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哪些植物適合澆白糖水
白糖水可以澆灌的植物
君子蘭:移栽時澆灌白糖水,能快速萌發新根。 彩竹芋:分球繁殖時,把莖塊放進白糖水中浸泡10分鍾。 綠蘿:扦插時將插穗放進白糖水中浸泡。 觀音蓮:澆水時加入白糖,促進葉色明亮。 茶花:水養時加入白糖,能延長花期。
5、茶花
茶花的花色鮮艷,一般呈現出紫色、白色、粉色、黃色等,姿態十分優美,深受大眾的喜愛,平時水養茶花時,可以在水中加入稀釋的白糖水,有利於延長植株的開花時間。
㈡ 白糖生根水怎麼做
一勺白糖,在家就能自製生根水,一周速度即可生根、又省錢
有很多朋友都喜歡種植或者養花草等等,碰到了植物不好生根,問我有沒有什麼好方法,我只想說,那當然有啊,只不過你可能很難自己弄好吧。
製作方法
每次用一點點就可以,直接兌水稀釋之後,進行澆花處理,對於根莖的生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還有個大夥不知道小秘密就是還能夠殺菌消毒,比如我們剪了枝條根用蜂蜜水能夠保護起來,所以完全不用擔心會有小蟲子。
學會了嗎?朋友們!
㈢ 糖用甜菜的種植技術
1、播前准備:
1.1選地:選擇土壤肥力中等,土層深厚、結構良好、具有便利灌溉條件的土地。凡是收獲時間較早,能及時進行秋耕的作物都是甜菜的好前茬,如小麥、油菜、豆類、玉米、菜、綠肥等。
1.2、合理輪作:正確的輪作倒茬是合理用地養地的重要措施,它對減少甜菜病蟲害、合理調節土壤肥力狀況、保證甜菜正常生長、提高甜菜單產及含糖率,都有極其重要的作用。甜菜忌重茬和迎茬,應與小麥、油菜;豆類實行4-5年的輪作。
1. 3、秋耕施肥:秋耕是早苗全苗的基礎,塔額盆地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冬季,春季升溫快,積雪融化成為地表徑流而流失,秋耕可充分積蓄雪墒。甜菜產量高,需肥量大,必須加大基肥施用量。具體作法是,有機肥每畝2-3噸;磷酸二銨每畝18-20公斤;尿素總施用量的一半即10公斤,有條件的,還可每畝施硫酸鉀復合肥5-8公斤。秋耕前將這些肥料撒於地表,通過耕翻埋人地下。
1.4、播前整地:播前精細整地是保證甜菜播種質量和全苗、壯苗的關鍵。必須達到墒足、地平、土細、地凈標准。覆膜甜菜播前整地質量要比露地甜菜更加嚴格。
1.5、品種選擇:近幾年來推廣的標准偏豐產型品種都是較好的品種,如KWS2409、ADV0412、華丹2號、新甜系列等。
1.6、種子處理:目前各大種子公司出售的種子,針對立枯病已進行過處理,一般情況下,不需另行拌種處理。
2、播期及播種方式:
2.1、播期:一般以5em地溫穩定通過5℃時作為甜菜播種期的標准。覆膜甜菜比露地甜菜提早5--7天。塔額盆地為4月上中旬。
2.2、播種方式:平播,採用45-1250px等行距機械條播,播深3--4em地膜覆蓋溝播平鋪,採用30+60em寬窄行條播,播深1.5--2em。
2.3、播種量:一般畝用種0.5公斤左右。
2.4、播種質量要求:播行端直、下種均勻、鋪膜嚴實、覆土良好、鎮壓確實。
3.1查苗補種:為確保全苗,甜菜播種及出苗後應及時對漏播處及出苗後大於50em的斷條予以補種。補種用的種子須經浸泡。
3.2、破除板結:平播或覆膜點播的甜菜出苗前遇雨,應及時破除板結。用輕型釘齒耙或木耙耙地,耙地深度應小於播種深度,並盡可能斜耙,以減少傷苗。
3.3、及時間定苗:目前生產上多採用間、定苗一次完成的方式,一般於1對真葉時開始,2對真葉時結束。
3.4、及時放苗:這是採用溝播平鋪方式覆膜甜菜保苗的關鍵。根據苗情、土壤、氣候情況及時放苗。一般可在子葉至一對真葉期進行。
3.5、封土定苗:邊放苗、邊封土(孔)。因高溫或時間等因素影向,可先放苗,後封土。放苗時每穴留2-3株幼苗,待到4-5葉時,再每穴留一壯苗,定苗後嚴封孔口。
3.6、種植密度:中等肥力的地塊,畝保苗4500-5500株,即株距在25-700px之間。
4、中耕除草:
甜菜是中耕作物,又是塊根作物,為了促進根系生長,栽培中應「早中耕、深中耕、寬中耕」。一般全生育期機械中耕3-4次。第一次在甜菜出苗後進行,耕深8-10厘米,第二、三次在定苗後,耕深12-18厘米,最後一次結合追肥一起進行。此外,還應進行2-3次的株間人工鬆土除草。中耕除草質量要求;表土松碎、不埋苗、壓苗、傷苗、漏耕、田間無雜草。
5、追肥:
5.1、頭水前結合最後一次中耕,每畝再追施尿素10-15公斤,追肥深度15-18厘米。
5.2、根外追肥:在8月中、下旬進行1-2次葉面追肥,來提高甜菜塊根產量和含糖率。每次每畝用磷酸二氫鉀100克、硼砂20克、硫酸鋅10克兌水15公斤進行葉面噴霧。噴施時間一般在下午至傍晚進行,以利吸收。
6、灌溉:
甜菜生育期間一般灌水4-6次,生育期間灌水應掌握前促、後控的原則。在植株不缺水的情況下,頭水宜適當晚灌,以利根系下扎。塔額盆地一般在6月中下旬灌頭水,頭水必須灌勻、灌透,促使全田植株生長整齊一致。7-8月間,每隔15-20天灌水一次。從9月份開始,應適當灌水並嚴格控制灌量,以利塊根積累糖分,提高塊根含糖率。最後一次灌水宜在收獲前半個月結束,灌水量宜小,以實現甜菜高產、高糖和便於收獲。
7、病蟲害防治:
加強病害預測預報,當病情指數、蟲口密度達到防治指標時及時噴葯防治,以保證作物和環境安全。
8、收獲:
一般在9月下旬至10月份收獲。若天氣情況許可,以10月中旬收獲為佳。採用機械起拔,人工切削。做到隨起、隨削、隨運。 中國有機農業網
㈣ 作為一種糖料作物,甘蔗的種植有什麼建議
甘蔗是一種甜度很高的常見水果。它可以直接食用或加工成紅糖。由於其種植簡單,易於管理,在許多地區都有種植。現在讓我們來介紹一下甘蔗的種植方法和技術。
1、選擇甘蔗幼苗一般來說,直接種植甘蔗幼苗時,可以選擇甘蔗末端的部分,因為甘蔗末端的芽最密集,發芽率高。將甘蔗幼苗切成約20厘米的一段,芽應面向兩側。小心不要砍掉甘蔗幼苗。也可以提前准備或購買優質甘蔗品種。有許多優質甘蔗品種,如新品種桂糖29、桂糖42、桂糖46、桂糖49、桂糖10-2003和05136。其中,桂糖49的產量最高,每畝可達11噸,如果管理到位,甚至超過13噸。此外,一般每畝需要1200公斤左右的甘蔗種子。按甘蔗芽頭計算,約6000個芽。最好在種植前對甘蔗種子進行徹底消毒,尤其是從其他地方購買的甘蔗種子。
㈤ 白沙糖是怎麼做的
甘蔗製糖
cane sugar manufacturing
以甘蔗為原料,經提汁、清凈、蒸發、結晶、分蜜和乾燥等工序製成白砂糖、粗糖等產品的過程。甘蔗特性、蔗汁的化學成分及性質,對製糖工藝影響甚大,是選擇生產方法及工藝條件的依據。
甘蔗是禾本科植物,生長在熱帶和亞熱帶。廣泛分布種植在從北緯34°至南緯31°的范圍,遍布8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世界每年甘蔗種植面積約1583萬公頃。甘蔗生長期為10~16個月,長的達18~24個月。每公頃產蔗量隨生產期延長而增高。美國的夏威夷單產最高,每公頃產蔗量為 207噸。甘蔗種植面積和產量最多的是印度和巴西。
中國種植甘蔗的省(區)有14個,以廣東、廣西、台灣、雲南、福建等為主,其次有海南、四川、江西、湖南、浙江、貴州、湖北、河南和陝西等省。全國甘蔗種植面積約90萬公頃(含台灣省7.5萬公頃),每公頃平均產蔗量51噸,其中以台灣省和福建省最高,分別為75噸和72噸。
甘蔗的化學成分隨品種、土壤、氣候、成熟程度等的不同而變化甚大。成熟的甘蔗水分為70~77%,蔗糖分12~18%,纖維分9.5~12.0%,無機物0.5~1.4%,非糖分0.7~1.0%。
甘蔗作為製糖原料,既要有足夠的蔗源以滿足糖廠生產,同時要求蔗莖的蔗糖分和纖維分較高,非糖分要低。甘蔗的蔗糖分隨生長期而逐漸提高,成熟時達到最高點,然後逐漸下降。甘蔗一經收獲,便開始失水減輕重量,蔗糖逐漸轉化為還原糖,從而使純度下降。在乾燥和高溫條件下更易轉化。因此,甘蔗不能貯存,應盡快送糖廠加工,以收獲後不超過2天即加工為宜。
甘蔗製糖工序包括提汁、清凈、蒸發、結晶、分蜜和乾燥。後 4道工序的工藝技術與甜菜製糖的基本相同(見)。
提汁 從甘蔗提取蔗汁的方法有壓榨法與滲出法。壓榨法是對甘蔗通過預處理和壓榨設備與滲浸系統相配合提取蔗汁的方法。滲出法是甘蔗經預處理破碎,通過滲出設備和採用一定的流汁系統,蔗料經水和稀糖汁淋滲,使甘蔗糖分不斷被浸瀝而洗出的方法。
甘蔗壓榨法 壓榨提汁原理主要是將甘蔗斬切成絲狀與片狀的蔗料,入壓榨機,使充滿蔗汁的甘蔗細胞的細胞壁受到壓榨機輥和油壓的壓力而破裂,蔗料被壓縮,細胞被壓扁的同時排出蔗汁;藉助於滲浸系統將從壓榨機排出、開始膨脹的蔗渣進行加水或稀汁滲浸,以稀釋細胞內的糖分,提取更多的蔗汁。
圖1[ 壓榨法生產流程]是壓榨法一般採用的生產流程。蔗料相繼通過幾座三輥壓榨機被多次壓榨。在蔗料進入末座壓榨機之前加水滲浸。加入的水稱滲浸水,一般用量為甘蔗量的15~25%。從末座榨出的汁稱末座榨出汁,它隨即被泵入前一座壓榨機作為滲浸液,滲浸進入該座壓榨機的蔗料,所榨出的稀汁再作前一座壓榨機的滲浸液,如此直至第二座壓榨機,這就是糖廠普遍使用的復式滲浸法。由第一座及第二座壓榨機壓出的汁合並成混合汁,送清凈處理。從末座壓榨機排出的蔗料稱為蔗渣。蔗渣中水分為45~50%,糖分1~4%,纖維分45~52%,可溶性固體物1.5~6%。蔗渣送鍋爐作燃料,或另作其他工業原料。衡量提汁方法的提糖效率用糖分抽出率,其定義為從甘蔗中已被提取的蔗糖對甘蔗中蔗糖的質量百分數。甘蔗糖廠糖分抽出率在92~97%之間。
壓榨提汁主要設備包括切蔗機、壓榨機及其驅動裝置、滲浸系統及相應的輸送設備。切蔗機由蔗刀及驅動裝置組成。壓榨機由 3個輥子及機架構成。三輥壓榨機的輥被裝嵌成三角形,視其所處位置分別稱為頂輥、前輥和後輥。頂輥與前、後輥間有一定的間隙。 3個輥的軸端帶有傳動齒,由原動機如電動機、汽輪機或蒸汽機經減速裝置驅動頂輥,從而使3個榨輥以相同的速度轉動。
甘蔗糖廠生產能力,以糖廠每日壓榨甘蔗噸數來表示。處理甘蔗的能力與壓榨機座數、甘蔗破碎度、壓榨輥直徑與長度、輥子轉速、甘蔗纖維分和對糖分抽出的要求等因素有關。通常,糖廠採用4~6座壓榨機組成一壓榨機列。亦有採用2列、3列,以適應生產的需要。
蔗汁的化學成分,隨甘蔗的化學成分、甘蔗收獲後存放時間和環境等不同而變化。表1 [蔗汁成分]為蔗汁化學成分。表2[ 中國廣東珠江三角洲幾家糖廠混合汁成分(%)]所列是中國廣東珠江三角洲幾家甘蔗糖廠混合汁的化學成分及其變化范圍。
80年代後期以來,甘蔗提汁技術一方面傾向於加強甘蔗預處理,使破碎度提高到70~80%;注重採用高位入料槽,或者採用壓力入料輥(又稱齒狀入料輥)兩個與傳統的三輥壓榨機組成五輥壓榨機,以強化壓榨機的入料,並進行預壓縮,從而提高壓榨機生產能力;另方面在滲浸工藝上,又在復式滲浸系統的基礎上,採用壓榨機出來的稀汁的大部分迴流本座壓榨機,使在不增加滲浸水量的前提下增加滲浸液量,使蔗渣含液量達到飽和,呈飽和滲浸,充分滲浸與稀釋蔗料的殘留糖分,達到進一步提高糖分抽出的目的。
壓榨法耗用鋼材與電力較多,但它具有的處理甘蔗能力適應性強、技術管理方便和運行可靠等優點,使之迄今仍是甘蔗提汁的主要方法。
甘蔗滲出法 甘蔗滲出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甘蔗細胞中的細胞質與細胞壁之間有一層細胞質膜,對細胞外面的物質能起選擇吸收的滲透作用。因此,可以應用固―液萃取的浸瀝操作,通過洗滌、稀釋、浸透和擴散作用把甘蔗中蔗糖分子轉移於滲出汁中,達到提取糖分的目的。
甘蔗滲出法提汁工藝主要包括甘蔗預處理、糖分滲出和濕蔗渣脫水。滲出工藝又可分成兩類:一類是蔗絲滲出,甘蔗經預處理成蔗絲後進入滲出器,經滲出水和稀汁滲浸得滲出汁;一類是蔗渣滲出,是甘蔗預處理後的蔗絲先經一台壓榨機,榨取相當於甘蔗含糖的60~80%的原蔗汁後,再進入滲出器作進一步的滲出提汁,壓榨出原蔗汁與滲出汁合並成混合汁送清凈處理。從滲出器出來的蔗料稱濕蔗渣,水分約85%,入脫水設備脫水,將水分降至50%以下,送鍋爐作燃料或作其他工業原料。脫水設備所得稀汁稱脫水汁,通常經加入磷酸、石灰和加熱等化學、物理方法清凈處理,清汁導回滲出器以助萃取和多回收糖分。滲出法糖分抽出率與壓榨法大體相同。
甘蔗預處理工藝要求的甘蔗破碎度,對蔗渣滲出法為75~80%,對蔗絲滲出法達到85~90%,蔗絲幼細、片狀,蔗屑不應過多,以利於更有效地滲出甘蔗糖分。預處理設備常用撕裂機或重錘式撕裂機,切蔗機或其組合設備。脫水設備多用三輥壓榨機。滲出器有多種形式,主要有Silver型、BMA型、De Smet型、DdS型和Saturne型等。不同形式的滲出器各具特點,但工藝效果大致相同。各種滲出器都具有使蔗料連續向前移動或旋轉推前的運動構件、分級滲淋系統。預處理的蔗料送入滲出器的一端,在另一端加入約甘蔗量25%的滲出水,以滲淋萃取糖分,並從此端排出濕蔗渣。藉助多級滲淋系統,使蔗料與萃取液經受多級逆流滲濾,滲出汁自入蔗料端排出。滲淋系統級數,蔗絲滲出用12~18級,滲出時間20~35分鍾;蔗渣滲出用8~12級,滲出時間16~26分鍾。滲出溫度是通過加熱滲淋稀汁,使維持滲出器內熱裂區滲出汁溫度在80~90℃,最終滲出汁溫度在50~65℃。影響滲出糖分抽出效率的主要因素,是甘蔗破碎度、滲出溫度、時間和滲出水加入量。滲出器生產能力主要取決於它的規范尺寸和流過蔗料層的蔗汁流速。而影響蔗汁流過蔗料層速度的因素是甘蔗質量、預處理破碎度、蔗料層厚度、脫水汁質量和滲出溫度。
滲出提汁法具有省鋼材、省動力、省投資、省維修費用等優點。但技術管理要求較高,耗用蒸汽較多。
清凈 藉助清凈劑和加熱所起的化學和物理化學作用,並通過固液分離方法,盡可能除去混合汁中影響蔗糖結晶的各種非糖物質,獲得色值較低、清晰、較純凈的清凈汁。
甘蔗製糖方法是以清凈過程中使用的主要清凈劑來命名。目前,各產糖國家用甘蔗生產白砂糖、粗糖的通用清凈方法主要有亞硫酸法、石灰法和碳酸法。
亞硫酸法 採用石灰和二氧化硫為主要清凈劑。混合汁經預灰(圖2[ 亞硫酸法工藝流程])、一次加熱、硫熏中和、二次加熱後入沉降器,分離出清凈汁和泥汁泥汁經過濾得濾清汁,它與清凈汁混合再經加熱、多效蒸發成糖漿,再經糖漿硫熏得清糖漿作結晶原料。
圖2[ 亞硫酸法工藝流程]中,硫熏強度為蔗汁吸收SO量的指標,一般用碘滴定法,以10毫升硫熏汁消耗的N/32碘液毫升數表示。
亞硫酸法工藝原理主要是利用亞硫酸離子與鈣離子反應生成亞硫酸鈣粒子,吸附蔗汁中的色素;加熱凝聚膠體物質與加速沉降;調節中和pH值而達到某些非糖物的凝聚點而生成沉澱等化學和物理化學的作用以達到清凈的目的。預灰與一次加熱對蔗汁中微生物的繁殖亦會起到抑制的作用。
亞硫酸具還原性,是一種漂白劑。它把色素暫時還原成無色物質,當與空氣長期接觸又會漸漸呈色。這就是亞硫酸法製得的白砂糖放置時間較長會變黃的原因之一。
蔗糖在酸性條件下會水解成葡萄糖與果糖等分子混合物,稱為轉化糖。由於其具還原性,製糖工業又稱之為還原糖。還原糖在酸性溶液中穩定,在鹼性溶液中當溫度較高時則迅速分解,生成有機酸如己糖二酸、葡萄糖酸等及深色的絡合物。這些物質不易除去。深色的絡合物還影響產品色值。糖漿硫熏控制調節其pH值,是為了防止結晶時還原糖分解,增加色值,並利用亞硫酸的漂白作用降低色值和粘度。
硫熏中和過程的二氧化硫是借燃硫爐燃燒硫磺時生成。氣態二氧化硫由類似水噴射式真空抽吸器的多噴嘴立式管道硫熏中和器抽入。在管道內與作噴射的蔗汁充分接觸,反應生成亞硫酸。同時,在該器尾管及儲汁箱分幾點加入石灰與之中和,從而完成硫熏中和工藝過程。
加熱設備大多採用多程列管式加熱器。泥汁過濾普遍採用轉鼓式真空吸濾機,亦有採用通用的板框式壓濾機。帶攪拌連續沉降器(又稱Dorr式沉降器)是沉降分離設備之一。它以隔板分成4或5層,頂層為凝聚層,底層為泥汁增濃層,中間幾層為沉降層。清凈汁主要從各沉降層放出。泥汁藉助於該器中心軸慢慢帶動它的泥汁耙,使之流向底層而放出,達到沉降分離的目的。
在亞硫酸法流程中,通常還用磷酸作輔助清凈劑。它與石灰作用形成絮凝狀的沉澱。它對部分非糖物和色素具有較強的吸附作用。製糖工業界普遍認為,混合汁中含有效五氧化二磷300~400ppm,清凈可獲良好的效果。
近十年來,糖廠廣泛使用一種能起絮凝作用的人工合成的聚合電解質,又稱絮凝劑。它是一類高分子化合物。常用的有聚丙烯醯胺,分子量在200萬到2000萬左右。它的用量極少,幾個ppm便足以促使粒子聚成粗大的絮狀團粒,加速沉降及過濾。
在亞硫酸法流程的基礎上,應用絮凝劑,利用蔗汁在鹼性條件下能大量析出膠體、色素和部分無機鹽,採用以氣浮分離技術先使凝聚的粒子上浮而除去大部分非糖物,然後將它的鹼性清汁用磷酸中和後入沉降器的新工藝。所得清凈汁的色值比原亞硫酸法降低30~40%,從而提高白砂糖質量。利用氣浮分離技術,對亞硫酸法糖漿進行清凈處理,同樣可達到改善糖漿質量,提高白砂糖質量的目的。
石灰法 以石灰為主要清凈劑。將混合汁預灰至pH6.4,加熱至60℃,然後加灰中和至pH7.6~8.0,再加熱至100~102℃,入沉降器分離出清凈汁與泥汁。泥汁過濾得濾清汁與清凈汁混合,經多效蒸發得糖漿以供結晶用。
石灰法流程簡單,設備少,只靠加灰中和蔗汁生成較少量的沉澱物與加熱的凝聚作用,清凈過程除去的非糖物和色素較少,適用於生產粗糖。
碳酸法 以石灰和二氧化碳為主要清凈劑的蔗汁清凈法。其工藝流程(圖3[碳酸法工藝流程])為:混合汁經一次加熱、預灰,然後在加入過量的石灰乳的同時通入二氧化碳進行一次碳酸飽充,使產生大量鈣鹽沉澱,隨即加熱、過濾得一碳清汁,再經第二次碳酸飽充,然後加熱、過濾,得二碳清汁,又經硫熏、加熱、蒸發成糖漿。然後進行硫漂使pH降至5.8~6.4,供結晶之用。
碳酸法工藝原理主要是利用一碳飽充過程反應生成的大量碳酸鈣粒子對膠體、色素及其他非糖分的良好吸附作用,達到降低色值和提高清汁純度的目的但由於蔗汁含還原糖較多,為了避免在高溫,強鹼條件下分解,一碳加石灰量為蔗汁的1.5~2.0%,一碳適宜的pH為10.5~11,相當於0.03~0.05克CaO/100ml的飽充鹼度。隨後的二碳飽充控制pH為8.0~8.4二碳飽充是通過進入CO,盡可能完全地沉澱溶解在一碳清汁中的石灰和鈣鹽,並吸附部分雜質和色素,進一步提高清凈汁的質量。
二碳清汁通入SO,是使清汁在接近中性的條件下蒸發成糖漿,以避免還原糖的破壞而增加色值,同時糖漿粘度也得到降低。這一工藝作用不能以在二碳飽充時通入過量的CO來達到,因為這樣會增加鈣鹽含量和影響清凈效果。
碳酸法糖廠均備有石灰窯,石灰石在窯中煅燒產生的CO和CaO供該法生產工藝所需。
碳酸法的清凈效果優於亞硫酸法,產品質量較好。但清凈耗用物料較多,成本較高,且濾泥處理比較困難。碳酸法工藝流程比亞硫酸法復雜,操作技術要求較高。
㈥ 糖的種植 加工過程是什麼
在化學上,由於其由碳、氫、氧元素構成,在化學式的表現上類似於「碳」與「水」聚合,故又稱之為碳水化合物。 在古代,人們利用蜂蜜來製造糖果。最先是在羅馬周圍的地區出現了糖衣杏仁這種糖果。製造者用蜂蜜將一個杏仁裹起來,放在太陽底下曬干,就可以得到糖衣杏仁了。這種糖果一直以來廣受人們的喜愛。位於MEUSE的VERDUN地區是今天最有名的糖衣杏仁製造地。這里的BRAQUIER公司製造多種形狀和顏色的糖衣果仁,有巧克力的、烤杏仁的、開心果的,均採用古老的方法精心製作。製造糖衣果仁的過程超過10天。 FLAVIGNY修道院的茴香糖相比之下要小一點、圓一點。這種糖果是1650年的時候在位於BOURGOGNE地區的FLAVIGNY小城被發明的,現在已被出口到20個國家。 史前時期,人類就已知道從鮮果、蜂蜜、植物中攝取甜味食物。後發展為從穀物中製取飴糖,繼而發展為從甘蔗甜菜中製糖等。製糖歷史大致經歷了早期製糖、手工業製糖和機械化製糖3個階段。 早期製糖階段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製糖的國家之一。早期製得的糖主要有飴糖、蔗糖,而飴糖佔有更重要的地位。 制飴 將穀物用來釀酒造糖是人類的一大進步。中國西周的《詩經·大雅》中有「周原膴膴,堇荼如飴」的詩句,意思是周的土地十分肥美,連堇菜和苦苣也象飴糖一樣甜。說明遠在西周時就已有飴糖。飴糖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製造出來的糖。飴糖屬澱粉糖,故也可以說,澱粉糖的歷史最為悠久。 飴糖是一種以米(澱粉)和以麥芽經過糖化熬煮而成的糖,呈粘稠狀,俗稱麥芽糖。自西周創制以來,民間流傳普遍,廣泛食用。西周至漢代的史書中都有飴糖食用、製作的記載。其中,北魏賈思勰所著的《齊民要術》(第89篇「餳」)記述最為詳盡。書中對飴糖製作的方法、步驟、要點等都作了敘述,為後人長期沿用。時至今日,這類澱粉糖的甜味劑仍有生產,也有較好的市場,在製糖業中仍有一定地位。但通常所說的製糖是指以甘蔗、甜菜為原料製糖。 甘蔗製糖 甘蔗製糖最早見於記載的是公元前 300年的印度的《吠陀經》和中國的《楚辭》。這兩個國家是世界上最早的植蔗國,也是兩大甘蔗製糖發源地。在世界早期製糖史上,中國和印度佔有重要地位。 史前時期,人類就已知道從鮮果、蜂蜜、植物中攝取甜味食物。後發展為從穀物中製取飴糖,繼而發展為從甘蔗甜菜中製糖等。製糖歷史大致經歷了早期製糖、手工業製糖和機械化製糖3個階段。 早期製糖階段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製糖的國家之一。早期製得的糖主要有飴糖、蔗糖,而飴糖佔有更重要的地位。 制飴 將穀物用來釀酒造糖是人類的一大進步。中國西周的《詩經·大雅》中有「周原膴膴,堇荼如飴」的詩句,意思是周的土地十分肥美,連堇菜和苦苣也象飴糖一樣甜。說明遠在西周時就已有飴糖。飴糖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製造出來的糖。飴糖屬澱粉糖,故也可以說,澱粉糖的歷史最為悠久。 飴糖是一種以米(澱粉)和以麥芽經過糖化熬煮而成的糖,呈粘稠狀,俗稱麥芽糖。自西周創制以來,民間流傳普遍,廣泛食用。西周至漢代的史書中都有飴糖食用、製作的記載。其中,北魏賈思勰所著的《齊民要術》(第89篇「餳」)記述最為詳盡。書中對飴糖製作的方法、步驟、要點等都作了敘述,為後人長期沿用。時至今日,這類澱粉糖的甜味劑仍有生產,也有較好的市場,在製糖業中仍有一定地位。但通常所說的製糖是指以甘蔗、甜菜為原料製糖。 甘蔗製糖 甘蔗製糖最早見於記載的是公元前 300年的印度的《吠陀經》和中國的《楚辭》。這兩個國家是世界上最早的植蔗國,也是兩大甘蔗製糖發源地。在世界早期製糖史上,中國和印度佔有重要地位。 答案補充在中國,最早記載甘蔗種植的是東周時代。公元前4世紀的戰國時期,已有對甘蔗初步加工的記載。屈原的《楚辭·招魂》中有這樣的詩句:「胹鱉炮羔,有柘漿些」。這里的「柘」即是蔗,「柘漿」是從甘蔗中取得的汁。說明戰國時代,楚國已能對甘蔗進行原始加工。 西晉陳壽所著的《三國志·吳書·孫亮傳》中,有"亮使黃門以銀椀並蓋,就中藏吏取交州所獻甘蔗餳……"的記述。交州在現今的廣東、廣西一帶,與上述的楚國同是中國的南方,是甘蔗製糖最早的地區。甘蔗餳是一種液體糖,呈粘稠狀,是將甘蔗汁濃縮加工至較高濃度(粘稠),便於儲存食用。這里的加工技術已經提高了一大步。 東漢張衡著的《七辨》中,有「沙飴石蜜」之句。這里「沙飴」二字,是指製得的糖有微小的晶體,可看作是砂糖的雛形。 6世紀時陶弘景著的《名醫別錄》中寫到:「蔗出江東為勝,盧陵也有好者,廣州一種數年生,皆大如竹,長丈余,取汁為沙糖,甚益人。」這里描述的種蔗區域更加廣闊了,種蔗的技術也已提高,且已經制出砂糖。這種砂糖是將蔗汁濃縮至自然起晶,成為帶蜜的糖。比先前的甘蔗餳的加工技術又提高一步。答案補充在長期的製糖實踐中,很多製糖方法逐步被總結出來。 北宋王灼於 1130年間撰寫出中國第一部製糖專著──《糖霜譜》。全書共分7篇,內容豐富,分別記述了中國製糖發展的歷史、甘蔗的種植方法、製糖的設備(包括壓榨及煮煉設備)、工藝過程、糖霜性味、用途、糖業經濟等。1637年初刊的明代宋應星所著《天工開物》卷六(《甘嗜》)中,記述了種蔗、製糖的各種方法,比《糖霜譜》一書更系統、更詳盡。這些方法,在中國民間一直沿用到20世紀。書中記述的採用牛拉石轆(或木轆)多次壓榨取汁的方法(壓榨法),與現代的甘蔗多重壓榨原理相似。在蔗汁澄清方面,書中首次總結了石灰法澄清工藝,其原理在現代的製糖業中仍有沿用。「甘嗜」中總結的具有系統性的壓榨取汁、石灰法澄清、濃縮煮糖等手工業製糖工藝,成為現代機械化製糖的工藝基礎。
㈦ 古代人用什麼製造糖
古代人用穀物來釀酒造糖。早期製得的糖主要是飴糖,是一種以米(澱粉)和麥芽經過糖化熬煮而成的糖,呈粘稠狀,俗稱麥芽糖。
遠在西周時就已有飴糖,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製造出來的糖。自西周創制以來,民間流傳普遍,廣泛食用。北魏賈思勰所著的《齊民要術》記述最為詳盡,書中對飴糖製作的方法、步驟、要點等都作了敘述,為後人長期沿用。
我國用甘蔗製糖的歷史也很久。甘蔗產於南方,從戰國至漢末,已種甘蔗,並喝其漿汁。漢朝,人們已經能用蔗漿熬制的糖膏塑成各種動物的形狀,雖產品仍較低級,但較之戰國時代人們食用蔗漿,已是一個很大的進步。
從東漢到唐初我國的蔗糖質量並不好,於是,唐太宗派人赴印度摩揭陀國學習製糖技術,引進新的製糖法,從此,我國的蔗糖生產才進入一個新階段。
據《唐會要》記載,白糖生產是從唐代開始的。明代宋應星的《天工開物》中有手工製糖的詳細記載,這種手工製糖的方法,一直沿用到新中國建立前。清末,我國東北地區開始用甜菜製糖。
(7)白糖的種植方法擴展閱讀
常見糖的分類
根據糖的精製程度、來源、形態和色澤,大致可分為如下幾類:
1、精製白砂糖:簡稱砂糖,為粒狀晶體,根據晶體的大小,有粗砂、中砂、細砂三種。特點是純度高、水分低、雜質少。國產砂糖含量高於99.45%、水分低於0.12%,並按標准規定分為優級、一級、二級三個等級,均適用於麵包和面點生產用。
2、粗砂糖:屬於未精製的原糖,純度低、雜質多、水分大、顏色淺黃,如國產的二號糖和進口的巴西糖、古巴糖。
3、綿白糖:晶體細小均勻,顏色潔白,質地軟綿,純度低於白砂糖,含糖量98%左右,水分低於2%,因成本高,用於高檔食品。
4、赤砂糖:粒狀晶體,顏色棕黃色,雜質較高,但可作特殊用途。
5、紅糖(片糖、黃糖):一般由土法榨製得,雜質最多,純度最低,但有其特殊風味及其在烘焙中著色快,也有一定的應用。
6、紅糖粉:純度比紅糖高些,且秤取方便,比紅糖使用量大。
7、冰糖及冰片糖:不方便秤取,成本高、應用較少,且限於高檔食品。
8、葡萄糖粉及葡萄糖漿:由澱粉通過酶催化或在酸存在下經水解作用得到葡萄糖漿再經噴霧乾燥後即得粉狀葡萄糖,一般含水8%。
9、麥芽塊及麥芽糖漿:由大麥、小麥經麥芽酶作用水而得,我國生產的成品一般稱飴糖。
10、轉化糖漿:由蔗糖與水在鹽酸存在下,加熱製得。其特點是粘度低、透明好。是做廣式月餅的必須原料。
11、果葡萄糖漿(異構糖漿):把轉化糖漿中的一部分葡萄糖在葡萄糖酶的作用下,轉化為果糖。工業上生產的果葡萄糖漿其異構轉化率在42%,此時的甜度與蔗糖相等。若再提高轉化率,則可得到更高的甜度。
12、蜂蜜:植物蜜腺的分泌物、甜度較高,60%~80%是人體容易吸收的單糖,且有特殊風味。
13、糖蜜:糖廠製糖時,糖漿經濃縮後剩下的母液,雜質最多。但具有特殊的香味,生產全麥麵包時常有採用。
14、焦糖是一種糖食,以接近或超過115℃的溫度熬煮白糖,使呈現淺黃色近乎咖啡色,並帶有焦香味,即得焦糖。一般用做布丁的時候才使用。多吃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