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林下竹蓀種植方法與技術

林下竹蓀種植方法與技術

發布時間:2023-01-14 04:58:46

❶ 竹林套種竹蓀的種植方法

1培養料(菌草)的收集
利用菌草技術栽培竹蓀,主要是利用野外豐富的野草資源來栽培竹蓀[6]。因此,在竹蓀栽培之前,要准備充足的栽培料(主要是菌草),較為普遍的菌草有五節芒、芒萁、類蘆等。將收集的菌草,自然晾曬後用破碎機破碎,即可作為栽培竹蓀的原材料。
2栽培料配方
食用菌廢料(或農家下腳料)15~30t/hm2,經過壓碾破碎的菌草60t/hm2,尿素750~900kg/hm2,磷酸鈣375kg/hm2,石膏300kg/hm2,麩皮600kg/hm2,土壤和培養料pH值約為6。
3林地選擇
栽培竹蓀的竹林要求地勢平緩,陰涼潮濕,郁閉度在0.7以上;土壤質地疏鬆不易板結,團粒結構好,pH值呈酸性。另外,由於竹蓀栽培存在嚴重的連作障礙,因而選取的地塊最少3年以上未栽培過竹蓀。
4堆料發酵
將備好的原料拉到已經選好的竹林旁,先讓其充分日曬雨淋後,再建堆發酵。建堆時,若栽培料的含水量達不到65%,需噴灑適量清水或0.3%石灰水,調節含水量。然後按照鋪1層菌草,1層食用菌廢料(或農家下腳料),再撒上一些尿素和石膏粉的原則,依次堆制,建成長方形堆。栽培料制堆完成後,露天發酵。如果要加快發酵的速度,提升發酵的效果,也可在制堆完成後,用薄膜將其遮好發酵。當料堆中心溫度達到65℃時第1次翻堆,共翻3~4次;當料發酵至暗褐色,並無刺激性氣味時,即可下地接種[7-9]。
5整畦接種
5.1舊竹穴播法
選擇砍伐2年以上的竹,在其旁邊上坡方向挖1個穴位,深20~25cm,穴位用層播法。也可在竹林里從高到低,每隔25~30cm挖一條小溝,深7~10cm,溝底墊上少許腐竹或竹鞭,撒上菌種後覆土。
5.2建畦層播法
在竹林地中挖開寬40~50cm、高15~25cm的畦。最好沿坡地走向建畦,防止雨季林中積水沖毀畦床。畦建好後,鋪上1層10~12cm發酵好的料,接種1層(栽培種以塊狀播下為好),再鋪1層發酵料,接1層種,重復3次。用腳踏實,覆2~3cm的碎土層,再蓋1層竹葉或稻草、松針。接種後,如果氣溫較低,最好覆膜保溫。15d左右抽樣檢查1次,若發現塊狀種邊緣發黑應立即補種。如果發現菌種被其他雜菌污染,應對栽培料作相應的處理(如噴灑適量的2%石灰水),然後立即補種。
6水分管理
竹林栽培水分管理極為重要,竹蓀不耐旱也不耐漬,穴位排水溝要疏通,乾旱時要澆水保濕,以不低於60%為好。冬季15~20d、夏季3~5d澆水1次,澆水不宜過急,防止沖散表面蓋的竹葉層。土壤含水量要經常保持在15%~18%(檢查方法:抓一把土壤,捏之能成團,放之即鬆散)發現覆土被水沖變薄,料露面時,要及時補蓋覆土。
7採收加工
為確保竹蓀的等級品質,要適時進行採收。利用菌草生態栽培技術種植的竹蓀,菌柄粗壯高大,菌裙鮮亮脆嫩。在竹蓀烘烤之前,先將竹蓀在烤墊上擺放整齊,用小刀將竹蓀菌柄底部長有白皮的地方輕輕劃開,然後按照低溫—高溫—低溫的原則烘烤。竹蓀烘烤至七八成干,即可捆紮,而後再放回至烘乾為止。最後,將烘乾的竹蓀放置在空氣中5~10min,適當回潮,以防在裝袋時損壞竹蓀,降低其等級

❷ 竹蓀的種植栽培技術

竹蓀的種植栽培技術:調溫調濕,架設蔭棚、遮光降溫,噴水排水、防旱防澇,防蟲治蟲。

1、調溫調濕

3月至4月上旬播種的,因氣溫低、雨水多,應以保溫控濕為主,可採用畦面覆蓋塑料薄膜,中午溫度高時掀去薄膜換氣,夜間覆蓋薄膜保溫,將要下雨或連續下雨均要覆蓋薄膜防雨控濕。

❸ 竹蓀的種植方法以及管理方法

竹蓀的營養非常豐富,而且竹蓀的香味濃郁,現在很多人都非常喜歡使用竹蓀,種植竹蓀的人也越來越多。下面是我為你整理的竹蓀的種植方法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用!

竹蓀的種植方法
用廢木箱作栽培容器。在箱底先鋪5~10厘米厚的腐殖質土,其上鋪竹段、木段或其它代料,於料上接入竹蓀栽培種。每平方米用3瓶菌種,最後覆蓋肥土5~8厘米,澆透水,在室溫下培養發菌。

常灑水,保持濕潤。在溫、濕度適宜條件下,4~5個月菌絲可長滿培養料。當氣溫達20~24℃時,便在表土內形成菌蕾。

此時,室內空氣相對濕度應保持在85%以上。當菌球鑽出表土後,空氣相對濕度要提高到95%以上。
竹蓀的管理方法
(1)水分管理是栽培成敗的關鍵。菌絲體生長階段土壤濕度應保持65~70%,濕度過大過小都不利。若土壤過干,可噴細水,但不可使泥土上積水。

(2)各生長階段的管理。菌蕾生長階段,溫度最好控制在20~23℃,空氣相對濕度在70~75%;子實體生長階段空氣相對濕度提高到90~95%,可每天噴水3~4次;每天開窗通氣1~2次,每次30分鍾。

(3)室外床畦栽培的管理。嚴防人、畜踐踏。在發菌過程中,平時不要挖開檢查,以免弄斷菌絲。

(4)及時補土。若埋的段木露出土表,應及時補土覆蓋。
吃竹蓀的好處
1.補腦

竹蓀富含多種氨基酸、維生素。無機鹽等,具有滋補強壯、益氣補腦、寧神健體的功效。

2.保護肝臟

減少腹壁脂肪的積存,有俗稱“刮油”的作用,從而產生降血壓、降血脂和減肥的效果。

3.提高抵抗力

竹蓀可補充人體必需的營養物質,提高機體的免疫抗病能力。

4.抑制腫瘤的發生

雲南苗族人患癌症的幾率較低,這恐怕與他們經常用竹蓀與糯米一同泡水食用有關。現代醫學研究也證明,竹蓀中含有能抑制腫瘤的成分。

猜你喜歡:

1. 家常炒竹蓀的做法具體步驟

2. 佛手瓜的營養價值有哪些

3. 水稻田怎麼用除草劑

4. 雲南農作物種植結構

5. 北方如何種植竹蓀

❹ 營養豐富的竹蓀人工種植方法有哪些

竹蓀栽培條件:1、溫度:竹蓀菌絲生長溫度是25~32℃,最適宜溫度為23~24℃。子實體的生長發育溫度在15~28℃之間,最適宜溫度為22~25℃。超過32℃或低於5℃,菌絲生長緩慢或停止。2、濕度:菌絲生長濕度在60~70%之間,菌蕾的生長發育濕度在75~95%范圍風,而破球和撒裙時,相對濕度應在85~95%,以95%最好,濕度低於80%,子實體難以形成或出現畸形。3、空氣條件:竹蓀屬好氣性真菌,菌蓀生長期需要足夠的新鮮空氣,室內應注意通風換氣。4、光照條件:光照對竹蓀當育有抑製作用,故菌絲生長無需光照。子實體生長發育需要散射光線。5、營養條件:竹蓀生長所利用的養料主要用碳源和氨源,再者就是無機鹽和微量維生素。植物的死體如鋸末、秸桿等都是它所需的營養。在竹蓀的生殖生長階段,還需少許的泥炭土壤。竹蓀栽培方法: 壓塊栽培:是將培養好的竹蓀栽培種從瓶或袋中挖出,壓製成菌塊,進行覆土栽培的方法。特點是出菇早而集中,從而栽培用期也短,但用種量較大。直播床栽:將經處理後的竹料等直拉鋪於菇床上,進行播種、覆土的栽培方法。林間栽培方法:一般採用床栽。床寬80-100cm,長度不限,根據我們的實踐.最好是每0.5平方米一箱,廂間間隔30-50cm,以增加邊際效應和為菌絲蔓延增加出竹芬的范圍。用栽培種2-6瓶/平方米。加工主要採用干製法。1、採收竹蓀從抽柄到子實體成熟僅需數小時,出菇時節幾乎每天都有子實體成熟,所以需經常檢查,及時採收。2、干制①曬干:平放在棉布單上置太陽下暴曬,菌裙讓其左右對稱。當菌裙干縮後再移到架空的窗紗上曬干。遇短期陰雨天氣,可在迎風處用多層竹架上鋪棉布單後再晾制,注意通風以防霉爛。干品竹蓀含水量以12%~13%為宜,含水量過低易被擠壓破碎,過高則易受蟲蛀和發生霉變。②烘乾:在用煙道式烘房烘製時,可將烘房預熱至40℃,待空氣濕度變低時,再將烤篩放進去。烘房應裝鼓風機,以及時通風排濕。烘乾後將干品與烤篩一並取出,經20分鍾回軟後再包裝。③脫水機干制:將竹蓀按大小、厚薄、干濕分層鋪放。起始溫度35℃~40℃,加大風量保持1小時後,逐漸升溫至50℃~55℃,持續1.5~2小時,並調整排濕裝置,使熱氣充分循環。每次升、降溫須事先查看,避免菌柄出水、變黑。

❺ 種植竹蓀應該怎樣養殖種植竹蓀怎樣養殖

1、分別是壓塊種植、直播床栽以及室內箱栽。壓塊種植的方法主要就是將竹蓀菌壓成塊狀,然後放進土中進行栽種,這樣栽種的竹蓀就比較集中,生長的周期也比較短。而直播床栽主要是用配置的養料進行栽種,這樣出菌的面積比價大,可以提高菌床的使用率,但是生長的周期偏長,最後就是室內箱栽,它就需要提前做好木箱,然後倒入養料,再進行接種,這樣更方便管理和控制,能有效的提高竹蓀的質量。
2、養料配製。養料的主要成分是木屑、麩皮,其次就是百分之一的白砂糖、百分之二的石灰粉以及其他的微肥總共佔百分之一左右,然後加入水進行攪拌,水的比例按照一比二的原則進行加水,然後攪拌均勻,要注意的就是每隔三個小時左右就需要攪拌一次,一般三次左右就由即可進行裝料,等養料配置好之後就需要按照不同的種植方法進行裝料,最後將裝好的養料進行高溫或高壓消毒殺菌,即可等待接種。
3、接種管理。首先我們就是要選好竹蓀的菌種,然後在進入接種的無菌房之前需要先穿好無菌服,並且將要用於接種的工具和設備進行消毒,才可以進行接種。在接種的時候通常是要按照合理的間隔進行接種的,一般是行間距八厘米、株間距六厘米左右整齊的排列在培育床上,最後用一層竹葉輕輕地覆蓋在上面即可。
4、出菌管理。出菌管理也就是說竹蓀菌的菌絲體在發育的過程,其中最主要的問題就是對溫度和濕度以及光照和空氣流通等各方面的管理,首先在菌絲體生長之後要在上面覆蓋一層肥力較為充足的細土,然後再蓋上一層竹葉,同時每天至少要保證出菌房中的空氣流通性較好,以及將溫度控制在二十四度左右,濕度控制在百分之百分之八十到百分之九十五之間,這樣就可以等待竹蓀長出來了。
5、種植的溫度不能低於十五度同時也不能高於三十五度,然後就是空氣中的濕度不能低於百分之七十,養料中的濕度不能低於百分之五十,還有就是竹蓀的生長的光照最好是發散性的光,但是光照也不能太弱,最後就是要注意清理種植地的雜菌以及進行病蟲害的防治。
6、竹蓀幼擔子果菌蕾呈圓球形,具三層包被,外包被薄,光滑,灰白色或淡褐紅色,中層膠質;內包被堅韌肉質。成熟時包被裂開,菌柄將菌蓋頂出,柄中空,高15~20cm,白色,外表由海綿狀小孔組成,包被遺留於柄下部形成菌托,菌蓋生於柄頂端呈鍾形,蓋表凹凸不平呈網格,凹部分密布擔孢子,蓋下有白色網狀菌幕,下垂如裙,長達8厘米以上;孢子光滑,透明,橢圓形,3~3.5×1.5~2微米。

❻ 竹蓀如何種植

一、栽培
1.生料栽培:
(1)選用原料:適應竹蓀栽培生長的原料頗廣,如闊葉樹木屑、棉籽殼、農作物秸桿、竹子等均可。
(2)原料處理:將選擇好的原料粉碎成末狀(如鋸末),採取兩種方法處理。①石灰水浸泡。用0.3~0.5%石灰水浸泡原料,進行攪拌,大約1~2分鍾浸透;然後撈出放入筐內,用清水沖洗。pH值在7左右。再將原料控成含水量65%左右即可接種。②葯物處理法。用1:800倍的多菌靈或托布津液浸泡原料,使葯液高於斜面。2~3分鍾撈出控出多餘的水分,使含水量在65%左右即可接種。
(3)栽培方法:先把栽培房用甲醛與高猛酸鉀結合,煙熏消毒處理後,在栽培箱上鋪上薄膜,放上一層沙土,然後一層料一層菌種,黃2~3層。料厚在25厘米左右為宜,通常第平方米用竹蓀菌種2~3瓶。接種後裹上塑料薄膜。
2.熟料栽培:
(1)原料處理:將選好的原料,加入18%麩皮或米糠,玉米粉2%,尿素0.3%,過磷酸鈣1.5%,硫酸0.3%,拌後加入清水再拌勻,使含水量達到用手握時指縫有水即可。
(2)高溫滅菌:將拌好的原料放入高溫滅菌鍋內,當溫度上升到100℃時,再連續蒸5~6小時取出放入預先鋪好的塑料薄膜內包好。
(3)栽培方法:待料溫下降至30℃以下時,打開包好的薄膜,接入菌種後再包上薄膜。
二、管理
1.生態條件:
(1)溫度:竹蓀菌絲生長溫度是25~32℃,最適宜溫度為23~24℃。子實體的生長發育溫度在15~28℃之間,最適宜溫度為22~25℃。超過32℃或低於5℃,菌絲生長緩慢或停止。
(2)濕度:菌絲生長濕度在60~70%之間,菌蕾的生長發育濕度在75~95%范圍風,而破球和撒裙時,相對濕度應在85~95%,以95%最好,濕度低於80%,子實體難以形成或出現畸形。
(3)空氣條件:竹蓀屬好氣性真菌,菌蓀生長期需要足夠的新鮮空氣,室內應注意通風換氣。
(4)光照條件:光照對竹蓀當育有抑製作用,故菌絲生長無需光照。子實體生長發育需要散射光線。
(5)營養條件:竹蓀生長所利用的養料主要用碳源和氨源,再者就是無機鹽和微量維生素。植物的死體如鋸末、秸桿等都是它所需的營養。在竹蓀的生殖生長階段,還需少許的泥炭土壤。
2.管理方法:
下種後3~4天內,溫度應保持在24~27℃之間,經過一段時間的菌絲生長,培養基表面長潢菌絲時,蓋上一層厚3~5厘米的腐殖土(即養花用的土)。蓋上後保持房內空氣新鮮,每天都要通風換氣,並且要保持蓋目濕土,溫度保持在22~24℃,相對濕度保持在85~95%之間,通常情況下,菌絲發育1~2個月,即有菌絲延伸到土表,這時溫度在23~26℃之間,相對濕度不變,給予一定量的散射光,再經5~10天,表面出現小白點,就證明子實體原基形成。子實體生長發育時,相對濕度應為80~95%,從出蕾到發育成熟,需要40~80天,這由溫度而定,相對濕度達到95%,菌裙強度最大。
三、採收與加工
當竹蓀菌裙開傘完畢而且孢子末自溶時,立即採收,去掉菌蓋、菌托,然後分別進行干制處理(日曬、烤箱烘烤均可)。製成干品後,用紅繩紮成50克一捆,裝入聚乙烯無毒雙層食品袋內密封,再放入有吸濕劑的缸內保存,等待出售。

❼ 竹蓀如何種植

一、栽培原材料准備
1.栽培料種類:栽培竹蓀用原料主要有腐乾竹、廢竹塊、竹圓下處於腐解或半腐解狀態下的竹葉、萊圓土;木屑、蔗渣、麥皮;有條件的地方也可以玉米稈、麥稈、泊萊稈等農副秸稈與竹料混合使用。攆樹、青樹可作為段木栽培之用。
2.栽培料處理:栽培前將原料在陽光下攤曬3-4天,劈成長ll一22cm(室外林間栽培可砍成lm以下的竹塊均可)寬1-2cm竹塊。然後用1-3%的石灰水浸泡5-6天,撈起用清水沖洗,稍涼干待用。竹葉和土壤翻曬3-4天後,用l-1.5%的福爾馬林、0.3-0.5%的敵敵畏混合液消毒。每立方米的竹葉或土壤用混合消毒液27-30升,邊噴葯邊攪拌。使葯料充分混合均勻,蓋上薄膜,土壤4-5天,竹葉1-3天後揭膜,攤張,讓葯物揮發l一2天,使可使用。林間栽培的覆蓋土壤可不作消毒處理。
二、菇房及栽培容器的消毒處理
菇房可採用一般蘑菇栽培用菇房。床架可以鐵架、塑料架或竹木床架。還可採用塑料箱、木箱、花缽等進行箱栽和缽栽。
栽培前,將菇房徹底清掃干凈,用0.5%敵百蟲液加O.1%多菌靈或0.5%漂白粉液噴灑室。內處,床架用5%石灰水或5%漂白粉搽擦。再用福爾馬林熏蒸閉窗門一晝夜,然後打張菇房一周後即可使用。栽培箱、缽用清水洗凈後,再用0.5他高錳酸鉀溶液擦拭其內外表面,備用。
三、栽培方法
1.壓塊栽培:是將培養好的竹蓀栽培種從瓶或袋中挖出,壓製成菌塊,進行覆土栽培的方法。特點是出菇早而集中,從而栽培用期也短,但用種量較大。
(1)挖瓶壓塊:在成都地區挖瓶壓塊時間可在上半年的4-5月份。將剛長滿的竹蓀栽培種:從瓶(袋)中挖出,用木框(規格40×40×12cm,即與香菇壓塊用木框相同。使用前用5%石灰水或5‰的高錳酸鉀溶液擦洗過。)做成四周較中部稍薄點的栽培塊,每塊用種約12瓶。注意不要壓得太緊,以免過於損傷菌絲體。
(2)菌絲體癒合:壓塊成型後,去掉木框,先蓋l張消毒干報紙,將菌塊放在經消毒後的薄膜上,並包裹好,茵塊之間相距4-5cm,置於床架上,保濕培養約15-20天,菌絲體重新癒合。
(3)覆土:待菌絲癒合後,在菌塊上面蓋l一2cm厚葉的竹葉,繼續培養5一10天,菌絲布滿葉層80%以上時,及時覆蓋泥土2-4cm厚。
(4)管理:主要通過調節基物、覆土層含水量、菇房內的溫度、空氣溫度、通風和光照條件等來滿足竹蓀生長發育所需的最適條件,達到高產穩產。一般地,在覆土後空氣相對溫度80%,氣溫16-20℃,光照3-105Lux條件下,約1-2個月(最早的24天左右),後張始現蕾。
①水分管理:覆土層土壤含水量控制在20一30%。若土壤含水量過大,則菌絲會因徒長大量地爬於土層表面,面在土層中分化形成原基,菌蕾數目少,達不到產高的目的。菇房內空氣相對略濕度保持在80%左右。茵蕾生長階段空氣相對溫度提高到85-90%否則,空氣量度太低,土層水分易散失;溫度太高則易引起雜菌繁殖,尤其是粘菌。澆水時噴頭應向上,以避免沖傷上蕾。
②溫度控制:遇高溫時,通過張起門窗而降低溫度,以免熱列菇蕾;低溫時,要緊閉門窗,有條件的可裝上加溫裝置,提高菇房溫度,以防凍死菇蕾。
③通風換氣:每天張起門窗2-3次,每次通風換氣10-20分鍾,以便新鮮空氣進入菇房,供蓀蘇生長發育需要。
④雜菌和蟲鼠害的防治:這項工作應以預防為主。若已發現菇床上有粘菌(草生發網菌Ste-monitisher-batica)和鬼傘類(Coprinaceae)雜菌出現,則應及時地除去,並在其發生外周圍撒上一層干石灰粉,控制其蔓延。若發現有菇蠅、蠟類、魅腦以及線蟲為害時,則應噴敵敵畏葯液加以消除,但要注意不要傷害菇蕾。菇房要安裝紗窗、紗門,以防老鼠進入菇房,危害竹蓀。
2.直播床栽:指將經處理後的竹料等直拉鋪於菇床上,進行播種、覆土的栽培方法。具有出菇面積大、能充分利用菇架大面積栽培,菇房利用率較缽栽有效,但較壓塊栽培周期長些等特點。
(1)下料與播種:床架上先鋪一張大的消毒塑料薄膜,在薄膜底部張上幾個小孔,以利多餘水分流出。再在其上下料、播種,填鋪一層料播一層種,共播三層菌種。盡量使菌種塊夾在竹塊之間,種料緊密相貼,最上層蓋上一薄層竹葉。每平方米以於重計用料20公斤,用種3-4瓶。播種完畢後,澆水,再蓋上塑料薄膜,保濕培養。
(2)覆蓋:待菌種塊復活生長,茵絲基本長滿料面時,及時覆蓋土壤,覆土層厚度2-4cm。
(3)管理:與壓塊栽培法的管理方法相同。
3.直播箱(缽)栽:利用塑料周圍轉箱、木箱、花缽等容器,直接下料播種進行栽培的方法。
箱栽時,箱底先鋪塑料膜,並留出水小孔,再在底層鋪2-3cm厚的小卵石,卵石上鋪2cm厚的菜園土,土層上鋪菌種,填料播種方法與直接床栽法相同。若規格為15×31×14立方厘米的箱子,可鋪料以乾重計4公斤確,用種2瓶/箱。缽栽時可不用薄膜。
栽培管理的水分控制及溫度調節等措施與壓塊栽培法相同。
4.林間代料栽培:在樹林或竹林下,利用竹木加工後的廢竹、木屑,農副產物(如甘庶渣、作物秸稈,等進行竹蓀栽培。這種方法具有應用范圍廣、投資省、用工少、管理方便、成本低、效益好等優點。是在廣大農村的竹區、林區栽培竹蓀行之有效的方法。
(1)場地選擇:向陽背風、排水良好、土壤濕潤、無白蟻活動的竹林、竹木混交林、闊葉樹林、針闊葉樹混交林、果園等可作為栽培竹蓀的場所。選好場地後,清除地上雜草、保持環境衛生,並撒上干石灰粉作消毒處理。為防止外界人畜干擾,在播種後最好在栽培場所周圍人為地作上圍牆。
(2)播種時間:一般地說,一年四季均可播種,但以春秋兩季播種效果最好。
(3)林間栽培方法:一般採用床栽。床寬80-100cm,長度不限,根據我們的實踐.最好是每0.5平方米一箱,廂間間隔30-50cm,以增加邊際效應和為菌絲蔓延增加出竹芬的范圍。用栽培種2-6瓶/平方米。播種採用層播法:即先鋪處理過的竹葉、木屑或樹枝葉等,再鋪一層料,隨後撒主層菌種(若為竹專塊料,則宜將菌種夾在竹心),然後又再鋪一層料,再量一層菌料,如此播3-4層,一般鋪料厚15-20cm,播後蓋竹葉、木屑等,最後蓋土,土層厚4-5cm,並用清水澆透。根據地勢高低情況,可採用相適應的地表栽培和坑栽兩種形彎。
①地表栽培:在地勢較低、潮濕的場地採用此法。即先在消毒場地上劃好廂線,並插竹塊標出界限、然後在廂界內鋪料、播種、播後用土把廂圍封起來。
②坑栽:當場地蔽蔭度不夠或地勢較高,土壤較乾燥時,宜採用此形彎。先在劃好的廂內挖坑,坑深10-15cm,挖好後坑內及周圍撤石灰粉消毒,然後採用層播法播種。
(4)竹林栽培方法:在各種竹林里,按每畝180-200個窩計算打窩,在空地上最好在腐竹頭邊,挖15-20cm深,長×寬為50×35cm大小的坑,每坑投料計1-1.5公斤,每畝投乾料200-300公斤,挖好後就地取一些腐竹葉墊底,然後鋪料撒種,如此播2-3層,再蓋竹葉,稍踩緊,最上面用挖坑出來的土覆蓋;若晴天土壤乾燥時,應澆透水(雨後栽培不用澆水)。
一般雨後播種菌絲復活較好,在竹林里栽培時,將菌種夾在蔫泡竹內,則菌絲生長效果好。另外,在竹葉上撒些木屑效果也較好。在竹林內同樣可採用床栽法。
由於林間,無論是竹林或樹林,特別是老年林,其地下的根交錯盤踞,因砍伐或自然死亡等多種原因,使地下埋藏了不少腐根,這些腐根是竹蘇生長所需的營養物質。在林間播種,菌絲不僅在投料的地方生長,而且同時也蔓延到其他有養料的地方。因此,野外林間空地培竹蓀是最經濟、最合法的栽培方法。
(5)管理:野外林間栽培竹蓀,只要場地選擇恰當,一般不需要搭棚可遮蔭。土壤濕潤也不必澆水。春秋季節若越遇乾旱、則需在菇床及竹頭、坑邊附近適當澆水補充水分。越冬後的菌絲待氣溫回升後,張始向四州蔓延伸展,形成菌索,約在3-4月份,菌索先端形成小菌蕾,在菌蕾形成時,需經常澆水。此階段若嚴重缺水,菌蕾則會因分化不成而死亡,即使形成菌蕾,但也張不了裙;若澆水過多,則菌絲徒長,幼菌蕾到成熟時便全破口,給病菌的侵入以可趁之機,從而是導致菌蕾死亡。一般在雨水較多的6-8月份,是竹蘇大量出現撤裙的時候,要注意及時採收。
四、採收
竹蓀的商品部分一般指菌裙和菌柄。裙、柄的完整性和顏色的潔白程度直接地影響到竹蓀的產品質量。這就要求我們在採收和加工過程中要特別注意。
1.採收時期:適應採收期應在竹蓀生長發育過程中的成型期進行。因為張型期的竹蓀子實體菌柄伸長到最大高度,菌裙完全張張達到最大粗度,產抱體(菌蓋上黑褐色抱子液組織)尚未自容,所以這時採收的竹蓀子實體具有很好的形態完整性,菌體潔白。否則,過早地採收,菌裙、菌柄尚未完全伸長展張,干制後個體小,商品價值低;過遲採收,菌裙、菌柄萎縮、倒伏;而且產孢體自溶沿裙柄下流,污染裙、柄,嚴重地影響到產品的色澤。
2.採摘方法:採摘時,用一隻手扶住菌托,另一支手用小刀將將菌托下的菌縈切斷,輕輕取出,放入瓷盤和藍子內。決不要用手扯。因為用手扯會將裙、菌柄很脆嫩,極易折斷,採摘時應輕拿輕放。採收後、將菌蓋和菌托及時剝掉,保留菌裙菌柄。去掉菌托表面上的泥土,菌蓋可在清水中浸洗除掉表面上的抱體,再進行干制。若裙柄已有少量污染,則應及時用清水或干凈濕紗布摻凈即可。

❽ 竹蓀的種植方法

1、室內床栽法:使用木材或竹竿搭建床架,覆蓋薄膜後鋪上腐熟的椴木,然後接種竹蓀菌種,濕度保持在80%。2、室內箱栽法:木箱底部鋪上腐殖土,撒入枯竹和菌種即可。3、畦地栽培法:在背風場地建造畦床,播撒菌種後澆透水。

竹蓀怎麼種植

1、室內床栽法

畦地栽培竹蓀時,要選擇背風陰涼的空地建造寬度為1米、深度為10厘米的畦床,然後鋪上枯竹後播撒菌種,再覆蓋一層薄土,澆灌透水,促使菌種盡快繁殖菌絲,而且在光照強烈時,要向畦床頂部搭建高度為40厘米的蔭棚。

❾ 竹蓀如何種植

種植方法主要有集中種植、床栽和室內箱栽。其主要方法是將真菌壓成塊,然後種在土壤中。這樣,植物就集中了,生長周期也縮短了。和種植主要生活在床上配置的營養生長,所以細菌的比較,可以提高菌床的利用率,但生長周期長,最後是室內植物,它需要的情況下,然後注入營養,預防接種,所以更方便的管理和控制,可以有效地提高其質量。
擴展信息
一、竹蓀的室內箱栽法
用普通木箱做栽培容器,先在箱底鋪一層厚5-10厘米腐植質土,將枯竹鋸成30厘米長,平鋪在腐植質土上,在枯竹層播竹蓀菌種,每平米用750克裝菌種1瓶,然後再盞一層腐植質土,土層厚約3-5厘米。
要注意覆土不可過厚,否贓會影響出菇。在覆土上澆水,令其濕透。將木箱放在室內培養,並經常保持土壤濕潤。經4-5個月時間,枯竹上已長滿菌絲,並有少量菌絲向覆土蔓延。
當氣溫上升到20-24℃時,覆土層有小菌蕾出現,此時,應提高室內相對濕度,不能低於85%。
在菌蕾長出覆土層之後的一個月左右,菌蕾撐破,此時,空氣相對濕度應提高到95%,菌裙便能很好的撒開。每平方米平均產鮮菇1.62公斤,高產者可達2.84公斤。
二、竹蓀的室內床栽法
在室內用木、竹搭床架,寬1米、高2米,3-4層,每層間距80厘米。床邊用竹、木做檔板、高30-40厘米。底部鋪薄膜,在薄膜上打濾水孔。
將栽培材料加工成5~30厘米長小段,用0.5%石灰水浸泡一周後撈出,用清水沖洗干凈,再浸入清水中,進行發酵處理,待清水發出酸臭氣味時撈出,即可上床播種。
先在床面鋪5厘米厚腐植質土,再鋪10厘米厚的培養料,然後在培養料上均勻地撤一層菌種。在菌種上面鋪5厘米厚培養料,再撒一層菌種。每平米用菌種(750克裝)1-2瓶。
播種後,用塑料薄膜包好,在20℃溫度下進行遮光培養,保持相對濕度在75-80%左右,經20天左右,培養料上已布滿菌絲,即可進行覆土。
在管理上做到輕噴水、少通風。當菌蕾長大、發育成熟,頂端開始向上膨大時,空氣濕度要提高到95%,幾天後,竹蓀即破蕾而出,從播種到採收,需8~9個月的時間。
三、竹蓀的室外畦地栽培法
這種方法省菌種,用工少,方法簡單,有利於農村進行栽培。具體作法是:
選背風陰涼空地做畦床,畦床寬80-100厘米,深10厘米,在畦內鋪一層枯竹,在枯竹上播菌種,每平方米用菌種一瓶,然後在菌種上覆蓋3-5厘米厚的復土,澆透水。
為了保持菇床溫度,在畦床上搭30-40厘米高的蔭棚,防陽光直曬。利用自然溫度進行培育,但要經常噴水保濕,防止床面乾燥,次年9月,床面開始出菇,從播種到出菇,大約需要10-12個月。

❿ 竹蓀怎樣種植 竹蓀種植方法介紹

1、室內床栽法。

(1)在室內用木、竹搭床架,寬1米、高2米,3-4層,每層間距80公分。床邊使用竹、木做檔板、高30-40厘米。底部鋪薄膜,在薄膜上打濾水孔。或在地面建畦床,寬1米。用廢棄竹材或闊葉樹段木作為栽培材料。將栽培材料加工成5~30厘米長小段。隨後5%石灰水浸泡一周後撈出,用清水沖洗干凈,再浸入清水中,進行發酵處理,待清水發出酸臭氣味時撈出,即可上床播種。播種期在秋季10—11月或次年春季3~4月。每平米用菌種(750克裝)1-2瓶。播種後,用塑料薄膜包好,在20℃溫度下進行遮光培養,保持相對濕度在75-80%左右,經20天左右,培養料上已布滿菌絲,即可進行覆土。

(2)應選土質肥沃,無病菌蟲卵,偏酸性泥沙土作復土材料。覆土厚3厘米,及時澆適量清水。覆土後2-3個月,培養料上菌絲得以進一步發育,並出現大量幼小菌蕾,通過土粒延伸到床面。此時覆土含水量要求達到15—18%,溫度18℃左右,空氣相對濕度在80%左右,保持微弱光照和適量通風。當菌傘頂端扭結白色幼小菌蕾時,空氣相對濕度提高到85%,土內含水量提高到18-20%,保持室溫在18-26℃之間,有微弱光照。在管理上做到輕噴水、少通風。

2、室內箱栽法。可用普通木箱做栽培容器,木箱周圍要墊薄膜、底部要打濾水孔。先在箱底鋪一層厚5-10厘米腐植質土,將枯竹鋸成30厘米長,平鋪在腐植質土上,在枯竹層播竹蓀菌種,每平方米用750克裝菌種1瓶,然後再盞一層腐植質土,土層厚約3-5厘米。覆土不可過厚,否贓會影響出菇。在覆土上澆水,令其濕透。將木箱放在室內培養,並經常保持土壤濕潤。經4-5個月時間,枯竹上已長滿菌絲,並有少量菌絲向覆土蔓延。

3、室外畦地栽培法。選背風陰涼空地做畦床,畦床寬80-100厘米,深10厘米,在畦內鋪一層枯竹,在枯竹上播菌種,每平方米用菌種一瓶,然後在菌種上覆蓋3-5厘米厚的復土,澆透水。為了保持菇床溫度,在畦床上搭30-40厘米高的蔭棚,防陽光直曬。利用自然溫度進行培育,但要經常噴水保濕,防止床面乾燥,次年9月,床面開始出菇,從播種到出菇,大約需要10-12個月。

閱讀全文

與林下竹蓀種植方法與技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佳能微單無線怎麼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119
怎麼溝通好的方法 瀏覽:519
統計多次增長率用什麼方法 瀏覽:320
驗光鏡片箱使用方法 瀏覽:750
大蒜調和油食用方法 瀏覽:670
電腦風扇電源線連接方法 瀏覽:102
畫點的方法是什麼 瀏覽:33
動脈血氣分析正確方法 瀏覽:555
崖柏手工去皮方法視頻 瀏覽:475
如何快速製冰的方法 瀏覽:816
電腦健康屏幕設置方法 瀏覽:42
ps中如何用通道的方法 瀏覽:3
478加499簡便方法計算 瀏覽:196
電腦打不了機維修方法 瀏覽:152
發動機艙的鑒別方法 瀏覽:919
有什麼催尿的方法 瀏覽:178
如何洗腳養腎的方法 瀏覽:575
勝利兆歐表使用方法 瀏覽:140
硃砂使用方法 瀏覽:958
緩解牙疼的最快方法按摩哪裡 瀏覽: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