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鯿魚的養殖技術
鯿魚的養殖技術
鯿魚又名鯿,亦稱長身鯿、鯿花、油鯿;古名槎頭鯿,縮項鯿。在中國,鯿魚也為三角魴、團頭魴(武昌魚)的統稱。體長40厘米左右,比較適於靜水性生活。下面,我為大家提供鯿魚的養殖技術,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苗種培育
鯿魚魚苗細小嬌嫩,操作時要細致小心。魚苗下塘時,水質不宜太肥,出塘計數時不宜過於密集擁擠。魚苗養成春片魚種,常採用分級飼養法。
魚苗孵出2—3天後,才逐漸脫離魚巢自由活動,並開始攝食小型浮游動物。因此當魚苗下池後,要每天適量施肥。脫粘孵化的魚苗,畝放12—15萬尾為宜。當魚苗開口攝食時,最好先喂1—2次熟蛋黃,再喂幾天黃豆漿,以後依水質肥瘦和魚苗生長情況而決定施肥量。
經15—20天飼養,魚苗可長到2—3厘米,這時再分池飼養。第二次分池疏養,畝放4—5萬尾火片魚種,培育以施肥培養浮游生物為主,同時可隔日投喂豆餅漿,還要加喂些瓢莎、小浮萍等植物飼料。經一個月左右時間,可養成4—5厘米規格的夏花,成活率可達80%左右。由夏花養成冬片魚種,即第三級飼養。其方法與培育草魚基本相同。
池水的透明度一般保持在30厘米左右。放養密度一般每畝5000—7000尾,再搭配養10—20%的鰱、鱅和青魚夏花。也可以在主養鰱、鱅魚種池內搭配放養10—20%的團頭魴。下塘初期,喂瓢莎、小浮萍和豆餅漿等,以後喂紫背浮萍、輪葉黑藻或切碎的新鮮旱草等。入冬時,一般可長到12—15厘米,成活率可達90%以上。
魚苗繁殖
鯿魚2—3齡可達性成熟,長江中下游地區多在4月底至6月初,即水溫在20—29℃的時節為產卵期。池塘培育的鯿魚在繁殖季節,如有微流水或其他條件刺激,能造成不集中的自然產卵。所以每年3月左右,就要將雌雄親魚分開培育,人工催情,集中成批繁殖,生產魚苗。
人工繁殖魚苗,可採取自然產卵或人工催產方法。用於繁殖的親魚最好在池塘中經過一年培育,也可以直接從天然水體中捕起選擇。鯿魚的雌雄鑒別比較容易,從魚種階段開始,雌魚胸鰭的第一根鰭條薄而平直,雄魚的厚則呈「波浪」形彎曲。
性成熟後,雄魚胸鰭的前數根鰭條的背面,尾柄的背、腹側緣都有密集的「珠星」,用手摸有粗糙感,腹部較小,輕壓後腹部有乳白色流出;雌魚僅眼眶骨及背部有少量「珠星」,腹部膨大而柔軟。
繁殖時可選擇成熟好的親魚,按計劃配組並入產卵池,或先用激素進行人工催產,讓其自然產卵授精。由於鯿魚魚卵為粘性,可使卵附著在人工設置的'等魚巢上,然後在靜水中孵化。也可以採用人工采卵授精,然後將受精卵脫粘,再進行流水式人工孵化。
成魚飼養
養殖方式有池塘主養或混養,有在水草較豐茂的湖庫水面粗養,有利用網箱進行集約式養殖。主養鯿魚,在水深1.5—2米的池塘,每畝可放冬片魚種600—800尾,配養鰱、鱅魚種200—300尾,飼養一年鯿魚個體可達500克左右。生長速度在三齡以前較快。以後逐漸減慢。
鯿魚的食性和草魚相似,所以能經濟地利用天然水域中的餌料資源,同時也能攝食人工飼料,促進成魚的生長。武漢市試驗池塘主養鯿魚,效果很好,其方法為:畝放尾重40克的鯿魚越冬魚種1220尾,配養尾重50克的白鰱魚種200尾,尾重60克花鰱魚種30尾,還適當放些高背鯽魚種,使用「正大」083號飼料,餌料素數為1.8,投喂時用手撒均勻。
平時注意水質管理,防止水質變壞和泛塘,晝夜池水中溶氧不低於2毫克/升。
網箱養殖
水域選擇
1、選擇在靠近村莊、房屋的深水庫灣設置漁排。一可方便管理,二可避免枯水期網箱搭底。
2、選擇向陽背風,庫底原為農田或平坦開闊山地的水域。這樣的水域水質肥,天然餌料相對豐富。
3、選擇遠離航道、碼頭,水流在0.1米/秒以內的水域。這樣的水域相對安靜,可減少魚群的應激反應。
4、上游及周邊有化肥廠、農葯廠、造紙廠等污染源的水域不宜選擇。
網箱製作
1、網箱材料:採用3×3聚乙烯結節網。
2、網箱規格:為帶箱蓋的六面體封閉式網箱。箱長4米,寬3米,深3米;網目3厘米。
3、漁排結構:由泡沫大浮球和松木板構建成橋伐式漁排。一般一個漁排安裝20—50個網箱。
網箱安裝
1、網箱的固定:將網箱上綱4個角的角繩結扎於松木板框架的4個內角上,另用4×6聚乙烯線將網箱上綱周邊繞扎固定於框架邊上;在網箱4個底角上吊掛2—3公斤重的鵝卵石或沙袋,使網箱在水中充分展開成形。
2、飼料台製作:用40目篩絹和直徑6毫米元鋼筋,製成2米×2米,邊高0.2米的方形飼料台。飼料台吊掛於網箱內一角,以貼箱底為准。
3、網箱下水時間:網箱應於魚種入箱前7天安裝下水,使網片附生藻類後變得光滑,以避免魚種表皮、鱗片磨擦損傷。
魚種放養
1、放養的規格與密度:為了提高魚種成活率和養殖效益,生產上一般提倡放養個體尾重50克以上的大規格魚種。尾重50克的,每平方米放養100—120尾,尾重100克的每平方米放養80—100尾。
2、魚種的鍛煉與吊養:魚種從出塘前10天開始,在投喂飼料時,每公斤飼料添加Vc1克,可提高魚種的免疫功能和抗應激能力。魚種出塘前應經2—3次的拉網鍛煉;在魚種起運前一天,用魚種網箱吊養24小時,這樣可減少魚種在運輸環節中的損耗,提高入箱後的成活率。
3、魚種的消毒:採用食鹽浸浴法,既有效又安全。食鹽濃度3%—5%,浸浴時間5—10分鍾,具體視當時的水溫和魚體忍耐度而靈活掌握。浸浴可在帆布桶內或在鋪墊薄膜的船艙中進行。
日常管理
1、洗刷網箱:一般每隔7—10天洗刷網箱一次,以防止網目堵塞,影響網箱內外水體的流通交換。
2、清洗飼料台:每天早上都要檢查、清洗飼料台,以防剩餌腐爛敗壞水質。同時根據頭天剩餌情況決定當天的投餌量。
3、防止逃魚:每天都要認真觀察、檢查網箱有否破損、滑節,如有應隨時修補。
飼料投喂
1、飼料選擇:在整個養殖過程,全部選用專用顆粒料。顆粒料以魚粉、菜籽餅、麩皮等為主要原料,經小型硬顆粒飼料機製成不同粒徑的魚種料(粒徑1—1.5毫米)和成魚料(粒徑2.5—3.5毫米)。顆粒料中的動物蛋白含量達26%左右即可。
2、投喂方法:養殖初期,投喂魚種料,日投餌量為魚體重的5%—7%,養殖中、後期,投喂成魚料,日投餌量為魚體重的3%—5%。日投餌次數為3次。在實際操作中,還應根據天氣、水溫、攝食狀況靈活調整,一般每次投餌量掌握在1小時左右吃完為宜。
;❷ 鯿魚吃什麼食物長大,附養殖方法
4、日常管理
(1)每天都要制定一個合理的管理技術制度,堅持進行巡查,每天至少要早晚兩次,觀察魚群的生長情況與攝食情況。
(2)發現異常現象必須及時作出相應的應對措施,適時為池塘增氧,而且還要注意天氣、水質和它們的活動情況。
(3)避免魚群出現浮頭的現象,保證魚塘水的深度與清澈,適時進行換水,營造一個鯿魚的良好生長環境。
❸ 鯿魚的養殖技術
鯿魚2—3齡可達性成熟,長江中下游地區多在4月底至6月初,即水溫在20—29℃的時節為產卵期。池塘培育的鯿魚在繁殖季節,如有微流水或其他條件刺激,能造成不集中的自然產卵。所以每年3月左右,就要將雌雄親魚分開培育,人工催情,集中成批繁殖,生產魚苗。
人工繁殖魚苗,可採取自然產卵或人工催產方法。用於繁殖的親魚最好在池塘中經過一年培育,也可以直接從天然水體中捕起選擇。鯿魚的雌雄鑒別比較容易,從魚種階段開始,雌魚胸鰭的第一根鰭條薄而平直,雄魚的厚則呈「波浪」形彎曲。性成熟後,雄魚胸鰭的前數根鰭條的背面,尾柄的背、腹側緣都有密集的「珠星」,用手摸有粗糙感,腹部較小,輕壓後腹部有乳白色精液流出;雌魚僅眼眶骨及背部有少量「珠星」,腹部膨大而柔軟。繁殖時可選擇成熟好的親魚,按計劃配組並入產卵池,或先用激素進行人工催產,讓其自然產卵授精。由於鯿魚魚卵為粘性,可使卵附著在人工設置的等魚巢上,然後在靜水中孵化。也可以採用人工采卵授精,然後將受精卵脫粘,再進行流水式人工孵化。 鯿魚魚苗細小嬌嫩,操作時要細致小心。魚苗下塘時,水質不宜太肥,出塘計數時不宜過於密集擁擠。魚苗養成春片魚種,常採用分級飼養法。
魚苗孵出2—3天後,才逐漸脫離魚巢自由活動,並開始攝食小型浮游動物。因此當魚苗下池後,要每天適量施肥。脫粘孵化的魚苗,畝放12—15萬尾為宜。當魚苗開口攝食時,最好先喂1—2次熟蛋黃,再喂幾天黃豆漿,以後依水質肥瘦和魚苗生長情況而決定施肥量。經15—20天飼養,魚苗可長到2—3厘米,這時再分池飼養。第二次分池疏養,畝放4—5萬尾火片魚種,培育以施肥培養浮游生物為主,同時可隔日投喂豆餅漿,還要加喂些瓢莎、小浮萍等植物飼料。經一個月左右時間,可養成4—5厘米規格的夏花,成活率可達80%左右。由夏花養成冬片魚種,即第三級飼養。其方法與培育草魚基本相同。池水的透明度一般保持在30厘米左右。放養密度一般每畝5000—7000尾,再搭配養10—20%的鰱、鱅和青魚夏花。也可以在主養鰱、鱅魚種池內搭配放養10—20%的團頭魴。下塘初期,喂瓢莎、小浮萍和豆餅漿等,以後喂紫背浮萍、輪葉黑藻或切碎的新鮮旱草等。入冬時,一般可長到12—15厘米,成活率可達90%以上。 水域選擇
1、選擇在靠近村莊、房屋的深水庫灣設置漁排。一可方便管理,二可避免枯水期網箱搭底。
2、選擇向陽背風,庫底原為農田或平坦開闊山地的水域。這樣的水域水質肥,天然餌料相對豐富。
3、選擇遠離航道、碼頭,水流在0.1米/秒以內的水域。這樣的水域相對安靜,可減少魚群的應激反應。
4、上游及周邊有化肥廠、農葯廠、造紙廠等污染源的水域不宜選擇。
網箱製作
1、網箱材料:採用3×3聚乙烯結節網。
2、網箱規格:為帶箱蓋的六面體封閉式網箱。箱長4米,寬3米,深3米;網目3厘米。
3、漁排結構:由泡沫大浮球和松木板構建成橋伐式漁排。一般一個漁排安裝20—50個網箱。
網箱安裝
1、網箱的固定:將網箱上綱4個角的角繩結扎於松木板框架的4個內角上,另用4×6聚乙烯線將網箱上綱周邊繞扎固定於框架邊上;在網箱4個底角上吊掛2—3公斤重的鵝卵石或沙袋,使網箱在水中充分展開成形。
2、飼料台製作:用40目篩絹和直徑6毫米元鋼筋,製成2米×2米,邊高0.2米的方形飼料台。飼料台吊掛於網箱內一角,以貼箱底為准。
3、網箱下水時間:網箱應於魚種入箱前7天安裝下水,使網片附生藻類後變得光滑,以避免魚種表皮、鱗片磨擦損傷。
魚種放養
1、放養的規格與密度:為了提高魚種成活率和養殖效益,生產上一般提倡放養個體尾重50克以上的大規格魚種。尾重50克的,每平方米放養100—120尾,尾重100克的每平方米放養80—100尾。
2、魚種的鍛煉與吊養:魚種從出塘前10天開始,在投喂飼料時,每公斤飼料添加Vc1克,可提高魚種的免疫功能和抗應激能力。魚種出塘前應經2—3次的拉網鍛煉;在魚種起運前一天,用魚種網箱吊養24小時,這樣可減少魚種在運輸環節中的損耗,提高入箱後的成活率。
3、魚種的消毒:採用食鹽浸浴法,既有效又安全。食鹽濃度3%—5%,浸浴時間5—10分鍾,具體視當時的水溫和魚體忍耐度而靈活掌握。浸浴可在帆布桶內或在鋪墊薄膜的船艙中進行。
飼料投喂
1、飼料選擇:在整個養殖過程,全部選用專用顆粒料。顆粒料以魚粉、菜籽餅、麩皮等為主要原料,經小型硬顆粒飼料機製成不同粒徑的魚種料(粒徑1—1.5毫米)和成魚料(粒徑2.5—3.5毫米)。顆粒料中的動物蛋白含量達26%左右即可。
2、投喂方法:養殖初期,投喂魚種料,日投餌量為魚體重的5%—7%,養殖中、後期,投喂成魚料,日投餌量為魚體重的3%—5%。日投餌次數為3次。在實際操作中,還應根據天氣、水溫、攝食狀況靈活調整,一般每次投餌量掌握在1小時左右吃完為宜。
日常管理
1、洗刷網箱:一般每隔7—10天洗刷網箱一次,以防止網目堵塞,影響網箱內外水體的流通交換。
2、清洗飼料台:每天早上都要檢查、清洗飼料台,以防剩餌腐爛敗壞水質。同時根據頭天剩餌情況決定當天的投餌量。
3、防止逃魚:每天都要認真觀察、檢查網箱有否破損、滑節,如有應隨時修補。
❹ 鯿魚養殖技術
1、魚塘:養殖鯿魚,需要建設水源充足且水質干凈的獨立池塘。2、投苗:每畝放入1000條鯿魚,再投放白鰱、草魚等進行混養。3、水質:每隔1-2個月更換一次清水,並在池塘里安裝增氧機。4、投喂:鯿魚可以飼喂豆餅、玉米粉、豆漿等飼料。
1、建設魚池
想要養殖鯿魚的話,就要從魚池的建設開始准備。選擇水源充足、水質比較干凈澄澈,沒有過多的淤泥的干凈池塘,最主要是不能有生活污水排入,准備使用的時候要用生石灰潑灑池塘進行清理,暴曬一周後再注水。
2、挑選魚苗
魚苗的挑選也是在養殖鯿魚的過程中的重要工作,魚苗首先要健康完整,沒有傷口或者殘缺,且體型最好大一些飽滿一些,每畝水體內倒入大約1000-1200條鯿魚的魚苗,再加入一些鱅魚和鯽魚等幫助鯿魚活躍起來。
3、調節水質
鯿魚對於水體的質量要求是非常高的,這種魚不同於一般的鯽魚或是草魚,一旦水體變得渾濁它就會出現很明顯的不適甚至是大面積的死亡,因此要定期為魚池更換水體並使用增氧機向水體中增加氧氣,保持水體的適宜度。
4、配置餌料
鯿魚是一種以草食性為主的魚類,最好是使用花生麩、麥麩和玉米粉等製成顆粒飼料投喂,並加入適當的青飼料為其改善伙食,投喂要定時定點定期定量,而且在每年的5-10月份期間還需要適當的加大餌料的量,讓魚群能夠吃飽。
❺ 鯿魚如何養殖
1、苗種培育
魚苗孵出2—3天後,才逐漸脫離魚巢自由活動,並開始攝食小型浮游動物。因此當魚苗下池後,要每天適量施肥。脫粘孵化的魚苗,畝放12—15萬尾為宜。當魚苗開口攝食時,最好先喂1—2次熟蛋黃,再喂幾天黃豆漿,以後依水質肥瘦和魚苗生長情況而決定施肥量。
2、成魚飼養
養殖方式有池塘主養或混養,有在水草較豐茂的湖庫水面粗養,有利用網箱進行集約式養殖。主養鯿魚,在水深1.5—2米的池塘,每畝可放冬片魚種600—800尾,配養鰱、鱅魚種200—300尾,飼養一年鯿魚個體可達500克左右。
3、網箱養殖
選擇在靠近村莊、房屋的深水庫灣設置漁排。一可方便管理,二可避免枯水期網箱搭底。選擇向陽背風,庫底原為農田或平坦開闊山地的水域。這樣的水域水質肥,天然餌料相對豐富。選擇遠離航道、碼頭,水流在0.1米/秒以內的水域。這樣的水域相對安靜,可減少魚群的應激反應。
4、飼料投喂
在整個養殖過程,全部選用專用顆粒料。顆粒料以魚粉、菜籽餅、麩皮等為主要原料,經小型硬顆粒飼料機製成不同粒徑的魚種料(粒徑1—1.5毫米)和成魚料(粒徑2.5—3.5毫米)。顆粒料中的動物蛋白含量達26%左右即可。
(5)鯿魚苗種植方法擴展閱讀:
鯿魚的形態特徵:
鯿魚體高,側扁,全體呈菱形,體長約50厘米,為體高的2.2—2.8倍。體背部青灰色,兩側銀灰色,腹部銀白;體側鱗片基部灰白色,邊緣灰黑色,形成灰白相間的條紋。體側扁而高,呈菱形。頭較小,頭後背部急劇隆起。
眶上骨小而薄,呈三角形。口小,前位,口裂廣弧形。上下頜角質不發達。背鰭具硬刺,刺短於頭長;胸鰭較短,達到或僅達腹鰭基部,雄魚第一根胸鰭條肥厚,略呈波浪形彎曲;臀鰭基部長,具27—32枚分枝鰭條。腹棱完全,尾柄短而高。鰾3室,中室最大,後室小。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鯿魚
❻ 鯿魚草魚好養嗎
鯿魚草魚適合混養的。鯿魚屬於淡水中草食性魚類,它的體型最大能長至七八斤,沒有草魚體型那麼大,相對攝食力量少於草魚。成魚後主要攝食苦草、浮萍、嫩葉蔬菜、人工飼料、水中浮游動物、眼子菜等為主要食。鯿魚根四大家魚養殖方法一樣,從清明前後開始放養,直投喂至冬至,它的攝食量最大在6-9月份,這種魚養殖簡單,生長速度年可達1.5-2斤重,在農村都有很多魚塘養殖有鯿魚。
1、池塘規格要求:
要想養殖出優良鯿魚,就要從選擇魚塘和水源充足的地方入手,養殖鯿魚一般建議活水塘養殖,能進水能排水,要求水源干凈充足。魚塘大小最好在二畝以上,水深度1.5米至3米,塘底要求在冬季時候暴曬乾裂,不可有過多的淤泥在池塘。最主要是不可有污水排入,在放水進塘前十天,要用生石灰潑灑池塘進行消毒,每畝用生石灰50斤,暴曬十天後再排水進塘。
2、鯿魚放養時間和密度:
鯿魚放養時間一般在清明前後投放,天氣較冷的地方最好是過了清明後再投放魚苗。魚苗的挑選中要求無傷口、殘弱,盡量選擇健康強壯的魚苗,且體型最好在兩個手指大以上的魚種。養殖鯿魚一般都是混養形式為主,比如和鰱、鱅魚、草魚、青魚、鯽魚、羅非等,一起混養有助於鯿魚活躍起來,每畝大約放鯿魚200尾,要是主供養鯿魚的話,每畝放養500-800尾。
3、水質要求:
養殖鯿魚水質要求一般和四大家魚一樣,水的透明度保持在25-30厘米,水質pH值在7.6-8.5之間。鯿魚生長旺季在6月到9月之間,平時要注意換水,要觀察天氣變化,要正確裝有增氧機設備。如果遇上陰雨、無風、悶熱的天氣,每天早上要開增氧,早上起床要多看看魚的動情,發現魚浮頭缺氧應及時灌水和開增氧。
4、投喂方法:
鯿魚和草魚食性一樣,都是以草為主或人工配製飼料,每天投喂兩次,草喂的話一般建議浮萍,浮萍細小嫩,鯿魚十分喜歡攝食。也可投喂花生麩、麥麩和玉米粉等人工製成的顆粒飼料,投喂要定時、定點,讓魚群吃飽為主。
5、平時水質消毒預防:
在農村散戶養殖中,都是不用水質消毒,因為他們養殖密度小,沒什麼病害發生,都是放魚進去,就投喂到長大了,基本上不用什麼葯物消毒。要是傳業養殖的話,最好平時有空的時候消毒魚塘水質,大約一個多月消毒一次,每畝使用生石灰20斤,發成石灰水潑撒全魚塘。生石灰有殺菌治病預防的功效,又能凈化水質,預防魚生病,降低水質咸酸度,對魚體生長有一定的幫助。
❼ 鯿魚肉質鮮美需求旺盛,鯿魚養殖技巧有什麼
鰨目魚就是我們常說的武昌魚,是一種河魚,因其頭小、體扁寬而得名。鰨目魚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對人體有益的物質,營養價值很高。"《本草綱目》記載。"副食,美味如牛羊,能調脾胃,補五藏。消化不良者食之,以助其消化。鰨目魚是中國特有的。野生的鰨目魚分布廣泛,是草食性動物,也吃水生植物和湖底的浮游生物。吃獨角鯿可以減少低血糖和貧血的概率。
在餵食的時候,水體容易富營養化,所以每隔一段時間要抽出一部分水,注入新水,保持池塘水體相對清澈。投喂時可放入一些花生麩或麥皮和青飼料等,至於投喂量要看當時的天氣情況,一般在5-10月份,可適當增加投喂量。
❽ 特別小的魚苗怎麼養
特別小的魚苗養殖方法:
一、池塘清整
清整池塘,為魚苗提供一個良好的生產環境,是苗種培育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池塘清整首先要清除塘底過多的淤泥,只保留5~10cm的底泥。底泥好能經過凍結、乾燥和曝曬過程,這樣不僅能殺死病菌和部分敵害生物,還使底泥更容易分解,提高池塘肥力。其次要清塘消毒,主要是通過使用葯物的方法殺滅池塘里的*雜魚、敵害生物和有害病原。
二、選擇優質的魚苗
投放的魚苗一定要到具有資質的生產廠家選擇體質健壯的優質苗種,優質苗種主要有三個方面的特徵,一是魚苗群體顏色相同、無死苗、魚體光潔無拖泥;二是將魚苗盛在容器內輕輕攪動,魚苗能夠逆水游泳;三是單個魚苗離開水後劇烈掙扎,頭尾能彎曲成圈狀。
三、及時放苗
及時放苗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投放的魚苗要適合下塘養殖,投放的苗種太嫩或太老,都會影響苗種的成活率。一般魚苗能夠平游即可下塘進行養殖。二是放苗的時間要合適,要保證魚苗在池塘輪蟲高峰期下塘,這樣魚苗生長速度快。如果魚苗下塘時,池塘大型浮游動物較多,可以用0.2~0.3mg/L的敵百蟲,殺滅大型浮游動物,隔1~2天再放苗。
四、合理的養殖密度
養殖密度要根據池塘條件、養殖品種等情況靈活掌握,一般鰱魚、鱅魚、草魚等品種魚苗的水花放養密度為10~20萬尾/畝,鯽魚、鯿魚等品種的水花放養密度為20~30萬尾/畝。同時,在生產中考慮拿苗時間因素的影響,如果拿苗時間比較早,那麼苗種相對市場需求比較旺盛,苗種供應比較緊張,生產廠家在供苗的時候,所給的苗種數量會相對不足,這樣就要適當的增加采購量,保證投放的足額的苗種投放量。
五、適量投餌
水花魚苗下塘後就要及時的投餌,保證魚苗有充足的適口餌料。投餌一般投喂豆漿,初期每天用3~4kg/畝的黃豆,充分浸泡後打漿,按照「三邊兩滿塘」的方法潑灑投喂,而後根據水質肥瘦,適當的調節投餌量。20天左右可以適當增加菜籽餅、菜籽粕和黃豆一起打漿投喂。30天左右可以逐漸馴化投喂粉狀配合飼料。
❾ 鯿魚養殖注意哪些事項 鯿魚怎麼養殖
1、要想養殖出優良鯿魚,就要從選擇魚塘和水源充足的地方入手,養殖鯿魚一般建議活水塘養殖,能進水能排水,要求水源干凈充足。魚塘大小最好在二畝以上,水深度1.5米至3米,塘底要求在冬季時候暴曬乾裂,不可有過多的淤泥在池塘。最主要是不可有污水排入,在放水進塘前十天,要用生石灰潑灑池塘進行消毒,每畝用生石灰50斤,暴曬十天後再排水進塘。
2、鯿魚放養時間一般在清明前後投放,天氣較冷的地方最好是過了清明後再投放魚苗。魚苗的挑選中要求無傷口、殘弱,盡量選擇健康強壯的魚苗,且體型最好在兩個手指大以上的魚種。養殖鯿魚一般都是混養形式為主,比如和鰱、鱅魚、草魚、青魚、鯽魚、羅非等,一起混養有助於鯿魚活躍起來,每畝大約放鯿魚200尾,要是主供養鯿魚的話,每畝放養500-800尾。
3、養殖鯿魚水質要求一般和四大家魚一樣,水的透明度保持在25-30厘米,水質pH值在7.6-8.5之間。鯿魚生長旺季在6月到9月之間,平時要注意換水,要觀察天氣變化,要正確裝有增氧機設備。如果遇上陰雨、無風、悶熱的天氣,每天早上要開增氧,早上起床要多看看魚的動情,發現魚浮頭缺氧應及時灌水和開增氧。
4、鯿魚和草魚食性一樣,都是以草為主或人工配製飼料,每天投喂兩次,草喂的話一般建議浮萍,浮萍細小嫩,鯿魚十分喜歡攝食。也可投喂花生麩、麥麩和玉米粉等人工製成的顆粒飼料,投喂要定時、定點,讓魚群吃飽為主。
5、在農村散戶養殖中,都是不用水質消毒,因為他們養殖密度小,沒什麼病害發生,都是放魚進去,就投喂到長大了,基本上不用什麼葯物消毒。要是傳業養殖的話,最好平時有空的時候消毒魚塘水質,大約一個多月消毒一次,每畝使用生石灰20斤,發成石灰水潑撒全魚塘。生石灰有殺菌治病預防的功效,又能凈化水質,預防魚生病,降低水質咸酸度,對魚體生長有一定的幫助。
❿ 鯿魚分布於我國各大水域,鯿魚的養殖技術有什麼技巧嗎
鯿魚是我國重要的一種淡水魚類,其是草實行魚類,胃口大,生長速度也快,是我國主要的淡水養殖魚類之一,在養殖鯿魚時掌握正確的養殖管理方法對於養殖的效益具有很大的影響,那麼養殖鯿魚時重點要做好哪些事項呢?
下面就為大家帶來介紹。
定期下肥調水:下肥主要在於培肥培藻,肥度好藻相好的水體,魚攝食旺盛,長勢快,且高溫季節發病率低;一般優良養殖水體透明度在20-30cm左右,水質清爽,呈現肥活嫩爽;高溫投食量大,水體中氮含量充足,氨氮亞鹽等易超標,誘發出血病,建議下肥使用「活肥+黃金液/烏金膏」,有效培育硅藻、小型綠藻,控制水質指標,對青鯿攝食和長勢有明顯效果。
定期使用菌種調水:所謂低產養水,高產養菌,菌種在養殖水體中起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今年青鯿養殖,疾病爆發嚴重,治癒率普遍不高,而且極易反彈;定期下菌種調水,在控制疾病反彈方面,有明顯效果;另外及時下菌種,可調水控制氨氮亞鹽,對花鰱長勢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建議每10天左右使用「優加益生菌/活力益水素」一次,調水控制指標,控制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