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幼兒園跟同伴互動你有哪些好方法

幼兒園跟同伴互動你有哪些好方法

發布時間:2023-01-07 10:40:17

如何引導幼兒用正確的方法與同伴交往

簡答:如何引導幼兒進行良好的同伴交往?
(1)家長必須形成正確的教養方法;
(2)教師要提高自身素質;
(3)進行家園合作,為幼兒提供充足的同伴交往機會.

⑵ 幼兒園師幼互動的主要策略有哪些

維果斯基的理論告訴我們:教師與幼兒之間的行為往來在幼兒成長過程中的功能與價值是極其重要的。師幼互動作為幼兒園教育的基本表現形式,存在於幼兒一日生活的各個方面和教育內容的各個領域,並對幼兒發展產生非常大的影響。維果斯基將學生在指導下藉助成人的幫助能達到的解決問題的水平與在獨立活動中所能達到的解決問題的水平之間的差異稱之為「最近發展區」。在最近發展區里學習者將自己的理解與具體的情景經驗整合起來,從而建構出自己的思想。而在「最近發展區」內所施行的互動才是最有效的互動。
經過在教育實踐中反復嘗試,筆者認為教育者首先要從正確把握兒童觀、教育觀的角度出發,將關注點從自身教育活動轉變到幼兒的行為變化上來。要讀懂幼兒、關注幼兒、要給與幼兒溫暖愉快的情感回應。因此提出具體師幼互動策略如下:
1、根據幼兒認知發展水平,設計適合的互動。
正確的認識幼兒的發展水平,是保證有效師幼互動的前提。教師要充分考慮到幼兒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實際生活經驗,理解和預想到幼兒可能出現的行為,注重幼兒的個體差異設計適合的互動問題。
如:教師在組織「下雨的味道」的散文欣賞活動之前,首先帶幼兒在雨中游戲,讓幼兒對下雨有一個真實的感受,之後再帶領孩子欣賞優美的散文。幼兒對散文不僅有很直觀的理解,甚至能夠結合散文的語言敘述自己對於下雨味道的不同感受。這樣的活動設計,就是教師充分的考慮到了幼兒已有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實際生活經驗。
再比如:在認識顏色的活動中,教師會准備大量的操作材料,讓幼兒自己進行嘗試,並把每一次顏色調和的結果記錄下來,再通過對記錄結果的分析,得出紅色和黃色混合變成橙色、紅色和藍色混合變成紫色、藍色和黃色混合變成綠色的結論。因為教師充分了解幼兒的學習一定是直觀的、具體的,是建立在感知的基礎上的。
2、關注幼兒,採用合適的回應策略。
活動組織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更多的關注幼兒的反應,要學會從幼兒的回答中了解實際發展水平,並從中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靈活調整教育策略。當教育活動中幼兒出現了更有價值的關注點,教師更應該予以鼓勵,並及時調整互動策略。
如:提出問題後適當等待,給予幼兒思考反應的時間。當幼兒答非所問的時候反思自己的問題是不是問的不明確,應該變換提問方式,尋找幼兒能夠理解的問題,或者將問題分解成幾個較底層低的問題。
再比如:如大班的幼兒在聽愚公移山的故事時,一個孩子認為山是不可能被搬走的。教師沒有制止幼兒的這種反應,而是注意傾聽孩子的聲音,追問道:為什麼這樣認為。孩子說:因為山太大了,他一輩子也搬不完。另一個孩子說:其實世界上根本就沒有神仙。面對孩子的問題,教師及時發現了更有價值的互動話題。於是引導孩子討論:如果你家門口有座大山,你又搬不走,你會怎麼辦。孩子們很快興奮起來,有的說用大機器來搬,有的說把家搬到平地上去,有的說給山裡修一條好路就可以開車出去了。這樣的討論無疑比單獨進行一個故事要更加具有教育價值,他教會孩子更加積極地應對所面臨的困難。
3、給與幼兒溫暖的情感回應。
一般情況下,幼兒都會喜歡面帶笑容、和善、有耐心、喜歡自己的老師,感受被愛、被關注、被尊重、被支持的積極情感能夠使幼兒產生信賴和安全感,能夠產生積極有效的互動效果。這就要求教師要具有一顆童心,善於發現幼兒的興趣,善於體悟幼兒鮮活的情感和需要。要賞識幼兒的主動互動行為,以平和和正向的態度對待幼兒,營造民主、和諧、輕松、自由的互動環境。
實踐經驗提醒我們,任何完美的教育理念、活動設計都要藉助人際之間的互動行為往來才能實現其價值。教育領域內的互動實際上就是指的師生之間的相互交往過程。教師與幼兒的關系是一種平等、理解、雙向的人與人的關系,這種關系得以建立的載體便是師幼間的交往與互動。形成師幼間的有效互動提示我們應該用平等和尊重的眼光看待幼兒。只有營造出開放和允許自由表達的活動氛圍,才可能啟發並引導幼兒積極的思考與參與,才能夠獲得理想的師幼互動。

⑶ 如何促進幼兒良好同伴關系發展

從教師的角度、父母的教養方式和家庭環境兩個方面,對兒童的同伴交往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 從教師的角度:
(一)給兒童營造一種寬松的環境和氣氛,並為他們提供成功的同伴交往經驗
例如,在幼兒園中營造溫暖和諧的環境;對兒童實行民主的管理方式;能夠寬容兒童的一些小的錯誤;對兒童的呵護能發自心底的關愛等。有研究表明,如果兒童經常遭到同伴拒絕,一些兒童就會感到焦慮和沮喪,甚至表現出害羞、疑慮、哭鬧、肌肉緊張、活動性下降、抗拒遠離教師等各種情緒症狀。4如果老師能夠在此時給他營造一種溫暖的、支持性的環境和氛圍,則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轉化這些不良情緒。另外,對於同伴關系不良的兒童,老師還可以有意識地幫助他們創造交往的機會。例如,經常引導他們參加互動性的、需要交往技能的集體活動;帶他們參加社區的活動小組和班級中其他兒童的生日晚會,鼓勵他們表演節目。
當缺乏社交技能的兒童偶爾主動地和別人交往時,老師就用摟抱、撫摸、微笑或獎勵等積極方式來肯定這種行為,久而久之,他就鞏固了這種行為。鼓勵兒童多觀察成人或同伴的社會行為,有效模仿他人動作、言語,從而學到一些社會化的行為。當這種社會化行為受到肯定時,就會繼續擴大到其它領域。這種方法能夠感染並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
(二)創設情境,培養兒童對社會交往的認知
為兒童創設一個虛擬的或現實的交往情境,讓兒童在虛擬的或現實的情境中去思考如何解決活動中的社會交往問題。例如,可以通過講故事、分角色扮演等游戲活動,讓兒童在潛移默化中學得與同伴的化交往。在游戲中要告訴兒童哪些行為是可取的,哪些是不可取的。例如,可以通過模擬表演,使他們在模擬的社會交往情景中,認識在人際交往中雙方的優點和缺點,並理解心理換位的重要性。
幫助缺乏社會交往技能的兒童創設一種交往情境。在預先設置的情境中,讓缺乏社會交往技能的兒童扮演某一角色,使他們理解角色的理想模型,了解社會對角色的期望,認識自己應盡的角色義務。從而最終達到幫助他們改善同伴關系的目的。
以上都是基於兒童初入園後,教師對改善兒童同伴關系的作用。教師應該有這樣的觀念:在幼兒園,沒有不能交往、不會交往、不善交往和「不受歡迎」的兒童。
二、從父母的教養方式及家庭環境的角度
(一)父母的教養方式
為兒童營造一種寬松的環境和氛圍,為兒童提供成功的同伴交往經驗,為兒童創設社會交往的情境,這些途徑除教師可採用外,父母在日常家庭生活中也可以採取以上的措施。但是父母的教養方式,教師是無法取代的。父母是兒童的第一交往對象,也是他們習得社會規則的重要來源。父母的教育方式和教育觀念,是影響兒童社會化的重要因素,並直接影響著兒童的同伴交往行為。
張曉等研究認為, 1早期親密的母子關系在兒童情緒和行為適應問題上發揮重要而積極的作用。傳統上,親子關系,尤其是母子關系一直被認為是兒童同伴關系發展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事實上,許多研究也確實證實了,母親是兒童社會性行為和社會交往(包括同伴關系)發展的重要基礎,母親與兒童的關系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兒童以後人際關系等各方面的形成。
然而我們卻不能忽略父親在兒童發展過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有研究表明:父親與兒童的交往,在幼兒的心理發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著名心理學家格爾說:「父親的出現是一種獨特的存在,對培養孩子有一種特別的力量。」常與父親接觸的孩子,會顯示出勇敢、堅毅、意志堅強等特徵,有更強的生命激情,這些個人特質,都將影響孩子後期的同伴交往質量及同伴交往關系。
(二)家庭環境
作為兒童與外界環境相互作用的基地—家庭,是影響兒童成長最直接、最具體的微觀環境。11在家庭環境對兒童的同伴交往有著重要影響,良好的家庭氛圍和成員之間的友愛都有利於兒童的積極模仿,有助於兒童社會交往的發展,有助於兒童建立同伴交往關系的發展。邱海棠等人研究認為,家庭親密度高、情感表達好的孩子在同伴交往中,容易得到老師的喜愛和表揚,也容易被同伴所接納。12因此要從父母做起,改善兒童的家庭環境,促進兒童更好的適應社會化發展。
三、 總結
同伴關系是人際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兒童的社會化中,這種同伴關系起著成人無法取代的重要作用。良好的同伴關系有利於兒童的認知及人格的健康發展。同伴交往是滿足社會需要、獲得社會支持和安全感的重要源泉,因而同伴交往就愈發重要。教會兒童同伴交往的技能,不僅可以幫助兒童更好的融入集體當中,還可以提高兒童同伴交往的技能。為了更好的幫助初入園的幼兒適應新的生活及新的環境,教師和父母都要為其做好充分的准備。

⑷ 孩子在幼兒園怎樣跟同伴相處

孩子的小夥伴是孩子的小老師,小夥伴的聰明、勇敢,會啟發、激勵孩子;孩子的小夥伴也是一面鏡子,從小夥伴身上,孩子可以看到自己的優缺點。孩子的小夥伴在孩子的健康成長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隨著獨生子女的增多,家長都把自己的孩子看成是小太陽,不讓孩子受一點委屈。但是孩子在與小夥伴交往過程中難免有點小磨擦。有些父母怕孩子受委屈、受欺負而不讓孩子與別的小朋友玩。這種做法往往造成孩子性格的孤僻、怯懦、膽小,以自我為中收的毛病。利於孩子成長的辦法是鼓勵孩子與同伴交往,教給孩子與同伴友好相處的方法:
1、家長要給孩子樹立榜樣 家長是孩子模仿的對象。家長待人接物的態度和方法也會反映在孩子身上。如果父母能與家裡的長輩、同輩相處融洽,能與鄰里搞好關系,這就為孩子樹立了很好的榜樣。因此,家長首先要能與尊長、鄰里、同事搞好關系,對孩子的小朋友要熱情、尊重。

2、鼓勵孩子多串門 多讓孩子串串門,可以使孩子的性格變得開朗、合群。孩子在串門的過程中會逐漸學到待人接物的態度和方法。當然,對串門的時間、地點和禮儀規范,家長要給予及時的指導和控制。

3、教育孩子平等待人,不可以自我中心 同伴之間的交往原則是平等。如果孩子在與人交往時太霸道,處處只考慮自己,不考慮別人,那麼,別的小朋友就會疏遠他、孤立他。而孩子霸道的性格往往是在家中形成的,因此,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要教育孩子多為別人著想。比如,吃飯時,不要將自己愛吃的菜端到自己旁邊獨占;家中有人生病時,家長要讓孩子不要吵鬧,為病人著想。教育孩子適當地為別人著想可以使孩子減少一切以自我為中心的現象。

4、要求孩子助人為樂、待人友好、與人合作 凡是那些被同伴接受的孩子,他們的共同特點是助人、友好、合作、快樂和親社會;而那些被同伴排斥的孩子往往是那些攻擊性、破壞性強,易爭吵,好打鬥,懷有敵意和逃避作業的孩子。因此,家長如果要讓孩子能與同伴友好相處,就要有意識地培養他好的性格與行為。在日常生活中,家長不可對孩子百依百順,過於嬌縱;要教育孩子在解決矛盾時,要採取協商的方式解決,要給孩子講道理。

5、家長要給孩子以溫暖和關懷,不要用強制和打罵的方式教育孩子 幼年缺乏父母之愛和家庭溫暖的孩子容易形成破壞性、攻擊性的性格傾向;家長教育孩子的方式也往往被孩子仿效。

因此,孩子怎樣與同伴交往常常是父母對待孩子的態度、方法的反映。家長最好用民主的方式(如尊重孩子,聽孩子合理的建議,給孩子講道理、參與孩子的活動等)去教育孩子。

⑸ 幼兒交朋友的方法有哪些

幼兒交朋友的方法有哪些

幼兒交朋友的方法有哪些,每個人都渴望自己有朋友,孩子也一樣。當孩子看到小朋友們在玩時,卻不懂得怎麼加入,那就需要我們大人來引導她,下面一起來看看幼兒交朋友的方法有哪些吧。

幼兒交朋友的方法有哪些1

一、為幼兒創造良好的環境條件,促進幼兒的正常交往。

幼兒的交往能力只有在良好的環境和更多的交往實踐中得到鍛煉。如:剛入幼兒園的寶貝對陌生的環境和陌生的人往往會產生恐懼、不安、焦慮的心理,表現為孤僻、膽小、不合群。

針對以上情況,教師應為寶貝提供交往的環境和機會,以消除寶貝的不安心理,盡快地適應幼兒園的生活,這時老師可以請大年齡班的幼兒到班裡為小朋友表演節目、講故事、交朋友,跟他們做游戲,在和哥哥姐姐交往中,慢慢使幼兒解除孤獨、害怕的情緒,使他們感受到友愛、歡樂,同時,學會交往。

這樣,會使大年齡班的幼兒懂得了交往中必須有責任心、互助心。在幼兒園的一日活動中,教師應給寶貝充分的游戲活動的時間,因為游戲和活動是幼兒進行交往、學習交往技能的最好機會。

特別是角色游戲,幼兒在交往中必須敢講話、愛講話,消除羞澀、膽小的心理,克服任性、霸道的個性。如:通過角色游戲可以使幼兒學會不同的交往方式,教師在幼兒游戲時應有意識加以引導,幫助他們處理好各種關系,培養幼兒群體意識與合作精神。

二、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提高言語交往水平

1、語言交往行為取決於語言交往能力的高低。

幼兒語言交往行為能否順利完成,取決於幼兒語言交往能力的高低。言語交往能力不僅與交往雙方對同一語言符號系統的掌握程度有關,而且還涉及到語言交往的內外環境中的諸多因素。

2、重視培養幼兒對交往內容做組織能力。

言語交往還受雙方性別、興趣、相互關系、交往動機、願望等因素影響,由於幼兒的自我中心語言較多,社會性語言發展較弱,並且極容易隨客觀環境的改變而轉變話題。

所以我們重視培養幼兒對同一話題的堅持能力和對有關交往內容做組織能力。同時,豐富幼兒的各方面知識、經驗使他們用更多的語言交流更多的信息。

如:經常向幼兒提出更多的問題,啟發幼兒的思考,較快反映等。教師努力給幼兒提供與不同的人的機會,使幼兒能根據交往時間、地點、對象的.不同採用不同的、容易在交往雙方產生共鳴的語言形式,讓幼兒在交往中嘗試成功與失敗,從而能學到有關的技能。

三、教給幼兒社會交往的技能,增強幼兒交往的自信

幼兒需要交往,哪怕是一個內向、孤獨的寶貝也需要交往,願意交往,然而僅僅擁有一個美好的交往願望也不一定能使交往成功。這就涉及到有關交往技能的問題,如小班幼兒的思想單純,在進行主動交往時沒有交往策略,因此,常常使交往受挫。

這樣教師可創設一定的情境或在某種行為剛剛發生時,就可組織幼兒討論,學習一些簡單的交往技能。 幼兒只有具備很強的自信心,才能很好地同他人進行交往。如何才能使幼兒具有社會交往的自信心,是成人必須教給幼兒的社會交往的技能。

幼兒的社會交往,包括幼兒與同伴的交往和幼兒與成年人的交往,幼兒與成人的交往比較容易,成人主要要教給幼兒與同伴交往的技能。首先,要教給幼兒友好地與同伴交談,交談的語調要柔和,能耐心傾聽別人的談話;其次,要讓幼兒更多的注意別人的長處,學習別人的長處,而不是總看到別人的缺點,拿別人的缺點來取笑別人;再次,要理解同伴的興趣和愛好,既能服從別人的興趣但又不盲目地聽從別人。

例如:幾個小朋友在一起玩,教師可以教幼兒一起商量做什麼游戲,如何玩,在游戲中既能積極地提出建議,又能尊重別人的意見,不強迫別人接受或服從自己的意見;最後要教給幼兒和同伴共同分享玩具,有好的玩具大家一起玩,能平等地與他人交往,愉快地與同伴合作等。

四、擴大幼兒社會交往的范圍,進一步增強幼兒社會交往能力

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應該不斷擴大幼兒社會交往的范圍,打破班級和幼兒園的界限。幼兒園可以開展大小的聯誼活動,還可以帶幼兒走出幼兒園,讓幼兒同社會各個層面的人們進行交往。如組織幼兒去春遊,讓幼兒同農民伯伯進行交往;組織幼兒參觀商店、菜市場等,鍛煉幼兒實際交往的能力。

五、密切聯系家長,爭取家長的配合和支持,共同擔負起提高幼兒交往能力的責任

幼兒除了在幼兒園活動外,還有大部分時間是在家裡度過的,且與父母最親近。我們努力與家長達成共識,在家也為幼兒創設良好的交往環境,培養幼兒敢說話,愛說話的習慣和能力,幫助幼兒樹立信心,敢於交往。同時,適當地把寶貝帶入自己的社交圈。

家裡有客,讓寶貝參與接待,在交往中學習交往。另外,組織家庭游戲小組,也不失為培養幼兒交往能力的一條好途徑。

家庭游戲小組的成員經常自發地、不定期地開展郊遊、娛樂等活動。平時,則鼓勵寶貝運用電話與同伴交往。使幼兒從自己的小家庭走向一個全新的大家庭。

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對於幼兒一生的發展都是非常重要的,它的培養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只有成人利用各種不同的手段,堅持不懈地對幼兒進行培養,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才會不斷的增強。

幼兒交朋友的方法有哪些2

1、 鼓勵孩子學會勇敢

性格內向的小朋友,到陌生環境會比較慢熱,想要孩子快速融入到環境中,老師和家長應該多引導這類小朋友勇敢的跟小朋友打招呼,心裡緊張的時候可以多多微笑,這樣讓人看起來會更友好,也會提高自己的信心。

想和朋友們玩的時候,我們要先有禮貌的說「我可以一起玩嗎?」「我們一起玩好嗎?」「我想加入你們,好嗎?」

2、鼓勵孩子學會謙讓

有些孩子的性格比較霸道,愛搶小朋友的玩具,老師和家長要多引導這類的小朋友學會謙讓和分享,讓他明白只有學會謙讓懂得團結,小朋友們才願意和他一起玩游戲。

3、鼓勵孩子學會溝通

小朋友之間總會發生各種各樣的矛盾和摩擦,當孩子們發生矛盾時,老師和家長應該鼓勵孩子用語言跟小朋友去溝通,自己獨立去解決問題,增進朋友之間的友誼。如果惹朋友生氣了,道歉了還可以繼續做朋友「對不起,我不應該這樣說你!」 「笑話你了,對不起,以後再也不會那樣了……」「請原諒我,我們以後還是朋友好嗎?」「對不起,請接受我的道歉吧!」

4、鼓勵孩子分辨是非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很多家長擔心孩子在交友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老師和家長應該在平常的教育中樹立良好的交友觀,什麼樣的朋友我們可以多交,什麼樣的朋友我們不能交。

5、鼓勵孩子學會堅強

很多獨生子女家庭,因為從小嬌生慣養,尤其是女孩子可能更能嬌氣一些,這時候家長應該鼓勵孩子要堅強,有時候孩子之間的摩擦和碰撞,要告訴孩子大家都不是故意的,雖然會疼但要堅強等話語,相信在我們的鼓勵下孩子們會更快的成長起來。

6、 鼓勵孩子做自己很重要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立的個性,總有著古靈精怪的想法,在他們缺少友誼的情況下,成人應該樹立正確的交友觀,引導他們不要為了迎合別人而假裝做出自己很喜歡的樣子,只為取得別人的好感,要明白花香自有蝴蝶來的道理。

我們要告訴孩子:「在交朋友的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你自己主動用行動來說明你想要交他做朋友,而不是等待他人向你靠近。」教會孩子在面對任何人時都要真誠待人,盡自己的能力適當地幫助他人。要有一雙慧眼,看得懂什麼樣的人是值得深交的。同時一定要記住: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幼兒交朋友的方法有哪些3

一項幼兒行為研究

這個研究分三個階段,研究者是華盛頓兒童心理學家K、艾琳、艾倫,研究對象是一個拒絕與他人玩耍的小女孩。由於狀況持續時間很長,從而引起了家長老師們的注意。

在第一階段,正強化。當孩子黏老師或拒絕與人玩耍時,老師採取不關注的態度。當孩子偶爾出現與他人接觸,例如有傳遞玩具、簡短交流等行為時,老師大力贊揚。不僅直接表揚孩子,還在課堂上表揚。在這種正強化下,孩子與人玩耍接觸的頻率增加。

在第二階段,撤銷正強化。為了查看正強化的效果,在這階段,老師們在研究者的指引下,當孩子與人玩耍接觸時沒有特別給予贊揚。這階段,孩子出現明顯的與其他小朋友接觸減少的情況,證實第一階段的正強化是有效的。

在第三階段,繼續正強化。在這階段,老師們繼續稱贊鼓勵孩子與人接觸玩耍的行為,孩子與人接觸的頻率再次持續上升……最終,孩子與小朋友接觸玩耍的行為變得日常,改掉了不與其他小朋友互動的行為。

所以,如果你家孩子也出現在幼兒園拒絕與人玩耍的行為,可與老師溝通,並通過強化的做法糾正。父母們也可以通過對小孩說:「今天老師告訴媽媽,說你和其他小朋友玩得很高興……」這種溝通也能起到類似的「強化」效果。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父母們可以做的方法

小朋友之所以不與其他小朋友玩耍,常常是因為陌生,有些小朋友可能因此養成慣性。所以,父母們在面對小朋友這一狀況時,可以採取一些做法。

做法一,邀請孩子的小同學到家裡做客

家長在送孩子上學或接孩子放學時,或在家長群交流時,可以嘗試邀請那些住得比較近的小同學來家裡做客。在小朋友更多的接觸中,能幫助孩子們擺脫陌生感。當他們與同班的小同學熟悉後,在幼兒園時就更容易與其他孩子互動了。

做法二,取得對方家長同意後,帶孩子拜訪小同學

如果發現孩子與某個小同學較親近,在取得對方家長同意後,可帶自己小朋友拜訪小同學家裡。當然,順便帶上小禮物、小玩具或小零食是一種禮貌的做法,能帶來更多正面的影響,孩子們或許會因為新鮮感而玩得更歡。

做法三,組織小型的親子小活動

當家長在與其他家長熟絡了之後,可以通過「繪本閱讀日」、「玩具一小時」、「半天郊遊」、「中秋節小聚」……等形式,組織小型的親子活動。當然,家長們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具體需求,組織其他主題的親子小活動。在親子活動的互動中,小朋友的陌生感慢慢消除,家長們也有了一個交流養育經驗的平台,一舉兩得。

人們常常說,熟悉的過程,就像孩子接觸一杯水,一開始不知道冷熱,會很忐忑,當他輕輕觸摸,感覺水溫後,他就懂得是否端起來喝……小朋友的人際接觸,也是同樣的道理吧。

⑹ 入園後,孩子怎樣和小夥伴相處有哪幾種可能性


寶寶之所以會發展為不同性格,與父母和家庭對他的教育是有很大關系的,所以,如果你想讓寶寶未來更好,充足的愛和正確的教育都是必不可少的!

⑺ 幼兒園課堂怎樣有效互動

教育本身就表現為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沒有互動的教育是難以想像的,更談不上是有效的。近些年來,隨著幼兒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教育行為不斷改善,尊重幼兒、熱愛幼兒的觀念在教育實踐中有了一定的落實,積極的師生關系正在形成之中,不少教師也開始有意識地通過積極的互動提高教育的有效性。在實際工作中發現,特別是在幼兒園人數較多的班級中,進行師生互動有相當的困難,原因是幼兒人數多,很難做到面向全體,而且無關因素的刺激也大大降低了教育的效果。為此我們對這一情況進行了關注,並嘗試一些可以在幼兒園活動中積極建構有效的師生互動的方法。 一、 分組教學,減少人數,提供師生互動的機會。 進行分組教學,減少了幼兒的人數,大大提高了幼兒個體與教師交流,交往的頻率,為師生互動提供了機會。如在語言活動「藍汽車」中,教師引導幼兒討論回答問題,由於孩子能力的差異,課堂時間的約束,和其他的一些無關刺激的干擾,往往真正能進行師生互動的次數,互動的人數都是不多的。提出的一個問題通常是一些能力強的幼兒回答了,而能力弱的幼兒確失去思考和解答的機會。而在分組教學中,人數少了,無關刺激相對減少,時間不變,自然教師與幼兒之間的互動有了更多的機會,教師可以充分的關注到每一個孩子,並切可以有目的的進行交流,交往。而且在分組教學中,教師可以及時捕捉到第一組幼兒的情況並且調整教學方案對下一組幼兒進行教學,在反思和實踐中提高教育和教學的質量,促進師生共同發展。我們提倡互動最終的目的不也是如此嗎。 二、 關注幼兒,及時捕捉,創造師生互動的條件。 綱要中指出:師生雙方特別是教師在師幼互動中保持關注是建構積極互動的必要條件。能否對對方的行為給予關注是師生互動得以進行的前提和基礎,也是幼兒產生被支持感和信任感的基本條件。任何行為得不到對方的注意和關注,其發揮作用的可能和餘地都不會太大。如幼兒在教室里自由的游戲和交往,而此時教師需要幼兒安靜下來進行集體游戲,大多數教師選擇了拍鈴鼓,當幼兒不能按指令進行相應的反應時,教師便履行了「教育批評」的職責,然而我們仔細想一下,好動,控制能力差,本來就是幼兒的年齡特點,幼兒的反應都是在情理之中的,我們通常是進行「小孔雀游戲」「手指游戲」「尋寶游戲」(這三類游戲都是平時觀察到的幼兒最喜歡的游戲,「小孔雀游戲」是利用小孔雀這個幼兒既喜歡又可以表演的角色,以點帶面來評價幼兒的一些日常行為;「手指游戲」特別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無論幼兒在干什麼,我們只要是玩手指游戲幼兒情緒就顯得十分高漲,當幼兒發出一個造型指令,教師相對應的做出反應幼兒就表現的十分活躍,各個都很集中。)這是對幼兒日常活動的關注,當然還有對幼兒突發的行為和反應的關注,如在實踐活動「泥巴樂」中我們發現孩子在捏房子的時候,發揮了一定的想像力,捏出了各種各樣造型奇特的房子,並沒有依照掛圖上的房子去捏,孩子們還興致勃勃的把自己捏好的房子拿來給我們看,捕捉到孩子這一興趣點,我們對孩子的創造進行了表揚和鼓勵,還與他們交流,大家互相交談了解房子是怎麼做出來的,有什麼意義,同時有目的的將師生的交流拓展到生生的互動中,有時同齡孩子的吸引力比教師的吸引力更大,此時孩子們在得到同伴和老師的支持和信任下,有了目標,活動更為積極了。 三、 明確角色,有效引導,發揮師生互動的實質。 在過去已往的教學活動中,我們也遇到這樣的情況,認為互動就是要解放孩子,讓他們動起來,讓他們自己動,讓他們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可是結果確是幼兒象一盤散沙,變得自由散漫。綱要中明確指出:這種對幼兒放任自流,缺乏實質性的指導,或簡單地組織一些讓幼兒有機會動的活動,對幼兒的發展並未有實質性的意義。在游戲活動中讓我們感受最深。如組織孩子玩沙,讓他們按照自己的意願去玩通常是現場混亂一片,管了這個吵架的,管不了那個搗亂的,試問,孩子何來發展呢?通過學習綱要我們認識到,在師幼互動中,教師決不是簡單的管理者、指揮者和裁決者,更不是機械的灌輸者或傳授者,而是良好師幼互動環境的創造者,交往機會的提供者,幼兒的支持者、幫助者、指導者和促進者。因此我們在玩沙活動中觀察到大多數幼兒的實際情況和他們的興趣指向,發現他們都比較喜歡挖沙,我們引導幼兒想像可以挖出什麼來,幼兒商量討論最後決定了主題「運河」,接著我們教師帶領孩子參觀運河給幼兒以實際的生活經驗,讓幼兒有感性的認識,在玩沙游戲中給與相應的和特別的指導,使孩子在師生互動中真正的得到發展。 綱要中的師生互動還不僅僅如此,我們必須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基礎上,努力學習新綱要,把理論轉化為實際的工作經驗,適應幼教改革的趨勢,做好教師的每一天。

⑻ 如何教孩子在幼兒園和老師,同伴相處

孩子在入園之後,有的孩子沒多久就能完全適應了,可有些寶寶,入園好幾個月了,還是孤獨的樣子,獨來獨往,沒有好朋友。其實想讓孩子更快地適應幼兒園生活、感受到幼兒園帶給他的快樂,一個很有效的方法就是指導孩子學會與人交往。
孩子學會和小朋友交往,才能體會到同伴交往的樂趣。孩子學會如何與老師交往和溝通,才能形成更好的師生互動。能夠與小朋友、老師友好相處的孩子就會更喜歡幼兒園了。
教孩子學會與同伴交往
1、每天放學的時候,家長可以多在幼兒園(或者幼兒園門外)呆一會兒,讓孩子和其他小朋友玩一玩。如果孩子有抵觸心理,家長就轉移他的注意力,讓他放輕松,比如問他:「都哪個小朋友是你們班的?那個小男孩叫什麼名字?你看他們在玩游戲,你也去玩吧!」有了家長的帶領,孩子會放鬆並且不再害怕。
2、在與小朋友玩的過程中,身體的互相碰撞是不可避免的,有些小女孩特別嬌氣,其他小朋友就碰一下,就哭哭啼啼,這樣小朋友們就不愛和她玩了。如果你的孩子也是這樣,就要格外注意,你要提醒孩子:「其他小朋友不是故意要打你,他是不小心。你一定疼了,但你非常堅強對不對?」在家長的鼓勵下,孩子就會逐漸改變並適應的。對那些魯莽的小傢伙,你也要提醒孩子要小心一些。
3、家長也可以領著孩子走到其他小朋友的面前,和孩子一起詢問小朋友的姓名和年齡、班級,並讓孩子把自己介紹給小朋友,讓他們彼此熟悉一下,拉起小手讓他們成為朋友,這樣孩子今後就學會如何交朋友了。
4、有的孩子在幼兒園中好多小朋友都不和他玩,究其原因可能是他老是獨霸玩具,不懂得謙讓,偶爾還會欺負小朋友,因此小朋友都不和他交往。由此看出,教給孩子一些交往技能是非常必要的。家長必須告訴孩子,和小朋友在一起要友好,要懂得謙讓,玩具可以一起玩或者輪流玩;不能隨便打人等等。
5、教孩子用語言來解決問題。如小朋友要搶玩具時,讓孩子告訴他:「玩具是我先拿到的,如果你很想玩的話,等我玩完以後你再玩好嗎?」或者是和小朋友商量說:「你真的很想玩嗎?我們也可以一起玩。你說好嗎?」從而提高孩子解決問題和與同伴溝通的能力。
6、入園之前,家長請幫助孩子養成獨立做事的習慣,學習簡單的生活技能。
教孩子學會和老師交往
孩子離開爸爸媽媽到老師的身邊,對於孩子來說生活環境是一個極大的改變。為了讓孩子更好地適應幼兒園的生活,讓他學會與老師交往也是非常必要的。師生之間形成很好的互動對於孩子非常有益,有時老師的一句表揚的話會讓寶寶高興好多天。
1、告訴孩子老師很慈祥,她很愛你們。不要對寶寶說:「再不聽話,我就告訴老師。」之類的話。要讓孩子感覺到,老師也像爸爸媽媽一樣,是他們的朋友和保護者。
2、告訴孩子當他有一些必需的要求,如小便、喝水時,可以讓他輕輕地走到老師的旁邊,小聲地告訴老師:「老師,我想小便。」或者舉手告訴老師:「老師,我口渴,可以喝水嗎?」引導孩子面對老師適當地提一些必要和簡單的要求。
特別提醒
1、父母也要和老師做一些必要的溝通和交流,讓老師了解孩子的基本情況,如孩子的興趣、習慣,以及孩子不敢和老師講的問題等等。特別是一些體質較弱或身體不好的孩子,家長更應該告訴老師孩子的病症及身體實際情況,以便讓老師注意和留心。從而做到有的放矢的保育,給孩子更多的關注。
2、對不善於與人交往的孩子,父母要多協助他,幫助、鼓勵孩子積極地與人交往,讓他體會到交往的樂趣,從而逐漸擴大交往的范圍,增強與人交往的能力,讓孩子生活得更快樂。
3、可以為孩子選擇固定的兩三個好朋友,不管是鄰居還是孩子幼兒園的同班同學,當然應該是比較乖巧或者遵守紀律的。在父母接送孩子時,可以在孩子放學留園玩耍的時候多和其他父母交談,認識一些真誠、質朴的父母,讓孩子和他們的孩子玩在一起。孩子的好朋友可以來自任何家庭,但是最好不是橫行霸道的、仔細觀察後也沒有喜歡說臟話、謊話或者帶著孩子們去做危險活動等等即可。孩子的小朋友可以有點任性有點嬌弱,這樣沒什麼不好,還可以讓孩子鍛煉他保護他人和遷就他人的寬容之心。
4、在其他的活動場合,讓孩子自己決定和誰玩,家長在一邊觀察即可,要給予孩子自己結交朋友的權力。當這些臨時的玩伴有不良行為的時候,家長可以在結束玩耍後向孩子指出,並且和孩子共同討論錯對,讓孩子通過分析得出結論,慢慢開始建立自己的是非觀念。
5、在和孩子一起閱讀和看動畫片的時候,當看到和好朋友或者壞朋友有關的情節時,要強調「這樣的朋友真好」,「這樣的朋友真危險,要離他遠一點」,進一步讓孩子了解什麼是真正的「好朋友」。
孩子的人生路很長,家長無法限制他交朋友的范圍,教會他如何選擇朋友,才是保護他的長遠之計。

⑼ 如何促進幼兒建立良好的同伴關系

孩子在嬰兒期就會有社交的願望,2歲以後與小夥伴一起玩的願望也越來越強烈。即便孩子可能會害羞、抗拒不知所措,但交友的渴望和需求是非常敏感的。

而幼兒園,正是孩子的第一個社交場所,萌發並且延伸友誼的第一個環境。那麼,在這個家長無法深觸的環境里,如何幫助孩子交到朋友呢?有幾個方面,給各位家長一些建議。

首先,交朋友的第一原則,一定是「做好自己」。

孩子會因為期待和小朋友相聚,一起玩,而真正渴望去幼兒園,也會因為和小朋友合不來,沒有交到自己的朋友而不願意去幼兒園。家長不妨多和幼兒園老師,和孩子溝通,了解背後的原因。如果是因為孩子自身的問題,那麼就先幫助孩子克服這些問題。

家長要盡量在孩子上幼兒園前教會孩子自主如廁,自己吃飯等生活技能,避免孩子因為「尿褲子」這種事被小朋友嘲笑,而產生自卑,不敢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的心理。另外,家長要教會孩子合理分享,使用禮貌用語等,一個懂禮貌,懂分享的孩子,自然會受到老師和小朋友的喜愛。

在幼兒園的時候,孩子和其他小朋友的互動,家長很難觀察和干預,那麼不妨幫孩子製造一些幼兒園外的社交,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周末聚會」。

家長可以通過和孩子溝通,或者向幼兒園老師了解,孩子和哪些小朋友的互動最多,在接送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邀請這些小朋友的家長周末的時候帶孩子一起出去玩,做一些園外的戶外小集體活動。因為有爸爸媽媽在場,孩子在與小朋友的相處會更容易放得開,家長可以藉此機會觀察孩子們在相處中的行為、性格和喜好,鼓勵孩子積極社交,在孩子遇到社交困難的時候給予指點、幫助。

經過幾次家庭單位的周末聚會後,家長也能夠觀察到自己的孩子和哪個小朋友更合得來,不妨再進行一些一對一的聚會。邀請孩子的朋友來家裡玩兒,幫助孩子促進一份更深層、更特殊的友情。

即便沒有家長在園外的干預,孩子在幼兒園一樣可以自然而然地產生友誼。家長可以教給孩子一些社交技巧,幫助孩子與其他小朋友更容易破冰。

如果孩子有喜歡接觸的小朋友,可以告訴孩子勇敢地去接近對方,比如,吃飯、做游戲的時候坐在小朋友的旁邊;把今天畫的畫,給小朋友看看,來引起對話;玩玩具的時候,邀請小朋友一起玩;帶的零食和玩具,分享給小朋友;如果看到小朋友不開心,哭了,可以坐在他的旁邊,或者拉著他的手安慰他;當小朋友需要幫助的時候,可以去幫助他,或者替他尋求老師的幫助;如果喜歡小朋友的衣服,鞋子,可以告訴小朋友,你覺得他的鞋子很好看,由心地發出贊揚。

主動接近、引起對話、邀請、分享、安慰、幫助、贊揚等,都是社交中非常有效的「破冰技巧」,可以幫助孩子主動去交到朋友,營造自己的小社交圈子。孩子可能從其中任何一種嘗試中,便開啟了一份友誼。

⑽ 如何培養幼兒良好的同伴關系 培養幼兒良好的同伴關系的方法

1、教給孩子社交規則

在和同伴交往中,孩子往往是由於不懂得社交規則而表現出不恰當的行為特徵。如被拒絕型兒童,有的可能很想和小朋友一起玩,可是卻不知道怎樣用語言表達。看到小朋友搭好了積木,他也想玩,跑過去,一把打掉、推倒已搭好的積木,自然不受小朋友歡迎;對某個小朋友表現好感,於是走過去打招呼——給一拳,卻把小朋友打哭了;在和小朋友一起玩時,稍不如意就加以破壞,因此小朋友不喜歡他了。對這樣的孩子,家長和幼兒園教師要注意教給他交往的規則,如怎樣和小朋友打招呼,怎樣用語言請求和同伴一起玩,和大家玩不能只顧自己等。可以用示範表演來教給孩子解決問題的方法,如媽媽扮演同伴,表演不同的`情景,讓孩子學習怎樣解決問題,然後交換角色,讓孩子學會冷靜處事、大度、合作、分享。

2、鼓勵孩子與人交往

讓孩子感到與人交往是有趣的,不論對方是什麼人,特別是要與同齡的孩子交往,因為一個人總是要在同齡人中才能找到自己的價值。現在的孩子生活在成人的世界,而成人對弱小的生命往往給予了莫大的愛和「謙讓」,讓孩子不能正確認識自我地位,所以當孩子將與成人交往的准則移到同伴之間時,立刻發生了矛盾。對於膽小害差羞的孩子情形就更糟,孩子受挫後也許會走向封閉。所以要鼓勵孩子與人交往,可以定期邀請小朋友到家中做客,鍛煉孩子的社交能力。

3、民主的教養方式

父母的社交行為、對兒童活動的指導次數、及父母是否積極地影響兒童和他們在支持兒童活動方面表現出來的能力等都影響著孩子的性格、社交地位。我們提倡民主的教養方式,建議父母對孩子感興趣的活動或東西做出積極的反應,這樣有助於孩子獲得安全感和被同伴接受。而且建議父母對孩子的行為進行適度控制,給予孩子溫暖,父母也要反思自己的人際關系、社交能力,為孩子做出榜樣。

4、家園共育

幼兒園對孩子的影響是很大的,家長要和教師共同努力。教師是影響孩子最有力的人物,尤其是對孩子的評價,因此作為教師,在教育工作中必須注意自己的言行對孩子的影響,不忽視任何一個孩子,讓每個孩子都能沐浴在教師的愛中,在良好的同伴關系中,快樂地綻放童年!

閱讀全文

與幼兒園跟同伴互動你有哪些好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手部創傷出血最簡便有效的方法 瀏覽:473
白菜食用方法 瀏覽:44
金邊吊蘭爛心的治療方法 瀏覽:558
調洪演算都有哪些方法 瀏覽:618
桔子種子盆栽種植方法 瀏覽:755
視頻號電腦直播方法 瀏覽:600
氨瓶的使用方法應注意什麼 瀏覽:122
累積計算方法 瀏覽:374
用什麼方法戒煙快 瀏覽:42
如何改善關系的好方法 瀏覽:162
倉鼠戶外浴室安裝方法 瀏覽:496
絕地求生的快速上分的方法 瀏覽:379
短期經驗決策分析方法的特點 瀏覽:640
蘋果x指紋鎖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900
日產逍客變速箱異響解決方法 瀏覽:197
計算方法第 瀏覽:62
湯臣倍健維生素c食用方法 瀏覽:107
家庭教育學習的方法和步驟 瀏覽:905
蝗蟲解決方法 瀏覽:474
涼的種植方法 瀏覽: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