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黑盒測試的方法有哪些
「黑盒」的兩種基本方法 黑盒測試有兩種基本方法,即通過測試和失敗測試。 在進行通過測試時,實際上是確認軟體能做什麼,而不會去考驗其能力如何。軟體
B. 常見的黑盒測試方法有哪些(黑盒測試的方法有哪些)
1、黑盒測試的方法有哪些。
2、白盒測試方法有哪些。
3、常見的黑盒測試方法有哪些。
4、屬於黑盒測試方法有哪些。
5、白盒和黑盒測試方法有哪些。
6、常用的黑盒測試方法。
1.等價類劃分。
2.等價類劃分是一種典型的黑盒測試方法。
3.等價類是指某個輸入域的集合。
4.它表示對揭露程序中的錯誤來說,集合中的每個輸入條件是等效的。
C. 黑盒測試的方法有哪些
黑盒測試的測試方法有:等價類劃分、邊界值分析法、猜錯法、隨機數法、因果圖
白盒測試的測試方法有:代碼檢查法、程序變異、靜態結構分析法、靜態質量度量法、符號測試法、邏輯覆蓋法、域測試、Z路徑覆蓋和基本路徑測試法
還可以參照以下網址
1. 白盒測試也稱結構測試或邏輯驅動測試,它是按照程序內部的結構測試程序,通過測試來檢測產品內部動作是否按照設計規格說明書的規定正常進行,檢驗程序中的每條通路是否都能按預定要求正確工作。這一方法是把測試對象看作一個打開的盒子,測試人員依據程序內部邏輯結構相關信息,設計或選擇測試用例,對程序所有邏輯路徑進行測試,通過在不同點檢查程序的狀態,確定實際的狀態是否與預期的狀態一致
2. 黑盒測試也稱功能測試,它是通過測試來檢測每個功能是否都能正常使用。在測試地,把程序看作一個不能打開的黑盒子,在完全不考慮程序內部結構和內部特性的情況下,在程序介面進行測試,它只檢查程序功能是否按照需求規格說明書的規定正常使用,程序是否能適當地接收輸入數據而產生正確的輸出信息。黑盒測試著眼於程序外部結構,不考慮內部邏輯結構,主要針對軟體界面和軟體功能進行測試
3. 黑盒測試是以用戶的角度,從輸入數據與輸出數據的對應關系出發進行測試的。很明顯,如果外部特性本身有問題或規格說明的規定有誤,用墨盒測試方法是發現不了的
D. 黑盒測試的方法有哪些定義分別是什麼
具體的黑盒測試方法包括等價類劃分、因果圖、正交實驗設計法、邊值分析、判定表驅動法、功能測試等。
等價類劃分
等價類劃分是一種典型的黑盒測試方法,用這一方法設計測試用例可以不用考慮程序的內部結構,只以對程序的要求和說明,即需求規格說明書為依據,仔細分析和推敲說明書的各項需求,特別是功能需求,把說明中對輸入的要求和輸出的要求區別開來並加以分解。
邊界值分析
軟體測試常用的一個方法是把測試工作按同樣的形式劃分。對數據進行軟體測試,就是檢查用戶輸入的信息、返回結果以及中間計算結果是否正確。邊界值分析(Boundary
Value
Analysis,BVA)是一種補充等價劃分的測試用例設計技術,它不是選擇等價類的任意元素,而是選擇等價類邊界的測試用例。
錯誤推測法是基於經驗和直覺推測程序中所有可能存在的各種錯誤,
從而有針對性的設計測試用例的方法.
錯誤推測方法的基本思想:
列舉出程序中所有可能有的錯誤和容易發生錯誤的特殊情況,根據他們選擇測試用例.
例如,
在單元測試時曾列出的許多在模塊中常見的錯誤.
以前產品測試中曾經發現的錯誤等,
這些就是經驗的總結.
還有,
輸入數據和輸出數據為0的情況.
輸入表格為空格或輸入表格只有一行.
這些都是容易發生錯誤的情況.
可選擇這些情況下的例子作為測試用例.
考慮採用一種適合於描述對於多種條件的組合,相應產生多個動作的形式來考慮設計測試用例.
這就需要利用因果圖(邏輯模型).
因果圖方法最終生成的就是判定表.
它適合於檢查程序輸入條件的各種組合情況.
就是使用已經造好了的正交表格來安排試驗並進行數據分析的一種方法,目的是用最少的測試用例達到最高的測試覆蓋率
E. 什麼是黑盒測試法,它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黑盒」測的是功能
黑盒測試也稱功能測試或數據驅動測試。它在已知產品應具有的功能的條件下,通過測試來檢測每個功能是否都能正常使用。在測試時,把程序看作一個不能打開的黑盒子,在完全不考慮程序內部結構和內部特性的情況下,測試者在程序介面進行測試,它只檢查程序功能是否按照需求規格說明書的規定正常使用,程序是否能適當地接收輸入數據而產生正確的輸出信息,並且保持外部信息(如資料庫或文件)的完整性。
「黑盒」法著眼於程序外部結構、不考慮內部邏輯結構、針對軟體界面和軟體功能進行測試。「黑盒」法是窮舉輸入測試,只有把所有可能的輸入都作為測試情況使用,才能以這種方法查出程序中所有的錯誤。實際上測試情況有無窮多個,人們不僅要測試所有合法的輸入,而且還要對那些不合法但是可能的輸入進行測試。
「黑盒」的兩種基本方法
黑盒測試有兩種基本方法,即通過測試和失敗測試。
在進行通過測試時,實際上是確認軟體能做什麼,而不會去考驗其能力如何。軟體測試員只運用最簡單,最直觀的測試案例。
在設計和執行測試案例時,總是先要進行通過測試。在進行破壞性試驗之前,看一看軟體基本功能是否能夠實現。這一點很重要,否則在正常使用軟體時就會奇怪地發現,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軟體缺陷出現?
在確信了軟體正確運行之後,就可以採取各種手段通過搞「垮」軟體來找出缺陷。純粹為了破壞軟體而設計和執行的測試案例,被稱為失敗測試或迫使出錯測試。
黑盒測試的設計方法
黑盒測試是以用戶的觀點,從輸入數據與輸出數據的對應關系出發進行測試的,它不涉及到程序的內部結構。很明顯,如果外部特性本身有問題或規格說明的規定有誤,用黑盒測試方法是發現不了的。黑盒測試法注重於測試軟體的功能需求,主要試圖發現幾類錯誤:功能不對或遺漏、界面錯誤、數據結構或外部資料庫訪問錯誤、性能錯誤、初始化和終止錯誤。
具體的黑盒測試方法包括等價類劃分、因果圖、正交實驗設計法、邊值分析、判定表驅動法、功能測試等。在使用時,自然要針對開發項目的特點對方法加以適當的選擇。
◆ 等價類劃分
等價類劃分是一種典型的黑盒測試方法,用這一方法設計測試用例可以不用考慮程序的內部結構,只以對程序的要求和說明,即需求規格說明書為依據,仔細分析和推敲說明書的各項需求,特別是功能需求,把說明中對輸入的要求和輸出的要求區別開來並加以分解。
由於窮舉測試的數量太大,以致於無法實際完成,促使我們在大量的可能數據中選取其中的一部分作為測試用例。例如,在不了解等價分配技術的前提下,測試了1+1、1+2、1+3和1+4之後,還有必要測試1+5和1+6嗎?能否放心地認為它們正確嗎?那麼1+999…(可以輸入的最大數值)呢?這個測試用例是否與其他用例不同?是否屬於另外一種類別?另外一個等價區間?這是軟體測試員必須考慮到的問題。
等價類別或者等價區間是指測試相同目標或者暴露相同軟體缺陷的一組測試案例。 1+999…和1+13有什麼區別呢?至於1+13,就像一個普通的加法,與1+5或者1+392沒有什麼兩樣,而1+999…則屬於鄰界的極端情況。假如輸入最大允許數值,然後加1,就會出現問題——也許就是軟體的缺陷。這個極端案例屬於一個單獨的區間,與常規數字的普通區間不同。
等價類劃分的辦法是把程序的輸入域劃分成若幹部分,然後從每個部分中選取少數代表性數據當作測試用例。每一類的代表性數據在測試中的作用等價於這一類中的其他值,也就是說,如果某一類中的一個例子發現了錯誤,這一等價類中的其他例子也能出現同樣的錯誤。使用這一方法設計測試用例,首先必須在分析需求規格說明的基礎上劃分等價類,列出等價類表。
在考慮等價類劃分時,先從程序的功能說明中找出每個輸入條件,然後為每個輸入條件劃分兩個或更多個等價類。等價類可分兩種情況:有效等價類和無效等價類。有效等價類是指對程序的規格說明是有意義的、合理的輸人數據所構成的集合;無效等價類是指對程序的規格說明是不合理的或無意義的輸人數據所構成的集合。
◆ 邊界值分析
軟體測試常用的一個方法是把測試工作按同樣的形式劃分。對數據進行軟體測試,就是檢查用戶輸入的信息、返回結果以及中間計算結果是否正確。
即使是最簡單的程序,要處理的數據也可能數量極大。還記得在計算器上簡單加法的全部可能性嗎?再想一想字處理程序、導航系統和證券交易程序。使這些數據得以測試的技巧(如果稱得上的話)是,根據下列主要原則進行等價分配,以合理的方式減少測試案列:邊界條件、次邊界條件、空值和無效數據。
邊界值分析(Boundary Value Analysis,BVA)是一種補充等價劃分的測試用例設計技術,它不是選擇等價類的任意元素,而是選擇等價類邊界的測試用例。實踐證明,在設計測試用例時,對邊界附近的處理必須給予足夠的重視,為檢驗邊界附近的處理專門設計測試用例,常常可以取得良好的測試效果。BVA不僅重視輸人條件邊界,而且也從輸出域導出測試用例。
邊界值設計測試遵循的五條原則:
1、如果輸入條件規定了取值范圍,應以該范圍的邊界內及剛剛超范圍邊界外的值作為測試用例。如以a和b為邊界,測試用例應當包含a和b及略大於a和略小於b的值;
2、若規定了值的個數,分別以最大、最小個數及稍小於最小、稍大於最大個數作為測試用例;
3、針對每個輸出條件使用上述1、2條原則;
4、如果程序規格說明中提到的輸入或輸出域是個有序的集合(如順序文件、表格等),就應注意選取有序集的第一個和最後一個元素作為測試用例;
5、分析規格說明,找出其他的可能邊界條件。
F. 黑盒測試有哪些方法
黑盒測試不要求測試人員懂得編程的知識,只是按照程序的功能一項一項的測試,並將有問題的功能點找出來就可以了。所以黑盒測試又叫傻瓜測試。
黑盒測試法:一般用來確認軟體功能的正確性和可操作性,目的是檢測軟體的各個功能是否能得以實現,把被測試的程序當作一個黑盒,不考慮其內部結構,在知道該程序的輸入和輸出之間的關系或程序功能的情況下,依靠軟體規格說明書來確定測試用例和推斷測試結果的正確性.
黑盒測試也稱為功能測試,它著眼於程序的外部特徵,而不考慮程序的內部邏輯結構。測試者把被測程序看成一個黑盒,不用關心程序的內部結構。黑盒測試是在程序介面處進行測試,它只檢查程序功能是否能按照規格說明書的規定正常使用,程序是否能適當地接收輸入數據產生正確的輸出信息,並且保持外部信息(如資料庫或文件)的完整性。
黑盒測試主要採用的技術有:等價分類法、邊沿值分析法、錯誤推測法和因果圖等技術。
G. 在運用測試技術中黑盒測試方法有那些,各有什麼特點
黑盒測試方法有:等價類劃分法、邊界值分析法、錯誤推測法、因果圖法、判定表驅動法、正交試驗設計法、場景法等。各個方法的特點有:
1、等價類劃分法
等價類劃分的辦法是把程序的輸入域劃分成若幹部分(子集),然後從每個部分中選取少數代表性數據作為測試用例。每一類的代表性數據在測試中的作用等價於這一類中的其他值。
2、邊界值分析法
邊界值分析是通過選擇等價類邊界的測試用例。邊界值分析法不僅重視輸入條件邊界,而且也必須考慮輸出域邊界。它是對等價類劃分方法的補充。
3、錯誤推測法
錯誤推測法是基於經驗和直覺推測程序中所有可能存在的各種錯誤,從而有針對性的設計測試用例的方法。
4、因果圖法
因果圖方法最終生成的就是判定表。它適合於檢查程序輸入條件的各種組合情況。
5、判定表驅動法
任何一個條件組合的特定取值及其相應要執行的操作.在判定表中貫穿條件項和動作項的一列就是一條規則.顯然,判定表中列出多少組條件取值,也就有多少條規則,既條件項和動作項有多少列。
6、正交試驗設計法
就是使用已經造好了的正交表格來安排試驗並進行數據分析的一種方法,目的是用最少的測試用例達到最高的測試覆蓋率。
7、場景法
可以比較生動地描繪出事件觸發時的情景,有利於測試設計者設計測試用例,同時使測試用例更容易理解和執行。
(7)黑盒測試方法有哪些性能測試法擴展閱讀:
黑盒測試也稱功能測試,它是通過測試來檢測每個功能是否都能正常使用。在測試中,把程序看作一個不能打開的黑盒子,在完全不考慮程序內部結構和內部特性的情況下,在程序介面進行測試,它只檢查程序功能是否按照需求規格說明書的規定正常使用,程序是否能適當地接收輸入數據而產生正確的輸出信息。黑盒測試著眼於程序外部結構,不考慮內部邏輯結構,主要針對軟體界面和軟體功能進行測試。
黑盒測試是以用戶的角度,從輸入數據與輸出數據的對應關系出發進行測試的。很明顯,如果外部特性本身設計有問題或規格說明的規定有誤,用黑盒測試方法是發現不了的。
H. 什麼是黑盒測試法,它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黑盒測試(Black-box Testing,又稱為功能測試或數據驅動測試)是把測試對象看作一個黑盒子。利用黑盒測試法進行動態測試時,需要測試軟體產品的功能,不需測試軟體產品的內部結構和處理過程。
採用黑盒技術設計測試用例的方法有:等價類劃分、邊界值分析、錯誤推測、因果圖和綜合策略。
黑盒測試注重於測試軟體的功能性需求,也即黑盒測試使軟體工程師派生出執行程序所有功能需求的輸入條件。黑盒測試並不是白盒測試的替代品,而是用於輔助白盒測試發現其他類型的錯誤。
黑盒測試試圖發現以下類型的錯誤:
1)功能錯誤或遺漏;
2)界面錯誤;
3)數據結構或外部資料庫訪問錯誤;
4)性能錯誤;
5)初始化和終止錯誤。
一、黑盒測試的測試用例設計方法
·等價類劃分方法
·邊界值分析方法
·錯誤推測方法
·因果圖方法
·判定表驅動分析方法
·正交實驗設計方法
·功能圖分析方法
等價類劃分:
是把所有可能的輸入數據,即程序的輸入域劃分成若幹部分(子集),然後從每一個子集中選取少數具有代表性的數據作為測試用例.該方法是一種重要的,常用的黑盒測試用例設計方法.
1) 劃分等價類: 等價類是指某個輸入域的子集合.在該子集合中,各個輸入數據對於揭露程序中的錯誤都是等效的.並合理地假定:測試某等價類的代表值就等於對這一類其它值的 測試.因此,可以把全部輸入數據合理劃分為若乾等價類,在每一個等價類中取一個數據作為測試的輸入條件,就可以用少量代表性的測試數據.取得較好的測試結 果.等價類劃分可有兩種不同的情況:有效等價類和無效等價類.
有效等價類:是指對於程序的規格說明來說是合理的,有意義的輸入數據構成的集合.利用有效等價類可檢驗程序是否實現了規格說明中所規定的功能和性能.
無效等價類:與有效等價類的定義恰巧相反.
設計測試用例時,要同時考慮這兩種等價類.因為,軟體不僅要能接收合理的數據,也要能經受意外的考驗.這樣的測試才能確保軟體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2)劃分等價類的方法:下面給出六條確定等價類的原則.
①在輸入條件規定了取值范圍或值的個數的情況下,則可以確立一個有效等價類和兩個無效等價類.
②在輸入條件規定了輸入值的集合或者規定了「必須如何」的條件的情況下,可確立一個有效等價類和一個無效等價類.
③在輸入條件是一個布爾量的情況下,可確定一個有效等價類和一個無效等價類.
④在規定了輸入數據的一組值(假定n個),並且程序要對每一個輸入值分別處理的情況下,可確立n個有效等價類和一個無效等價類.
⑤在規定了輸入數據必須遵守的規則的情況下,可確立一個有效等價類(符合規則)和若干個無效等價類(從不同角度違反規則).
⑥在確知已劃分的等價類中各元素在程序處理中的方式不同的情況下,則應再將該等價類進一步的劃分為更小的等價類.
3)設計測試用例:在確立了等價類後,可建立等價類表,列出所有劃分出的等價類:
輸入條件 有效等價類 無效等價類
... ... ...
... ... ...
然後從劃分出的等價類中按以下三個原則設計測試用例:
①為每一個等價類規定一個唯一的編號.
②設計一個新的測試用例,使其盡可能多地覆蓋尚未被覆蓋地有效等價類,重復這一步.直到所有的有效等價類都被覆蓋為止.
③設計一個新的測試用例,使其僅覆蓋一個尚未被覆蓋的無效等價類,重復這一步.直到所有的無效等價類都被覆蓋為止.
邊界值分析法
邊界值分析方法是對等價類劃分方法的補充.
(1)邊界值分析方法的考慮:
長期的測試工作經驗告訴我們,大量的錯誤是發生在輸入或輸出范圍的邊界上,而不是發生在輸入輸出范圍的內部.因此針對各種邊界情況設計測試用例,可以查出更多的錯誤.
使用邊界值分析方法設計測試用例,首先應確定邊界情況.通常輸入和輸出等價類的邊界,就是應著重測試的邊界情況.應當選取正好等於,剛剛大於或剛剛小於邊界的值作為測試數據,而不是選取等價類中的典型值或任意值作為測試數據.
(2)基於邊界值分析方法選擇測試用例的原則:
1)如果輸入條件規定了值的范圍,則應取剛達到這個范圍的邊界的值,以及剛剛超越這個范圍邊界的值作為測試輸入數據.
2)如果輸入條件規定了值的個數,則用最大個數,最小個數,比最小個數少一,比最大個數多一的數作為測試數據.
3)根據規格說明的每個輸出條件,使用前面的原則1).
4)根據規格說明的每個輸出條件,應用前面的原則2).
5)如果程序的規格說明給出的輸入域或輸出域是有序集合,則應選取集合的第一個元素和最後一個元素作為測試用例.
6)如果程序中使用了一個內部數據結構,則應當選擇這個內部數據結構的邊界上的值作為測試用例.
7)分析規格說明,找出其它可能的邊界條件.
錯誤推測法
錯誤推測法: 基於經驗和直覺推測程序中所有可能存在的各種錯誤, 從而有針對性的設計測試用例的方法.
錯誤推測方法的基本思想: 列舉出程序中所有可能有的錯誤和容易發生錯誤的特殊情況,根據他們選擇測試用例. 例如, 在單元測試時曾列出的許多在模塊中常見的錯誤. 以前產品測試中曾經發現的錯誤等, 這些就是經驗的總結. 還有, 輸入數據和輸出數據為0的情況. 輸入表格為空格或輸入表格只有一行. 這些都是容易發生錯誤的情況. 可選擇這些情況下的例子作為測試用例.
因果圖方法
前面介紹的等價類劃分方法和邊界值分析方法,都是著重考慮輸入條件,但未考慮輸入條件之間的聯系, 相互組合等. 考慮輸入條件之間的相互組合,可能會產生一些新的情況. 但要檢查輸入條件的組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即使把所有輸入條件劃分成等價類,他們之間的組合情況也相當多. 因此必須考慮採用一種適合於描述對於多種條件的組合,相應產生多個動作的形式來考慮設計測試用例. 這就需要利用因果圖(邏輯模型).
因果圖方法最終生成的就是判定表. 它適合於檢查程序輸入條件的各種組合情況.
利用因果圖生成測試用例的基本步驟:
(1) 分析軟體規格說明描述中, 那些是原因(即輸入條件或輸入條件的等價類),那些是結果(即輸出條件), 並給每個原因和結果賦予一個標識符.
(2) 分析軟體規格說明描述中的語義.找出原因與結果之間, 原因與原因之間對應的關系. 根據這些關系,畫出因果圖.
(3) 由於語法或環境限制, 有些原因與原因之間,原因與結果之間的組合情況不不可能出現. 為表明這些特殊情況, 在因果圖上用一些記號表明約束或限制條件.
(4) 把因果圖轉換為判定表.
(5) 把判定表的每一列拿出來作為依據,設計測試用例.
從因果圖生成的測試用例(局部,組合關系下的)包括了所有輸入數據的取TRUE與取FALSE的情況,構成的測試用例數目達到最少,且測試用例數目隨輸入數據數目的增加而線性地增加.
前面因果圖方法中已經用到了判定表.判定表(Decision Table)是分析和表達多邏輯條件下執行不同操作的情況下的工具.在程序設計發展的初期,判定表就已被當作編寫程序的輔助工具了.由於它可以把復雜的邏輯關系和多種條件組合的情況表達得既具體又明確.
判定表通常由四個部分組成.
條件樁(Condition Stub):列出了問題得所有條件.通常認為列出得條件的次序無關緊要.
動作樁(Action Stub):列出了問題規定可能採取的操作.這些操作的排列順序沒有約束.
條件項(Condition Entry):列出針對它左列條件的取值.在所有可能情況下的真假值.
動作項(Action Entry):列出在條件項的各種取值情況下應該採取的動作.
規則:任何一個條件組合的特定取值及其相應要執行的操作.在判定表中貫穿條件項和動作項的一列就是一條規則.顯然,判定表中列出多少組條件取值,也就有多少條規則,既條件項和動作項有多少列.
判定表的建立步驟:(根據軟體規格說明)
①確定規則的個數.假如有n個條件.每個條件有兩個取值(0,1),故有 種規則.
②列出所有的條件樁和動作樁.
③填入條件項.
④填入動作項.等到初始判定表.
⑤簡化.合並相似規則(相同動作).
B. Beizer 指出了適合使用判定表設計測試用例的條件:
①規格說明以判定表形式給出,或很容易轉換成判定表.
②條件的排列順序不會也不影響執行哪些操作.
③規則的排列順序不會也不影響執行哪些操作.
④每當某一規則的條件已經滿足,並確定要執行的操作後,不必檢驗別的規則.
⑤如果某一規則得到滿足要執行多個操作,這些操作的執行順序無關緊要.
黑盒測試的優點
1. 基本上不用人管著,如果程序停止運行了一般就是被測試程序crash了
2. 設計完測試例之後,下來的工作就是爽了,當然更苦悶的是確定crash原因
黑盒測試的缺點
1. 結果取決於測試例的設計,測試例的設計部分來勢來源於經驗,OUSPG的東西很值得借鑒
2. 沒有狀態轉換的概念,目前一些成功的例子基本上都是針對PDU來做的,還做不到針對被測試程序的狀態轉換來作
3. 就沒有狀態概念的測試來說,尋找和確定造成程序crash的測試例是個麻煩事情,必須把周圍可能的測試例單獨確認一遍。而就有狀態的測試來說,就更麻煩了,尤其不是一個單獨的testcase造成的問題。這些在堆的問題中表現的更為突出。
黑盒測試(功能測試)工具的選擇
那麼,如何高效地完成功能測試?選擇一款合適的功能測試工具並培訓一支高素質的工具使用隊伍無疑是至關重要的。盡管現階段存在少數不採用任何功能測試工 具,從事功能測試外包項目的軟體服務企業。短期來看,這類企業盈利狀況尚可,但長久來看,它們極有可能被自動化程度較高的軟體服務企業取代。
目前,用於功能測試的工具軟體有很多,針對不同架構軟體的工具也不斷推陳出新。這里重點介紹的是其中一個較為典型自動化測試工具,即Mercury公司的WinRunner。
WinRunner是一種用於檢驗應用程序能否如期運行的企業級軟體功能測試工具。通過自動捕獲、檢測和模擬用戶交互操作,WinRunner能識別出絕大多數軟體功能缺陷,從而確保那些跨越了多個功能點和資料庫的應用程序在發布時盡量不出現功能性故障。
WinRunner的特點在於: 與傳統的手工測試相比,它能快速、批量地完成功能點測試; 能針對相同測試腳本,執行相同的動作,從而消除人工測試所帶來的理解上的誤差; 此外,它還能重復執行相同動作,測試工作中最枯燥的部分可交由機器完成; 它支持程序風格的測試腳本,一個高素質的測試工程師能藉助它完成流程極為復雜的測試,通過使用通配符、宏、條件語句、循環語句等,還能較好地完成測試腳本 的重用; 它針對於大多數編程語言和Windows技術,提供了較好的集成、支持環境,這對基於Windows平台的應用程序實施功能測試而言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WinRunner的工作流程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六個步驟:
1.識別應用程序的GUI
在WinRunner中,我們可以使用GUI Spy來識別各種GUI對象,識別後,WinRunner會將其存儲到GUI Map File中。它提供兩種GUI Map File模式: Global GUI Map File和GUI Map File per Test。其最大區別是後者對每個測試腳本產生一個GUI文件,它能自動建立、存儲、載入,推薦初學者選用這種模式。但是,這種模式不易於描述對象的改變,其效率比較低,因此對於一個有經驗的測試人員來說前者不失為一種更好的選擇,它只產生一個共享的GUI文件,這使得測試腳本更容易維護,且效率更高。
2.建立測試腳本
在建立測試腳本時,一般先進行錄制,然後在錄制形成的腳本中手工加入需要的TSL(與C語言類似的測試 腳本語言)。錄制腳本有兩種模式: Context Sensitive和Analog,選擇依據主要在於是否對滑鼠軌跡進行模擬,在需要回放時一般選用Analog。在錄制過程中這兩種模式可以通過F2鍵 相互切換。
只要看看現代軟體的規模和功能點數就可以明白,功能測試早已跨越了單靠手工敲敲鍵盤、點點滑鼠就可以完成的階段。而性能測試則是控制系統性能的有效手段,在軟體的能力驗證、能力規劃、性能調優、缺陷修復等方面都發揮著重要作用。
3.對測試腳本除錯(debug)
在WinRunner中有專門一個Debug Toolbar用於測試腳本除錯。可以使用step、pause、breakpoint等來控制和跟蹤測試腳本和查看各種變數值。
4.在新版應用程序執行測試腳本
當應用程序有新版本發布時,我們會對應用程序的各種功能包括新增功能進行測試,這時當然不可能再來重新 錄制和編寫所有的測試腳本。我們可以使用已有的腳本,批量運行這些測試腳本測試舊的功能點是否正常工作。可以使用一個call命令來載入各測試腳本。還可 在call命令中加各種TSL腳本來增加批量能力。
5.分析測試結果
分析測試結果在整個測試過程中最重要,通過分析可以發現應用程序的各種功能性缺陷。當運行完某個測試腳本後,會產生一個測試報告,從這個測試報告中我們能發現應用程序的功能性缺陷,能看到實際結果和期望結果之間的差異,以及在測試過程中產生的各類對話框等。
6.回報缺陷(defect)
在分析完測試報告後,按照測試流程要回報應用程序的各種缺陷,然後將這些缺陷發給指定人,以便進行修改和維護。
常用的功能測試方法
功能測試就是對產品的各功能進行驗證,根據功能測試用例,逐項測試,檢查產品是否達到用戶要求的功能。常用的測試方法如下:
1. 頁面鏈接檢查:每一個鏈接是否都有對應的頁面,並且頁面之間切換正確。
2. 相關性檢查:刪除/增加一項會不會對其他項產生影響,如果產生影響,這些影響是否都正確。
3. 檢查按鈕的功能是否正確:如update, cancel, delete, save等功能是否正確。
4. 字元串長度檢查: 輸入超出需求所說明的字元串長度的內容, 看系統是否檢查字元串長度,會不會出錯.
5. 字元類型檢查: 在應該輸入指定類型的內容的地方輸入其他類型的內容(如在應該輸入整型的地方輸入其他字元類型),看系統是否檢查字元類型,會否報錯.
6. 標點符號檢查: 輸入內容包括各種標點符號,特別是空格,各種引號,回車鍵.看系統處理是否正確.
7. 中文字元處理: 在可以輸入中文的系統輸入中文,看會否出現亂碼或出錯.
8. 檢查帶出信息的完整性: 在查看信息和update信息時,查看所填寫的信息是不是全部帶出.,帶出信息和添加的是否一致
9. 信息重復: 在一些需要命名,且名字應該唯一的信息輸入重復的名字或ID,看系統有沒有處理,會否報錯,重名包括是否區分大小寫,以及在輸入內容的前後輸入空格,系統是否作出正確處理.
10. 檢查刪除功能:在一些可以一次刪除多個信息的地方,不選擇任何信息,按」delete」,看系統如何處理,會否出錯;然後選擇一個和多個信息,進行刪除,看是否正確處理.
11. 檢查添加和修改是否一致: 檢查添加和修改信息的要求是否一致,例如添加要求必填的項,修改也應該必填;添加規定為整型的項,修改也必須為整型.
12. 檢查修改重名:修改時把不能重名的項改為已存在的內容,看會否處理,報錯.同時,也要注意,會不會報和自己重名的錯.
13. 重復提交表單:一條已經成功提交的紀錄,back後再提交,看看系統是否做了處理。
14. 檢查多次使用back鍵的情況: 在有back的地方,back,回到原來頁面,再back,重復多次,看會否出錯.
15. search檢查: 在有search功能的地方輸入系統存在和不存在的內容,看search結果是否正確.如果可以輸入多個search條件,可以同時添加合理和不合理的條件,看系統處理是否正確.
16. 輸入信息位置: 注意在游標停留的地方輸入信息時,游標和所輸入的信息會否跳到別的地方.
17. 上傳下載文件檢查:上傳下載文件的功能是否實現,上傳文件是否能打開。對上傳文件的格式有何規定,系統是否有解釋信息,並檢查系統是否能夠做到。
18. 必填項檢查:應該填寫的項沒有填寫時系統是否都做了處理,對必填項是否有提示信息,如在必填項前加*
19. 快捷鍵檢查:是否支持常用快捷鍵,如Ctrl+C Ctrl+V Backspace等,對一些不允許輸入信息的欄位,如選人,選日期對快捷方式是否也做了限制。
20. 回車鍵檢查: 在輸入結束後直接按回車鍵,看系統處理如何,會否報錯.
I. 黑盒測試方法有哪些 黑盒測試有什麼方法
1、黑盒測試又稱為功能測試,是相對於白盒測試來說的,黑盒測試不關注軟體內部實現邏輯,只測試最終的功能 。
2、黑盒測試方法有:動態測試、故障轉移和恢復測試、配置測試、容量測試、UI測試、數據和資料庫完整性測試、易用性測試、功能測試、性能測試、自動化測試、健壯性測試、穩定性測試、場景測試、邏輯測試、隨機測試。
J. 黑盒測試方法有哪些
黑盒測試被稱為 功能測試或數據測試,在測試時,將被測軟體視為一個不能打開的盒子,在完全不考慮程序內部結構和內部特性的情況下來進行測試,採用·黑盒測試的主要目的是在已有軟體產品所應具有的功能等基礎上進行下列操作:
1、檢查程序功能是否按照需求規格說明書的要求正常使用,測試每個功能是否有遺漏,測試性能特性是否滿足要求。
2、測試人機交互是否錯誤,檢測數據結構或外部資料庫訪問是否錯誤,程序是否能適當的輸入數據而產生正確的輸出結果,保持外部信息(如資料庫或文件)的完整性。、
3、檢測程序初始化和終止方面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