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猴頭菇種植方法

猴頭菇種植方法

發布時間:2022-01-17 01:25:55

① 猴頭菇菌種栽培的方法有哪些

【種植技術】
一、栽培配方
1、棉籽皮麥麩配方:棉籽皮82%,麥麩15%,尿素1%,石膏粉1%,過磷酸鈣1%,料水比1:1.2~1.3。
2、棉籽皮玉米粉配方:棉籽皮82%,麥麩11%,玉米芯4%,磷肥1%,石膏粉2%,料水比1:1.2~1.3。
3、棉籽皮酒糟配方:棉籽皮40%,酒糟38%,米糠20%,石膏粉1%,蔗糖1%,料水比1:1.2~1.3。
4、玉米芯麥麩配方:玉米芯86%,麥麩11%,石膏粉2%,磷肥1%,料水比1:1.2~1.3。
5、木屑棉籽皮配方:木屑42%,棉籽皮42%,麥麩14 %,石膏粉1%,蔗糖1%,料水比1:1.2~1.3。
6、玉米芯豆餅粉配方:玉米芯88%,豆餅粉10%,石膏粉1%,蔗糖1%,料水比1:1.2~1.3。
7、木屑麥麩配方:木屑78%,麥麩20%,石膏粉1%,蔗糖1%,料水比1:1.2。
二、栽培方式
由於猴頭菇的生長發育對溫度、濕度等環境條件要求比較嚴格,使其栽培場地受到限制。北方地區栽培猴頭菇宜在塑料大棚進行,菇農也可利用冬季蔬菜大棚、庫房、山洞、室內等場地。建造塑料大棚,應選地勢平坦、靠近水源、環境潔凈地方建棚。大棚規格:東西長20~25米(根據栽培規模大小確定),南北寬8米,北牆高2.8米,南牆高1.6米。牆體要厚以利保溫,南牆每隔3米設窗口以利通風。棚內地面下挖0.5米,棚頂採用無滴膜覆蓋保溫,進行猴頭菇栽培。
1、瓶栽 一般選用750毫升菌種瓶栽培猴頭菇,用料210克,出菇時菌瓶口向上或菌瓶橫放出菇。
2、袋栽 一般選用13厘米×27厘米×0.047厘米、17厘米×37厘米×0.047厘米、17厘米×40厘米×0.047厘米的聚丙烯袋栽培猴頭菇。袋栽猴頭是河北省猴頭栽培的技術特點。袋栽猴頭產量高、品質好、儲存期長。
三、栽培管理
(一)配料
根據配方要求選料、配料。
1、翻曬:配製培養基前,所用主料均應在太陽下翻曬3~5天。達到殺菌目的。
2、預濕:有些原料,如碎玉米芯吸水速度很慢,應將其裝入尼龍編織袋,壓入水池中,濕透後再用。這項工作應在堆悶前4~5小時進行。
3、拌料:棉籽皮配方拌料前先加輔料(麥麩、石膏粉、磷肥、玉米粉、蔗糖等)。方法是把麥麩、玉米粉、石膏粉、磷肥(打碎過篩)、豆餅粉等干輔料攪拌均勻,撒在主料堆上;再把蔗糖溶於少量水中,灑在主料堆上,隨後仔細攪拌。可用攪拌機攪拌,也可用鐵杴、耙子等人工攪拌。攪拌均勻後成堆,並蓋以塑料薄膜,以防水分散失。拌料速度要快,最好於早晨氣溫低時進行,以防培養料發生酸變。培養料配製好後,要馬上進行含水量檢驗,用手抓一把料緊握有一、二滴水珠下滴即可。提前預濕的原料控水後加入輔料,攪拌均勻後成堆,進行含水量檢驗,方法同上。
(二)裝袋
把塑料袋口張開,用手一把一把地把料塞進袋內。當裝料1/3時,把袋料提起,在地面上輕輕抖動幾下,用手將料向下壓使料緊實。繼之,再裝料、再抖動、再壓。裝至滿袋時,於袋口拳擊數下,補充缺料,使袋料緊實無空隙。袋頭留6厘米,捆口或加套環塞棉塞。13厘米×27厘米、17厘米×37厘米菌袋一頭開口,17厘米×40厘米菌袋兩頭開口。栽培量大時一般採用機械裝袋,縮短裝袋時間,縮短了從拌料到滅菌的時間,有效防止培養料酸敗。
(三)滅菌
料袋滅菌可用高壓鍋,也可以用常壓灶。其使用方法,已在前面作過介紹,這里著重講常壓滅菌注意要點。
1、及時進灶 裝袋完畢,要立即將料袋裝進滅菌灶,並迅速加溫開始滅菌。以防微生物繁殖,將物質分解,導致酸敗。特別是高溫季節,更應該注意這一點。
2、合理疊袋 料袋進灶應疊放成一行一行,自下而上排放。行與行之間,袋與袋之間要留有一定間隙,使汽流能自下往上暢通,防止局部「死角」,造成滅菌不徹底。 3、控制溫度 進袋完畢立即旺火猛攻。上汽後,要注意放氣,把冷空氣排盡。排氣後,使灶內溫度盡快上升到100℃,做到中途不停火,不加涼水,不降溫,持續滅菌,保持12~14小時。爾後將火埋住,燜24小時。滅菌過程中溫度不能忽高忽低,並要注意鍋中水位,勿燒干鍋。
(四)接種
無菌接種是猴頭菇栽培生產中最關鍵、技術性強的一項工作,可在接種室或接種箱進行,接種室操作程序如下:
1、將滅菌後的袋送入接種室,用克霉靈殺菌劑進行噴霧消毒。當菌袋溫度降至室溫時才能接種。
2、進入接種室前,工作人員要洗手,換消過毒的白大褂、帽子,換上拖鞋,帶上菌種進入接種室。
3、接種前工作人員要用70%~75%的酒精棉球消毒雙手、消毒菌種瓶外壁,點燃酒精燈,通過火焰消毒接種工具,在酒精燈火焰上方打開菌種瓶,除去老菌絲。打開被接菌袋口,用接種工具將菌種迅速接入袋口內,然後封口。每瓶菌種可接30~35袋。
(五)發菌管理 即菌絲體培養。菌袋進入培養室後,在適宜條件下,25天左右菌絲即可長滿袋。為了使其順利完成發菌,為高產優質打下堅實基礎,應從以下幾方面加強管理:
1、堆放菌袋 根據自然氣溫確定菌袋入培養室後的堆放方式。氣溫高時一般單層橫排於架上,袋之間要有空隙,菌袋多時,也可取「井」字雙層排放。氣溫低時可雙層或多層排放。一定要根據氣溫的變化而靈活掌握。
2、調節室溫 菌袋初入培養室的1~4天,室溫應調到24℃~26℃,以使所接菌種,在最適環境中盡快吃料,定植生長,造成優勢,減少雜菌污染。從第五天起,隨著菌絲生長,袋內溫度上升,比室溫高出2℃左右,為此應將室溫調至24℃以下。第十六天以後,新陳代謝旺盛時期,室溫以控制在20℃~23℃為宜。
3、控制濕度 發菌期(8~9月),菌絲是依靠基內水分生產,不需要外界供水,所以室內空氣相對濕度能達60%即可。陰雨天濕度大時,應開窗通風。但發菌需保證黑暗條件,通風宜在夜間進行。室內空氣濕度大時,往往會使棉塞潮濕,導致雜菌滋生。
4、查菌袋(菌瓶) 菌袋入培養室後3~4天,一般不宜翻動。7天後檢查菌絲生長情況和有否污染雜菌。一旦發現雜菌污染菌袋立即清出,焚燒或深埋處理以防傳染。 (六)出菇管理 菌袋經過20多天發菌培養,菌絲達到生理成熟,即從營養生長轉入生殖生長,開始猴頭菇的生長發育。此時應從如下方面加強管理:
1、進菇棚開口 常用的猴頭菌出菇棚,有室內與塑料大棚兩種。實踐證明,塑料大棚比室內菇房生態條件好,生長快,菇健壯,還可避免畸形菇。兩頭開口菌袋進菇棚立體排放堆高8~12層,注意為防止菌袋發熱,每兩層菌袋放一層竹竿,並對菌袋起固定作用。菌袋有套環拔掉棉塞,或將袋口松開,換上直徑4~5厘米的套環。一頭開口菌袋進菇棚對頭立體排放堆高8~12層,然後開口。菌瓶立體對頭排放堆高8~12層,打開瓶塞。以增加通氣量,促進原基生長。
2、調整溫度 菌袋進菇棚後,溫度要調至14℃~20℃。在適宜溫度刺激下,原基很快形成,從原基形成到採收需10~12天。菇棚內溫度低於12℃,原基不易形成,已形成的猴頭菇容易發紅。溫度超過23℃,子實體生長發育也緩慢,菌柄增長,菇體形成菜花狀畸形。溫度超過25℃,子實體會萎縮死亡。因此菇棚溫度調整至適宜14℃~20℃是猴頭菇栽培成敗的關鍵。
3、保持菇棚濕度 當菌袋進菇棚後,需要向菇棚空間、地面噴水,使菇棚相對濕度達到85%~90%,保持菌袋料面濕潤,保證原基形成,子實體正常生長發育。如果菇棚濕度低於70%,原基不易形成,已分化的原基會停止生長;如果菇棚濕度高於95%,加上通風不良會造成雜菌滋生,子實體腐爛。
4、通風 當菌袋進菇棚後,注意菇棚通風換氣,保持菇棚空氣新鮮。通風少時,會出現畸形菇。通風多時應注意通風與保濕的關系,應先噴水後通風,保證菇棚內空氣的相對濕度在85%~90%,保持空氣新鮮,以利子實體正常生長發育。
5、光照 保持一定光照,子實體形成生長發育過程中,需要200~400勒克斯光照,菇棚光照太強菇體發黃品質下降,影響價格。光照太弱原基形成困難或形成畸形菇。
6、採收 猴頭菌出菇是通過上述管理調整,保證最佳條件,一般從原基形成到採收需10~12天,猴頭菇子實體成熟志:菇體色白,表面出現菌刺,在沒有彈射孢子前適時採收。適時採收產量最高、品質最好。採收過遲,菌刺過長,孢子大量散發,子實體變得疏鬆,發黃,苦味濃,品質和食用價值均下降。
7、補水保濕 第一茬菇採收後,隨手將料面的殘菇、碎清理干凈。停止噴水3~4天,注意通風使菌絲體獲得充分的新鮮空氣,隨後進行補水。注意溫度、濕度、通風、光照等方面的管理,可獲得三、四茬菇,生物學效率達80%~120%。

② 猴頭菇種植

猴頭菇的種植因為培養料適於偏酸性的。必須的生產工藝是無法簡單的。必須嚴格的按照操作規程進行生產。否則很難達到優質高產。你可以登錄江蘇食用菌網。那裡有猴頭栽培的技術視頻。可以參考一下。

③ 猴頭菇人工種植需要什麼條件

頭菇的生活史從擔孢子萌發開始,不斷分枝伸長形成單核菌絲體,但不能形成子實體。只有兩種性別不同的單核菌絲,通過異宗結合後才能形成有生育力的雙核菌絲。此時菌絲組織化,最後形成子實體。
生長發育條件:野生猴頭菇多發生於森林不太稠密,空氣較流通,濕度較高及20℃左右的環境條件。
1.營養:
猴頭菇屬木材腐生菌,分解木材的能力很強。能廣泛利用碳源、氮源、礦質元素及維生素等。人工栽培時,適宜樹種的木屑是最經濟而優良的碳源。而甘蔗渣、棉籽殼等也是理想的碳源。麩皮和米糠是良好的氮源,其它能利用的氮源還有尿素、蛋白腖、銨鹽、硝酸鹽等。 生長發育過程還要適宜的C/N比,菌絲生長階段以25:1為宜;子實體生育階段以35-45:1最適宜。此外,猴頭菌在生長中還要吸收一定數量的磷、鉀、鎂及鈣等礦質離子。
2.溫度:
猴頭茹(3張)頭菇菌絲生長溫度范圍為6-34℃,最適溫度為25℃左右,低於6℃,菌絲代謝作用停止;高於30℃時菌絲生長緩慢易老化,35℃時停止生長。子實體生長的溫度范圍為12-24℃,以18-20℃最適宜。當溫度高於25℃時,子實體生長緩慢或不形成子實體;溫度低於10℃時,子實體開始發紅,隨著溫度的下降,色澤加深,無食用價值。
3.水分和濕度:
培養基質的適宜含水量為60-70%,當含水量低於50%或高於80%,猴頭菇原基分化數量顯著減少,子實體晚熟,產量降低。對相對濕度的要求,菌絲培養發育階段以70%為宜;子實體形成階段則需要達到85-90%,此時子實體生長迅速而潔白。若低於70%,則子實體表面失水嚴重,菇體干縮,變黃色,菌刺短,伸長不開,導致減產;反之空氣相對濕度高於95%,則菌刺長而粗,菇體球心小,分枝狀,形成「花菇」。一個直徑5-10cm的猴頭子實體,每日水分蒸發量達2-6g。中華山珍網友情提供。
4.空氣:
猴頭菇屬好氣性菌類,對CO2濃度反應非常敏感,當空氣中CO2濃度高於0.1%時,就會刺激菌柄的不斷分枝,形成珊瑚狀的畸形菇,因此菇房保持新鮮的空氣極重要。
5.光照:
猴頭菇菌絲生長階段基本上不需要光,但在無光條件下不能形成原基,需要有50lx的散射光才能刺激原基分化。子實體生長階段則需要充足的散射光,光強度在200-400lx時,菇體生長充實而潔白,但光強高於1000lx時,菇體發紅,質量差,產量下降。 猴頭菇子實體的菌刺生長具有明顯的向地性,因此在管理中不宜過多地改變容器的擺設方向,否則會形成菌刺捲曲的畸形菇。
6.酸鹼度:
頭菇屬喜酸性菌類,菌絲生長階段在pH2.4-5的范圍內均可生長,但以pH4最適宜。當pH在7以上時,菌絲生長不良,菌落呈不規劃狀。子實體生長階段以pH4-5最適宜。

④ 猴頭菇怎麼生長

猴頭菇是我國的八大山珍之一,兼具葯食同源價值,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時也更加註重健康養生,猴頭菇在市場上的需求量與日俱增。而且它的價格目前也一直在持續上漲中,因此吸引了不少的種植戶。那麼猴頭菇要怎麼種植呢?一起來學習下它的種植技術吧。

1、大棚建造

選擇一個地勢平坦、環境清潔以及靠近水源的地方搭建大棚,大棚的大小視栽培規模而定。由於猴頭菇時喜溫菌類,所以大棚要有良好的保溫措施,建議施用雙層空心牆,好要做好通風措施,地面向下挖50cm,棚頂覆蓋無滴膜保溫。

2、種植時間

種植猴頭菇,最好在9月末接種,等到11月末的時候,就會出1到2批的菇,到明年春天還會生長出來一批。另外,猴頭菇在發菌的時候,比較喜歡中溫,溫度低,就會使它變得比較硬,溫度在11度到34度的時候,菌絲才會正常生長,如果溫度一直在26度到29的時候,是最有利猴頭菇生長。

3、栽培原料

栽培原料選擇是種植猴頭菇的重要點,下面提供兩個原料供大家參考①棉子殼90%,麩皮8%,石膏1%,過磷酸鈣1%;②棉子殼58%,雜木屑30%,麩皮10%,石膏1%,過磷酸鈣1%。將它們混合攪拌後,澆水攪拌均勻即可,要求含水量在65%左右,不宜過多或過少。

4、母體培養

①先把袋溫在27度以下接種。

②菌種要先進行處理一下,表面已經老化的菌絲,還有瘤狀子實體都要除掉。

③在晴天的早晚進行接種。一般經過21到26天養成菌絲體。

5、出菇管理

當猴頭菇的菌絲生理成熟之後就應該及時的開口並移入出菇棚,開口的方法可以採用小刀在菌袋的上部、中下部反向各輕劃2cm的小口,放入栽培室的栽培架上。在出菇期必須經常噴霧狀水。栽培棚室內空氣相對濕度控制在80%-85%,若空氣相對濕度超過90%,菇體體內蒸騰速度減緩或幾乎停止,影響菌絲體內物質向菇體傳送,導致生長遲緩。

6、採摘加工

在菌刺生長到1.0-1.5cm時且沒有孢子彈射的情況下即可判斷為成熟,子實體在成熟之後要及時採摘。採摘後的子實體,先剪去菌柄,放在竹簾上曬干,有條件的可以再烤房內烘乾。

如何栽培猴頭菇產量高

其實栽培猴頭菇,這種菌類最簡單的高產方法就是選擇一個它們適宜生存的,比較潮濕的地點,這是最重要的,之後可以選擇性地施加一些它們適宜生長的肥料就能達到一個非常理想的效果,還有就是欲速則不達,需要慢慢的去了解他們生長周期的習性就可以了!

⑥ 猴頭菇要怎麼種植,技術門檻高嗎

【種植技術】
一、栽培配方
1、棉籽皮麥麩配方:棉籽皮82%,麥麩15%,尿素1%,石膏粉1%,過磷酸鈣1%,料水比1:1.2~1.3。
2、棉籽皮玉米粉配方:棉籽皮82%,麥麩11%,玉米芯4%,磷肥1%,石膏粉2%,料水比1:1.2~1.3。
3、棉籽皮酒糟配方:棉籽皮40%,酒糟38%,米糠20%,石膏粉1%,蔗糖1%,料水比1:1.2~1.3。
4、玉米芯麥麩配方:玉米芯86%,麥麩11%,石膏粉2%,磷肥1%,料水比1:1.2~1.3。
5、木屑棉籽皮配方:木屑42%,棉籽皮42%,麥麩14 %,石膏粉1%,蔗糖1%,料水比1:1.2~1.3。
6、玉米芯豆餅粉配方:玉米芯88%,豆餅粉10%,石膏粉1%,蔗糖1%,料水比1:1.2~1.3。
7、木屑麥麩配方:木屑78%,麥麩20%,石膏粉1%,蔗糖1%,料水比1:1.2。
二、栽培方式
由於猴頭菇的生長發育對溫度、濕度等環境條件要求比較嚴格,使其栽培場地受到限制。北方地區栽培猴頭菇宜在塑料大棚進行,菇農也可利用冬季蔬菜大棚、庫房、山洞、室內等場地。建造塑料大棚,應選地勢平坦、靠近水源、環境潔凈地方建棚。大棚規格:東西長20~25米(根據栽培規模大小確定),南北寬8米,北牆高2.8米,南牆高1.6米。牆體要厚以利保溫,南牆每隔3米設窗口以利通風。棚內地面下挖0.5米,棚頂採用無滴膜覆蓋保溫,進行猴頭菇栽培。
1、瓶栽 一般選用750毫升菌種瓶栽培猴頭菇,用料210克,出菇時菌瓶口向上或菌瓶橫放出菇。
2、袋栽 一般選用13厘米×27厘米×0.047厘米、17厘米×37厘米×0.047厘米、17厘米×40厘米×0.047厘米的聚丙烯袋栽培猴頭菇。袋栽猴頭是河北省猴頭栽培的技術特點。袋栽猴頭產量高、品質好、儲存期長。
三、栽培管理
(一)配料
根據配方要求選料、配料。
1、翻曬:配製培養基前,所用主料均應在太陽下翻曬3~5天。達到殺菌目的。
2、預濕:有些原料,如碎玉米芯吸水速度很慢,應將其裝入尼龍編織袋,壓入水池中,濕透後再用。這項工作應在堆悶前4~5小時進行。
3、拌料:棉籽皮配方拌料前先加輔料(麥麩、石膏粉、磷肥、玉米粉、蔗糖等)。方法是把麥麩、玉米粉、石膏粉、磷肥(打碎過篩)、豆餅粉等干輔料攪拌均勻,撒在主料堆上;再把蔗糖溶於少量水中,灑在主料堆上,隨後仔細攪拌。可用攪拌機攪拌,也可用鐵杴、耙子等人工攪拌。攪拌均勻後成堆,並蓋以塑料薄膜,以防水分散失。拌料速度要快,最好於早晨氣溫低時進行,以防培養料發生酸變。培養料配製好後,要馬上進行含水量檢驗,用手抓一把料緊握有一、二滴水珠下滴即可。提前預濕的原料控水後加入輔料,攪拌均勻後成堆,進行含水量檢驗,方法同上。
(二)裝袋
把塑料袋口張開,用手一把一把地把料塞進袋內。當裝料1/3時,把袋料提起,在地面上輕輕抖動幾下,用手將料向下壓使料緊實。繼之,再裝料、再抖動、再壓。裝至滿袋時,於袋口拳擊數下,補充缺料,使袋料緊實無空隙。袋頭留6厘米,捆口或加套環塞棉塞。13厘米×27厘米、17厘米×37厘米菌袋一頭開口,17厘米×40厘米菌袋兩頭開口。栽培量大時一般採用機械裝袋,縮短裝袋時間,縮短了從拌料到滅菌的時間,有效防止培養料酸敗。
(三)滅菌
料袋滅菌可用高壓鍋,也可以用常壓灶。其使用方法,已在前面作過介紹,這里著重講常壓滅菌注意要點。
1、及時進灶 裝袋完畢,要立即將料袋裝進滅菌灶,並迅速加溫開始滅菌。以防微生物繁殖,將物質分解,導致酸敗。特別是高溫季節,更應該注意這一點。
2、合理疊袋 料袋進灶應疊放成一行一行,自下而上排放。行與行之間,袋與袋之間要留有一定間隙,使汽流能自下往上暢通,防止局部「死角」,造成滅菌不徹底。 3、控制溫度 進袋完畢立即旺火猛攻。上汽後,要注意放氣,把冷空氣排盡。排氣後,使灶內溫度盡快上升到100℃,做到中途不停火,不加涼水,不降溫,持續滅菌,保持12~14小時。爾後將火埋住,燜24小時。滅菌過程中溫度不能忽高忽低,並要注意鍋中水位,勿燒干鍋。
(四)接種
無菌接種是猴頭菇栽培生產中最關鍵、技術性強的一項工作,可在接種室或接種箱進行,接種室操作程序如下:
1、將滅菌後的袋送入接種室,用克霉靈殺菌劑進行噴霧消毒。當菌袋溫度降至室溫時才能接種。
2、進入接種室前,工作人員要洗手,換消過毒的白大褂、帽子,換上拖鞋,帶上菌種進入接種室。
3、接種前工作人員要用70%~75%的酒精棉球消毒雙手、消毒菌種瓶外壁,點燃酒精燈,通過火焰消毒接種工具,在酒精燈火焰上方打開菌種瓶,除去老菌絲。打開被接菌袋口,用接種工具將菌種迅速接入袋口內,然後封口。每瓶菌種可接30~35袋。
(五)發菌管理 即菌絲體培養。菌袋進入培養室後,在適宜條件下,25天左右菌絲即可長滿袋。為了使其順利完成發菌,為高產優質打下堅實基礎,應從以下幾方面加強管理:
1、堆放菌袋 根據自然氣溫確定菌袋入培養室後的堆放方式。氣溫高時一般單層橫排於架上,袋之間要有空隙,菌袋多時,也可取「井」字雙層排放。氣溫低時可雙層或多層排放。一定要根據氣溫的變化而靈活掌握。
2、調節室溫 菌袋初入培養室的1~4天,室溫應調到24℃~26℃,以使所接菌種,在最適環境中盡快吃料,定植生長,造成優勢,減少雜菌污染。從第五天起,隨著菌絲生長,袋內溫度上升,比室溫高出2℃左右,為此應將室溫調至24℃以下。第十六天以後,新陳代謝旺盛時期,室溫以控制在20℃~23℃為宜。
3、控制濕度 發菌期(8~9月),菌絲是依靠基內水分生產,不需要外界供水,所以室內空氣相對濕度能達60%即可。陰雨天濕度大時,應開窗通風。但發菌需保證黑暗條件,通風宜在夜間進行。室內空氣濕度大時,往往會使棉塞潮濕,導致雜菌滋生。
4、查菌袋(菌瓶) 菌袋入培養室後3~4天,一般不宜翻動。7天後檢查菌絲生長情況和有否污染雜菌。一旦發現雜菌污染菌袋立即清出,焚燒或深埋處理以防傳染。 (六)出菇管理 菌袋經過20多天發菌培養,菌絲達到生理成熟,即從營養生長轉入生殖生長,開始猴頭菇的生長發育。此時應從如下方面加強管理:
1、進菇棚開口 常用的猴頭菌出菇棚,有室內與塑料大棚兩種。實踐證明,塑料大棚比室內菇房生態條件好,生長快,菇健壯,還可避免畸形菇。兩頭開口菌袋進菇棚立體排放堆高8~12層,注意為防止菌袋發熱,每兩層菌袋放一層竹竿,並對菌袋起固定作用。菌袋有套環拔掉棉塞,或將袋口松開,換上直徑4~5厘米的套環。一頭開口菌袋進菇棚對頭立體排放堆高8~12層,然後開口。菌瓶立體對頭排放堆高8~12層,打開瓶塞。以增加通氣量,促進原基生長。
2、調整溫度 菌袋進菇棚後,溫度要調至14℃~20℃。在適宜溫度刺激下,原基很快形成,從原基形成到採收需10~12天。菇棚內溫度低於12℃,原基不易形成,已形成的猴頭菇容易發紅。溫度超過23℃,子實體生長發育也緩慢,菌柄增長,菇體形成菜花狀畸形。溫度超過25℃,子實體會萎縮死亡。因此菇棚溫度調整至適宜14℃~20℃是猴頭菇栽培成敗的關鍵。
3、保持菇棚濕度 當菌袋進菇棚後,需要向菇棚空間、地面噴水,使菇棚相對濕度達到85%~90%,保持菌袋料面濕潤,保證原基形成,子實體正常生長發育。如果菇棚濕度低於70%,原基不易形成,已分化的原基會停止生長;如果菇棚濕度高於95%,加上通風不良會造成雜菌滋生,子實體腐爛。
4、通風 當菌袋進菇棚後,注意菇棚通風換氣,保持菇棚空氣新鮮。通風少時,會出現畸形菇。通風多時應注意通風與保濕的關系,應先噴水後通風,保證菇棚內空氣的相對濕度在85%~90%,保持空氣新鮮,以利子實體正常生長發育。
5、光照 保持一定光照,子實體形成生長發育過程中,需要200~400勒克斯光照,菇棚光照太強菇體發黃品質下降,影響價格。光照太弱原基形成困難或形成畸形菇。
6、採收 猴頭菌出菇是通過上述管理調整,保證最佳條件,一般從原基形成到採收需10~12天,猴頭菇子實體成熟志:菇體色白,表面出現菌刺,在沒有彈射孢子前適時採收。適時採收產量最高、品質最好。採收過遲,菌刺過長,孢子大量散發,子實體變得疏鬆,發黃,苦味濃,品質和食用價值均下降。
7、補水保濕 第一茬菇採收後,隨手將料面的殘菇、碎清理干凈。停止噴水3~4天,注意通風使菌絲體獲得充分的新鮮空氣,隨後進行補水。注意溫度、濕度、通風、光照等方面的管理,可獲得三、四茬菇,生物學效率達80%~120%。

⑦ 猴頭菇栽培的技術要點是什麼

(1)栽培季節

栽培一次可收3茬,約需兩個月。根據猴頭對生活條件的要求,人工栽培猴頭的適宜季節在東北地區8~10月,華北地區9~11月,長江流域10~12月,南方地區11~12月至翌年1月。

(2)栽培場所

室內、菇房、溫室、大棚等設施條件下都可生產猴頭。

(3)栽培工藝

猴頭生產主要採用熟料栽培法,常見的有袋栽和瓶栽兩種方式。工藝流程如下:

配料→裝袋(瓶)→滅菌→接種→發菌→出菇管理→採收→鮮銷或烘乾

(4)品種選擇

商品猴頭菇,子實體頭狀,不分枝,乳白色(乾子實體微黃),肉質,內實,無柄,表面密布菌刺,刺長1~1.5厘米,圓柱形。

(5)常用配方

①棉籽殼79%,麥麩20%,石膏粉1%,含水量60%。

②木屑69.8%,玉米粉20%,麥麩10%,硫酸鎂0.1%,磷酸二氫鉀0.1%,含水量58%。

③玉米芯78%,玉米粉20%,石膏粉1%,過磷酸鈣1%,含水量60%。

④豆秸68%,木屑20%,麥麩10%,石膏粉1%,蔗糖1%,含水量60%。

⑤蔗渣80%,麩皮10%,米糠8%,過磷酸鈣2%。

⑥酒糟50%,木屑30%,麩皮10%,米糠8%,過磷酸鈣2%。

⑦農作物秸稈混合粉98%,石膏2%。

(6)袋栽技術

①裝袋、滅菌、接種及發菌 選用15厘米×30~50厘米的低壓聚乙烯或聚丙烯袋,拌料、裝袋方法同常規,最好使用塑料頸圈,以利菇體生長。滅菌可用常壓或高壓,指標同常規。接種時,短袋從袋口接入;長袋從一側打穴(5穴,穴深1.5厘米)接種、封口、套袋。培養室要求空氣乾燥,相對濕度70%以下,通風良好,22~25℃,黑暗或有較弱的散射光。

②出菇管理 當菌絲體長至半袋時,就陸續發生子實體(猴頭菇的特點),進入出菇期管理。

開袋口:短袋拔去棉塞,壘成菌牆(圖4-38);長袋卧放,撕去膠布,穴口向上,置於出菇架上,袋上用塑料膜覆蓋,膜與穴口間應有空隙,2~3天掀動一次,促使菌蕾形成。當菌蕾直徑達2~3厘米時,揭去薄膜。

圖4-38 袋栽猴頭出菇現場

水分:生長前期,空氣濕度保持在95%左右,當菌刺長到1厘米時,應降至90%。濕度低於75%,子實體會干萎、發黃、生長緩慢。噴水視菇房空氣濕度情況掌握,避免向子實體直接噴。

通風:通風良好、空氣新鮮的場所,猴頭子實體個大、質緊、色白,菌刺長短適中,產量高,商品性好;否則子實體松軟,菌刺少而粗,生長緩慢,產量低,甚至會出現畸形。

光照:散射光利於猴頭子實體的發育。雖然子實體在黑暗條件下也能形成,但常發育不良,易畸形。

(7)瓶栽技術

原料拌勻後裝入瓶中,要求不松不緊,壓平培養基表面,洗去瓶壁內外黏附的培養基,塞上棉塞,進行滅菌。滅菌、接種及培養方法同常規。經15天左右的培養,當菌絲已生長整個培養基的一半時,表面就會逐漸形成子實體,子實體長至棉塞時,及時拔掉棉塞,進行出菇管理。此時適當降低溫度,保持18~22℃,空氣相對濕度9%~95%,10天左右即可採收。

(8)採收

猴頭子實體要在七八成成熟時採收。成熟標准:子實體堅實,孢子未彈射,菌刺充分展伸,菌刺長度1~1.5厘米。過熟採收菇體變黃萎縮,商品價值低,影響下一批菇形成,造成減產。採收後清理料面,並停水5~7天。適宜條件下,15~20天後會發生第二批菇。一般採收3~5次,但採收次數越多,個體越小,品質越差。

⑧ 種植猴頭菇越來越多,種植猴頭菇有哪些方法

層架有木結構、也有鋼材結構、也有鋼材木材混搭結構,還有竹結構,也有竹木混搭結構,按種植者自有材料進行搭設,以低成本為原則,但必須堅固耐用,一次搭設可多年使用。種植猴頭菇大棚,除具有保溫被外,還要進行內外遮陽網,遮陽網密度以大棚接受陽光強度的實際來確定。種植前要把菌種運至接種地,提貨時要做好菌種的檢測,不能使用菌齡超過80天、帶菌、帶蟲卵的菌種,這會影響種植後菌種萌發,也會使菌袋培養料感染雜菌或遭受病蟲害。

可出一潮菇,菇體大者直徑可達25厘米以上。至菌刺長達0.5厘米時即可小心採收,將粘有泥土的菇柄部分用刀削掉,即可出售或加工。應用此法可將出菇期延長至4月中下旬。該辦法也可用於未出菇的猴頭菌袋栽培,增產效果亦十分明顯。大棚栽培猴頭菇,在搭建大棚的時候應該選擇一個比較平坦。接近水源而且環境也很好的地方,因為猴頭菇的生長特性。所以大棚一般都用雙層空心牆,還要有良好的通風條件。此外在搭建大棚的時候還需要向下挖50cm的深度,大棚的頂部還要蓋上一層保溫膜。

⑨ 《猴頭菇栽培技術,猴頭菇人工種植方法(怎樣制

環境條件 :
1、溫度。 猴頭菇是中溫型和變溫結實性真菌。菌絲體生長和子實體形成要求溫度不同,前者相對高於後者。菌絲體生長溫度范圍為6℃~33℃,最適溫度為24℃~26℃。低於16℃或高於30℃菌絲體生長緩慢,低於6℃或高於35℃菌絲體停止生長。子實體生長溫度范圍為12~24℃,最適宜溫度15℃~20℃,超過25℃子實體生長受到抑制,低於16℃子實體變成微紅色,生長緩慢。溫度偏高時,子實體生長很快,但個體較小,菌刺長;溫度偏低,子實體較大,菌刺短,品質好。經袋料栽培和人工定向培育後,子實體形成和生長的溫度幅度更廣,適應性更強。
2、濕度 。水分是猴頭菇的主要組成成分,鮮菌絲體和鮮子實體中,水分含量達80~90%。水分是猴頭菇生長的必要條件。猴頭菌細胞的一切生化反應,都是在水的參與下進行的。營養成分的吸收和運輸,酶的分泌,纖維素、木質素等復雜物質的分解利用,都必須在一定的水分條件下才能進行。但是,水分過多了又會影響培養基內空氣流通,致使菌絲呼吸困難無法生長;還會降低菌絲抗逆能力,並加速其衰老。 木屑培養基較緊密,要求含水量低些;棉子皮等較疏鬆的培養基,要求較高的含水量。 栽培猴頭菇,用木屑等較緊密的培養基,含水量以55%~60%為宜;甘蔗渣培養基含水量以65%~75%為宜。測定猴頭菇培養基(料)的含水量是否合適,用手握法即可。即用手抓起一把調好的培養料緊握,指縫間有水滲出不往下掉,便是正好。擠不出水來,是太干;一擠有水滴往下掉,是太濕。
4、空氣相對濕度對猴頭菇的生長發育有很大影響。猴頭菇在不同的生長發育階段,對空氣相對濕度的要求不同。菌絲體生長階段,培養室內空氣相對濕度保持60%左右即可。子實體形成階段,培養室(菇房、菇棚)內的空氣相對濕度要求到85%~90%。在這樣適宜的濕度條件下,子實體生長迅速,菇體潔白。若濕度低到70%,由於猴頭菇子實體表面沒有角質、革質或蠟質等保護組織,是裸露狀肉質快,很快即因散失水分顏色變黃,菌刺變短,生長變慢或停止,致使產量降低。特別是幼嫩子實體,濕度低時還會留下不能恢復的永久性斑痕。反之,濕度超過95%時,又會因通氣不良而使子實體畸形,多數表現為菌刺粗,球塊小,分枝狀,嚴重時不形成球塊,產生擔孢子多,味苦,抗逆性大大降低,易染病害。 猴頭菇是一種好氣性真菌。在生長發育過程中,需要不斷吸收氧氣,呼出二氧化碳,進行呼吸作用,產生能量,供猴頭菇生長發育需要。由於二氧化碳對呼吸作用有抑製作用,若二氧化碳含量過高,則生長受抑制;而二氧化碳含量低時,雖然呼吸作用旺盛,生長迅速,但是菌絲易老化。 在菌絲體生長階段,猴頭菇能忍受較高的二氧化碳濃度,可以在含二氧化碳0.3%~1%的空氣中正常生長。 在子實體階段,猴頭菇對二氧化碳濃度十分敏感。通氣不良或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高時,對原基分化和子實體生長都有很大影響。在子實體生長過程中,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以不超過0.1%為宜。菇棚中的二氧化碳濃度超過0.1%時,就會刺激菌柄不斷分枝,菌刺扭曲,球心發育不良,形成畸形子實體。所以,猴頭菇培養室每天定時通風換氣,以排除過多的二氧化碳和其他代謝廢氣,補充新鮮空氣。
4、光線 猴頭菇沒有葉綠素,不能進行光合作用,不需要直射光線。如果將其培養在直射陽光下,一方面由於陽光中的紫外線會傷害它,另一方面由於水分急劇蒸發,又會使菌體很快乾萎。菌絲體生長階段不需要光線。子實體生長過程中需散射光,在200~400勒克斯的光照條件下,子實體才能生長得潔白,但如果光照超過1000勒克斯,子實體發紅,生長緩慢,品質變差。
5、酸鹼度 猴頭菇是比較喜歡酸性的一種真菌,這也是它的一個特點。在平常栽培的幾種食用菌中,猴頭菇需要的pH最低。只有在酸性條件下,猴頭菇才能很好地分解培養基中的有機物質。猴頭菇的菌絲體,在pH值2.4~8.5的范圍內均能生長。pH3.5~5.5最好,不但菌絲好,而且利於子實體原基形成和提高產量。根據培養料經滅菌後pH值下降0.5左右的特點,拌料後的pH值最好為6.0左右。
二、栽培配方與栽培方式
(一)栽培配方
1、棉籽皮麥麩配方
棉籽皮82%,麥麩15%,尿素1%,石膏粉1%,過磷酸鈣1%,料水比1:1.2~1.3。
2、棉籽皮玉米粉配方
棉籽皮82%,麥麩11%,玉米芯4%,磷肥1%,石膏粉2%,料水比1:1.2~1.3。
3、棉籽皮酒糟配方
棉籽皮40%,酒糟38%,米糠20%,石膏粉1%,蔗糖1%,料水比1:1.2~1.3。

4
4、玉米芯麥麩配方
玉米芯86%,麥麩11%,石膏粉2%,磷肥1%,料水比1:1.2~1.3。 5、木屑棉籽皮配方
木屑42%,棉籽皮42%,麥麩14 %,石膏粉1%,蔗糖1%,料水比1:1.2~1.3。 6、玉米芯豆餅粉配方
玉米芯88%,豆餅粉10%,石膏粉

閱讀全文

與猴頭菇種植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實證研究方法不足怎麼寫 瀏覽:571
預制塊一塊一塊的裝車簡便方法 瀏覽:229
感統教具的使用方法 瀏覽:213
電信網路5g慢怎麼解決方法 瀏覽:768
自重街頭訓練方法 瀏覽:110
睡覺時的正確方法和方向 瀏覽:280
碸吡草酯分析方法 瀏覽:492
電腦的麥克風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950
雞蛋泡醋食用方法 瀏覽:458
期貨虧損最好的解決方法 瀏覽:869
脖子擦傷化膿怎麼處理方法 瀏覽:52
重組體篩選有哪些方法 瀏覽:966
蟹爪蘭花的圖片及養殖方法 瀏覽:146
dj12bd61sg的使用方法 瀏覽:3
如何防止吼叫的方法 瀏覽:284
夜釣有什麼方法可以看到魚漂 瀏覽:587
石材線條安裝方法 瀏覽:451
清涼油延時使用方法 瀏覽:915
刀片式刮鬍刀安裝方法 瀏覽:490
led視頻處理器調試方法 瀏覽: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