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年號紀年的方法有哪些

年號紀年的方法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3-01-13 15:58:05

① 歷史上有那些紀年法

歷史上出現過不少紀年方法.我國現行的紀年法是公元紀年法,世界上通用此方法.相傳這種以公元為標識的紀年法,是西方國家為耶穌而設立的.把耶穌誕生的那一年定為公元元年.由於這種方法對歷史年代的計算有連續性,而且簡便、易記,因此逐漸被世界大多數國家採用.要弄清本文開頭提出的問題,我們需要梳理一下其他幾種常見的紀年方法.
一、王公年次紀年法.春秋戰國時期的一種紀年方法,按照君王即位的年次紀年.如《左傳·餚之戰》中「三十三年春,秦師過周北門」,「三十三年」指魯僖公三十三年,即公元前635年.又如《廉頗藺相如列傳》中「趙惠文王十六年,廉頗為趙將」,「趙惠文王十六年」即公元前283年.
二、年號紀年法.漢武帝劉徹開始用年號紀年,即位那年稱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順次為建元二年、建元三年……等,更換年號就重新紀元.此後,新皇帝登基都要改元,並以年號紀年.如《岳陽樓記》:「慶歷四年春」(公元1044年),《琵琶行》:「元和十年」(公元815年),《游褒禪山記》:「至和元年七月某日」(公元1054年),《石鍾山記》:「元豐七年」(公元1084年),《梅花嶺記》:「順治二年」(公元1645年), 《後序》:「德祐二年」(公元1276年).這種方法的好處在於紀年明確,可以直接表明具體的年份.
三、干支紀年法.干支紀年是我國古代最基本的紀年方式之一,它不受國別和國君在位時間的限制,因而更簡便通用.其特點是:(1)天乾和地支各一位組成一個紀年,如「甲子年」、「乙丑年」等.(2)天乾和地支的相配永遠是單數對單數、雙數對雙數,不可能出現奇偶相組合.(3)60年一循環,周而復始.如《五人墓碑記》中「予猶記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丁卯」指公元1627年.當然,更常見的是年號干支兼用法.紀年時皇帝年號置前,干支列後.如《核舟記》中「天啟壬戌秋日」,「天啟」是明熹宗朱由校年號,「壬戌」是干支紀年,即公元1622年. 還有年號干支再加上年次的,如「至元三年歲丁丑七月既望」,即為公元1266年.兩法並用紀年的長處是不易錯亂.近代還常用干支紀年來表示重大歷史事件,如「甲午戰爭」(1894年)、「戊戌變法」(1898年)、 「辛丑條約」(1901年)、「辛亥革命」(1911年).
四、生肖紀年法.我國古人用十二地支和十二種動物相配,又產生了十二生肖紀年法.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由於今年按天干紀年是屬於丁亥年,正好地支是「豬」,十二生肖是與豬相對應,故稱2007年為「豬年」.生肖可以用來推算一個人的年齡和出生的年份.歷史上也使用過生肖紀年法,如元代就有「泰定鼠兒年」(泰定是元泰定帝的年號,鼠兒年即甲子,為公元1324年)的記載.
五、民國紀年法.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職,宣告中華民國成立.以中華民國紀元,1912年為民國元年.在中國大陸,民國紀元存在到民國三十八年(公元1949年),現台灣仍採用此法.
附一:公元紀年與干支紀年的快速換算
干支紀年是我國歷史上一種古老的紀年法,作為傳統文化的精華至今仍廣泛使用.為了方便大家換算,此處介紹一種方便實用的方法.
首先,明確干支與公元紀年年份的尾數的對應關系.
尾數
4
5
6
7
8
9
0
1
2
3
天干










其次,要明確地支與公元紀年年份除60後的余數的關系.如果余數大於12則除12找余數,若小於12則直接找最終余數與地支的對應關系.
余數
4
5
6
7
8
9
10
11
0
1
2
3
地支












需要說明的是,天乾的0代表10和0,地支的0代表0和12.除60代表60年一輪回,余數除12是因地支有12位數.如此可按此換算即可.

② 古代常用什麼紀年法

除了皇帝的年號外,古代最常用的是「干支紀年法」,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甲子」。
簡單講,用10個天干與12個地支按順序搭配,10個干支後,重復用天乾的前面的字接著搭配地支後面的字,這樣,會出現60個干支。因為第1個干支是「甲子」,第61個又是「甲子」,因此每60年為一個「甲子」。由於60個搭配中會有規律地出現6個「甲」,因而也叫「花甲」。
10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12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它們搭配的60年是:
01.甲子02.乙丑03.丙寅04.丁卯05.戊辰06.己巳07.庚午08.辛未09.壬申10.癸酉11.甲戌12.乙亥13.丙子14.丁丑15.戊寅16.己卯17.庚辰18.辛巳19.壬午20.癸未21.甲申22.乙酉23.丙戌24.丁亥25.戊子26.己丑27.庚寅28.辛卯29.壬辰30.癸巳31.甲午32.乙未33.丙申34.丁酉35.戊戌36.己亥37.庚子38.辛丑39.壬寅40.癸卯41.甲辰42.乙巳43.丙午44.丁未45.戊申46.己酉47.庚戌48.辛亥49.壬子50.癸丑51.甲寅52.乙卯53.丙辰54.丁巳55.戊午56.己未57.庚申58.辛酉59.壬戌60.癸亥
熟悉了干支紀年法,可以很容易推算出歷史上任何年份。

③ 文化常識中國古代主要紀年法

1、年號紀年法

我國最早的紀年法是用王公即位的年次表示。以「元,二,三……」為序數,至去世為止。如:魯僖公元年,魯庄公十年。

從西漢武帝建元起,以年號紀年,用「元,二,三……」為序,更換年號則重新開始。如:元嘉元年,漢末建安中,元和十年。新君即位,必須改變年號重新紀年,稱作「改元」。如:「是年夏王,改景炎」。

2、干支紀年法

干支,天乾地支的合稱。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叫十干,用以表序。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十二支,用以記時。

用十乾和十二支循環花相搭配組成甲子,乙丑,丙寅……癸亥,然後用甲子重新相配正好為數六十,通常叫六十花甲子,循環使用,周而復始,從東漢起採用干支紀年法。如「予猶記周公之被捕,在丁卯三月之望。」

(3)年號紀年的方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世界各國關於紀年的方法有很多,不過目前世界上最通用的是公元紀年法。除此之外,還有干支紀年法、天文紀年法、歷史紀年法、帝王年號紀年法等。另外,還有伊斯蘭教紀元、佛教紀元、猶太教紀元以及希臘紀元、日本紀元等。

在中國,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就有了自己的歷法。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中國使用的是「干支紀元法」,即把十天乾和十二地支分別組合起來,每60年為一個周期。

由於公元紀年的起點是公元1年,而沒有「公元0年」,所以大多數對公元紀年有充分了解的科學家和世界上大多數權威天文機構,都明確支持21世紀始於2001年的說法。

④ 有哪些紀年的方法

方法我國古代紀年法主要有四種:
方法一
(1)王公即位年次紀年法。以王公在位年數來紀年。如《左傳。骰之戰》:「三十三年春,秦師過周北門。」指魯僖公三十三年。《廉頗藺相如列傳》:「趙惠文王十六年,廉頗為趙將。」
方法二
(2)年號紀年法。漢武帝起開始有年號。此後每個皇帝即位都要改元,並以年號紀年。如《岳陽樓記》「慶歷四年春」、《琵琶行》「元和十年」、《游褒禪山記》「至和元年七月某日」、《石鍾山記》「元豐七年」、《梅花嶺記》「順治二年」、《<指南錄>後序》「德祐二年」、《雁盪山》「祥符中」(「祥符」是「大中祥符」的簡稱,宋真宗年號)等。
方法三
(3)干支紀年法。如《五人墓碑記》:「予猶記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丁卯」指公元1627年;《〈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死事之慘,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圍攻兩廣督署之役為最。」「辛亥」指公元1911年;《與妻書》「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辛未」應為辛亥。近世還常用干支紀年來表示重大歷史事件,如「甲午戰爭」、「戊戌變法」、「庚子賠款」、「辛丑條約」、「辛亥革命」。
方法四
(4)年號干支兼用法。紀年時皇帝年號置前,干支列後。如《揚州慢》「淳熙丙申」,「淳熙」為南宋孝宗趙昚(shen)年號,「丙申」是干支紀年;《核舟記》「天啟壬戌秋日」,「天啟」是明熹宗朱由校年號,「壬戌」是干支紀年;《祭妹文曠乾隆丁亥冬」,「乾隆」是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歷年號,「丁亥」是干支紀年;《梅花嶺記》「順治二年乙酉四月」,「順治」是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年號,「乙酉」是干支紀年。
編輯本段相關信息
1949年9月27日,全國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一致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採用公元紀年。
這種紀年體系開始在歐洲各國採用。中國從辛亥革命後的次年(1912年)起採用公歷月、日,但同時採用中華民國紀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紀年採用世界大多數國家的公元紀年制度,這是1949年9月全國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協商決定的。會上,大家一致認為,應採用現代世界大多數國家公用的紀年制度,即用公元為新中國的紀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的四項決議的第二項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紀年採用公元」。
世界各國關於紀年的方法有很多,不過目前世界上最通用的是公元紀年法。除此之外,還有干支紀年法、天文紀年法、歷史紀年法、帝王年號紀年法等。另外,還有伊斯蘭教紀元、佛教紀元、猶太教紀元以及希臘紀元、日本紀元等。
在中國,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就有了自己的歷法。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中國使用的是「干支紀元法」,即把十天乾和十二地支分別組合起來,每60年為一個周期。
由於公元紀年的起點是公元1年,而沒有「公元0年」,所以大多數對公元紀年有充分了解的科學家和世界上大多數權威天文機構,都明確支持21世紀始於2001年的說法。
編輯本段各種紀年方法
當前通行的公元紀年,原稱基督紀年。其實,耶穌僅是個傳說人物。但基督教興起並被羅馬帝國定為國教之後,在政治和社會生活中舉足輕重。羅馬天主教修道院院長狄奧尼修斯?埃克西久斯提出以基督耶穌誕生之年為紀元。據他推算耶穌在當時的532年前誕生,因此下一年就定為基督誕生後533年。
狄奧尼修斯的推算是十分武斷的,只不過532這個數字對推算復活節十分方便。由於春分、月圓和星期日這三個條件必備,而儒略歷規定隔4年日期完全相同,又每隔7星期序數與日期相同,而每隔19年月相變化與日期相同,求算它們的最小公倍數為532,即每隔532年復活節為同一日。
在西亞地區,古代巴比倫王國使用納波納沙爾紀年,又稱巴比倫紀年,是以第四王朝國王納波納沙爾登基的公元前747年為紀元。記述古代東方、希臘史常用此紀年。
古代希臘曾使用希臘紀年,以公元前5598年為紀元,它來自所謂的世界創始的神話。
古代羅馬興起之後,佔有地中海沿岸廣大地區,通行羅馬紀年,以創建羅馬城的公元前753年為紀元。
中世紀後期,中美洲印第安人建立的馬亞(或瑪雅)王國在西班牙殖民者入侵下滅亡。馬亞王國採用馬亞紀年,以傳說的世界大洪水第一次結束的公元前3373年為紀元。
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地區創立了伊斯蘭教。後來建立起阿拉伯大帝國。他們採用的伊斯蘭紀年,就以穆罕默德出走的公元622年為紀元。伊斯蘭教使用的是純太陰歷,全年僅354日(閏年多1日),需經33年才合32個回歸年,與其他紀年的換算也較復雜。
在伊朗地區也通行伊斯蘭紀年,但使用的是伊斯蘭太陽歷,年長的平均值接近於回歸年。
在印度,推算天文歷法時採用訶利紀年,以公元前3102年為紀元。
在波羅門教衰落之後,佛教代之而興。在佛教小乘教派流行的東南亞地區,使用佛教紀年,又稱菩提(意為覺道)紀年,以釋迦牟尼80歲去世的公元前543年為紀元。但對他去世的年代,不同的宗派說法不一。
東南亞各國採用的塞種紀年,又稱大歷紀年,相對而言的小歷紀年是伽車般車紀年。在緬甸又稱緬甸紀年,以蒲甘王朝布婆修羅漢下令修改歷法的公元638年為紀元。在泰國、柬埔寨等地區又稱為祖臘紀年。
在日本明治維新之後,流行開國紀年。以第一代天皇神武即位的公元前660年為紀元。
中國古代開始有確切的紀年是西周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中國近代資產階級民主派推行黃帝紀年,但推算的紀元年份並不一致。辛亥革命後頒行中華民國紀年,以公元1912年為紀元。

⑤ 古代紀年法有哪幾種方式,如何操作

所謂公元紀年,是陽歷的一種,本是歐洲人的紀年方式,它以耶穌誕生之年作為紀年的開始。



對於農時而言,節氣非常重要。古人發明節氣的高明之處,在於人們發現自然界的天象地氣、草木魚蟲等在每個節氣並非漸變,而是頓變。生活在黃河流域的朋友們可能對二十四節氣的感受更為深刻一些,當地的老百姓至今依然按照二十四節氣來春種秋收。

⑥ 紀年法包括有幾種

紀年法包括以下四種。

一、公元紀年法。

公元紀年,也稱公歷紀年,或基督紀年。它以相傳的耶穌基督誕生年即公元元年作為歷史算起,在中國這一年正好是西漢平帝元始元年。以這一年為界,在此以前的時間稱公元前多少年,在此以後的時間和公元多少年,或直接稱xx年(注意,不能寫成公元後xx年),這就是公元紀年法。

二、封建紀年法(帝王紀年法)。

教材在敘述中國歷史時,常常用象漢文帝統治時期,唐玄宗統治前期和貞觀時期,這樣的方法來表示時間概念,這種用帝王的謚號,廟號和年號的紀年方法,就是封建紀年法或者稱為帝王紀年法。

三、干支紀年法。

所謂干支,是天乾地支的簡稱,原是借用樹木的乾和樹枝的支。實是古人的數字,其字如下。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四、民國紀年法。

中華民國建立,同時決定1912年為民國元年。以此歷史上又出現了所謂的民國紀年。這種紀年方法,月日同公歷一樣,不必換算,年代的換演算法也很簡便。

⑦ 紀年法一共有幾種

1、王公年次紀年

用於春秋戰國時代的一種紀年方法,如:趙惠文王十六年《左傳。骰之戰》:「三十三年春,秦師過周北門。」指魯僖公三十三年。《廉頗藺相如列傳》:「趙惠文王十六年,廉頗為趙將。」

民國紀年法: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後,定1912年為民國元年。從此又有了民國紀年法。

2、 年號紀年

從漢武帝起,帝王即位都有年號,後就用帝王年號來紀年。

如:康熙元年等。《岳陽樓記》「慶歷四年春」、《琵琶行》「元和十年」、《游褒禪山記》「至和元年七月某日」、《石鍾山記》「元豐七年」、《梅花嶺記》「順治二年」、《指南錄後序》「德祐二年」、《雁盪山》「祥符中」(「祥符」是「大中祥符」的簡稱,宋真宗年號)等。

3、干支紀年

用「天干」和「地支」一一相配來紀年的方法。其特點是:

A、天乾和地支各一位組成一個紀年,如「甲子年」、「乙丑年」等。

B、天乾和地支的相配永遠是單數對單數、雙數對雙數,不可能出現奇偶相組合。

C、60年一循環,周而復始。

干支紀年法推算方法: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4、年號干支兼用法

紀年時皇帝年號置前,干支列後。

年號,「丙申」是干支紀年;《核舟記》「天啟壬戌秋日」,「天啟」是明熹宗朱由校年號,「壬戌」是干支紀年;「丁亥」是干支紀年;《梅花嶺記》「順治二年乙酉四月」,「順治」是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年號,「乙酉」是干支紀年。

⑧ 歷史上的紀年法有哪幾種

我國歷史上使用的紀年法重要的有4種:

(1)干支紀年。干支是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合稱,以十天干與十二地支循環相配,可配成六十組,通稱為「六十甲子」,用來表示年歷,六十年後周而復始。

(2)帝號紀年。西周共和十四年後,周朝史書中出現了「宣王一年」、「宣王二年」。魯國史書《春秋》,是從「魯隱公元年」到「魯哀公十四年」的歷史。「宣王」和「隱公」均為帝王或諸侯的謚號,這就是帝號紀年。

(3)年號紀年。公元前141年,漢武帝劉徹即位,使用年號「建元」,首創年號紀年。以後歷代帝王都仿照他而建制自己的年號。從漢武帝至清宣統三年,前後2051年中,建立過600多個帝王年號。

(4)黃帝紀年。辛亥革命期間,一些報刊和革命黨人為反對清王朝,不使用清朝皇帝的年號紀年,而以傳說中的中華民族祖先黃帝為年號來紀年,史稱「黃帝紀年」。由於計算的起始時間不同,當時各報刊採用的黃帝紀年的年代也不統一。對1911年,中國同盟會機關報《民報》推斷為黃帝4609年,中國留日學生江蘇同鄉會編印的《江蘇》推斷為黃帝4402年,由黃藻編輯初刊的《黃帝魂》推斷為黃帝4622年。其中,《民報》所用年代為多數革命黨人接受,武昌首義後湖北軍政府頒發的文告即以此為據,各省響應起義的文告也多采此說。孫中山先生就任臨時大總統時,通電各省,定黃帝紀年4609年11月13日(公元1912年1月1日)為中華民國元年元旦。從這一天起,不再使用黃帝紀年了。

閱讀全文

與年號紀年的方法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怎麼溝通好的方法 瀏覽:519
統計多次增長率用什麼方法 瀏覽:320
驗光鏡片箱使用方法 瀏覽:750
大蒜調和油食用方法 瀏覽:670
電腦風扇電源線連接方法 瀏覽:102
畫點的方法是什麼 瀏覽:33
動脈血氣分析正確方法 瀏覽:555
崖柏手工去皮方法視頻 瀏覽:475
如何快速製冰的方法 瀏覽:816
電腦健康屏幕設置方法 瀏覽:42
ps中如何用通道的方法 瀏覽:3
478加499簡便方法計算 瀏覽:196
電腦打不了機維修方法 瀏覽:152
發動機艙的鑒別方法 瀏覽:918
有什麼催尿的方法 瀏覽:178
如何洗腳養腎的方法 瀏覽:575
勝利兆歐表使用方法 瀏覽:140
硃砂使用方法 瀏覽:957
緩解牙疼的最快方法按摩哪裡 瀏覽:54
游完泳耳朵悶堵快速解決方法 瀏覽: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