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幼兒探究自然的方法有哪些

幼兒探究自然的方法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3-01-14 00:58:39

如何讓幼兒更好地親近自然

1 常去山間水邊度假。生活在大都市裡的孩子,滿耳聽到的是噪音,滿眼看到的是光怪陸離的色彩,更不用說吸入肺葉的都是有毒的工業或交通廢氣了。於是家長們便紛紛利用周末或節假日去山間水邊走走,讓孩子們親眼觀察田野是如何向人類提供糧食、蔬菜和水果的,森林是如何向人類奉獻木材和更為寶貴的新鮮空氣的,江河湖泊是如何向人類供應水源以及魚蝦等水產的,大山是如何向人類敞開自己的懷抱呈獻上無價的礦藏的…… 由此,孩子們不僅會學到許多書本里和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而且更為重要的是:一種對大自然的巨大「感恩」之情會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中油然而生。 2 把大自然帶回家中。這也不失為一個滿足孩子熱愛自然的好方法。如在家裡添置一個魚缸呀,養幾盆小花呀,喂養幾只小動物呀,等等。孩子們在與動物、植物的親密接觸過程中,自然會對大自然產生越來越親密的感情。 3 少買玩具多買儀器。在今日英國,安裝在房頂上的天文望遠鏡比比皆是,為的是方便孩子探索星空,並由此讓孩子在小小年紀就對浩大繁復的宇宙的構成和來源作深刻的思考。 4 有目的地引導閱讀跟大自然有關的圖書,教會孩子通過書籍來解答疑難、查詢資料,由此也增添了對大自然的崇敬、嚮往和好奇。 5 鼓勵孩子投入相關的活動。如有的中小學發起「以望遠鏡取代彈弓」———那些淘氣的男孩再也不拿彈弓來射殺無辜的鳥兒,而是在清晨或傍晚,用望遠鏡觀察各種各樣的鳥兒如何哺育子女,如何談情說愛,如何交配繁殖。奇特的「錄音大賽」要求孩子們錄下種種「動聽的自然聲音」,結果有的錄下了飛翔蜜蜂的嗡嗡聲,有的錄下了雨打芭蕉葉的啪啪聲,有的錄下了夜鶯銀鈴般的啼鳴,有的錄下了輕若游絲的風聲,有的錄下了雨後莊稼「巴吱巴吱」的拔節聲,但最後榮獲冠軍者卻更為獨具匠心———其作品竟然是一盤在森林裡錄下的完全無聲的磁帶!錄制者的解釋是:「動聽的聲音」其實隨處可覓,但在如今充斥了各種噪音的世界上,「絕對的寧靜」卻絕對難找! 「兒童水鳥畫」比賽則每年都吸引數以百萬計的英國孩子的熱心參與,當然參賽者在創作之前必須對各種水鳥滿懷愛心地進行耐心、細致的觀察研究。 曾榮獲過大賽第一名的約尼爾披露,為了能把蘇格蘭翠鳥畫得栩栩如生,他在父親的幫助下利用長焦距鏡頭相機,花了整整一個暑假的時間,拍攝到了1000餘幅翠鳥的照片。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期間他沒有讓一隻翠鳥受到傷害,甚至哪怕受到驚嚇。 6 英國孩子特別鍾情於看馬戲。為了使馬戲對孩子更具吸引力,有的馬戲團的老闆竟然讓一些動物演員服用興奮劑。果然,服葯後的猩猩在作表演時變得更好動了因而也更顯可愛了,威嚴的老虎則像小貓似地捉起了迷藏,袋鼠「興奮」地活蹦亂跳———馬戲表演確實更好看了,但自從一名知情的動物保護專家揭露了其中的陰謀後,孩子們都被激怒了。因為他們明白:這樣的「好看」是須用危害動物的健康為高昂代價的,有的動物還因此而大大縮短了壽命。 後來,在一些學校和動物保護組織的倡導下,曾有成千上萬英國兒童投入了「拒絕『邪惡馬戲』」運動。這樣的運動不僅有效地制止了不法馬戲團的「邪惡活動」,而且加強了孩子與動物之間的聯系紐帶,因而可以說也是親近大自然的另外一種表現形式。 7 眼見倫敦動物園內的許多動物由於缺少活動而健康狀況直線下降,年僅7歲的小學生迪克靈機一動:何不讓它們在動物園里也「積極」參加「體育活動」?迪克的想法盡管有點異想天開,但卻得到了生物老師的贊賞。在同學們的支持下,迪克募捐到了一筆錢並買來了皮球、鞦韆、跳板、爬竿等運動器具安置在動物園里,專供動物們「使用」。 說來有趣,幾乎所有動物的體質有了明顯提高,孩子們心裡為此也樂開了花! 8 英國地處溫帶,本無熱帶雨林,但倫敦23所小學的小學生,在教師的指導和家長的鼓勵下,利用一家廢棄的展覽館,成功地「人造」了一片總面積達1500平方米的熱帶雨林,專供各地同齡人前來參觀。 人造雨林的總設計師是12歲的布魯卡,他介紹說,雨林中生長的40多種熱帶植物來自南美、東南亞和中非等地區,還有一片300平方米大小的小沼澤地———在人造陽光的照射下,沼澤地騰起陣陣水氣,腐敗枝葉散發出的氣味迎面撲來。突然一聲悶雷炸響了,瓢潑大雨接踵而至。到了夜間,各種各樣的蛙鳴蟲吟不絕於耳,而舉頭一望,透明的夜空中掛著一輪明月……當然,創辦該人造雨林不是為了好玩,而是增添孩子們對大自然的深情。

Ⅱ 學前兒童科學教育中,常用的方法有哪幾種

學前兒童科學教育中,常用的方法有觀察法、分類法、早期科學閱讀。

1、觀察法:一是藉助於感官進行直接觀察,另一種是通過儀器進行間接觀察。可分為個別物體的觀察、長期系統的觀察、間或性觀察、室內和室外環境的觀察。

2、分類法:學前兒童把具有某一個或幾個共同特徵的物體聚集在一起,以學習科學的一種方法。學前兒童常用的分類方法有挑選分類、二元分類、多元分類。

3、早期科學閱讀:幼兒通過閱讀寓有科學知識的作品,包括故事、兒歌、謎語等,以學習科學的一種方法。可分為科學詩、科學童話、謎語、科普畫冊、錄像。



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的特點

1、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目標的全面性。

學前兒童的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不僅要讓兒童獲得科學經驗,更主要的是在獲得經驗的過程中,讓兒童身心全面和諧發展,也就是在兒童探索過程中,讓兒童的認知、情感、技能、社會性等方面都得到發展。

2、學前兒童科學教育內容的生活化。

學前兒童的科學教育要選擇兒童生活熟悉的內容,貼近幼兒,貼近自然。活動方式也應該生活化,就是把科學教育貫穿於幼兒的生活中去,注意把握生活中點點滴滴的科學教育內容和教育時機。

3、學前兒童科學教育過程的探索性。

兒童好奇心強,渴望探索和了解這個世界,事實上他們也正是通過自身的探索活動來獲得對世界的了解和認識的。

Ⅲ 如何培養幼兒對自然現象的變化產生探究慾望

淺談如何培養小班幼兒的探索慾望 采蓮幼兒園 李艷 好奇心是人的天性,求知是人的本能,尤其是小班的幼兒對於周圍世界中新奇的事物、現象充滿了好奇心和求知慾,遇到奇妙的現象他們會百看不厭,百問不倦。如何引導孩子通過自己的探索,嘗試來感知了解事物的真像,感知自然界的奇妙和美好,需要孩子們產生探究事物的興趣,保持永久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慾望。我努力做以下嘗試。 一、為幼兒提供一個寬松的探究氛圍 《綱要》提出創設安全、寬松的探究氛圍是兒童主動學習和探究的基本前提和條件。小班幼兒的知識經驗比較初淺,對周圍世界中新奇事物的認識往往是根據表面現象來定義的,有時會不合乎成人的邏輯想法,如,有一次我帶孩子們在校園內散步,發現一些花瓣落在了水裡,經過浸泡比原來的花瓣要大許多,孩子們會驚訝的說:「老師,花兒長大了,我把孩子們的發現帶到了班級,並讓幼兒觀察浸泡在水裡的大豆、同事泡水的花茶一起讓幼兒對比觀察,孩子們發現他們在水裡都可以長大,從而讓幼兒了解一些事物遇水膨脹的道理。當孩子們看到自然角里的小烏龜趴著一動也不動,他們跑過來會說:「老師,小烏龜死了,你快去看看吧」,我笑笑引導他們輕輕撥弄小烏龜的殼,小烏龜動了,孩子們驚叫起來,「是小烏龜在睡覺呢吧,老師」「對啊,小烏龜和我們小朋友一樣也要睡覺的啊」,下次再看到睡覺的小烏龜,他們會主動的告訴我:「老師,小烏龜又在睡覺了。所以,真誠的接受幼兒的不同看法,適時的引導,使他們在探索中了解事物的真像,逐漸提高幼兒的認知水平。 二、在教育活動中為幼兒提供豐富的操作材料,引起幼兒的探究興趣 《綱要》提出,材料能引起幼兒的探究興趣,在教育活動中,為幼兒提供有意義的操作材料,能引發幼兒產生想摸一摸,探索一下的願望,如我們的科學活動「蛋寶寶站起來」在活動之前,我先請幼兒和爸爸媽媽想辦法將蛋寶寶安全的護送到幼兒園,在護送途中,家長使用了各種材料,我們利用起來,再為他們增加一些其他的輔助材料提供給他們,看到自己帶來的東西走入課堂,幼兒更加感興趣,躍躍欲試,他們急切的想嘗試讓蛋寶寶站起來的各種方法,嘗試一種再換一種,他們發現有的材料能幫蛋寶寶站立,有的則不能,我鼓勵他們兩個小夥伴結伴想辦法,試試兩種材料放在一起能不能讓蛋寶寶站起來,錢宇小朋友把手裡的布條放在了同伴馬睦涵的盒子里,立刻兩只原本站不起來的蛋寶寶都穩穩的站立了起來。在活動中,我沒有直接演示,告訴他們方法,而是發揮孩子們的主動性,通過他們的自由探索發現其中的奧妙,孩子們經過不斷的嘗試獲得的發現,印象會更加深刻。 三、延伸教育活動,拓展幼兒的探索空間 探索活動僅僅局限在活動中完全不能滿足幼兒的探索慾望,為了給幼兒更廣闊的探索空間,我將材料投放到區角,讓幼兒在游戲中繼續實踐和操作。如科學活動「奇妙的聲音」雖然活動中向幼兒展示了各種能發聲的材料,但不能滿足幼兒的操作慾望,僅僅局限在老師的示範、演示。因此,我發動幼兒帶來自己家裡會發聲的玩具放在玩具樂園中與同伴一起分享,引導孩子們在玩弄、操作中真實的感受各種玩具發出的不同樂聲。在手工區我們引導幼兒自製了水杯樂器,鼓勵他們不斷的增加或減少杯中的水,用木棒敲擊出不同的聲音,用沙子、大豆、米、紙團做成的密封罐子也投放在區角,讓幼兒通過搖搖晃晃,猜猜,感知不同材料的組合發出的奇妙的聲音,在游戲中讓幼兒體驗學習的快樂,滿足了幼兒好動的天性。每個幼兒個體多都有著差異,區域活動可以順應幼兒的需要,讓幼兒在多次操作中反復感知認識事物、了解事物。教師也根據幼兒的反應及時調整材料和要求。因此區域活動不僅拓展了幼兒的探索空間,對小班幼兒科學素質的培養,即科學興趣發展和科學經驗的獲得有積極的作用。 四、捕捉生活中的教育契機,激發幼兒探索熱情 新《綱要》強調:「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即提出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生活化的教育要求,科學教育的內容應從幼兒的身邊取材。小班的幼兒對於周圍世界中新奇的事物、現象充滿了好奇心和求知慾,而教師適時捉住教育的契機給予幼兒探索的機會將會極大的提高幼兒的探索的積極性。一次吃完中飯我引導孩子坐在教室外的場地上曬太陽,李彥曦和石珺瑤兩個小朋友卻在幼兒用小椅子圍成的圓圈外面,蹲在地上嘀嘀咕咕,不知道在研究著什麼,我想大聲叫他們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但看到他們那麼專注就想知道他們到底發現了什麼。於是我走過去問:「你們在看什麼啊?」「老師,你看這里有洞洞。」我一看,果然地上有一個圓圓的小洞,往下看去,黑黑的,很深。很快其他幼兒也迎了過來探個究竟,一個個的小腦袋把這個無意中發現的小洞洞圍的嚴嚴實實的。「老師,這洞里有什麼啊?」「哎呀,老師也不清楚。你們猜猜看呀?」「裡面會不會有小蟲子呀」「我知道老師,肯定是西瓜蟲」李彥羲自信的說,因為他剛剛在牆角還發現了幾只西瓜蟲。「裡面會不會有水啊」一向善於思考的錢宇說。正在孩子們七嘴八舌的議論時,邢殊毅小朋友叫到,「老師這里也有,這里也有呢」。看到孩子們這么感興趣,我也被他們的情緒所感染,引導孩子們想想,「怎麼才能知道裡面是什麼呢?」話剛一出口,大膽的唐一名小朋友就把手指伸進了洞洞,幾個女孩子一驚一乍的說」蟲子會咬你的」,「老師沒有蟲子,什麼都沒有。」探過險的唐一名小朋友說。可李彥羲小朋友卻說,「你的手太小了,蟲子在底下呢。」看來他是認定這是蟲子的家了。孩子們更加疑惑了,我繼續引導孩子,「小手太短了夠不著怎麼辦」?「用小棒吧」不知誰說了一句,孩子們立刻認同:用棒用長長的棒就能夠著了。順著孩子們的思路,我請小朋友幫忙把老師的教棒拿過來試試,孩子們用期待和緊張的目光望著我的舉動,我把小棒插進了洞里,小洞的確很深,教棒伸進了一大半終於到底了,我向孩子們掩飾再也伸不進了,並故意提醒孩子們老師拿出來了哦,看看有什麼?拿出小棒,小棒上什麼也沒有,沒有蟲子也沒有水,棒上乾乾凈凈的。「原來什麼也沒有」,李彥曦故作神態的笑著。孩子們都跟著笑起來,像是送了一口氣。孩子們大膽起來,主動拿著老師的教棒試探其他的洞洞,同樣沒有什麼。 小小的洞洞留給了孩子們一個神秘的懸念。對孩子們的一個個猜想,我都沒有給孩子們做一個肯定的回答。而是不斷的引導孩子們自己想辦法解開其中的秘密。孩子們興趣十足,樂在其中。 五、巧妙利用自然角,保持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索慾望 自然界中有各種各樣的動物和植物,教師引導幼兒觀察、照料他們,會有許多的發現,使幼兒對自然的奇妙始終充滿著好奇心從而產生探究的慾望。與此同時也能培養幼兒對動植物的關愛之情。 幼兒對事物充滿了好奇心,而如果是幼兒自己選擇的事物則更能增加他們參與的積極性。因此我發動家長為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植物帶來幼兒園親自照料。有的是種植在泥土下的神秘的種子,有的是開的漂亮小花的植物,有的是渾身長滿刺的仙人球,等等,孩子們對它們的生長充滿了期待。抓住他們的積極性,我引導他們關注自己的植物什麼時候發芽,發出的小芽有幾片葉子,是什麼顏色的,開花的植物,數數花瓣的個數,觀察它們的顏色變化等等。石珺瑤小朋友還為我們帶來了許多小蝌蚪成了孩子們的寶貝,看著黑黑的在水裡游來游去的小蝌蚪他們甚至無法與蹦蹦跳跳的青蛙聯系在一起,我告訴他們,很快小蝌蚪寶寶們會長出兩條後腿,再慢慢長出前腿,再褪掉小尾巴就變成一隻小青蛙了,就這樣他們每天觀察著期待著

Ⅳ 引導幼兒親近自然、喜歡探索的三個要點

1.經常帶幼兒接觸大自然,激發其好奇心與探究慾望。如:

為幼兒提供一些有趣的探究工具,用自己的好奇心和探究積極性感染和帶動幼兒。

和幼兒一起發現並分享周圍新奇、有趣的事物或現象,一起尋找問題的答案。

通過拍照和畫圖等方式保留和積累有趣的探索與發現。

2.真誠地接納、多方面支持和鼓勵幼兒的探索行為。如:

認真對待幼兒的問題,引導他們猜一猜、想一想,有條件時和幼兒一起做一些簡易的調查或有趣的小實驗。

容忍幼兒因探究而弄臟、弄亂、甚至破壞物品的行為,引導他們活動後做好收拾整理。

多為幼兒選擇一些能操作、多變化、多功能的玩具材料或廢舊材料,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鼓勵幼兒拆裝或動手自製玩具。

Ⅳ 教師應怎樣引導幼兒親近大自然

一、創設自然角,打開幼兒親近自然的窗口
多年的實踐表明,創設自然角是引導幼兒認識自然、了解自然、發展其社會性最好最近的小窗口。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在社會領域中的目標是「培養幼兒有初步的責任感」「學習互助、合作和分享」,而引領幼兒共同種養、管理、觀察自然角能有效地實現這一目標。另外,創設自然角也是完成科學領域目標的落腳點之一,是幼兒園教學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為了提高自然角的功效和價值,我們每學期就創設自然角的地點、所選植物以及採用的觀察方法等諸多細節進行專門的教育研討。通過多年的實踐摸索,我們總結出自然角的設置地點應具備以下特點:位置一般設在陽台、窗檯或建築物的自然結構上;保證通風、透氣、陽光充足,與周圍環境相協調;要給人以舒適、安靜、怡人的感覺;還要便於幼兒觀察學習和管理。就自然角的生物選擇而言,應選擇容易生長繁殖、發育變化明顯、便於管理的動植物,如白菜花、小金魚、蒜苗等。

二、設置種植區,激發幼兒保護自然的意識
下面以我園大班開展的種植活動為例加以說明——
活動的前一天,老師告訴幼兒,「春天來了,我們准備明天到幼兒園的種植區去種植,請小朋友為幼兒園的種植區准備一些種子或幼苗。」第二天早上到園的時候,孩子們都帶著各式各樣的小盒子、小袋子,裡面放著植物的種子或幼苗。
活動開始了,小朋友們排隊去工具房領了工具,有小鋤頭、小鏟,然後結伴來到種植區。剛到那裡,小明就把小便澆在種植區的地上,還振振有詞地說,「要給植物做基肥。」小宇(註:一個愛看書的孩子)便說,「植物的基肥是要腐熟的糞便才可以的,而且種花是要把種子埋在30公分左右的深度,不是隨便小便就可以做基肥的,這樣不文明。」小明不好意思了,就拿起鋤頭開始刨地,於是大家都在種植區動手勞動了。女生提水,男生鬆土。
小琪(註:家裡很多花)開始按植物種子的不同對它們進行分類,當大家准備撒種的時候,她告訴大家,「吊蘭的種子要撒在花盆裡面,等出芽長一點,就可以把花盆掛起來了;桂花的種子,撒在最裡面,因為,以後它會長得最高;鞭炮花,放在最旁邊,把種植區圍成一個包圍圈,中間的部分,就可以按方格分區撒種子了。」
譚子澇(註:善於讀寫記錄)則在一邊畫表格,她要按照現場種下去的種子順序,做好記錄,以便日後觀察植物的生長過程。很快,小朋友們七手八腳地撒完種子就走了。這時候,小琪在後面大聲叫起來,「你們回來,還沒有給種子澆水啊!」於是大家又都紛紛回來澆水,澆完水,一起高高興興回班級了。

孩子通過種植區的活動,用自己有限的知識來進行互相溝通,一起探討,這不但促進了他們社會性的發展,還促使他們通過自身的體驗去感知植物的生長過程,從播種、澆水、發芽、拔草、施肥、開花到結果,管理的整個過程能讓孩子們體驗到勞動的快樂與艱辛,激發幼兒愛護花草、保護自然的意識。

三、開展採集活動,讓園所內外的教育有機契合
通過戶外採集活動吸引孩子接觸大自然中各種各樣的植物的葉、花、果實等,激發幼兒對大自然的極大興趣。採集的過程也就是發現的過程,這一活動的形式比較活潑、自然,能讓幼兒在愉快的情緒中學到知識、提高能力。
隨著季節的不同,我們帶領幼兒採集不同的樹葉、花瓣、果實,回園後將採集來的各種植物進行選擇、分類、欣賞,並以此為基礎開展多種多樣的教育活動,如科學活動比較大小、按形狀顏色分類等,又如進行粘貼等藝術活動,讓小朋友們把園所內外的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

Ⅵ 怎樣讓幼兒親近自然,喜歡探究

多帶孩子去自然環境,別總去游樂場,少接觸電子產品。孩子的天性是喜歡自然,喜歡探索,要看大人是否願意付出時間和行動。

Ⅶ 如何讓幼兒對大自然充滿興趣

早在上個世紀,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六大解放」,認為解放兒童雙眼、大腦、雙手、嘴、空間、時間……可以使兒童有時間從容地消化、思考所學知識,去接受自然和社會的寶貴知識,積極去創造。是的,從保持幼兒好奇心和新鮮感出發,遵循他們的認知發展規律,帶領他們主動深入探索世界,引導他們在聽一聽、摸一摸、嗅一嗅的過程中感受奇妙的大自然,讓他們在親身實踐體驗中認知大自然,定會有不一樣的精彩發現,更利於幼兒在自然、和諧的探知學習環境中獲得深層次理解感知,滿足其多樣化發展需要。

一、聽一聽聲響,喚醒耳朵
世間的聲音各不相同,需要小朋友用心聆聽和主動體味。在這樣的過程中,小朋友才會不斷發現大自然的奧妙,感受身邊事物的美好。在平時的教學中,聽一聽各種聲響,能夠在喚醒幼兒的主動探知意識基礎上形成豐富理解思維。聽一聽不同的聲響,能夠讓幼兒在真正融入大自然的過程中產生豐富的感思。

融入大自然,多組織小朋友傾聽,能給他們更多的新鮮感。如,在一次「我能行」的匯報表演中,我給小朋友播放各種鳥兒的聲音,讓他們能夠留有一定的印象。在第二天的秋遊中,我特定要求小朋友關注公園里各種鳥兒的叫聲和其他的聲響,要求他們多聆聽。很多小朋友在聆聽後都能主動模擬出各種聲響。

有的小朋友模擬出鳥兒在森林裡歡叫的聲音,能夠讓我們感受到他們的自由快樂。有的小朋友模擬爺爺奶奶跳廣場舞的舞曲聲響,感受到其中的自由和諧。有的小朋友能夠模擬出公園里天鵝的叫聲,等等。通過這樣的方式引導小朋友深入大自然,定能利於他們在主動參與學習探知的過程中開闊眼界,利於其在不斷深化識記運用中形成豐富的理解。

多帶領幼兒主動融入大自然,能夠讓學生在傾聽的基礎上形成豐富的感知印象。聽一聽大自然的聲響,能夠喚醒幼兒的好奇與探知意識,利於其在不斷深化理解和強化識記運用中形成開放化的思維。傾聽聲響,能讓小朋友在真正融入自然語境中感受大自然的活力和精彩,滿足其多樣化發展需要。

二、摸一摸萬物,接觸物體
感受萬物的最好方式是觸摸此物,讓幼兒在手摸的過程中體驗其中的有形。建立眼觀、手摸和腦思基礎上的觸摸,能給幼兒更多的實踐體驗和靈活運用機會,利於幼兒在親身感受的基礎上形成不一樣的獨特感思。帶著觸摸萬物的感知,多給幼兒嘗試機會,定會利於他們發現真實而有趣的世界。

根據幼兒的認知心理,多帶領他們走出課堂,親身感受萬物。如,在「認識物體」的指導中,教師不妨帶領小朋友走出課堂,鼓勵他們摸一摸幼兒園中蹺蹺板、滑滑梯、壁畫、牆角、花兒等,讓他們能夠在直接觸摸的過程中感受其中的形狀及特徵。

像在觸摸蹺蹺板時感受到蹺蹺板的堅硬,感受重量對蹺蹺板上下、高低等影響;摸滑滑梯的時候,讓小朋友感受滑滑梯的光滑,坐上去有一種向下滑的感覺,利於小朋友明白為何一個人不能坐滑滑梯了,需要有人在幫扶;摸花兒的時候,讓小朋友感受花兒軟軟的,手上還有一層白白的粉兒,等等。以觸摸的方式感受萬物,不僅有助於小朋友感受精彩的世界,更利於他們在主動參與實踐的過程中形成多樣化的潛能和動力。

小朋友幼兒觸摸萬物的過程,就是自身理解感知不斷豐富和深入推進的過程,就是其自我理解感知不斷變化的過程。多鼓勵小朋友說出自己觸摸的過程,鼓勵他們在大膽說出發現中體味萬物有形。在觸摸物體後,應該帶領小朋友多洗手,養成勤洗手講衛生的良好習慣。這樣的過程,不僅培養了小朋友認識自然,感受自然的意識和習慣,更在孩子的內心深處生成了自主探究,敢於實踐的良好習慣。

三、嗅一嗅氣味,辨識不同
運用嗅的方式感受世界,讓小朋友明白原來世界是有味道的。多帶領幼兒融入自然,鼓勵他們在主動嗅出味道中認識物體,感受其中不一樣的味道。任何物體的味道不一樣,特別是其中一些花兒芳香、糖果的甜蜜等等,都需要小朋友去認真嗅一嗅,幫助他們從中感受其中的不一樣。

閱讀全文

與幼兒探究自然的方法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大蒜調和油食用方法 瀏覽:670
電腦風扇電源線連接方法 瀏覽:102
畫點的方法是什麼 瀏覽:33
動脈血氣分析正確方法 瀏覽:555
崖柏手工去皮方法視頻 瀏覽:475
如何快速製冰的方法 瀏覽:816
電腦健康屏幕設置方法 瀏覽:42
ps中如何用通道的方法 瀏覽:3
478加499簡便方法計算 瀏覽:196
電腦打不了機維修方法 瀏覽:150
發動機艙的鑒別方法 瀏覽:917
有什麼催尿的方法 瀏覽:178
如何洗腳養腎的方法 瀏覽:573
勝利兆歐表使用方法 瀏覽:139
硃砂使用方法 瀏覽:957
緩解牙疼的最快方法按摩哪裡 瀏覽:53
游完泳耳朵悶堵快速解決方法 瀏覽:944
廚房中鑒別白醋顯酸性的三種方法 瀏覽:970
折紙飛機折得最遠的簡便方法 瀏覽:71
尿酸鹼度檢測標准方法 瀏覽: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