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意外事故發生,我該做些什麼
在日常生活中,總會出現很多讓我們觸不及防的意外事故,我們沒有辦法預料事故的發生,但是我們應該了解意外事故的處理辦法,只有知道在面臨意外事故時應該如何處理,才能在意外事故發生的時候及時應對將損失降到最小。下面就介紹有關意外事故的處理方式。
一、意外事故的處理辦法
1.出現意外事故任何人不準破壞現場,第一時間通知安全主任,確保事故人能得到及時處理及時了解情況進行拍照取證,分析事故原因,做出相應措施。
2.出現意外事故部門主管衡量是否要去醫院治療,如不須去醫院治療,在車間葯箱進行及時處理,如須到醫院治療必須保護好現場,配合行政部做好現場控制、調查處理找出事故原因及採取相應措施。
3.出現意外及時寫《工傷報告書》及《意外事故調查報告》的格式內容進行調查分析意外事故的原因及措施。
4.出現工傷必須在24小時內上報到人事科,人事科在24小時內上報到社保局。
5.出現意外事故必須按照事故發生的「四不放過的原則」進行處理。
6.<<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第五條規定:從業人員發現事故隱
患或其它不安全因素應當立即向現場管理人員或本單位負責人報告,
接到報告的人員應當及時給予處理。
二、醫院意外事故防範措施
1、由醫院廢物管理領導小組對醫療廢物處理工作進行不定期抽查,發現問題,及時通報,以預防醫療廢物處置過程中意外事故的發生。
2、加強醫療廢物安全處理的宣傳教育。開展經常性演練等,以提高醫院規范處理醫療廢物的能力。
3、建立醫院突發醫療廢棄物事件應急報告制度
4、各科室發生醫療廢物處置事件後,應立即報告院長,由辦公室在48小時內報告縣衛生局、環境保護局。發生醫療廢物管理不當導致重大事故時,在12小時內向衛生局、環境保護局報告。並根據《醫療廢物管理條例》的規定,採取相應緊急處理措施。
5、任何科室和個人對突發醫療廢物處置事件不許隱瞞、緩報和謊報。
6、醫院發生醫療廢物導致傳染及傳播或者有證據證明傳染病傳播的事故有可能發生時,應當按照《傳染病防治法》及有關規定報告,並採取相應措施。
《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八條 【醫療損害責任歸責原則和責任承擔主體】患者在診療活動中受到損害,醫療機構或者其醫務人員有過錯的,由醫療機構承擔賠償責任。
㈡ 發生意外事故如何處理
法律分析:發生意外交通事故處理如下:1、事故責任劃分。交通事故發生後最先要做的是保護事故現場同時叫傷者送往醫院進行搶救。需要在此時打電話報警,由交警介入處理。交警介入後會對事故現場進行勘察,對事故雙方當事人進行問話調查,對車輛進行技術檢驗,然後根據整個事故情況及成因對事故進行責任劃分。2、保留肇事者相關身份資料,以備起訴時用。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 第八十條 生產經營單位發生生產安全事故後,事故現場有關人員應當立即報告本單位負責人。 單位負責人接到事故報告後,應當迅速採取有效措施,組織搶救,防止事故擴大,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並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立即如實報告當地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不得隱瞞不報、謊報或者遲報,不得故意破壞事故現場、毀滅有關證據。
㈢ 交通意外怎麼處理
一、交通意外怎麼處理
1、意外交通事故的處理流程有五步。具體如下:
(1)交通部門現場勘查;
(2)交通部門交通事故責任認定。交警部門經過調查後,應當根據當事人的行為對發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過錯的嚴重程度,確定當事人的責任;
(3)交通部門組織賠償調解。在確認傷者治療終結或確定損害結果後,如果事故當事人同意進行賠償調解,交警部門可以組織調解;
(4)向人民法院起訴;
(5)申請強制執行。
2、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安全交通法》第七十條
在道路上發生交通事故,車輛駕駛人應當立即停車,保護現場;造成人身傷亡的,車輛駕駛人應當立即搶救受傷人員,並迅速報告執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因搶救受傷人員變動現場的,應當標明位置。乘車人、過往車輛駕駛人、過往行人應當予以協助。在道路上發生交通事故,未造成人身傷亡,當事人對事實及成因無爭議的,可以即行撤離現場,恢復交通,自行協商處理損害賠償事宜;不即行撤離現場的,應當迅速報告執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在道路上發生交通事故,僅造成輕微財產損失,並且基本事實清楚的,當事人應當先撤離現場再進行協商處理。
第七十二條
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接到交通事故報警後,應當立即派交通警察趕赴現場,先組織搶救受傷人員,並採取措施,盡快恢復交通。交通警察應當對交通事故現場進行勘驗、檢查,收集證據;因收集證據的需要,可以扣留事故車輛,但是應當妥善保管,以備核查。對當事人的生理、精神狀況等專業性較強的檢驗,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委託專門機構進行鑒定。鑒定結論應當由鑒定人簽名。
二、撞車後全責怎麼處理
1、對於對方當事人的損失,應由當事人全額負責賠償。在賠償時,首先可以由雙方進行協商,如果協商不成、或對方不肯協商的,則可以要求對方通過法院訴訟的方式來處理賠償:首先應由當事人所投保的保險公司在交強險責任限額范圍內賠償對方的損失,超過部分可由保險公司在第三者責任險賠償限額內全額賠償對方的損失,如果仍有不足的,則應由當事人自己負責賠償。所以,如果對方的損失金額不大的,都可以由保險公司進行賠償,當事人自己不用賠償;
2、對於當事人自己的損失,如果對方是機動車的,則應由對方保險公司在交強險責任限額內進行無責賠償,超過部分的車輛損失可以由當事人方的保險公司在車損險內進行賠償。
㈣ 發生意外事故如何處理
發生交通是意外事故的,車輛駕駛人應當立即停車,保護現場;造成人身傷亡的,車輛駕駛人應當立即搶救受傷人員,並迅速報告執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因搶救受傷人員變動現場的,應當標明位置。乘車人、過往車輛駕駛人、過往行人應當予以協助。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條
在道路上發生交通事故,車輛駕駛人應當立即停車,保護現場;造成人身傷亡的,車輛駕駛人應當立即搶救受傷人員,並迅速報告執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因搶救受傷人員變動現場的,應當標明位置。乘車人、過往車輛駕駛人、過往行人應當予以協助。
在道路上發生交通事故,未造成人身傷亡,當事人對事實及成因無爭議的,可以即行撤離現場,恢復交通,自行協商處理損害賠償事宜;不即行撤離現場的,應當迅速報告執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
在道路上發生交通事故,僅造成輕微財產損失,並且基本事實清楚的,當事人應當先撤離現場再進行協商處理。
㈤ 工作中發生意外事故,應該怎麼處理
發生意外事故如何處理《生產事故》1.出現意外事故任何人不準破壞現場,第一時間通知廠委蘇國磐先生及安全主任,確保事故人能得到及時處理及時了解情況進行拍照取證,分析事故原因,做出相應措施。2.出現意外事故部門主管衡量是否要去醫院治療,如不須去醫院治療,在車間葯箱進行及時處理,如須到醫院治療必須保護好現場,配合行政部做好現場控制、調查處理找出事故原因及採取相應措施。3.出現意外及時寫工傷報告書及意外事故調查報告的格式內容進行調查分析意外事故的原因及措施。4.出現工傷必須在24小時內上報到人事科,人事科在24小時內上報到社保局。5.出現意外事故必須按照事故發生的「四不放過的原則」進行處理。
㈥ 旅行出現意外有哪些急救方法
想要成為一個真正的旅行家,一定要有足夠的應急能力,尤其是經常旅行的人,更要 總結 旅行途中可能遇到的一些意外情況,並且知道怎麼進行急救,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旅行意外急救 方法 ,如果喜歡可以分享給身邊的朋友喔!
旅行出現意外有哪些急救方法
一、關節扭傷急救,勿用手揉搓,取冷水或冰塊敷15分鍾後用手帕包紮。也可就地取材,用蒲公英、馬齒莧搗爛後外敷。
二、外傷出血急救,用干凈的水沖洗傷口,然後用手巾包紮。若仍出血不止可採用壓迫止血法,l小時過後每隔10分鍾左右松開一下,以保障血液循環。
三、毒蛇咬傷急救,在野外如被毒蛇咬傷,這時要迅速用布條將傷口上部扎緊,防止毒素通過血液循環擴散,然後用消過毒的刀在傷口處劃一個長約1厘米、深0.5厘米的刀口,用嘴將毒液吸出。雲游網收集整理
四、暈倒昏厥急救,一旦發生,不宜隨意搬動,可輕拍患者將其弄醒。嚴重者,要採用人工呼吸和心臟按摩的方法進行急救。若是心肌梗塞,則應立即口服硝酸甘油片。
五、骨折急救,骨折或脫臼時,用夾板或木條將傷處固定,再用冰或涼水冷敷。若是從高處摔下傷到脊椎時,將患者放在平坦的擔架上,並固定,不要讓身體晃動,然後送往醫院。
六、溺水急救方法
1.清除口、鼻中雜物,上岸後,應迅速將溺水者的衣服和腰帶解開,擦乾身體,清除口、鼻中的淤泥、雜草、泡沫和嘔吐物,使上呼吸道保持暢通,如有活動假牙,應取出,以免墜入氣管內。如果發現溺水者喉部有阻塞物,則可將溺水者臉部轉向下方,在其後背用力一拍,將阻塞物拍出氣管。如果溺水者牙關緊閉,口難張開,救生者可在其身後,用兩手拇指頂住溺水者的下頜關節用力前推,同時用兩手食指和中指向下扳其下頜骨,將口掰開。為防止已張開的口再閉上,可將小木棒放在溺水者上下牙床之間。
2.空水,在進行上述處理後,應著手將進入溺水者呼吸道、肺部和腹中的水排出。這一過程就是「空水」。常用的一種方法是,救生者一腿跪地,另一腿屈膝,將溺水者腹部擱在屈膝的腿上,然後一手扶住溺水者的頭部使口朝下,另一手壓溺水者的背部,使水排出。
3.人工呼吸,人工呼吸是使溺水者恢復呼吸的關鍵步驟,應不失時機盡快施行,且不要輕易放棄努力,應堅持做到溺水者完全恢復正常呼吸為止。在實踐中,有很多人是在做了數小時的人工呼吸後才復甦的。人工呼吸的節律,約為15~20次/min。
4.胸外心臟按摩法,將溺水者救上岸後,如發現溺水者的心跳已停或極其微弱,則應立即施行胸外心臟按摩,通過問接擠壓心臟使其收縮與舒張,恢復泵血功能。胸外心臟按摩與人工呼吸的配合施行,是對尚未出現真死現象的溺水者之生命做最後挽救,使其恢復自主心跳與呼吸的重要手段。
在外出旅行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扭傷、出血、被毒蛇、毒蟲咬傷、暈倒、骨折、溺水等的一些意外情況,大家可以參考並且記住上述的這些不同急救方法,一旦出現了上述的這些意外,要及時的應對才好。
旅行時如何避免出現意外
現在旅遊安全事故的發生主要由於旅遊者自身的安全意識薄弱,對旅遊環境的不安全因素缺乏認識,沒有掌握一定的應急知識和技能,存在諸多不安全行為。去旅遊必須增強安全意識,做好自我防範。
1.旅遊前要詳細了解旅遊地天氣和道路交通狀況,規劃好行程,提前了解 安全知識 ,做好出行准備。盡量避免在惡劣天氣出行,如果中途有雨天,要做好防雷、防雨准備,備好雨具。
2.雨季天氣如果選擇 戶外運動 項目,需要充分了解相關風險和安全規定。雷雨天氣時不要前往涉水型、峽谷型旅遊景點,更不要參加未開發線路探險旅遊,追尋刺激。
3.旅遊時不要擅自離隊,注意飲食衛生、住宿、娛樂、購物等方面的安全。注意觀察景點地形,選擇合適的旅遊線路和觀景位置。
4.遇到突發情況時,要保持冷靜,自救互救,盡快撤離危險區域。在等待救援的過程中,節省體力,保持耐心,聽從指揮,避免造成擁擠混亂。
如果想好要來一場旅行,那麼首先要定好去哪裡,然後了解當地的天氣、道路等的情況,做好規劃,盡量不要在雨天、雪天等出行,而且不論是跟團出遊還是自由行,最好不要落單,一旦遇到突發意外,也首先要保持冷靜。
旅行會遇到哪些意外情況
1.丟東西,意外第一名,丟東西自不用說。不管是被偷被搶,或僅僅是自己馬大哈,丟東西是途中十分常見而影響心情的第一原因。而最嚴重而讓人絕望的,不愧是丟護照和錢包了!所以提醒各位驢友,不要抱著僥幸心理覺得這一定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但當發生的時候也不要太自責和心慌,因為人人都可能會遇到。
2.誤班機,相信經常旅行的人自不用說,一定遇過飛機,火車,汽車等誤機的情況。所以為防止誤機或其他交通工具,能提前做的,便是:
a.購買通票。通票的作用便是不定時,為懶人設計。如果行程隨意,可隨時改動,購買通票最為合適。通常通票只適用於火車,如歐洲的火車通票(分使用天數和次數);和公車,如大部分旅遊城市會推出的觀光巴士和地鐵通票。這樣不僅防止錯過乘車時間,還可以大大節省交通開支。
b.提前購買可退換機票。提前花少數的錢購買可退換型的機票,自然會比意外發生時浪費掉整張機票來的劃算。如果了解自己容易遲到的個性,不如提前打算。如果行前什麼准備都沒有做,那隻能准備好銀子到時補救啦。不過對於乘坐航班,最好提前on-linecheckin,這樣如果即使錯過,某些航班是可以免費幫忙更改機票時間的。
3.迷路,自由行的驢友們看到這一條,應該會猛點頭吧。找路,迷路,幾乎是旅途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盤點很多人的旅行經歷中,不美好的意外情況多數有丟東西、誤班機、火車等等,還有一些自由行的人會出現迷路等的現象,想要避免這些意外,一定要自己提高警惕,做好旅行的規劃,最好與人同行才好。
旅行出現意外有哪些急救方法相關 文章 :
★ 出行旅遊應急措施有哪些
★ 意外事故的急救方法
★ 自駕游突發意外應該如何處理?
★ 18種意外事故急救常識
★ 戶外旅遊的急救用品有哪一些?
★ 意外傷亡的急救措施
★ 意外傷害急救處理
★ 生活中遭遇意外的救護措施
★ 旅行安全小知識有哪些
★ 旅遊安全知識問答(2)
㈦ 意外傷害的應急處理及急救措施有哪些
發生傷害事故的常見原因一般有,觸電、物體打擊、高處墜落、機械碾壓(壓榨)傷,土石方坍塌掩埋等。以下介紹十種常見傷害事件的急救處理方法。
一、創傷出血
1、傷口不深的外出血症狀,先用雙氧水將創口的污物進行清冼,再用酒精消毒(無雙氧水、酒精等消毒液時可用瓶裝水沖洗傷口污物),傷口清洗干凈後用敷料包紮止血。出血較嚴重者用多層敷料加壓包紮止血。
2、一般的小動脈出血,用多層敷料加壓包紮即可止血。較大的動脈創傷出血,還應在出血位置的上方動脈搏動處用手指壓迫或用止血膠管在傷口近心端進行綁扎,加強止血效果。(上肢:肱動脈,腋下動脈;下肢:足背動脈,股動脈;頜面部:頜下動脈,耳前動脈,頭頸部:鎖骨下動脈,頸動脈。)
3、大的動脈及深創傷大出血,在現場做好應急止血加壓包紮後,立即送醫院處理,以免貽誤救治時機。
4、對出血較嚴重的傷員,在止血的同時,還應密切注視傷員的神志、皮膚溫度、脈搏、呼吸等體征情況,以判斷傷員是否進入休克狀態。
5、對在高處墜落,腰、腹部遭受重物打擊或被車輛撞擊的傷者,無明顯大量外出血但迅速進入休克狀態的傷員(症見:神情淡漠、面色蒼白,皮膚冰冷、脈搏細弱且快、血壓下降),應高度懷疑為內臟破裂出血,要立即送院檢查觀察。
二、擠壓傷
1.盡快解除重物壓迫,減少擠壓綜合症的發生。
2.傷肢制動,可用夾板等簡單托持傷肢。
3.傷肢降溫(避免凍傷),盡量避免局部熱缺血。
4.傷肢不應抬高,按摩或熱敷。
5.如果擠壓部位有開放性創傷及活動出血者,應止血,但避免加壓,除有大血管斷裂外不用止血帶。
6.迅速轉往醫院。
三、燒傷
發生燒傷時的處理原則時迅速消除致傷原因,脫離現場,並及時予以適當的治療,盡可能地減輕傷情。
衣服著火時,應盡快脫去著火的或沸液浸漬的衣服;或迅速卧倒,慢慢就地滾動,壓滅火焰;或用手邊不容易燃燒的材料加大衣、沙土等,迅速覆蓋著火處,使之與空氣隔絕;也可用水將火澆滅或跳入附近水池、河溝內。堅決制止傷者奔跑呼叫或用雙手撲打火焰,以免助長燃燒並引起頭面部、呼吸道和雙手燒傷。電擊傷應盡快中止電流繼續作用,並將傷員移至安全地帶。
對於傷者的處理:面積不大的肢體燒傷可用冷水或冰水浸泡0.5-1小時。此方法可減輕損傷程度和緩解疼痛,效果良好。酸鹼及其他化學物品致傷後,應迅速脫去被浸漬的衣服,用大量清水沖洗,越快越好。瀝青燙傷後,應用冷水浸泡或澆灑,使瀝青盡快冷卻,避免熱力繼續作用。然後用軟布浸松節油後輕輕將體表的瀝青擦去,減少毒素吸收,避免瀝青中毒。切勿強行撕扯體表的瀝青。
燒傷創面處理:用滅菌敷料或干凈被單、衣服、毛巾等手邊材料,將創面簡單包紮加以保護,以減輕污染和再損傷,並減少疼痛。對復合的其他創傷如骨折等給予包紮、固定。經過簡單處理,傷員可轉送醫院。途中注意防寒、防塵、減少顛簸。
四、創傷性窒息
創傷性窒息又稱胸部擠壓傷。常見於過程塌方、房屋倒塌、車輛碾軋等。傷者常伴有其他胸部損傷,如多發肋骨骨折、氣胸、血胸或心臟挫傷。
在事故現場,如果傷員出現呼吸、心跳驟停,應立即行心肺復甦,人工胸外心臟按壓和輔助呼吸搶救;根據具體情況,邊搶救邊運轉或待生命體征相對平穩後,迅速轉往醫院。
五、休克傷員應急處理
處於休克狀態的傷員要使其安靜、保暖,在平卧的體位將下肢抬高約20度左右。遇呼吸、心跳停止者,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臟擠壓。對創傷性休克傷員應盡快送往醫院進行搶救治療。
六、顱腦損傷應急處理
顱骨損傷如導致顱內高壓的症狀有:昏迷、嘔吐(呈噴射狀嘔吐)、脈搏或呼吸紊亂、瞳孔放大或縮小,大小便失禁等。
顱底骨折或顳骨骨折的傷員不一定有昏迷、嘔吐症狀,但有脈搏或呼吸紊亂、瞳孔放大或縮小,鼻、眼、口腔甚至耳朵可有無色的液體流出,伴顱內出血者可見血性液體流出。
顱腦損傷的病員有昏迷者,首先必須維持呼吸道通暢。昏迷傷員應側卧位或仰卧偏頭,以防舌根下墜或分泌物、嘔吐物吸入氣管,發生氣道阻塞。對煩躁不安者可因地制宜的予以手足約束,以防止傷及開放傷口。
有骨折者,應初步固定後再搬運。脊柱有骨折者應用硬板擔架運送,勿使脊柱扭曲,以防途中顛簸使脊柱骨折或脫位加重,造成或加重脊髓損傷。有顱骨凹陷性骨折,創傷處用消毒的紗布或清潔布等覆蓋傷口,用綳帶或布條包紮後,立即送往就近有條件的醫院治療。
㈧ 常見意外事故急救的方法
常見意外事故急救的方法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也會碰到一些小小的意外,那麼我們應該學一點常見意外事故急救的方法,來防防身,那麼接下來我給你們帶來常見意外事故急救的方法,供大家參考,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異物入眼
走在路上突然颳起一陣強風,來不及閉上眼睛,已經感覺到有東西進去了,十分難受。這個時候千萬不要去揉眼睛,要忍住。因為人的眼角膜是很柔軟脆弱的,沙子、眼睫毛等細小的物體都可能劃傷它並引發感染。
正確的急救方法:用力地眨眼睛,讓自己流眼淚,用淚水將眼中的異物沖出。如果方法不奏效,或異物已經進入眼內較深的位置,請及時就醫。
扭傷
通常人體關節周圍的韌帶受到過度拉伸就會發生扭傷,還經常伴有青紫和水腫的症狀。扭傷後切忌自己盲目拉伸扭傷部位,可能會產生加大傷勢的後果。
正確的急救方法:扭傷後24小時內,每隔一小時冰敷半小時。將扭傷的部位用彈性壓縮綳帶包好並墊高。重要的是,24小時後,將冰敷改為熱敷。
流鼻血
流鼻血是我們在生活中比較常見的小意外,發現流鼻血後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用力向後仰頭。其實這樣不但不能有效止血,還會將部分血壓吸入肺中,既不安全也不衛生。
正確的急救方法:一是將一個小冰袋放在鼻樑上,可迅速止血,很多人用冷毛巾也是這個道理。二是在沒有冰袋的情況下,可用手指捏住鼻樑下方的軟骨部位並將身體微微前傾,保持5~15分鍾。
卡魚刺
喜歡吃魚的人大多也有卡魚刺的經歷。卡到魚刺後,身邊的人總會叫我們趕緊吞口飯、喝口醋。然而事實是,吞飯可能會把魚刺推得更深,喝的醋只在魚刺上短暫停留並沒有軟化魚刺。
正確的急救方法:用力咳嗽。在魚刺不太大的情況下,細小的魚刺有很大可能會隨著咳嗽的氣流被沖出。但當卡到大魚刺時,不要自己嘗試各種方法去弄出來,應該立即前往醫院求助。
小意外對人們身體造成的傷害看似微小,但請別有僥幸之心,掌握正確的急救知識可以幫助你避免更大的傷害。如果傷勢嚴重,要在進行基本急救後盡快趕往醫院接受治療。
1、常見意外事故—火災的急救方法
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人員密集場所的數量和規模逐年呈上升趨勢。人員密集場所的使用功能比較復雜,人員疏散比較困難,一旦發生火災極易造成重大人員傷亡,甚至造成群死群傷的惡性事故。這時候我們需要冷靜,首先疏散通道,其次疏散物資,疏散的物資應堆放在上風向的安全地帶,不得堵塞通道,並要派人看護。
正確使用滅火器材,人員撤離火場途中被濃煙圍困時,應採取低姿勢行走或匍匐穿過濃煙,有條件時可用濕毛巾等捂住嘴鼻,|以便順利撤出煙霧區:如無法進行逃生,可向外伸出衣物或拋出小物件,發出救人信號引起注意。
2、常見意外事故—地震的急救方法
地震發生後,慌慌張張地向外跑,碎玻璃、屋頂上的磚瓦、廣告牌等掉下來砸在身上,是很危險的。此外,水泥預制板牆、自動售貨機等也有倒塌的危險,不要靠近這些物體。正確的做法是請將門打開,確保出口。 要事先想好萬一被關在屋子裡,如何逃脫的方法,准備好梯子、繩索等。如果你正在會外運動,發生了地震,一定要注意找到開闊的場所,保護好頭部,避開危險之物。
3、常見意外事故—車禍的急救方法
現今許多人都擁有屬於自己的車,正因為如此才使得我們交通日益擁擠,在這樣的情況下,有時發生車禍的幾率就會增加,那麼在車禍發生的'時候,我們首先要判斷生命的體征是否變化,要正確的來判斷傷情和受傷的部位的。要注意正確得搬動傷員的方法,是要保護身體的脊柱和骨折的肢體的。需要是按先救命,後救傷得重要原則,先是心肺的復甦,後是處理受傷的部位。受傷的一定是要進行迅速的止血,來包紮傷口和固定骨折的部位。
常見意外事故急救的方法
兒童常見意外事故的原因及處理方法有哪些
最近幾年兒童意外事故頻發,但是對待兒童事故的時候一定要區別對待,意外事故也可能造成兒童終身殘疾,嚴重損害兒童的心身健康,因此必須積極採取預防措施,減少意外事故的發生。
兒童天生的探索欲及好奇心重,模仿欲較強,兒童對危險的認知能力較差,缺乏自我保護能力,以及父母監護不得力等,是兒童容易發生意外事故的主要原因。兒童常見的意外事故包括溺水、意外窒息、交通事故、中毒、跌傷、燙傷、電擊傷、動物咬傷、自殺、他殺、醫療事故及自然災害等,但由於各年齡段兒童生長發育的特點不同,其發生意外事故的原因及種類就存在一定的差異。這時候最好的處理方法就是直接送醫院,讓醫生進行處理,這樣才能把傷害降到最低。
意外事故不要單純的等待救援,也要懂得自救
意外傷害已經成本市僅次於腫瘤的第二位減壽原因本市40歲以下人群的意外傷害死亡率為15。14/10萬,佔40歲以下人群死亡總的31。46%,為人群的第一位死因。意外傷害也是本市外來流動人口的第一位死因。而90%以上的猝死病例發生在醫院以外。
專家稱,人人都應學會基本的自救技能。作為社會和家庭的中流砥柱,白領人士應該掌握自救技術,如果具有一定的自救技能,在第一現場、黃金時間內對傷員、病人進行簡單搶救就能幅提高傷病人員的生存概率。日常應該掌握的基本自救方法包括止血、包紮、骨折固定、搬運、心肺復甦等。具體的方法我們要跟專業的醫生學習才行,不能單純的靠看視頻或者單純文字,學到正確的方法才能正確的面對意外,救治自己。
1、常見意外事故的急救
鼻子出血:馬上身體稍微前傾,捏住鼻子5—15分鍾,或在鼻樑上壓冰袋。不要頭部後仰(出血容易下咽,可能嗆入肺中,造成危險)。
眼中有異物:馬上多眨幾次眼,將異物弄出。如果不行,可捏住眼皮,用自來水沖洗眼睛。不要揉眼睛(哪怕是很小的異物也會劃傷角膜,導致感染)。常見意外事故急救的方法有哪些
扭傷:每隔20分鍾換冰袋冷敷。用彈性綳帶包裹受傷關節,抬高受傷部位,至少24小時不要動。之後,熱敷以促進患部血液循環。不要帶傷工作(會導致更嚴重的損傷,比如韌帶撕裂等)。
燒傷:馬上用涼水沖洗燒傷處,或用濕毛巾冷敷。一級傷(皮膚發紅)或二級傷(起水泡)可寬松包紮。不要將冰袋放在燒傷處(冰會損傷皮膚,加重傷情);刺破水泡或在燒傷處抹抗生素(易造成感染)。
2、發生意外時要學會做心肺復甦
首先要保持呼吸道暢通,打開傷員的嘴巴,清理口腔內的異物,口腔氣道通暢;其次是維持呼吸,檢驗傷員是否還有呼吸,若傷員已沒有呼吸,可立即採取口對口的呼吸方法,每3—4秒吹氣一次;其三是恢復血液循環,對心跳驟停的傷員,要立即採取心臟復甦術,搶救者應掌握胸外心臟按壓雙手配合的正確姿勢及按壓動作,有節奏地按壓心臟。
3、發生意外時要學會控制嚴重出血
個體重50公斤的人,其血液量為4000毫升,當失血量達1500毫升以上時,便會引起大腦供血不足,傷員出現模糊、口渴、頭暈、甚至昏迷現象。外出血的止血方法有:直接加壓法。用手掌或手指直接按在傷口上,並保持壓力15分鍾以上。高舉法。舉起傷員出血的肢體,高於心臟部位,以減緩出血部位的血夜流動。有條件的,可在傷口敷一塊清毒紗布或墊干凈的衣物包紮。壓迫止血法。當四肢有嚴重出血時,可壓迫肢體的重要動脈。
錯誤的事故急救方法
亂掐「人中」。「人中穴」位於鼻唇溝的中點,但許多人並不十分清楚「人中」的准確位置,慌忙亂掐,起不到急救作用。溫新華說,正確的做法是,首先判斷昏迷者是否有意識,可以通過呼喊、拍打、刺激痛覺的方式來叫醒昏迷者,若發現昏迷者沒有脈搏和心跳,應當及時撥打120急救電話。常見意外事故急救的方法有哪些
不敢實施心肺復甦術。碰到溺水或心臟驟停情況,身邊的人應立即採取心肺復甦,解開患者領口,保持呼吸暢通,雙手重疊,十指交叉相扣,在兩乳頭連線中點垂直向下按壓,下壓深度至少5厘米,按壓頻率100~120次/分鍾。每做30次胸外心臟按壓,做2次人工呼吸。現代醫學表明,在患者心臟驟停的4~6分鍾內實施心肺復甦,有可能挽救患者生命。
突發心梗判斷失誤。心肌梗死與多種疾病有關,一旦發作需要先判斷原因。有些情況下,可嚼服阿司匹林以防止血栓形成,但若有腦出血、消化道出血史或是夾層動脈瘤,則不能用阿司匹林,應立即送醫院急救
交通事故的處理辦法
馬上停車:在汽車運行安全的情況下馬上停車,關掉引擎(以免汽車起火)並打開緊急燈讓其閃亮;立即記下對方車的牌號(車上應隨時備有筆和紙,甚至照相機),以防對方在出交通事故後開車跑掉。
發出警示:保護好現場;向其他車輛發出警告,亮起危險警告燈;在路上擺放三角形警告牌;如有需要,再用其他方式示警。常見意外事故急救的方法有哪些
估計情況:迅速估計現場情況,事故涉及多少人?受傷人員數量及狀況?涉及多少輛車?漏出的燃油是否會著火?現場是否有人受過急救訓練?
護理傷者:切勿移動受傷者,除非傷者面臨危險(如著火、有毒物體滲漏),因為您的移動可能會造成更大的傷害。如果傷者仍在呼吸,且流血不多,則旁人不可做任何事情,除非確實懂得怎樣護理傷者;不可給傷者喂任何食物或飲料。
防止其他危險:關掉所有肇事車輛的發動機;禁止吸煙;當心其他易燃物品;盡可能防止燃油泄露;當心危險物品,慎防危險性液體、塵埃及氣體積聚。
一、割傷和擦傷
舊版急救法:清水洗凈傷口,並在雙氧水中浸泡,不包紮傷口,讓傷口自然痊癒。
新版急救法:
1、用肥皂及冷水洗凈傷口,檢查是否有殘留物留在傷口中,祛除殘留物確保傷口乾凈。如果孩子摔在路面上,路面的灰塵會嵌入到創傷處。這不僅容易造成傷口感染,而且會在傷口處留下永久的疤痕。用干凈的毛巾或消毒紙巾將傷口處的臟東西擦拭掉,即使寶寶哭著叫疼,你也不能忽略這個步驟。
2、用雙氧水殺菌消毒早就過時了,因為雙氧水雖能殺菌,但同時也破壞了幫助修復傷口的白細胞,減緩傷口的癒合速度。建議使用醫院和葯店出售的抗菌葯膏,任何皮膚創傷,即使僅僅是輕微的擦傷,也可能成為細菌和病毒侵入的窗口。
3、使用紗布或綳帶也是不錯的方法,但不是必須使用。一旦塗抹了抗菌葯膏,傷口被密封好,大多數情況下會在八小時內就開始癒合。如果傷口比較大,出血快,或者傷口所在處經常和衣服摩擦,使用紗布或綳帶便很有必要。使用創可貼需根據傷口形狀大小,並每日更換。
二、大出血或傷口深
舊版急救法:使用止血帶,以防止嚴重出血。
新版急救法:
1、寬大的止血帶容易影響創傷處的血液循環,使肌肉組織無法得到足夠的血液供給,導致永久性傷害。控制傷口出血的最好方法是直接壓迫。
2、將冰袋放在處理好的傷口上有利於壓縮血管,減少血液流失。如果十分鍾後出血仍未停止,盡快找到兒科醫生或將孩子送入急診室。
3、如果傷害極嚴重,造成肢體分離破損,應立刻撥打120急救電話,同時用紗布墊或其他消毒用品覆蓋傷口。如果找不到合適的包紮用品,用塑料袋、塑料布、塑膠手套,甚至一片可折疊的鋁箔紙蓋住傷口。
4、最好將包紮物固定在傷口處,並松開一角便於空氣流通。但假如肺部受到創傷,應立即遮蓋住創傷部位,不要留有太大空隙,這樣可以避免空氣被、直接吸入孩子的胸腔中。
三、流鼻血
舊版急救法:將孩子的頭部向後傾斜,捏緊孩子的鼻孔五分鍾,並放冰袋在鼻子上以凝固血流。
新版急救法:
1、讓孩子的頭部保持直立或稍向前傾。如果頭部向後傾斜,血液會流入喉嚨,容易發生窒息或嘔吐。
2、不要捏緊孩子的鼻孔,而是改捏鼻子中間(鼻骨下面),通常需要用力捏20分鍾左右。
3、最好的冷卻部位在孩子的嘴裡。在口腔上膛放個冰塊讓孩子含住,以減慢鼻部血液的流動。必須注意: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夠承受在嘴裡放冰塊這種方法。如果因為意外而造成的流鼻血,例如:被球打中,或和其他人發生碰撞,可以「冰鎮」鼻樑,有助於減輕腫脹。
四、中毒
舊版急救法:讓孩子服用嘔吐葯,把胃中殘留物都吐出來。
新版急救法:
1、在打通120急救電話前什麼也不做。中毒的原因有很多種,不同種類的中毒使用不同的處理方法,因此只有急救中心能夠採取正確的治療方法。
2、父母應當及時提供給醫生以下資料:
1)吞食的有毒物質的種類,是液體清潔劑,有毒的植物,還是某種葯物;
2)孩子的吞食量多少;
3)從吞食到採取措施時的時間間隔多久等等。如果無法及時將孩子送醫院,醫生建議你讓孩子吸入活性碳。
五、燒傷、燙傷
舊版急救法:在燒傷處塗抹牛油或用冰塊冰鎮傷處,然後使用防菌噴霧或塗抹燒傷葯膏。
新版急救法:
1、牛油會將熱量封在皮膚中,導致損傷加重。使用冰塊同樣毫無幫助:兒童肌膚嬌嫩,一熱一冷的驟然變化會對皮膚造成更深層的傷害。
2、如果有衣物被粘貼在燒傷處,應當立即剝離衣物,因為衣物已浸滿高溫油脂,會繼續灼燒皮膚。立即用涼水,注意不是冰凍的冷水,沖洗傷處至少5分鍾。
3、使用皮膚麻醉劑和護膚品得不償失,它們很可能引起過敏反應,會使皮膚更加難受。
4、如無破裂的水泡,可以在燒傷處塗抹抗生素軟膏,覆蓋住傷處,並用乾燥的紗布綳帶包紮傷口。如果水泡破裂或燒傷發生在關節處,盡早請醫生幫助治療,以免在孩子的皮膚上留下疤痕。
六、骨折
舊版急救法:當孩子摔倒傷到手腕或腳腕時,即使不能確定是否真的跌斷了,也一定帶孩子去醫院。
新版急救法:
1、不是所有的骨折都需要看急診。
可以等上一段時間,看看孩子不舒服的感覺是否會自行消除。唯一需要做的是舉高並固定住肢體。如果2至4小時內,孩子感覺活動或走動時疼痛更加劇烈,則父母應考慮帶孩子去醫院骨科就診。
2、顯而易見的折斷則需要及時治療。
父母應立即給醫生打電話。不要移動孩子,如果可能,把孩子傷到的肢體用自製夾板固定住。夾板可用木片或折疊起來的報紙或雜志製成,放在受傷的肢體下面或側面,用三角形綳帶、皮帶或領帶纏住夾板和受傷的肢體。不要纏得太用力,不要用紗布或細繩子,這些都可能阻礙血液循環。
七、頭部受傷 :
如果孩子磕破了頭,他可能會出現 腦震盪,通常情況下會導致昏厥。盡量使孩子舒服一些,如果流血,就按上述方法處理。即便他看起來完全好了,也要帶他去看醫生。
八、觸電:
如果孩子玩電插座或電線,他可能會觸電。這可能會導致他停止呼吸和心跳並燒傷身體。立即拉掉總閘。站在乾燥絕緣的物體上,比如電話號碼簿,然後用掃帚把帶電的東西和孩子分開。
九、溺水 :
如果還在向前跌倒在水裡,即使只有3厘米深夜能把他淹死。即便孩子能自己坐著,你也不要讓他一個人呆在浴盆里。把孩子抱起來,是他的頭部低於胸部。如果他已經失去了知覺,立即給他恢復呼吸。
十、眼睛受傷:
如果有什麼東西進入孩子的眼睛,你要盡快用水沖洗出來,並盡量看著孩子不要讓他用手去揉進了東西的那隻眼睛。是孩子的頭向後仰,用清水沖洗它的內眼角。如果東西時黏在它的眼皮底下,把他的上眼皮翻開。
十一、咬傷:
咬傷范圍很廣,從昆蟲叮咬到動物咬傷都算,情況不同,治療方法也不同。把昆蟲叮咬的地方徹底洗干凈,貼上膏葯。如果是動物咬傷,按上面止血的步驟治療。
;㈨ 意外發生時有哪些自救措施
(一)運動損傷
運動損傷以扯傷肌肉和扭傷關節最為常見,大致上都是由於肌肉或關節的組織扯裂、內部出血而引致腫脹、疼痛。如果出現這種情況,應採取以下步驟:
1.受傷後應立即休息,停止運動。如在5分鍾內再度運動,而受傷部位並不感到疼痛,就可以放心繼續運動,但如疼痛持續,就得找醫生治療。
2.運動時受傷,可能會發生骨折,須到醫院治療。骨折症狀有:
(1)腫脹部位不能活動。
(2)傷處在數分鍾內腫脹。
(3)傷處劇痛不止。
3.如疼痛不太劇烈,而且腫脹速度緩慢,通常可自行護理,不一定要找醫生。自行護理的方法有:
(1)冷敷受傷部位:把冰塊裝進塑料袋,用椎子敲碎,再用毛巾把塑料袋包好。另一方法是用冷水浸濕布塊,擰干後敷上。冷敷可使血管收縮,減少流血。
(2)用綳帶把冷敷布包紮在傷處上20~30分鍾,因綳帶壓迫血管,可減少出血,但不要綁得太緊,以免影響血液循環。如傷者的手指或腳趾冰冷或刺痛,就應把綳帶解開。
同時,把受傷部位抬到高於心臟的位置,維持30分鍾至1小時,以減少流血。24小時內仍須盡量抬高傷肢。
(3)受傷後的第一晚如疼痛劇烈,可按規定劑量服用阿斯匹林或撲熱息痛。但不應為了繼續參加比賽而服用止痛葯,因為疼痛是重要的警告信號。
(4)疼痛消失之後,至少要過10天才可恢復輕量運動。
(5)如果復原十分緩慢,或者病情一再反復,就應去看醫生。
(二)運動創傷
1.眼部創傷
如果傷者眼圈周圍的軟組織滲血,引致眼圈淤黑,可扶傷者直身坐下,用冷敷布敷眼。
如有污垢或灰泥進入眼睛,可用手掬清水沖洗眼睛。
2.鼻部創傷
如流鼻血,用拇指和食指捏住鼻翼15分鍾,改用口呼吸。如流鼻血超過30分鍾,不要再用此方法,立即看醫生。
3.皮膚擦傷
皮膚遭粗硬的平面(如地面)擦傷,應該徹底清洗和消毒。
清洗後傷口內仍有塵垢,就應去看醫生。傷口洗得不幹凈,愈後可能留下難看的疤痕,面部受傷時更要小心。切勿忽略普通擦傷也可能引致破傷風,受傷後須接受破傷風防疫注射。每10年注射一次。
切勿在傷口上塗過期的軟膏或粗劣的消毒劑,否則會使傷口感染或使組織損壞。
4.腳底起泡時的處理
在運動時,由於穿著的鞋子、襪子不合適或者低劣,或者運動量過大時,都有可能出現腳底起泡的情況。出現這種情況時,不要用臟手撕破或者用未消毒的尖利器具刺破水泡,防止出現感染;可以到學校衛生院或者醫院進行處理;或者以改換合適的鞋子、襪子,適當休息的方式讓其自行消失。
總而言之,遇有意外應保持冷靜,並立即通知家長或老師。家長或老師應學習基本的急救常識,亦要教導較年長的兒童在遇到意外時一些簡單的應對方法,如妥善處理創傷,用清水洗滌傷口,貼上創可貼等消毒防水膠布或紗布,以免造成更大的傷害。如有較重傷情或不明傷情,應立刻前往診所或急症室診治,不可掉以輕心,以免耽誤。
㈩ 發生意外事故如何處理
1.出現意外事故任何人不準破壞現場。2.出現意外事故衡量是否要去醫院治療。3.出現意外及時寫工傷報告書及意外事故調查報告的格式內容進行調查分析意外事故的原因及措施。4.出現工傷必須在24小時內上報到人事科,人事科在24小時內上報到社保局。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第五條從業人員發現事故隱患或其它不安全因素應當立即向現場管理人員或本單位負責人報告,接到報告的人員應當及時給予處理。法律依據:《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發生的下列勞動爭議,適用本法:
(一)因確認勞動關系發生的爭議;(二)因訂立、履行、變更、解除和終止勞動合同發生的爭議;
(三)因除名、辭退和辭職、離職發生的爭議;(四)因工作時間、休息休假、社會保險、福利、培訓以及勞動保護發生的爭議;
(五)因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或者賠償金等發生的爭議;(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勞動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