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的草莓得了炭疽病怎麼辦
草莓炭疽病,在溫度較高、濕度較高的情況下容易發病。該病是草莓育苗期主要病害之一,蔓延速度快,傳染性極強,是草莓苗死亡的主要原因。草莓炭疽病主要發生在匍匐抽生期與育苗期的6月~9月,在苗匍期和假苗植期至定植期發病最為嚴重,浸染的溫度為28~33,相對濕度為百分之九十以上,在草莓生長期很少發生。主要危害匍匐莖與葉柄、葉片、托葉、花。果實也可感染。發病初期,病斑水漬狀,呈橢圓形3至7毫米,之後,病斑變為黑色或褐色,邊緣紅棕色,葉片、匍匐莖上的病斑相對規則整齊,容易識別,匍匐莖、葉柄上的病斑可擴展成環形圈,上部委蔫枯死。預防治療:該病防治困難,預防是首要措施,選擇抗病性較強的品種。如:保交早生、早紅光等。避免匍匐地重茬(多年連種)。盡可能實施輪作制。注意清園,及時摘除病葉、病莖、老枯葉等病殘體並及時處理。可使用葯劑用百菌清六百倍的溶液噴3至5次,或百分之零點四等量式波爾多松液噴施兩次。噴施時期以匍匐莖抽生前較好。一般葯劑在草莓病發生前效果較好,在病發現後噴施則效果較低。一定要經常用葯物預防。在夏秋育苗期要每七天噴葯一次,在雨前雨後及時防止,在大風大雨後,及時噴葯或用噴壺噴灑,能達到淋洗葉片的病菌、淤泥、和土壤的病菌的殺菌作用。在葯劑的防止基礎上,結合矮壯調節劑噴施,在六至七月上旬子苗基本滿床時用多效唑噴施一至二次,控制旺長,促使子苗矮壯老健,提高植株自身的抗病能力,有效的控制炭疽病的發生。在植床上因遷苗摘葉斷根後易感染病菌,必須在疏除下部葉片後用葯劑浸根或噴灑的方法有效的防止病菌浸染。也可以用苯甲溴菌氰或啶氧菌脂。輪換用葯,噴葯結合灌根或者沖施。或者用咪鮮胺錳鹽加溴菌氰噴施並灌根可徹底根除草莓炭疽病!
⑵ 草莓炭疽病用什麼葯
草莓炭且病,可以用波爾多液噴灑。
波爾多液,是無機銅素除菌劑。它是由約500克的硫酸銅、500克的熟石灰和50千克的水配製成的天藍色膠狀懸濁液。配料比可根據需要適當增減。一般呈鹼性,有良好的粘附性能,但久放物理性狀破壞,宜現配現用或製成失水波爾多粉,使用時再兌水混合。
該液為保護性除菌劑,通過釋放可溶性銅離子而抑制病原菌孢子萌發或菌絲生長。在酸性條件下,銅離子大量釋出時也能凝固病原菌的細胞原生質而起除菌作用。在相對濕度較高、葉面有露水或水膜的情況下,葯效較好,但對耐銅力差的植物易產生葯害。持效期長,廣泛用於防治蔬菜、果樹、棉、麻等的多種病害,對霜霉病和炭且病,馬鈴薯晚疫病等葉部病害效果尤佳。
波爾多液是一種保護性的除菌劑。有效成分為鹼式硫酸銅,可有效地阻止孢子發芽,防止病菌侵染,並能促使葉色濃綠、生長健壯,提高樹體抗病能力。該制劑具有除菌譜廣、持效期長、病菌不會產生抗性、對人和畜低毒等特點,是應用歷史最長的一種除菌劑。
波爾多液本身並沒有除菌作用,當它噴灑在植物表面時,由於其粘著性而被吸附在作物表面。而植物在新陳代謝過程中會分泌出酸性液體,加上細菌在入侵植物細胞時分泌的酸性物質,使波爾多液中少量的鹼式硫酸銅轉化為可溶的硫酸銅,從而產生少量銅離子(Cu2+),Cu2+進入病菌細胞後,使細胞中的蛋白質凝固。同時Cu2+還能破壞其細胞中某種酶,因而使細菌體中代謝作用不能正常進行。在這兩種作用的影響下,即能使細菌死掉。
防治對象
防治蘋果早期落葉病、炭且病、輪紋病,可於蘋果落花後開始噴石灰倍量式波爾多液200至240倍液,半月噴一次,並和其他除菌劑交替使用,共噴3至4次。防治蘋果爛果病(輪紋病、炭且病),可在往年出現病果前10至15天噴石灰倍量式或多量式波爾多液200倍液,每15至20天噴1次,連噴3至4次,采果前25天停用。防治蘋果霉心病,應在蘋果顯蕾期開始噴石灰倍量式波爾多液200倍液。防治蘋果、梨銹病,可在蘋果園周圍的檜柏上,噴灑石灰等量式波爾多液160倍液。防治葡萄黑且病、炭且病、霜霉病,可噴石灰少量式波爾多液160倍液,每12至15天噴1次,共噴2至4次。進入雨季之後,使用波爾多液防治葡萄病害效果好。
⑶ 草莓炭疽病圖片及防治特效葯
在草莓苗匍匐莖抽生期開始預防,7天左右用一次青枯立克,在雨前和病害高發期前復配大蒜油和化學葯。青枯立克是中(草)葯制劑,有殺菌和營養的作用,在殺菌的同時修復傷口,促進傷口癒合,減少菌源入侵;提前開啟作物的次生代謝途徑,提高作物抗病能力;能營養復壯株體,提高葉片葉綠素含量,葉片油綠,提高產量和抗逆性。
已經發病的,要提高青枯立克的濃度用葯,同時復配大蒜油和當地常用化學葯。青枯立克高濃度用、縮短間隔期用、連續用,即可提高濃度到80-150倍,連續打3次,每次間隔2-3天。中(草)葯制劑沒有抗葯性,可連續用葯,不同於普通的化學葯,連用累積效果更好。
草莓定植前,可用奧農樂配合有機肥一起施入土壤,奧農樂是土壤調理劑,由8種有益菌、20味中草葯、礦物質和海藻組成。通過提高葉片中葉綠素含量達到營養復壯、提質增產的效果,通過提高作物體內的酶活性達到提高免疫力、抗逆性的作用。
多種有益微生物可有效改良土壤,增加土壤的透氣性,提高土壤中有機質的利用率,通過生物菌的固氮、固碳功能為作物補充營養。作物健壯了,抗逆性就強,後期病害發生的概率就低,包括炭疽病。
⑷ 草莓炭疽病如何防治,有什麼特效葯嗎
症狀:該病主要發生在匍匐莖抽生期與育苗期,生長結果期很少發生。該病主要危害匍匐莖與葉柄,葉片、托葉、花、果實也可感染。發病初期,病斑水漬狀,呈紡錘形或橢圓形,3~7毫米,後病斑變為黑色,或中央褐色、邊緣紅棕色。
葉片、匍匐莖上的病斑相對規則整齊,很易識別。匍匐莖、葉柄上的病斑可擴展成環形圈,其上部萎蔫枯死。
防治方法:該病葯劑防治很困難,預防是主要措施。應選擇抗病性強的品種,如寶交早生、豐香、早紅光等。避免苗圃地多年連作,盡可能實施輪作制。注意清園,及時摘除病葉、病莖、枯老葉等帶病殘體,並妥善處理。葯劑可用百菌清600倍液噴3~5次,或0.4%等量式波爾多液2 次,噴灑時期以匍匐莖抽生前最好。
⑸ 發病快、危害重的草莓炭疽病,用什麼方法治療最有效
發病規律:草莓炭疽病是典型高溫、高濕性病害,當氣溫在30攝氏度左右,相對濕度在90%以上時,發病嚴重,在盛夏高溫雨季該病易流行。偏施氮肥,栽植過密,行間郁閉等引起植株生長柔嫩及通風透光差,都有利於病害的發生,可在短期內造成毀滅性的損失。
傳播途徑:病原菌是炭疽病菌的草莓炭疽病,屬半知菌門。草莓炭疽病以分生孢子在患病組織或落地病殘體內越冬,現蕾期開始在近地面植株的幼嫩部位侵染發病,在田間分生孢子藉助雨水及帶菌的操作工具,病葉,病果等進行傳播。所以要及時清除病死植株及其殘體,防止病原菌殘留在場地內。
典型症狀:
草莓炭疽病主要為害匍匐莖,葉柄,葉片,也為害托葉、花瓣、花萼和果實、炭疽病染病後可導致草莓局部出現病斑或全株萎蔫枯死。
一、葉片染病。病斑為圓形或不規則形,直徑0.5-1.5mm大小不等,偶爾有3mm大的病斑,病斑通常為黑色,有時為淺灰色,常類似於墨水漬,因為在變色區內的細胞並不死亡,壞死斑點不擴展。發病初期心葉1--2片失水以後整株逐漸枯死。
圖1. 草莓炭疽病葉部初期症狀
二、葉柄和匍匐莖染病。發病初期,葉柄和匍匐莖出現稍凹陷,較小,中央為棕褐色,邊緣為紫紅色的紡錘形病斑,蔓延後發展到全部葉柄及整條匍匐莖,以致匍匐莖頂端發生枯死現象,潮濕時,病斑上出現鮭紅色的分生孢子塊。匍匐莖受害後枯死,會嚴重影響子株的存活,對草莓苗繁殖的影響非常大。
圖2. 草莓炭疽病莖蔓初期症狀。當植株形成多個根莖後的幾周內,會出現芽腐,被侵染的芽變成褐色至黑爛,而其餘分支繼續生長
三、根莖部染病。草莓根莖染病的最初症狀是病株在水分脅迫期間的午後表現萎蔫,病株最新的2-3個葉片在一天最熱的時候出現萎蔫然後傍晚恢復過來。在環境條件有利於侵染時,這個變化過程可能持續幾天直到根莖部被廣泛侵染,引起整株萎蔫死亡。將枯死或萎蔫植株根莖部縱向切開,可見紅褐色,硬的腐爛塊,或者紅褐色的條紋。有的植株還會出現芽腐的症狀,在植株移栽到生產田的幾天內或者在定植和形成多個根莖後的幾周內,尖孢炭疽菌會引起植株的芽腐,被侵染的芽變成褐色至黑爛,而其餘分枝繼續生長,如果病菌繼續侵染發展後會引起整株萎蔫和死亡。將被侵染的芽和根莖縱向切開,被侵染的深色芽組織與健康白色的根莖組織間有一個明顯的界限。即使整株死亡,也不會出現像草莓炭疽病侵染根莖部那樣,使根莖變成紅褐色。
圖3. 草莓炭疽病莖蔓中期症狀
四、果實染病,炭疽病為害果實,病斑呈圓形,淺褐至暗褐色,軟腐狀並凹陷,果實表面有黃色的黏狀物即分生孢子。被侵染的果實最終干縮成僵果。
圖4. 草莓炭疽病果實後期症狀
防治方法:
配方1: 60%甲硫·異菌脲可濕性粉劑(低毒),使用40-60克/畝噴霧(治療性)
本品應於病害發生初期使用,應噴霧均勻。施葯時應避免葯液飄移到其它敏感作物上,以防產生葯害。本品是一種內吸性的低毒殺菌劑,具有保護、治療、鏟除作用,廣譜殺菌、作用機理獨特、不易產生抗性,具有向頂性傳導功能。建議與其他作用機制不同的殺菌劑輪換使用。本品不可與呈鹼性的農葯等物質混合使用。
配方2:70%咪鮮·丙森鋅可濕性粉劑(低毒),使用90-120克/畝噴霧(治療性)
在炭疽病發病前或初期兌水噴霧,每隔5~7天噴一次,連噴2次。本品由保護性殺菌劑丙森鋅與內吸性殺菌劑咪鮮胺錳鹽復配而成,具有保護和治療作用。不能與含銅的農葯混用,如前後分別使用,間隔期應在7天以上。建議與其他作用機制不同的殺菌劑輪換使用。
配方3:25%咪鮮·多菌靈可濕性粉劑(低毒),使用75-100克/畝噴霧(治療性)
用葯適期掌握到發病初期防效較好。合理掌握噴葯間隔期,高溫是病害的易感期,病害間隔期應縮短。作用機理為干擾菌的有絲分裂中仿錘體的形成,從而影響細胞分裂。但它具有一定的傳導性能。不能與呈鹼性的農葯等物質混用。高溫季節避免中午用葯,以免在高溫條件下使葯劑分解,降低葯效。建議與不同作用機制的殺菌劑輪換使用。
其他可用葯劑:噴克,杜邦福星,拜耳露娜森,吡唑醚菌酯·咪鮮胺。
⑹ 草莓炭疽病影響草莓生長,要怎麼應對呢
草莓炭疽病是一種常見的病害,危害大,也是種植戶最頭疼的問題,因為控制不及時會導致草莓腐爛,影響草莓生長,要怎麼應對呢?
5、葯物。在過去的兩年裡,葯物測試表明,咪鮮胺是預防這種疾病的最佳葯物。但這些葯物只能用於預防,發病後噴灑效果很低。所以一定要做好定期的農葯預防,夏秋苗期每隔一周噴灑一次,雨前雨後及時防治,尤其是雨後及時噴灑農葯,具有浸出葉芽、污泥漿、土壤殺菌的作用。在化學控制的基礎上,可用矮壯調節劑噴灑。掌握在高溫前(即6月底至7月初),在幼苗基本長滿苗床時噴施多效唑100mg/L 1 ~ 2次,以控制徒長,促進幼苗短壯健康,提高植株的抗病性,有效控制炭疽病的發生。
⑺ 請問草莓炭疽如何防治
炭疽是一種人畜共患傳染病,以急性、發熱、敗血為特徵,牛易發,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以夏季多雨季節和洪泛地區最易發生。
病原
本病的病原為炭疽桿菌。菌體粗大,為革蘭氏陽性菌,呈長鏈或短鏈狀排列,菌體兩端平齊,呈竹節狀。
牛可通過消化道、呼吸道、皮膚外傷、黏膜或昆蟲叮咬等多種途徑感染,但主要是通過被污染的飼料、飲水,由消化道侵入感染。在發生過炭疽的地區,炭疽桿菌芽孢在土壤中可以生存數月至數年。病牛的分泌物、排泄物和天然孔道流出的血液中含有大量病菌,是危險的傳染源,因此本病的屍體應嚴禁焚燒或深埋,禁止剖檢,必要時應嚴密消毒後進行屍檢。
症狀
潛伏期1~3天,有的長達14天。根據臨床症狀和病程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最急性
病畜突然倒地,像抽風一樣昏迷不醒,呼吸困難,從嘴和鼻流出泡沫,有時泡沫帶血,可視黏膜藍紫色,天然孔道流出煤焦油樣血液,舌頭變成黑紫色,常在1小時左右死亡。最急性型炭疽多見於流行初期。
(2)急性
病牛發熱,體溫升高到40~42℃,並伴發寒戰、食慾減退,最後出現瘤胃臌氣,反芻停止,先便秘後腹瀉,糞便帶血,或伴有腹痛症狀。尿暗黃色,有時混有血液。可視黏膜呈藍紫色,間有小出血點,呼吸極度困難。一般1~2天死亡,死亡率可達80%。
(3)亞急性
病牛症狀與急性相似,僅病情緩和些,往往在其頸下、胸前、肩胛、腹下、等處發生腫脹,初期硬固有熱痛,逐漸變冷而無痛感。
(4)慢性型
為數甚少,僅表現進行性消瘦,並長達2~3個月。
診斷及治療
為防止屍體內的炭疽桿菌形成芽孢,污染土壤形成永久性疫源地,在一般情況下對炭疽病牛禁止解剖,故確診應以細菌學檢驗和血清學診斷為基礎。病牛屍體迅速腐敗、膨脹,屍僵不全,天然孔出血,血液不易凝固,呈煤焦油樣,皮下及漿膜下有出血性膠樣浸潤,脾臟明顯腫大、松軟,呈黑紅色。
治療可用以下方法:
(1)牛每次皮下或靜脈注射抗炭疽血清100~250毫升。
(2)每千克體重肌肉注射青黴素100萬~300萬國際單位,每日注射4次,連用3天可見效。
(3)如能結合用抗炭疽血清效果更好。也可選用其他抗生素或磺胺類葯物。
預防措施
(1)炭疽桿菌在適宜的溫度下能在體外形成芽孢,在形成芽孢前抵抗力不強,一般的常用消毒葯都能在短時間內將其殺死,在腐敗環境中很快死亡;形成芽孢後具有很強的抵抗力,在土壤中能存活數十年,在皮毛和水中能存活4~5年,煮沸需15~25分鍾才能殺死,但碘溶液、過氧乙酸、高錳酸鉀及漂白粉對芽孢的殺傷力較強,所以臨床上常用10%漂白粉、0.1%碘溶液、0.5%過氧乙酸作為消毒劑。
(2)炭疽常發地區在春季或秋季要進行預防注射,可用炭疽芽孢Ⅱ號苗,大小牛一律皮下注射1毫升或皮內注射0.2毫升。注射14天產生免疫力,免疫期為一年。
(3)可用無毒炭疽芽孢苗,一歲以上牛皮下注射1毫升,1歲以下小牛0.5毫升,注射後14天產生免疫力,免疫期為一年。
(4)發生炭疽後要立即封鎖,禁止家畜外運、外出,禁止畜產品運出,嚴禁解剖炭疽和可疑炭疽病屍,屍體要深埋,最好焚毀。疫點內的牛先用青黴素預防,7天後再接種炭疽芽孢苗。疫區周圍的健康牛也要緊急接種炭疽芽孢苗。
⑻ 什麼農葯能有效的防止草莓炭疽病
防止草莓炭疽病,可使用咪鮮胺類葯劑,如50%世樂1000倍液或70%炭潤800倍液治,也可用50%使百功1000倍液或40%諾炭寧800~1000倍液防治。
⑼ 草莓炭疽病和根腐病用什麼葯防治啊
兩種病菌都可在土壤中存活,通過傷口進行侵染。
不同點:
1、整體表現:
炭疽病無明顯矮化,根腐病呈矮化萎縮狀。
2、葉片表現:
炭疽病可侵染匍匐莖、葉柄、葉片、托葉,從匍匐莖侵染的較多,有明顯的黑色斑點(見下圖)。
根腐病主要是侵染根部,下部老葉葉緣變紫紅色或紫褐色,逐漸向上擴展,無明顯的斑點狀(見下圖)。
3、根系表現:
炭疽病:病株不易拔起,根系正常,從外向內侵染(見下圖)。
根腐病:病株易於拔起,根系顏色呈黑色或者暗褐色,腐爛狀,從內向外侵染。根系比健康植株根系短小,新生根受到病原菌的侵害時生長稀疏(見下圖)。
4、發病條件
炭疽病是高溫高濕病害,隨著氣溫降低病害減少。
根腐病是低溫高濕病害,當地溫在20℃以下時,病菌易從草莓根部侵入,在降雨頻繁、地溫在10℃時,病害的誘發就逐趨嚴重。隨著氣溫逐漸升高病害就相應得到緩解。
防治方案:
炭疽病:
預防方案:
速凈(靚果安)50ml+大蒜油5-15ml+沃豐素25ml+有機硅兌水30斤,定期噴霧。
在病害高發期(易發病條件:20-25℃為最適,在栽培管理上種植過密,通風透光不良;氮肥過多,植株徒長;土壤缺水,灌溉不及時,則病勢發展快,病情重),復配適量內吸性制劑如大蒜油等。
治療方案:
速凈(靚果安)70-150ml+大蒜油15ml+有機硅兌水30斤噴霧,3天噴施1次,連噴2-3次,病情嚴重的可適當復配當地化學葯。
根腐病:
預防方案:
1、定植前:青枯立克100ml兌水30斤進行蘸根。
2、緩苗期、苗期:青枯立克50-100ml+地力旺30-50ml+沃豐素25ml兌水30斤,灌根、噴霧1-2次。
3、坐果期:青枯立克50-100ml+沃豐素25ml+有機硅兌水30斤,噴霧2-4次,間隔7-14天,病害高發期復配大蒜油或其它化學葯。
控制方案:
使用青枯立克100ml+大蒜油15ml+有機硅兌水30斤,同時進行灌根(1遍)和噴霧(2-3遍)。病情嚴重時可同時復配其它化學葯劑;重點噴一下莖基部位。
中(草)葯制劑套餐在草莓生長的關鍵時期,能夠及時補充營養,傳導殺菌,還能修復受傷的細胞和組織,促進傷口癒合,從根本控制減少病菌的侵染,提高作物的免疫力和抗逆性。
⑽ 草莓炭疽病用什麼葯
炭疽病是草莓育苗期的主要病害,紅頰、章姬等草莓品種耐熱、耐濕性差,在夏季高溫多雨的天氣條件下常嚴重發病造成大量死苗。為篩選出防治草莓苗期炭疽病的高效、低毒、低殘留葯劑,浙江省舟山市農產品營銷管理中心顧偉於2010年7—8月進行了不同殺菌劑的葯效試驗。
試驗共選擇5種葯,分別為科博78%波爾·錳鋅可濕性粉劑、世樂50%咪鮮胺錳鹽可濕性粉劑、易保68.75%
酮·錳鋅水分散粒劑、炭疽福美80%福·福鋅可濕性粉劑和品潤70%代森聯干懸浮劑。按各種葯的施葯濃度稀釋後,於草莓炭疽病零星發生時施第一次葯,以後每隔7天一次,連續防治3次。
試驗數據顯示,在最後一次施葯後7天,科博78%波爾·錳鋅可濕性粉劑的防效最好,為85.9%;其次是世樂50%咪鮮胺錳鹽可濕性粉劑,防效為82.7%;易保68.75%
酮·錳鋅水分散粒劑的防效為76.9%,排第三;其餘2種葯的防效均在70%左右。最後一次施葯後14天,防效較理想的仍是科博78%波爾·錳鋅可濕性粉劑、世樂50%咪鮮胺錳鹽可濕性粉劑和易保68.75%
酮·錳鋅水分散粒劑,防效分別為87.1%、85.8%和82.8%,其餘2種葯的防效均在80%以下。
試驗結果表明,科博78%波爾·錳鋅可濕性粉劑、世樂50%咪鮮胺錳鹽可濕性粉劑和易保68.75%
酮·錳鋅水分散粒劑對草莓苗期炭疽病均有良好防效,並且對草莓安全,是防治草莓炭疽病的理想葯劑。建議使用濃度為科博78%波爾·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世樂50%咪鮮胺錳鹽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易保68.75%
酮·錳鋅水分散粒劑1000倍液。生產上對草莓育苗期炭疽病應以預防為主,特別是要抓住發病初期及時用葯,根據病情發展每隔7天噴葯一次,連續防治3~4次。注意交替輪換用葯,以延緩病菌抗葯性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