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香椿樹繁殖有哪些方法
香椿的繁殖方法分為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無性繁殖又分為:分株法和種根扦插法;有性繁殖即用種子繁殖。
無性繁殖所產生的新株是母株某一部分的分割體。具有母株的特徵特性,不發生變異。從保持良種特性來說,無性繁殖是最可靠的方法。它的缺點是繁殖量小,要想短時間內獲取大量苗木,採取此法是不現實的,另外也比較費工。但作為少量種植,尤其是保存良種時,應該採取此法。
種子繁殖法在短時間內可以獲得大量苗木,尤其是當前溫室栽培香椿需苗量大,只有採取此法可以滿足要求。但它的缺點是優良的種性難以保持。現分別介紹如下:
(1)分株繁殖法:分株繁殖法是傳統的原始繁殖方法。一般在冬季落葉後上凍前或春季土壤解凍後,新葉還未萌發前,在成年樹樹冠外緣下挖60厘米深的環形溝,將粗度在2厘米以下的根系切斷,然後回土將溝填平,回土時在溝外築一道土埂,以便澆水。被切斷之根由於受到刺激,其上的不定芽就會萌發長出地面,形成大量根櫱苗。待幼苗長至25~30厘米時,可帶根挖出移入苗圃或直接栽到生產地。
(2)種根扦插法:分株法所形成的分櫱株有限,繁殖量小。採用種根扦插法可以大大地擴大繁殖量。方法是在春季樹木萌芽前,也可在冬季落葉後,挖取部分樹根做種根。以1~2年生壯苗的根為好,粗度0.5~2厘米,隨挖取隨截成5~20厘米長的根段,其中小頭剪成斜面,隨剪隨插。
扦插育苗圃地按40厘米行距開溝。培養一年生苗時插條株距25~30厘米,培養3年生苗時插條株距40厘米。插時大頭朝上,插條傾斜30°,逐一插入土中,而後覆土與地面相平,插後若土壤乾燥可在行間開溝進行涸灌,並及時進行中耕鬆土。苗高10厘米時在枝上選留一壯芽做為苗干培養,其餘弱枝及時剪掉。
(3)種子繁殖法:用冬季從壯樹上採收的種子繁殖。畝苗圃需籽1.5~2.0千克。3—4月份按行距33厘米進行條播,最後通過間拔每667米2苗床保留0.8萬~1.0萬株。生長季注意中耕除草、肥水管理,冬季落葉後移入溫室生長。
種子繁殖法如果管理精細,當年就可以培育出高度0.8~1.0米、粗度1厘米以上的苗木。但是由於冬季溫室生產實質是一種假植方式,只有加大密度才能增加經濟效益,一般667米2栽苗7萬~8萬株。只有用種子繁殖法培育實生苗才能滿足要求。
『貳』 現成香椿木料
椿木可分為臭椿木和香椿木兩種。香椿木質松軟,紋理較細,是比較上等的材質。這種木質紋理大且闊,質地細柔,在北方僅次於核桃木,明、清時期就常用於製作櫃、供桌、條案等類的傢具。臭椿材質較硬,紋理均勻,淡黃的木質顏色。民間俗語:"椿木為木中之王",所指的就是臭椿木。此木多用於房子的枋梁,同時也可製作為椅凳類的傢具。
如何種植香椿 香椿的種植方法技巧
1、種子預處理
在種植香椿以前一定要對它的種子進行提前處理,要提前三天用溫水浸泡種子,取出以後裝入到布袋中,放在二十五到三十度的溫暖環境中催芽,等三分之一以上的種子長出嫩芽以後可以直接播種,每畝地種子用量應該在三千克左右。
2、整地施肥
種植香椿時整地施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它適合種植在肥沃的沙壤土中,播種育苗時間應該在每年清明前後。整地前每畝地要施用土雜肥和翠姆磷肥,施肥以後深耕再把地整平,然後澆足水分,等墒情合適以後直接播種。
3、移栽定植
等自己培育的香椿幼苗長到十厘米左右,葉子長出八到九片時,就可以把它們移栽到大田中,移栽的時間最好選擇在每年的五朋下旬或者六月上旬,這時香椿移栽以後的成活率會比較高,移栽時土地先澆水,它的苗木還要根系帶土,移栽以後可以經常噴水或者淌水,等它緩苗以後才能大量澆水。
4、病蟲害防治
香椿在種植期間也要注意病蟲害防治,這種植物在生長過程中刺蛾和秋毛蟲以及紅蜘蛛等害蟲比較常見,這時可以噴施百分之四十的樂果或者施用百分之一殺蟲素的千倍溶液,能讓害蟲盡快死亡。另外香椿在生長過程中還會出現葉鄉病和白斑病等多種病害,這時可以噴施三唑酮或者酮大師等葯物進行防治,持續用葯二到三次,防治效果特別好。
『叄』 臭椿移植需注意哪些事項
臭椿壯齡樹在秋季落葉後或春季帶土球移植,春季移植可在芽萌動時進行。移植地應選擇陽光充足,排水良好的砂壤之地。植前剪除病蟲枯枝及刪除部分側枝,樹太高,
可行截頂。挖大穴,穴內上足底肥。定植時深挖淺植,適當高抬,植後澆足定根水,支好防風架。臭椿適應性強,管理粗放,生長期無需特殊管理,因不耐水漬,雨季應注意防澇排漬。為使樹木生長健壯,秋後結合管理施好基肥。
病蟲害有褐斑病、白粉病、木撩尺蠖、椿皮燈蛾、斑衣蠟蟬等,應注意防治。
『肆』 白椿樹栽培技術
落葉喬木,有兩種,一為香椿,其枝葉有香氣,春季發嫩芽時可掐下來食用。另一為臭椿,也叫樗樹,木材較優,用於建築及製作傢具等。從課文的描寫來看,這里的椿樹應為香椿。
香椿是楝科香椿屬的一種落葉喬木,主要分布在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多生長在海拔1500米以下的山地及平原。
香椿喜光,喜溫暖濕潤之氣候,喜深厚肥沃的沙質壤土和沖積平坦地區;可耐低溫、水濕、乾熱,不耐蔭,抗污染能力差。在石灰岩地區生長良好,適宜於在年均溫度10一23℃,年降雨量700一3300毫米的低山丘陵、平地、乾熱河谷地區栽培
多種用途
香椿是我國的特有樹種,其幼芽和嫩葉,俗稱椿芽,食用價值很高,是蔬菜珍品,味美鮮香;現在,有些地方對其矮化栽培,培養成菜用林,專門取其幼芽嫩葉。
香椿還是一種珍貴的速生用材樹種,10一15年生,可長成高25米以上、胸徑30厘米左右的大樹。木材堅重、紅褐色、有光澤、花紋美觀,且耐水濕、耐腐蝕,在國際上有"中國桃花心木"之稱,為建築、造船、橋梁、傢具、器具等優良用材。其樹皮纖維可供造紙,果實可入葯,種子可榨油。
香椿根櫱能力和萌芽能力很強,根系受傷或被採伐後,可萌發很多根櫱苗,保留根櫱苗,培植萌芽林,可作為菜用林,生產椿芽。
栽培技術
品種:我國香椿約有十餘個栽培品種,大體上可分為紅椿和綠椿兩大系列。作為木本蔬菜,以選擇紅椿系列為優,如紅香椿、褐香椿、黑油椿、紅油椿、紅芽綠等品種。而綠椿系列,樹干通直,宜作為速生用材樹種。
采種:香椿5一6月開花,果實10一11月成熟,果實成熟時紅褐色,此時可采果取種。應選擇15一30年生的高大健壯母樹採集種子,晾乾選凈的種子千粒重15克,發芽率40一50%。
育苗:播種育苗在2一3月進行,溫水浸種催芽,每畝播種3千克,可產苗10000一15000株。可採取埋根和留根的方法育苗,每畝可產苗2萬株左右。1年生苗高超過1米,即可出圃造林。此外,根櫱苗也可用於造林。農民在進行四旁綠化時,就常常挖出大樹旁的根櫱苗進行栽培,成活率很高。
造林:大穴整地,50×50×50厘米,裸根起苗,早春造林。用材林的初植密度為株行距2一3米;菜用林的初植密度為每畝240一300株。
管理:幼林要除草鬆土,企1一2次。菜用林要矮化修剪,促進枝萌發。由於香椿生長迅速,栽植當年,就要進行矮化。可採取摘方式進行矮化,使樹高保持在1米左右。香椿在栽植的第二年,便可採收椿芽,3年以後可形成一定的產量,一般每年每株可產鮮椿芽3公斤左右。5年後,可輪流對植株進平茬,每次1/3,平茬時保留樹樁30厘米,以促進生長更多的萌發枝。菜用香椿林,每年每畝要施用有材3一4噸,每次採摘椿芽後要追施混合肥,以保證椿樹對營養的需求,以生產優質椿芽。
大棚栽培:約在10月中旬,挖起落葉後的1年生實生苗,移植於大棚溫室內,栽植密度為0.2×0.4米,每公頃大棚生產用地可定植75000株。大棚栽培香椿,可保證椿芽的規模化生產,且品質優良,但管理要求也相應提高。
椿芽採收技術
採收時間:椿芽採得過早,產量低;採得過遲,品質差。頭茬芽,即在枝頭頂端最早萌生的芽,宜在12-15cm時採收,此為椿芽中的上品,品質和顏色俱佳。二茬芽,即頭茬芽採收後萌發生長的側芽,可在20cm左右時採收,此時不宜整枝採收,要在基部留下2一3片葉,以形成輔養枝,恢復樹勢。椿芽採收的重點是頭茬芽和二茬芽,三茬芽及以後的芽產量低、品質差。溫室大棚內培育的棒芽萌發比較整齊,大致10天可采一次,可采4一5次。
採收方法:採收椿芽,最好用刀剪採取,盡量避免用手辨滴,以免傷枝,影響再次萌芽。採下的椿芽,捆紮成把,小袋包裝,防止萎蔫。如不能立即上市,可將芽把在清水中泡12小時,然後單層放置於木架上,在0一10℃的環境下貯存數天。
『伍』 香椿能插活嗎香椿樹枝能插活嗎
扦插是香椿的一種繁殖方式,但是香椿不是水中繁殖的一種植物,在沒有根的情況下,有是人仍舊採取扦插的方法。那麼,香椿能插活嗎?香椿樹枝能插活嗎?
香椿能插活嗎
香椿適於扦插繁殖,兩節之間帶一芽即可。斜插入土一節,芽尖土外。四月中旬到五月中旬,香椿的萌發力最強。因為這時節空間乾燥,因此要留意保持一定的溫濕度。注意:入土部分的節截面要預留出4~5毫米的多餘部分。
分株繁殖,可在早春挖取成株根部幼苗,植在苗地上,當次年苗長至2米左右,再行定植。也可採用斷根分櫱方法,於冬末春初,在成樹周圍挖60厘米深的圓形溝,切斷部分側根,而後將溝填平,由於香椿根部易生不定根,因此斷根先端萌發新苗,次年即可移栽。
香椿的繁殖方式
一、種子播種
香椿的苗木若為求生育齊一,則以種子播種繁殖是最有效的方法,也是最常用的方法。播種法育成之椿木主根明顯,生長旺盛。
種子播種前,宜先用溫度20℃~30℃之水浸種處理12小時。浸種後取出以清水沖洗乾凈後置於袋中催芽,溫度維持25℃左右,待種子萌芽後即可播種。播種一般在4~5月間進行,到秋冬季時幼苗即可移栽。育苗時需留意根腐病的發生。
二、根芽分株法
於樹冠周圍開溝,將直徑1公分大小左右之根切斷刺激根芽的生長。斷根時宜留意以不損傷較大根系為塬則。斷根後覆土,並可適時加入腐熟有機肥以利根芽及植株生長。每年約可產生2~3株根芽苗。
三、根插繁殖
取直徑0.5公分~1公分左右之根,截成長10~15公分之插穗,較粗的一端平剪向上,細的一端斜切向下。插穗可用0.4%丁酸溶液稀釋1000倍後浸泡30分鍾,或以0.1%之BA粉劑沾染後扦插。處理後之插穗深插於砂床上。為保持溫度(25℃~30℃)及濕度(75%~80%RH),可用透明塑膠布覆蓋。萌芽後每一穗僅留一芽即可,待成長至30公分左右即可移栽。
四、枝條扦插繁殖
扦插繁殖法一般於4~6月進行。取當年生且半木質化之枝條剪成15公分左右,扦插於砂床中。為增加成活率,插穗可用0.4%丁酸溶液稀釋1000倍後浸泡30分鍾~1小時,或以0.1%之BA粉劑沾染後扦插。
香椿日常食用方法
香椿食用法有炸香椿、涼拌香椿豆腐、味噌湯、蛋花湯、面線羹、香椿肉燥、香椿蛋餅、水餃等,皆為不錯的選擇。也可以沾醬、沙拉、涼拌等方式食用。葉片乾燥磨成粉末可當調味品用。在中國香椿食用以嫩芽加工為主,並外銷至東南亞及韓國、日本等地區,於春天香椿樹萌新芽時,採摘嫩梢,經鹽醋揉捻腌漬後保存食用,對於胃火旺、食慾不振、腹痛嘔吐、水土不服等症狀有特效,對疾病的預防有很大幫助。烹飪業者或用於烹調肉品時以之為去腥劑。
『陸』 椿樹的作用及簡介
椿樹一般用作建築和傢具製作,也可以造紙,椿葉可以飼養樗蠶,絲可織椿綢。在園林應用中,用臭椿做嫁接紅葉椿的砧木。
椿樹(臭椿)苦木科臭椿屬落葉喬木,樹皮灰色至灰黑色,原名樗(chū),又名椿樹和木礱樹,因葉基部腺點發散臭味而得名。它原產於中國東北部、中部和台灣。
生長在氣候溫和的地帶。這種樹木生長迅速,可以在25年內達到15米的高度。此物種壽命較短,極少生存超過50年。
(6)椿木樹種植方法擴展閱讀
椿樹種類介紹
1、常綠臭椿
苦木科臭椿屬植物。是常綠喬木,具有近似棕櫚科植物的習性。常綠臭椿對土質的要求不高,耐旱、耐寒,生長迅速,可種植於田間作抵擋風沙的保護樹,是荒山造林的理想樹木品種。
2、刺臭椿
喬木,高10餘米。幼枝具軟刺。奇數羽狀復葉,長50-90厘米,小葉8-17對,對生或近對生,披針狀長橢圓形,長9-15(-20)厘米,寬3-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寬楔形或稍圓,基部有2-4對粗鋸齒,齒背有腺體,上面僅葉脈有較密柔毛,余無毛或有微柔毛,下麵灰綠色,有柔毛;葉柄常紫紅色,有時有刺。
『柒』 天堂樹(臭椿)最適合在什麼地方栽種
臭椿樹喜光,不耐陰,適應性強,除黏土外,各種酸鹼性土壤都能生長,適宜疏鬆,肥沃、深厚、濕潤的砂質土,耐旱、較耐寒、不耐水濕,長期積水會爛根死亡。臭椿樹是深根性植物,對二氧化硫和煙塵的抗性較強。病蟲害少,能耐鹽鹼與乾旱,生長迅速,樹高可達30米,胸徑1米以上,干形通直,適應性強,對微酸,中性和石灰性土壤都能適應,在貧瘠的山地、淤積的沙灘以及輕鹽鹼地,甚甚至是濱海鹽鹼地也能生長。對有毒氣體抗性較強。可作為城市、工礦區和農村的綠化樹種。
地理分布:在中國,南至廣東,北到遼寧南部,跨越22個省,以黃河流域為分布中心,垂直分布在海拔100-2000米的范圍內;臭椿樹喜光,不耐嚴寒,在年平均氣溫7-19℃,年降雨量400-2000毫米的范圍內生長正常;年均氣溫12-15℃,年降雨量550-1200的范圍內最適宜生長;臭椿為陽性樹種,喜歡生長在向陽的山坡或灌木叢中,農庄的家前屋後多有栽培,常植為行道樹,分布於我國北部,東部及西南部,·東南可達台灣島。
『捌』 請問臭椿種子和水杉種子該怎樣培育管理
泡桐的播種育苗技術
育苗技術 (1)播種育苗 ①采種:泡桐3-4月開花,10月果實成熟。宜選8年生以上生長健壯的優良單株來種。當蒴果由黃色變為黃褐色,個別開裂時,即可採收。採回的種子曬干或晾乾,果殼開裂,種子脫出。去雜後,置乾燥通風的室內貯藏,以備來春播種。種子質量標准:凈度78%-84%,千粒重0.2-0.4克,1年內發芽率70%-90%,發芽勢39%-59%。 ②種子處理:泡桐種粒極小,出苗期管理費工。為使播種育苗出苗快,出苗齊,需對種子進行假芽處理。常用的方法是:將於種子用40-50℃溫水浸種,攪拌至冷卻後,浸泡24小時,使種子吸水膨脹。取出放布袋內或混濕沙後放蒲包中,置溫室或溫床中催芽。每日用清水沖洗兩次或每日輕輕翻動數次,當部分種子發芽露白時即可播種。 ③播種:長江流域至華北車原,以3月中旬至4月中旬播種為宜。一般多用低床撒播育苗。有的地方用計劃育苗面積的二十分之一的窗床,灌足底水後,將種子混沙或草木灰,均勻撒於床面,然後篩細沙上覆蓋,以不見種子為度。再用木板輕輕拍壓,覆蓋稻草或草帶,並灑水於其上,然後撤去覆草。亦可在床上架設小拱棚,以增溫保溫。 ④幼苗移栽:播種後一般1-3周即可發芽出土。當幼苗高達3厘米以上時,可進行移苗。據試驗,每平方米播種苗至少可移栽20平方米苗床。移植時將幼苗成叢帶土挖出,按株行距0.5米×l米栽入苗床,栽後立即澆水。 ⑤撫育管理要點:移栽後成活到幼苗期完成約需50-60天,此後便進入速生期。這個時期應注意以下撫育管理的要點。及時間苗。移栽成活後,每栽植點選擇一株壯苗培育,其餘全部除掉。間苗後或遇乾旱應及時灌水。灌水以噴灌或側方灌水為佳,切忌大水漫灌。南方多雨地區應注意排水防澇。進入速生期。需肥水數量較大,應及時追肥,一般從7月份開始每3-4周追肥一次,每公頃可施硫酸銨75-150公斤,並及時灌水。此外,還應注意中耕鬆土和除草,防治病蟲害。
一、樹種的選擇及種源
對於苗圃來說,樹種的選擇非常重要,直接影響到苗圃的發展。一般來說,應選擇那些在國際市場上較為流行、新穎奇特的樹種,如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七葉樹(Aesculus chinensis).大葉冬青(Ilexlatifolia)等優良觀賞樹種,以及現已種植很多,在園林中用途廣泛而不會樁淘汰的樹種如木蘭類、含笑類,槭樹類樹種,它們都有較好的銷售市場;對特殊環境有良好抗性的樹種,如既抗寒又有優良觀賞價值的樹種雲杉(picea)類(如青扦雲杉(p wilsonii)、白扦雲杉(p.meyeri),歐洲雲杉( P.abies)等及其品種}.既耐寒又較耐水濕的柳樹(Salix)類(如金絲垂柳,垂柳、龍爪柳)等的市場也較大。在樹種的選擇上應特別注意植物的抗寒性,僅注意樹種的觀賞價值而不考慮其耐寒性,會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在生產上已有很多這樣的例子。種源對植物的抗寒性也有很大的影響,時間—觀賞植物來說,高緯度地區的樹種比低緯度的樹種比低緯度的樹種抗寒性相對要強,相同緯度的高海拔地區的樹種比低海拔地區的樹種的抗寒性相對要強.同時,在購種子時還要考慮到種子供應商的信譽,一是種子的純度.成熟度等質量上是否有保證。二是你所買來的種於是否是你所訂購的種子,這兩點非常重要,因此,在購種子時要到林業,園藝等科研單位或專業種子公司處購買。
二、種子的貯藏及管理
種子的貯藏方法很多,如干藏、沙藏、低溫儲藏等。不同植物的種子有不同的生理特性,如種子的休眠習性、壽命長短等,應根據不同特性採取不同的儲藏方法。尤其是—些野生植物的種子,因對其生物學特性了解不多,在種子處理及儲藏時更應注意。下面重點介紹干藏、沙藏的植物種類及其主要方法、注意事項.
1、干藏
(1)適用於干藏的園林植物的種子
一般來說,干藏適用於安全含水量低的種子,絕大多數草本植物的種子需要干藏,只有少數如石蒜屬(Lycoris Herb.)需要沙藏,芡實(Euryale ferox)需要水藏等例外.木本植物需要干藏的種子主要有杜鵑屬(Rhododendron L.)、楓香屬(Liquidambar L.)、山桐子(Idesiapolycarpa),山萊莉屬(Huodandron Rehd.)、領春木屬(Euptelea Siebet Zucc)等植物的小粒種子和臘梅(Chimonanthus praecox)、白辛樹屬(Pterostyrax sieb et Zucc.).喜樹(Camptotheca acuminata)、重陽木屬(Bischofia javanica)及豆科植物的一些樹種。
(2)干藏的方法
干藏前種子一定要去除雜質.病粒和癟種子,經風干後(含水量在9—13%,有些植物的種子含水量還要低)用通風良好的紗布袋裝好,置於通風乾燥的環境小儲藏,或乾燥後密封,置於冰箱中在I-4c條件下冷藏。要經常檢查種子的儲藏情況,發現發霉或受讕應及時處理。
2、沙藏或稱沙培、層積處理、濕藏
適用於不耐乾燥的種子,即種子安全含水量較高的種子,種子過干就會失去發芽能力。一般濕藏結合越冬儲藏,可使種子完成生理後熟作用,使硬皮種子種皮軟化,有利於種皮的通透生,促進種子的萌發。
(1)適用於沙藏的園材樹種
大多數木本植物的種子都適用於沙藏,如木蘭屬(Magnolia L)、含笑屬(Michelia L.).木蓮屬(Manglietia BL.)、杜英屬(Elaeocarpui)、交讓木屬(Daphniphyllum BL.)、紫莖屬(Stewartia L.)、山茶屬(Camellia L)、 山茱萸屬(Cornus L),松柏類植物、胡桃科(Jugladandaceae),殼斗科(Gagaceae),冬青科(Aquifoliaceae).小檗科(Berberidaceae).七葉樹科(Hippocastanaceae)、樟腦科(Lauraceae)、木犀科(Oleaceae)等科屬植物及珙桐(Davidia involucratea),紫樹(Nyssa sinensis)、南天竹(Nandina domextica)等植物的種子適用於沙藏,槭樹科(Aceraceae)的一些樹種和馬褂木(Liriodedron chinense)的種子可干藏或濕藏,但濕藏更有利於保持種子的發芽率。
(2)沙藏的主要方法
首先要進行種子處理,主要是洗凈種子,去除種皮上帶有的果肉,清除病粒,癟粒等雜質,陰干(種皮乾燥即可),井用800倍多菌靈葯液浸泡15分鍾。其次是濕沙的准備,要用新的河沙,以減少病菌數量;河沙的顆粒最好稍粗一些,沙粒大小在l毫米左右為好,有利於通氣和排水,最好也用多菌靈處理;沙子的含水量以用手握緊沙子手指縫不滴水,手鬆開後沙子成團而不散開為宜.然後根據種子的數量選用合適的容器,種子量大時也可採取坑藏,在高燥.陰面、排水良好處挖坑,井在坑底鋪粗砂或小石子,以利排水,而且坑底要在地下水位之上.種子和沙子成層(層積)或混合在一起,裝入容器或坑中,所採用的容器要通風良好或留有通風孔,坑藏要有通風孔道;坑藏時,在離地面20厘米時再覆蓋濕沙,濕沙上再覆土使之高於周圍地面,坑的四周還要挖排水溝,以防雨水灌人使種子腐爛.無論是容器沙藏還是坑藏,儲藏期都要經常檢查種子的儲藏情況,發現有種子霉變,或種子的溫度高、濕度大時要及時處理,以防造成更大的損免如在儲藏期有種子萌發則要及時選出播種.
除以上兩種主要儲藏方式外,有些植物的種子還可水藏,如前已提到的芡實,在北方有的種子還可雪藏。不同物種的種子休眠期不同,有的植物種子休眠期很短,可隨采隨播,如臘梅、羅漢松的種子有些植物的種子則必須要儲藏一年半到兩年才能萌發由於種皮限制的原因,有些同種植物的種子休眠期不一致,會連續幾年不斷陸續萌發.因此,要根據不同物種的特性,採取適當的種子處理及儲藏方式。
三、播種及出苗後的管理
現在國外流行現代化精量點描播種設備播種,容器育苗。在我國,除一些合資或獨資園藝企業的花卉、蔬菜育苗,及北方的水稻育苗外,很少採用。根據我國國情,本文重點闡述田間育苗技術。
1、選地及整地
選地
一般應選擇地勢較高、土壤肥沃疏鬆.排水通氣良好,水源充足的播種地,尤其是那些肉質根類,如木蘭科植物,在低窪地容易產生根腐病,白絹病等影響幼苗的生長,甚至造成幼苗的大批量死亡。
整地
播種的前茬應種植綠肥.其作用是使土壤肥沃、疏鬆,同時也町消滅田間雜草.整地要細致,通過整地,可增加土壤的孔隙度,提高地溫,增加土壤微生物的活性。結合整地施加有機肥,提高土壤肥力。在秋後翻地,經過冬天的低溫可使土壤中的病菌和蟲卵、蛹等凍死或被鳥類啄食,減少病蟲害的發生,亦可改善土壤的水、肥、氣、熱等條件.做畦(床)經過冬天的冰凍,土質疏鬆,再經進一步耕、耙,然後做畦(床),苗床按其高度可分高畦(床) (床面高於步道15 25cm)、低畦(床) (床面低於步道lO-13cm)、平畦(床) (床面略高於或賂低於地面).南方多雨地區或不耐水濕的品種多採用高畦(床),北方降雨景較低的地區或耐水濕的樹種如池杉.楓楊等可採用平畦(床)或低畦(床),育苗時根據不同地區不同品種靈活掌握。茁床的寬度一般以)水為宜,苗床的長度可根據地塊的大小和噴灌情況來定,一般不超過:20米。
床土處理
國外多使用溴甲烷熏蒸,可殺死土壤中的病蟲害.足一種較為理想的熏蒸劑,現在,國內已有用於溫室熏蒸,福爾馬林也是一種較好的熏蒸劑,國內主要用於育苗基質和扦插基質的熏蒸,大面積土壤熏蒸在國內採用較少。一般採用呋喃丹和五氯硝基苯或地菌靈混合拌上,效果較為理想,但切記呋喃丹有劇毒,使用時要特別注意。有些物種如羅漢松、金錢松和一些櫟類樹種在播種前還要為土壤接種,也就是接種這些樹種根部的共生菌.以利於幼苗的生長。
2、播種及播種後管理
播種期
一般樹種主要採用春播,有些樹種可隨采隨播,如臘梅;有些大粒種子可在秋季或冬季播種,如有些殼斗科,李屬和松柏類等樹種可採用秋冬播種.
播種量的確定
主要根據幼苗的葉片大小和生長速度來決定,闊葉樹一般2- 4萬株/畝,小葉樹種還可多些;生長速度快或葉片較大的樹種如厚朴.梧桐.泡恫等1-2萬株/畝即可;生長速度較慢或葉較小的針葉樹如金錢松、落葉松等10—15萬株/畝;幼苗生長速度較快的杉木、水杉等6-8萬株/畝。如培育留床苗,密度要適當減少。幼苗的密度不可過大,否則會影響幼苗的質量和移栽成活串。根據每畝幼苗的數量,種子的千粒重,種子的萌發串確定畝播種量。
播種深度
播種深度一般視種子的人小和幼苗的拱土能力而定,大粒種子一般播種深度在3—5厘米,小粒種子可適當淺覆土,如山桐子,楓香等上覆上僅蓋住種子即可。無論大粒種子還足小粒種子, 卜覆土最好採用含有機質較高的壤土或沙質上壤,有利於幼苗的萌發和出土,有條件的可用泥炭與(沙河的混合物覆蓋種子,效果更佳。
播種後的管理
播種後的水分管理非常重要。土壤含水量過高,種子容易霉爛含水量過低,種子難以萌發;尤其在種子萌發後土壤缺水,很容易造成芽干,降低出苗率。水分澆灌的方法也根據種子的大小來決定,大粒種子可採用噴灌;小粒種子只能噴霧,以防沖走種子。在種子萌發前還要注意鳥獸盜食種子。
3、苗期管理
從出苗到幼苗期管理的重點是水分,防病蟲害、除早和適當遮蔭。此期要注意合理灌溉,水分過多加之高溫會引起病害的大發生,幼苗期的病害主要是立枯病,猝倒病和白絹病,一般在幼苗根莖木質化之前每隔10-15天用800倍地菌靈灌根.能較好地控制幼苗病害的發生。困呋喃丹殘效期較長,在播前用呋喃丹處理床土.苗期一—般不會發生蟲害。苗期除草,可用選擇性除草劑如蓋草能、精禾草克等殺死禾本科雜草,也可在播後苗前用滅生性除草劑除草,同時應特別注意除草劑的使用劑量和使用方法,並根據不同的種苗進行適當的遮光。
幼苗生長到·定的高度,生長速度加快,此期通常稱為速生期,期間應加強肥水管理,促進苗木迅速生長,同時適時除草防病。進入秋季,要少施氮肥,盡量少澆水,使苗木早停梢.防止冬天凍梢現象的發生。
總之,從品種選擇、種子儲藏到育苗,每一步都非常關鍵,哪一步出錯,都會影響到苗木的牛長或造成苗木的損失,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以後的生產。"—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培育幼苗即是培育苗圃的春天。
補充:還有一些類似相關的資料不能全弄上來…需要的話網路上Hi我
『玖』 香椿種植
香椿是高大的喬本樹木,原產中國。人們食用香椿久已成習,漢代就遍布大江南北。古代農市上把香椿稱椿,把臭椿稱為樗。
香椿為楝科,落葉喬木,雌雄異株,葉呈奇數羽狀復葉,圓錐花序,兩性花白色,果實是橢圓形蒴果,翅狀種子,種子可以繁殖。樹體高大,除供椿芽食用外,也是園林綠化的優選樹種。
【科屬】為楝科植物香椿春天生長的嫩芽、葉。
【別名】山椿、虎目樹、虎眼、大眼桐。
【特徵特性】香椿是多年生的落葉喬木,樹木可高達10多米。葉互生,為偶數羽狀復葉,小葉6—10對,葉痕大,長40厘米,寬24厘米,小葉長橢圓形,葉端銳尖,長10—12厘米,寬4厘米,幼葉紫紅色,成年葉綠色,葉背紅棕色,輕披蠟質,略有澀味,葉柄紅色。圓錐花序頂生,下垂,兩性花,白色,有香味,花小,鍾狀,子房圓錐形,5室,每室有胚珠3枚,花柱比子房短,朔果,狹橢圓形或近卵形,長2厘米左右,成熟後呈紅褐色,果皮革質,開裂成鍾形。6月開花,10—11月果實成熟。種於橢圓形,上有木質長翅,種粒小,發芽率低,含油量高,油可食用。
香椿喜溫,適宜在平均氣溫8—10℃的地區栽培,抗寒能力隨苗樹齡的增加而提高。用種子直播的一年生幼苗在一10℃左右可能受凍。香椿喜光,較耐濕,適宜生長於河邊、宅院周圍肥沃濕潤的土壤中,一般以砂壤土為好。適宜的土壤酸鹼度為pH5.5—8.0。
我國香椿品種很多,根據香椿初出芽苞和子葉的顏色不同,基本上可分為紫香椿和綠香椿兩大類。屬紫香椿的有黑油椿、紅油椿、焦作紅香椿、西牟紫椿等品種;屬綠香椿的有青油椿、黃羅傘等品種。香椿品種不同,其特徵與特性也不同。紫香椿一般樹冠都比較開闊,樹皮灰褐色,芽孢紫褐色,初出幼芽紫紅色,有光澤,香味濃,纖維少,含油脂較多;綠香椿,樹冠直立,樹皮青色或綠褐色,香味稍淡,含油脂較少。
【栽培要點】
(1)栽培方式:
①普通栽培。香椿的繁殖分播種育苗和分株繁殖(也稱根櫱繁殖)兩種。
播種繁殖的由於香椿種子發芽率較低,因此,播種前,要將種子在30—35℃溫水中浸泡24小時,撈起後,置於25℃處催芽。至胚根露出米粒大小時播種(播種時的地溫最低在5℃左右)上海地區一般在3月上中旬。出苗後,2—3片真葉時間苗,4—5片真葉時定苗,行株距為25x15厘米。
分株繁殖,可在早春挖取成株根部幼苗,植在苗地上,當次年苗長至2米左右,再行定植。也可採用斷根分櫱方法,於冬末春初,在成樹周圍挖60厘米深的圓形溝,切斷部分側根,而後將溝填平,由於香椿根部易生不定根,因此斷根先端萌發新苗,次年即可移栽。
香椿苗育成後,都在早春發芽前定植。大片營造香椿林的,行株距7x 5米。植於河渠、宅後的,都為單行,株距5米左右。定植後要澆水2—3次,以提高成活率。
②矮化密植栽培。這是近年來發展的一種栽培方式。它的育苗方法與普通裁培相同,只是在栽植密度和樹型修剪方面不同。一般每666.7平方米栽6000株左右。樹型可分為多層型和叢生型兩種:多層型是當苗高2米時摘除頂梢,促使側芽萌發,形成3層骨幹枝,第1層距地面70厘米,第2層距第1層60厘米,第3層距第2層40厘米。這種多層型樹干較
高,木質化充分,產量較穩定。叢生型是苗高1米左右時即去頂梢,劉新發枝只採嫩葉不去頂芽,待枝長20—30厘米時再抹頭。特點是樹干較矮,主枝較多。
③保護地栽培。也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將栽植在溫室(或管棚)的矮化密植香椿,到11月中旬(指華北南部)進行扣膜。另一種是將已通過休眠的二三年苗木假植於溫室(或管棚)內。室(棚)內溫度白天保持18—24℃,夜溫不低於12℃,經40—45天,就可採食嫩葉。
(2)管理:香椿的田間管理雖屬粗放,但為了使生長快、產量高,還要注意肥水和病蟲害防治工作。如天氣乾旱,應及時澆水;每年要中耕鬆土,在行間最好套種綠肥,5月間翻壓入土或者澆施人畜糞尿。
蟲害有香椿毛蟲、雲斑天牛、草履介殼蟲等,可用殺螟桿菌等農葯防治;病害有葉銹病、白粉病等,可用波爾多液、石硫合劑等葯劑防治。
(3)採摘:普通栽培和矮化密植栽培的香椿,一般在清明前發芽,穀雨前後就可採摘頂芽,這種第—次採摘的,稱頭茬椿芽,不僅肥嫩,而且香味濃郁,質量上乘;以後根據生長情況,隔15—20天,採摘第二次。新栽的香椿,最多收2次,3年後每年可收2—3次,產量也相應增加。至於保護地栽培的,通過加溫,冬季也可採摘,如不加溫的,可在早春提前供應樹芽。
【營養與食用】香椿頭含行極豐富的營養。據分析,每100克香椿頭中,含蛋白質9.8克、含鈣143毫克、含維生素C115毫克,都列蔬菜中的前茅。另外,還含磷135毫克、胡蘿卜素1.36毫克,以及鐵和B族維少素等營養物質。
【性味歸經】性涼,味苦平;入肺、胃、大腸經。
【功效主治】清熱解毒,健胃理氣,潤膚明目,殺蟲。主治瘡瘍,脫發,目赤,肺熱咳嗽等病症。
【食療作用】
1.提高機體免疫功能,潤澤肌膚 香椿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胡蘿卜素等物質,有助於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並有很好的潤滑肌膚的作用,是保健美容的良好食品。
2.澀血止痢,止崩 香椿能燥濕清熱,收斂固澀,可用於久瀉久痢,腸痔便血,崩漏帶下等病症。
3.祛蟲療癬 香椿具有抗菌消炎,殺蟲的作用,可用治蛔蟲病、瘡癬、疥癩等病。
【保健食譜】
1.香椿炒雞蛋 香椿250克,雞蛋5枚。將香椿洗凈,下沸水稍焯,撈出切碎;雞蛋磕入碗內攪勻;油鍋燒熱,倒入雞蛋炒至成塊,投入香椿炒勻,加入精鹽,炒至雞蛋熟而入味,即可出鍋。此食品具有滋陰潤燥,澤膚健美的功效。適用於虛勞吐血,目赤,營養不良,白禿等病症。常人食之可增強人體抗病防病能力。
2.香椿竹筍 鮮凈竹筍200克,嫩香椿頭500克。竹筍切成塊;嫩香椿頭洗凈切成細末,並用精鹽稍腌片刻,去掉水分待用;炒鍋燒熱放油,先放竹筍略加煸炒,再放香椿末、精鹽、鮮湯用旺火收汁,點味精調味,用濕澱粉勾芡,淋上麻油即可起鍋裝盤。此菜具有清熱解毒,利濕化痰的功效。適用於肺熱咳嗽,胃熱嘈雜以及脾胃濕熱內蘊所致的赤白痢疾,小便短赤澀痛等病症。
3.香椿拌豆腐 豆腐5O0克,嫩香椿50克。豆腐切塊,放鍋中加清水煮沸
瀝水,切小丁裝盤中;將香椿洗凈,稍焯,切成碎末,放入碗內,加鹽、味精、麻油,拌勻後澆在豆腐上,吃時用筷子拌勻。此食品具有潤膚明目,益氣和中,生津潤燥的功效。適用於心煩口渴,胃脘痞滿,目赤,口舌生瘡等病症。
4.潦香椿 嫩香椿250克。將香椿去老梗洗凈,下沸水鍋焯透,撈出洗凈,瀝水切碎,放盤內,加入精鹽,淋上麻油,拌勻即成。此菜具有清利濕熱、寬腸通便的功效。適用於尿黃,便結,咳嗽痰多,脘腹脹滿,大便干結等病症。
5.煎香椿餅 麵粉500克,腌香椿頭250克,雞蛋3枚,蔥花適量。將香椿切成小段,用水將麵粉調成糊,加入雞蛋、蔥花、料酒,和切段香椿拌勻;平鍋放油燒熱,舀入一大匙麵糊攤薄,待一面煎黃後翻煎另一面,兩面煎黃即可出鍋。本食品具有健胃理氣,滋陰潤燥,潤膚健美的功效。適用於體虛納差,毛發不榮,四肢倦怠,大便不暢等病症。
【注意事項】據《食療本草》載「椿芽多食動風,熏十經脈、五臟六腑,令人神昏血氣微。若和豬肉、熱面頻食中滿,蓋壅經絡也」。故食之不可過量。
【文獻選錄】
《食療本草》:「女子血崩及產後血不止,月信來多,亦止帶下,療小兒疳痢。」
《大明本草》:「止女子血崩,產後血不止,赤帶,腸風瀉不住,腸滑瀉,縮小便。」
《本草綱目》:「白禿不生發,取椿、桃、楸葉心搗汁,頻之。」
《醫林纂要》:「泄肺逆,燥脾濕,去血中濕熱。治泄瀉,痢,腸風、崩、帶、小便赤數。」
【香椿種植技術】
在香椿種植上,要抓好以下科技管理。
一、調節溫、濕度及光照。1、溫度調節。據觀察,棚溫在25℃左右,24小時嫩芽可長3—4厘米;而15℃情況下,只長1厘米;棚溫超過35℃時,影響椿芽著色和品質。扣膜後10—15天是緩苗期,應著力提高氣溫,白天棚溫可在30℃左右。經過1個多月的自然光溫積累,芽子萌出後,白天溫度控制在25—30℃,夜間控制在13—17℃,采芽期間氣溫以18—25℃為宜。視情況加蓋草苫、紙被以增溫或保溫。2、溫度調節。溫棚中栽的苗木,根系吸水能力差,因而初期宜保持較高的土壤濕度和空氣濕度,栽植後要澆透水,以後視情況澆小水。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85%以上,晴天還要向苗木噴水,以防失水乾枯。萌芽後,空氣相對濕度以70%為宜,濕度過大,不僅發芽遲緩,且香味大減,應及時放風排濕。3、光照調節。香椿喜光,應盡量選用無滴膜,白天及時揭開草苫、紙被,還要經常清掃膜上雜物,以增加光照,若光照過強,可適當蓋草遮陽。
二、打頂促分枝。在採摘第2茬香椿時,將頂部同時摘掉定干(從離地面40厘米處打頂)。定干後噴灑15%多效唑溶液,濃度為200—500ppm,以控制頂端優勢,促進分枝迅速生長,達到矮化栽培。此後根據樹型發育情況,及時打頂、打杈,確保樹冠多分枝、多產椿芽,達到高產優質。
三、水肥管理。香椿為速生木本蔬菜,需水量不大,肥料以鉀肥需求較高,每300平方米的溫棚,底肥需充分腐熟的優質農家肥2500公斤左右、草木灰75—150公斤或磷酸二氫鉀3—6公斤、碳酸二銨3—6公斤。每次採摘後,根據地力、香椿長勢及葉色,適量追肥、澆水。
四、套隔光薄膜袋。穀雨後地溫在18℃以上即可撤掉棚膜,讓樹苗自然生長。此後樹苗雖發育較快,但容易老化,應及早准備黑紅2層2色聚乙烯薄膜袋,當香椿芽長到5厘米時,即可套上隔光薄膜袋。這樣既可增加產量,又能保證椿芽不老化。當椿芽長到15厘米時,連袋一起採下,然後去袋銷售,這種薄膜袋可多次利用。
五、采芽與包裝。扣膜後40—60天,當椿芽長到15厘米,且著色良好即可開始采芽。采芽宜在早、晚進行。頭茬芽(即著生於枝頭頂端的芽)品質和色澤均佳,為上品,宜在12—15厘米時採收。二茬芽長到20厘米時,及時採收打頂,促其發出側芽、隱芽,提高產量。一般每隔10天可採收1次,采後酌情追肥、澆水,促進椿芽生長。
在春節前後上市的香椿芽,採下後要整理扎捆,一般每50—100克為1捆,裝入塑料袋內封好口,防止水分散失。
【文化欣賞】宋·蘇武。《春菜》:「豈如吾蜀富冬蔬,霜葉露芽寒更 歷史傳說:早在漢朝,我們的祖先就食用香椿,曾與荔一起作為南北兩大貢品,深受皇上及宮廷貴人的喜愛。宋蘇頌盛贊:「椿木實而葉香可啖。」
哦哦哦哦~~~~
香椿又稱白椿、香椿芽,屬楝科,含鈣、磷、鉀、鈉等成分。肯有補虛壯陽固精、補腎養發生發、消炎止血止痛、行氣理血健胃等作用。
凡腎陽虛衰、腰膝冷痛、遺精陽痿、脫發者宜食之。
若跌打損傷,亦用韭菜或根切細與黃酒煮沸後,熱飲之。
若治漆瘡作癢,亦以韭葉搗爛敷之。
《日華子本草》指出,香椿能」止泄精尿血、暖腰漆、除心腥痼冷、胸中痹冷、痃癖氣及腹痛等,食之肥白人。中風失音研汁服;心脾胃痛甚,生研服;蛇犬咬並惡瘡,搗敷」。
【注意事項】:
陽春三月,正是採食香椿的季節。不少專家都提到,香椿不僅風味獨特,誘人食慾,而且營養價值較高,富含鉀、鈣、鎂元素,維生素B族的含量在蔬菜中也是名列前茅。另一些研究還發現,香椿對於預防慢性疾病有所幫助。其中含有抑制多種致病菌的成分,含有幫助抗腫瘤、降血脂和降血糖的成分,以及相當豐富的多酚類抗氧化成分。
但是,也有很多人指出,香椿含有硝酸鹽和亞硝酸鹽,含量遠高於一般蔬菜;而香椿中蛋白質含量高於普通蔬菜,還有生成致癌物亞硝胺的危險,故而食用香椿具有安全隱患。那麼,怎樣才能吃到安全又營養的香椿呢?不妨遵循以下幾項原則:
首先,選擇質地最嫩的香椿芽。
研究發現,不同地區、品種和生長期的香椿,其中的硝酸鹽和亞硝酸鹽含量都有差異。最要緊的是,香椿發芽初期的硝酸鹽含量較低,隨著香椿芽的不斷長大,其中硝酸鹽的含量也在上升。到四月中旬之後,大部分地區香椿芽中的硝酸鹽含量都超過了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標准。也就是說,香椿芽越嫩,其中硝酸鹽越少,那麼將來儲藏中產生的亞硝酸鹽也越少。
第二,選擇最新鮮的香椿芽。
測定還表明,到了四月中旬之後,香椿芽中的硝酸鹽含量盡管上升,亞硝酸鹽含量仍然較低。所以,如果吃新鮮的香椿芽,仍不至於引起亞硝酸鹽中毒的問題。然而,在採收之後,室溫下存放的過程中,大量的硝酸鹽就會轉化成為亞硝酸鹽,從而帶來安全隱患。所謂香椿芽亞硝酸鹽含量高,正是這樣的原因。
也就是說,新鮮從樹上採摘的椿芽立即食用是安全的,而從市場上購買的椿芽,因為已經經過了運輸過程,亞硝酸鹽的含量會大幅度地升高。如果已經到了葉子一碰就掉的時候,必然產生大量的亞硝酸鹽。
第三,焯燙除去硝酸鹽和亞硝酸鹽
如果香椿芽已經不夠新鮮,但香氣猶在,扔掉又很可惜,那麼不妨焯燙一下。在沸水中焯燙1分鍾左右,可以除去三分之二以上的亞硝酸鹽和硝酸鹽,同時還可以更好地保存香椿的綠色。無論是涼拌、炒菜還是炸香椿魚,都不妨先焯一下,可以極大地提高食用香椿時的安全性。由於香椿的香氣成分主要來自於香精油,它是不溶於水的成分,所以焯燙並不會明顯影響菜品的風味。
第四,速凍之前也要焯一下
香椿是季節性蔬菜,很多人喜歡把它凍藏起來,周年食用。但是,香椿速凍之前也要焯一下。研究數據表明,焯燙50秒鍾之後再凍藏,不僅安全性大大提高,而且維生素C也得以更好地保存。凍藏2個月時,焯燙過的香椿中維生素C含量相當於鮮品的71%,而沒有燙過的只有35%。同時,無論是顏色還是風味,都是燙過再凍的更為理想。焯燙之後,裝入封口塑料袋,放在冰箱速凍格中,即可儲存1個月以上,保持嫩綠和芳香特色。
第五,腌制椿芽時間長一些
很多人喜歡把香椿用鹽腌兩三天再吃,這是一個非常不安全的習慣。因為香椿腌制之後,亞硝酸鹽的含量會迅猛上升,在三四天的時候達到高峰(添加鹽量為10%~20%時),含量遠遠超過許可標准。焯燙之後再腌制,可以大大減少硝酸鹽含量,也就降低了腌香椿的危險,但是最安全的做法還是把焯燙後的香椿腌到一周之後,待亞硝酸鹽含量降低之後再食用。加入維生素C、茶葉等配料可以降低腌制中亞硝酸鹽的含量。
最後,要把香椿和維生素C豐富的食物一起吃。香椿本身維生素C含量高於普通蔬菜水果,如果能夠吃新鮮香椿,維生素C可以幫助阻斷致癌物亞硝胺的形成。如果香椿已經不夠新鮮,那麼不妨把它和其他新鮮蔬菜水果一起吃,就能盡量避免亞硝酸鹽帶來的隱患。研究證明,在維生素C和亞硝酸鹽的摩爾比在2:1時,就能很好地阻斷亞硝胺致癌物的合成。
總而言之,嫩芽、鮮吃、焯燙、慢腌,就能保證吃香椿的安全性。
『拾』 椿樹的作用及簡介
椿樹喜光,不耐陰。適應性強,除黏土外,各種土壤和中性、酸性及鈣質土都能生長,適生於深厚、肥沃、濕潤的砂質土壤。耐寒,耐旱,不耐水濕,長期積水會爛根死亡。深根性。垂直分布在海拔100~2000米范圍內。
在年平均氣溫7~19℃、年降雨量400~2000毫米范圍內生長正常;年平均氣溫12~15℃、 年降雨量550~1200毫米范圍內最適生長。產各地,為陽性樹種,喜生於向陽山坡或灌叢中,村莊家前屋後多栽培,常植為行道樹。
椿樹的作用:
供橋梁、傢具用材,莖皮纖維制人造棉和繩索。莖皮含樹膠,葉可飼椿蠶,浸出液可作土農葯。木材堅韌,纖維長,是優良的造紙原料。種子含脂肪油30—35%,為半乾性油,殘渣可作肥料, 根含苦楝素、脂肪油及鞣質。
臭椿樹皮、根皮、果實均可入葯,具有清熱燥濕、收澀止帶、止瀉、止血之功效。中葯文獻記載,臭椿有「小毒」,只供煎湯外洗使用。臭椿葉不能食用。
椿樹形態特徵
落葉喬木,高可達20餘米,樹皮平滑而有直紋;嫩枝有髓,幼時被黃色或黃褐色柔毛,後脫落。
葉為奇數羽狀復葉,長40-60厘米,葉柄長7-13厘米,有小葉13-27;小葉對生或近對生,紙質,卵狀披針形,長7-13厘米,寬2.5-4厘米,先端長漸尖,基部偏斜,截形或稍圓,兩側各具1或2個粗鋸齒,齒背有腺體1個,葉面深綠色,背麵灰綠色,柔碎後具臭味。
圓錐花序長10-30厘米;花淡綠色,花梗長1-2.5毫米;萼片5,覆瓦狀排列,裂片長0.5-1毫米;花瓣5,長2-2.5毫米,基部兩側被硬粗毛;雄蕊10,花絲基部密被硬粗毛,雄花中的花絲長於花瓣,雌花中的花絲短於花瓣;花葯長圓形,長約1毫米;心皮5,花柱粘合,柱頭5裂。
生態習性
喜光,不耐陰。適應性強,除黏土外,各種土壤和中性、酸性及鈣質土都能生長,適生於深厚、肥沃、濕潤的砂質土壤。耐寒,耐旱,不耐水濕,長期積水會爛根死亡。深根性。垂直分布在海拔100~2000米范圍內。
在年平均氣溫7~19℃、年降雨量400~2000毫米范圍內生長正常;年平均氣溫12~15℃、 年降雨量550~1200毫米范圍內最適生長。產各地,為陽性樹種,喜生於向陽山坡或灌叢中,村莊家前屋後多栽培,常植為行道樹。
椿樹主要分布於中國北部、東部及西南部,東南至台灣省。中國除黑龍江、吉林、新疆、青海、寧夏、甘肅和海南外,各地均有分布。向北直到遼寧南部,共跨22個省區,以黃河流域為分布中心。世界各地廣為栽培。
椿樹的栽植冬春兩季均可,春季栽苗易早栽,在苗幹上部壯芽膨大呈球狀時栽植成活率最高,栽植時要做到穴大、深栽、踩實、少露頭。乾旱或多風地帶易採用截干造林。臭椿多「四旁」栽植,一般採用壯苗或3~5年幼樹栽植,栽後及時澆水,確保成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