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皮膚病中葯外洗九法
導讀:夏季是皮膚病的高發季,對於皮膚病患者,外洗一方面可以減輕患者服葯痛苦;另一方面,皮膚病局部用葯能更好的吸收。(編輯/閆奇峰)
皮膚病中葯外洗九法
作者/龔景林
「外科之法,最重外治。」中葯外洗在皮膚病的治療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用葯物煎湯乘熱在患處淋洗、浸泡、濕敷或坐浴的一種治療方法,古稱「溻洗」。
早在公元前770年《禮記•曲禮》篇即載有「頭有瘡則沐,身有瘡則浴」,《外科精義》曰:「夫溻法者,宣通行表發散邪氣使瘡內消也,蓋湯火有葯滌之功……此謂疏導腠理,通調血脈,使無凝滯也,如葯二兩用水二升,為則煎取一升半,以凈帛或新棉蘸葯水稍熱溻其患處,漸漸洗溻沐浴之」張山雷氏說:「外瘍既潰,膿水浸淫,以洗滌潔凈為第一要義,庶幾病菌不留,方能生新收口,否則惡腐不除,必多滋蔓」張仲景的《金匱要略》曾用苦參湯治療狐惑病,狼牙湯治療陰䘌。
洗劑在民間也常為人們所慣用,如用白礬水洗濕瘡,花椒水洗癢瘡,蔥椒水洗凍瘡,桂花葉水洗漆瘡等。這些方法簡便,而且也有較好的治療效果,在臨床實踐中,筆者歸納了九法,茲不揣淺陋,介紹如下。
一、祛風止癢法
由於人體腠理不密,衛氣不固,風邪客於肌膚之間,內不得通,外不得泄,導致營衛不和,氣血運行失常,肌膚失去潤養而產生一系列症狀。如發病迅速,消退亦快,遊走不定,瘙癢無度,多發於上半身或泛發全身,皮疹多為紅色丘疹、風團、鱗屑或苔蘚樣變、疣目,損害為乾性,不滲出,以及抓後起鱗屑及出血等,常見於急性瘙癢性皮膚疾患,如急性蕁麻疹、皮膚瘙癢症、神經性皮炎等。
治擬祛風止癢為主。
葯用艾葉30克,搖竹消30克(我註:徐長卿),路路通30克,蠶砂60克,煎水1500毫升,待水溫熱後外洗患處,每天2次,每次洗10-15分鍾。
臨床上如尋常疣、扁平疣等,均屬病毒所引起的皮膚病,皮損表現為扁平丘疹,或高出皮膚,粟米至黃豆大小,色為淡褐色、褐色、正常皮膚色。表面平滑或粗糙。
治療以祛風解毒為主。
葯用木賊15克,蒼耳子15克,敗醬草30克,露蜂房10克,馬齒莧30克,煎水1000毫升,先乘熱濕敷患處,然後用水擦洗皮損,皮損以擦紅發熱為宜,每天一次。
二、清熱消腫法
不論外感邪熱或臟腑實熱,蘊阻肌膚,不得外泄,熏蒸為患。皮損多見紅斑、斑丘疹、水皰,膿皰、糜爛滲液、灼熱癢痛。常見於急性濕疹及皮炎類疾患,如帶狀皰疹、丹毒、膿皰瘡、過敏性紫癜、葯疹、接觸性皮炎及大皰性皮膚病、剝脫性皮炎、皮肌炎、急性系統性紅斑狼瘡等。
治宜清熱、消腫、解毒。
葯用馬齒莧30克,黃柏30克,千里光30克,大黃30克,煎水1500毫升,待溫熱後外洗或濕敷患處,每天3-4次,每次10-15分鍾。
三、燥濕收斂法
濕有內濕與外濕之分,但以外濕為主,因濕邪侵入腠理,郁結不散,與氣血相搏而浸淫肌膚發疹。證見水皰,瘙癢糜爛滲液,水腫,浸淫四竄,汁水淋漓。常見的皮膚病,如皮炎、濕疹、脂溢性皮炎、天皰瘡等。
治宜燥濕收斂。
葯用馬齒莧60克,蒼術30克,側柏葉60克,苦參30克,五倍子30克。煎水1500毫升,外洗或濕敷患處,每天2-3次,每次10-15分鍾。
四、涼血解毒法
由各種「毒」所引起的皮膚病,常見的有葯物毒、食物毒、蟲毒、漆毒等。邪毒侵入皮膚,郁而化熱,毒熱與氣血相搏而發病。證見紅腫、丘疹、風團、糜爛等多種形態。常見的皮膚病有接觸性皮炎、葯疹、中毒性紅斑、蟲咬皮炎、丘疹性蕁麻疹。
治宜涼血解毒。
葯用千里光30克,大黃30克,朴硝30克,山楂60克,扁蓄30克。煎水1500毫升,外洗或濕敷患處,每日2-3次,每次10-15分鍾。
五、溫經散寒法
由於陽氣不達,皮肉受寒,氣血運行不暢經絡阻隔,氣血凝滯所致。皮損為紫暗或淡紅斑,局部皮損紅腫發硬,嚴重時可發生水皰、潰瘍。常見的皮膚病有凍瘡、血管炎。
治宜溫經散寒。
葯用透骨草30克,芫花10克,川椒15克,吳茱萸15克,煎水1000毫升,浸泡患處,每天1-2次,每次15-30分鍾。
六、活血散瘀法
肝氣郁結或外邪入侵,以致氣機不暢,氣滯血瘀,阻塞經絡而致。證見皮損色暗紅、青紫、瘀點、瘀斑、毛細血管擴張等。常見的皮膚病如結節性紅斑、硬紅斑、過敏性紫癜、靜脈曲張、血栓性靜脈炎。
治宜活血散瘀。
葯用鬼箭羽30克,紅花15克,丹參30克,桃仁30克,香附子30克。煎水1500毫升,外洗患處,每日2次,每次10-15分鍾。
七、養血潤膚法
由於血虛不能營養肌膚,膚失濡養,血虛生風生燥,逗留肌膚所致。其皮損表現為乾燥、脫屑、肥厚、粗糙皸裂、苔蘚樣變。常見的皮膚病有神經性皮炎、銀屑病、魚鱗病、手足癬鱗屑角化型、掌跖角化過度症。
治宜養血潤膚。
葯用白芨60克,黃精30克,紫草30克,五靈脂30克,露蜂房10克,煎水1500毫升,浸泡後再外洗患處,每天一次,每次浸泡30分鍾。
八、殺蟲除䘌法
由於對蟲體的過敏或蟲的毒素侵入機體,日久蘊毒,發於肌膚所致。皮損為丘疹、風團、水皰、血痂、抓痕、糜爛等。常見的皮膚病有疥瘡、丘疹性蕁麻疹、桑毛蟲皮炎。
治宜殺蟲除䘌。
葯用蛇床子30克,川椒15克,大楓子30克,硫磺60克,藜蘆15克,煎水1500毫升,外洗患處,每日一次,每次10—15分鍾。
在臨床上還有由黴菌所引起的手足癬皮損為丘疹、水皰糜爛滲液。
治宜清熱利濕、殺蟲止癢。
葯用丁香10克,黃精30克,黃柏30克,川椒10克,枯礬15克。煎水1500毫升,浸泡與外洗患處。每日2-3次,每次10-15分鍾。
九、脫脂除垢法
多因內蘊濕熱,外感風邪,蘊阻肌膚,濕熱上蒸,或因濕熱耗傷陰血,血虛風燥,肌膚失養而成。皮損為潮紅、滲出、糜爛、結黃厚痂、鱗屑(乾燥或油膩的鱗屑)。常見的皮膚病有脂溢性皮炎、脂溢性脫發。
治宜清熱利濕,脫脂除垢。
葯用透骨草60克,側柏葉60克,黃柏30克,皂刺30克,硼砂30克。煎水1500毫升,外洗患處,每日一次,每次10-15分鍾,洗後頭部不要另用溫水沖洗,待頭發自干。
總之以上九法初步概括了皮膚病中葯外洗的法則,在使用這九個法則時,一定要根據皮損的部位、范圍、性質以及患者皮膚的耐受情況辨證施治,合理的選擇有針對性的葯物和外洗方法,採取一種或兩種以上的不同法則進行洗浴治療,才能取得較滿意的效果。
❷ 皮膚過敏發紅怎麼辦瘙癢、紅腫,求解答。
對於敏感肌膚而言,到了換季的季節,皮膚很容易出現過敏發紅、瘙癢紅腫的情況,其中滋味真的是太難受了,不僅影響顏值,同時對身心都造成了很大的影響。所以為了解決這些肌膚問題,我們需要掌握一些快速方法。
如果你的皮膚真的是出現了嚴重的過敏發紅、瘙癢、紅腫等情況,可以選擇6、7兩種方法急救一下,但是日常還是要根據以上方法進行皮膚護理,可以起到預防的作用,這樣也能免去痛苦體驗。
❸ 有效根治過敏性皮炎的中草葯有那些
1、馬齒莧
皮膚用清水洗凈,拿一小部分馬齒莧搗爛抹在患處;其餘部分煮水喝;撈出來的馬齒莧放點醬油、醋和香油拌著吃。
2、艾葉油
菊科植物艾的葉。性味苦、辛、溫。入肝、脾、腎經。功能散寒止痛,溫經止血。現代報道,艾葉油有抗過敏作用,臨床用於治療過敏性皮炎。
3、千里光
根據皮炎部位的大小,取適量的千里光(鮮品加倍),加水煮沸15-30分鍾,取液待溫度適宜,先熏後洗,每天早、晚各1次,連用2—3天即可見效。民間也有用“八乾柴”的樹枝,煮液熏洗。八乾柴的特徵是外皮枯乾粗糙,有棱邊。
4、冰硼散
先用生理鹽水清洗患處,待干後撒於患部冰硼散適量,外用凡士林紗布覆蓋包紮。
5、川椒
取川椒40克研成粗末,加水2000毫升充分浸泡後,煮沸取濾液稍涼後蘸洗,浸患處。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30分鍾。治療期間禁用肥皂、熱水洗浴,忌食魚腥、油膩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過敏性皮炎是過敏的一種最常見表現,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機體本身的免疫能力不夠,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多加運動鍛煉,同時合理飲食。
特別護理要點:
1、做好皮膚日常護理。
皮膚過敏症患者多知道化妝品不能亂用,許多化妝品是致敏源之一。
2、採用飲食調理脫敏法。
過敏症患者要注意飲食營養的均衡,少食用油膩、甜食及刺激性食物、煙、酒等。某些食物也是致敏源,要注意加以辨別。多吃維生素豐富的食物可以增強機體免疫能力。過敏症患者可以多吃一些具有抗過敏功能的食物,加強皮膚的防禦能力。
(1)抗組胺葯 苯海拉明、乘暈寧、撲爾敏、溴屈米通、屈米通、抗敏胺、安靜太、安太樂、敏克嗪、安其敏、去氯羥嗪、賽庚啶、去敏靈、非那根、異丙嗪、新安替根、腦益嗪、特非那丁、苯唑咪嗪、阿司咪唑、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
(2)抗5-羥色胺葯 氯丙嗪、阿托品、皮質類固醇激素、賽庚啶、利血平、多慮平、菸酸、苯噻啶等。
(3)抗激肽葯 抑肽酶等。
(4)抗纖維蛋白溶酶葯 1,6-氨基己酸、止血環酸、對羧基苄胺、抑肽酶等。
(5)抗補體葯 1,6-氨基己酸、腦益嗪、氨苯碸、皮質類固醇激素等。
(6)抗乙醯膽鹼葯 阿托品、莨菪鹼、普魯本辛、氯丙嗪、奮乃靜等。
(7)抗溶酶體葯 氨苯碸、反應停、氯苯吩嗪、色甘酸鈉、色羥丙鈉等。
❹ 敷中葯過敏怎麼辦
你好朋友這樣考慮是由於皮膚過敏有很大關系的,建議你可以採取撲爾敏來治療就可以了,注意飲食不要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啊
❺ 中草葯治過敏性皮膚病的偏方
您好,中葯治療皮膚病的偏方有:茵陳、白花蛇舌草、虎杖、蒲公英各十五克,銀花、夏枯草、赤芍、浙貝母、桃仁、元參、黃芪、紫花地丁、連翹各十克.煎水後清洗患處。調理沖任法,方用仙茅、仙靈脾、黃柏、益母草、當歸、牛膝各十克,銀花、白花蛇舌草各十二克.煎水後內服鞏固效果。
❻ 如何用中草葯祛除過敏
皮膚出現過敏,容易出現瘙癢,紅斑等等現象。一旦出現這些情況,要及時治療。如果採用中草葯來去除過敏的話,可以藉助艾葉油。因為艾葉油是提取自菊科植物艾的葉,它具有散寒止痛,溫經止血的作用,另外使用艾葉油還具有抗過敏的效果。一般在臨床上,可用於治療過敏性皮炎。
另外也可以使用千里光,由於千里光是一種中草葯,加水煎煮以後,取葯液使用。在使用時,待葯液溫度合適,可先熏後洗,早晚各一次,一般用2~3天即可去除過敏。其實川椒也屬於中草葯中的一種,如果出現過敏,可以取適量的川椒,把它研為細末以後,再加入適量的清水,充分的浸泡。再開大火煮開,取濾液,等到濾液稍微涼以後,用來蘸洗,並且浸泡患處。建議每天早晚各一次一次,半個小時左右即可,去除過敏。
最後出現過敏也可以使用冰硼散,具體的做法:選擇用生理鹽水清洗過敏處的皮膚,待到皮膚乾燥以後,再患處撒上冰硼散,然後用凡士林紗布覆蓋包紮好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