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怎樣判斷死亡時間
法醫學意義上的死亡時間,是指從死亡發生到法醫進行屍體檢驗時所經過的時間,又稱死後經過時間,通常描述為死後多少天或多少小時。
傳統上推斷早期死亡時間的客觀依據,主要是屍體現象(屍僵、屍斑、屍溫等)、環境的溫度、屍體的體格、運動程度、是否飲酒、是否用麻醉劑,胃內容的消化程度以及屍體周圍、植物的生長變化規律。屍僵一般於死後1~3小時開始出現,最初出現在顏面部和眼肌,隨後擴散到軀乾的上下肢。12小時後,屍僵達到全身。屍僵持續6小時左右開始緩解,屍體恢復變軟。屍斑的出現也有一定的時間規律,死後血液循環停止,最快半小時後,血液因自身重力墜積於屍體的底部血管,該處皮膚顯出紫紅色的斑痕,像瓶底的紅酒,這就是屍斑。屍斑最晚在死後4~10小時內出現。它的顏色持續時間很長。如果一個人死後仰面躺在床上時,屍斑應在他的背部,如發現屍斑在身體的前部,說明屍體被移動過。第三方面是通過屍體的溫度來判斷死亡時間。死後體內停止產熱,屍體的溫度大約每小時會下降1度。肌肉組織和環境對屍體溫度影響很大。胖子的屍溫比瘦子的屍溫降低得慢;溫暖室內的屍溫比寒冷室外的屍溫冷得要慢。
⑵ 如何判斷一個人死亡時間
1.看屍體的僵硬程度,一般情況下,屍體在死後30分鍾—2小時內就會硬化,9小時—12小時完全僵硬,30小時後軟化,70小時後恢復原樣。但如果在土中或水中,或在低溫乾燥情況下則會延緩,高溫多濕條件下會加快。
2.看屍斑的變化
(1)指壓:屍斑是血液由於重力學的原理積存於屍體下面而出現的特有斑痕,
死後6一12個小時指壓時會有一定的褪色,超過了12小時,就基本上不會褪色了。
(2)移位:如果屍體被挪動過屍斑會發生移位,但死後8—9小時再改變屍體的體位,屍斑只會發生部分的移動,舊的屍斑還會存在,同時還會出現新的屍斑。經過了1 0個小時以上,屍斑就不會動了。
(3)注意:要考慮死者的年齡、體格、死因以及屍體放置的環境因素,不同的因素會產生極大的不同。
3.看屍體內的消化物,食物經胃部消化大約2小時會全部到達小腸。
4.看屍體腐爛程度
傳統上用三種方法來推斷死亡時間:屍僵、屍斑及屍溫。偵探小說家經常利用這種推斷把故事情節描述得栩栩如生,你可不要完全相信。因為屍體現象受許多因素的影響,如環境的溫度、屍體的體格、運動程度、是否飲酒、是否用麻醉劑等方面的影響。
屍僵一般於死後l一3小時開始出現,最初出現在顏面部和眼肌,隨後擴散到軀乾的上下肢。12小時後,屍僵達到全身。屍僵持續6小時左右開始緩解,屍體恢復變軟。
屍斑的出現也有一定的時間規律,死後血液循環停止,最快半小時後,血液因自身重力墜積於屍體的底部血管,該處皮膚現出紫紅色的斑痕,像瓶底的紅酒,這就是屍斑。屍斑最晚在死後4 10小時內出現。它的顏色持續時間很長。如果一個人死後仰面躺在床上時,屍斑應在他的背部,如發現屍斑在身體的前部,說明屍體被移動過。
第三方面是通過屍體的溫度來判斷死亡時間。死後體內停止產熱,屍體的溫度大約每小時會下降1度。肌肉組織和環境的溫度對屍體溫度影響很大。胖人的屍溫比疫人的屍溫降低的慢;溫暖室內的屍溫比寒冷室外的屍溫冷得慢。
下面的公式常用來推斷死亡時間:
(常溫(98.6oF)一屍體直腸溫度)/l.5=近似死後經過時間
面部及四肢發涼、屍斑、屍僵開始出現,其死後經過時間為1~2小時。
屍斑呈片狀分布,屍僵大部分出現,其死亡時間經過3~4小時。
屍斑融合成大片,屍僵全身出現,角膜微濁,嘴唇開始皺縮,用縮瞳劑、散瞳劑滴眼,瞳孔仍有反應,其死後經過時間為5~6小時。
屍僵高度發展,指壓屍斑能完全退色,角膜高度混濁,眼結合膜開始自溶其死後經過時間約12小時。
屍斑能全部壓退,羊皮紙樣斑形成,角膜高度混濁,鞏膜黑斑出現,口腔粘膜及眼結合膜自溶,其死後經過時間約24小時。
上述幾種屍體現象出現的時間,是以春秋季節為基礎的,夏季則加快,冬季則變慢。
腐敗性腹部膨脹,在春秋季節於死後8~10小時,夏季於死後4~5小時,冬季於死後48~72小時開始出現。
腐敗綠斑,在春秋季節約於死後24小時,夏季約於死後12小時,冬天死後72~120小時開始出現。
腐敗血管網,在春秋季節於死後48~72小時,夏季於死後1~2天,冬季約於死後7天開始出現。
頭發易於脫落和腐敗水泡現象,在春秋季節於死後3~5天,夏季於死後1~2天出現,冬季一般不出現腐敗水泡。
腐敗巨人觀,在春秋季節於死後3~7天,夏季於死後2~3天,冬季於死後15~30天開始出現。在盛夏季節,屍體軟組織液化消失僅存屍骨,需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在有蠅破壞的情況下,時間更會縮短。如果所檢屍體在水中,則還有些屍體現象供推測死亡時手腳皮膚泡軟膨脹,呈白色皺縮狀的現象,若出現於手掌、腳掌處,則死亡時間在4 小時左右;若出現於手背、腳背處,則死亡時間於48小時左右。
手腳皮膚脫落呈手套狀的現象,若是出現於夏天的屍體上,其死亡時間為一周左右;冬天為一月左右;春秋天則為2周左右。
腐敗巨人觀,在春秋季節於死後7~10天,夏季於4~5天,冬季於1.5~2月出現。
需要再次強調的是,屍體現象的發生和發展受到各種條件制約的,在判斷具體的死者死亡時間時,應當結合具體問題進行分析和推測,絕不能對任何一個數據生搬硬套。
胃內食物在法醫學上有其獨特的意義。法醫工作者既可以根據胃內食物的種類和成分,推斷死者的進食地區、生活習慣和經濟狀況等情況,為偵查破案提供線索;還可以根據胃內食物的消化程度和排空程度情況,推斷死者最後一次進食到死亡的大概時間,為推斷死亡時間和死者生前的活動范圍提供科學依據。
實踐表明,胃內食物消化和排空程度,取決於食物的性質。以米飯、蔬菜類食物為例,如果飯粒、蔬菜外形較完整,乳糜減少,只有少量食物進入十二指腸,則一般應當是在飯後1~2小時內死亡的。如果胃內食物全部成乳糜狀,只有極少的飯粒、蔬菜殘渣,食物已進入大腸,則大約是在飯後4小時死亡的。胃內食物已全部排空,或者僅殘存如青菜頭粗皮纖維、海帶皮等硬質蔬菜皮,則在飯後4 ~6小時死亡。如果胃內容物是肉類或油膩重的不易消化的食物,則進食至死亡的時間的推斷應當相應延長。
運用胃內容物消化和排空程度來推斷進食到死亡的時間,應當充分考慮兩個因素:一是不同的人的消化能力和腸道推進食物的速度是有差異的;二是人死後胃腸蠕動和消化酶的作用還要持續一段時間,使食物繼續推進和消化。這種情況在屍溫下降緩慢時更為明顯。
根據膀胱內尿液的多少推測死亡時間
在夜間死亡的人,還可以根據膀胱內尿的充盈程度來推測死亡時間。按照常人的習慣,睡覺前要排尿,如果屍檢時見膀胱內尿量甚少,則可能是睡後2 ~3小時內死亡;如果尿量甚多,則可能是半夜死亡。只是這種情況偶然性較大,所以只能作為參考,而不能僅憑此來判斷死亡時間。
一般屍體現象的發生、發展受內外因素影響較大。應綜合全部材料進行客觀的分析。
一、屍斑:屍斑一般出現於死後2—4小時,但也可早至30分鍾,遲至 6~ 8小時出現。屍斑的出現和發展可分為三個階段:
1.墜積期;一般發生於死後 2—4小時,在屍體的下部位位出現淡紫紅色小點、小條或小片狀斑痕。用手指輕輕壓迫,顏色即可消褪,去壓後淡紫紅色又顯現。若於此翻轉屍體,則原先屍斑可以消失,而在新的低下部位,再次逐漸形成新的屍斑。
2.擴散期:組織液也和血液一樣,向屍體低下部位沉降,墜積於血管周圍的組織液,透過血管壁滲入到血管內,和血液混合而促進溶血。血漿被組織液稀釋,且被血紅蛋白染色,並開始向血管外滲出,此即擴散期。一般屍斑發展到擴散期需1 2小時 (至少8—10小時以上)。此期屍斑已融合成大片狀,呈彌漫性紫紅色。用手指輕壓,已不易褪色。翻轉屍體後,原先屍斑也不易消褪,新的低下部位亦不易形成新的屍斑.
3.浸潤期:屍斑發展到浸潤期約於死後 24小時。此期被血紅蛋白染色的液體滲入組織內,使組織和細胞著色。屍斑顯著,呈暗紫紅色,指壓不褪色,翻轉屍體,原有的屍斑不消褪,也不出現新屍斑。浸潤期持續時間較長,以後轉人腐敗.檢查屍斑,同時要考慮死亡原因,因為這與屍斑出現的強弱關系甚密切,如大出血者屍斑出現晚而且不顯著;急死者屍斑出現早而且濃密。
二、屍僵:屍僵一般發生在死後1—3小時,少數在死後10分鍾即出現,也有遲至7—8小時以上才出現。屍僵的發生,通常有一定的順序,多數是自上而下,即所謂下降型,先從咬肌、頸肌開始,其次為顏面肌,以後則為軀干、上肢及下肢。驗屍時,如見下頜關節開始出現屍僵,一般為死後l —3小時以內(偶爾為死後7小時,罕見16—18小時);上肢出現屍僵為死後5—6小時;下肢出現屍僵為死後7~8小時;全身發生僵為死亡已9 小時以上;半天後均強盛。全身屍僵高度強盛,達於頂峰,為死後一晝夜左右。死後6—8小時內,用外力去消除,屍僵還可重現,但在死後8 —9小時後,用外力消除,屍僵就不再重現。屍僵經過1—2晝夜或更長時間開始緩解,肌肉變軟,關節稍可轉動。經2—3天按發生的順序依次緩解,肌肉全部變軟,關節均可轉動。一般情況,下頜關節屍僵開始緩解,為死後已超過2 4小時;上肢屍僵開始緩解為死後已超過30小時;下肢屍僵緩解為死後超過36小時;全身屍僵完全緩解消失,為死後3—7天。但搬運屍體等人為破壞則例外。心肌和平滑肌亦發生死後僵直,通常於死後l —3小時開始,一般持續1~2晝夜。由於心肌強直而將心腔中血液壓出,尤以左心室為甚。因此,左心室常呈空腔狀.但心肌變性者,則不發生強直,即使出現也微弱。平滑肌,如皮膚的立毛肌發生強直,將毛囊口上舉,使皮膚呈雞皮狀(多見於大腿、腰部和臀部);虹膜肌的僵直可使瞳孔略微縮小。腸壁平滑肌因屍僵形成而呈收縮狀,死後5 小時達頂峰,9小時後緩解。
三、屍冷:人死後,屍體溫度下降雖有一定的規律,但屍體冷卻的速度受許多因素的影響,如環境溫度、衣著多少、年齡、胖瘦以及死亡原因等。當周圍環境溫度高、屍體穿棉衣或蓋棉被、壯年人、肥胖者、或死於高熱病者,其屍冷緩慢。相反,如穿蓋單薄或裸體、環境溫度低、年老、瘦弱、因長期慢性消耗性疾病而死亡者,則屍冷較快。一般說來,當環境溫度為1 6~18攝氏度時,頭10小時屍體溫度每小時下降l攝氏度左右(0.5—1.5攝氏度C)以後下降率逐漸減少。在冰雪中,屍體1小時完全冷卻。用普通溫度計測腋溫推測死亡時間不準確,測直腸溫度則比較可靠。如用特製的溫度計測小腦延腦池溫度,則可靠而且准確,因為它不受環境的影響,一般測定死後1 4小時內的屍溫,可獲高度准確的結果。
四、局部乾燥:口唇粘膜、陰囊皮膚或表皮擦傷等處出現皮革樣化,為死後2小時以上,皮革樣化明顯、干、硬、暗褐色,死亡至少已8—1 2小時以上。
五、角膜混濁:人死後,角膜透明度逐漸下降。在一般室溫下,角膜輕度混濁為死後6—12小時以上;角膜局部或彌漫性混濁,但瞳孔仍可辨認,為死後1 8小時一1天;角膜顯著混濁呈白斑狀,瞳孔已不可辨認,為死後已超過2—3天。
六、腐敗:屍體腐敗的速度受環境溫度、死亡原因及個人體質影響極大。人體中,因回盲部容易積滯糞便,故死後該處發生腐敗較早,產生硫化氫較多,所以屍綠首先出現於右下腹部。屍綠通常於第一晝夜末開始出現,然後逐漸擴大,向全腹部蔓延,進而擴延至全身。一般說來,屍體夏天腐敗最快,右下腹開始出現屍綠,死後已超過2 4小時;屍體呈巨人觀則已死亡3天以上;死後15天左右全身軟組織腐爛、糜化、崩潰、消化。冬天屍體腐敗較慢,在冰雪中甚至可不腐敗。當存在有利於細菌的發育和繁殖的因素時,屍體腐敗就快;否則減慢或停止。在溫度2 5~35攝氏度、濕度適當和空氣流通時,腐敗快。實驗證明:屍體在空氣中、水中和埋在地下腐敗程度相同所需時間的比例關系為1:2:8 。此外,屍體腐敗的快慢,同身體狀態也有關系,如幼兒屍體水分較多,窒息死和急死的屍體因血液具有流動性,膿毒血症死者由於大量細菌的存在,腐敗均較快。
⑶ 如何利用動物屍體判斷死亡時間
目的應用流式細胞術研究小鼠死後組織細胞DNA含量變化與死亡時間的相關性。方法SD小鼠斷頸處死後於不同時間段取心、肝、脾、腎器官組織,經胰蛋白酶消化等處理後製成單細胞懸液,應用流式細胞術,在620nm波長處檢測各組不同器官組織細胞DNA含量,觀察其變化規律。結果小鼠各器官組織細胞DNA含量隨死亡時間延長均呈下降趨勢。其中以脾組織細胞DNA含量變化趨勢與死亡時間最具相關性,肝、腎次之,而心最差;死後48h,各器官組織細胞僅存微量完整的細胞核DNA。結論機體死亡後,各器官組織細胞核DNA含量隨死亡時間的延長逐漸減少,具有一定的變化規律,可應用組織細胞DNA含量變化來推斷死亡時間。科羅拉多大學的遺傳學家Jessica Metcalf認為微生物降解屍體的過程能夠提供一個"微生物時鍾",即能夠依靠屍體腐化的程度判斷死亡時間。這一方法可能會比目前的手段(比如屍體溫度、屍斑等等)更為先進。相關結果發表在《science》雜志上。
在早期的腐化過程中,首先出現在屍體中的是莫拉細菌科,不動菌屬的細菌物種。很快,根瘤菌科(主要以吸收氮元素衛生)接管這一陣地。細菌增殖產生的氣體會導致屍體膨脹並最終破裂,這將導致氧氣的滲入以及有氧微生物的生長。微型的蠕蟲也開始增殖,它們主要以微生物的代謝產物為食。
Metcalf首先發現,她能夠利用微生物的這些信息,並且通過一個統計學模型將小鼠的死亡時間精確到三天以內。即使是小鼠已經死亡超過一周的時間,這一任務也可以順利完成。之後,她們團隊從所謂的"屍體農場"中找到了4具屍體,從上面採集了樣本進行分析。
該研究團隊認為,微生物的這一活動特徵能夠作為判斷死者死亡時間的"時鍾"。"對死亡時間超過25天的死者屍體來說,我們能夠做到判斷誤差在2-4天以內"。在接下來將要進行的更大規模的試驗中,研究者們將要對36具屍體進行分析。這些屍體死亡的時間更是橫跨了春夏秋冬四個季節。這一結果將會幫助他們更加精確地調整這一"時鍾"。
⑷ 怎樣推測出死亡時間
一、屍斑:屍斑一般出現於死後2—4小時,但也可早至30分鍾,遲至 6~ 8小時出現。屍斑的出現和發展可分為三個階段:1.墜積期;一般發生於死後 2—4小時,在屍體的下部位位出現淡紫 8 |1 u( U# I7 b. T紅色小點、小條或小片狀斑痕。用手指輕輕壓迫,顏色即可消褪,去壓後淡紫紅色又顯現。若於此期翻轉屍原先屍斑可以消失,而在新的低下部位,再次逐漸形成新的屍斑。2.擴散期:組織液也和血液一樣,向屍體低下部位沉降,墜積於血管周圍的組織液,透過血管壁滲入到血管內,和血液混合而促進溶血。血漿被組織液稀釋,且被血紅蛋白染色,並開始向血管外滲出,此即擴散期。一般屍斑發展到擴散期需12小時 (至少8—10小時以上)。此期屍斑已融合成大片狀,呈彌漫性紫紅色。用手指輕壓,已不易褪色。翻轉屍體後,原先屍斑也不易消褪,新的低下部位亦不易形成新的屍斑.3.浸潤期:屍斑發展到浸潤期約於死後 24小時。此期被血紅蛋白染色的液體滲入組織內,使組織和細胞著色。屍斑顯著,呈暗紫紅色,指壓不褪色,翻轉屍體,原有的屍斑不消褪,也不出現新屍斑。浸潤期持續時間較長,以後轉人腐敗.檢查屍斑,同時要考慮死亡原因,因為這與屍斑出現的強弱關系甚密切,如大出血者屍斑出現晚而且不顯著;急死者屍斑出現早而且濃密。: w' @) }& |9 U. [6 z ^/ M; i, s& Y& j 二、屍僵:屍僵一般發生在死後1—3小時,少數在死後10分鍾即出現,也有遲至7—8小時以上才出現。屍僵的發生,通常有一定的順序,多數是自上而下,即所謂下降型,先從咬肌、頸肌開始,其次為顏面肌,以後則為軀干、上肢及下肢。驗屍時,如見下頜關節開始出現屍僵,一般為死後l—3小時以內(偶爾為死後7小時,罕見16—18小時);上肢出現屍僵為死後5—6小時;下肢出現屍僵為死後7~8小時;全身發生屍僵為死亡已9小時以上;半天後均強盛。全身屍僵高度強盛,達於頂峰,為死後一晝夜左右。死後6—8小時內,用外力去消除,屍僵還可重現,但在死後8—9小時後,用外力消除,屍僵就不再重現。屍僵經過1—2晝夜或更長時間開始緩解,肌肉變軟,關節稍可轉動。經2—3天按發生的順序依次緩解,肌肉全部變軟,關節均可轉動。一般情況,下頜關節屍僵開始緩解,為死後已超過24小時;上肢屍僵開始緩解為死後已超過30小時;下肢屍僵緩解為死後超過36小時;全身屍僵完全緩解消失,為死後3—7天。但搬運屍體等人為破壞則例外。心肌和平滑肌亦發生死後僵直,通常於死後l—3小時開始,一般持續1~2晝夜。由於心肌強直而將心腔中血液壓出,尤以左心室為甚。因此,左心室常呈空腔狀.但心肌變性者,則不發生強直,即使出現也微弱。平滑肌,如皮膚的立毛肌發生強直,將毛囊口上舉,使皮膚呈雞皮狀(多見於大腿、腰部和臀部);虹膜肌的僵直可使瞳孔略微縮小。腸壁平滑肌因屍僵形成而呈收縮狀,死後5小時達頂峰,9小時後緩解。* ^& n( S( |$ r4 s) U1 S6 k ^0 v% h+ Y; ]7 l 三、屍冷:人死後,屍體溫度下降雖有一定的規律,但屍體冷卻的- f6 D& T1 V$ u. D' m速度受許多因素的影響,如環境溫度、衣著多少、年齡、胖瘦以及死亡原因等。當周圍環境溫度高、屍體穿棉衣或蓋棉被、壯年人、肥胖者、或死於高熱病者,其屍冷緩慢。相反,如穿蓋單薄或裸體、環境溫度低、年老、瘦弱、因長期慢性消耗性疾病而死亡者,則屍冷較快。一般說來,當環境溫度為16~18攝氏度時,頭10小時屍體溫度每小時下降l攝氏度左右(0.5—1.5攝氏度C)以後下降率逐漸減少。在冰雪中,屍體1小時完全冷卻。用普通溫度計測腋溫推測死亡時間不準確,測直腸溫度則比較可靠。如用特製的溫度計測小腦延腦池溫度,則可靠而且准確,因為它不受環境的影響,一般測定死後14小時內的屍溫,可獲高度准確的結果。& Z" G7 l5 T# r, K$ A* ]1 A5 x/ P$ r. e) q 四、局部乾燥:口唇粘膜、陰囊皮膚或表皮擦傷等處出現皮革樣化,5 x& |7 |6 f5 L/ o% @為死後2小時以上,皮革樣化明顯、干、硬、暗褐色,死亡至少已8—12小時以上。/ u3 L& E9 D* |五、角膜混濁:人死後,角膜透明度逐漸下降。在一般室溫下,角膜輕度混濁為死後6—12小時以上;角膜局部或彌漫性混濁,但瞳孔仍可辨認,為死後18小時一1天;角膜顯著混濁呈白斑狀,瞳孔已不可辨認,為死後已超過2—3天。 六、腐敗:屍體腐敗的速度受環境溫度、死亡原因及個人體質影響極大。人體中,因回盲部容易積滯糞便,故死後該處發生腐敗較早,產生硫化氫較多,所以屍綠首先出現於右下腹部。屍綠通常於第一晝夜末) I) @* _. b$ M3 J& g+ ]' |$ W開始出現,然後逐漸擴大,向全腹部蔓延,進而擴延至全身。一般說來,屍體夏天腐敗最快,右下腹開始出現屍綠,死後已超過24小時;屍體呈巨人觀則已死亡3天以上;死後15天左右全身軟組織腐爛、糜化、崩潰、消化。冬天屍體腐敗較慢,在冰雪中甚至可不腐敗。當存在有利於細菌的發育和繁殖的因素時,屍體腐敗就快;否則減慢或停止。在溫度25~35攝氏度、濕度適當和空氣流通時,腐敗快。實驗證明:屍體在空氣中、水中和埋在地下腐敗程度相同所需時間的比例關系為1:2:8。此外,屍體腐敗的快慢,同身體狀態也有關系,如幼兒屍體水分較多,窒息死和急死的屍體因血液具有流動性,膿毒血症死者由於大量細菌的存在,腐敗均較快。4 s
⑸ 我想知道有關於屍體,在死後幾小時僵硬,然後松軟,要如何判斷屍體是什麼時候死亡的
死亡時間的推測
死亡時間.即死後經過時間的推斷.而現在仍然運用綜合屍體現象.超生反應.胃內容物.昆蟲繁殖.植物生長以及環境氣候等因素分析推斷死亡時間.一般說來.死後兩天之內的.誤差可以為1小時左右.死後三.四天的.誤差可以為數小時-1天左右.形成干屍等時.誤差可以為1個月左右.到了屍體白骨化後.誤差可以為1~2年.古屍的話.誤差可以更長..
而傳統上用三種方法來推斷死亡時間:屍僵.屍斑及屍溫.
屍體現象受許多因素的影響,如環境的溫度.屍體的體格.運動程度.是否飲酒.是否用麻醉劑等方面的影響.均會產生不相同的反應.
屍僵一般於死後1-3小時開始出現,最初出現在顏面部和眼肌,隨後擴散到軀乾的上下肢.12小時後,屍僵達到全身.屍僵持續6小時左右開始緩解.屍體恢復變軟.
屍斑的出現也有一定的時間規律.死後血液循環停止.最快半小時後.血液因自身重力墜積於屍體的底部血管.該處皮膚現出紫紅色的斑痕.這就是屍斑.屍斑最晚在死後4-10小時內出現.它的顏色持續時間很長.如果一個人死後仰面躺在床上時,屍斑應在他的背部,如發現屍斑在身體的前部,說明屍體被移動過.
還有一方面是通過屍體的溫度來判斷死亡時間.死後體內停止產熱,屍體的溫度大約每小時會下降1度.肌肉組織和環境的溫度對屍體溫度影響很大.胖人的屍溫比疫人的屍溫降低的慢,溫暖室內的屍溫比寒冷室外的屍溫冷得慢.
下面是常用來推斷死亡時間的公式:
常溫(98.6oF)-屍體直腸溫度〕/1.5=近似死後經過時間 (方法不是百分之百的精確,它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只能推斷大致的死亡時間)
而最新一種方法名為[眼球化學法].由美國的內科醫師約翰.科發現的,他視察到人死後紅細胞會破裂,其中鉀元素會慢慢進入眼房水裡,從而可預測死亡時間.因為這種方法不受外界溫度的影響.所以測得的死亡時間要比前三種方法精確.
------------------------
現場推斷死亡時間,主要是根據屍體現象綜合推斷.
1.早期屍體現象
(1)屍體新鮮,角膜透明,未見屍斑與屍僵--1小時以內
(2)屍斑淺.用指壓迫.屍斑消褪.屍僵僅出現於頜.項關節--2-3小時
(3)屍僵延及上肢,人工破壞後可再度出現.變更屍體體位.原屍斑消褪.新的低下部位出現屍斑.角膜有時可見白色斑點--4-5小時
(4)屍斑用指壓迫無法消褪,變更體位,原屍斑不能消失,新的低下部位出現屍斑不明顯.屍僵強.角膜呈片狀混濁--7-8小時
(5)屍斑已進入擴散固定期.屍僵已發展到全身--10-12小時
(6)右下腹壁出現屍綠,屍僵開始緩解--24小時
(7)下肢屍僵也緩解,角膜完全混濁--48小時
(8)巨人觀--2-4天
2.屍溫
(1)死後10小時以內,每小時下降1℃
(2)死後10小時以上,每小時下降0.5℃
3.晚期屍體現象
(1)成人木乃伊化(干屍)-約3個月
(2)地上屍體白骨化--數月-1年
(3)屍體軟組織完全消失-3-5年
(4)土中屍體白骨化-3-5年
(5)骨骼乾燥.脆化-10-15年
⑹ 法醫鑒定死亡時間的判斷方法
屍僵一般於死後l一3小時開始出現,最初出現在顏面部和眼肌,隨後擴散到軀乾的上下肢。12小時後,屍僵達到全身。屍僵持續6小時左右開始緩解,屍體恢復變軟。
屍斑的出現也有一定的時間規律,死後血液循環停止,最快半小時後,血液因自身重力墜積於屍體的底部血管,該處皮膚現出紫紅色的斑痕,像瓶底的紅酒,這就是屍斑。屍斑最晚在死後410小時內出現。它的顏色持續時間很長。如果一個人死後仰面躺在床上時,屍斑應在他的背部,如發現屍斑在身體的前部,說明屍體被移動過。
第三方面是通過屍體的溫度來判斷死亡時間。死後體內停止產熱,屍體的溫度大約每小時會下降1度。肌肉組織和環境的溫度對屍體溫度影響很大。胖人的屍溫比疫人的屍溫降低的慢;溫暖室內的屍溫比寒冷室外的屍溫冷得慢。
下面的公式常用來推斷死亡時間:
(常溫(98.6oF)一屍體直腸溫度)/l.5=近似死後經過時間
面部及四肢發涼、屍斑、屍僵開始出現,其死後經過時間為1~2小時。
屍斑呈片狀分布,屍僵大部分出現,其死亡時間經過3~4小時。
屍斑融合成大片,屍僵全身出現,角膜微濁,嘴唇開始皺縮,用縮瞳劑、散瞳劑滴眼,瞳孔仍有反應,其死後經過時間為5~6小時。
屍僵高度發展,指壓屍斑能完全退色,角膜高度混濁,眼結合膜開始自溶其死後經過時間約12小時。
屍斑能全部壓退,羊皮紙樣斑形成,角膜高度混濁,鞏膜黑斑出現,口腔粘膜及眼結合膜自溶,其死後經過時間約24小時。
拓展資料:法醫鑒定傷勢怎麼鑒定的?
1、重傷:使人肢體殘廢、毀人容貌、喪失聽覺、喪失視覺、喪失其他器官功能或者其他對於人身健康有重大傷害的損傷,包括重傷一級和重傷二級。
2、輕傷:使人肢體或者容貌損害,聽覺、視覺或者其他器官功能部分障礙或者其他對於人身健康有中度傷害的損傷,包括輕傷一級和輕傷二級。
(1)輕傷一級是指各種致傷因素所致的原發性損傷或者由原發性損傷引發的並發症,未危及生命;遺留組織器官結構、功能中度損害或者明顯影響容貌。
(2)輕傷二級是指各種致傷因素所致的原發性損傷或者由原發性損傷引發的並發症,未危及生命;遺留組織器官結構、功能輕度損害或者影響容貌。
3、輕微傷:各種致傷因素所致的原發性損傷,造成組織器官結構輕微損害或者輕微功能障礙。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四十六條【宣告死亡的條件】自然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利害關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宣告該自然人死亡:
(一)下落不明滿四年;
(二)因意外事件,下落不明滿二年。
因意外事件下落不明,經有關機關證明該自然人不可能生存的,申請宣告死亡不受二年時間的限制。
⑺ 法醫怎麼推斷人的死亡時間
一、根據超生反應推測
人死後,軀體的組織、器官對刺激還能發生一定反應。其種類很多,可用作推測死
亡時間的超生反應有:
肌肉的超生反應:人死後2小時內,幾乎所有肌肉受機械刺激後均可發生收縮反應,
尤以肱二頭肌為甚,並且不受環境氣溫高低的影響。死亡2小時後,則多半隻能引起打
擊處肌肉收縮。死亡超過5小時,一般即不再發生明顯的肌肉收縮。
死後皮下出血:在進行上述機械刺激試驗過程中,被打擊的部位可形成皮下出血斑。
其出現率隨死後時間的延長而迅速下降。
瞳孔的超生反應:人死後在一定時間內,眼內滴入或注入葯物,可引起瞳孔反應。
死後4小時,在結膜囊內滴入依色林或阿托品等葯物,可發生相應的縮瞳或散瞳反應。
如將葯物直接注入眼房內,則死後20小時,仍可是陽性反應。
汗腺的超生反應:汗腺在腎上腺素、阿托品等葯物作用下,死後30小時內,可有發
汗反應。
二、從眼和眼底變化推測死亡時間
眼壓變化:正常人的眼壓在14~21mmHg之間,死後10分鍾可降低為10mmHg,20分鍾
可降低為7mmHg。開放性顱腦損傷的屍體,眼壓下降較快,眼球變軟。
角膜變化:死後數小時角膜出現斑塊狀混濁,12~24小時呈半透明狀,36~48小時
高度混濁,難以透視到瞳孔。屍體的眼睛關閉時,角膜變化要慢得多。角膜變化還在較
大程度上受溫度和環境條件的影響。在冰雪裡的屍體,角膜可長時間保持透明狀態。
用水或生理鹽水數滴濕潤角膜,然後用眼底鏡觀察眼底變化,亦可推測死亡時間,
但此法僅適用於死後一天之內。
三、根據屍體現象推測死亡時間
面部及四肢發涼、屍斑、屍僵開始出現,其死後經過時間為1~2小時。
屍斑呈片狀分布,屍僵大部分出現,其死亡時間經過3~4小時。
屍斑融合成大片,屍僵全身出現,角膜微濁,嘴唇開始皺縮,用縮瞳劑、散瞳劑滴
眼,瞳孔仍有反應,其死後經過時間為5~6小時。
屍僵高度發展,指壓屍斑能完全退色,角膜高度混濁,眼結合膜開始自溶,其死後
經過時間約12小時。
屍斑能全部壓退,羊皮紙樣斑形成,角膜高度混濁,鞏膜黑斑出現,口腔粘膜及眼
結合膜自溶,其死後經過時間約24小時。
上述幾種屍體現象出現的時間,是以春秋季節為基礎的,夏季則加快,冬季則變慢。
腐敗性腹部膨脹,在春秋季節於死後8~10小時,夏季於死後4~5小時,冬季於死
後48~72小時開始出現。
腐敗綠斑,在春秋季節約於死後24小時,夏季約於死後12小時,冬天死後72~120
小時開始出現。
腐敗血管網,在春秋季節於死後48~72小時,夏季於死後1~2天,冬季約於死後7
天開始出現。
頭發易於脫落和腐敗水泡現象,在春秋季節於死後3~5天,夏季於死後1~2天出現,
冬季一般不出現腐敗水泡。
腐敗巨人觀,在春秋季節於死後3~7天,夏季於死後2~3天,冬季於死後15~30天
開始出現。
在盛夏季節,屍體軟組織液化消失僅存屍骨,需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在有蠅破壞的
情況下,時間更會縮短。
如果所檢屍體在水中,則還有些屍體現象供推測死亡時
手腳皮膚泡軟膨脹,呈白色皺縮狀的現象,若出現於手掌、腳掌處,則死亡時間在
24小時左右;若出現於手背、腳背處,則死亡時間於48小時左右。
手腳皮膚脫落呈手套狀的現象,若是出現於夏天的屍體上,其死亡時間為一周左右;
冬天為一月左右;春秋天則為2周左右。
腐敗巨人觀,在春秋季節於死後7~10天,夏季於4~5天,冬季於1.5~2月出現。
需要再次強調的是,屍體現象的發生和發展受到各種條件制約的,在判斷具體的死
者死亡時間時,應當結合具體問題進行分析和推測,絕不能對任何一個數據生搬硬套。
四、根據屍體胃內容物的消化程度推測進食到死亡的時間
胃內食物在法醫學上有其獨特的意義。法醫工作者既可以根據胃內食物的種類和成
分,推斷死者的進食地區、生活習慣和經濟狀況等情況,為偵查破案提供線索;還可以
根據胃內食物的消化程度和排空程度情況,推斷死者最後一次進食到死亡的大概時間,
為推斷死亡時間和死者生前的活動范圍提供科學依據。
實踐表明,胃內食物消化和排空程度,取決於食物的性質。以米飯、蔬菜類食物為
例,如果飯粒、蔬菜外形較完整,乳糜減少,只有少量食物進入十二指腸,則一般應當
是在飯後1~2小時內死亡的。如果胃內食物全部成乳糜狀,只有極少的飯粒、蔬菜殘渣,
食物已進入大腸,則大約是在飯後4小時死亡的。胃內食物已全部排空,或者僅殘存如
青菜頭粗皮纖維、海帶皮等硬質蔬菜皮,則在飯後4~6小時死亡。如果胃內容物是肉類
或油膩重的不易消化的食物,則進食至死亡的時間的推斷應當相應延長。
運用胃內容物消化和排空程度來推斷進食到死亡的時間。應當充分考慮兩個因素:
一是不同的人的消化能力和腸道推進食物的速度是有差異的;二是人死後胃腸蠕動和消
化酶的作用還要持續一段時間,使食物繼續推進和消化。這種情況在屍溫下降緩慢時更
為明顯。
五、根據膀胱內尿液的多少推測死亡時間
在夜間死亡的人,還可以根據膀胱內尿的充盈程度來推測死亡時間。按照常人的習
慣,睡覺前要排尿,如果屍檢時見膀胱內尿量甚少,則可能是睡後2~3小時內死亡;如
果尿量甚多,則可能是半夜死亡。只是這種情況偶然性較大,所以只能作為參考,而不
能僅憑此來判斷死亡時間。
六、根據蠅蛆的生活史推斷死亡時間
蠅蛆的生活史,是指蒼蠅從產卵、孵化成蛆,蛆蟲生長成熟之後變成蛹,成蠅後破
殼而出在現場遺留蛹殼,完成一代蠅蛆的過程。由於蠅蛆各個生長階段具有規律性,因
此在蠅蛆破壞屍體的情況下,是可以運用蠅蛆的生活史判斷死亡時間,特別是晚期屍體
死亡時間的。
七、實在有興趣就買本法醫學看看吧
⑻ 怎麼判斷人的死亡時間
一、判定依據
一般來說,醫學及法律意義上的死亡時間,是指心跳、呼吸停止。現在我國衛生部已經提出腦死亡標准草案,正在徵求意見和討論,如果確定下來,而且法律也以腦死亡作為死亡標准,相關儀器檢查也可能會是條件允許情況下必須的。
二、法醫鑒定
1、通常情況下,人死後,全身肌肉會很快變為松軟,此時各關節能被任意屈曲,此種情況稱為肌肉鬆馳。在肌肉鬆馳過後,就會出現肌肉收縮、變硬,各關節固定,不用能被任意屈曲,此時稱為屍僵。一般情況下,屍僵會在死後1~3小時內開始出現,表現為咬肌、頸肌、顏面部肌肉僵硬,下頜關節固定;經4~6小時,屍僵擴延到全身。
2、在死後4~6小時內,人為地將已形成的屍僵破壞,屍僵不久後仍可重新發生,但強度較原來屍僵為弱。這種現象稱為再僵直。若死後超過6~8小時,遭破壞的屍僵將不能發生再僵直。
3、死後瞳孔散大、固定,的確常被做為判斷死亡的一個重要檢驗內容。具體來講,就是指瞳孔直徑大於5mm以上,用手電筒等照射眼睛,瞳孔大小不會發生變化(生前檢查時,瞳孔將縮小)。
4、死亡時間,即死後經過時間的推斷,是法醫學鑒定中一項重要的任務。雖然相關的研究已逾百年,但到目前尚未產生出一種操作簡便、准確性高的單一技術。現實中仍然依採用綜合屍體現象、超生反應、胃內容物、昆蟲繁殖、植物生長以及環境氣候等因素分析推斷。
5、有一點需要說明,法醫在現場所提供的推斷意見,只能說是一個大致的意向性意見。通常他們正式的鑒定結論,會在經過屍體解剖和其他實驗室檢驗後才作出。
6、 我國目前醫學上和法律上,還是以呼吸、心跳停止為判定死亡的標准。腦死亡還沒有引入臨床或司法實踐。不過學術界一直在建議採用腦死亡。根據有關消息,衛生部也正在進行相關標準的研討,腦死亡的概念,是指全腦(包括小腦、腦干)功能不可逆中止所引起的死亡。
⑼ 怎樣根據人的死亡狀態來判斷人的死亡時間
根據人的死亡狀態來判斷人的死亡時間的方法有:
傳統上,推斷早死時間的客觀依據主要是屍體僵硬、屍斑、屍溫、環境溫度、屍體體格、運動程度、是否飲酒、是否使用麻醉劑、胃內容物消化程度、生長變化等屍體現象屍體周圍的植物法則。屍僵通常在死亡後1-3小時開始,首先出現在面部和眼部肌肉,然後蔓延到軀乾的上下肢。
12小時後,屍體僵硬。屍體開始緩解約6個小時,身體恢復柔軟。屍斑的出現也有一定的時間規律。死後,血液循環停止。最快半小時後,由於自身的重力,血液落在身體底部的血管上。那裡的皮膚呈現紫紅色斑點,就像瓶底的紅酒。這是屍檢點。
屍檢最遲出現在死亡後4-10小時內。它的顏色持續很長時間。如果一個人死後仰卧,屍體上的斑點應該在他的背上。如果在屍體的前面發現了屍體的斑點,說明屍體已經被移動了。
(9)死亡時間的推斷方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如今又增加了一個判斷死亡時間的新方法,叫做眼球化學法,是由美國的內科醫師約翰·科發現的,他視察到人在死亡之後,屍體內紅細胞會不斷有規律的破裂。
紅細胞內的鉀離子會不斷的有規律的進入眼玻璃體液,據此人們完全可以准確判斷出死亡時間。因為這種方法不受外界溫度的影響,所以測得的死亡時間比較精確。
對於晚期屍體現象,如高度腐敗和完全白骨化的屍體,法醫或是根據屍體上昆蟲的發育狀況,或是根據埋屍周圍土壤結構和成分的細微變化,或是根據屍體的軟組織液化和白骨化程度。
或是運用高科技手段,如運用熒光反映的方法將新鋸斷的骨段置於紫外光下檢驗、應用電子顯微鏡檢查等方法來推斷遺骨的埋藏時間,從而推測死者的死亡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