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糖類一般用什麼方法檢測比如左旋葡萄糖
糖的鑒別(1) 鑒別糖與非糖:Molisch試劑,α-萘酚,生成紫紅色。丙酮、甲酸、乳酸等干擾該反應。該反應很靈敏,濾紙屑也會造成假陽性。蒽酮(10-酮-9,10-二氫蒽)反應生成藍綠色,在620nm有吸收,常用於測總糖,色氨酸使反應不穩定。(2)鑒別酮糖與醛糖:用Seliwanoff 試劑(間苯二酚),酮糖在20-30秒內生成鮮紅色,醛糖反應慢,顏色淺,增加濃度或長時間煮沸才有較弱的紅色。但蔗糖容易水解,產生顏色。(3)鑒定戊糖:Bial 反應,用甲基間苯二酚(地衣酚)與鐵生成深藍色沉澱(或鮮綠色,670nm),可溶於正丁醇。己糖生成灰綠或棕色沉澱,不溶。(4)單糖鑒定:Barford 反應,微酸條件下與銅反應,單糖還原快,在3分鍾內顯色,而寡糖要在20分鍾以上。樣品水解、濃度過大都會造成干擾,NaCl也有干擾。
2. 植物組織中糖的測定方法有很多種,舉例說明他們的原理和優缺點
有許多不同的分析技術用於糖的分離和測定,包括化學分析、比色分析、紙色譜、薄層色譜、氣相色譜和高效液相色譜等。本文總結了近十年植物組織中糖類化合物的研究進展,為其含量測定提供理論依據。
1 分光光度分析法
分光光度法是基於長鏈多糖在水溶液中離解後可與染料等陽離子相互結合發生反應,從而引起染料吸收光譜的變化進行測定。這種方法具有較好的選擇性,可以用於實際樣品的測定,通常有兩種常見方法。
1.1 蒽酮 - 硫酸比色法
糖在濃硫酸作用下,可經脫水反應生成糖醛或羥甲基糠醛,生成的糠醛或羥甲基糠醛可與蒽酮反應生成藍綠色糠醛衍生物,在一定范圍內,顏色的深淺與糖的含量成正比,故可用於糖的定量。糖類與蒽酮反應生成的有色物質,在可見光區的吸收峰為 630 nm,可在此波長下進行比色。該法的特點是幾乎可以測定所有的碳水化合物,不但可以測定戊糖和己糖而且可以測寡糖和多糖,在沒有必要細致劃分各種碳水化合物的情況下,用蒽酮法可以一次測出總量。蒽酮比色法是一種快速而簡便的定糖方法,但測定結果誤差較大,只能測定樣品中可溶性糖總量。陳鴻英等人用蒽酮硫酸法測定淫羊藿多糖的含量,得到的結果較穩定。
1.2 苯酚 - 硫酸比色法
植物體內的糖主要是指能溶於水及乙醇的單糖和寡聚糖。苯酚法測定糖的原理是在濃硫酸作用下,糖脫水生成的糠醛或羥甲基糠醛能與苯酚縮合成一種橙紅色化合物,在10mg~100 mg 范圍內其顏色深淺與糖的含量成正比,且在485 nm 波長下有最大吸收峰,故可用比色法在此波長下測定。苯酚法可用於甲基化的糖、戊糖和多聚糖的測定,方法簡單,試劑便宜,靈敏度高,實驗時基本不受蛋白質存在的影響,並且產生的顏色可穩定 160 min 以上。
2 氣相色譜法
氣相色譜法是以氣體作為流動相的一種色譜分析方法氣相色譜法測定糖類,具有選擇性好、樣品用量少、解析度高、快速准確、靈敏等優點。曾昭睿採用三 - 端烯丙基 - 不對稱二苯並 14- 冠 - 4- 二羥基冠醚做固定相分離了鼠李糖、岩藻糖、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的乙酸酯衍生物。吳建元等人利用氣相色譜法分析茯苓多糖的單糖組成結果 6 種標准單糖的衍生物實現了良好的分離並具有良好的峰形。胡磊等人用 1 一甲基咪唑為溶劑和催化劑、鹽酸羥胺和乙酸酐為肟化和乙醯化試劑,對植物樣品中糖與糖醇進行乙醯化衍生化利用氣相色譜分離和質譜鑒定的分析方法。
3 高效毛細管電泳法
除了少數帶有羧基和磺酸基的糖類化合物,絕大多數糖類化合物不帶電荷,極性很大且沒有發色基團。所以用一般的高效毛細管電泳系統無法得到分離和檢測。為了使糖類化合物能產生電遷移而得以相互分離,可採用的方法有:(1)衍生化使之帶上發色、熒光基團或電荷;(2)與硼酸鹽等絡合;(3)與緩沖液中的添加劑形成包合配合物;(4)高 pH緩沖條件下使之電離;(5)加入表面活性劑使形成膠束。20世紀 90 年代以來毛細管電泳因具備分離快速,所需樣品量少和自動化程度高的特點,已廣泛應用於糖化合物的分析。
4 高效液相色譜法
HPLC 用於糖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具有快速、靈敏、樣品處理簡單等優點。從大量的文獻報道和綜述中可以看出,由於糖的特殊結構及它本身不含強紫外和熒光吸收的官能團,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建立一個統一的方法來分析所有的單糖和低聚糖。分析糖的色譜柱有化合鍵合烷基柱、陰陽離子交換柱、氨基鍵合硅膠柱和硅膠柱等。
文獻來源:孫艷濤,由欣. 植物組織中糖化合物測定方法的研究進展.科教文匯(上旬刊). 2011,10(上旬刊) :134-135.網頁鏈接
3. 檢測生物組織中糖類、脂肪和蛋白質的方法
還原糖的鑒定:
1、向試管內注入2ml待測組織樣液。
2、向試管內注入1ml菲林試劑(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勻後再注入)。
3、將試管放入盛有50-65攝氏度溫水的大燒杯中加熱約2分鍾。
4、觀察試管中出現的顏色變化。
脂肪的鑒定:
方法一:
1、向待測組織樣液中滴加3滴蘇丹三染液,觀察樣液被染色的情況。
方法二:
製作子葉臨時裝片,用顯微鏡觀察子葉細胞的著色情況(以花生為例)
取材——取一粒浸泡過的花生種子,去掉種皮。
切片——用刀片在花生子葉的橫斷面上平行切下若干薄片,放入盛有清水
的培養皿中待用。
製片——從培養皿中選取最薄的切片,用毛筆蘸取放在載玻片中央,在花
生子葉薄片上滴2-3滴蘇丹三染液,染色3分鍾(如果用蘇丹四染
液,染色1分鍾);用吸水紙吸去染液,再滴加1-2滴體積分數為
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用吸水紙吸去花生子葉周圍的酒精,
滴一滴蒸餾水,蓋上蓋玻片,製成臨時裝片。
觀察——在低倍物鏡下找到花生子葉的最薄處,移到視野中央,將物像調
節清楚;換高倍物鏡觀察,視野中被染成橘黃色的脂肪顆粒清晰
可見。
蛋白質的檢驗:
1、向試管內注入2ml待測組織樣液。
2、向試管內注入雙縮脲試劑A液1ml,搖勻。
3、向試管內注入雙縮脲試劑B液4滴,搖勻。
4、觀察試管中出現的顏色變化。
現象:
還原糖:試管中出現磚紅色沉澱。
脂肪:脂肪顆粒被蘇丹三染液染成橘黃色(或被蘇丹四染液染成紅色)
蛋白質:試管中出現紫色。
4. 如何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
一.實驗目的:嘗試用化學試劑檢測生物組織中糖類、脂肪和蛋白質
二.實驗原理:某些化學試劑能使生物組織中的有關有機化合物,產生特定的顏色反應.
1.可溶性還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麥芽糖)與斐林試劑發生作用,可生成磚紅色的Cu 2O沉澱.即Cu ( OH ) 2被還原成Cu 2O,葡萄糖被氧化成葡萄糖酸.
2.脂肪可以被蘇丹Ⅲ染液染成橘黃色(或被蘇丹Ⅳ染液染成紅色).
3.蛋白質與雙縮脲試劑發生作用,產生紫色反應.(蛋白質分子中含有很多肽鍵,在鹼性NaOH溶液中能與雙縮脲試劑中的Cu2+作用,產生紫色反應.)
4.澱粉遇碘變藍色.
三.實驗材料
1.做可溶性還原性糖鑒定實驗,應選含糖高,顏色為白色的植物組織,如蘋果、梨.(因為組織的顏色較淺,易於觀察.)
2.做脂肪的鑒定實驗.應選富含脂肪的種子,以花生種子為最好,實驗前一般要浸泡3-4小時(也可用蓖麻種子).
3.做蛋白質的鑒定實驗,可用富含蛋白質的黃豆或雞蛋清.
四、實驗試劑
斐林試劑(包括甲液:質量濃度為0.1g/ mL NaOH溶液和乙液:質量濃度為0.05g/ mL CuSO4溶液)、蘇丹Ⅲ或蘇丹Ⅳ染液、雙縮脲試劑(包括A液:質量濃度為0.1g/ mL NaOH溶液和B液:質量濃度為0.01g/ mL CuSO4溶液)、體積分數為50%的酒精溶液,碘液、蒸餾水.
五、方法步驟:
(一) 可溶性糖的鑒定
1.制備組織樣液.
蘋果或梨組織液必須臨時制備,因蘋果多酚氧化酶含量高,組織液很易被氧化成褐色,將產生的顏色掩蓋.
2.注入2mL組織樣液.
3.注入1mL新制的斐林試劑,振盪.
(現配現用、先混後加)
應將組成斐林試劑的甲液、乙液分別配製、儲存,使用前才將甲、
乙液等量混勻成斐林試劑;切勿將甲液、乙液分別加入蘋果組織樣液中進行檢測.
斐林試劑很不穩定,甲、乙液混合保存時,生成的Cu ( OH ) 2在70-900C下分解成黑色CuO和水;甲、乙液分別加入時可能會與組織樣液發生反應,無
Cu ( OH ) 2生成.
4.水浴加熱:試管放在盛有50-650C溫水的大燒杯中,加熱約2分鍾,觀察到溶液顏色:淺藍色 → 棕色 → 磚紅色(沉澱)
最好用試管夾夾住試管上部,使試管底部不觸及燒杯底部,試管口不朝向實驗者.
也可用酒精燈對試管直接加熱.
防止試管內的溶液沖出試管,造成燙傷;
縮短實驗時間.
(二)脂肪的鑒定
取材、切片、製片:花生種子浸泡、去皮、切下一些子葉薄片,將薄片放在載玻片的水滴中,用吸水紙吸去裝片中的水.
干種子要浸泡3-4小時,新花生的浸泡時間可縮短.
浸泡時間短,不易切片,浸泡時間過長,組織較軟,切下的薄片不易成形.切片要盡可能薄些,便於觀察.
染色:在子葉薄片上滴2-3滴蘇丹Ⅲ(染色3分鍾)或蘇丹Ⅳ染液(染色1分鍾).
染色時間不宜過長.
漂洗:用吸水紙吸去薄片周圍染液,用50%酒精洗去浮色,吸去酒精.
酒精用於洗去浮色,不洗去浮色,會影響對橘黃色脂肪滴的觀察.同時,酒精是脂溶性溶劑,可將花生細胞中的脂肪顆粒溶解成油滴.
用吸水紙吸去薄片周圍酒精,滴上1-2滴蒸餾水,蓋上蓋玻片.
滴上清水可防止蓋蓋玻片時產生氣泡.
鏡檢:先低後高(高倍鏡用法:移物換器時針反),低倍鏡下找到花生子葉薄片的最薄處,可看到細胞中有染成橘黃色或紅色圓形小顆粒.
裝片不宜久放.
時間一長,油滴會溶解在乙醇中.
三、蛋白質的鑒定
制備組織樣液.(浸泡、去皮研磨、過濾.)黃豆浸泡1至2天,容易研磨成漿,也可購新鮮豆漿以節約實驗時間.加樣液約2ml於試管中,加入雙縮脲試劑A,搖勻;再加入雙縮脲試劑B液3-4滴,搖勻,溶液變紫色.
A液和B液也要分開配製,儲存.鑒定時先加A液後加B液.
CuSO4溶液不能多加.
先加NaOH溶液,為Cu2+與蛋白質反應提
供一個鹼性的環境.A、B液混裝或同時加入,會導致Cu2+變成Cu ( OH ) 2沉澱,而失效.
否則CuSO4藍色會遮蓋反應的真實顏色.可用蛋清代替豆漿.蛋清要先稀釋.
如果稀釋不夠,在實驗中蛋清粘在試管壁,與雙縮脲試劑反應後會粘固在試管內壁上,使反應不容易徹底,並且試管也不易洗干凈.
附:澱粉的檢測和觀察用試管取2ml待測組織樣液,向試管內滴加2滴碘液,觀察顏色變化.碘液不要滴太多,以免影響顏色觀察
5. 檢驗糖類,蛋白質,脂肪
呵呵又是你啊
糖類
高中檢驗還原性的糖 葡萄糖、果糖、麥芽糖
原教材用菲林試劑 我們這里課改完用的是本尼迪特試劑,不知道朝陽……
先2ml待測試劑,然後將2ml本尼迪特試劑加入,沸水浴1分鍾
應出現紅黃色(磚紅色沉澱。 ) 沒什麼值得注意的吧,因為本尼迪特本來就是改良試劑,注意事項都沒了。
蛋白質 用雙縮脲試劑 一般檢驗稀釋的蛋清 為了不沾試管,方便實驗
先創造一個鹼性環境 再檢驗,記住了哦
所以先加A液 NaOH(應該是0.05mol/l) 再加B液CuSO4(應該是0。05mol/l)
應該與蛋白質出現紫色的顏色反應
脂肪 用蘇丹Ⅲ或蘇丹Ⅳ 鑒別花生吧
蘇丹三染色後 應該是橙黃色的脂肪滴 橙黃色3字不能錯的
具體的是把花生做切片或塗抹在裝片上,染色,等2分鍾,用酒精脫色,再等1分鍾,吸干其他液體,觀察
要注意一定要等這幾分鍾,否則染色或脫色不純粹,無法觀察
你要加油=。=!
6. 怎樣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
糖類中還原糖(例葡萄糖、果糖、麥芽糖等)可用斐林試劑檢測。先准備組織樣液,再准備0·1g/ml的氫氧化鈉溶液、0.05g/ml硫酸銅溶液。方法步驟:1.(1)取2ml組織樣液加入1支潔凈的試管。
(2)再另取2支試管,分別加入2mlNaOH與硫酸銅溶液,再把硫酸銅溶液倒入氫氧化鈉溶液的試管,振盪混合均勻,即為斐林試劑。
(3)把新配製的斐林試劑與組織樣液,等體積混合,振盪搖勻,然後放入50~60度水浴中保溫,觀察顏色變化。如出現磚紅色沉澱,即說明有還原糖。
非還原糖(澱粉用碘液檢測即可)碘遇澱粉變藍。
脂肪用蘇丹三或蘇丹四檢測,材料可用浸泡過"的花生種子,先製成臨時裝片,再用顯微鏡觀察。或者把試劑滴加到組織樣液中,觀察顏色變化。
臨時裝片製作:用刀片先在花子葉切開,然後做徒手切片,放在清水中,然後用毛筆蘸取最薄的一片放在載玻片中央,滴加蘇丹三溶液染色3到5分鍾,用吸水紙吸取多餘染液,再用體積分數為50%酒精洗去浮色,蓋上蓋玻片。放在顯微鏡下觀察。脂肪粒被蘇丹三染成橘黃色、蘇丹四染成紅色。(上述徒手切片做不好,可在花生子葉上
刮取少量粉末,直接塗在載玻片上來替代。
蛋白質用雙縮脲試劑來檢測。雙縮脲是由A液(0.1g/ml的氫氧化鈉)、B液(O.01g/mL的硫酸銅溶液組成。)
使用時取組織樣液(用蛋清稀釋液或豆漿)一2mL加入潔凈試管,然後先滴加1mLA液,振盪試管搖勻,再滴加3~4滴硫酸銅溶液,搖勻。蛋白質遇雙縮脲生成紫色。
7. 用什麼檢測糖類
1).班氏試劑:用班氏試劑鑒定可溶性還原糖,利用班氏試劑可以進行尿糖檢測.
實驗原理 尿液中葡萄糖屬可溶性還原糖,可以用班氏試劑.
2).BTB溶液:是溴代麝香草酚藍溶液的簡稱,是一種酸鹼指示劑,pH值為6.8~7.6。在生物學實驗中常用作水生生物的呼吸試劑,生物在含有這種試劑的水中短時間生活沒有影響,加入0.l%BTB溶液的水一般呈現藍色。如果水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變為酸性時,水就會由藍色變為黃綠色.
3).碘液:這個一般在生物當中用來檢測澱粉,用到的基本上是光合作用那一節.深液變藍說明是澱粉,澱粉遇碘液變藍色.
4).雙縮脲試劑:檢測蛋白質.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分子是通過肽鍵互相連接起來的,其中的肽鍵結構與雙縮脲(尿素加熱至180℃左右,生成雙縮脲並放出一分子氨)相似,雙縮脲(H2NOC—NH—CONH2)在鹼性環境中能與Cu2+作用,形成紫色或紫紅色的絡合物,這個反應叫做雙縮脲反應。
5.蘇丹Ⅲ染液:鑒定脂肪教師可根據本地區的情況選用蘇丹Ⅲ或蘇丹Ⅳ染液。蘇丹Ⅲ染液遇脂肪的顏色反應為橘黃色,蘇丹Ⅳ染液遇脂肪的顏色反應為紅色。因蘇丹Ⅳ染液與脂肪的親和力比較強,所以,染色的時間應比較短,一般為1 min左右。
8. 可溶性糖含量的測定方法有哪些
1、苯酚法
苯酚法可用於甲基化的糖、戊糖和多聚糖的測定,方法簡單,靈敏度高,基本不受蛋白質存在的影響,並且產生的顏色穩定160min以上。
2、蒽酮比色法
一個快速而簡便的定糖方法。蒽酮可以與游離的己糖或多糖中的己糖基、戊糖基及己糖醛酸起反應,反應後溶液呈藍綠色,在620nm處有最大吸收。本法多用於測定糖原的含量,也可用於測定葡萄糖的含量。
(8)還有哪些方法可以測得糖類擴展閱讀
1、苯酚法測定可溶性糖的原理是:糖在濃硫酸作用下,脫水生成的糠醛或羥甲基糠醛能與苯酚縮合成一種橙紅色化合物,在10~100ug范圍內其顏色深淺與糖的含量成正比,且在485nm波長下有最大吸收峰,故可用比色法在此波長下測定。
2、蒽酮比色法實驗原理:蒽酮可以與游離的已糖或多糖中的已糖基、戊糖 基及已糖醛酸起反應,反應後溶液呈藍綠色,在620nm處有最大吸收。
9. 用什麼方法來判別食物中是否含有糖類
一、 實驗室測定方法:
1.物理法,(1.旋光法, 2 .折光法, 3.比重法,)
2.物理化學法,(1.點位法, 2極普法, 3.光度法, 4.色譜法)
3.化學方法,(1.斐林氏法. 2.高錳酸鉀法. 3.碘量法. 4.鐵氰化鉀法. 5.蒽銅比色法. 6.咔唑比色法)
糖類主要分成四大類:單糖、雙糖、低聚糖和多糖。
食品中的糖主要指具有還原性的葡萄糖,果糖,戊糖,乳糖和在特定條件下能水解為
還原性的單糖的蔗糖(水解後為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果糖),麥芽糖(水解後為2分子葡萄糖)以及可能部分水解的澱粉(水解後為2分子葡萄糖)。
二、生活中判定方法:
1、並非甜的食物里才含糖(甜的99%都有),很多吃著無味,甚至是酸的、鹹的食物里,都可能有大量「隱形糖」存在。首先,看加工食品上的標簽。標簽上每種食物成分必須按含量多少排序。如果白糖、砂糖、蔗糖、果糖、葡萄糖、糊精、麥芽糊精、澱粉糖漿、果葡糖漿、麥芽糖、玉米糖漿等字眼排在成分中的前幾名,就是含有「隱形糖」的食物。
2、吃到嘴裡咀嚼一段時間有甜味的基本都有糖,如果你看著像澱粉的應該也含,植物中有纖維素也是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