述不明白,只能是個大概,而且必須在共同認知的基礎上才能明白。比如經絡,沒有一定內功的人,或沒有內視能力的超能力的人,永遠不可能清楚其中的奧秘,只能知道一點皮毛而已!
西醫通過解剖,永遠也解剖不出經絡、穴位、精神、意識,等。離開整體和活體,非常多的功能是不存在的。所以西醫不可能擊垮中醫,中醫也不可能擠垮西醫,西醫的優勢人所共知。只有中醫與西醫,包括其它醫學完美結合才是正道。
怎麼又是一個相似問題。
我給你指條路。讓您找到路。
讀經典 跟名師 上臨床
跟明師,讀經典,勤臨床
醫者仁術,學醫先立德
?:如何能構學好中醫專業?:那就是能構二字,有信心!感恩於 社會 !高雅丹薄的思想品征,晨救人類的人才,才能學好。如孫思邈,扁鵲,華佗,素素,朱丹溪,軒轅傳奇的人物,太上,太乙,九銀真經,張三峰經典,從文字出坎到當今盛行,沒有信承,根本無力專業之談論。學好中醫:一,從自已適變人體,看古書有多辯能力,二,書中有取徑,三,學藝仿師,得忽精華,師言曰:假傳萬倦書,真傳一詢活的原則。四,勤奮之勞,就會有好的收益!
⑶ 怎麼學習中醫有入門的方法嗎
中醫學習過程較長,應用相對簡單,一般來說,學習中醫首先是培養觀察力,再次就是辨別力,否則就失去了診斷能力,再次就是自我驗證能力培養,實質就是切脈,只有這樣才能將「望聞問切」關聯起來。當然閱讀《神農本草》和《傷寒雜病論》,以及《黃帝內經》都是基礎知識。
⑷ 想要當中醫,我該如何才能學好中醫專業
學會請教,學會流浪!學會買,學會背,學會「望聞問切」!買《柳洲醫話》 《傷寒發微論》 《劉河間傷寒醫鑒》 《察百舌辨症新法》 《跌打損傷方》……。背《本草綱目》、《千金翼方》、《脈經》《傷寒論》、《黃帝內經·靈樞》、《黃帝內經·素問》 ……。請教各大城市名醫,探訪各大中醫翹楚,流浪山村夜林,嘗試不同葯材。
相關書籍
諸如《道德經》、《論語》、《易經》、《難經》、《金剛經》等,都可置於床頭。半部《論語》治天下,一本《周易》定乾坤,《黃帝內經》等
⑸ 如何學好中醫
1,背,背是基本功,該背誦的東西一定背誦,比如方劑歌訣,葯物功效等等。
2,跟師,理論是理論,實踐歸實踐,有一定差距。所以,跟師很有必要哦,看看老師是如何望聞問切的。不明白的,一定不要裝,一定開口問。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老師就是干這個的,甭跟他們客氣。但是一定注意語氣。老師們喜歡好問的學生。
3,自己的實踐,要擅於思考,擅於動腦。擅於幫助身邊的患者,試著給身邊的患者開葯。如果碰到一個療效好的,你就出名了,自己的信息也會大增,如果沒有,不要氣餒,繼續努力。
4,考試。考試就看書做題就好了,不用太多精力。
5,會忽悠。其實,忽悠並不是欺騙的意思,從心理學上講,這叫心裡療法。跟葯理實驗的安慰劑對比試驗,是一個道理。給患者一個希望,患者會給你一個驚喜。
⑹ 喜歡中醫,如何自學
我家是中醫世家,從小在父親教導下學中醫基礎。記得父親最先要我習的是背葯性賦,湯頭歌,瀕湖脈學,陰陽五行,再後來被安排到中葯飲片廠學葯將近一年,再後來給父親抄方,抓葯.開始學傷寒論,金匱要略,醫宗金鑒,高愈明靈蘭真傳,聶伯策四時病案,聶伯策婦科輯要,再後來就邊學習邊看病了。學中醫感覺首先要博學強記,多學醫案,博採眾長,有悟性很重要,天份很決定你走多高,毅力決定你走多遠,但要知道,無論學成能不能行醫並不是最重要,重要是傳承中華民族文化,它會讓你和家人受益終生。
中醫,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醫,在我國幾千年的人類 社會 發展史上,對人們的身體 健康 作出過卓越的貢獻。就是在今年取得抗疫重大勝利的過程中,中醫也是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現在,你喜歡中醫,想自學成才,也是方便多多。
首先,學好理論,打好基礎。參加中醫葯大學的自學考試,系統學習掌握理論知識。
其次,利用網路,釋疑解惑。現在可愛的網路上什麼東西沒有?什麼問題不能解答?多看,多聽,多用,厚積薄發。
再次,學習先師經驗,敢於自我實踐。這點很重要,我身邊有位學針灸的,除了四處拜師學習之外,經常在自己身上試針,有時候多達二三百針,這需要多大的獻身精神。現在人家完全能夠根據不同的病配不同針,效果非常顯著。
有志者事竟成,希望喜歡中醫的人越來越多,希望我們的國粹中醫更加發揚壯大,希望中醫給廣大人民的身體 健康 帶來更多的好處和方便。
自學只能解決初學入門,打好一定的基礎,真正要做一個好中醫,除了自學,最好找名中醫,口傳心授,有條件多去民間尋訪一些偏方,博採眾家。此外蒙葯,苗葯也有很多有價值的理論和實踐。
學習中醫,最忌半瓶醋,學點皮毛,就自以為是,既害了病人,又壞了中醫的名聲,所以,要學好學精,這是人命關天的行業。當然,學習一些中醫知識,指導自己的生活,自學也就夠了。
我也是自學的中醫,已經七年,不是高手,但能治個頭痛感冒,頂巧治個不孕不育什麼的。我學中醫從理,法,方,葯入手。先學理,明白中醫是干什麼的,基礎是什麼,從陰陽,五行,四季,天地人入手。次學治法。次學方。推薦河南中醫大學王付老師教的方劑學。後學葯。成都中醫大學張庭模老師葯劑學。要看內經,傷寒,金匱等傳統明著。不能急,每天看一點。日久能成,要臨床,從親朋好友治起,學以致用,知行合一。
借網友的推薦,與你一起分享。
入門課程有《中醫醫史學》(了解中醫 歷史 ), 《中醫各家學說》,《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然後,必須掌握的是《醫古文》,《內經選讀》,《傷寒學》,《金匱要略》,《溫病學》,《中醫內科學》,葯的方面要掌握:《中葯學》《方劑學》這是基本夠一個普通中醫的水平了。如果還有精力,可以繼續學習的是《中醫外科學》,《中醫婦科學》,《中醫兒科學》,《中醫傷科學》《中醫耳鼻咽喉科學》,《中醫眼科學》,《中醫急診學》如果仍然有精力:《正常人體解剖學》,《針灸學》,《組織學與胚胎學科》,《生理學》,《病理學》,《葯理學》,《刺法灸法學》,《針灸治療學》,《中葯炮製學》,《中葯葯理學》,《中葯鑒定學》。
我再補充一些:《周易》、《皇帝內經》、《醫學傳心錄》《本草綱目》等。
喜歡可以,想自學這個真要好好思量,畢竟這是個系統而專業嚴謹的醫學類。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喜歡中醫就有學好中醫的潛力。但僅僅是喜歡還不夠,還需要遵循學中醫的規律:讀經典、跟明師、做臨床。先讀四小經典《醫學三字經》《葯性賦》《湯頭歌訣》《瀕湖脈學》,再看四大經典《黃帝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條辨》,有了這些基礎,我們才能進一步自學或跟明師,最好在嘗試做臨床。這樣才能夠學好中醫成為一代大家!
走進愛中醫群,這是一個免費學習古中醫的平台,有專家教授定時授課,有問題群里咨詢,現場解答,零基礎開始,保健 養生 從我做起,愛自己才能更好的愛家人,人先天皆有不足,唯有後天多愛自己,讓每個家庭至少有一個懂得 健康 養生 的,我們的家庭才是幸福安康的。
我是一名中醫愛好者,因為我的母親身體一直不是很好,這么多年都在用中葯調理,所以對中醫產生啦性趣,也對中葯多少有點了解。
感覺個人學習中醫還是要找個老師的和多看書的。像《黃帝內經》、《神農本草經》等等。有時書上內容有許多是看不懂的,我相信這一點是許多自學中醫的人都會遇到的問題,那麼現在我們就要靠網路查找或者請教中醫的業內朋友,而且學習中醫必須要結合分析病例,在分析病例的過程中才能真正的更深刻地理解所讀的經典。
自學基本上學不了,沒人引導很多東西根本不知道其中的深意,我建議看課程,超星就有很多視頻,都是免費的
⑺ 要怎樣才能學好中醫
自學中醫最有效最捷徑的辦法就是跟個好中醫邊學習理論邊跟著實踐,不然你把書讀的滾瓜爛熟也沒有用的,中醫在實踐的基礎上學習比較有興趣比較好理解接受的,學習的更快
中醫院校而言,一般是從中醫基礎理論開始,然後中醫診斷學,接著中葯、方劑。不過就自學而言,我建議首先肯定是要看中醫基礎理論的,不然很難理解中醫,然後多背,《黃帝內經》是必看必背的,太深的書先不要看,把基礎打好在去看,不然就像學長說的看也是白看,因為根本看不懂。師傳的一般都是先背書,幾大經典著作都背了再上臨床跟著學
如果是自學,我交你一套我們大學時期的教學方法吧,
首先你要買一套教材,我把基本的教材列出來,中醫基礎學,中葯學,方劑學,中醫診斷學,中醫內科學。這只是基本的,我自己的學習經驗,整理一下希望能幫助你,我覺得對於自學比較容易入門。比較快的能認識中醫學的理論以及思路。
第一門課程你需要學習中醫基礎學,這是中醫的基本理論必修的,會有很多看不明白,沒關系,一直看到第五章節你就會比較容易接受中醫的理論了,中醫的學科是抽象的,第二門課程你要學習中葯學,沒什麼訣竅,死記硬背,當然條件允許最好能賣點帶圖像的中葯書籍來加深印象,第三門課程,方劑學,沒什麼訣竅,死記硬背,書裡面附有方歌,最好能把常用的方子記下來,比如麻黃湯,桂枝湯,六味地黃湯,四物湯,八珍湯等,大概有幾百個方子,把重點的方子記下。這三門課程歸納為理論課程,就好比打仗你現在已經掌握如何用槍了,下一步應該學習如何射擊,如何打中把心。第四門課程,中醫診斷學,這課程很重要,是理論步入實踐的橋梁,把中醫診斷學學會,後面的課程如魚得水,中醫診斷學主要講的是如何分析疾病,如何診斷疾病。第五門課程,中醫內科學,必修的,中醫內科學屬於實踐課程,裡面講解很多種疾病的治療方法。還有其他的中醫婦科,中醫兒科,中醫外科,中醫骨科,都屬於實踐的課程。你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來學習,比如想學習治療兒科的疾病,就多專研。醫院也不是每個醫生樣樣都精通的,所以這時候你需要選擇自己的想專研的課程,(正規院校內,外,婦,兒,是必修的,自學的就可以選一些自己比較喜歡的來學,太大量自己也消化不了)如果想往針灸推拿方面發展,在第四門課程的時候還需要同時學習經絡學,學完經絡學在學習針灸學,經絡學是理論學科,針灸推拿學屬於實踐課程。學完這些,你以及是個中醫的入門學生了,想治病厲害,救死扶傷,你還需要大量的臨床實踐,醫學院校這時候是在醫院學習一年或者兩年,臨床實踐很重要,你最好能找個診所之類的跟個老師學習一兩年,就當是你的醫院實習。
在學習中醫最好能同時學西醫的課程,(我們當時也學的)第一門解剖學,第二門生理學,第三門,病理學,第四門葯理學,如果時間多,最好把生物化學也學了,這課程講解DNA排列,維生素的作用,以及人體所需要的一切物質,以及自身合成還有需要飲食補充。人體需要多少熱量,一天消耗多少,需要喝多少水,裡面都有詳細的分析。西醫至少學這5門課程
⑻ 想要當中醫,我應該怎麼做才能學好中醫專業
從古代為尋常百姓治病救人的中醫、到現代的中醫,中醫已經發展2000多年了,如今傳承到了我們這一輩人的手裡。與前輩相比,我們所能做的是遠遠不夠的,那麼如果我想要當中醫,應該怎麼做才能學好中醫專業呢?
很多人認為只要通過高考,進入一個和中醫有關的大學,那麼他就是一個合格的中醫人了,其實遠遠不夠。因為我們國家對大學的中醫教育還停留在應試的階段,對於一些古代的醫學史,先秦古籍國家是不夠重視的。所以醫學生可以自己去閱讀一些古代的書籍,閱讀之前的中醫人文理念,還有他們對中醫理論的研究成果,體驗整個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觀。
⑼ 如何學中醫
中醫經典著作
各類古籍
中、西醫教材
建議到高等院校進行系統學習。畢竟醫者,性命所託,開不得半點玩笑,有機會、有條件還是建議到高等院校進行系統的學習,比如北京中醫葯大學、廣州中醫葯大學、成都中醫葯大學,都是比較不錯的院校。而且現在師承並不能考取職業醫師資格證,如果把中醫當作興趣愛好可以自學,作為職業,未必到正規院校進行系統學習。系統的學習,讓自己掌握扎實的基本功,熟練的臨床操作,這是對患者負責,也是對自己負責。
品讀中醫經典。現在很多中醫院校每個學期都會有中醫經典等級考試,考研面試也會涉及中醫經典知識,可見中醫經典對學習中醫的重要意義。品讀中醫經典不單單是熟讀、背誦,更要去理解、運用,將理論與臨床相結合。每一次品讀經典都會有新的體會,像一場嶄新的旅行讓人歡欣雀躍。比如:《傷寒論》中:「熱利下重者,白頭翁湯主之」。一讀覺得這條文是如此的簡單,見熱利有里急後重者,照方用白頭翁湯就可以了。再一次品讀的時候,一想何為熱利,此處的寒熱當如何辨?辨證要點有哪些?之後再讀又會想,白頭翁湯各個葯的配伍特點?以方測證又該如何?之後學《金匱要略》的時候再次學到白頭翁湯,又會想白頭翁除了治熱利還能治什麼?哪些情況下可用?應當如何加減?就這樣,一句簡單的條文,可以引申出無限多的內容,有太多東西值得我們去思考,這就是為什麼大家都說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了。
品讀各類古籍。不僅要品讀中醫古籍,也要品讀各類古籍,把自己放到整個古代中醫的大環境中去,去理解他們那時候的行文習慣,會更加懂為何有些矛盾的地方叫偏義復詞,為何每次會有中與不中,更理解中病即止的含義。最開始學中國古代哲學、醫古文的時候大家不懂為什麼要學這些,後面學中醫經典條文的時候,發現一些同學理解能力明顯更強,大家的差距就逐漸拉開了。也可以看看周易,了解一下64卦,去感受那時候的學術氛圍,盡量去理解他們的思維。先累積一些暫時看起來沒有大用處的知識,慢慢的量變的累積就會引起質的飛躍。
看中醫類書籍、醫案醫話。有一定的中醫基礎後,就可以開始看一些中醫類的醫案,把理論的東西慢慢開始運用起來,多學習、借鑒前人的方法、經驗。推薦看看《干祖望醫話》,通俗易懂,是中醫低年級學生的必讀書籍之一。有時間也可以看看《圓運動的古中醫學》,有一定基礎的同學看這本書會更好。還有清朝·陳修園老先生的很多書都值得細細品讀,他的《醫學三字經》稱為中醫四小經典之一,讀起來琅琅上口,是中醫入門書籍之一。
學習西醫類課程。中醫專業都會學習西醫課程,很多同學不理解,學習的過程中有很嚴重的抵觸情緒,直到上臨床後才追悔莫及。學習西醫知識,一來是現在醫院西醫崗位居多,到臨床上不一定能分到中醫崗位,就必須要求大家有西醫的基礎知識;二來是西醫和中醫的思維理念雖然不同,但並不代表兩者完全水火不容,學習西醫並不會對我們中醫的學習造成影響,一個病人來的時候要做的是盡量醫治,不必拘泥於形式。該做的檢查,絕不能含糊,時刻記住,治病救人才是我們的首要任務。
多實踐。中醫院校的學生每年暑假都會去醫院見習、實習,中醫本身就是經驗的累積,學得再好也不過是記住前輩們的經驗,若是不能為自己所用,那也是竹籃打水。只有多上臨床,多動手、多聽、多看,才能將臨床與實踐完美結合。
跟名師。正所謂: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閱人無數,不如名師指路。跟名師學習,很多時候能事半功倍,時常會有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甚至有時會有醍醐灌頂的感覺。然而大多數人沒有名師這樣的資源,最好的捷徑就是考研,選擇一些厲害、有名氣的導師,跟著他們學習。
靜下心來,潛心學習,保持對中醫的執念與虔誠。現在醫患關系日漸尖銳,越來越多的傷醫事件;對醫生的要求越來越高,醫院動不動招的就是博士,要科研論文,要這要拿,待遇卻沒有相應的提高;人們對醫生的不理解,他們覺得花了錢病就應該得治好,就像花了錢就該買到東西一樣,你的落魄他們一點也不同情,一旦你的生活水平好轉,他們就覺得醫生坑他們,所以醫生這么賺錢。這樣一些社會現狀讓無數醫生寒心,越來越多的醫生、醫學生轉行。但是無論如何,保持我們的初心,就像老師時常告誡我們,學醫與金錢無關,如果能接受這點就繼續堅持下去,如果不能接受那麼就跳出這個坑,早作打算。我出生於中醫世家,多多少少對中醫有些執念,中醫屬於我過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能在我們這代人中隕落,我們不僅要傳承它,還要將它發揚光大。現在已經越來越多國家開始研究、接受針灸,也肯定了其療效,甚至有些國家針灸的發展比我們還快。由此可見,將來也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接受中醫、中葯、接受我們的陰陽五行理論。我們應當懷著虔誠的心,站好我們的這班崗,為中醫的發展貢獻一份我們的力量!
碼字很不容易,對中醫的執念也很不容易,若不喜歡,也請至少不要詆毀它^_^
⑽ 想要自學中醫,請問有哪些好的學習方法嗎
想要自學中醫,我們學習的東西是非常多的,其實小編是不太建議大家去自學,一些醫學方面,因為我們都知道,醫學方面有很多的注意事項。如果稍微沒有注意,抓錯了一味葯可能就會導致葯效變得不一樣,那麼也很有可能會導致更加嚴重的後果發生。如果大家想要自學中醫的話,也是建議大家最好是找到一切相關中醫的書籍進行背誦,我們一定要把書籍上面的內容都給記到自己的腦海當中,而且大家也是可以去找一個師傅,讓師傅來教自己。
如果是自學中醫的話,小編就建議大家最好是不要隨意的給別人做針灸,也不要隨意的去給別人正骨。因為針灸扎錯了一個穴位,可能就會導致他人失去生命,因此小編也是建議大家選擇最簡單,最基礎的抓葯就很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