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經濟增長方式有兩種類型
粗放型增長方式和集約型增長方式
經濟增長方式是把GDP增長作為經濟增長的目標與指標的增長方式;廣義指社會財富的增加(包括量的增加與質的提高)方式,即價值(包括能夠用貨幣來計算的與不能用貨幣來計算的社會財富,既包括社會財富的量,也包括社會財富的質)的增長方式。
根據經濟要素在經濟結構中的地位和作用,迄今為止人類的經濟增長方式從低級到高級依次經過了資源運營—產品運營—資產運營—資本運營—知識運營增長方式、要素驅動型—投資驅動型—創新驅動型增長方式;根據經濟主體和經濟客體的關系,迄今為止人類的經濟增長方式從低級到高級依次經過了資源配置型—資源再生型增長方式、外延擴張型—內涵開發型增長方式。
(1)經濟增長有哪些方法擴展閱讀:
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是維護中國經濟安全、提高中國經濟國際競爭力的客觀需要。當今世界,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的不斷發展,經濟安全在整個國家安全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世界經濟的持續增長導致對原油需求大幅增加,世界石油價格大幅攀升並持續保持高位,對全球經濟增長產生了一定的抑製作用,也使中國經濟面臨不穩定的發展環境。
② 關於經濟增長的幾種方式的定義
1.外延型增長和內涵型增長,這一組概念其含義用最簡明扼要的表述就是:外延型是用要素投入增加使產出增長,內涵型是用要素效率提高使產出增長。外延型的要素投入增加是指硬要素(如勞動、資本、土地等)增加,內涵型的要素生產率(效率)提高中的要素也是指硬要素,硬要素生產率怎麼能提高呢?那就必須有軟要素(如科技、組織、管理等)的加入或投入,由於軟要素增加投入才使硬要素生產率提高這是不容質疑的。外延和內涵這一組概念的出發點是:從硬體角度看,主要是研究投入總量與產出之間的關系;從硬、軟體綜合看,它也是分析硬體和軟體兩部分投入的結構比例關系。這里我們發現,研究硬、軟體投入的內在結構比例關系,實際上這正是粗放和集約這組概念的本義,因此可以說,外延型和內涵型本質上也就是粗放型和集約型的具體內容或形式,而且是現代的發展了的形式。可見,經濟增長方式也可以用外延型和內涵型增長方式來進行界定和表述。
2.「速度型增長方式向效益型增長方式轉化」這一提法也比較貼近現實經濟生活。速度是指國民經濟的同一經濟指標在時序上的比較,也就是全部產出總量或部分產出總量的增長比率,一般用相對數來表示。由於要與效益作對比研究,這里將速度採用全部產出即C+V+m
(總產值)增長來表示。效益則是勞動投入量(包括勞動佔用和勞動耗費)與(符合社會需要的)產出量之間的對比關系,投入量用C+V表示,產出量用C+V+m表示。速度雖不直接顯示出投入量,
但在全部產出中是可以分離出來的:在全部產出C+V+m中可分離出補償性產出C+V
也就是投入量。這也能夠看出投入與產出的關系。由於速度是增長比率,速度就是增長的代名詞或同義語,也可以說是增長的另一種科學表述,世界上沒有不用速度來反映和表示經濟增長的。然而,如果將它典型化為「速度型增長」,似乎並不確切。因為界定「速度型」是與「效益型」相對應的,「速度型增長是沒有效益」的結論是不正確的。由於速度提高既可以是投入量(C+V)增加所至,也可以是凈產出(m)增加所得,
而凈產出(m)的提高就是有效益的。同時,m的提高或增長也是一種速度,是部分產出的速度,如果以凈產出(m)的增長比率計算速度,
則速度越高越好!可見,有速度或高速度不一定就沒有效益,用「速度型」來概括經濟增長有可能產生片面性隨之產生誤導。
3.效益型網路營銷的定義簡單的說,效益型網路營銷就是以客戶的實際效果為導向,是企業網站建設與運營維護一體化的"全程網路營銷"模式。追問:
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是指主要依靠增加生產要素的投入,即增加投資、擴大廠房、增加勞動投入,來增加產量,這種經濟增長方式又稱外延型增長方式。其基本特徵是依靠增加生產要素量的投入來擴大生產規模,實現經濟增長。以這種方式實現經濟增長,消耗較高,成本較高,產品質量難以提高,經濟效益較低。
集約型經濟增長方式是指在生產規模不變的基礎上,採用新技術、新工藝,改進機器設備、加大科技含量的方式來增加產量,這種經濟增長方式又稱內涵型增長方式。其基本特徵是依靠提高生產要素的質量和利用效率,來實現經濟增長。以這種方式實現經濟增長,消耗較低,成本較低,產品質量能不斷提高,經濟效益較高。追問:
呃...不是這個,我是說你解釋的外延型和粗放型好像是一樣的,你解釋的內涵型和集約型一樣了
兩者的區別至少存在於以下三個方面:
1、兩者的涵蓋面不同
在經濟學上,內涵型經濟增長方式是和外延型經濟增長方式相對應的一個概念。它是指通過挖掘現有企業的生產潛力,比如在企業中通過提高現有生產設備的利用率,節約原料、材料和燃料動力的消耗,提高勞動者的熟練程度和技術水平,開展技術革新,改造生產組織和管理制度等來實現生產增長的。區分內涵或外延型經濟增長方式的主要標志是,產出增長是依靠生產要素的投入擴張,上新項目,鋪新攤子,還是依靠企業內部的節約、挖潛、革新、改造。在現實經濟生活中,內涵、外延這兩種經濟增長方式並非是互相排斥的,外延的增長中往往包含內涵增長的因素,內涵的增長中同樣需要外延增長的配合。從長遠看,要實現經濟的不斷增長,必須有新的投資和基本建設。
集約型經濟增長方式是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的對稱。粗放型經濟增長原指農業生產中把一定量的生產資料和活勞動分散地投入較多的土地,實行廣種薄收的農業經營方式。在土地資源豐富、勞動力不足和技術裝備水平不高的條件下不失為增加農產品總產量的一條經濟有效的途徑。後來這個詞被引申到其它方面,例如在工業中,把專門從事初級(粗)加工,製造低檔產品,稱為粗放型經濟增長。集約型經濟增長原指農業生產中在一定的土地面積上,集中投入較多的生產資料和勞動,採用新的技術措施進行精耕細作、高產高效的一種農業經營方式。經濟增長的粗放和集約往往是和一定的生產力水平相聯系的。區分粗放經營和集約經營的主要標志,既不是看資本、勞動力、土地等生產要素投入量的擴張,也不是看採取新建或技改的方式,關鍵是生產技術上是否進行低水平的重復,是否提高了綜合生產要素的產出率,是否實現了投入與產出之比的最小化。可以說,集約型經濟增長方式和內涵型經濟增長方式的本質屬性都是提高經濟效益,從邏輯上說,凡是通過節約、挖潛、革新、改造、提高管理水平等手段實現的經濟增長都屬於內涵型經濟增長方式;除此之外,通過改善生產要素的組合配置方式、提高資本的有機構成、改變生產結構和規模等而實現的經濟增長則都屬於集約型經濟增長方式。由以上分析可見,集約型經濟增長方式這一概念大於內涵型經濟增長方式。
2、兩者對提高經濟效益的認識角度不同
一般地講,經濟效益是經濟活動中投入與產出的比較。雖然經濟增長的集約型方式與內涵型方式都是以經濟效益為中心,以追求速度與效益的有機結合為目標的。但是二者對經濟效益的認識卻有所不同。
人們進行經濟活動,總是為了取得一定的經濟成果,即產出;取得一定的經濟成果,就要支付一定的代價,這種代價就是經濟活動的投入。投入與產出或產出與投入之比就形成了經濟效益指標的基本構造,即:
勞動產出
勞動投入
經濟效益=─────
或經濟效益
=
─────
勞動投入
勞動產出
提高經濟效益,就是提高經濟活動中產出與投入之間的比值或降低投入與產出之間的比值。由上面的公式不難知道,提高經濟效益的基本方式有五:
(1)投入不變的條件下,提高產出;
(2)產出不變的條件下,減少投入;
(3)投入有所增加,但產出有更大程度的增加;
(4)產出有所減少,但投入有更大程度的減少;
(5)產出增加,同時使投入減少。
內涵型經濟增長方式是投入不變而產出提高,從而提高經濟效益的典型形式,在實現內涵經濟增長的條件下,投入生產的各種要素的一般代表--資金的消耗或佔用量不變,在價值形態上的生產規模不變,但生產出的使用價值量增多,從而在使用價值形態上的生產規模獲得了實際的擴大。投入不變而產出增加,不但可以發生在使用價值形態的所得形式上,也可以發生在價值形態的所得形式上。對於個別企業來說,通過改進技術、合理組織勞動過程等方法縮短必要勞動時間,使企業生產單位產品的個別勞動時間小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就可以在同樣的投入條件下獲得超額利潤,獲得更多的所得。
相對於普通的生產要素來說,集約型經濟增長方式不一味排斥投入擴張,它具有在增加投入的同時必然要求增加產出的特點,實質是追求投入與產出之比的最小化。在實現集約型經濟增長的條件下,投入生產的各種要素的一般代表--資金的佔用量或消耗量並非不可增加,只要生產要素的投入擴張能帶來更大的產出,是以良好的經濟效益為前提的,追加效益是遞增的,那麼這樣的經濟增長仍是集約型的。
投入增加的同時使產出有更大程度的增加含有很深刻的經濟思想,它反映了現代大機器工業生產的特點。在社會化大生產的條件下,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提高經濟效益並不意味著一味的省。如果說,在自然經濟條件下的節約主要是通過少花錢而實現的,那麼在實行分工,進行商品生產的條件下的節約則主要是通過更多地花錢而實現的。
由於集約型經濟增長方式的本質屬性是追求良好經濟效益前提下的經濟有效增長,是追求經濟增長速度和經濟效益的有機統一,它並不簡單地反對投入增加,也不簡單地追求投入的不變或減少,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集約型經濟增長方式的內涵包括了以上所述提高經濟效益的五個基本方式方面的內容。
3、兩者的實現途徑不同
認識上的不同必然會帶來實現途徑上的差異。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從本質上講是企業行為。如果我們從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主體--企業來考察,實現內涵型經濟增長方式,其基本途徑不外乎降低消耗、改進技術、提高勞動者的生產技能和效率、強化管理,以及提高設備利用率等。而集約型經濟增長方式的實現途徑除上述之外,還包括優化生產要素的配置、改善生產結構、尋求經濟規模等內容。由此可見,集約型經濟增長方式的實現途徑更豐富、更寬廣。
③ 拉動經濟增長的方法有哪些
拉動經濟增長的三大主要方式是:擴大國內投資,刺激國內消費和擴大外貿出口。擴大內需主要是通過擴大國內投資和國內消費來帶動國民經濟增長。當前受到世界金融危機的影響,擴大外貿出口存在現實的困難,就必須把擴大內需作為推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其必要性有:世界經濟全球化程度加深,金融危機造成的風險加劇,外貿出口難度加大;由我國國情決定,我國地域遼闊,人民生活由溫飽向小康過渡,無論是市場容量還是未來發展,潛力都十分巨大;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進程加快,國內市場的需求進一步擴大。因此,拉動經濟增長的最主要力量仍然是國內需求,這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堅實基礎。
④ 經濟增長方式有哪些類型
這屬於經濟學,「經濟增長方式」通常指決定經濟增長的各種要素的組合方式以及各種要素組合起來推動經濟增長的方式。按照馬克思的觀點,經濟增長方式可歸結為擴大再生產的兩種類型,即內涵擴大再生產和外延擴大再生產。外延擴大再生產就是主要通過增加生產要素的投入,來實現生產規模的擴大和經濟的增長。而內涵擴大再生產,主要通過技術進步和科學管理來提高生產要素的質量和使用效益來實現生產規模的擴大和生產水平的提高。現代經濟學從不同的角度將經濟增長的方式分成兩類,即粗放型經濟和集約型經濟。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是指主要依靠增加資金、資源的投入來增加產品的數量,推動經濟增長的方式。集約型經濟增長方式則是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的素質來增加產品的數量和提高產品的質量,推動經濟增長的方式。
集約型增長方式的主要特徵為 :經濟增長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技術創新、人力資本積累、資源轉移、規模經濟、學習效應等因素形成的動力所推動 ;在同樣的增長規模和增長速度下 ,所受的資源約束和通貨膨脹壓力較小 ;如果宏觀調控得當 ,則增長過程基本上可以保持持續穩定的狀態 ,一般只存在較小的屬於動態經濟的自然波動 ;產品的品種較多、質量較高、市場競爭力較強、庫存積壓較少。這是一種增長代價較小 ,增長的質量和效益較高的增長方式。
⑤ 政府促進經濟增長的政策有哪些
法律分析:1、增加勞動力的數量和質量,例如生育政策、移民政策等。增加勞動力數量的方法包括提高人口出生率、鼓勵移民入境等;提高勞動力質量的方法有增加人力資本投資。通過勞動力來拉動經濟增長。
2、資本積累,例如積極的貨幣政策、稅收政策等。資本的積累主要來源於儲蓄,可以通過減少稅收,提高利率等途徑來鼓勵人們儲蓄。
3、技術進步,例如各種技術扶持政策。技術進步在現代經濟增長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此,促進技術進步成為各國經濟政策的重點。
4、計劃化和平衡增長。現代經濟中各部門之間協調的增長是經濟本身所要求的,國家的計劃與協調要通過間接的方式來實現。
5、提高貨幣供給,具體表現為公開市場購買,降低貼現率降低法定準備金率。以上政策在短期內可以促進經濟增長。
法律依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宏觀調控有關規定的通知》 為了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國家和有關部門陸續發布了一些關於加強宏觀調控的法律法規和文件。
⑥ 經濟增長的增長方式
經濟增長方式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增長的實現模式,它可分為兩種形式:粗放型和集約型。根據總量生產函數分析和資本產出彈性與勞動產出彈性的計算,可將一個時期的經濟增長率進行分解,即由生產要素投入量增加導致的經濟增長和由要素生產率提高導致的部分。如果要素投入量增加引起的經濟增長比重大,則為粗放型增長方式;如果要素生產率提高引起的經濟增長比重大,則為集約型增長方式。但經濟增長方式的區分只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二者有時還是互相交叉的。
經濟增長方式的選擇應堅持以下三條原則:(1) 是否有利於持續、協調的經濟增長;(2) 是否有利於投入產出效益的提高;(3) 是否有利於滿足社會需要,即有利於經濟結構優化、社會福利改善和使環境得到保護等。 按照馬克思的觀點,經濟增長方式可歸結為擴大再生產的兩種類型,即內涵擴大再生產和外延擴大再生產。
外延擴大再生產就是主要通過增加生產要素的投入,來實現生產規模的擴大和經濟的增長。
而內涵擴大再生產,主要通過技術進步和科學管理來提高生產要素的質量和使用效益來實現生產規模的擴大和生產水平的提高。
現代經濟學從不同的角度將經濟增長的方式分成兩類,即粗放型經濟和集約型經濟。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是指主要依靠增加資金、資源的投入來增加產品的數量,推動經濟增長的方式。集約型經濟增長方式則是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的素質來增加產品的數量和提高產品的質量,推動經濟增長的方式。 (1)科學技術是知識形態的生產力,它一旦加入生產過程,就轉化為物質生產力。科學技術在當代生產力發展中起著決定性作用,技術進步已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首要因素。
技術進步通過兩種途徑來推動經濟增長:
一是技術進步通過對生產力三要素的滲透和影響,提高生產率,推動經濟增長。
二是在高科技基礎上形成的獨立的產業,其產值直接成為國民生產總值的組成部分和經濟增長的重要來源。
(2)我國實現技術進步的途徑:
第一,從我國國情出發,實施正確的科學技術發展戰略。
第二,著重發展關鍵技術。
第三,改革科技體制推動科技創新體系建設。
此外,還要注意經濟增長與其他兩個重要概念的區別。首先,與經濟周期波動中產出的恢復性增長不同,經濟增長在此來說是一個長期概念,其實質是潛在國民產出的增加或經濟系統生產能力的增長。其次,經濟增長也不同於「經濟發展」(economic development)。如果說經濟增長是一個單純的「量」的概念,那麼經濟發展就是一個比較復雜的「質」的概念,衡量的是一個國家以經濟增長為基礎的政治、社會、文化的綜合發展。也就是說,經濟增長是經濟發展的「必要而非充分」條件。 中國實現經濟較快增長的必要性在於:
第一,中國與資本主義發達國家在國民生產總值的總量和人均量方面存在著很大的差距。只有實現較快的經濟增長,才能逐步趕上並最終超過它們。
第二,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高,生活質量比較差。只有實現經濟較快的經濟增長,才能較快地增加人民群眾的收入,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
第三,中國也面臨著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如失業、社會保障、環境污染等),沒有較快的經濟增長也難以解決。 法國政府首次承認之前對於2013年經濟增長的預期過於樂觀,0.8%的增長目標確難以實現。
報道稱,總統奧朗德12日在與盧森堡首相容克會面後向記者表示,之前法國政府對於2013年0.8%的經濟增長預期遠遠高於經濟學家和國際組織的預測,根據當前公布的多項數據顯示,此預期目標確實難以達到,政府將予以修正。同時,奧朗德表示因經濟增長乏力,之前確定的公共財政赤字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降至3%以下的預期也將無法實現。
報道稱,如果經濟增長低於預期,政府必須決定是否採取新的財政緊縮措施。因此,調整預期後,法國政府緊接著將面臨的艱巨任務就是在緊縮財政和保持經濟活力之間尋求一個最佳平衡點。
⑦ 我國經濟增長方式
我國經濟增長主要是投資依存型的增長:即對外出口和投資,但其自身消費的力量很有限。就是在國內大搞基礎設施建設,比如修橋鋪路,蓋房子,大興水利,加快城市化建設等等,以及在海外的第三世界國家的援建。
另外股市是許多私營經濟融資的重要渠道,而私營經濟對中國的經濟也很重要,它吸納了60%以上的就業人口,車市也是提高國內消費的重要手段,國家目前的戰略是像日本一樣將汽車行業發展成為我國的支柱行業。至於房地產,各地政府都把它當做拉動本地GDP增長的支柱產業。但這種增長方式是一種粗放型經濟發展,有必要盡快轉型。
⑧ 城市經濟增長的途徑
城市經濟增長是指城市經濟的動態演化過程,是城市經濟作為一個整體的規模擴張與水平和質量的提高。城市化的主要推動力就是城市經濟的增長,只有城市經濟發展到一定的水平,城市化才會開始,並且,伴隨著城市經濟的增長,城市化水平也會不斷升級。城市經濟增長對於城市化至關重要,目前,城市經濟增長主要有三種途徑。
一、農業發展是城市經濟增長的前提條件和基礎。
農業生產率的提高和農業剩餘的產生是城市經濟增長的基礎。農業的發展狀況直接影響著、左右著城市經濟全局的發展。農業是城市經濟中最基本的物質生產部門。農業是工業等其他物質生產部門與一切非物質生產部門存在與發展的必要條件。農業能為城市經濟其他部門提供勞動力。隨著農業的發展,農村中的剩餘勞動力日益增多,農業生產率的提高可以為城市經濟增長提供動力,農業生產率的提高意味著有農業剩餘,這里的農業剩餘不單單指農產品的剩餘,還指農業勞動力的剩餘。農業產品的剩餘可以為城市經濟增長提供所必需的原料,農業是工業特別是輕工業原料的主要來源。重工業中的橡膠工業、化學工業(如硝酸甘油的生產)等所用的原料來自農業;輕工業中的食品工業、紡織工業、皮革工業、煙酒業等所用的原料也來自農業。城市人口的生產與生活都離不開農產品的提供。農業勞動剩餘為工業化提供必要的勞動力,務農人員由於農業生產率的提高進入城市,在城市中從事各種各樣的生產活動,為城市的經濟發展創造價值。同時,農村和農民也是城市第二三產業的市場,工業品的消耗與生產都離不開農村。城市經濟的增長絕對離不開農村,以農村的蕭條與衰敗去換取城市經濟增長的發展方式是不可取的,城市的經濟增長應該同時也伴隨著農業的現代化。
二、工業是城市經濟增長的主動力與發動機。
工業是指採掘自然物質資源和對工業品原料及農產品原料進行加工的社會生產部門。城市經濟的增長離不開工業的進步與發展,工業為城市經濟的增長提供工業品,在城市中,工業生產工業品,工業品在市場中交換流通,創造了財富與價值,社會財富的不斷積累就會促進城市經濟的增長。大同市是典型的工業城市,大同市是中國一五計劃的重點建設城市,大同市有著種類繁多的工業企業,大同煤礦集團、大同電力機車廠、大同齒輪廠、山西橡膠廠等眾多工業企業,大同市的工業企業為大同市的經濟發展創造了巨大的利潤,在2016山西省GDP的排名中,大同市排名第七。工業的快速發展不僅創造了豐厚的利潤,同時也釋放了大量的就業崗位,減少了失業人口,增強了城市的消費能力。工業是城市經濟增長的主動力與發動機,但是,工業的急劇增長隨之而來的是對於環境的破壞,以資源與環境來換取城市經濟的增長,這樣的增長是病態的增長,這樣的增長遲早會付出代價,所以,要放棄粗放式的工業發展,要走集約型工業的發展道路,在城市增長的同時也有碧水藍天。
三、第三產業的發展是城市經濟增長的後續動力。
第三產業又稱第三次產業,是指除第一、二產業以外的其他行業,是不生產物質產品的行業,即服務業。第三產業主要包括流通、生產生活服務等部門。流通部門包括交通運輸業、郵電通訊業、商業飲食業、物資供銷與倉儲業;為生產和生活服務的部門包括金融業、保險業、旅遊業和信息咨詢業等;為提高科學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質服務的部門有教育、文化、廣播、電視、科學研究、衛生、體育和社會福利事業;還有國家機關、政黨機關、社會團體等,但是,它們不計入第三產業產值和國民生產總值。據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2016年國內生產總值744127億元,比上年增長6.7%。在三次產業中,第一產業增加值63671億元,增長3.3%;第二產業增加值296236億元,增長6.1%;第三產業增加值384221億元,增長7.8%。第一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8.6%,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39.8%,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51.6%,比上年提高1.4個百分點。2012年來,我國第一產業增加值佔GDP比例持續減少,第三產業增加值佔GDP比例持續增加,第三產業逐漸成為經濟發展的主動力。隨著城市經濟的不斷增長,第二產業帶來的紅利總會消失,第二產業的發展速度也會趨緩,這時,城市經濟需要增長,而第二產業的發展無法滿足城市經濟的增長,二者的矛盾就會凸顯出來。此時,需要第三產業作為城市經濟發展的後續動力,來彌補第二產業的缺位,使城市經濟繼續發展,不至於停滯甚至下滑。第三產業除了生活服務業會創造源源不斷的社會財富,隨著居民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會使城市迅速發展起新興產業,如社會保險、法律訴訟、文化、體育、衛生等,新興產業成為第三產業的主力軍,創造新的社會財富,促進城市經濟的發展。
城市經濟的增長是城市化的主要動力,而城市經濟的增長,離不開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第一產業為城市經濟發展提供原料與勞動力,第二產業是城市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第二產業生產的工業製成品在市場中分配、交換、消費,創造社會財富,助力城市經濟增長,第三產業是城市經濟發展的後續動力,使城市經濟持續健康向上發展。總之,城市經濟的增長離不開三次產業,只有三次產業相互配合、互相供給,城市經濟才會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