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佈道的方法有哪些

佈道的方法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11-28 02:51:13

『壹』 中班體育教案 協力佈道

走到四根長竹竿處,以組為單位,右手持竹竿,集體練習竹竿操(上下左右前後,以及原地踏步走,躺地上的踏步走)教師的語言提示,指令清晰、游戲性強、節奏鮮明。竹竿操整齊有力、氣勢不凡,團隊精神得到充分體現。同時還起到了鍛煉幼兒四肢、腰、背等處的肌肉、關節的作用,2、過小河自由站成面對面的兩排,請3個或4個幼兒站在兩排中間,結伴說出合作玩的方法進行示範,同時讓其他幼兒學一學。師:他們是怎麼過小河的?(要先跑再跳、跳的時候兩只腳要分開、還要用力跳……)師:猴兒們...

『貳』 道教都有哪些流派

一、早期道派(主要指符籙派諸教)

-
符籙派道教長於齋醮法事,唐時為最盛。符籙教派以正一道為代表,其他有上清、靈寶、正一、神霄、清微等較大的派系,宋元時期還出現過不少符籙小派。各派之間相互融合吸收,區別越來越小,到後來全部匯入正一道。

-
1、正一道
正一道在歷史上聲名顯赫,我們在影視作品中看到的設壇、燒符等都是正一道的看家本領。宋真宗曾召見第二十四代正一天師張正隨,賜「先生」的稱號,從此至南宋末第三十五代天師張可大,幾乎代代正一天師都得到皇帝賜號。宋徽宗甚至為第三十代天師張繼先在京城附近修建了「崇道觀」,龍虎山本營的上清觀也升格為「上清正一宮」。第三十五代天師張可大被宋理宗授予總管符籙各派的大權,從此正一派成為符籙派的統領。第三十九代天師張嗣成,在泰定二年(公元1325年)被封為「翊元崇德正一教主」,管理全國道教事務。元代時,龍虎山天師府的權力更大:可以建議任免江南各地道教事務管理官員和道觀管理人員,可以向皇帝提出「經費申請」,可以提出「人員編制」問題,甚至可以直接發放「度牒」,即賜予道士身份。明太祖朱元璋賜第四十二代正一天師張正常為「真人」,並下詔讓正一天師世代掌管全國道教。清代和民國年間,正一道逐漸衰落。1912年,第六十二代正一天師張曉初試圖在上海建立正一道的全國性教會組織——中華民國道教總會,但最後僅成立了上海分會。

-
2、上清派(又名茅山派)
上清派約形成於東晉時期,因其弟子專門研習《上清經》而得名。《上清經》由《黃庭經》衍生而出,也稱《大洞真經》,以「存神服氣」為修行方法,輔以育經、修功德。《黃庭經》分內外兩篇,全名《太上黃庭內景玉經》和《太上黃庭外景玉經》。《黃庭經》被稱為「壽世長生之妙典」,是茅山派的典籍,也是後代全真教的必修功課,全部經文都是七言韻文,講究「扶養性命守虛無,恬淡無為何思慮」,認為「恬淡無為」是好的修煉方式,修煉的關鍵則為「男藏精,女藏胎」,人應「以精為本,以氣為根」,「完堅不喪,滋補元氣,則老而可壯。」主要的修煉方法是調息和存神,使「太和陰陽氣上達黃庭至丹田,再返歸黃庭神守之。」上清派認為,「五臟有神」,「存思諸神」,就可以通靈達神,洞觀自然,養神煉氣,乘雲飛仙。
上清派一代宗師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號華陽隱居,謚貞白先生,丹陽秣陵(今江蘇南京)人,出身於江東名門丹陽氏。永明10年(492),36歲時,辭去官職,脫朝服掛神武門,上表辭祿,退居句容之句曲山(茅山)修道。因陶弘景在茅山修行,茅山則成為上清派的中心,故後世也稱上清派為「茅山宗」。陶弘景開創了「佛道雙修」的先例,其晚年宣揚「曾夢佛授其菩提記」,自稱「勝力菩薩」轉世,親自到寧波阿育王塔受戒。歸茅山後,即建佛道兩壇,隔日朝禮。臨終時,遺言死後「冠巾法服」,「佩符左腋下」,外面「通以大袈裟覆衾蒙首足」,「道人道士並在門中,道人左,道士右。」
陶弘景編訂了第一部道教神仙譜系,稱《真靈位業圖》,包括天神,地祗、人鬼和諸多仙真,大約3000名,以7個等級排列,其中央的上下次序是:元始天尊,玉晨元皇大道,太極金闕帝君,太上老君(無上太道君),九宮尚書,定錄真君中茅君,豐都北陰大帝。陶弘景著《養性延命錄》,總結了北魏張湛對《養生集》、《攝生論》、《養生術》等著作編集整理的養生理論,保存從先秦到兩晉的已佚著作達32種。其基本理論就是養神和煉形,「神大用則竭,形大勞則斃」,養神就是要「游收虛靜,息慮無為」,清心寡慾。煉形就是「飲食有節,起居有度」。
唐代茅山派達到鼎盛,出了很多知名道士,通過他們的活動,茅山派逐漸成為在全國具有最高地位的道派。北宋中期以後,這一派漸漸衰落。上清派歷代宗師都得到過朝廷封號。在北宋中後期,它終於成為「經籙三山」之一。上清派第二十三代宗師朱自英被封為「國師」;第三十五代宗師任元阜曾受南宋寧宗詔令,做大道場禳除水災。第四十四代宗師王道孟,為元帝祈雨驅蝗,得到「真人」封號。茅山宗從南朝梁至北宋,鼎盛數百年,一直為道教主流。南宋以後,逐漸衰微,但仍傳承不絕,且時有高道名於世。至元代,名道士杜道堅入覲元世祖,奉璽書提點道教,住持杭州宗陽宮,皇慶元年(1312),仁宗授號「隆道沖真崇正真人」。其後,又有茅山道士張雨,以能詩善畫享譽於元後期。進入元代以後,上清派很少有著名宗師出現。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元室封三十八代天師張與材為正一教主,總領三山符籙,茅山宗上清宗壇歸並入正一道。它作為道教的一宗,雖仍有傳承,但已是強弩之末了。
據《茅山志》載,茅山宗共有嗣法宗師四十五代。第一代稱太師,第二代稱玄師,第三代稱真師,其後各代皆稱宗師。嗣法宗師的絕大多數皆出身茅山附近的句容、丹陽、溧水、金壇等縣世代崇道的隱逸之家,自幼受道教的熏陶。嗣法宗師的傳授,宋徽宗以前,一般以楊羲、許穆、許翙所傳上清經籙為憑。自劉混康獲得朝廷賞賜的九老仙都君玉印和玉劍後,嗣法宗師的傳法信物增添了印劍。現九老仙都君玉印、玉圭、哈硯、玉符四寶仍藏茅山道院,為「鎮山四寶」。

-
3、靈寶派
靈寶派為早期道教派別之一,約形成於東晉南北朝時期,以專門傳播《靈寶經》而得名。《靈寶經》描繪出一個上自元始天尊,下至葛玄及其後嗣的傳承譜系。靈寶派尊奉的最高神是元始天尊,祖師是三國吳道士葛玄,促進靈寶派發展的大宗師是葛巢甫。葛巢甫是東晉著名道士葛洪的從孫,生當東晉晚期。在此之前很久,即有靈寶經書的造作與傳授。葛洪《遐覽》篇所錄之書出自其師鄭隱所藏,證明在鄭隱、葛洪之前,確有《靈寶經》問世。現《正統道藏》所存《太上靈寶五符序》卷上,亦載有上述授經故事,所述《靈寶經》淵源,大致與《越絕書》《抱朴子"辨問》之說合,只是略有增益,其書名亦同於《越絕書》之《靈寶五符》。
靈寶派的基本信仰,是長生成仙。其修煉方法,主要是符籙咒術,用它來召神役鬼,消災除病,也用它上通天神,使修道者名登仙籍。其弟子注重祈禱請神、禮拜齋醮等法事進行「教化勸善」。受上清派的影響,靈寶派導引煉氣也講存神,服氣,叩齒,咽津。從其重符籙科儀方面說,它與天師道相接近,而與上清派有區別;從其強調勸善度人方面說,又與天師道和上清派都不完全相同。
陸修靜(406~477)則是更為重要的傳人。他是南朝著名道士,對改造舊道教、建立士族新道教有很大的貢獻。他與天師道、上清派、靈寶派皆有淵源,但皆無直接的師承關系,自稱「三洞弟子」。據陶弘景《真誥》記載,靈寶派據茅山每年「三月十八日,公私雲集,車有數百乘,人將四五千,道俗男女,狀如都市之眾。看人惟共登山作《靈寶》唱贊,事迄便散。」可以看出,從齊到梁,作為茅山宗祖山的茅山上清法反而不被人們所重視,群眾感興趣的倒是靈寶派的齋醮法事,靈寶信徒超過了上清信徒。這是陸修靜弘揚靈寶經法的結果。陸修靜雖對靈寶派的發展有很大貢獻,但未見有弟子傳承其靈寶經法者。因此靈寶派在陸修靜之後的情況已不甚明了,且直至隋唐,也無靈寶道士顯名於世者。大約至北宋初,方見靈寶派在江西清江縣閣皂山形成傳授靈寶經籙的中心,被稱為閣皂宗,使靈寶派再次顯名於世。
靈寶派的分支「東華派」創立於兩宋之際,創始人為道士寧全真,其修煉法門講究齋醮和內丹相結合。

-
4、神霄派
神霄派創始人為北宋末江西南豐道士王文卿。徽宗時,林靈素藉助皇帝的力量推廣「神霄雷法」,使它風行一時。此後它傳承不絕,支派繁生。神霄雷法是一種據說能夠召雷喚雨的符籙法術。該派認為道士作法必須以內丹修煉作為根基,「內煉成丹,外用成法」,主張融合內丹與符籙。

-
5、清微派
清微派的創始人是唐末廣西零陵人祖舒。經五代北宋,至南宋晚期,其影響漸大。南宋理宗時,第10代宗師黃舜申以擅長清微雷法聞名京城,皇兄趙孟端拜他為師,跟他學習清微雷法。

-
6、凈明道
南宋初,道士周真公稱許遜等六位真仙降臨,向其傳授凈明靈寶秘法,創立凈明道。該派傳行「凈明法」的新符籙。凈明道也重視內丹修煉,強調符籙與內丹的結合,同時凈明道也十分重視忠孝倫理。元初,江西隱士劉玉以南昌為活動中心,再開凈明道宗。新凈明道自稱「凈明忠孝道」,宣揚佛道儒三教歸一的宗教學說。

-
7、樓觀道
樓觀道為早期道教派別之一,形成於北朝北魏時期,流傳至隋唐間。樓觀道尊尹喜為祖師。尹喜的原型是春秋時代與老聃齊名的道家關尹。莊子將其與老聃並列,嘆為「古之博大真人哉」!關尹主張「在己無居,形物自著」,做人要「其動若水,其靜若鏡,其應若響」。所以他「未嘗先人,而常隨人。」《呂氏春秋"不二篇》在論諸家學術特點時,稱「老聃貴柔」、「關令貴清」。《樓觀本起傳》:「樓觀者,昔周康王大夫關令尹之故宅也。以結草為樓,觀星望氣,因以名樓觀。此宮觀所自始也。問道授經,此大教所由興也」。樓觀道由此得名。該派在南北朝時期,力主「老子化胡」之說,稱尹喜始終是老子化胡(實為化佛)的隨行大弟子和得力的助手或代理人。樓觀道是當時排佛之最激烈的一派。
樓觀道尊奉的經典主要是《道德經》,其傳習的修煉方術,表現了雜采兼收的特點,即符籙與丹鼎皆習。樓觀道發展至北周及隋,進入其鼎盛時期。進入唐代,因唐宗室認道教始祖老子為聖祖,相應大力尊崇道教,特別是因樓觀道士岐暉(字平定)曾贊助李淵起義,故李淵作大唐皇帝後,對樓觀道特予青睞。在唐王朝的支持下,樓觀道一直處於向上發展階段。天寶(公元742~755)年間爆發安史之亂,此後樓觀道趨於衰落。中經兩宋,終於默默無聞。北宋太宗端拱元年(988),曾改樓觀(宗聖觀)為順天興國。至金哀宗天興(1232~1234)間,因遭兵燹,樓觀焚毀殆盡。至元代,全真道加以修復,變為全真觀宇,原樓觀道士亦轉為全真道士。

-
二、新道教

-
太一道、真大道教和隨後創立的全真教均創立於金初,史稱「新道教」。

-
1、太一道
太一道的創始人為蕭抱珍,河南汲縣人。太一教以老子學說修身養性,用「祝由」法,配合符籙,濟人治病、祈禳呵禁。太一教師承較嚴,入教道士須改姓蕭。金大定年間,太一教鼎盛,元代,太一道逐漸融入正一道。

-
2、真大道教
真大道教創始人劉德仁,滄州樂陵人,約於金皇統2年(1142)開始傳道,初名大道教,元憲宗時,賜名為「真大道教」。《道園學古錄》稱「真大道以苦節危行為要,不妄求於人,不苟侈於已」,劉德仁創立真大道教有「九戒」:一曰視物猶已,勿萌戕害凶嗔之心,二曰忠於君,孝於親,誠於人,辭無綺語,口無惡聲,三曰除邪淫,寧清靜,四曰遠勢利,安賤貧,力耕而食,量入為用,五曰毋事博奕,毋習盜竊,六曰毋飲酒茹葷,衣食取足,毋為驕盈,七曰虛心而弱志,和光而同塵,八曰毋恃強梁,謙尊而光。九
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學者宜世守之。真大道教起初流傳於河北,金盛時曾廣泛流傳於隴蜀、齊魯、江淮地區,元末逐漸衰落,可能融入全真教中。

-
2、全真道
王喆(1112-1169),原名中孚,字允清,道號重陽子,又稱王重陽,陝西咸陽大魏村人。47歲時棄家修道,於終南山南時村挖洞而居,自稱「活死人墓」,內則修煉金丹,外則佯狂裝瘋,自號「王害風」。金世宗大定七年(1167),他放火燒庵起舞,東出潼關,赴山東半島,創「全真教」。王重陽收馬鈺、譚處端、劉處玄、丘處機、王處一、郝大通、孫不二(女)七大弟子,號稱「全真七子」。金大定九年(1169),王喆率丘、劉、譚、馬四大弟子回陝西時,於途中羽化飛升。
全真教創教初期,教風刻苦簡朴。弟子大多乞食為生,不建宮觀,在山野市井修煉、傳教。全真道主張先性後命,修煉時先收心,達到一念不生,即「明心見性」。然後調整呼吸,按順序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全真道的內丹學說認為人心具有「真性」,它又叫元神、元性、真心等等,是不生不滅、不變化的。成仙的根據就建立在它上面。重陽真人在《金關玉鎖訣》中描繪了由元神煉化到達最高階段時,便有「陽神」出殼而飛升仙界的境況。「全真」,即「保全真性」之意。
重陽真人羽化後,劉處玄、丘處機先後掌教,以山東半島為中心進一步發展全真教。據《北游語錄》:劉處玄教旨「無為有為相伴」,至丘處機則「有為十之九,無為雖有其一,猶存而勿用焉」。經過前後二十餘年的發展,全真教在魯豫秦冀等地已有了相當深厚的基礎,上聞於金廷。金大定二十七年(1187),王處一被召至京,金世宗親問養生之道。次年,又找丘處機進京,命庵於萬寧宮之西,以便皇帝召見問道,並命他主持萬春節醮事。全真教臻於極盛。1219年,蒙古成吉思汗遣使召見丘處機。丘處機以七十餘歲的
高齡,率十八高徒跋涉數萬里,遠赴西域雪山行營見成吉思汗。成吉思汗丘道教的煉養長生之術,丘處機以道家清靜無為,敬無愛民戒殺之旨勸諭成吉思汗。成吉思汗敬而稱其為「活神仙」,令他「掌管天下的出家人」,並敕免全真門下道士的差役賦稅。丘處機於1224年東歸,住於燕京長春宮。1227年卒後,葬於該宮處順堂,即今北京白雲觀。
由於長春真人丘處機的經營,全真教鼎盛一時,《元史"釋老傳》說:「處機還燕,使其徒持其牒召求於戰伐之餘,由是為人奴者得復為良,於瀕死而得更生者,毋慮二三萬人,中州人至今稱道之。」丘真人也說:「千年以來,道門開辟,未有如今日之盛!」
元一統後,南北文化漸趨融合,全真道渡江南傳。江南名畫家黃子久,即為全真道士,居蘇杭授徒傳教。元初江南全真道最大的活動點是湖北武當山,魯大宥,江貞常等道士於元初入山傳全真道,修復宮觀、徒眾頗多。李道純原為南宗玉蟾門下王金蟾之徒,居真州長生觀,入元後自稱全真道士撰有《全真集玄密要》、《中和集》等,為元初內丹大家。李鈺、趙友欽師徒活動於江西、江蘇一帶,其徒陳致虛「遍游夜郎、邛水、沅芷、辰陽、荊南、二鄂、長江、廬阜、江之東西,凡授百餘人。」所撰《金丹大要》為元代內
丹名著。
至此,全真道遍傳南北,盛大至極,其勢力足以與當時漸聯合為正一大派的符籙諸派相匹敵。全真教的地位因元室冊封全真祖師而榮譽無加。至元六年(1269),忽必烈詔封全真道所尊東華帝君、鍾離權,呂洞賓、劉海蟾、王喆五祖為「真君」,後人稱「北五祖」;冊封王喆七大弟子為「真人」,世稱「七真」。全真道貴盛至極後,教風崇尚奢侈,勢力漸減。自元統三年(1335)完顏德明任全真掌教,其後繼者再未見之於史傳。
明朝時,全真道士被授予封號官祿如劉淵然,邵以正等輩甚罕,多隱修於山野,雲游於江湖。明初有多名全真道士闡發教址。無垢子何道全,多年隱棲終南山,後雲游東南,自《隨機應化錄》2卷錄其語錄、詩偈,多言心性,兼涉內丹命術。混然子王道淵撰有《道玄篇》、《還真集》、《升玄護命經注》、《青天歌注》等闡發內丹。
永樂間,屬全真一系的道士張三豐,聲望彌高,被稱為「活神仙」。張三豐名全一,一名君寶,號三豐,一號張邋遢,遼東懿州人「頎而偉,龜形鶴背,大耳圓目,須冉如戟,寒暑性一衲一蓑,所啖升米輒盡,或數日一食,或數月不食,書經目不忘,游處無恆,或雲能一日千里,善嬉諧,旁若無人。」張真人自稱生於金末定宗三年(1248),曾為中山博陵縣令,後棄官出家為全真道士,於終南山遇火龍真人傳以丹訣,赴武當修煉多年。他的門下形成了一個新的全真派的支派。
全真正宗,自元代以來,「七真」門下各自開派,分為龍門(丘處機)、隨山(劉處玄)、南無(譚處端)、遇山(馬鈺)、嵛山(王處一)、清靜(孫不二)、華山(郝大通)七個支派,以龍門派最為壯大,該派傳至明代,出現以戒律密傳的「龍門律宗」。
清代,全真派諸派中龍門派呈中興之象,以龍門律宗第七代律師王常月為中興之祖。王常月,號昆陽子,山西長冶人,20歲時遍游名山,訪求大道。1656年,王常月134歲時,任北京白雲觀方丈,順治帝封其為國師,康熙帝皈依於王之門下。王常月廣授度牒,還長途跋涉到江蘇茅山,湖北武當山傳戒,於是,龍門風教遍於天下。他嚴格管理白雲觀,清規戒律,道門嚴整,香火不斷,成為全真龍門派的大長管,公認為「全真第一叢林」,龍門派大盛於世。
清末全真道逐漸勢微。1912年,北京白雲觀成立了全真派的全國性組織「中央道教會」。

-
三、小派別

-
1、李家道
李家道為早期道教派別之一,流行於魏晉。該派尊仙人李八百為祖師,世人乃以其祖師姓氏名其派。李八百是兩漢時期流傳於四川民間的神話人物。葛洪《神仙傳"李八百傳》雲:「李八百,蜀人也,莫知其名,歷世見之,時人計其年八百歲,因以為號。或隱山林,或出市廛。」據葛洪記載,李寬所傳李家道與五斗米道相似,以祝水為人治病,用三部符,並事導引、行氣;所居道室名「廬」。葛洪又稱:「諸妖道百餘種,皆煞生血食,獨有李家道無為為小差。然雖不屠宰,每供福食,無有限劑,……或數十人廚,費亦多矣。」即是說它不像帛家道那樣「煞生血食」,但要舉辦廚會(道士為人祈福治病的宗教集會),參加者有時達數十人。葛洪認為,如此耗費,「亦皆宜在禁絕之列」。舉行廚會的作法,亦與天師道同。李家道在吳中形成了一股不小的力量,「自公卿以下,莫不雲集其門」,「依寬為弟子者恆近千人」,「寬弟子轉相教授,布滿江表,動有千計」。
從東晉至南北朝,發生了無數次「李弘」起義,因為魏晉時期所出的道書中宣傳「李弘」是太上老君降世的化名,因而以「李弘」之名發動起義,前仆後繼、連綿不絕。其實,尊李八百為祖師的李家道,到東晉明帝時已衰落,此後的多次李弘起義,已不是李家道旗幟下的起義,只是李家道多年的活動為其後的「李弘」起義准備了群眾基礎。

-
2、帛家道
帛家道是早期道教派別之一,流行於魏晉。該派尊帛和為祖師,世人以其祖師姓氏名其派。據葛洪《神仙傳》載,帛和,字仲理、遼東人。其師董奉為三國吳孫權時人,以行氣、服術法授帛和。後到西城山,事王方平,受命入山,於石室中,視壁三年,見古人所刻《太清中經神丹方》,及《三皇天文大字》《五嶽真形圖》。最後入林慮山(一名隆慮山),為地仙。
在西晉時,帛家道在河北、洛中已有一批弟子,不過當時的組織規模不大。至東晉,帛家道傳入江浙一帶,為不少士族所信奉。東晉後,不見帛家道的記載,可能融入了上清派、天師道中。

參考資料:http://blog.sina.com.cn/u/4ae015f3010006v4

『叄』 演講的基本知識和技巧方法

演講的基本知識和技巧方法

演講的基本知識和技巧方法

1、演講作為人類一種社會實踐活動,它必須具備以下四個條件:

演講者、聽眾、溝通二者的媒介以及時間、環境。離開其中任何一個條件都構成不了演講。

演講的傳達手段包括:有聲語言、態勢語言和主體形象。

⑴ 有聲語言是演講活動最主要的表達手段。它由語言和聲音兩種要素構成,以流動的聲音運載思想和情感,直接訴諸聽眾的聽覺器官。它要求吐字清楚、准確、聲音清亮、圓潤、甜美,語氣、語調、聲音、節奏富於變化。

⑵ 態勢語言就是演講者的姿態、動作、手勢和表情,是流動著的形體動作輔助有聲語言運載著思想和感情,直接訴諸聽眾的視覺器官。它要求准確、鮮明、自然,協調。

⑶ 主體形象是指演講者的體形、容貌、衣冠、發型、舉止神態等。主體形象的美醜,好與差,直接影響著演講者思想感情的表達。它要求演講者在符合演講思想感情的前提下,注重裝飾樸素、得體,舉止,神態、風度的瀟灑、憂雅、大方,給聽眾一個美的外部形象。

必須指出,演講如果只有「講」沒有「演」,只作用於聽眾的聽覺器官而不作用於聽眾的視覺器官,就會缺少動人的主體形象和表演活動;如果只有「演」而沒有「講」,只作用於聽眾的器官而不作用於聽眾的聽覺器官。所以,二者缺一不可,相輔相成。但是,「演」與「講」的和諧必須是以「講」為主,以「演」為輔,「演」必須建立在「講」的基礎上,否則便失去了演講的意義。

現在,可以給演講的本質下一個定義了:演講者在特定的環境中,藉助有聲語言和態勢語言的藝術手段,針對社會的現實和未來,面對廣大聽眾發表意見,抒發情感,從而達到感召聽眾並促使其行動的一種現實的信息交流活動。

2、那麼,演講都有哪些特徵呢?

⑴ 首先是它的現實性:

這是因為演講屬於現實活動范疇。不屬於藝術活動范疇,它是演講家通過對社會現實的判斷和評價,直接向廣大聽眾公開陳述自己主張和看法的現實活動。

⑵ 其次是它的藝術性:

這里的藝術性是現實活動的藝術。它的藝術性是現實活動的藝術。它的藝術性在於它具有統一的整體感和協調感,即演講中的各種因素(語言、聲音、表演、形象、時間、環境)形成一種相互依存、相互協調的美感。同時,演講不單純是現實活動,它還具備著戲劇、曲藝、舞蹈、雕塑等藝術門類的.某些特點,並將其與演講融為一體,形成具有獨立特徵的演講活動。

⑶ 第三是它的鼓動性:

沒有鼓動性,就不成為演講,政治演講也好,學術演講也好,都必須具備強烈的鼓動性.這是因為:一、一切正直的人們都有追求真善美的渴望,演講者傳播了真善美,自然會引起共鳴,激勵和鼓舞聽眾。二、演講者以自己熾烈的感情去引發聽眾的感情之火,容易達到影響聽眾的目的。三、演講者的形象、語言、情感、態勢以及演講辭的結構、節奏、情節等均能抓住聽眾。四、演講的直觀性使其與聽眾直接交流,極易感染和打動聽眾。可以說,鼓動性是演講成功與否的一個標志。

⑷ 第四是它的工具性:

演講是一門科學,更是一個工具,是人們交流思想的工具。任何思想、任何學識、任何發明和創造,都可以藉助演講這個工具來傳播.可以說,演講是最經濟,最實用、最方便的傳播工具,任何人都可以利用它。

以上,我們談了演講的本質和特徵。在現實的演講活動中,有以下兩種傾向很值得注意。一是有的演講者只「講」不「演」,只注重演講的實用性而忽略了演講的藝術性,使演講不倫不類,乾巴枯燥,因而削弱了演講的效果。二是有的演講者一味過分地「演」,追求相聲、評書、朗誦、故事等其他藝術表演技巧,沖淡了演講的現實性、實用性和嚴肅性,顯得滑稽、夾生,起不到演講應有的作用。這兩種傾向都是必須認真加以克服的。

二、演講的類型

1、第一,從功能上劃分,可分為五種。

⑴ 「使人知」演講:

這是一種以傳達信息、闡明事理為主要功能的演講。它的目的在於使人知道,明白。如美學家朱光潛的演講《談作文》,講了作文前的准備、文章體裁、構思、選材等,使聽眾明白了作文的基本知識。它的特點是知識性強,語言准確。

⑵ 「使人信」演講:

這種演講的主要目的是使人信賴、相信。它從「使人知」演講發展而來。如惲代英的演講《怎樣才是好人》,不僅告知人們哪些人不是好人,也提出了三條衡量好人的標准,通過一系列的道理論述,改變了人們以往的舊觀念。它的特點是觀點獨到、正確,論據翔實、確鑿,論證合理、嚴密。

⑶ 「使人激」演講:

這種演講意在使聽眾激動起來,在思想感情上與你產生共鳴,從而歡呼、雀躍。如美國黑人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的《在林肯紀念堂前的演說》,用他的幾個「夢想」激發廣大的黑人聽眾的自尊感、自強感,激勵他們為「生而平等」而奮斗。

⑷ 「使人動」演講:

這比「使人激」演講進了一步,它可使聽眾產生一種欲與演講者一起行動的想法。法國前總統戴高樂在二戰期間的英國倫敦作的演講《告法國人民書》,號召法國人民行動起來,投身反法西斯的行列。它的特點是鼓動性強,多以號召、呼籲式的語言結尾。

⑸ 「使人樂」演講:

這是一種以活躍氣氛、調節情緒,使人快樂為主要功能的演講,多以幽默、笑話或調侃為材料。一般常出現在喜慶的場合。這種演講的事例很多,人們大都能聽到。它的特點是材料幽默,語言詼諧。

2、第二,從表達形式上劃分,可分為三種類型。

⑴ 命題演講,即由別人擬定題目或演講范圍,並經過准備後所做的演講:

它包含兩種形式:全命題演講和半命題演講。全命題演講的題目一般是由演講組織部門來確定的。某單位搞「讓雷鋒精神在崗位上閃光」主題演講,為了讓演講員各有側重,分別擬了《把愛送到每個顧客的心坎上》、《練好本領,為民服務》、《從一點一滴做起》三個題目,給了三個演講者,要求以此組織材料,准備演講。半命題演講指演講者根據演講活動組織單位限定的范圍,自己擬定題目進行的演講。1986年,中央電視台和《演講與口才》雜志社聯合舉辦的「十城市青少年演講邀請賽」命題演講即是以「四有教育」為范圍,具體題目自擬。命題演講的特點是:主題鮮明、針對性強、內容穩定、結構完整。

⑵ 即興演講,即演講者在事先無准備的情況下就眼前場面、情境、事物、人物臨時起興發表的演講:

如婚禮祝辭、歡迎致辭、喪事悼念、聚會演講等。它的特點是:有感而發,時境感強、篇幅短小。它要求演講者要緊扣主題,抓住由頭,迅速組合,言簡意賅。

⑶ 論辯演講,即指由兩方或兩方以上的人們因對某個問題產生不同意見而展開的面對面的語言交鋒:

其目的是堅持真理、批駁謬誤,明辨是非。比如,我們生活中常見的法庭論辯、外交論辯、賽場論辯,以及每個人都曾經歷過的生活論辯等。它的特點是:針鋒相對,短兵相接。論辯演講較之命題演講、即興演講更難些,要求演講者必須具備:正確的思想、高尚的品質、嚴密的邏輯性,較強的應變性。

3、第三,從內容上劃分,大致可分為五種類型。

⑴ 政治演講:

凡是為了一定的政治目的,出於某種政治動機,就某個政治問題以及與政治有關的問題而發表的演講均屬此類。它包括外交演講、軍事演講、政府工作報告、政治宣傳等。

⑵ 生活演講:

指演講者就社會生活中存在的各種問題、風俗、現象而作的演講,它表達了演講者對這些問題的看法、見解和觀點。這種演講涵蓋的內容更加廣泛,如:親情友誼、吊賀、迎送、答謝等均屬此類。

⑶ 學術演講:

指演講者就某些系統、專門的知識和學問而發表的演講。一般指學校和其他場合的專題講座、學術報告、學術發言、學術評論。它必須具有內容的科學性、論證的嚴密性和語言的准確性三大要素。這是與其他類型演講的一大區別。

⑷ 法庭演講:

即指公訴人、辯護代理人在法庭上所作的演講、律師的辯護演講。法庭演講有自己的突出特徵:公正性和針對性。

⑸ 宗教演講:

指的是一切與宗教儀式、宗教宣傳有關的演講。它主要包括佈道演講和一些宗教會議演講。這種演講在我國的影響不大,聽演講和作演講的人都不多。

三、演講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認清對象,確立主旨;

2、思維清晰,節奏明快;

3、感情充沛,例證動人;

4、語言准確,形象生動。

;

『肆』 什麼是佈道

佈道是指宣傳基督教的教義。

佈道是聖經中的要道,因為福音是聖經基本的信息。主耶穌的大使命,可指為佈道的大憲章。佈道是使萬民作主的門徒,這大使命記載在馬太福音廿八章十八至廿節,可分為三大要項,都以分詞來說明:去,使萬民作門徒、給他們施洗、教訓他們。

(4)佈道的方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佈道的范圍是萬民,佈道的目的是使他們作主的門徒。

第二項是要給那些接受福音的施洗。洗禮雖然是一個外表的儀式,但是是要說明基督徒內在那種因接受耶穌基督而有的生命。是公開承認救主,與他聯合。這是順服基督的舉動。從此完全跟隨主,聽從主的吩咐,在生活中有福音的見證,佈道的熱忱及傳揚的行動。

第三項是在教會中有完整的生活。救恩是為全人的,所以真正信服主的,必須遵守主的教訓,凡事都是為福音的緣故。

『伍』 陳海春的講座 佈道 誰知道哪裡有啊 要全套的

《佈道》各講主要內容:
第一講 有智慧才叫明白人--生活中的智慧
*有的人是活得明白的
有的人是活不明白的
什麼樣的人算是活得明白的人呢
那就是達到一種境界
叫政聲人去後 民意閑談中
第二講 有智慧才叫明白人--聽話出活(上)
*聽話出活解決了管理工作者
個體行為最核心的兩個問題
一是遵從 一個是統御
不遵從將沒有人會用你
不統御將沒有人可用
第三講 有智慧才叫明白人--聽話出活(下)
*知識可以改變我們的命運
但是只有技能
才能改變我們的生活
知識只能改變一個人的大致走向
只有技能
才能讓你有別於他人
第四講 管理工作者的道法術--管理之道,合規律
*從既往的成功中獲取知識
這叫報酬
從既往的失敗中獲取知識
這叫教訓
從他人的得失中獲取知識
這叫什麼 這叫借鑒
第五講 管理工作者的道法術--管理之法,合規則
*這個行當我看過三種人
一種是以善惡為標準的 我叫好人
一種是以對錯為標準的 我叫能人
還有一種是什麼
是以利害為標準的 我叫明白人
第六講 管理工作者的道法術--管理之術,合辦法
*管理這個行當
光講道講法講不透
因為管理這個行當
有的時候是要具體去做事的
第七講 有魅力才叫真功夫--何為魅力
*要麼就不做官
做官就要製造 就要培養
就要鞏固一批追隨者
哪怕你的自然生命消失了
還有人從骨子裡邊去佩服你
第八講 有魅力才叫真功夫--領導者的魅力
*整個世界是個開放世界
與其擺平少數人
讓我自己得到晉升
還不如怎麼樣
把工作做得更出色一點
第九講 領導者的人格魅力--領導者的激情
*人尤其是男人
得意的時候 法律是底線
與誰為難都不要與國家為難
倒霉的時候 道德是底線
與誰為難都不要與自己為難
第十講 領導者的人格魅力--責任感與判斷力
* 始終不渝
滿足對方實際和潛在的需求
別人將會覺得你有用
始終不渝
顧及對方實際和潛在的情感
別人將會覺得你這個人可親
第十一講 領導者的方略魅力--思路與資源
*但凡有鼻子有眼的人
懂得說正確的話 講主流的話
懂得說獨到的話 講自己的話
懂得說清晰的話 講明白的話
懂得說流暢的話 講生動的話
第十二講 領導者的方略魅力--推動力
*統御既是一個過程也指一個人的風格
它既是一門如何讓他人追隨自己的學問
也是一門如何影響他人的學問
更是一門如何提高自己公信力的學問

『陸』 佈道文學三種戲劇形式

閉鎖式,開放式,人像展覽式。
閉鎖式的主要特點是出場人物較少,劇情展開的時間,地點高度集中。開放式是按照故事發展的時間展開劇情,人物較多,劇情展開的時間較長。人像展覽式以片段方式展示眾多人物形象和社會風貌為主要目的。
佈道式現在一般有些諷刺意味,比如一些和尚或者道士站在大台上講大道理,不管對不對,只專門傳教佈道,這個方式就是「佈道式」。傳統「佈道」解釋:最早是說孔子之類的士傳授知識的,現在多形容老師。

『柒』 如何找到人生目標

工作目標的制定與實現

目標,是一個人或組織所期望的成果,是個人或組織的行為方向,是引導過程的風向標,是紛繁復雜燦若大海般零碎工作的粘合劑。

一、目標的重要性
沒有目標的團隊就是沒有指南針的船隊,沒有目標的工作就是沒有結果的消耗。我們需要什麼,需要做什麼,如何去做…… 這些都是站在起點時的問題,如何回答這些提問關鍵取決於我們制定了什麼目標。目標既是起點的理想坐標,又是終點的輝煌殿堂;目標把起點和終點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它不僅是起點的提問,也是終點的答案。
很多人知道,雪地行軍是一樁很危險的事,它極易使人患上雪盲症以至迷失行進的方向。但人們感到奇怪,若僅僅是因為雪的反光太刺眼,為什麼戴上墨鏡之後,雪盲症仍不可避免呢?最近美國陸軍的研究部門得出結論:導致雪盲症的並非雪地的刺眼反光,而是它的空無一物。科學家說:人的眼睛其實總在不知疲倦地探索世界,從一個目標到另一個目標。要是連續收索而找不到任何一個目標落點,它就會因緊張而失明。美國陸軍對付雪盲症的辦法是,派先驅部隊搖落常青灌木上的雪。這樣,一望無垠的白雪中變出現了一叢叢、一簇簇的綠色景物,收索的目光便有了目標。
所有的眼睛都在收索世界,收索世界的眼睛不怕光怪陸離,卻怕空空一片、沒有目標。同樣地,所有的工作都應該事前設定合理的目標,否則將糟糕地一塌胡塗。「贏在目標」正是告訴我們制定合理的企業或團隊工作目標,規劃合理的執行方案,是企業管理的核心問題,只有如此方可綱舉目張、水到渠成地取得最後的勝利。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企業採取的核心管理方法就是目標管理的原因。

二、如何制定合理的工作目標
是目標用終點來回答起點的提問,是它把起點和終點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制定合理地工作目標便成為了起點和終點的較量。較量的結果是合理的,無疑目標的設定便是契合實際的、是有意義的。沒有目標的工作是無頭的蒼蠅,制定什麼樣的目標,如何制定目標,也就是怎樣將起點和終點進行較量,必須慎之又慎。
如果把工作看作用兵作戰,那麼制定工作目標便是「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認真具體地考察各種不同的工作特點,根據不同原則和不同目的制定合理的工作目標,是企業或團隊生死攸關的大事。那麼如何權衡起點和終點制定合理工作目標呢?具體方法如下:
1、以終點為導向:選擇核心目標、實際目標,盡量刪除次要目標、虛幻目標,直接從目標的作用、功能、價值、意義、主次關系等方面考慮不同目標設立的必要性。下面這則故事就是目標選擇的範例:有一輛載滿瓦瓮的車被一條狹窄的山路所阻塞,正值寒冬,冰厚雪滑無法前進,被阻車輛越積越多,眼看就要天黑缺無計可施。此時人群中走出一人,問載滿瓦瓮車輛的主人「車上瓦瓮何許錢?」答曰「白銀四、五兩。」此人當即給了他五兩銀子,而後令其童僕斬斷捆縛瓦瓮的繩子,把所有的瓦瓮推下了山崖,道路很快被疏通。
2、以起點為基礎:盤點自己的資源,直接從工作目標所需的人力、物力、時間、場地、以及外界環境等方面考慮設立目標的可行性。根據自己各方面條件和能力設定目標時,盡可能的發揮所能支配的各方面資源的潛能,最大限度的提高目標高度,思想不要保守。《易經》中的「取法乎上,僅得其中;法乎其中,僅得其下」就是這個道理。但工作目標的設定也不能過高,以至於不可實現,挫傷團隊的積極性。
有一位斯巴達戰士出征前抱怨說「我的劍太短了。」他的媽媽說:「孩子,如果你勇敢地向前跨一步你的劍不就長了嗎?」制定什麼樣的目標、採取什麼樣的措施一定要以自己的起點為基礎。短劍就是那位斯巴達戰士的起點,他的目標是殺死敵人,而不是增加劍的長度,況且增加劍的長度對他來講是不切實際的。基於此,媽媽為他制定了「向前跨一步」的戰術,便達到了殺敵的目的。當起點的條件不如人願時,抱怨只能適得其反沒有任何意義,只有發揮主觀能動性才能解決問題實現目標。
3、以過程為跳板:任何目標的實現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有的甚至是曲折往復的。周到縝密地分析目標實現所需的必要過程,從中設立必要的跳板;設想可能出現的各種困難和意外,做好積極應對的措施,切勿心懷僥幸漠視可能出現的麻煩,那樣會帶來更多困難和意外。
有一個馬戲團,由於經營慘淡,看客太少,幾乎倒閉。有人給出了一個主意,賣票時贈送一包花生米。看馬戲的人不僅比平時多了許多,而且馬戲團的飲料也賣得很好,經營很快便好轉了。原來,在炒花生米時,多放了一些鹽。贈花生米、吸引觀眾、多放鹽、多賣飲料都是實現「經營好轉」這個目標過程中的跳板。
4、設立分目標:以各跳板間的邏輯關系為根據,選擇最優的目標實現路線,進而將總目標分解成幾個分目標。先解決簡單的目標,再解決困難的目標;解決了各個分目標,總目標自然也得到了解決。子曰:「知其先後則盡道矣」,就是告訴我們這個解決問題的辦法。
「不偏之謂中,不倚之謂庸」,意為:在事物的發展過程中,對於實現一定的目的來說,都有一個設定的標准,達到這個標准就可以實現這個目的,否則就不可能實現這個目的。因地制宜地認真較量起點和終點,切不可膠柱鼓瑟生搬硬套。由此而制定的不偏不倚的工作目標,是事半功倍的保障。

三、建立恰當的支持系統
必須注意的事是,目標有時也會使人沉醉,有人認為設立了美好的目標就萬事大吉了,從而忽略了工作中的諸多因素。單獨設定合理的工作目標還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建立實現目標所必須的各方面支持,並且還要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不斷總結得失、修正這個支持系統,使得其更恰當,更能為實現既定目標服務。
何謂「恰當」?古人兩千多年前答曰:「得其時,當其位」。《易經》一而再,再而三地強調的不正是時間和空間嗎?相同的事情,在不同的時間或地點去做,結果是大相徑庭的,可以說是差之毫釐、謬以千里。《易經》最終無非是告誡我們做事一定要准確選擇適合你的時間和地點。
何謂「支持系統」?簡單地說就是組織機構和工作設施等硬體,以及企業文化、培訓系統、工作方法和公司管理等技術方面的軟體。細致的來講就是兵法所說的獲勝要素:「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筆者姑且依據上述論及的勝利要素,將「支持系統」分解為如下四個主要方面:
1、佈道、施法:「道者令民與上同意也,可以與之死,可以與之生,而不畏危」。「道」是中國文化的核心,中國的傳統哲學把它解釋為世間萬物所遵循的准則。而這里的「道」指的是最高境界的團隊精神,上下同心,生死與共。要達到這個境界,對團隊,尤其對團隊的高層管理者要求很高。團隊的掌舵者要佈道、要施法。如何佈道?簡單地說就是企業的領導要給出團隊的願景以及核心價值觀,通過培訓及考核將其鐫刻在團隊的每一個成員心頭最顯眼的位置;如何施法?其實很簡單,無非就是有效地培訓。總的來講,佈道是企業文化的范疇,施法是員工培訓的范疇。
這里要特別提出注意的是員工培訓,它是指一定組織為開展業務及培育人才的需要,採用各種方式對員工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培養和訓練的管理活動,其目標是使員工不斷的更新知識,開拓技能,改進員工的動機、態度和行為,是企業適應新的要求,更好的勝任現職工作或擔負更高級別的職務,從而促進組織效率的提高和組織目標的實現。良好的培訓對企業或團隊有以下三點主要益處:
(1) 培訓能促進企業與員工、管理層與員工層的雙向溝通,塑造優秀的企業文化,增強企業向心力和凝聚力,即「令民與上同意也,可以與之死,可以與之生」。因為企業文化是企業的靈魂,它是一種以價值觀為核心對全體員工進行企業意識教育的微觀文化體系。企業管理人員和員工認同企業文化,不僅會自覺學習掌握科技知識和技能,而且會增強主人翁意識、質量意識、創新意識。從而培養大家的敬業精神、革新精神和社會責任感。
(2) 培訓能提高員工綜合素質,從而提高企業或團隊的工作效率和服務水平,更能使之適應外界環境的變化、增強競爭優勢和盈利能力。美國權威機構監測,培訓的投資回報率一般在33%左右。在對美國大型製造業公司的分析中,公司從培訓中得到的回報率大約可達20%-30%。摩托羅拉公司向全體雇員提供每年至少40小時的培訓.調查表明:摩托羅拉公司每1美元培訓費可以在3年以內實現40美元的生產效益。摩托羅拉公司認為,素質良好的公司雇員們已通過技術革新和節約操作為公司創造了40億美元的財富。摩托羅拉公司的巨額培訓收益說明了培訓投資對企業的重要性。
(3) 培訓能培養企業的後備力量,保持企業長遠發展的生命力。企業競爭說穿了是人才的競爭,明智的企業家愈來清醒地認識到培訓是企業發展不可忽視的「人本投資」,是提高企業「造血功能」的根本途徑。美國的一項研究資料表明,企業技術創新的最佳投資比例是5:5,即「人本投資」和硬體投資各佔50%。人本為主的軟技術投資,作用於機械設備的硬技術投資後,產出的效益成倍增加。在同樣的設備條件下,增加「人本」投資,可達到投1產8的投入產出比。發達國家在推進技術創新中,不但注意引進、更新改造機械設備等方面的硬體投入,而且更注重以提高人的素質為主要目標的軟技術投入。
2、良好的工作方法:「天者,陰陽、寒暑、時制也。地者,遠近、險易、廣狹、死生也」。由此可見,「天地」在具體的工作中是要求我們使用合乎時制、因地制宜的措施和方法,它是實現目標的具體的行動內容。如果用「刻舟」的工作方法去實現「求劍」的目標,就是忽略了環境變化的不合乎時制的舉措。因此,我們可以總結出良好工作辦法的通俗標准:一是方法簡單、二是切合實際、三是便於執行。方法無高低之分,只有是否可行之說,寫在紙面上的東西無論多麼富麗堂皇,如果難以實施也是空洞無用的。
歷史上商鞅的變法,可圈可點之處不僅在於內容的合理,還在於形式上的完美。他在推行新法的過程中,條令已然完備,但還沒有公布,就擔心人民是否信任,是否接受,因為人民不相信,就意味著不會遵守,會表示反對,甚至會進行抵制。聰明的政治家首先考慮到的,不是對可能出現的反對和抵制,如何予以警告和懲治,而是想方設法取信於民,使人民認識到新法的好處,以及由此帶來的利益所在。於是,他想到了立木取信,在國都咸陽城南門,豎一根三丈高的木頭,如有人將其搬到北門,便賞十金,但無人敢去,後增至五十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終於有人敢去了,輕而易舉地搬到了北門,商鞅如約兌付了五十金,以此表明他決不欺騙百姓。因而,當商鞅關於新法的布告一出台,秦國的百姓就知道朝廷言出如山,令行禁止,新法必須遵守。現代人也經常發布告,舉凡拆遷、征地都會發布,不僅布告中說明必須按我說的去做,否則,將會面臨治安乃至刑事處罰;而且作為布告的輔助手段,公安局長、檢察長甚至法院院長在電視節目中,輪番登台亮相,發表針對性的講話,製造出十分緊張的氣氛,幾盡聲勢之能事,好不復雜,但到頭來讓人難以接受,又不敢不接受,其結果損害的僅僅是人民群眾嗎?
相比之下古人商鞅的立木取信是何等的簡單和直白,但它起到了立竿見影的預期效果,達到了既定的目標,我們理所當然地相信它是切合實際、便於執行地好方法。
3、管理者應有的基本素養:「將者,智、信、仁、勇、嚴也」。 馮小剛電影《天下無賊》中有一賊頭叫黎叔,他有一句經典對白:「二十一世紀什麼最貴、人才!」作賊的都明白這個千古不易的哲理—人才是團隊的第一資源。有了一流的人才充當團隊的管理者,就可以開發出一流的產品,創造一流的業績,使企業在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企業的管理者就是團隊的將領,「夫將者,國之輔也。輔周則國必強,輔隙則國必弱」,同樣是說明人才的重要性。
什麼樣的管理者才能稱之為人才呢?標准就是五個字 —「智、信、仁、勇、嚴」,選拔企業或團隊的領導必須遵循此五德。
其中「智」是指單純的智商,它是靠努力學習掌握淵博的知識而逐步建立起來的。「知識就是力量」這句話里包含著「知」與「能」兩個方面,「智」正是讓我們正確的把知識運用到管理之中,並將其轉化為力量發揮出能量。而管理者則恰恰需要運用自己的智慧合理地管理和利用資源,使之發揮能量為企業所用。
而「信、仁、勇、嚴」是指復雜的情商,其中包括很多技巧性的東西,需要用心揣摩來領悟。在這四個方面中,「信」是第一位的,是任何時候都堅決不能摒棄的。「民無信不立」,「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等等,歸根結底都是強調「信」是為人為事之根本所在。「信」雖無形但卻是一種寶貴的財富,一個企業最大的危機是誠信危機。眾所周知,對於一個企業來講,金錢的損失是可以計算和挽回的,而一旦失去信譽所造成的損失卻是難以計算、甚至不可挽回的,「三鹿奶粉」就是典型的反面教材。企業的管理者也是一樣,一旦失信於員工,那麼所帶來的後果不僅僅限於人格和威信的下降,更是要坐收在管理中無法得到員工認同和支持的惡果。
另外,還要注意的是「仁」。 「仁」是中國儒學中最基本的一個觀點,儒家甚至崇尚「殺身成仁,捨生取義」。《大學》中說「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義者也」。仁能附眾,作為一名管理者,得到大家的支持、把眾人團結到自己的身邊來,在管理的過程中,是必要的同時也是必需的。再者,管理中的懲罰只是管理的一種手段決非管理的本質。《呂氏春秋》里寫到「石可破,但不可奪其堅。」也就是說:在管理中你懲罰員工會很容易,但讓他心服口服從此改正錯誤卻決非易事。而管理中的「仁」更多的則體現為一種「雙贏」,管理者贏得管理,而員工則贏得利益。管理中並非為「管」而「管」,而是為「理」而「管」
4、有效的管理辦法:「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法者」簡單的說就是管理辦法、賞罰措施。曹操從帶兵作戰的角度解釋:「曲制指的是部隊的編制、組織結構、各部隊旗幟色彩的區分、鑼鼓聲音的規定;官道指的是各級軍官的職責制定、糧道暢通與否。」我們在現代企業管理中則有如下解釋:「官道」首先是指為了執行法律、法規而設置的崗位和職務;其次,守法稽斷、判斷曲直是非是官員的職責;「主用」指的是軍需財物或企業資源的供應適當與否。
曹操曾提出「恃武者滅,恃文者亡」的辯證的觀點,我們把它應用到管理之中,其意義可理解為:只是依靠嚴格的管理和懲處而不體恤員工、不講仁義是要失敗的;反之,只是依靠講仁義說道德,而不進行有效的管理和懲處,也是要失敗的。所以,只有通過不偏不倚的管理辦法,方可事半功倍地實現工作目標。
「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眾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這些問題如果能得到肯定的回答,目標能否實現已經是婦孺皆知的事情了。再加上「道、天、地、將、法」則構成了《孫子》的五事七計,實屬用兵之要,是兵家主客觀相統一的綱領性意見,當然也是實現目標管理的致勝法寶。曹操作為中國歷史上的軍事家,第一個揭示了《孫子》五事七計。他認為,先計的目的就是求得彼我之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七計,是戰爭勝負的重要指標,同樣也是我們管理是否有效的考核指標。

四、執行力是實現目標的關鍵
設立了合理的工作目標,建立了恰當的支持系統之後,主要的問題就是執行了。無論多麼美好的目標,以及用於實現目標的軟、硬體多麼完美,如果不能落實到執行上去,都是鏡中花、水中月。具備了實現目標的條件,能否實現設定的目標關鍵取決於團隊的執行力。「經是好經,但要看和尚如何去念啦!」念好了便可修成正果,否則不是走火入魔就是半途而廢,終究以失敗告終。
如何防止走火入魔?首先要明白:成功的捷徑就是設定目標然後心無旁騖的去追求。在追求目標的征途中切不可三心二意被無謂的瑣事所羈絆,從而耽誤時間和精力與成功失之交臂。唐人李翱的《李文公集》中記載了這樣一個寓言:國馬和駿馬並肩而馳,駿馬欲阻礙國馬得先便咬破國馬的鬃頸,還用蹄子側踢國馬。國馬置之不理,依然闊步前驅,領先抵達終點。回到馬棚後,駿馬羞愧難當、渾身顫抖,草水不沾,待國馬一番安慰後,方得同槽共食恢復如初。這個寓言正應了哪句「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名言。一個人或團隊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你把有限的精力放在阻止別人成功的伎倆上,那麼你成功的可能性就大打折扣了。心胸寬闊、道德寬厚的人不與人計較忿恨和埋怨,努力增強自己的競爭力,全神貫注地追求自己既定的目標,勝利是指日可待的。假設國馬與惡意攻擊自己的駿馬斤斤計較,它也不一定就穩操勝券。
再者要明白:「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意思是,自己既是盡最大限度的努力只能做到不被別人戰勝,並不能保證一定能夠戰勝別人;能否戰勝敵人取決於敵人是否出現了破綻。駿馬去咬國馬、去側踢國馬,分散了它的精力,消耗了它的資源,但並不保證能夠取得勝利,相反還賣出了破綻,被國馬擊敗了。企業或團隊間的競爭也是這個道理。
如何防止半途而廢?只需明白:「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這是蘇軾在其《晁錯論》中的句子,筆者甚是喜歡,常以之自省)。「超世之才」是指具備了實現目標的恰當的支持系統,但如缺少「堅忍不拔之志」的執行力,實現目標也是渺茫。持之以恆、鍥而不舍 — 醫治半途而廢的葯方就是這么簡單,但實際工作起來是相當的艱苦,這也正是成功者稀少並值得人們尊敬的原因。一個旅行者在茫茫沙漠中迷失了方向,他又渴又餓地倒下了。求生的本能驅使他扒身下的黃沙掘水,他扒了很久,扒出一個洞,仍然沒有水,就灰心地倒在一邊等待死亡。後來又有個人從此經過,發現了他的屍體和那個洞,那個人再扒了幾下,就見到了潮濕的沙土,又扒了幾下便見到了水。這就是半途而廢的悲劇,遺憾的是他已經來到了勝利的門前,卻沒能跨入。人們扼腕而嘆:「與其躺著等死,不如死在挖掘中!」
目標管理的基礎是團隊工作的成員責任制,目標管理只有同明確的責任劃分結合起來,才能深入持久、才能具有生命力,達到最終的成功。明確的責任劃分重心就在於執行力,只有良好的執行力才能擔負起各自的責任。以目標管理為核心的企業其成效也是在執行力的落實上。另外,良好的執行力重視信息反饋工作,因地制宜地修正實現目標地方案,從變化中尋求不變的目標實現。判斷一個組織執行力優劣的標準是什麼?筆者在此想用主席的四個字來回答,哪就是「多、快、好、省」。我們如果從兩個方面來理解這四字口訣,那一是管理模式的高能、高效、高標、低耗;二是對組織對其所佔有資源使用的高能、高效、高標、低耗。

解決了上述制定目標、建立支持系統、落實執行力等方面的問題,便將從起點描繪的目標在終點得以實現,事半功倍地完成了起點與終點的完美較量,此時的起點雖然與終點得到了統一,但卻進行了脫胎換骨的羽化。

『捌』 在學校里可以佈道、傳教和宣傳有神論嗎拜託了各位 謝謝

根據我國憲法的規定,公民享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國家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但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進行破壞社會秩序、損害公民身體健康、妨礙國家教育制度的活動。佈道和傳教必須在教堂等規定的場所進行,在學校里佈道、傳教和宣傳有神論是違法的。各級各類學校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全面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積極向學生進行無神論教育、科學教育,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在學校也不得進行各種封建迷信活動。

『玖』 天師道的基本做法

天 師 道 團 是 典 型 的 政 教 合 一 組 織 。 它 的 教 區 稱 為 「 治 」 , 最 初 建 有 二 十 四 治 , 後 來 又 有 擴 大 。 各 治 的 宗 教 領 袖 叫 做 「 祭 酒 」 , 負 責 管 理 道 民 。 各 教 區 的 祭 酒 有 等 級 差 別 。 最 高 的 是 陽 平 治 、 鹿 堂 治 、 鶴 鳴 治 。 治 所 是 道 民 宗 教 活 動 和 其 他 社 會 活 動 的 中 心 。 所 有 道 民 都 要 編 入 戶 籍 , 稱 為 「 宅 錄 」 。 道 民 家 中 生 死 婚 嫁 都 要 注 冊 或 削 籍 。 這 個 宅 錄 不 僅 有 行 政 意 義 , 也 有 宗 教 意 義 。 在 每 年 的 三 會 日 ﹙ 最 初 是 正 月 七 日 、 七 月 七 日 、 十 月 五 日 ﹚ , 道 民 都 要 到 本 治 所 聚 會 。 那 一 天 , 神 也 降 臨 這 � , 校 對 宅 錄 。 如 果 戶 口 不 實 , 天 上 司 命 沒 有 記 錄 , 道 民 就 得 不 到 神 ﹙ 道 氣 ﹚ 的 保 護 以 免 受 鬼 怪 的 侵 害 , 也 不 能 成 仙 。道 民 修 道 也 有 階 次 。 積 累 一 定 的 功 德 以 後 就 可 以 受 道 籙 , 從 十 將 軍 籙 到 百 五 十 將 軍 籙 , 階 次 不 同 , 都 要 靠 積 累 功 德 才 能 升 遷 。 受 籙 的 高 低 標 志 � 道 士 能 支 配 的 神 兵 的 多 少 。 受 百 五 十 將 軍 籙 後 再 向 上 升 遷 就 是 散 氣 道 士 , 可 以 擔 任 傳 道 等 宗 教 事 務 。 再 向 上 升 遷 便 是 各 級 祭 酒 。 天 師 道 的 各 治 之 間 也 有 等 級 , 應 依 次 升 遷 。 道 徒 修 道 應 拜 師 。 師 徒 都 應 在 本 治 區 內 活 動 。 道 徒 家 中 要 建 靜 ﹙ 靖 ﹚ 室 。 室 內 不 立 神 像 , 只 有 香 燈 、 香 爐 、 香 案 、 書 刀 四 物 而 已 。天 師 道 的 宗 教 活 動 除 了 上 述 的 三 會 日 外 , 還 有 道 徒 自 辦 的 廚 會 。 廚 會 的 目 的 可 以 是 慶 賀 子 女 滿 月 , 可 以 是 請 願 、 謝 過 , 可 以 是 拜 師 、 謝 師 等 等 , 更 多 的 便 是 上 章 謝 罪 、 請 神 殺 鬼 。 道 民 有 病 要 吞 符 水 , 反 省 過 錯 , 還 要 請 道 士 上 章 殺 鬼 。 上 章 是 道 教 的 常 見 活 動 。 現 存 《 赤 松 子 章 歷 》 是 天 師 道 各 種 章 表 的 范 本 。 道 教 的 師 傅 要 人 手 一 冊 , 以 備 常 用 。 《 女 青 鬼 律 》 則 記 載 了 各 種 作 祟 的 鬼 怪 。 天 師 道 的 男 女 合 氣 之 術 是 一 種 帶 有 宗 教 涵 義 的 房 中 術 , 是 一 種 宗 教 實 踐 。 保 存 在 《 正 統 道 藏 》 中 的 《 上 清 黃 書 過 度 儀 》 和 《 洞 真 黃 書 》 講 述 了 施 行 的 儀 式 , 文 字 對 今 人 已 十 分 晦 澀 難 解 了 。天 師 道 是 一 種 頗 具 民 間 性 的 宗 教 組 織 。 從 它 的 戒 律 中 也 可 以 看 出 , 這 些 律 條 的 宗 教 性 內 容 並 不 多 , 大 多 數 都 與 百 姓 的 生 產 、 生 活 密 切 相 關 。 它 包 含 了 許 多 素 朴 的 倫 理 規 范 。 天 師 道 的 民 間 性 說 明 它 有 � 長 久 的 歷 史 淵 源 , 並 非 全 出 於 某 些 宗 教 思 想 家 的 創 造 。 它 的 民 間 性 也 使 它 有 � 長 久 的 生 命 力 。 中 國 某 些 鄉 村 至 今 在 祭 祀 天 地 神 時 仍 然 用 素 食 , 祭 祀 祖 先 用 肉 食 , 說 明 民 間 長 久 以 來 存 在 � 兩 種 截 然 不 同 的 祭 祀 系 統 。 天 師 道 的 某 些 節 日 以 後 成 了 中 國 各 地 的 傳 統 的 節 日 , 如 元 宵 節 即 由 道 教 的 上 元 節 發 展 而 來 。漢 中 的 天 師 道 同 時 是 一 種 政 治 割 據 。 曹 魏 政 權 征 服 張 魯 以 後 將 他 們 遷 往 漢 中 , 客 觀 上 促 使 天 師 道 團 向 全 國 發 展 。 張 魯 去 世 以 後 , 天 師 道 組 織 渙 散 , 道 規 松 弛 , 但 這 並 沒 有 影 響 它 的 傳 播 。 張 魯 遷 往 漢 中 以 後 , 四 川 仍 有 道 教 活 動 。 與 天 師 道 同 時 , 漢 魏 之 際 在 中 國 其 他 地 區 也 有 一 些 方 士 小 集 團 的 活 動 , 如 李 家 道 、 帛 家 道 、 於 君 道 等 等 。 他 們 以 某 些 道 書 的 傳 承 或 以 煉 丹 服 食 為 主 要 的 道 術 傳 播 道 教 信 仰 。 在 南 方 , 道 教 信 仰 傳 入 了 士 族 階 級 , 在 兩 晉 南 北 朝 時 期 出 現 了 一 些 信 奉 天 師 道 的 世 家 , 如 琅 邪 王 氏 、 丹 陽 許 氏 、 丹 陽 葛 氏 等 。

『拾』 佈道是什麼意思

主耶穌頒布的大使命(太二十八18-20)是佈道的大憲章。佈道包括領人決志信主、受洗加入教會和培訓門徒。「耶穌對信他的猶太人說:『你們若常常遵守我的道,就真是我的門徒。』」(約八31)立志接受基督的主權,終生願跟隨主耶穌的人就是耶穌的門徒。

神學家巴刻(Dr. J. I. Packer)對佈道下的定義是:「佈道乃是以聖靈的能力傳講基督耶穌,使人能藉著他信靠神,接受他為救主,並在他的教會中與信徒交通,事奉他如君王。」按此定義,佈道就是:藉著傳講神的福音,使人信靠主耶穌進而事奉主耶穌。

簡言之,佈道就是傳揚福音,領人歸主。

因此,對領人歸主一定要有全面的認識:

片面 全面
目標 使人決志信主 使人作耶穌的門徒
形式 佈道會或個人佈道 任何時間、地點、場合
佈道者 傳道人、有恩賜的信徒 每一位信徒

如何佈道?
初期教會以後,主耶穌為我們樹立的極其簡朴、有效的佈道方法逐漸變了形。各種佈道方法、策略的尋索沖淡了培訓門徒的努力。佈道工作常著眼於決志人數的多寡,忽略了決志後的跟進工作。在有限的跟進中,往往是用集體訓練(如主日學的初信班、浸禮班等)代替了個別的栽培工作。由於決志後的跟進工作不力,初信者只得獨立應付生命、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失敗、跌倒就無法避免了。當他們無法經歷聖靈的大能時,就容易對信仰的真實性產生懷疑。如果這些疑慮得不到及時的化解,他們的信心很快會化為烏有。很多人會得而復失,勉強守住信仰者也大都軟弱無力。更有甚者,經歷了信心失敗的初信者的栽培工作甚至比初信時更難。

很多教會、團契已看到培訓門徒的重要性,但覺心有餘而力不足。不少教會、團契常常只有少數人在服事,各種工作已難於招架,無暇他顧。

有人比喻說,教會事工好像一大群極需運動的人在觀看一、二十個精疲力竭隊員的球賽;球藝出色時贏得一陣喝彩,否則遭到一片辱罵聲。

高爾文(Robert E. Coleman)在《佈道大計》(《The Master Plan of Evangelism》)一書中指出:「耶穌的策略清楚地啟示我們:不管教會用何種方法扶立主委託給他的人,總要以個別監護的栽培方法為本。否則就等於棄初信者於魔鬼爪下。我們需要設立某種扶立制度,務求每一個初信者都有一位基督徒陪伴他,直到該初信者能夠領導別人為止。

「擔任輔導工作的人,應該多花時間陪伴初信者讀經、禱告、解答疑難,闡明真理,並且一同幫助其他的人。」(p.26)

現在,培訓門徒的症結是:缺少培訓門徒的人、培訓人的委身及合適的培訓教材。基督徒不是基督。我們不能用「來跟從我」的方法培訓門徒。提高培訓人的生命素質和真理知識水準是當務之急。雖然很難,但要痛下決心。一旦培訓門徒的事工得以啟動並堅持下去,門徒以幾何級數倍增時,教會、團契才能從根本上擺脫少數人到處救急,捉襟見肘的被動局面,進入良性循環。

「往下紮根,向上結果」(賽卅七31)。擁有一批門徒,教會生活和福音事工必能別開生面。有人問葛培理:「如果你是大教會的牧師,你怎樣栽培會友呢?」他回答說:「首先,我會找八個、十個至十二個肯付出時間和精神代價的人,組成小組。然後花數年的時間,將我所有的與他們分享。這樣,我實際上就有了十二個助牧幫忙栽培會友。他們受訓之後,又可以各自訓練八個、十個或十二個人。我知道有一、兩間採用這個方法的教會,成績斐然。我想,這模範是基督首開先河的。」(同上,p.86)

現在,一些教會正在積極摸索培訓門徒的可行途徑,如細胞小組,三元福音倍進佈道法、《聖徒裝備》培訓,等等。只要我們對培訓門徒的重要性、迫切性有了清楚的共識,在聖靈的引領下,各種困難是可以逐一解決的。

閱讀全文

與佈道的方法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人工整枝的主要技術方法有哪些 瀏覽:184
大田玉米收割方法視頻 瀏覽:700
山東省教學方法 瀏覽:825
支付密碼一般怎麼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793
乳腺癌治療方法及中葯 瀏覽:552
老年人駝背有什麼方法治療 瀏覽:744
圖片批量重命名編號的方法 瀏覽:285
目前測量兒童發育最常用的方法 瀏覽:439
重鏈沉積病最新治療方法 瀏覽:7
斑禿怎麼治療方法好 瀏覽:938
如何做香乾好吃的方法 瀏覽:509
室外管道連接的方法 瀏覽:473
西紅柿盆栽種植方法 瀏覽:798
綠植牆怎麼製作方法 瀏覽:182
如何培養孩子認識字的方法 瀏覽:354
小天鵝冰箱門拆卸安裝方法 瀏覽:499
在教學方法的運用過程中 瀏覽:919
鬆手剎的正確方法 瀏覽:776
芋頭怎麼煎好吃又簡單的方法 瀏覽:364
計算用電器電功率的簡便方法 瀏覽: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