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對採用公允價值模式進行後續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正確的會計處理方法是什麼
投資性房地產後續計量,通常應當採用成本模式,只有滿足特定條件的情況下才可以採用公允價值模式。但是。同一企業只能採用一種模式對所有投資性房地產進行後續計量,不得同時採用兩種計量模式。
一、採用成本模式進行後續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
採用成本模式進行後續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應當按照《企業會計准則第4號一固定資產》或《企業會計准則第6號——無形資產》的有關規定,按期(月)計提折舊或攤銷,借記「其他業務成本」等科目,貸記「投資性房地產累計折舊(攤銷)」。取得的租金收入,借記「銀行存款」等科目,貸記「其他業務收入」等科目。
投資性房地產存在減值跡象的,還應當按照《企業會計准則第8號——資產減值》的有關規定。經減值測試後確定發生減值的,應當計提減值准備,借記「資產減值損失」科目,貸記「投資性房地產減值准備」科目。已經計提減值准備的投資性房地產,其減值損失在以後的會計期間不得轉回。
二、採用公允價值模式進行後續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
企業有確鑿證據表明其投資性房地產的公允價值能夠持續可靠取得的,可以對投資性房地產採用公允價值模式進行後續計量。
投資性房地產採用公允價值模式進行後續計量的,不計提折舊或攤銷,應當以資產負債表日的公允價值計量。資產負債表日,投資性房地產的公允價值高於其賬面余額的差額,借記「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變動」科目,貸記「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科目;公允價值低於其賬面余額的差額作相反的賬務處理。(公允價值模式後續計量,其租金收入部分等也同樣計入「其他業務收入」。)
Ⅱ 小企業會計准則中規定長期股權投資的後續計量用什麼方法
根據〈企業會計准則第2號——長期股權投資〉的規定,長期股權投資的後續計量分為兩種。一種是成本法,一種是權益法。
(一) 成本法
長期股權投資成本法的適用范圍:
1、投資企業對子公司的投資;
2、投資企業對被投資單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且在活躍市場中沒有報價、公允價值不能可靠計量的長期股權投資。
在成本法下,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成本按照投資成本計價。追加或收回投資應當相應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成本。被投資企業宣告分派現金股利或利潤,應當確認為當期投資收益。但是投資企業確認的投資收益,應只限於投資企業投資後被投資企業產生的累積凈利潤的分配額,實際收到的現金股利或利潤超過所產生的累積凈利潤的分配額部分應作為初始投資成本的收回。
[例]某企業2006年1月1日,以銀行存款1000萬元購入甲公司10%股份。該股份在活躍市場上沒有報價且公允價值不能可靠計量,該企業採用成本法核算。甲公司近幾年實現的凈利潤、分配股利情況如下表:
單位:萬元年 度 甲公司實現的凈利潤 當年分配股利
2006年 1000 800
2007年 1800 1500
2008年 2500 2000
其會計核算過程如下:
(1)2006年1月1日,取得投資時:
借:長期股權投資——甲公司 10000000
貸:銀行存款 10000000
(2)2006年甲公司宣告發放股利時:
借:應收股利 800000
貸:長期股權投資 800000
(3)實際收到時:
借:銀行存款 800000
貸:應收股利 800000
(4)2007年甲公司宣告發放股利時:
長期股權投資應沖回成本:(1500+800-1000)*10%-80=50(萬元)
借:應收股利 1500000
貸:長期股權投資 500000
投資收益 1000000
(5)實際收到時:
借:銀行存款 1500000
貸:應收股利 1500000
(6)2008年甲公司宣告發放股利時:
長期股權投資應沖回成本:(2000+1500+800-1800-1000)*10%-80-50=20(萬元)
借:應收股利 2000000
貸:長期股權投資 200000
投資收益 1800000
(7)實際收到時:
借:銀行存款 2000000
貸:應收股利 2000000
(二) 權益法投資企業對被投資企業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的長期股權投資,應該採用權益法核算。
在權益法下,投資企業應根據被投資企業所有者權益的變動情況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但僅限於被投資企業所有者權益總額的變動,若所有者權益總額未發生變動則不作賬務處理。
長期股權投資的權益法核算比較復雜,在核算中使用的明細科目有:
1、 長期股權投資—某公司(成本)
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應與取得投資時享有被投資單位可辯認凈資產的公允價值份額作比較。如果初始投資成本大於其享有的公允價值份額,則不調整初始投資成本,即按實際成本入賬;如果初始投資成本小於其享有的公允價值份額,則應按其差額增加初始投資成本,同時增加「營業外收入」。
2、 長期股權投資—某公司(損益調整)
投資企業取得投資後,應根據被投資企業實現凈損益的情況,按其份額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記入「長期股權投資—某公司(損益調整)」科目,同時借記或貸記「投資收益」。
值得注意的是,投資企業在確認投資收益時,應當考慮取得投資時被投資單位存貨、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資產的公允價值與其賬面價值的不一致,對被投資單位凈利潤的影響。
3、 長期股權投資—某公司(其他權益變動)
在持有期間,投資企業應根據被投資企業所有者權益總額的變動情況,按其享有份額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同時相應增加或減少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例]甲公司於2008年1月1日,以銀行存款2000萬元購買A公司40%股權,能夠參與A公司的生產經營決策。投資當日,A公司可辯認凈資產的公允價值為6000萬元。甲公司採用權益法進行核算。A公司2008年度實現凈利潤2000萬元。其中A公司存貨賬面原價為600萬元,甲公司取得投資時公允價值為775萬元,已全部對外出售。A公司固定資產採用直線法攤銷,預計凈殘值為50萬元。賬面原價2550萬元,已使用2年,甲公司取得投資時公允價值為2750萬元,剩餘使用年限18年。(甲公司與A公司所採用的會計政策一致,所得稅率均為25%)
其賬務處理如下:
(1) 取得投資時:
借:長期股權投資—A公司(成本) 24000000
貸:銀行存款 20000000
營業外收入 4000000
(2) 被投資企業實現凈利潤時:
因賬面價值與公允價值的差額,就調整的利潤計算如下:
存貨:(775-600)*100%=175萬
固定資產:(2750-50)/18-(2550-50)/20=25萬
投資企業應確認的投資收益為:[2000-(175+25)*(1-25%)]*40%=740萬
借:長期股權投資—A公司(損益調整) 7400000
貸:投資收益 7400000
Ⅲ 長期股權投資後續計量辦法有哪幾種
答案:
後續計量:對初始投資成本的調整,確定入賬價值
首先應採用成本法還是權益法進行核算:
1、如果採用成本法核算,一般情況下不涉及對初始投資成本的調整;
2、如果採用的是權益法,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大於投資時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不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
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小於投資時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其差額應當計入當期損益(營業外收入),同時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成本。
關注環球網校長期股權投資後續計量辦法有哪幾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