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最快速簡便的判斷染菌的方法是

最快速簡便的判斷染菌的方法是

發布時間:2022-11-19 15:02:27

『壹』 怎樣判斷細胞是否染菌

細胞培養裡面是否染菌還是主要靠顯微鏡觀察.直接觀察細胞培養瓶的細胞,若發現有密集的小點,還在動的.多半是細菌.400倍鏡下就能看出來了.很明顯.還有有細菌的情況下,培養基很容易變黃.很容易渾濁.靜止一段時間後,會了沙沙的沉澱.都是比較明顯的.我們一直這樣判斷.

『貳』 植物細胞液體培養怎樣鑒別是否染菌

細胞培養裡面是否染菌還是主要靠顯微鏡觀察。直接觀察細胞培養瓶的細胞,若發現有密集的小點,還在動的。多半是細菌。400倍鏡下就能看出來了。很明顯。還有有細菌的情況下,培養基很容易變黃。很容易渾濁。靜止一段時間後,會了沙沙的沉澱。都是比較明顯的。我們一直這樣判斷。

『叄』 手指是否染菌,如何判斷

在日常條件下,手指上是肯定有細菌的。
如果是醫務條件下,則對手細菌有限制,比如手術室、產房、重症監護室等要求嚴格的地方手細菌應小於等於5cfu/cm²,病房、檢查室、化驗室小於等於10cfu/cm²,普通病房小於等於15cfu/cm²。
應該按照國家標准GB15982-1995醫院消毒衛生標准,檢測手細菌菌落總數,並判斷是否合格。

『肆』 如何判斷異構柱染菌

如何判斷異構柱染菌
百點戶7
超過504用戶採納過TA的回答
關注
成為第19位粉絲
一、種子培養和發酵的異常現象
發酵過程中的種子培養和發酵的異常現象是指發酵過程中的某些物理參數、化學參數或生物參數發生與原有規律不同的改變,這些改變必然影響發酵水平,使生產蒙受損失。對此,應及時查明原因,加以解決。

1.種子培養異常
種子培養異常表現在培養的種子質量不合格。種子質量差會給發酵帶來較大的影響。然而種子內在質量常被忽視,由於種子培養的周期短,可供分析的數據較少,因此種子異常的原因一般較難確定,也使得由種子質量引起的發酵異常原因不易查清。種子培養異常的表現主要有菌體生長緩慢、菌絲結團、菌體老化以及培養液的理化參數變化。

(1)菌體生長緩慢 種子培養過程中菌體數量增長緩慢的原因很多。培養基原料質量下降、菌體老化、滅菌操作失誤、供氧不足、培養溫度偏高或偏低、酸鹼度調節不當等都會引起菌體生長緩慢。此外,接種物冷藏時間長或接種量過低而導致菌體量少,或接種物本身質量差等也都會使菌體數量增長緩慢。

(2)菌絲結團 在培養過程中有些絲狀菌容易產生菌絲團,菌體僅在表面生長,菌絲向四周伸展,而菌絲團的中央結實,使內部菌絲的營養吸收和呼吸受到很大影響,從而不能正常地生長。菌絲結團的原因很多,諸如通氣不良或停止攪拌導致溶解氧濃度不足;原料質量差或滅菌效果差導致培養基質量下降;接種的孢子或菌絲保藏時間長而菌落數少,泡沫多;罐內裝料小、菌絲粘壁等會導致培養液的菌絲濃度比較低;此外接種物種齡短等也會導致菌體生長緩慢,造成菌絲結團。

(3)代謝不正常 代謝不正常表現出糖、氨基氮等變化不正常,菌體濃度和代謝產物不正常。造成代謝不正常的原因很復雜,除與接種物質量和培養基質量差有關外,還與培養環境條件差、接種量小、雜菌污染等有關。

2.發酵異常
不同種類的發酵過程所發生的發酵異常現象,形式雖然不盡相同,但均表現出菌體生長速度緩慢、菌體代謝異常或過早老化、耗糖慢、pH值的異常變化、發酵過程中泡沫的異常增多、發酵液顏色的異常變化、代謝產物含量的異常下跌、發酵周期的異常拖長、發酵液的黏度異常增加等。

(1)菌體生長差 由於種子質量差或種子低溫放置時間長導致菌體數量較少、停滯期延、發酵液內菌體數量增長緩慢、外形不整齊。種子質量不好、菌種的發酵性能差、環境條件差、培養基質量不好、接種量太少等均會引起糖、氮的消耗少或間歇停滯,出現糖、氮代謝緩慢現象。

(2)pH值過高或過低 發酵過程中由於培養基原料質量差、滅菌效果差、加糖、加油過多或過於集中,將會引起pH值的異常變化。而pH值變化是所有代謝反應的綜合反映,在發酵的各個時期都有一定規律,pH值的異常變化就意味著發酵的異常。

(3)溶解氧水平異常 根據發酵過程出現的異常現象如溶解氧、pH值、排氣中的CO2含量以及微生物菌體酶活力等的異常變化來檢查發酵是否染菌。對於特定的發酵過程要求一定的溶解氧水平,而且在不同的發酵階段其溶解氧的水平也是不同的。如果發酵過程中的溶解氧水平發生了異常的變化,一般就是發酵染菌發生的表現。

在正常的發酵過程中,發酵初期菌體處於適應期,耗氧量很少,溶解氧基本不變;當菌體進入對數生長期,耗氧量增加,溶解氧濃度很快下降,並且維持在一定的水平,在這階段中操作條件的變化會使溶解氧有所波動,但變化不大;而到了發酵後期,菌體衰老,耗氧量減少,溶解氧又再度上升;當感染噬菌體後,生產菌的呼吸作用受抑制,溶解氧濃度很快上升。發酵過程感染噬菌體後,溶解氧的變化比菌體濃度更靈敏,能更好地預見染菌的發生。

由於污染的雜菌好氧性不同,產生溶解氧異常的現象也是不同的。當雜菌是好氧性微生物時,溶解氧的變化是在較短時間內下降,直到接近於零,且在長時間內不能回升;當雜菌是非好氧性微生物,而生產菌由於受污染而抑制生長,使耗氧量減少,溶解氧升高。對於特定的發酵過程,工藝確定後,排出的氣體中C02含量的變化是規律的。染菌後,培養基中糖的消耗發生變化,引起排氣中C02含量的異常變化,如雜菌污染時,糖耗加快,C02含量增加,噬菌體污染後,糖耗減慢,C02含量減少。因此,可根據C02含量的異常變化來判斷是否染菌。

(4)泡沫過多 一般在發酵過程中泡沫的消長是有一定的規律的。但是,由於菌體生長、代謝速度慢、接種物嫩或種子未及時移種而過老、蛋白質類膠體物質多等都會使發酵液在不斷通氣、攪拌下產生大量的泡沫。除此之外,培養基滅菌時溫度過高或時間過長,葡萄糖受到破壞後產生的氨基糖會抑制菌體的生長,也會使泡沫大量產生,從而使發酵過程的泡沫發生異常。

(5)菌體濃度過高或過低 在發酵生產過程中菌體或菌絲濃度的變化是按其固有的規律進行的。但是如罐溫長時間偏高,或停止攪拌時間較長造成溶氧不足,或培養基滅菌不當導(營養條件較差,種子質量差菌體或菌絲自溶等均會嚴重影響到培養物的生長,導致發酵液,菌體濃度偏離原有規律,出現異常現象。

二、染菌的檢查和判斷
發酵過程是否染菌應以無菌試驗的結果為依據進行判斷。在發酵過程中,如何及早發現雜菌的污染並及時採取措施加以處理,是避免染菌造成嚴重經濟損失的重要手段。因此,生產上要求能准確、迅速的檢查出雜菌的污染。目前常用於檢查是否染菌的無菌試驗方法主要有顯微鏡檢查法、肉湯培養法、平板培養法、發酵過程的異常觀察法等。

(一)染菌的檢查方法
1、顯微鏡檢查法(鏡檢法)
用革蘭染色法(Gramsstain)對樣品進行塗片、染色,然後在顯微鏡下觀察微生物的形態特徵,根據生產菌與雜菌的特徵進行區別、判斷是否染菌。如發現有與生產菌形態特徵不一樣的其他微生物的存在,就可判斷為發生了染菌。此法檢查雜菌最為簡單、最直接,也是最常用的檢查方法之一。必要時還可進行芽孢染色或鞭毛染色。

2、肉湯培養法
通常用組成為0.3%牛肉膏、0.5%葡萄糖、0.5%氯化鈉、0.8%蛋白腖、0.4%的酚紅溶液(pH=7.2)的葡萄糖酚紅肉湯作為培養基,將待檢樣品直接接人經完全滅菌後的肉湯培養基中,分別於37℃、27℃進行培養,隨時觀察微生物的生長情況,並取樣進行鏡檢,判斷是否有雜菌。肉湯培養法常用於檢查培養基和無菌空氣是否帶菌,同時此法也可用於噬菌體的檢查。

3、平板劃線培養或斜面培養檢查法
將待檢樣品在無菌平板上劃線,分別於37℃、27℃進行培養,一般24h後即可進行鏡檢觀察,檢查是否有雜菌。有時為了提高平板培養法的靈敏度,也可以將需要檢查的樣品先置於37℃條件下培養6h,使雜菌迅速增殖後再劃線培養。

(二)染菌的判斷
無菌試驗時,如果肉湯連續三次發生變色反應(由紅色變為黃色)或產生混濁,或平板培養連續三次發現有異常菌落的出現,即可判斷為染菌。有時肉湯培養的陽性反應不夠明顯,而發酵樣品的各項參數確有可疑染菌,並經鏡檢等其他方法確認連續三次樣品有相同類型的異常菌存在,也應該判斷為染菌。一般來講,無菌試驗的肉湯或培養平板應保存並觀察至本批(罐)放罐後12h,確認為無雜菌後才能棄去。無菌試驗期間應每6h觀察一次無菌試驗樣品,以便能及早發現染菌。

(三)各種檢查方法的比較
顯微鏡檢查方法簡便、快速,能及時發現雜菌,但由於鏡檢取樣少,視野的觀察面也小,因此不易檢出早期雜菌。平板劃線法和肉湯培養方法的缺點是需經較長時間培養(一般要過夜)才能判斷結果,且操作較繁瑣,但它要比顯微鏡能檢出更少的雜菌,而且結果也更為准確。

(四)雜菌檢查中的問題
檢查結果應以平板劃線和肉湯培養結果為主要根據;平板劃線和肉湯培養應做三個平行樣;要定期取樣;酚紅肉湯和平板劃線培養樣品應保存至放罐後12小時,確定為無菌時方可棄去;取樣時要防止外界雜菌混入。

(五)檢查的工序和時間
選擇哪些生產工序和時間的樣品檢查也是十分重要的問題。科學合理的選擇檢查工序和時間,對於除去已污染雜菌的物料,避免下道工序再遭染菌,有著直接的指導意義。有時即使由於檢查時間較長,未能及時據導本批生產,但對於找出造成染菌事故的環節,分析染菌原因,杜絕染菌漏洞也是不可缺少的。

由於生產菌種相產品的不同,檢查的時間也不完全一樣:但總的原則是一致的,即每個工序或經一定時間都應進行取樣檢查。

『伍』 某微生物發酵廠的發酵液疑似感染有噬菌體的異常情況,問異常現象,設計一個簡便易行的方法證實

用你平時篩選菌種的平板,塗布敏感菌(就是你保藏的絕對無噬菌體的種子),然後用接種環蘸取疑似染菌的發酵液,輕輕點在剛才的平板上,並在點過的地方做好標記,37℃培養,一般6~8小時即可看出。

『陸』 關於國標中單增李斯特菌檢測的問題

實驗室驗證食品中李斯特菌新國家標准檢驗方法可操作性及可行性.方法:按照國家CDC"食品衛生微生物學檢驗李斯特菌檢驗標准"驗證方案進行.結果:用不同濃度的沙門菌菌懸液人工染菌二類食品各加份,用增菌液兩步增菌,兩種分離培養基分離,對比檢出率及分離效果.檢出率62.5%,最低檢出限為0.5 cfu/25 g~13 cfu/25 g.結論:該方法使用了選擇性強、特異性高的分離培養基及快速篩選方法,如Vitek GNI、API10300、顯色培養基等,克服了傳統李斯特菌檢測方法檢測周期較長、所需試劑繁多、菌落生長慢等缺點,使李斯特菌的檢測更加快速、簡便、特異、敏感.該方法使李斯特菌檢測具有更好的適用性和可操作性.

『柒』 檢驗發酵是否染菌的方法

可以通過觀察pH值、溶氧、糖等的消耗量和同期的數值做比較,一旦異常就要考慮染菌了。前期還可以取發酵液觀察菌體形態,問發酵液的氣味是否正常來判斷。

『捌』 一道選擇題,如果給你幾個一元二次方程,然後讓判斷用哪種方法解最簡便,怎麼判斷。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有
1.直接開平方法,當方程形如x²=a(a≥0)的形式時使用
2.有些一元二次方程是一個完全平方公式的展開
這樣的方程還比較好解(x²-2x+1=0),實際上我們大部分遇到的是x²+2x-7=0的這種方程,這樣的方程要用配方法,將常數項配成可以進行完全平方的形式,再用直接開平方法解得
3.公式法,公式法是通法,適用於任何形如ax²±bx±c=0的方程(a≠0,b≠0)先要用判別式進行根的個數確定,後用求根公式得出結果。
4.十字相乘法,解方程最先想到的就是這個方法,將二次項和常數項拆成乘積的形式,湊出一次項。
得出()()=0的形式
例如x²+2x-3=0
x 3
x -1
(x+3)(x-1)=0
解方程用的方法順序:4231(3可以作為檢驗使用)
(根據題目選擇解題簡便的方法)

『玖』 酒精發酵工段如何判斷發酵醪液是否染菌,如果染菌如何處理

在酒精發酵過程中,判斷雜菌感染,一個重要的指標是揮發酸。揮發酸是微生物代謝過程中產生的有機酸類,它直接反映了發酵醪被雜菌感染的程度。未感染雜菌時揮發酸一般在0.012%以下。酒精發酵醪液酸度如果大於這個值,就有染菌的可能。雜菌大多是醋酸菌或乳酸菌。
如果是發酵早期染菌,盡早判斷,盡早實消,對發酵醪液進行高溫滅菌,滅菌時最好進行攪拌。冷卻後再加入酒母進行發酵。

如果是中期染菌,是最不好辦的。中止發酵不合算,不中止發酵可能損失更大。通常如果含糖還較高,酒精不多,加熱滅菌,一罐分成兩罐,補充新料,再發酵。如果已經有相當量的酒精了,直接進提取(蒸餾)吧。
如果是後期染菌,直接中止發酵,進蒸餾工段。其實,很多酒精發酵時後期多少都會染些雜菌的。

『拾』 如何判斷液體培養基是不是染菌,有哪些方法可以檢測

除了鏡檢,還有更為放心的,就是將屬於正常的菌體的引物來做16s的PCR作為對照,然後將通用引物來做所有菌的16s的PCR,讓上述一起跑膠,看看是幾條條帶,如果是一條且在同一位置就是純菌,其他的均為染菌了

閱讀全文

與最快速簡便的判斷染菌的方法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治療濕尤有效方法 瀏覽:909
小米的快捷鍵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770
用底線思維方法解決問題 瀏覽:277
檢測方法elisa法 瀏覽:191
遠離口臭的最佳治療方法 瀏覽:684
中葯及其制劑常用的純化方法 瀏覽:151
充電機使用方法步驟12V 瀏覽:1001
正確懷孕的方法 瀏覽:50
iphone6跳屏解決方法 瀏覽:895
怎麼鑒定玉的真假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60
椰子鞋帶交叉方法視頻 瀏覽:528
畫軸力圖的簡便方法 瀏覽:902
教學方法包含了教學手段 瀏覽:345
媽媽尿毒症的最佳治療方法 瀏覽:957
齒痕舌的原因和治療方法 瀏覽:759
高里程數計算方法 瀏覽:869
15x120簡便計算方法 瀏覽:57
成武白酥雞的食用方法 瀏覽:866
農村打灶方法視頻 瀏覽:116
讓皮膚快速變白的方法 瀏覽: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