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三七價格及種植方法

三七價格及種植方法

發布時間:2022-11-19 16:16:36

① 三七葯材怎麼種植適合什麼土地種子在哪買

三七種植方法

一,環境選擇

三七喜溫暖而陰蔭濕的環境,怕嚴寒和酷暑,也畏多水。土壤為疏鬆紅壤或棕紅壤,微酸性;年平均氣溫16.0-19.3℃為宜。生長期間若氣溫持續3-5天,在30℃以上,植株易發病。栽培地宜選東坡,坡度5°-15°為宜。在低窪地種植易發生根腐病。

② 中葯三七的種植方法

三七具抗疲勞、耐缺氧、壯陽、抗衰老、降血糖和提高機體免疫功能等多方面的滋補強壯作用。那中葯三七怎麼種植?下面是我為你整理的中葯三七的種植方法,希望對您有用。

中葯三七的種植方法

一、形態特徵

三七為多年生草本植物,高30-60公分。主根肉質,多呈短圓錐形。根莖短粗,俗稱“羊腸頭”。地上莖直立,光滑無毛,單生,不分枝,有縱條紋。掌狀復葉3-6片輪生莖頂,具長柄;小葉3-7片,長橢圓形至倒卵形,長5-15公分,邊緣具細鋸齒,兩面脈上有剛毛。傘形花序單生於莖頂,花多數,兩性,初開時黃綠色,盛開時白色;花萼、花冠各為5枚。漿果腎形,成熟時鮮紅色,內有白色種子1-3粒,多為2粒,扁球形。花期7-9月,果期9-11月。

一年生三七隻有1張掌狀復葉;二年生有2-3張掌狀復葉,每張由5-7片小葉構成,開始抽薹開花;三、四年生三七一般生3-5張掌狀復葉,每張多數由7片小葉構成,少數多達9片小葉。五年以上的三七,復葉數可達6張。各年生掌狀復葉的多少受生長發育條件影響,營養充足,發育條件適宜,掌狀復葉數多。

各年生三七,在產區是2-3月出苗,出苗期10-15天。三七出苗後便進入展葉期,展葉初期莖葉生長較快,通常15-20天株高就能達到正常株高的2/3,其後莖葉生長緩慢,隨著萌發出苗一次性長出,一旦形成的芽胞成長出的莖葉受損傷,地上就無苗。

三七種子具後熟性,保存在濕潤條件下,才能完成生理後熟而發芽。種子發芽適溫為20℃左右。種子在自然條件下的壽命為15天左右,種子一經乾燥就喪失生命力,因此,宜隨采隨播,或層積處理。

二、環境條件的要求

1、土壤要求

三七對土壤要求不嚴,適應范圍廣,但過黏、過砂以及低窪易積水的地段不宜種植。忌連作。因此,選擇中偏酸性砂壤土、排灌方便、具有一定坡度、十年內未種過三七的地塊,最佳為新開墾的生地。PH值為5.5-7.0較好。為了保證能生產出優質三七,還必須考慮土壤中的重金屬含量和農葯殘留量是否超標。

2、光照要求

三七屬喜陰植物。喜冬暖夏涼的環境,畏嚴寒酷熱。三七對光敏感,喜斜射、散射、漫射光照,忌強光。生長要求一定的蔭蔽條件,三七對光照的要求通常為自然光照的8-20%之間,光照超過20%則三七不能正常生長。光照過弱,植株徒長,葉片柔軟,主根增長緩慢,容易得病;光照過強,植株矮小,葉片容易灼傷。因此,三七的栽培過程中必須人為搭建蔭棚,以滿足三七對光照的要求。

3、溫度要求

三七在夏季氣溫不超過35℃,冬季氣溫不低於零下5℃,均能生長,生長適宜溫度18-25℃。出苗期最適宜氣溫20-25℃,土壤溫度10-15℃,零度以下持續低溫會對三七苗產生凍害,生育期適宜氣溫20-25℃,土壤溫度15-20℃。氣溫超過33℃以上,持續時間較長,會對七苗造成危害。

4、水分要求

苗床土壤水分要求常年保持在25-30%之間。土壤濕度低於20%,三七植株會出現萎蔫;土壤濕度低於15%,三七種子不會萌發。

5、海拔

如果以生產三七紅籽為主要目標,同時兼顧地下部分的產量則選擇海拔1300-1600米的溫暖中山低平壩區較為適宜。如果以生產地下部分為主要目標,則選擇海拔1600-1800米的溫涼山區或半山區為宜。

三、栽培技術

1、選地、整地

宜選坡度在5-15度的排水良好的緩坡地,富含有機質的腐殖質或砂壤上。農田地前作以玉米、花生或豆類為宜,切忌茄科作前作。地塊選好,要休閑一至半年,多次翻耕,深15-20公分,促使土壤風化。有條件的地方,可在翻地前鋪草燒土或每畝(667平方米)施石灰100公斤,作土壤消毒。最後一次翻地每畝(667平方米)施“海狀元818”海藻有機肥2000公斤或充分腐熟的廄肥5000公斤,“海狀元818”海藻有機無機復混肥(12-6-12)80公斤,整平耕細,作畦,畦向南,畦寬1.2-1.5米,畦間距50-150公分,畦長依地形而定,畦高30-40公分,畦周用竹竿或木棍攔擋,以防畦土流坍,畦面呈瓦背形。

2、繁殖方法用種子繁殖。

(1)選種及種子處理

每年10-11月,選3-4年生植株所結的飽滿成熟變紅果實,摘下,放入竹篩,搓去果皮,洗凈,晾乾表面水分。用“海狀元818”拌種劑50倍液或“澳洛珈”海藻精100倍液浸種10分鍾消毒處理。三七種子乾燥後易喪失生命力,因此,應隨采隨播或採用層積處理保存。

(2)播種

用工具劃印行,以行株距6×5公分進行點播,然後畝(667平方米)均勻撒一層“海狀元”有機無機海藻復混肥與菌土,播種後用菌土覆蓋,(菌土的製作:使用“海狀元818” 海藻微生物菌肥20-40公斤或“海狀元818” 海藻重茬劑10-40公斤與干細土50-60公斤混合均勻而成),畦面蓋一層稻草,以保持畦面濕潤和抑制雜草生長,每畝(667平方米)用種7-10萬粒,摺合果實10-12公斤。

如播種澆水後採取覆蓋銀灰色地膜的方法,可起到明顯的增產和良好的保水節肥等效果。

(3)苗期管理和移栽

天氣乾旱時,應經常澆水,雨後及時排去積水,定期除草。苗期追肥通常追施3次,第一次在3月份苗出齊後進行,後2次分別在5月、7月進行,每次每畝(667平方米)隨水追施“海狀元818”膏狀海藻肥8公斤加“海狀元818”海藻生根劑500克。

苗期天棚透光度要根據不同季節的光照度變化加以調節。三七育苗一年後移栽,一般在12月至翌年1月移栽。要求邊起苗、邊選苗、邊移栽。起根時,嚴防損傷根條和芽胞。選苗時要剔除病、傷、弱苗,並分級栽培。

三七苗根據根的大小和重量分三級:千條根重2公斤以上的為一級;千條根重l.5-2公斤的為二級;1.5公斤以下的為三級。

移栽行株距:一、二級為18×15-18公分;三級的為15×15公分。種苗在栽前要進行消毒,用“海狀元818” 海藻生根劑600倍液浸蘸根部,浸蘸後立即撈出晾乾並及時栽種。

3.田間管理

(1)除草和培土

三七為淺根植物,根系多分布於15公分的地表層,因此不宜中耕,以免傷及根系。幼苗出土後,畦面雜草應及時除去,在除草的同時,如發現根莖及根部露出地面時應進行培土。

(2)淋水、排水

在乾旱季節,要經常淋水保持畦面濕潤,淋水時應噴灑,不能潑淋,否則造成植株倒伏。在雨季,特別是大雨過後,要及時除去積水,防止根腐病及其它病害發生。

(3)搭棚與調節透光度

三七喜陰,人工栽培需搭棚遮蔭,棚高1.5-1.8米,棚四周搭設邊棚。棚料就地取材,一般用木材或水泥預制行條作棚柱,棚頂拉鐵絲作橫梁,再用竹子編織成方格,鋪設棚頂蓋。棚透光多少,對三七生長發育有密切影響。透光過少,植株細弱,容易發生病蟲害,而且開花結果少;透光過足葉片變黃,易出現早期凋萎現象。一般應掌握“前稀、中密、後稀”的原則,即春季透光度為60-70%,夏季透光度稍小,為45-50%,秋季氣溫轉涼,透光度逐漸擴大為50-60%。

(4)追肥

三七追肥要掌握“多次少量”的原則。一般幼苗萌動出土後,撒施2-3次草木灰,每畝(667平方米)用50-100公斤,以促進幼苗生長健壯。4-5月施一次“海狀元”海藻有機無機復混肥(12-6-12)每畝(667平方米)用100-120公斤加“海狀元818” 海藻微生物菌肥20-40公斤,留種地塊加施過磷酸鈣15公斤,以促進果實飽滿。冬季清園後,每畝(667平方米)再施“海狀元”海藻有機無機復混肥(12-6-12)120公斤“海狀元818” 海藻微生物菌肥20-40公斤。

(5)打薹

為防止養分的無謂消耗,集中供應地下根部生長,於7月出現花薹時,摘除全部花薹,可提高三七產量。打薹應選晴天進行。

4.病蟲害防治

(l)立枯病

為害幼苗。2-4月開始發病,低溫陰雨天氣發病嚴重。

防治方法:

①結合整地用雜草進行燒土或每畝(667平方米)用1公斤氯硝基苯作土壤消毒處理;

②施用“海狀元”海藻微生物菌肥、“海狀元818”海藻有機肥或充分腐熟的農家肥,增施磷鉀肥,以促使幼苗生長健壯,增強抗病力;

③用“海狀元818”拌種劑50倍液,或“澳洛珈”海藻精100倍液嚴格進行種子處理;

④發現病株及時拔除,並用石灰消毒處理病穴,用50%托布津1000倍液噴灑,5-7天噴1次,連噴2-3次。

(2)疫病

為害葉。5月開始發病,6-8月氣溫高,雨後天氣悶熱,暴風雨頻繁,天棚過密,園內濕度大,發病較快而且嚴重。

防治方法:

①冬季清園後用2波美度;

①的石硫合劑噴灑畦面,消滅越冬病菌;

②發病前用“海狀元818”植物衛士800-1000倍液,每隔10天噴1次,連噴2-3次;

③發病後用乙膦鋁錳鋅700-800倍液與“海狀元818”植物衛士800倍液混合噴霧,每隔5-7天噴1次,連噴2-4次。

(3)蚜蟲

為害莖葉,使葉片皺縮,植株矮小,影響生長。

防治方法:用40%樂果乳油800-1500倍液噴殺。

(4)短須蟎

又稱紅蜘蛛。群集於葉背吸取汁液,使其變黃、枯萎、脫落。以6-10月份危害嚴重。花盤和果實受害後造成萎縮、干癟。

防治方法:

①清潔三七園;

②3月下旬以後噴0.2-0.3波美度石硫合劑,每隔7天,連噴2-3次;

③6-7月發病盛期,噴20%三氯殺蟎碸800-1000倍液。

四、採收加工

1、採收

三七一般種植3年以上即可收獲。在7-8月開花前收獲的,稱為“春七”,質量較好,若7月摘去花薹,到10月收挖更好。12月至翌年1月結籽成熟采種後收獲的質量較差,稱為“冬七”。收獲前1周,在離畦面7-10厘米高處剪去莖稈,收獲時,用鐵耙挖出全根。

2、加工

將挖回根摘除地上莖,洗凈泥土,剪去蘆頭(羊腸頭)、支根和須根,剩下部分稱“頭子”。將“頭子”暴曬1天,進行第一次揉搓,使其緊實,直到全乾,即為“毛貨”。將“毛貨”置麻袋中加粗糠或稻穀往返沖撞,使外表呈棕黑色光亮,即為成品。如遇陰雨,可在50℃以下烘乾。

三七栽培技術

選地:三七多系家種,栽培土地宜選擇向陽山坡。土壤一般以沙質黑壤土為佳,灰土次之,紅土更次。粘土不宜栽培。選地是引種三七成敗的重要因素之一。宜選海拔700—1500米、東陽、坡度10—20度的山坡。海拔400米以上的低山區或丘陵平原地區,病蟲害比較嚴重,而且葉片常出現早期脫落現象。經驗證明,宜選陰涼通風,最好西面有高山遮陰的山坡為好。

搭棚:搭棚有兩種方法:一種是木柱、木橫梁結構的天棚,即用木條、竹條構成,棚高5.5—6尺。另一種是木柱鐵線結構的天棚,即用鐵絲代替橫梁,柱距8尺左右,每畝需木柱120—130根,棚的作用主要是調節光照和溫度。根據不同季節和溫度的高低而進行調整,春季日光投射的角度小,光較弱,可以稀蓋,一般透光度可為65%—75%,以後隨光照的增強和氣溫的升高而逐漸加密,一般北坡直射光少,可蓋稀些,南坡光強可蓋密些。

作畦:作畦一般需順坡向作畦,以利排水和田間操作。畦寬為1.8—2尺,畦高5—6寸,畦長可隨地形而定,溝寬1尺,畦面呈魚背形。作畦後,於畦面每畝施基肥30—50擔,基肥的比例為牛糞70%、草木灰30%。若有磷肥(過磷酸鈣、骨粉)再加30斤左右。基肥必須腐熟後施用,均勻撒布在畦面,與土壤充分混合。

選種播種:選三四年生三七所結的果實中成熟和飽滿的種子,在冬季10—11月間,隨采隨播,播後用以肥料混合之火土覆蓋一層,上面再蓋草皮一層,促進其種子發芽。採用點播方式,行株距為3×2寸或3×3寸,每畝需種28—32萬粒,覆土4—8分厚,稍壓後再覆蓋一層稻草(稻草要切成2—3寸小段,用石硫合劑消毒),以防止雜草生長和水分蒸發,又可防止陰棚漏雨打爛畦面,影響幼苗生長。覆蓋厚度為0.3—0.5寸,覆蓋畦面約80%。

易地移植:三七在苗床生長一年後(俗稱“籽條”)必須易地移植。移植的新地須與苗床用同樣方法整理,最好在大雪或冬至期間進行。將苗床的“籽條”掘起,剪去莖葉,俗稱“棵子”放入穴中,施以混合肥一撮,覆蓋本土寸許,按7×6寸或8×6寸行距開溝,溝深1—1.5寸,栽苗時,使苗與溝底呈20—30度角,邊栽邊蓋土,厚度以不露出芽頭為准,不宜太厚,再蓋約0.3—0.5寸厚的碎草,以不見土為原則。

調整天棚:天棚透光度大小,對三七生長發育有著密切關系,透光度過小,植株細弱,容易發生病蟲害,而且開花結果也少;透光度過大,葉片變黃,易出現早期凋萎現象。一般春季透光度為60%—70%,夏季稍小為45%—50%,秋分後氣溫轉涼,透光度可逐漸擴大為50%—60%。

除草追肥:不論一年或兩年以上園地,必須做到見草必除。施肥每年至少4—5次,多則7—8次,約每隔1—2個月追肥一次,第一次約施草木灰150斤、草皮灰500斤,在出苗達70%時進行。第二次在4月份左右,展葉時,每畝施混合肥200斤(牛骨粉30斤、過磷酸鈣50斤,發酵後施用。)第三次在5月份,施混合肥200斤。第四次在7月份,施綠肥(將綠肥切碎漚制發酵),將發酵好的綠肥均勻撒布畦面。

冬季護理:主要是清除殘葉,稀疏圍籬(調整透光度為70%—80%),全面消毒一次(天棚、地面、圍籬全面用0.2—0.3度石硫合劑消毒),目的是為了調整棚內溫度、濕度和減少越冬病蟲。然後於畦面再撒混合肥1000—2000斤。

③ 三七如何種植

三七為珍貴葯材之一,應用歷史較久,具有散瘀止血,消腫定痛之效。療效顯著,在國內外享有較高聲譽。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三七如何種植,一起來看看。

三七種植的方法

【1】選地、整地:宜選坡度在5-15度的排水良好的緩坡地,富含有機質的腐殖質土或砂壤土。農田地前

三七規模種植作以玉米、花生或豆類為宜,切忌茄科作前作。地塊選好,要休閑一至半年,多次翻耕,深15~20厘米,促使土壤風化。有條件的地方,可在翻地前鋪草燒土或每畝施石灰100千克,作土壤消毒。最後一次翻地每畝施充分腐熟的廄肥5000千克,餅肥50千克,整平耕細,作畦,畦向南,畦寬1.2-1.5米,畦間距50~150厘米,畦長依地形而定,畦高30-40厘米,畦周用竹竿或木棍攔擋,以防畦士流坍,畦面呈瓦背形。

【2】繁殖方法:用種子繁殖。

(1)選種種子處理:每年10-11月,選3—4年生植株所結的飽蔭成熟變紅果實,摘下,放人竹篩,搓去果皮,洗凈,晾乾表面水分。用新高脂膜800倍液浸種10分鍾消毒處理(可與種衣劑混用),驅避地下病蟲,隔離病毒感染,不影響萌發吸脹功能,加強呼吸強度,提高種子發芽率。三七種子乾燥後易喪失生命力,因此,應隨采隨播或採用層積處理保存。

播種:用工具劃印行,以行株距6厘米×5厘米進行點播,然後均勻撒一層混合肥(以腐熟農家肥或與其它肥料混台),畦面蓋一層稻草,以保持畦面濕潤和抑制雜草生長,每畝用種7萬-10萬粒,摺合果實10~12千克。

如播種澆水後採取覆蓋銀灰色地膜的方法,可起到明顯的增產和良好的保水節肥等效果。

苗期管理和移栽:天氣乾旱時,應經常澆水,雨後及時排去積水,定期除草。苗期追肥一般以磷肥為主,通常追施3次,第一次在3月份苗出齊後進行,後2次分別在5月、7月進行。苗期天棚透光度要根據不同季節的光照度變化加以調節。三七育苗一年後移栽,一般在12月至翌年1月移栽。要求邊起苗、邊選苗、邊移栽。起根時,嚴防損傷根條和芽胞。選苗時要剔除病、傷、弱苗,並分級栽培。三七苗根據根的大小和重量分三級:千條根重2千克以上的為一級;千條根重1.5~2千克的為二級;1.5千克以下的為三級。移栽行株距:一、二級為18厘米×15~18厘米;三級的為15厘米×15厘米。

【3】田間管理

除草和培土:三七為淺根植物,根系多分布於15厘米的地表層,因此不宜中耕,以免傷及根系。幼苗出土後,畦面雜草應及時除去,在除草的同時,如發現根莖及根部露出地面時應進行培土。

淋水、排水:在乾旱季節,要經常淋水保持畦面濕潤,淋水時應噴灑,不能潑淋,否則造成植株倒伏。在雨季,特別是大雨過後,要及時除去積水,防止根腐病及其它病害發生。

搭棚與調節透光度:三七喜陰,人工栽培需搭棚遮蔭,柵高1.5~1.8米,棚四周搭設邊棚。棚料就地取材,一般用木材或水泥預制行條作棚柱,柵頂拉鐵絲作橫梁,再用竹子編織成方格,鋪設棚頂蓋。棚透光多少,對三七生長發育有密切影響。透光過少,植株細弱,容易發生病蟲害,而且開花結果少;透光過足葉片變黃,易出現早期凋萎現象一般應掌握“前稀、中密、後稀”的原則,即春季透光度為60%~70%,夏季透光度稍小,為45%~50%,秋季氣溫轉涼,透光度逐漸擴大為50%~60%。

追肥:三七追肥要掌握“多次少量”的原則。一般幼苗萌動出土後,撒施2-3次草木灰,每畝用50~100千克,以促進幼苗生長健壯。4-5月施1次混台有機肥(廄肥、草木灰2:1),每畝用2000千克,留種地塊加施過磷酸鈣15千克,以促進果實飽滿。冬季清園後,每畝再施混合肥2000-3 000千克。

打薹:為防止養分的無謂消耗,集中供應地下根部生長,於7月出現花薹時,摘除全部花薹,並向葉面上噴施葯材根大靈,促使葉面光合作用產物(營養)向根系輸送,提高營養轉換率和鬆土能力,使根莖快速膨大,葯用含量大大提高,提高三七產量。打薹應選晴天進行。

三七種植要點

【1】選地、整地:宜選坡度在5-15度的排水良好的緩坡地,富含有機質的腐殖質土或砂壤土。農田地前 三七規模種植作以玉米、花生或豆類為宜,切忌茄科作前作。地塊選好,要休閑一至半年,多次翻耕,深15~20厘米,促使土壤風化。有條件的地方,可在翻地前鋪草燒土或每畝施石灰100千克,作土壤消毒。最後一次翻地每畝施充分腐熟的廄肥5000千克,餅肥50千克,整平耕細,作畦,畦向南,畦寬1.2-1.5米,畦間距50~150厘米,畦長依地形而定,畦高30-40厘米,畦周用竹竿或木棍攔擋,以防畦士流坍,畦面呈瓦背形。

【2】繁殖方法:用種子繁殖。

(1)選種種子處理:每年10-11月,選3—4年生植株所結的飽蔭成熟變紅果實,摘下,放人竹篩,搓去果皮,洗凈,晾乾表面水分。用新高脂膜800倍液浸種10分鍾消毒處理(可與種衣劑混用),驅避地下病蟲,隔離病毒感染,不影響萌發吸脹功能,加強呼吸強度,提高種子發芽率。三七種子乾燥後易喪失生命力,因此,應隨采隨播或採用層積處理保存。

(2)播種:用工具劃印行,以行株距6厘米×5厘米進行點播,然後均勻撒一層混合肥(以腐熟農家肥或與其它肥料混台),畦面蓋一層稻草,以保持畦面濕潤和抑制雜草生長,每畝用種7萬-10萬粒,摺合果實10~12千克。 如播種澆水後採取覆蓋銀灰色地膜的方法,可起到明顯的增產和良好的保水節肥等效果。

(3)苗期管理和移栽:天氣乾旱時,應經常澆水,雨後及時排去積水,定期除草。苗期追肥一般以磷肥為主,通常追施3次,第一次在3月份苗出齊後進行,後2次分別在5月、7月進行。苗期天棚透光度要根據不同季節的光照度變化加以調節。三七育苗一年後移栽,一般在12月至翌年1月移栽。要求邊起苗、邊選苗、邊移栽。起根時,嚴防損傷根條和芽胞。選苗時要剔除病、傷、弱苗,並分級栽培。三七苗根據根的大小和重量分三級:千條根重2千克以上的為一級;千條根重1.5~2千克的為二級;1.5千克以下的為三級。移栽行株距:一、二級為18厘米×15~18厘米;三級的為15厘米×15厘米。種苗在栽前要進行消毒。多用300倍代森鋅浸蘸根部,浸蘸後立即撈出晾乾並及時栽種。

【3】田間管理

(1) 除草和培土:三七為淺根植物,根系多分布於15厘米的地表層,因此不宜中耕,以免傷及根系。幼苗出土後,畦面雜草應及時除去,在除草的同時,如發現根莖及根部露出地面時應進行培土。

(2) 淋水、排水:在乾旱季節,要經常淋水保持畦面濕潤,淋水時應噴灑,不能潑淋,否則造成植株倒伏。在雨季,特別是大雨過後,要及時除去積水,防止根腐病及其它病害發生。

(3) 搭棚與調節透光度:三七喜陰,人工栽培需搭棚遮蔭,柵高1.5~1.8米,棚四周搭設邊棚。棚料就地取材,一般用木材或水泥預制行條作棚柱,柵頂拉鐵絲作橫梁,再用竹子編織成方格,鋪設棚頂蓋。棚透光多少,對三七生長發育有密切影響。透光過少,植株細弱,容易發生病蟲害,而且開花結果少;透光過足葉片變黃,易出現早期凋萎現象一般應掌握“前稀、中密、後稀”的原則,即春季透光度為60%~70%,夏季透光度稍小,為45%~50%,秋季氣溫轉涼,透光度逐漸擴大為50%~60%。

(4)追肥:三七追肥要掌握“多次少量”的原則。一般幼苗萌動出土後,撒施2-3次草木灰,每畝用50~100千克,以促進幼苗生長健壯。4-5月施1次混台有機肥(廄肥、草木灰2:1),每畝用2000千克,留種地塊加施過磷酸鈣15千克,以促進果實飽滿。冬季清園後,每畝再施混合肥2 000-3 000千克。

(5)打薹:為防止養分的無謂消耗,集中供應地下根部生長,於7月出現花薹時,摘除全部花薹,並向葉面上噴施葯材根大靈,促使葉面光合作用產物(營養)向根系輸送,提高營養轉換率和鬆土能力,使根莖快速膨大,葯用含量大大提高,提高三七產量。打薹應選晴天進行。

④ 三七怎麼種植

三七又稱田七花,是三七全株中三七皂疳含量最高的部分,性味甘涼,具有清熱、平肝、降壓之功效,適用於頭昏、目眩、耳鳴、高血壓和急性咽喉炎等症。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三七種植的方法,一起來看看。

三七種植的方法

1.三七採用種子繁殖,選三年生植株所結種子,當11~12月大批果實成熟變紅時采種。去掉果皮,將成熟飽滿、無病蟲害的種子立即進行冬播。如果來不及播種,應將果實攤放在篩內,厚約3厘米,置通風陰涼處可保存7~10天。外運種子,應去掉果皮,清洗干凈,拌入2倍濕砂,貯放於木箱中。

2.播種地和移栽地宜選地勢高燥、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質壤土、向陽的緩坡地(坡度5~15度)或生土二荒地。於秋季進行多次翻耕,再經3犁3耙,將土耙細,隨即做成高25~35厘米、寬100~120厘米的畦,畦面做成梳背形,兩畦間排水溝45~60厘米。播種和定植前每畝施3000~5000千克腐熟有機肥,並加入25~35千克過磷酸鈣或鈣鎂磷肥,將肥料撒勻於畦面,再翻入4~6厘米深的土層之中。

3.南方多採用冬播,點播,行距6厘米,株距5~6厘米,播後覆細肥土,以蓋沒種子即可。上蓋雜草,避免畦土板結。南方冬播約3個月山苗,4個月出齊。北方若行春播,種子須放濕砂貯藏,用萌發的種子播種,播後1個月出苗。播後一年或二三年移栽定植,南方多在12月份定植,北方多在11月或3月中旬~4月初(土壤化凍後),芽未萌動時定植。挖苗時不要傷根,按大、中、小分級分別栽種。定栽方法:

①在整好的畦面上開平底槽,深3厘米,寬以能放入三七根即可,芽苞向坡下,尾朝坡上,行株距17厘米×15厘米。

②雙棵栽植:在畦面上橫開小溝,深2~3厘米,溝距15~20厘米,然後將三七根芽對芽、尾對尾順溝每隔20厘米放入兩棵,畦邊的兩棵,根向畦內,邊栽邊蓋已准備好的肥料,厚約3厘米,以不露出芽苞為宜。再蓋草約3厘米,以不見土為原則。

4.三七喜陰,人工栽培需搭棚遮蔭。整地做畦後,用木棍、竹子、玉米秸、雜草等作材料,搭成1~1.5米高平頂式的蔭棚,蔭棚的透光度必須根據不同生長期和季節隨時加以調節,在播種出苗期和抽薹開花結籽期需較強的光照,特別是苗期透光度不能低於35%。乾旱陽光強烈季節應適當加密蔭棚,減少透光度。早春齊苗後,要及時勤除草,雨後及時鬆土;當三七根莖露出在外時,要及時培土。三七根入土淺,追肥要掌握“量少次多”的原則。以農家肥作追肥,一定要腐熟。秧苗期間多施熏土,展葉後施一次,每畝150~200千克;半月後再施一次,5月後又追施混合有機肥,每畝2500千克,6月後每月遲清糞水2000千克,直到8月。定植後翌年4~5月施一次乾肥,6~8月每月施清糞水一次,每畝1500~3000千克。三年以上的大三七,追肥時間和次數要增加,展葉後開始,每月一次清糞水,每畝1500~2000千克,並加施草木灰,於現蕾期和開花期施混合乾肥,每畝3000千克,9~10月再施一次蓋芽肥,護芽促壯。

5.在三七整個生長期,必須保持土壤濕潤,不能乾燥。雨季加強排澇,不要積水。花薹是提高三七產量和質量的新措施。從第二年開始,每年在三七抽薹開始開花時及時摘去花薹。留種的除外。

6.三七多病蟲害,應加強防治。立枯病(又名“爛腳瘟”),為害種子、種芽及幼苗。防治方法:

①播種前每畝用l千克五氯硝基苯處理土壤;

②播種前將種子用1∶1∶100波爾多液浸種10分鍾,或用1∶10大蒜汁浸種2小時消毒;

③發病初期用五氯硝基苯200倍液澆灌病區。根腐病為害根部,防治方法:

①選排水良好的地塊種植,雨季及時排水;

②移栽時選用健壯無病子條;

③及時拔除病株和用石灰消毒病穴;

④發病期用多菌靈10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澆灌病區。

三七施肥技術

一、三七的需肥規律

三七每形成100公斤干物質僅需純氮1.85公斤,磷0.51公斤,鉀2O2.28公斤。因此,三七對養份的需求較其它作物低。其次,三七在不同的生育階段需肥量不同,一年七8月初和10月初是兩個吸肥高峰期,其中,12月又是一個吸磷高峰期。二、三年生三七以開花期和結果期需肥最多,佔全年總量的一半以上。

二、三七施肥的原則

三七施肥注重底肥和追肥,各種肥料與養分互相配合,適時施用葉面肥的原則。優質三七栽培必須以農家肥為主,輔以少量復合肥,氮、磷、鉀比例以2∶1∶3為好。過量施用氮素化肥,會造成三七品質下降。底肥提倡施2500—4000公斤/畝農家肥,追肥掌握在6—9月份,葉面肥以楊康生物肥、惠滿豐活性生物肥、磷酸二氫鉀及尿素較好。

三、三七施肥的方法

1.基肥:基肥根據土壤肥力情況而定。一般為農家肥、火土2500公斤、鈣鎂磷(或過磷酸鈣)100公斤,油枯100公斤(需充分腐熟)、硫酸鉀10—15公斤,三七專用肥(三七研究所研製)100公斤(可提高三七皂甙含量)。三七底肥施肥一般作蓋種肥和蓋芽肥(覆蓋種苗)。

2.追肥:三七的追肥以農家肥為主,輔以少量復合肥。一年中以追肥2—3次腐熟農家肥為宜,每次每畝施肥用量2000—2500公斤,復合肥2—3次,每次每畝施用量10—15公斤。可適時根外追施尿素0.2%濃度,磷酸二氫鉀0.2%濃度以及其它微量元素等肥料。

⑤ 三七的種植方法是

三七採用種子繁殖,選三年生植株所結種子,當11~12月大批果實成熟變紅時采種。去掉果皮,將成熟飽滿、無病蟲害的種子立即進行冬播。如果來不及播種,應將果實攤放在篩內,厚約3厘米,置通風陰涼處可保存7~10天。外運種子,應去掉果皮,清洗干凈,拌入2倍濕砂,貯放於木箱中。

播種地和移栽地宜選地勢高燥、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質壤土、向陽的緩坡地(坡度5~15度)或生土二荒地。於秋季進行多次翻耕,再經3犁3耙,將土耙細,隨即做成高25~35厘米、寬100~120厘米的畦,畦面做成梳背形,兩畦間排水溝45~60厘米。播種和定植前每畝施3000~5000千克腐熟有機肥,並加入25~35千克過磷酸鈣或鈣鎂磷肥,將肥料撒勻於畦面,再翻入4~6厘米深的土層之中。

南方多採用冬播,點播,行距6厘米,株距5~6厘米,播後覆細肥土,以蓋沒種子即可。上蓋雜草,避免畦土板結。南方冬播約3個月山苗,4個月出齊。北方若行春播,種子須放濕砂貯藏,用萌發的種子播種,播後1個月出苗。

播後一年或二三年移栽定植,南方多在12月份定植,北方多在11月或3月中旬~4月初(土壤化凍後),芽未萌動時定植。挖苗時不要傷根,按大、中、小分級分別栽種。定栽方法:①在整好的畦面上開平底槽,深3厘米,寬以能放入三七根即可,芽苞向坡下,尾朝坡上,行株距17厘米×15厘米。②雙棵栽植:在畦面上橫開小溝,深2~3厘米,溝距15~20厘米,然後將三七根芽對芽、尾對尾順溝每隔20厘米放入兩棵,畦邊的兩棵,根向畦內,邊栽邊蓋已准備好的肥料,厚約3厘米,以不露出芽苞為宜。再蓋草約3厘米,以不見土為原則。

三七喜陰,人工栽培需搭棚遮蔭。整地做畦後,用木棍、竹子、玉米秸、雜草等作材料,搭成1~1.5米高平頂式的蔭棚,蔭棚的透光度必須根據不同生長期和季節隨時加以調節,在播種出苗期和抽薹開花結籽期需較強的光照,特別是苗期透光度不能低於35%。乾旱陽光強烈季節應適當加密蔭棚,減少透光度。

早春齊苗後,要及時勤除草,雨後及時鬆土;當三七根莖露出在外時,要及時培土。三七根入土淺,追肥要掌握「量少次多」的原則。以農家肥作追肥,一定要腐熟。秧苗期間多施熏土,展葉後施一次,每畝150~200千克;半月後再施一次,5月後又追施混合有機肥,每畝2500千克,6月後每月遲清糞水2000千克,直到8月。定植後翌年4~5月施一次乾肥,6~8月每月施清糞水一次,每畝1500~3000千克。三年以上的大三七,追肥時間和次數要增加,展葉後開始,每月一次清糞水,每畝1500~2000千克,並加施草木灰,於現蕾期和開花期施混合乾肥,每畝3000千克,9~10月再施一次蓋芽肥,護芽促壯。

在三七整個生長期,必須保持土壤濕潤,不能乾燥。雨季加強排澇,不要積水。

打花薹是提高三七產量和質量的新措施。從第二年開始,每年在三七抽薹開始開花時及時摘去花薹。留種的除外。

三七多病蟲害,應加強防治。立枯病(又名「爛腳瘟」),為害種子、種芽及幼苗。防治方法:①播種前每畝用l千克五氯硝基苯處理土壤;②播種前將種子用1∶1∶100波爾多液浸種10分鍾,或用1∶10大蒜汁浸種2小時消毒;③發病初期用五氯硝基苯200倍液澆灌病區。根腐病為害根部,防治方法:①選排水良好的地塊種植,雨季及時排水;②移栽時選用健壯無病子條;③及時拔除病株和用石灰消毒病穴;④發病期用多菌靈10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澆灌病區。

⑥ 三七怎麼種植方法

三七種植方法:

一、圃地選擇
土質的品質直接直接影響到三七產出的多少,如果土質很好,生長環境很好,那員工打理會輕松的多,產出也會跟著增加。三七對土質要求很少,能是沙質土,黃泥土,粘土,沙多的土質也沒什麼問題。三七耐凍耐干耐水澇,種植的土地要求地勢平,土地要排水順暢,伏天來到雨量逐漸增多,積水要能及時的排掉,要不然容易大面積死苗。土地主要就是利於排水,土質差不多就能,日照時間足。

⑦ 種植三七的成本是多少

種植三七的成本是多少?三七種苗2000元/畝,遮蔭棚10000元/畝,化肥農葯2000元/年,勞動力13000元/年,種植成本在25000-30000元/畝左右。現在的價格通常低於成本價。新鮮三七和種子的價格像元,種植不到三年,總共4.8萬元,MAS可以賺10萬元。風險:有很多疾病。由於無法控制,三年種植三七的產量通常為每畝300公斤左右,市場收購價約160元。

如果農民在自己的土地上種植三七,三七會被廣泛用於醫療和保健,因為它具有止血、去血、延緩衰老的功效,保肝和抗衰老。你知道市面上正宗三七的價格嗎?種植帶籽軌的干三七成本233.6元/公斤。在其自身的TEM倉庫中,種子軌跡的透光性對三七的生長和發育有著近距離的影響。透光性差,植株弱,容易發生病蟲害。

⑧ 三七產量是農戶關心問題,三七的種植每年產量多少

三七是五加科植物,主產區於雲南文山州,在種植中,三七畝產量均值在200斤上下,假如管理方法恰當,畝產量會高些。

六、怎樣選擇三七草

根表層棕灰色或黃棕色,全體人員多有瘤狀凸起及時斷時續的弧狀溝紋,在突起物頂部經常出現莖痕或芽痕,下邊有根須或已斷裂。質牢靠,不容易斷裂,新鮮時乳白色,乾燥者呈淺黃色,有菊花心。味甘淡後有點苦。

七、三七草的製作技巧

口服:煎湯,0.5~1兩;或搗汁。外敷:搗敷。

有關三七全草的作用與功效給大夥兒詳細介紹到這兒,三七全草一般在夏秋採收全草,隨後清洗、鮮用或是晾乾,在中國具備一定的人力種植總數。

⑨ 種植一畝三七需多少成本

三七種苗每畝2000元,建遮陰棚每畝1萬元,每年投入肥料和農葯2000元,勞動力每年1萬元,至少種植3年,共4.8萬元,但可以收入10萬元。

三七又名田七,為傘形目五加科植物,主要分布於雲南、廣西、江西、四川等地。中葯材三七是以其根部作為葯用部分,具有散瘀止血,消腫定痛之功效。主治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傷出血,胸腹刺痛,跌仆腫痛。

三七起源於2億5千萬年前第三紀古熱帶的殘余植物。三七對生長的環境條件有特殊要求,適宜於冬暖夏涼的氣候,不耐嚴寒與酷熱,喜半陰和潮濕的生態環境。故其分布范圍僅局限於中國西南部海拔1500米-1800米,北緯23.5°附近的狹窄地帶,包括雲南省文山州和廣西與文山交界的幾個地方。雲南省文山州為原產地和主產地。據有關文獻記載,三七使用歷史近600年,栽培歷史近500年。
三七多年生草本,高達30-60cm。根莖短,具有老莖殘留痕跡;根粗壯肉質,倒圓錐形或短圓柱形,長約2-5cm,直徑約1-3cm,有數條支根,外皮黃綠色至棕黃色。莖直立,近於圓柱形;光滑無毛,綠色或帶多數紫色細縱條紋。掌伏復葉,3-4枚輪生於莖端;葉柄細長,表面無毛;小葉3-7枚;小葉片橢圓形至長圓狀倒卵形,長約5-14cm,寬2-5cm,中央數片較大,最下2片最小,先端長尖,基部近圓形或兩側不相稱,邊緣有細鋸齒,齒端偶具小刺毛,表面沿脈有細刺毛,有時兩面均近於無毛;具小葉柄。總花梗從莖端葉柄中央抽出,直立,長20-30cm;傘形花序單獨頂生,直徑約3cm;花多數,兩性,有時單性花和兩性花共存;小花梗細短,基部具有鱗片狀苞片;花萼綠色,先端通常5齒裂;花瓣5,長圓狀卵形,先端尖,黃綠色;雄蕊5,花葯橢圓形,葯背著生,內向縱裂,花絲線形;雌蕊1,子房下位,2室,花住2枚,基部合生,花盤平坦或微凹。核果漿果狀,近於腎形,長約6-9mm;嫩時綠色。熟時紅色,種子1-3顆,球形,種皮白色。花期6-8月。果期8-10月。

⑩ 請告知今年三七價格是多少三七好種植嗎都有些什麼技術

20頭三七:每公斤平均價格1300.33元,比上月1209.35元,增7.52%;
30頭三七:每公斤平均價格1002.00元,比上月953.55元,增5.08%;
40頭三七: 每公斤平均價格932.20元,比上月908.06元,增2.66%;
60頭三七:每公斤平均價格838.20元,比上月809.68元,增3.52%;
80頭三七:每公斤平均價格789.20元,比上月762.39元,增3.52%;
120頭三七:每公斤平均價格740.67元,比上月720.90元,增2.74%;
無數頭三七:每公斤平均價格704.33元,比上月700.77元,增0.51%;
三七大根:每公斤平均價格710.67元,比上月661.94元,增7.36%;
三七毛根:每公斤平均價格365.67元,比上月379.03元,下降3.53%;
三七剪口:每公斤平均價格852.33元,比上月843.23元,增1.08%;
三七乾花:每公斤平均價格637.17元,比上月731.94元,下降12.95%;
三年鮮三七:每公斤平均價格158.47元,比上月186.06元, 下降14.83%;
這是今年六月份的。
三七種植有地域性,不容易種植。

閱讀全文

與三七價格及種植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治療濕尤有效方法 瀏覽:909
小米的快捷鍵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770
用底線思維方法解決問題 瀏覽:277
檢測方法elisa法 瀏覽:191
遠離口臭的最佳治療方法 瀏覽:684
中葯及其制劑常用的純化方法 瀏覽:151
充電機使用方法步驟12V 瀏覽:1001
正確懷孕的方法 瀏覽:50
iphone6跳屏解決方法 瀏覽:895
怎麼鑒定玉的真假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60
椰子鞋帶交叉方法視頻 瀏覽:527
畫軸力圖的簡便方法 瀏覽:902
教學方法包含了教學手段 瀏覽:344
媽媽尿毒症的最佳治療方法 瀏覽:957
齒痕舌的原因和治療方法 瀏覽:759
高里程數計算方法 瀏覽:869
15x120簡便計算方法 瀏覽:57
成武白酥雞的食用方法 瀏覽:866
農村打灶方法視頻 瀏覽:116
讓皮膚快速變白的方法 瀏覽: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