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大腸菌群的保存方法
一.菌種的保存
重組 DNA 分子(質粒、噬菌體、粘性質粒)必須導入宿主菌中,通過細菌培養來擴增所需的重組 DNA。
通常採用宿主菌是大腸桿菌,根據不同載體需求,選用不同品系大腸桿菌
1. 概述:大腸桿菌其它微生物一樣,都具有穩定遺傳性和變異性、遺傳性,保證微生物本身特徵的相對穩定,即無性繁殖過程中能夠保持原有的性狀,為菌種保藏提供了有利因此,而變異性,使微生物的性狀在繁殖過程中出現某些改變,給菌種保藏帶來了困難。由於存在變異,即菌種常出現所謂的退化,主要指理想性狀的喪失,從而導致發育緩慢,存活率和產質量降低等現象,菌種保藏工作就是使菌種的變異降低至最小水平,使菌種在較長期的保藏之後仍然保持著原有的生命力、優良生產性能、形態特徵以及不污染雜菌。能夠長期在研究上應用。
2. 微生物的變異速度,通常情況下,與其新陳代謝速度有關,微生物代謝活力旺盛,它的變異速度快,代謝活動微弱,變異速度就慢。並且在多次的無性繁殖過程中可能會有突變的積累。人們利用這一規律,可以創造各種條件,使微生物活動處於微弱活動或不活動狀態,以減少變異的發生。
3. 菌種保藏的原理是:通過低溫、乾燥、隔絕空氣和斷絕營養等手段,以達最大限度地降低菌種的代謝強度,抑制細菌的生長和繁殖。由於菌種的代謝相對靜止,生命活動將處休眠狀態,從而可以保藏較長時間。要求保存的菌種在復甦後除保持以前的生活與繁殖能力、不發生形態特徵、生理狀態及遺傳性狀的
改變外,還不允許污染任何雜菌。此外,在保存前應確保菌種的單純性,先分離單菌落後進行鑒定,然後再繁殖保存。
4. 常用的長期保存法有:液體石蠟法、硅膠保存法、加入甘油或二甲基亞碸(DMSD)等保護劑。
5. 甘油低溫保存法(-70℃—-196℃)的特點
i.
甘油菌低溫保存的基本原理是:在-70℃或液氮中凍存,細菌內的酶活性均己停止,即代謝處於完全停止狀態,故可以長期保存。在0℃—-70℃溫度范圍內,水晶呈針狀,極易招致細菌的嚴重損傷。用電鏡觀察,可見細菌的核膜上有大量針尖樣小孔。因此,為了避免0℃—-70℃冰晶的形成和細菌膜兩側離子平衡的破壞,需要加保護劑。甘油可降低冰點,在緩慢的凍結條件下,能使細菌內水分在凍結前透出細菌外。貯存在-70℃以下低溫中能減少冰晶形成,甘油對細菌無毒性,分子量小,溶解度大,易穿透細菌.
ii.
使用濃度范圍為15%-50%,一般常用30%。在保存瓶中按1:1加入60%的甘油和菌液,混勻後貯存於-70℃或液氮中。復甦後細菌仍能生長,活力不受任何影響。
二、菌種的復甦
復甦菌種時,用接種環或牙簽挑取少許凍結的菌種到平皿上,37℃培養8-12小時即可。甘油菌從冰箱取出使用時應置於低溫或 0℃冰浴中,用完盡快放回,接種時挑取表面已融化部分即可,不可全溶,因反復凍融會導致細胞壁破裂。
切記:接種過程中不得使保存瓶中的菌液融化。
三、大腸桿菌培養
1.培養基配製:培養基從形態上分為液體與固體培養基。根據有無抗生素和其他選擇性葯物分為普通與選擇培養基,常用LB培養基。
1)LB(Luria-Bertain)液體培養基配製
精解蛋白腖(bacto-tryptone)1.0%
酵母浸出粉(bacto-extract)0.5%
氯化鈉1.0%
攪拌使之完全溶解,用5molNaOH(about0.2ml/1000ml培養基)調pH至7.0,如用進口試劑可不
必調, 高壓滅菌20min(120℃ 0.1Mpa)
2)含瓊脂的固體培養基配製
(1)普通培養基:固體培養基是在液體培養基中加 1.5%瓊脂製成,先配液體培養基,然後加入 1.5%瓊脂,高壓滅菌20min,取出後再無菌狀態下鋪平板
(2)選擇性培養基:將消毒好的固體培養基置室溫下冷卻50℃時加抗生素或其他必加成分,搖勻後倒入滅菌皿中厚度2-3mm, 室溫固化。 (抗生素用三蒸水溶解後,用無菌濾頭過濾到無菌瓶中, 氨苄青黴素終濃度 50μl/ml)新制備的固體培養基較濕,鋪上的液體不易吸收,可在室溫下放 2-3天,或37℃放半小時,然後4℃保存備用。
(3)LB培養基中所用抗生素終濃度:氨苄青黴素-50μl/ml;氯黴素-20μl/ml;慶大黴素-15μl/ml;卡那黴素-30μl/ml;春日黴素-1000μl/ml;壯觀黴素-100μl/ml;鏈黴素-30μl/ml;四環素-12μl/ml。
注意:除了四環素保存-20℃,其餘均應保存4℃,所有抗生素均應溶於無菌去離子水。四環素對光敏感
2.液體細菌培養
1)小量培養:
(1) 取滅菌 16 或 18mm 口徑培養管,加 3-5mlLB 培養基,再加 50mg/ml 氨苄青黴素 3-5ul(宿主菌不加抗生素)
(2) 無菌牙簽挑取單菌落,送入培養液中,或取菌液 5-10ul,轉入培養液中,封好管口
(3) 37℃搖床培養 100-200r/min 至生長飽和,約 6-12 小時
2)大量培養:取 500ml 培養瓶內裝培養基 100-200ml,及相應抗生素。以 0.5-1%濃度接種菌液,37 度搖床培養100-200r/min至OD值0.6-0.8。
3.固體細菌培養: 用於單一菌落的挑選,轉化後抗性菌落的篩選。
方法:採用劃痕接種法。用接種環從菌種中沾取少量菌液,劃線。
『貳』 菌種保藏的原理,菌種保藏方法
1、菌種保藏的原理:菌種保藏有多種方法,其原理大多大同小異,主要是人為創造條件盡量降低生物體內的代謝活動,以達到延長生命、減少變異的目的,其中低溫、乾燥和隔絕空氣是使微生物代謝能力降低的重要因素。2、菌種保藏方法:菌種保藏常用的方法有凍干保藏法、液氮保藏法、甘油管冷凍保藏法、傳代培養保藏法、寄主保藏法、載體保藏法等。
一、菌種保藏的原理
1、菌種保藏的原理是根據菌種的生理生化特性,人為創造條件盡量降低生物體內的代謝活動,以達到延長生命、減少變異的目的。在保藏過程中,必須使微生物的代謝處於最不活躍或相對靜止的狀態,才能在一定的時間內使其不發生變異而又保持生活能力。
2、低溫、乾燥和隔絕空氣是使微生物代謝能力降低的重要因素,因此菌種保藏方法雖多,但都是根據這三個因素而設計的。其中低溫可減緩機體細胞的酶活,降低新陳代謝,達到保藏菌種的目的,同時會導致菌體誘發菌絲自溶機制。
二、菌種保藏方法
常用的方法有凍干保藏法、液氮保藏法、甘油管冷凍保藏法、傳代培養保藏法、寄主保藏法、載體保藏法等。
1、凍干保藏法
凍干保藏法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具體為:先使微生物在極低溫度(-70℃左右)下快速冷凍,然後在減壓下利用升華現象除去水分(真空乾燥),其中真空冷凍乾燥法最常見。
2、液氮保藏法
液氮保藏法,又稱為超低溫保藏法,主要利用微生物在低於-130°C的低溫下新陳代謝趨於停止的原理,在液氮中(-196°C的超低溫下)有效地進行菌種保藏的方法。該方法一般可保藏15年以上,是公認的菌種長期保藏技術之一。
3、甘油管冷凍保藏法
甘油管冷凍保藏法,利用微生物在甘油中生長和代謝受到抑制的原理達到保藏目的。該方法適用於一般細菌的保存,同時也適用於鏈球菌、弧菌、真菌等需特殊方法保存的菌種,適用范圍廣,操作簡便,效果好,無變異現象發生。
4、傳代培養保藏法
傳代培養保藏法,又稱定期移植保藏法,包括斜面培養、穿刺培養、皰肉培養基培養等,是指將菌種接種於適宜的培養基中,最適條件下培養,待菌種生長完全後,通常置於4℃-6℃進行保存並間隔一定時間進行移植培養的菌種保藏方法。
5、寄主保藏法
寄主保藏法相當於一般微生物的傳代培養保藏法,必須在生活的動物、昆蟲、雞胚內感染並傳代,尚不能用於在人工培養基上生長的微生物,如病毒、立克次氏體、螺旋體等。
6、載體保藏法
載體保藏法,將微生物吸附在適當的載體如土壤、沙子、硅膠、濾紙上,而後進行乾燥的保藏法,例如沙土保藏法和濾紙保藏法應用相當廣泛。
『叄』 菌種保藏的方法 菌種保藏的方法有哪些
1、沙土保藏法。取河沙加入10%稀鹽酸,加熱煮沸30分鍾,以去除其中的有機質。倒去酸水,用自來水沖洗至中性。烘乾,用40目篩子過篩,以去掉粗顆粒,備用。另取非耕作層的不含腐植質的瘦黃土或紅土,加自來水浸泡洗滌數次,直至中性。烘乾,碾碎,通過100目篩子過篩,以去除粗顆粒。
2、濾紙保藏法。將濾紙剪成0.5×1.2cm的小條,裝入0.6×8cm的安瓿管中,每管1-2張,塞以棉塞,1.05 kg/cm,121℃滅菌30分鍾。將需要保存的菌種,在適宜的斜面培養基上培養,使充分生長。取滅菌脫脂牛乳1-2ml滴加在滅菌培養皿或試管內,取數環菌苔在牛乳內混勻,製成濃懸液。用滅菌鑷子自安瓿管取濾紙條浸入菌懸液內,使其吸飽,再放回至安瓿管中,塞上棉塞。將安瓿管放入內有五氧化二磷作吸水劑的乾燥器中,用真空泵抽氣至干。將棉花塞入管內,用火焰按圖Ⅶ-13熔封,保存於低溫下。需要使用菌種,復活培養時,可將安瓿管口在火焰上燒熱,滴一滴冷水在燒熱的部位,使玻璃破裂,再用鑷子敲掉口端的玻璃,待安瓿管開啟後,取出濾紙,放入液體培養基內,置溫箱中培養。細菌、酵母菌、絲狀真菌均可用此法保藏,前兩者可保藏2年左右,有些絲狀真菌甚至可保藏14-17年之久。此法較液氮、冷凍乾燥法簡便,不需要特殊設備。
3、寄主保藏法。寄主保藏法用於尚不能在人工培養基上生長的微生物,如病毒、立克次氏體、螺旋體等,它們必須在生活的動物、昆蟲、雞胚內感染並傳代,此法相當於一般微生物的傳代培養保藏法。病毒等微生物亦可用其他方法如液氮保藏法與冷凍乾燥保藏法進行保藏。冷凍保藏法可分低溫冰箱(-20—-30℃,-50—-80℃)、乾冰酒精快速凍結(約-70℃)和液氮(-196℃)等保藏法,其中最常見的是甘油管冷凍保藏法。
4、甘油管保存法。甘油管冷凍保藏法是利用微生物在甘油中生長和代謝受到抑制的原理達到保藏目的。其方法是將80%的甘油高壓蒸汽滅菌待用。將培養好的斜面菌種用無菌水製成高濃度的菌懸液。取1ml滅菌甘油放入與菌液充分混勻,使甘油濃度約為10%-30%,於-70℃下凍存。-20℃保存時間較短。或採用體積比為8:2的甘油-生理鹽水,加入新鮮培養的菌體肉湯,混合均勻後至-20℃冰箱保存。該方法適用於一般細菌的保存,同時也適用於鏈球菌、弧菌、真菌等需特殊方法保存的菌種,適用范圍廣,操作簡便,效果好,無變異現象發生。甘油-生理鹽水保存液保存菌種優於甘油原液,其原因可能是加入生理鹽水適當降低了甘油的高滲作用,且有肉湯培養物適量增加保存液的營養成分,從而更好地保護了待保存的菌株。
5、冷凍乾燥保藏法。先使微生物在極低溫度(-70℃左右)下快速冷凍,然後在減壓下利用升華現象除去水分(真空乾燥),其中真空冷凍乾燥法最常見。真空冷凍乾燥保藏法是兼具低溫、乾燥、除氧三方面菌種保藏的主要因素,除不宜於絲狀真菌的菌絲體外,對病毒、細菌、放線菌、酵母及絲狀菌孢子等各類微生物都適用,不宜用凍干法保存的微生物不到2%。真空冷凍乾燥法是在低溫下快速將細胞凍結,然後在真空條件下乾燥,使微生物的生長和酶活動停止。為了防止在冷凍和水分升華過程中對細胞的損害,要採用保護劑來制備細胞懸液,使菌在凍結和脫水過程中起到保護作用的溶質,通過氫鍵和離子鍵對水和細胞所產生的親和力來穩定細胞成分的構型。即是使樣品中的水分在冰凍狀態下,抽真空減壓,使凍結的冰直接升華為水蒸氣,使樣品達到乾燥。乾燥後的微生物在真空下封裝,與空氣隔絕,達到長期保藏的目的。
『肆』 菌種保藏的目的,菌種保藏的方法有哪些
1、目的:盡可能的保持菌種的原有性狀以及活力的穩定,保證菌種不死亡、不發生變異、不被外物污染,保持菌株的優良性狀不發生退化以及優良菌株的存活。2、原理:通過降低微生物體內的代謝,抑制生長繁殖,從而延長菌種的生命,減少變異,常用的方法為低溫保藏、缺氧保藏、乾燥保藏。
一、菌種保藏的目的
1、目的
在使用和傳代的過程中,菌種容易出現污染,發生變異,死亡等情況,從而導致菌種衰退,優良菌種丟失。而菌種保藏的目的就是為了盡可能的保持菌種的原有性狀以及活力的穩定,保證菌種不死亡、不發生變異、不會被外物污染,保持菌株的優良性狀不發生退化以及優良菌株的存活。
2、原理
菌種保藏的原理是通過降低微生物體內的代謝,抑制生長繁殖,從而延長菌種的生命,減少變異。常用的方法主要為低溫保藏,缺氧保藏,乾燥保藏。除此之外,避光,添加保護劑,缺乏營養等也可以提高保藏的效果。
二、菌種保藏的方法有哪些
1、斜面低溫保藏法
將菌種接種到適合的固體斜面培養基上,等到菌種充分生長過後,使用油紙將棉塞部分包紮好,然後轉移至2-8℃的冰箱中進行保存。
2、液體石蠟保藏法
(1)使用三角燒瓶將液體石蠟裝好,塞上棉塞,並用牛皮紙進行包紮,0.1MPa,121.3℃滅菌30分鍾左右,然後轉移至40℃的溫箱中,將水汽蒸發掉。
(2)將菌種在斜面培養基中培養,得到健壯的菌體,然後使用滅菌吸管將石蠟注入斜面上,用量為高出斜面頂端1cm為宜。
(3)將試管直立,放置在低溫或者室溫的環境下進行保存。
3、濾紙保藏法
(1)准備好濾紙條(0.5×1.2cm),裝入安瓿管中(0.6×8cm),每個管中放入1-2張,然後塞上棉塞,在0.1MPa,121.3℃的環境下滅菌30分鍾。
(2)將菌種在斜面培養基中培養,得到健壯的菌體,然後取出1-2ml的滅菌脫脂牛乳,滴加在滅菌培養皿內,接著取數環菌苔在牛乳內混合均勻,製成濃懸液。
(3)使用鑷子將濾紙條夾出,浸入菌懸液內,吸飽後,放回安瓿管中,塞上棉塞。
(4)將安瓿管放入裝有五氧化二磷的乾燥器,並用真空泵抽氣至干,然後將棉花塞入管內,用火焰熔封,放置在低溫下保存。
(5)當需要使用菌種的時候,將安瓿管口在火焰上燒熱,在燒熱的部位滴上一滴冷水,使玻璃破裂,再用鑷子將瓶口端的玻璃敲掉,等到打開安瓿管後,將濾紙取出,放入液體培養基內,置溫箱中培養。
4、沙土保藏法
(1)取出河沙,加入10%稀鹽酸,加熱煮沸30分鍾(除去有機質)。
(2)將酸水倒掉,並用自來水將河沙洗至中性,然後進行烘乾,過篩(40目篩子),將粗顆粒去掉。
(3)取非耕作層的不含腐植質的瘦黃土或紅土,浸泡洗滌數次,直至為中性。
(4)烘乾,碾碎,過篩(100目篩子),去除粗顆粒。
(5)將沙和土按照2:1的比例混合,裝入試管中,塞好棉塞,滅菌30分鍾左右。
(6)將菌種在斜面培養基中培養,得到健壯的菌體,然後向斜面培養物中注入3-5ml無菌水,洗下細胞或孢子製成菌懸液。
(7)用無菌吸管吸取菌懸液,均勻滴入沙土管中,每管0.2-0.5ml,然後真空抽去管中的水分。如果是放線菌和黴菌可以直接挑取孢子拌入沙土管之中。
(8)將沙土管用火焰熔封,然後放置在低溫(4-6℃)乾燥處保藏,或者是將沙土管直接用牛皮紙或塑料紙包好,置乾燥器內保存。保存過程中,需要每隔半年檢查一次菌種的存活性和純度。
5、甘油管保存法
(1)將80%的甘油進行高壓蒸汽滅菌。
(2)將菌種放置在斜面培養基上培養,然後使用無菌水製成高濃度的菌懸液。
(3)使用1ml的甘油與菌液混合均勻,讓甘油的濃度為10-30%左右,然後將其放置在零下70℃的環境下進行凍存。
(4)也可以使用甘油-生理鹽水(體積比8:2),和菌體肉湯混合均勻,然後放置在零下20℃的環境下進行保存。
6、冷凍乾燥保藏法
(1)在低溫下將細胞快速凍結,然後在真空條件下進行乾燥,同時為了保證細胞在冷凍和水分升華的過程中不受損害,應當使用保護劑來制備細胞細胞懸液(菌在凍結和脫水過程中起到保護作用的溶質),通過氫鍵和離子鍵對水和細胞所產生的親和力來穩定細胞成分的構型。
(2)乾燥後的菌種在真空下封裝,和空氣隔絕,從而實現長期保藏。
(3)該方法兼具低溫、乾燥、除氧三方面菌種保藏的主要因素,除開絲狀真菌的菌絲體外,其它各類微生物大多都適用。
『伍』 菌種保存 長期保存菌種的方法
1、液體石蠟保存法。液體石蠟保存法就是在斜面菌種或穿刺菌種表面覆蓋一層液體石蠟,從而隔絕空氣,減少菌種及培養物水分揮發,保藏溫度要求在4℃下即可。將培養好的菌種斜面,緩慢倒入無菌的液體石蠟,使石蠟高出斜面頂端1厘米,直立放置,低溫保存就可以,黴菌、放線菌、芽孢細菌可保藏2年以上不死,酵母菌可保藏1-2年。
2、沙土保存法。沙土保藏法是將菌種吸附在適當的載體上,而後進行乾燥的保藏。將培養好的菌種接入沙土管內,用真空泵抽氣至干。細菌、酵母菌、絲狀真菌均可用此法保藏,前兩者可保藏2年左右,有些絲狀真菌甚至可保藏14-17年之久。
3、甘油管保存法。甘油管保存是利用微生物在甘油中生長和代謝受到抑制的原理達到保藏目的。配置30%濃度的無菌甘油,將培養好的菌種與甘油充分混合均勻,放入-20℃保存。
4、冷凍乾燥保藏法。冷凍乾燥保存法就是將菌種與保護劑混合均勻後,快速冷凍,然後在減壓下利用升華現象除去水分,兼具低溫、乾燥、除氧三方。乾燥後的菌種在真空環境下可長期保存。
『陸』 菌種保存的方法有哪些,菌種傳代操作規程
二、菌種傳代操作規程
1、點燃酒精燈,在火焰旁的上方灼燒接種環。
2、將原有的菌種斜面培養基(菌種管)和待接種的新斜面培養基(接種管)用左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夾住,菌種管在前,接種管在後,然後斜持試管(45°),讓試管內斜面向上,兩個試管的口子平齊。
3、右手在火焰旁邊轉動兩管的棉塞,然後右手拿著接種環的柄端,垂直將接種環在火焰上灼燒,頂端的環必須燒紅,而且凡是接種時進入試管的部分,均應通過火焰灼燒。
4、使用右手的小指和手掌之間以及無名指和小指之間,將兩管的棉塞拔出,拿住,然後將試管在火焰上通過。
5、將接種環插入菌種管內,接觸無菌苔生長的培養基,待冷後,從斜面上挑取少許菌苔,然後迅速插入接種管,在斜面上輕輕劃線接種(由下而上劃直線,然後由下往上劃曲線)。
6、接種完畢後,將管口通過火焰滅菌,並將棉塞塞上。
『柒』 菌種的長期保存方法 菌種保藏
1、傳代培養保藏法:包括又有斜面培養、穿刺培養、皰肉培養基培養等,培養後於4-6℃冰箱內保存。其中斜面培養法是將菌種接種在適宜的固體斜面培養基上,待菌充分生長後,棉塞部分用油紙包紮好,移至2-8℃的冰箱中保藏。保藏時間依微生物的種類而有不同,黴菌、放線菌及有芽孢的細菌保存2-4個月,移種一次。酵母菌兩個月,細菌最好每月移種一次。此法為實驗室和工廠菌種室常用的保藏法,優點是操作簡單,使用方便,不需特殊設備,能隨時檢查所保藏的菌株是否死亡、變異與污染雜菌等。缺點是容易變異,因為培養基的物理、化學特性不是嚴格恆定的,屢次傳代會使微生物的代謝改變,而影響微生物的性狀,污染雜菌的機會亦較多。
2、液體石蠟覆蓋保藏法:液體石蠟覆蓋保藏法是傳代培養的變相方法,能夠適當延長保藏時間,它是在斜面培養物和穿刺培養物上面覆蓋滅菌的液體石蠟,一方面可防止因培養基水分蒸發而引起菌種死亡,另一方面可阻止氧氣進入,以減弱代謝作用。本方法的原理是在長好的斜面菌上覆蓋滅菌的液體石蠟,達到菌體與空氣隔絕,使菌處於生長和代謝停止狀態,同時石蠟油還防止水分蒸發,在低溫下達到較長期的保藏菌種的目的。保藏溫度要求在-4-4℃下,液體石蠟法適用於不產孢子的菌種。此法實用而效果好。黴菌、放線菌、芽孢細菌可保藏2年以上不死,酵母菌可保藏1-2年,一般無芽孢細菌也可保藏1年左右,甚至用一般方法很難保藏的腦膜炎球菌,在37℃溫箱內,亦可保藏3個月之久。此法的優點是製作簡單,不需特殊設備,且不需經常移種。缺點是保存時必須直立放置,所佔位置較大,同時也不便攜帶。從液體石蠟下面取培養物移種後,接種環在火焰上燒灼時,培養物容易與殘留的液體石蠟一起飛濺,應特別注意。
3、載體保藏法:載體保藏法是將微生物吸附在適當的載體,如土壤、沙子、硅膠、濾紙上,而後進行乾燥的保藏法,例如沙土保藏法和濾紙保藏法應用相當廣泛。
4、寄主保藏法:寄主保藏法用於尚不能在人工培養基上生長的微生物,如病毒、立克次氏體、螺旋體等,它們必須在生活的動物、昆蟲、雞胚內感染並傳代,此法相當於一般微生物的傳代培養保藏法。病毒等微生物亦可用其他方法如液氮保藏法與冷凍乾燥保藏法進行保藏。冷凍保藏法可分低溫冰箱(-20—-30℃,-50—-80℃)、乾冰酒精快速凍結(約-70℃)和液氮(-196℃)等保藏法。
5、甘油管保存法:甘油管冷凍保藏法是利用微生物在甘油中生長和代謝受到抑制的原理達到保藏目的。其方法是將80%的甘油高壓蒸汽滅菌待用。將培養好的斜面菌種用無菌水製成高濃度的菌懸液。取1ml滅菌甘油放入與菌液充分混勻,使甘油濃度約為10%-30%,於-70℃下凍存。-20℃保存時間較短。或採用體積比為8:2的甘油-生理鹽水,加入新鮮培養的菌體肉湯,混合均勻後至-20℃冰箱保存。該方法適用於一般細菌的保存,同時也適用於鏈球菌、弧菌、真菌等需特殊方法保存的菌種,適用范圍廣,操作簡便,效果好,無變異現象發生。甘油-生理鹽水保存液保存菌種優於甘油原液,其原因可能是加入生理鹽水適當降低了甘油的高滲作用,且有肉湯培養物適量增加保存液的營養成分,從而更好地保護了待保存的菌株。
6、冷凍乾燥保藏法:先使微生物在極低溫度(-70℃左右)下快速冷凍,然後在減壓下利用升華現象除去水分(真空乾燥),其中真空冷凍乾燥法最常見。真空冷凍乾燥保藏法是兼具低溫、乾燥、除氧三方面菌種保藏的主要因素,除不宜於絲狀真菌的菌絲體外,對病毒、細菌、放線菌、酵母及絲狀菌孢子等各類微生物都適用,不宜用凍干法保存的微生物不到2%。真空冷凍乾燥法是在低溫下快速將細胞凍結,然後在真空條件下乾燥,使微生物的生長和酶活動停止。為了防止在冷凍和水分升華過程中對細胞的損害,要採用保護劑來制備細胞懸液,使菌在凍結和脫水過程中起到保護作用的溶質,通過氫鍵和離子鍵對水和細胞所產生的親和力來穩定細胞成分的構型。即是使樣品中的水分在冰凍狀態下,抽真空減壓,使凍結的冰直接升華為水蒸氣,使樣品達到乾燥。乾燥後的微生物在真空下封裝,與空氣隔絕,達到長期保藏的目的。
『捌』 常見的保存菌種的方法 常見的保存菌種的方法介紹
1、斜面傳代保藏法。此法是把菌種接種到所需要的斜面培養基上,在最適溫度下培養,長出豐滿的菌體細胞或孢子後,置於4℃冰箱或冷庫保藏。此法方法簡單,存活率高,適用於各類菌株的保藏。但保藏時間不長,需定期傳代,傳代過程中易退化污染,只適用於短期保藏。
2、甘油管冷凍保藏法。甘油管保藏法是將富集培養後的菌液與已滅好的甘油充分混合,使終濃度控制在20-30%之間,分裝至甘油管中,最後置於-70℃冰箱或液氮罐保藏。此法相比斜面傳代保藏時間更長,溫度越低,保藏時間越久。
3、液體石蠟保藏法。液體石蠟保藏是在斜面培養或穿刺培養上加一層液體石蠟,液體石蠟可以防止失水乾燥,隔絕空氣,降低菌種細胞代謝速率。此法更適用於細菌和酵母菌。
4、沙土管保藏法。沙土管保藏法是把微生物附著在砂質載體上,目的是為了將微生物賴以生存的水分蒸發掉,使細胞處於休眠和代謝停滯狀態,從而達到較長保藏的目的。此法適用於黴菌和放線菌。
5、真空冷凍乾燥保藏法。該法集中了菌種保藏中低溫、缺氧、乾燥和添加保護劑等多種有利條件,使微生物的代謝處於相對靜止狀態。同時該法可用於細菌、放線菌、絲狀真菌、酵母菌及病毒的保藏。因而具有保藏菌種范圍廣、時間長(10-20年)、存活率高等特點,是目前最有效的菌株保藏方法之一。
『玖』 保藏菌種的方法有哪些
1、傳代培養保藏法:包括又有斜面培養、穿刺培養、皰肉培養基培養等,培養後於4-6℃冰箱內保存。
2、液體石蠟覆蓋保藏法:液體石蠟覆蓋保藏法是傳代培養的變相方法,能夠適當延長保藏時間。
3、載體保藏法:載體保藏法是將微生物吸附在適當的載體,如土壤、沙子、硅膠、濾紙上,而後進行乾燥的保藏法。
4、寄主保藏法:寄主保藏法用於目前尚不能在人工培養基上生長的微生物。
5、冷凍乾燥保藏法:先使微生物在極低溫度(-70℃左右)下快速冷凍,然後在減壓下利用升華現象除去水分(真空乾燥),其中真空冷凍乾燥法最常見。
菌種保藏的原理:
菌種保藏有多種方法,其原理大多大同小異,主要是運用一些方式盡量降低生物體內的代謝,達到延長生命,減少變異的目的。通常採用的方法為低溫、缺氧、乾燥。
低溫主要對菌種產生兩方面的影響,首先,較低的溫度可以減緩機體細胞的酶活,降低新陳代謝,達到保藏菌種的目的。其次,低溫同時會導致菌體誘發菌絲自溶機制,如果降溫過程失誤,同樣會造成機體的機械損傷和溶質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