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小說的表達方法是哪些特點

小說的表達方法是哪些特點

發布時間:2022-11-18 17:23:39

『壹』 小說的表現手法有哪些

小說的表現手法:描寫手法、烘托手法、伏筆和照應、懸念等。

表現手法是一種語句組織方式,從廣義上來講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辭和表達思想感情時所使用的特殊的語句組織方式。

描寫手法:描是描繪,寫是摹寫。描寫就是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狀態具體地描繪出來。它分為細描與白描、靜態描寫與動態描寫、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等。

小說表現手法之懸念

「懸念」是小說、戲曲、影視等藝術作品的一種表現技法,是吸引廣大群眾興趣的重要藝術手段。

通過對劇情做懸而未決和結局難料的安排,以引起觀眾急欲知其結果的迫切期待心理的一種編劇技巧。在西方編劇理論中,最早設計懸念的是亞里士多德的《詩學》。

在中國戲曲理論著作中,雖無懸念一詞,單所謂的「結扣子」、「賣關子」,以及李漁在《閑情偶寄》詞曲部格局一章中提出的有關「收煞」的要求:暫攝情形,略收鑼鼓,令人揣摩下文,不知此事如何結果「,其內涵就是與懸念基本相似。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表現手法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描寫手法

『貳』 小說語言特點是什麼

小說的語言特點:

1、小說既用敘述性的語言,也用描寫性的語言,但以描寫性的語言為主。

2、小說長短句兼有,但以長句為主;語言生動、細膩、富有感情。影視劇本既用敘述性的語言,也用描寫性的語言,但以敘述性的語言為主;長短句兼用,但短句為主。

3、小說語言簡潔、樸素;語言表述能轉換成動作、畫面或場景。



小說的三要素:

1、人物形象:

人物的核心是思想性格,人物描寫的角度有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正面描寫包括外貌、語言、動作、神態、心理等,側面描寫通常以他人或事物來反映該人物。任何一部優秀的小說,總有使人難忘的典型人物。人們可以通過這些藝術典型的鏡子,看到、理解許多人的面目。

2、故事情節:

故事情節是指作品所描寫的事件發展,演變的全過程。故事情節來源於生活,它是現實生活的提煉,它比現實生活更集中,更有代表性。

3、環境描寫:

一部好的小說總能讓人身臨其境、感同身受,而不像科學報告那樣枯燥乏味。作者總是能以優美的文筆、生動的描寫和不可思議的想像把這個故事牢牢地刻印在讀者的腦海里。環境描寫分為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

自然環境描寫是指對人物活動的時間、地點、季節、氣候及花草鳥蟲的描寫,作用是渲染故事氣氛、烘託人物形象、推動情節發展、暗示社會環境、深化作品主題。

社會環境描寫是指對人物活動的具體背景、處所、氛圍以及人際關系等作描寫,作用是交代人物的生存環境、交代人物的社會關系、交代作品的時代背景。

『叄』 小說的語言特點有哪些

小說的語言特點:
1,小說既用敘述性的語言,也用描寫性的語言,但以描寫性的語言為主。
2,小說長短句兼有,但以長句為主;語言生動、細膩、富有感情。 影視劇本既用敘述性的語言,也用描寫性的語言,但以敘述性的語言為主;長短句兼用,但短句為主。
3,小說語言簡潔、樸素;語言表述能轉換成動作、畫面或場景。

小說,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體裁。人物、情節、環境是小說的三要素。情節一般包括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四部分,有的包括序幕、尾聲。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 小說按照篇幅及容量可分為長篇、中篇、短篇和微型小說(小小說)。按照表現的內容可分為神話、科幻、公案、傳奇、武俠、言情、同人、官宦等。按照體制可分為章回體小說、日記體小說、書信體小說、自傳體小說。按照語言形式可分為文言小說和白話小說。

『肆』 小說有幾種表達方式 常見方式有哪些

小說有五種表達方式,分別是敘述、描寫、抒情、議論、說明。記敘文是以敘述、描寫、抒情為主要表達方式,議論文是以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而說明文則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

小說的語言風格

1、橫切懸念,倒敘事件:是指作者為避免平鋪直敘,在小說首段就設置提挈全篇、籠罩全文的懸念,故意給讀者造成疑團,以激起讀者產生興趣讀下去的一種手段;

2、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與小說中人物性格的發展合拍,合乎客觀規律,合乎生活邏輯。它不是荒誕的,不是臆造的;

3、淡化情節,形散神聚:從表面看,沒有出其不意的情節,沒有激烈的矛盾沖突,而且平鋪直敘,一直 是淡淡的氣氛。但是,在這平鋪直敘中,帶有涌襲心靈的感情;在這淡淡的凄涼中,帶有一種說不出的人生韻味。

小說的常考知識點

小說主要是通過故事情節來展現人物性格、表現中心的。故事來源於生活,但它通過整理、提煉和安排,就比現實生活中發生的真實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

小說的環境描寫和人物的塑造與中心思想有極其重要的關系。在環境描寫中,社會環境是重點,它揭示了種種復雜的社會關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長的歷史背景等等。自然環境包括人物活動的地點、時間、季節、氣候以及景物等等。自然環境描寫對表達人物的心情、渲染氣氛都有不少的作用。

『伍』 小說的表現手法

你好,很高興為你解答:
表現手法 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兩種不同性質的事物的相似點,用一事物來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結構一般由本體(被比喻的事物)、喻體(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詞(比喻關系的標志)構成.構成比喻的關鍵:甲和乙必須是本質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間必須有相似點,否則比喻不能成立.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為生動;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化冗長為簡潔.
2.比擬:把物當作人來寫,或把人當作物來寫,或把此物當作彼物來寫,其形式特點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其作用是使所寫「人」或「物」色彩鮮明、描繪形象,表意豐富.
3.借代:借代不直接說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與其相關的事物來代替.它強調兩事物間的相關點.其作用是以簡代繁,以實代虛,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4.誇張:誇張指為追求某種表達效果,對原有事物進行合乎情理的著意擴大或縮小.要求使用時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礎和根據,不能浮誇.其作用在於烘托氣氛,增強聯想,給人啟示.
5.對偶:對偶就是「對對子」,也稱「對仗」.它必須是一對字數相等,詞性相對,結構相同,意義相關的短語或句子.兩句間的關系有承接、遞進、因果、假設和條件等.其作用有:便於吟誦,有音樂美;表意凝煉,抒情酣暢.
6.排比:排比由三個或三個以上結構相同或相似,內容相關、語氣一致的短語或句子組合而成.常用強調的同一詞語重復出現在各個短語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其作用在於加強語勢,強調內容,加重感情.
7.設問:「無疑而問」.往往明知故問,自問自答或提出問題不需要確定答案.目的是強調問題,以引起人們注意,啟發人們進行思考.8.反問:反問的特點也是「無疑而問」,用疑問句的形式表示確定的意思,以加強語氣,增強表達效果,句末一般打問號,有的也可打感嘆號.

『陸』 最常用的小說表達技巧有那些

『柒』 小說的表達技巧有哪些

表達技巧是指文章運用了哪些寫作原理、規律和方法來表現文章內容的。對表達技巧的評價鑒賞,就是分析文章運用了哪些表達技巧,表達了什麼內容,達到了什麼藝術效果等。鑒賞的核心是審美,即挖掘作品中的美感因素,達到某種美感享受。對照表達技巧的分析鑒賞,不同的文體應從不同的角度考慮。
記敘文(包括散文)應從以下方面去分析:
①從表達方式角度:各種表達方式是否運用自如,靈活多變;敘述人稱的選擇,第一人稱第二人稱的好處;敘述順序的安排,倒插敘手法的運用及作用;描寫的特點(白描細描、細膩生動),心理描寫、細節描寫、景物描寫等的作用。
②從選材剪裁角度:看材料和中心的關系的處理,主次詳略是否得當;材料是否典型、真實、新穎、有力。
③從表現手法角度:是否運用了象徵法、對比法、襯托法、先抑後揚法、托物言志法、借景抒情法等手法。
④從結構安排角度:是否開頭結尾,各有特色;結構嚴密,免費小說完整勻稱;烘托鋪墊,前後照應;設置懸念,製造波瀾,起承轉合,曲折有致。
⑤從語言運用角度:語言是否准確、簡練、生動、形象;具有怎樣獨特的語言風格(幽默、辛辣、平實、自然、簡潔明快、含蓄深沉等);運用了什麼獨特的修辭手法(比喻、擬人、排比、誇張、通感等)。
小說還應從人物塑造是否豐滿、典型,情節的安排是否合理、嚴密、變化、曲折等方面來考慮。
議論文主要從論證方法來考慮,特別是比喻論證、類比論證、引申論證等手法及其作用。說明文主要看是否突出了事物的特點功用,順序安排是否適當等。
表達方式,是指寫文章時所採用的反映社會生活、表達思想感情、介紹事物事理的方式手段。常用的表達方式有5種,即:記敘(敘述)、議論、抒情、描寫和說明。
記敘文主要以記敘和描寫為主,其中兼有說明、抒情和議論;說明文主要以說明為主,也有敘述、議論甚至描寫;議論文以議論為主,兼有記敘、說明或是抒情。
寫作方法,也叫表現手法,是指在文學創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運用的各種具體方法和技巧。包括:對比 、象徵、托物言志(托物喻人)、欲揚先抑、襯托(烘托)、誇張諷刺、借景抒情、前後照應等。
好看的小說分辨記敘、說明、議論、描寫、抒情幾種不同的表達方式,並分析其表達作用:記敘文的四種記敘方式:順敘、倒敘、插敘、平敘(分敘)。
記敘文的描寫分人物描寫和環境描寫。
記敘文的間接抒情方式:寓情於景、寓情於事、寓情於理。
人物描寫、環境描寫、細節描寫描寫要抓住事物特點。「畫眼睛」是形象的說法,指寫人要寫出人的心靈,寫事要寫出事件的本質,寫景要寫出人對景的感悟,景的個性。
描寫要生動形象,這是描寫的特點決定的,也是描寫有別於敘述的地方。所謂生動形象,無非是使描寫對象有形、有聲、有色地再現在讀者面前,讓讀者如見其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此外,描寫要根據對象特點決定描寫方法,描寫時往往要帶有一定的情感,描寫有白描與細描等等。
議論:對人和事物的好壞、是非、價值、特點、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見。
記敘文的議論是「畫龍點睛」。記敘文的議論的「畫龍點睛」作用有以下三個方面:(一)闡發事物的意義(二)表達作者的看法(三)揭示文章的主題抒情:表達作者強烈的愛憎、好惡、喜怒、愛樂等主觀感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間接抒情。
不同情形下的術語評價主旨用語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遠意境優美意味深長耐人尋味言近旨遠:語言淺近易懂,主旨深遠。
言簡意豐:語言簡潔,內容豐富。
網路文學意在言外言外之意言在此而意在彼弦外音,味外味言有盡而意無窮:含蓄蘊藉委婉不著一字,盡得風流:語意含而不露,或表達得不明顯,耐人尋味。
分析手法用語卒章顯志:在文章末尾點明主旨。
畫龍點睛:用一兩句精彩的話點明主旨。
直抒胸臆:直接抒發感情。
托物言志象徵:把要抒發的感情、闡發的思想藉助於對某種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議論表達來。
以小見大:由平凡細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題。
開門見山:文章開頭就進入正題,不拐彎抹角。
寄寓寄託:把感情、主題放在一種事物上表現。
襯托烘托:用一個事物來陪襯另一個事物,以使後者更突出。
渲染:描摹色彩以加強效果。
側面描寫:對比:目的是突出一方。
懷古傷今借古諷今:追念古代,傷感現實。
起興:先言它物,以引起所詠之物。
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借景抒情以景襯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語皆情語語言特點用語勾勒:簡潔的語言描寫,介紹事物的大概。
濃墨重彩:描寫詳盡、細膩。
惟妙惟肖:描寫逼真,多指人或動物。
體物入微窮形盡態(相):描寫細致入微、刻畫細致生動。
詩情畫意:議論類富有哲理淋漓盡致語言風格用語行雲流水:結構、語言自然流暢。形神兼備:語言、結構等形式與內容主旨都無可挑剔。
簡潔洗煉(練):語言簡練利落。
淺顯明白如話:不雕塑飾,不加修飾。平淡無奇質朴清新淡雅詞藻華麗明快:明白通暢。
沉鬱頓挫蒼涼:低沉、蒼勁、舒緩、悲涼等。雄健雄渾:雄壯、強健、渾厚。
文章結構用語做鋪墊:在情節發生前的交代、暗示。埋伏筆:前段為後段埋下的線索。
呼應照應:前後的互相聯系。渾然天成:結構非常完整,如同自然生成的。
行文技巧用語虛實相生:虛,多指文章中想像的部分。水乳,交融:緊密結合在一起。
其它構思精巧新穎獨樹一幟別具一格不落窠臼不落俗套自出機杼:有創新,不沿用陳舊的格式、作法。
頗具匠心感情細膩感情真摯躍然紙上曲折層次分明一氣呵成琅琅上口考題在鑒賞作品的語言時,常常涉及以下內容:⑴分析作品語言特點,如准確、簡練、生動、形象等;⑵理解作品語言風格,如幽默、辛辣、自然、簡明、含蓄、深沉等;⑶辨析作品採用的修辭手法及其表達效果。
文學作品的表達技巧主要包含:⑴表達方式,如記敘、說明、議論、描寫、抒情;⑵表現手法,如想像、聯想、象徵、渲染、烘托、對比,先抑後揚、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融情於景等;⑶選材剪材,如材料是否典型、真實、新穎,詳略是否得當等;⑷行文的結構,如開頭和結尾、烘托鋪墊、前後呼應、設置懸念、製造波瀾、承上啟下、起承轉合等;⑸意境的創設,人物形象的塑造、修辭方法的運用等等。
恐怖小說要掌握運用八種常見的修辭手法的作用及效果。
比喻:用在記敘、說明、描寫中,能使事物生動、形象、具體,給人以鮮明的印象;用在議論文中,能使抽象道理變得具體,使深奧的道理變得淺顯易懂。運用比喻可以化平淡為生動,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
比擬:能使讀者對所表達事物產生鮮明的印象,產生強烈的感情,引起共鳴。運用比擬,可使人或物色彩鮮明,描寫生動,蘊含豐富。
借代: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體、生動的效果。借代可使表達具體形象。
誇張:可以引起豐富的想像,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徵,引起讀者的強烈共鳴。誇張要合情合理,其作用是烘托氣氛,增強聯想,給人啟示,增強表達效果。
對偶:形式上音節整齊勻稱、節奏感強,具有音律美;內容上凝練集中,概括力強。用對偶,句子整齊,表意凝練,抒情酣暢。
排比:可增強語言的氣勢。用來說理,可把道理闡述得更嚴密、更透徹;用來抒情,可把感情抒發得淋漓盡致。其作用在加強語氣、強調內容、加重感情。
設問:總的作用是引起讀者思考。用在標題上,能吸引讀者,啟發讀者思考,更好地體現文章的中心;用在一段的開頭或結尾處,除引起思考外,還有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用在議論文中,能使論證深入,脈絡清晰。

『捌』 小說表現手法有哪些及作用


表現手法: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敘事抒情、直抒胸臆、襯托、卒章顯志、象徵、想像、聯想,照應、寓情於景、反襯、烘托、托物起興、以樂襯哀、渲染、虛實結合、欲揚先抑、設置懸念、點面結合、開門見山、伏筆、照應開篇、點題、首尾呼應、諷刺、以聲(動)襯靜、對比。
表現手法的作用:
1、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渲染氣氛、推動情節發展、烘託人物心理、烘託人物形象、象徵社會環境、烘托思想感情。
2、托物言志(象徵)、虛實結合:使表達更加含蓄,有意在言外之妙,而且能使文章內涵豐富,富有哲理,給人以啟迪。
3、動靜結合、化靜為動:使表達更中形象生動,富有感染力。
4、對比、襯托(正襯和反襯):突出所描寫事物的特點,突出作者的某種感情,深化文章的主題。
5、白描:用字簡練,不加渲染和烘托,有簡潔傳神的表達效果。
6、細節描寫:突出事物的主要特點,使文章內容更加豐富,便於表達感情。
7、抑揚:有先抑後揚或先揚後抑,其作用是使文章曲折有波瀾,突出喜歡贊美或批評諷刺的感情。

『玖』 小說的表現手法一般有哪些

小說的表現手法一般有:人物描寫,環境描寫,白描和細描,側面描寫。
人物描寫包括肖像描寫、行動描寫、語言描寫和心理描寫。
肖像描寫指對人物的外在特徵,比如容貌、服飾、姿態、氣派的描寫。生動的肖像描寫可以做到「以形傳神」。因為人物的外表體現著人物的內心世界,體現著人物的內在思想活動。肖像描寫在記敘文和小說里運用較多。
例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中有這樣一段:「小女孩只好赤著腳走路,一雙小腳凍得紅一塊青一塊的。她的舊圍裙里兜著許多火柴,手裡還拿著一把。」這段文字描寫了小女孩的最突出的特徵就是「赤著腳」,其次是身上帶著許多火柴。這段肖像描寫抓住了人物的主要特點,也形象地反映了小女孩的悲慘境遇。
行動描寫:
指對人物行為動作的描寫,它是刻畫人物的重要手段。比如《椿齡畫薔痴及局外》中的一段:「寶玉拿眼隨著簪子的起落,一直到底,一畫、一點、一勾的看了去,數一數,十八筆,自己又在手心裡拿指頭按著他方才下筆的規矩寫了,猜是個什麼字,寫成一想,原來就是薔薇花的『薔』字。……」這段文字描寫了寶玉偷看椿齡畫「薔」的經過,文筆之細膩,令人感嘆。用寶玉的一系列模仿畫字的動作,表現了寶玉對於女孩兒的關心與憐愛,更給讀者身臨其境的感覺。
語言描寫:
指對人物語言的描寫。俗話說,言為心聲。人物語言是其思想的直接體現,所以語言描寫也是表現人物的重要手段。比如孫犁的《荷花澱》有一段精彩的人物對話:
「聽說他們還在這里沒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我有句要緊的話,得和他說說。」
「聽他說,鬼子要在同口安據點。……」水生的女人說。
哪裡就碰得那麼巧?我們快去快回來。」
「我本來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麼看頭啊!」
這是很著名的一段對話,出自於《荷花澱》里幾位婦女之口。他們的丈夫離開了家,准備去前線,她們的內心都想見自己的丈夫,但是,迫於社會環境和當時人們的思想局限,不敢大膽表露自己的心聲,每個人都不直接說是自己想見丈夫,而是找出其他各種各樣的理由和借口,為自己遮掩。這五句話真切地反映了五位婦女的思想活動和內心世界,也從側面反映了她們的聰明可愛,而且每一句話都代表了不同的性格。這段語言描寫對表現文中人物的性格特點起到了重要作用。
心理描寫:
指對人物的思想活動的描寫,它可以直接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只是要提醒大家注意,心理描寫也要注意描寫角度,在第一人稱及全知敘事的情況下才可以有心理描寫,第二人稱及第三人稱都不能有心理描寫。
比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中的一段心理描寫:「她又擦了一根。火柴燃起來了,發出亮光來了。亮光落在牆上,那兒忽然變得像薄紗那麼透明,她可以一直看到屋裡。桌上鋪著雪白的白布,擺著精緻的盤子和碗,肚子里填滿了蘋果和梅子的烤鵝正冒著香氣。」這是一種幻覺,也是一種心理活動。這種幻覺正是小女孩的心願。這是一篇小說,用的是全知敘事。如果在寫作的過程中碰到是第一人稱,但是文中又有第二個人物時,就不能以「我」的口氣去寫第二個人物的心理活動,只能寫「我」的心理活動。
環境景物描寫:
環境景物描寫又分自然景物描寫和社會環境描寫。環境景物描寫主要有烘託人物、渲染氣氛、傳達感情等作用。比如老舍寫的《林海》中有一段:「目之所及,哪裡都是綠的。的確是林海。群嶺起伏是林海的波浪。多少種綠顏色呀:深的,淺的,明的,暗的,綠得難以形容,恐怕只有畫家才能夠寫下這么多的綠顏色來呢!」這是一段自然景物描寫,主要展示了林海之綠。這段描寫在渲染氣氛的同時,也傳達了作者對祖國壯麗山河的熱愛之情。在運用環境景物描寫時,要注意它與文中人物或事件的關系,不要為描寫而描寫,要有明確的目的性。
所謂社會環境描寫包括時代風貌、民俗風情、城鄉建築、住所陳設等。比如《少年閏土》(魯訊小說《故鄉》的節選)中有這樣一段:「這祭祀,說是三十多年才能輪到一回,所以很鄭重;正月里供祖像,供品很多,祭器很講究,拜的人也很多,祭器也很要防偷去。」這一段就屬於民風民俗的社會環境描寫。這段描寫作用是很大的,因為只有在准備這種盛大的祭祀活動時,人手不夠,才會叫閏土來幫忙。這段民俗的描寫成了少年閏土出場的緣由。我們可以看出,這段社會環境的描寫,目的非常明確。
人物描寫與環境景物描寫的關系。從文章總體上說,人物描寫、環境景物描寫都要服從主題的需要。在這個大前提下,如果是寫人的文章,環境景物描寫當然應該服從於人物描寫的需要,環境景物描寫應該是為人物描寫起一種烘托的作用,像前面提到的《少年閏土》中的民風民俗的描寫;如果文章本身就是以寫環境景物為主,當然環境景物是主角,像前面提到的《林海》。當兩種描寫同時存在的時候,人物描寫與環境景物描寫就都應該是相輔相成、相互映襯的。
全景式和特定式場面描寫,都屬於場面描寫。所謂全景式場面描寫就是把有關場景的各個方面都做出清楚的交代,對於人物的活動則採取略寫的方法,做總的描寫。這種全景式場面描寫,一般在描寫重大事件時運用的頻率比較高。比如《開國大典》中的一段描寫:「會場在天安門廣場。廣場成丁字形。丁字形一橫的北面是一道河,河上並排架著五座白石橋;再北面是城牆,城牆中央高高聳起天安門的城樓。丁字形的一豎向南直伸到中華門。在一橫一豎相交點南面的場中,挺立著一根22米高的電動旗桿。」這是一段典型的全景式場面描寫,對開國大典的會場做出了宏觀的描述,就像是電影中的全景鏡頭。
所謂特定式場面描寫就是在總體的場面描寫中,著重寫一個人物或一個物件,其他人或物都是陪襯。比如《開國大典》中倒數第二段:
閱兵式完畢,已經是傍晚的時候。天安門廣場上燈籠火把全都點起來,一萬支禮花陸續射入天空。天上是五顏六色的火花結成彩,地上是萬萬千千的燈火一片紅。群眾遊行就在這時候開始,遊行隊伍分東西兩個方向出發。他們擎著燈,舞著火把,高呼「中國共產黨萬歲!」「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中央人民政府萬歲!」他們一隊一隊按照次序走,走過正對天安門的白石橋前,就舉起燈籠火把,高聲歡呼「毛主席萬歲!」「毛主席萬歲!」毛主席在城樓上主席台前邊,向前探著身子,不斷地舉手向群眾招呼,不斷地高呼「人民萬歲!」「同志們萬歲!」
這段文字的前三行仍然是場面描寫,但它只是一個鋪墊,這段主要要寫的是遊行。這個場面描寫的主體場面是天上是禮花,地上是燈火;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又有一個具體的著重表現的場面,即遊行。這種特定式場面描寫要注意詳略的區別,一定要主次分明。
記敘文中的細節描寫。細節描寫是對一些細枝末節的刻劃與描繪。既可以用來記人、記事,又可以用來寫景、狀物。所以它在記敘文中應用比較頻繁。
細節描寫要注意以下三點:
一是要以小見大。細節描寫所關照的對象很小,雖然看上去不起眼兒,但是卻能表現大的主題。它是用最微小的事情來表現最豐富的內涵。細節描寫的目的性很強,如果不能達到這個目的,就不能叫細節描寫,所謂的細節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比如《儒林外史》中第五回寫到一個嚴監生。他在臨死前三天已經不能講話,但是他總是向人伸出兩個手指。許多人都猜不出其中的意思。最後還是他的妾猜到了他的想法。對他說:「……你是為那燈盞里點的是兩莖燈草,不放心,恐費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莖就是了。」果不其然,燈草剛被挑掉,他就合上眼了。這個細節把這個土財主的守財奴丑態表現得淋漓盡致。像這樣的細節描寫,可以強化人物的性格特點,雖然寥寥數筆,但是事半功倍,給讀者留下了鮮明的印象。這是成功的細節描寫。
二是要典型。所謂典型就是要選擇那些有較強表現力的細節,而不是那種一般化的、瑣碎的、平庸的內容。為什麼要強調典型呢?因為如果細節描寫不夠典型的話,這樣的內容就只能起相反的作用,會給人一種冗贅的感覺。像上面提到的《儒林外史》的例子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細節描寫。有兩莖燈草同時點著,嚴監生甚至都不能閉眼,苦苦熬了三天。這把守財奴的本性刻劃得入木三分。
三是要真實。細節描寫是為了表現人物、寫景狀物更生動、更富有表現力。如果所寫的細節不真實的話,不但達不到預期的目的,反而還會給讀者留下不好的印象。與其有這樣的細節還不如沒有。
白描和細描
白描是從繪畫的術語中借用來的。它原意指中國國畫的畫法之一,是指用墨線勾描的,素淡的,不著顏色的畫法,也有的略施淡墨。寫作理論借用來作為一種表現手法。指使用簡練的筆墨,不加烘托和渲染,把形象鮮明、生動地勾勒出來的一種寫法。白描的特點是風格質朴,不事渲染。魯迅先生在《作文秘訣》里對白描有專門的解釋:「有真意,去粉飾,少做作,勿賣弄。」
比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中的第一段: 天冷極了,下著雪,又快黑了。這是一年的最後一天——大年夜。在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個光著頭赤著腳的小女孩在街上走著。她從家裡出來的時候還穿著一雙拖鞋,但是有什麼用呢?那是一雙很大的拖鞋——那麼大,一向是她媽媽穿的。她穿過馬路的時候,兩輛馬車飛快地沖過來,嚇得她把鞋都跑掉了。一隻怎麼也找不著,另一隻叫一個男孩撿起來拿著跑了。他說,將來他有孩子可以拿它當搖籃。
這段描寫沒有任何的修飾,描寫了小女孩的悲慘境遇。文字雖然朴實無華,但卻把小女孩的無助與無奈、貧寒交迫的現狀真切而形象地勾勒出來了。這是典型的白描。
白描的寫法運用得好,文章會呈現淡雅的風格。相反,如果運用不好,文章會給人平淡無味的感覺。總之,白描的運用要十分精練才好。
細描,也是從繪畫的術語中引進來的概念。原指繪畫中的工筆。細描也叫工筆描寫。細描的特點是,描寫細膩、全面。
如巴金《日出》的一段:「果然,過了一會兒,那裡出現了太陽的小半邊臉,紅是紅得很,卻沒有亮光。太陽像負著什麼重擔似的,慢慢兒,一縱一縱地,使勁兒向上升。到了最後,它終於沖破了雲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顏色真紅得可愛。一剎那間,這深紅的圓東西發出奪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發痛。它旁邊的雲也突然有了光彩。」作者用十分細膩的手法,一筆一筆描繪了日出的全過程,可謂精雕細琢。細描的效果是,常給人身臨其境的感受。
運用細描要注意,凡做細描的對象一定是文章中的重中之重,而且是直接關繫到文章的核心的內容。如果作者將文章中次要的材料做細描了,文章就會出現混亂,就會沖淡主題。
側面描寫:
也叫烘托或襯托,指對描寫對象採取一種間接的表現手法,是從對其他事物、人物的描寫中來形容、渲染,以突出描寫對象的藝術手法。簡單說就是不直截了當地描寫客觀事物,而是在描繪其它事物的過程中去襯托這個客觀事物,以次要襯主要。就像宋代一位畫家說的那樣:「山欲高,盡出則不高;煙霞鎖其腰則高矣。水欲遠,盡出之則不遠;掩映斷其脈則遠矣。」這段話形象而准確地表達了烘托的概念。
側面描寫有多種方法,可以引用他人的語言(包括對話);可以從旁觀者的反映來側面描寫;還可以運用擬人手法來側面描寫。
比如《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的最後,寫了一段伯父家的女傭阿三的事情,並且引用了阿三的話:「周先生自己病得那麼厲害,還三更半夜地寫文章。有時候我聽著他一陣陣接連不斷地咳嗽,真替他難受。他對自己的病一點也不在乎,倒常常勸我多休息,不叫我乾重活兒。」這段內容沒有直接寫伯父,而是通過伯父家的女傭來側面描寫伯父。側面描寫雖然是以次要襯托主要,但是給人的感覺卻是十分真切的。
側面描寫一方面可以使文章內容富於變化,另一方面也給讀者留下想像的空間,是小說創作和記敘文寫作常用的方法。

『拾』 小說的表達方式有什麼特點

小說的價值本質是以時間為序列、以某一人物或幾個人物為主線的,非常詳細地、全面地反映社會生活中各種角色的價值關系的產生、發展與消亡過程。非常細致地、綜合地展示各種價值關系的相互作用。

與其他文學樣式相比,小說的容量較大,它可以細致地展現人物性格和人物命運,可以表現錯綜復雜的矛盾沖突,同時還可以描述人物所處的社會生活環境。小說的優勢是可以提供整體的、廣闊的社會生活。
小說主要是通過故事情節來展現人物性格、表現中心的。故事來源於生活,但它通過整理、提煉和安排,就比現實生活中發生的真實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
小說的環境描寫和人物的塑造與中心思想有極其重要的關系。在環境描寫中,社會環境是重點,它揭示了種種復雜的社會關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長的歷史背景等等。自然環境包括人物活動的地點、時間、季節、氣候以及景物等等。自然環境描寫對表達人物的心情、渲染氣氛都有不少的作用。

閱讀全文

與小說的表達方法是哪些特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治療濕尤有效方法 瀏覽:909
小米的快捷鍵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770
用底線思維方法解決問題 瀏覽:277
檢測方法elisa法 瀏覽:191
遠離口臭的最佳治療方法 瀏覽:684
中葯及其制劑常用的純化方法 瀏覽:151
充電機使用方法步驟12V 瀏覽:1001
正確懷孕的方法 瀏覽:50
iphone6跳屏解決方法 瀏覽:895
怎麼鑒定玉的真假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60
椰子鞋帶交叉方法視頻 瀏覽:527
畫軸力圖的簡便方法 瀏覽:901
教學方法包含了教學手段 瀏覽:344
媽媽尿毒症的最佳治療方法 瀏覽:957
齒痕舌的原因和治療方法 瀏覽:759
高里程數計算方法 瀏覽:869
15x120簡便計算方法 瀏覽:57
成武白酥雞的食用方法 瀏覽:866
農村打灶方法視頻 瀏覽:116
讓皮膚快速變白的方法 瀏覽: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