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瘧疾是什麼病能治好嗎
瘧疾(malaria)是一種由蚊子傳播的威脅生命的寄生蟲疾病。
瘧疾導致的死亡,90%發生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且大部分是兒童。在非洲,每30秒就會有一名兒童死於瘧疾。還有許多兒童感染嚴重瘧疾後雖然倖存,但大多出現聽力損害和腦損傷。妊娠婦女和她們未出生的嬰兒也是易感者,這也是導致圍產期死亡,新生兒體重過低以及母體貧血的主要原因。
人體瘧疾分為四種:間日瘧,惡性瘧,三日瘧以及卵型瘧。間日瘧和惡性瘧是最常見的兩種,而惡性瘧又是致死率最高的。惡性瘧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是最常見,這也直接導致了該地區高死亡率。值得注意的是,惡性瘧有可能會傳播到其它地區以及在已經消滅瘧疾的地區重現。
當被感染的按蚊叮咬人時,瘧原蟲就隨之注入人體。在人體宿主體內,瘧原蟲進行一系列的變化。在不同的時期,瘧原蟲會侵入免疫系統,肝臟以及紅細胞,最終形成能夠再次感染叮咬人體的蚊子的形態。在蚊子體內,經過10-14天或者更長的時間,瘧原蟲不斷發育成熟直至當它叮咬人體時能夠感染人體。
瘧疾的預防和治療
瘧疾的特點:
◎ 夏秋季節容易發生,有地方性特點;
◎ 是一種經過蚊子叮咬人而傳播的寄生蟲病;
◎ 主要表現為周期性的寒戰、發熱、大量出汗及渾身乏力、貧血;
◎ 預防瘧疾的最簡便有效的方法是防蚊蟲叮咬。
◎ 該病有特效治療葯物;
旅遊、出差、出國工作前應咨詢醫生並攜帶一些抗瘧葯,同時避免蚊子的叮咬可以預防瘧疾的發生。所有前往非洲等瘧疾高發區國家的人員,包括嬰兒、兒童和曾在以上國家居住過的人群,都是感染瘧疾的高危人群。根據情況,所有旅行者都應該至少攜帶一種治療瘧疾的葯物。由於瘧原蟲主要由按蚊叮咬而傳播,所以到達瘧疾疫區後應該有意識地驅除蚊蟲叮咬。
患了瘧疾,應及時治療,以前常用葯物有氯喹和伯喹。其中氯喹能殺滅血液中的瘧原蟲,伯喹能殺滅肝臟中的瘧原蟲和血中配子體。服用方法是二葯合用,連服8天。為了防止復發,第二年春天,還須進行休止期治療,以達到根治。現在已普遍開始採用青蒿素復方葯來治療瘧疾,其抗葯性低,治癒率高,效果更明顯。萬一發病,您可以服用青蒿素類葯物(如青蒿素哌喹片,雙氫青蒿素,科泰新),病情嚴重的的要及時就醫。如果遇到服葯之後嘔吐不止的情況,應及時注射青蒿琥酯等葯物進行治療。
Ⅱ 瘧疾主要是通過
瘧疾是經按蚊叮咬或輸入帶瘧原蟲者的血液而感染瘧原蟲所引起的蟲媒傳染病。寄生於人體的瘧原蟲共有四種,即間日瘧原蟲,三日瘧原蟲,惡性瘧原蟲和卵形瘧原蟲。在我國主要是間日瘧原蟲和惡性瘧原蟲;其他二種少見,近年偶見國外輸入的一些病例。不同的瘧原蟲分別引起間日瘧、三日瘧、惡性瘧及卵圓瘧。本病主要表現為周期性規律發作,全身發冷、發熱、多汗,長期多次發作後,可引起貧血和脾腫大。
2017年10月27日,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公布的致癌物清單初步整理參考,瘧疾(高度流行地區惡性瘧原蟲感染引起的)在2A類致癌物清單中。
臨床表現
1.潛伏期
從人體感染瘧原蟲到發病(口腔溫度超過37.8℃),稱潛伏期。潛伏期包括整個紅外期和紅內期的第一個繁殖周期。一般間日瘧、卵形瘧14天,惡性瘧12天,三日瘧30天。感染原蟲量、株的不一,人體免疫力的差異,感染方式的不同均可造成不同的潛伏期。溫帶地區有所謂長潛伏期蟲株,可長達8~14個月。輸血感染潛伏期7~10天。胎傳瘧疾,潛伏期就更短。有一定免疫力的人或服過預防葯的人,潛伏期可延長。
2.發冷期
畏寒,先為四肢末端發涼,迅覺背部、全身發冷。皮膚起雞皮疙瘩,口唇,指甲發紺,顏面蒼白,全身肌肉關節酸痛。進而全身發抖,牙齒打顫,有的人蓋幾床被子不能制止,持續約10分鍾,乃至一小時許,寒戰自然停止,體溫上升。此期患者常有重病感。
3.發熱期
冷感消失以後,面色轉紅,發紺消失,體溫迅速上升,通常發冷越顯著,則體溫就愈高,可達40℃以上。高熱患者痛苦難忍。有的輾轉不安,呻吟不止;有的譫妄,撮空,甚至抽搐或不省人事;有的劇烈頭痛、頑固嘔吐。患者面赤、氣促;結膜充血;皮灼熱而乾燥;脈洪而速;尿短而色深。多訴說心悸,口渴,欲冷飲。持續2~6小時,個別達10餘小時。發作數次後唇鼻常見皰疹。
4.出汗期
高熱後期,顏面手心微汗,隨後遍及全身,大汗淋漓,衣服濕透,2~3小時體溫降低,常至35.5℃。患者感覺舒適,但十分睏倦,常安然入睡。一覺醒來,精神輕快,食慾恢復,又可照常工作。此刻進入間歇期。
Ⅲ 瘧疾應採用何種病原學診斷方法
瘧疾(拉丁語:Malaria,俗稱:打擺子、冷熱病)是一種會感染人類及其他動物的全球性寄生蟲傳染病,主要流行地區包括非洲中部、南亞、東南亞及拉丁美洲。 其病原瘧原蟲隸屬囊泡藻界,藉由蚊子散播。感染瘧疾後往往會引起發燒、畏寒、疲倦、嘔吐和頭痛,在嚴重的病例中還會引起黃疸、癲癇發作、昏迷或死亡。
檢查
1.血象
瘧疾
紅細胞和血紅蛋白在多次發作後下降,惡性瘧尤重;白細胞總數初發時可稍增,後正常或稍低,白細胞分類單核細胞常增多,並見吞噬有瘧色素顆粒。
2.瘧原蟲檢查
血液塗片(薄片或厚片)染色查瘧原蟲。並可鑒別瘧原蟲種類。骨髓塗片染色查瘧原蟲,陽性率較血片高。
3.血清學檢查
抗瘧抗體一般在感染後2~3周出現,4~8周達高峰,以後逐漸下降。現已應用的有間接免疫熒光、間接血凝與酶聯免疫吸附試驗等,陽性率可達90%。一般用於流行病學檢查。
診斷
1.流行病學
有在瘧疾流行區居住或旅行史,近年有瘧疾發作史或近期曾接受過輸血的發熱患者都應被懷疑。
瘧疾
2.臨床表現
典型的周期性寒戰、發熱、出汗可初步診斷。不規律發熱,而伴脾、肝大及貧血,應想到瘧疾的可能。凶險型多發生在流行期中,多急起,高熱寒戰,昏迷與抽搐等。流行區嬰幼兒突然高熱、寒戰、昏迷,也應考慮本病。
3.實驗室檢查
主要是查找瘧原蟲,通常找到即可確診。血片找瘧原蟲應當在寒戰發作時采血,此時原蟲數多、易找。需要時應多次重復查找。並一定要做厚血片尋找。如臨床高度懷疑而血片多次陰性可做骨髓穿刺塗片查找瘧原蟲。
4.分子生物學技術診斷法
(1)聚合酶鏈反應(PCR)檢測檢測的靈敏性和特異性均較高。PCR檢測方法已在原來的基礎上發展成多種方法,如巢式PCR、反轉錄酶PCR、PCR-ELISA等。除可以直接檢測血樣中的瘧原蟲外,還可以檢測濾紙干血滴上的瘧原蟲。已從檢測惡性瘧原蟲發展到檢測間日瘧原蟲。
(2)DNA探針檢測DNA探針檢測具有良好的特異性和穩定性。
5.治療性診斷
臨床表現很象瘧疾,但經多次檢查未找到瘧原蟲。可試用殺滅紅內期原蟲的葯物(如氯喹),治療48小時發熱控制者,可能為瘧疾。但注意耐氯喹蟲株。
Ⅳ 全國多地報告輸入性的瘧疾疫情,該如何防治瘧疾呢
要想防止這個疾病有效的方法,便是避免蚊蟲叮咬,此外能通過服食保護性葯品開展防止,可是,如果你想要根據口服葯做到防止效果也是需要依據病人的醫生叮囑開展應用,自然開展防止瘧疾最好的選擇,便是避免瘧疾,這個疾病鍵入在散播。
瘧疾這個疾病一定是早發現早治療,由於盡快的醫治對該疾病是很重要的,假如治理不到位得話,極有可能由於病況耽誤危機生命。大家一定要注意他們的安全性,千萬要注意安全防護。
Ⅳ 如何判斷是否患瘧疾
典型的瘧疾多呈周期性發作,表現為間歇性寒熱發作。一般在發作時先有明顯的寒戰,全身發抖,面色蒼白,口唇發紺,寒戰持續約10分鍾至2小時,接著體溫迅速上升,常達40℃或更高,面色潮紅,皮膚乾熱,煩躁不安,高熱持續約2~6小時後,全身大汗淋漓,大汗後體溫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經過一段間歇期後,又開始重復上述間歇性定時寒戰、高熱發作。
四種人體瘧疾典型的臨床發作大體相似,可分為前驅期、發冷(寒戰)期、出汗期和間歇期.每個時期的症狀各有特點,分別如下:
前驅期:患者有疲乏、頭疼、不適、厭食、畏寒和低熱。此期鏡檢多為陰性。發冷期或寒戰期:持續數分鍾至1小時,常伴頭痛、惡心和嘔吐。此時體溫多已超過38℃。鏡檢瘧原蟲時,大部分為裂殖體和環狀體。
發熱期:一般持續3~4小時,頭痛加劇,體溫高者可超過40℃。多次復發的病人,可只定時出現微寒和低熱,或頭暈、頭痛,肌肉關節酸痛和三叉神經痛而無明顯的高熱。所見的原蟲以小滋養體為主。
出汗期: 可微汗至大汗淋漓。在此期內體溫迅速恢復正常,上述各種症狀逐漸消失。
間歇期:系指前後兩次發作的間隔時間。時間長短取決於蟲種和免疫力。惡性瘧病例很不規則,短僅數小時,長達24~48小時;間日瘧為48小時。鏡檢所見原蟲間日瘧以大滋養體為主,惡性瘧可能在此期查不到瘧原蟲或查到個別環狀體
Ⅵ 瘧疾有哪些症狀
剛從非洲回來,瘧疾病已經排除,沒有病例。 這樣的發燒是與中醫的感冒少陽症有關的,與濕溫有關的,需要檢查確診。也可以找中醫用中葯治療,或服小柴胡顆粒等治療。 瘧疾是可以到醫院抽血檢查瘧原蟲進行確診的,類型也是根據瘧原蟲來確定類型的。 瘧疾可以到醫院抽血查找瘧原蟲就可以確診的。只是現在的瘧疾已經是很少了,有可能好多醫院已經不查瘧原蟲了。 免疫學檢測瘧原蟲()檢測陽性是瘧疾診斷 你好,如果說在體內發現有瘧原蟲的話,那這個可以診斷感染了瘧疾的,結合臨床症狀體征。 輕微瘧疾應該吃多少葯 如果確診為瘧疾,你可以試試氯喹口服。氯喹可以有效地控制各型瘧疾症狀,具有起效快、療效高、作用持久的特點。 男方五個月前瘧疾發作,服用過青蒿素和奎 你好,這個五個月前服葯是不會導致嬰兒畸形的,只要做好孕期檢查就可以。 瘧疾去哪檢查,我在非洲呆個倆年,現在回回答者:到當地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進行檢查,在流行病或傳染防治所有醫師對你的情況進行了解,並協助你進行化驗。 根據你的描述有瘧疾的情況。上訴葯片是可以還可口服氯喹或羥氯喹的情況。 瘧原蟲在紅細胞中增殖成裂殖子,使紅細胞脹大破裂時,大量的裂殖子和瘧原蟲代謝產物進入血流,找不到瘧原蟲的原因可能是在人體內發育期不同導致。 請問一下預防瘧疾的葯物有哪些?怎麼服用?回答者:由於這個網站規定不能給咨詢者說怎麼服葯,所以我覺得很為難。我摘錄一些資料你可參考一下。問:治療瘧疾的最佳方法是什麼?為什麼需要聯合化療?答:瘧疾是由寄生蟲引起的。在世界上多數地方,人患瘧疾最致命的類型——惡性瘧原蟲瘧疾,已對常規療法產生抗葯性。這種療法使用氯喹、磺胺多辛-乙胺嘧啶或另一種抗瘧葯物等單一葯物治療瘧疾(亦稱單一療法)。世衛組織建議各國使用抗瘧聯合葯物以減少產生抗葯性的危險。世衛組織建議使用含青蒿素副產品和另一種有效抗瘧葯物的聯合化療。青蒿素是從青蒿植物中提煉出來的一種物質。這種聯合被稱為以青蒿素為基礎的聯合化療(ACTs)。ACTs是目前最有效的瘧疾治療方法,對惡性瘧原蟲瘧疾的治癒率達95%。在過去5年中,ACTs已日益大規模地得到利用。ACTs可迅速促成臨床治癒並且患者較易耐受。此外,ACTs有潛力減少瘧疾傳播。總共有80個國家(45個在非洲)已正式採用ACTs作為一線治療方法。雖然其中13個國家尚未實施這種措施,但多數國家都在不同程度上使用這些葯物。間日瘧是第二個最常見的瘧疾類型,且對大部分以青蒿素為基礎的聯合療法敏感。然而,許多國家仍在治療間日瘧時使用氯喹,因為在大多數情況下,氯喹在寄生蟲病治療中依然有效。瘧疾每年造成近100萬人死亡並影響到約2.5億人,主要在非洲。與瘧疾作斗爭是一項公共衛生重大措施。
Ⅶ 瘧疾防治知識有哪些
1.什麼是瘧疾?
瘧疾是由瘧原蟲引起的、以周期性發冷、發熱、出汗等症狀和脾大、貧血等體征為特點的寄生蟲病,民間常稱之為「打擺子」,分為間日瘧,惡性瘧,三日瘧和卵形瘧4種。
2.瘧疾是怎樣傳播的?
瘧疾是通過蚊子叮咬而傳播的疾病,蚊子叮咬瘧疾病人後,再叮咬健康人時就會把瘧疾傳到健康人的身上,並使人發病。
3.哪些人最容易感染瘧疾?
到河谷地帶從事經濟作物開發的青壯年、住在田棚或到森林裡從事野外作業的人員、從無瘧區到瘧區打工的民工、出入邊境留宿人員等均屬於高風險人群,最容易感染瘧疾。
4.得了瘧疾怎麼辦?
如果患了瘧疾,應盡快去正規醫院就診,在醫生的指導下服食抗瘧葯進行治療。瘧疾是一種很容易復發的疾病,在治好後,要間隔一段時間進行抗復發治療。如果出現復發,應迅速進行根治。
5.患瘧疾後不及時進行診斷和治療的危害有哪些?
輕則延長病程並引起貧血,重則發展為重症瘧疾引起死亡。
6.患瘧疾後要吃多少天葯才能停止?
一般至少要服5~8天,否則瘧原蟲會殘存在體內,造成日後的復發,所以患瘧疾後一定要按醫生的囑咐,服完全部療程的葯才能有效地治療瘧疾。
7.用什麼方法可以預防瘧疾?
瘧疾是通過蚊子傳播的,要防止染上瘧疾,最重要的是做好防蚊滅蚊。個人要做好家庭內的滅蚊,包括用殺蟲劑噴灑滅蚊和翻盤倒罐清除蚊子的孳生地。同時,也要做好防蚊的措施:例如睡覺要掛好蚊帳,避免在野外露宿,有條件的也可以安裝紗門紗窗,使用低毒殺蟲劑浸泡蚊帳驅蚊防蚊等。
Ⅷ 什麼是瘧疾
瘧疾是一種嚴重的,有時會危及生命的熱帶疾病,通過寄生蟲傳播。每年有 44.5 萬人死於該疾病,其中很多是非洲的兒童。
氣候溫暖的國家,會使瘧原蟲和攜帶瘧原蟲的蚊子大量繁殖。這些地區包括撒哈拉以南非洲、東南亞、拉丁美洲和中東。
在旅行之前,請查看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的網站,看看目的地是否是瘧疾的高發地區。旅行者可能需要在旅行前、旅行中和旅行後服葯,以降低患病的可能性。
為什麼瘧疾對人體有害
瘧疾會導致高燒、寒戰和流感樣症狀,如果不迅速治療,可能會危及生命。這種疾病由瘧原蟲引起,而瘧原蟲通過按蚊傳播。
只有雌性蚊子傳播瘧原蟲。當蚊子叮咬一個已經患有瘧疾的人時,它會吸取這個人的血液,而血液中含有瘧原蟲。當蚊子叮咬下一個受害者時,它會將瘧原蟲注入這個人體內。瘧疾就是這樣傳播的。
一旦瘧原蟲進入體內,它們會到達肝臟,在那裡繁殖。它們會侵入紅細胞,而紅細胞是血液中攜帶氧氣的重要細胞。瘧原蟲進入紅細胞內,產卵,然後繁殖,直到紅細胞爆裂。
這會釋放更多瘧原蟲進入血液。當它們攻擊更多的健康紅細胞時,這種感染會使人嚴重生病。
瘧疾的類型
有五種瘧原蟲會感染人類,其中兩種被認為最危險:
惡性瘧原蟲。這是非洲最常見的瘧原蟲,它導致了世界上最多的瘧疾死亡病例。惡性瘧原蟲繁殖很快,會造成嚴重失血和血管阻塞。
間日瘧原蟲。這是撒哈拉以南非洲之外最常見的瘧原蟲,特別是在亞洲和拉丁美洲。這種瘧原蟲會休眠,然後在蚊子叮咬數月或數年後再次活躍並感染血液。
症狀
瘧疾的症狀通常在被感染的蚊蟲叮咬後 10~15 天開始出現。不過,需要牢記以下事項:
因為這些症狀與感冒或流感症狀非常相似,所以一開始很難判斷得了什麼病。
瘧疾症狀並不總是在 2 周內出現,特別是間日瘧原蟲感染。
生活在瘧疾多發地區的人被感染後可能會產生終生部分免疫。
血液檢查可以確認是否患有瘧疾。
除了高燒、寒戰和出汗,瘧疾的其他症狀還包括:
嘔吐或有嘔吐感
頭痛
腹瀉
疲勞
身體疼痛
因失去紅細胞而皮膚發黃(黃疸)
腎功能衰竭
癲癇發作
意識模糊
瘧疾會導致昏迷。
患有嚴重瘧疾的兒童可能會貧血,即紅細胞失去太多。患兒也可能出現呼吸困難。在罕見情況下,患兒會發生腦瘧疾,這會使大腦腫脹而發生損傷。
何時應就醫生?
考慮到瘧疾會
Ⅸ 瘧疾怎麼辦,介紹,症狀,治療,飲食
首先,用專用的瘧疾測試卡,確診是否是患上了瘧疾,然後再考慮治療的相關事項。
臨床表現
典型的周期性寒戰、發熱、出汗可初步診斷。不規律發熱,而伴脾、肝腫大及貧血,應想到瘧疾的可能。凶險型多發生在流行期中,多急起,高熱寒戰,昏迷與抽搐等。流行區嬰幼兒突然高熱、寒戰、昏迷,也應考慮本病。
基礎治療:
(1)發作期及退熱後24小時應卧床休息。
(2)要注意水分的補給,對食慾不佳者給予流質或半流質飲食,至恢復期給高蛋白飲食;吐瀉不能進食者,則適當補液;有貧血者可輔以鐵劑
(3)寒戰時注意保暖;大汗應及時用干毛巾或溫濕毛巾擦乾,並隨時更換汗濕的衣被,以免受涼;高熱時採用物理降溫,過高熱患者因高熱難忍可葯物降溫;凶險發熱者應嚴密觀察病情,及時發現生命體征的變化,詳細記錄出入量,做好基礎護理
(4)按蟲媒傳染病做好隔離。患者所用的注射器要洗凈消毒。
病原治療
目的是既要殺滅紅內期的瘧原蟲以控制發作,又要殺滅紅外期的瘧原蟲以防止復發,並要殺滅配子體以防止傳播。
(1)間日瘧、三日瘧和卵形瘧治療:包括現症病例和間日瘧復發病例,須用血內裂殖體殺滅葯如氯喹,殺滅紅內期的原蟲,迅速退熱,並用組織期裂殖體殺滅葯亦稱根治葯或抗復發葯進行根治或稱抗復發治療,殺滅紅外期的原蟲。常用氯喹與伯氨喹聯合治療。
(2)惡性瘧治療:對氯喹尚未產生抗性地區,仍可用氯喹殺滅紅細胞內期的原蟲,同時須加用配子體殺滅葯。成人口服氯喹加伯氨喹。
凶險發作的搶救原則
(1)迅速殺滅瘧原蟲無性體;
(2)改善微循環,防止毛細血管內皮細胞崩裂;
(3)維持水電平衡;
快速高效抗瘧葯可選用
青蒿素和青蒿琥酯等。
其他治療
(1)循環功能障礙者,按感染性休克處理,給予皮質激素,莨菪類葯,肝素等,低分右旋糖酐
(2)高熱驚厥者,給予物理、葯物降溫及鎮靜止驚
(3)腦水腫應脫水;心衰肺水腫應強心利尿;呼衰應用呼吸興奮葯,或人工呼吸器;腎衰重者可做血液透析
(4)黑尿熱則首先停用奎寧及伯喹,繼之給激素,鹼化尿液,利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