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材料作文立意方法有哪些

材料作文立意方法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11-16 04:51:28

Ⅰ 材料作文立意方法

一、提煉中心法
這是寫材料作文最為常見且最為穩妥的審題立意方法。寫材料作文時,如果能准確地提煉出材料的中心,並以其作為文章的主旨,一定會使所寫文章既切題又有深度。所以,寫材料作文時應盡量採用這種方法來立意。
【材料】一次,蓋達爾旅行時,有一個小學生認出了他,搶著替他提皮箱。小學生見皮箱十分破舊,便說:「先生是大名鼎鼎的蓋達爾,為什麼用的皮箱卻是隨隨便便的呢?太不協調了。」「不協調嗎?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卻是隨隨便便的,那豈不是更糟?」蓋達爾笑著說。小學生看著蓋達爾笑了。
【分析】分析這則材料,我們可以提煉出這樣的中心意思:這則材料通過寫大名鼎鼎的蓋達爾和小學生關於皮箱破舊的對話,表達了身外之物可以隨隨便便,但做人卻不能隨隨便便的道理。據此,學生可以提煉出如下兩種觀點:(1)做人不應該隨隨便便;(2)做人要做有真才實學的人,不能徒有虛名。
二、抓關鍵句法
關鍵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關鍵性語句可以作為選擇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關鍵句常常是命題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評議性語句。
【材料】一隻蚌跟它附近的另一隻蚌說:「我身體里有個極大的痛苦。它是沉重的、圓圓的,我遭難了。」另一隻蚌懷著驕傲自滿的情緒答道:「我贊美上天,也贊美大海,我身體里毫無痛苦,我里里外外都是健康的。」這時,有一隻螃蟹經過,聽到了兩只蚌的談話。它對那隻里里外外都很健康的蚌說:「是的,你是健康的。然而,你的鄰居所承受的痛苦卻是一顆異常美麗的珍珠。」
【分析】通過分析這則材料,學生會發現這則材料中的關鍵句就是螃蟹所說的話——「你的鄰居所承受的痛苦卻是一顆異常美麗的珍珠」。據此,學生可以立意為——成功必須經過艱辛和痛苦,成功的喜悅與創造過程的艱辛密不可分。
【材料】有一個生長在孤兒院的男孩,悲觀地問院長:「像我這樣沒人要的孩子,活著究竟有什麼意思呢?」院長交給他一塊石頭,說:「明天,你拿這塊石頭去賣,但不是真賣,不論別人出多少錢,絕對不能賣。」
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場的角落,真有好多人要買那塊石頭,而且價錢越
出越高。晚上,院長要他明天拿到黃金市場去叫賣。在黃金市場,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價錢要買那塊石頭。
最後,院長叫男孩到寶石市場去賣這塊石頭,結果,石頭的身價較昨天又漲了十倍,甚至被傳揚成「稀世之寶」。
院長對男孩說:「生命的價值也就像這塊石頭一樣,一塊很不起眼的石頭,由於你的珍惜而提升了它的價值。」
【分析】很多同學以「珍惜」為話題,寫「珍惜友誼」、寫「珍惜時間」、「珍惜幸福生活」、「珍惜學習機會」等,都未免偏頗。只要我們再全面深入地進行分析,就會明白這則材料的主旨才是話題——「只要自己看重自己,珍惜自己,你的生命就有意義、有價值。」材料對「珍惜」有了更具體的限制。

Ⅱ 求高考材料作文審題立意的方法

一、主旨領悟法
這是材料作文最為常用且最為穩妥的審題立意方法。如果能准確地領悟材料的中心,並以之為文章的主旨,那麼,所寫文章定能既切題又有深度。
示例
《華爾街日報》報道:海灣戰爭前夕,該報記者到駐沙特的美國陸戰隊采訪時,驚奇地發現,在沙漠的帳篷里,待命的軍艦上,美國的官兵正在爭相研讀中國的《孫子兵法》。陸戰隊司令格雷將軍指令:《孫子兵法》為陸戰隊官兵必讀書。
綜觀材料,我們不難發現,美國官兵之所以學習中國的《孫子兵法》,是用以指導他們的戰術,材料的主旨十分清晰,據此,可提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類的觀點。當然,這是顯性的;從隱性看,外國人尚且如此重視對我國文化遺產的學習,那麼作為中國人的我們,則更應「重視祖國文化遺產的傳承」,而這在某種意義上更具深意。

具體的範文模板
鏈接:https://pan..com/s/1jsOn0TzeEx8GdEQn1i3MDA?pwd=62tc 提取碼: 62tc


Ⅲ 寫作中審題立意常用的三種方法是什麼,你最+擅長的是哪種方法

1、提煉重點,培養審題的准確性

在審題時,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透過復雜的題幹部分,找出重點,理解題意。所以,審題時,學生要特別注意題目中的關鍵詞語。所謂關鍵詞語,就是題目涉及的數學知識及具體數據,已知條件等,忽略了它們,往往使解題過程變得盲目,思維陷入困境。

2、充分挖掘,培養審題的深刻性

有些題目的部分條件並不明確給出,而是隱含在文字敘述之中。常見的有知識性隱含條件、臨界條件性隱含條件、數據性隱含條件等。把隱含條件挖掘出來,常常是解題的關鍵所在,對題目隱含條件的挖掘,都要仔細思考除了明確給出的條件以外,是否還隱含著更多的條件,這樣才能准確地理解題意。
1、提煉中心法

這是寫材料作文最為常見且最為穩妥的審題立意的方法。寫材料作文時,如果能准確地提煉出材料的中心,並以其作為文章的主旨,一定會使所寫文章既切題又有深度。所以,寫材料作文時應盡量採用這種方法來立意。

【材料】 一次,蓋達爾旅行時,有一個小學生認出了他,搶著替他提皮箱。小學生見皮箱十分破舊,便說:「先生是大名鼎鼎的蓋達爾,為什麼用的皮箱卻是隨隨便便的呢?太不協調了。」「不協調嗎?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卻是隨隨便便的,那豈不是更糟?」蓋達爾笑著說。小學生看著蓋達爾笑了。

【分析】分析這則材料,我們可以提煉出這樣的中心意思:這則材料通過寫大名鼎鼎的蓋達爾和小學生關於皮箱破舊的對話,表達了身外之物可以隨隨便便,但做人卻不能隨隨便便的道理。

據此,學生可以提煉出如下兩種觀點:

(1)做人不應該隨隨便便;

(2)做人要做有真才實學的人,不能徒有虛名。

2、抓關鍵句法

關鍵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關鍵性語句可以作為選擇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關鍵句常常是命題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評議性語句。

【材料】一隻蚌跟它附近的另一隻蚌說:「我身體里有個極大的痛苦。它是沉重的、圓圓的,我遭難了。」另一隻蚌懷著驕傲自滿的情緒答道:「我贊美上天,也贊美大海,我身體里毫無痛苦,我里里外外都是健康的。」這時,有一隻螃蟹經過,聽到了兩只蚌的談話。它對那隻里里外外都很健康的蚌說:「是的,你是健康的。然而,你的鄰居所承受的痛苦卻是一顆異常美麗的珍珠。」

【分析】通過分析這則材料,學生會發現這則材料中的關鍵句就是螃蟹所說的話——「你的鄰居所承受的痛苦卻是一顆異常美麗的珍珠」。據此,學生可以立意為——成功必須經過艱辛和痛苦,成功的喜悅與創造過程的艱辛密不可分

Ⅳ 高考作文的立意方法

現在的高考作文命題,材料作文一統天下.有人認為,新材料作文是開放性命題,角度多多,從哪一個角度寫作都行,沒有必要再苦苦地訓練審題立意.其實不然,不少考生因未能真正吃透材料,熟練掌握審題立意、觀點提煉的方法,時常造成所提煉的觀點與材料若即若離、似是而非,差之毫釐、失之千里,甚至南轅北轍、風馬牛不相及的重大失誤.即使你的文章結構再嚴謹、論證再充分、事例再豐富、語言再優美,也只能是「瞎子點燈白費蠟」了.因此,審題立意是新材料作文訓練的主線,貫穿高三復習的始終.

那麼,如何方能吃透材料,緊扣材料,選好角度,確立一個具有相當新意、深意的觀點呢?以下方法謹供參考.

1主旨提煉法

這是材料作文最為常用且最為穩妥的審題立意方法.如果能准確地領悟材料的中心,並以之為文章的主旨,那麼,所寫文章定能既切題又有深度.

示例:

《華爾街日報》報道:海灣戰爭前夕,該報記者到駐沙特的美國陸戰隊采訪時,驚奇地發現,在沙漠的帳篷里,待命的軍艦上,美國的官兵正在爭相研讀中國的《孫子兵法》.陸戰隊司令格雷將軍指令:《孫子兵法》為陸戰隊官兵必讀書.

綜觀材料,我們不難發現,美國官兵之所以學習中國的《孫子兵法》,是用以指導他們的戰術,材料的主旨十分清晰,據此,可提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類的觀點.當然,這是顯性的;從隱性看,外國人尚且如此重視對我國文化遺產的學習,那麼作為中國人的我們,則更應「重視祖國文化遺產的傳承」,而這在某種意義上更具深意.

2關鍵詞句把握法

關鍵詞句往往是「文眼」,蘊含著材料的主旨.因此,可將其作把握材料、選擇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關鍵詞句常常是命題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評議性語句.

示例:

巴西足球名將貝利在足壇上初露鋒芒時,一個記者問他:「你哪一個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說:「下一個!」而當他在足壇嶄露頭角,已成為世界著名球王,並踢進一千多個球後,記者又問道:「你哪一個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個!!」

這「下一個」三個字,既體現出永不滿足的進取精神,又蘊含著藝無止境、不斷創新的哲理,閃耀著人格、智慧、精神的光芒.抓住了這個關鍵詞,便抓住了材料的靈魂實質.

3由果溯因法

事物都是互相聯系的.比如,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關系的聯系形式存在的.寫材料作文,審題時如果能由材料中列舉的現象或結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現象或結果的本質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示例:

某膠粘劑公司研製成強力萬能膠水,在推向市場之前,別出心裁地將一枚價值可觀的大金幣,用該膠水粘在該公司的大理石柱上,並稱誰能將其取下而不損壞門柱,金幣歸誰.一時間,門前人頭攢動,不少人紛紛一試身手,結果力氣耗盡,金幣卻巋然不動.人群中爆發出熱烈掌聲,各色人等稱贊有加,消息不脛而走.新產品一上市,廠家即獲得巨大效益.

材料中新產品一上市,之所以「獲得巨大效益」,一是因為該強力萬能膠水粘後能「巋然不動」的有目共睹的過硬質量,二是由於公司採用了非同尋常的營銷宣傳策略,於是,我們便能順理成章地分別得出「事實勝於雄辯」、「酒香還需巧吆喝」的結論.相比之下,後者更富有時代氣息.

Ⅳ 作文好的立意方法有哪些

作文好的立意方法有哪些

作文好的立意方法有哪些,寫出創意也是一種成功,寫作的進步離不開每一次的練習,平時要多做積累才能寫出好文章,文采是點睛之筆,下面一起來學習作文好的立意方法有哪些相關資料。

作文好的立意方法有哪些1

一是由外而內。就是能透過表面現象,找到事物的深層意蘊。探索取意不是直線式的,因為客觀對象具有多樣性、復雜性,需要認真的分析思索,往往幾經曲折,才能獲得深沉意蘊。生活中有許多事,使人動感情,很激動,引起了我們強力的寫作沖動。但是,這時候往往有某種片面性,需要冷靜一下,把事情的幾個方面都考慮一下,就會發現深一層的意,就會改變原來的主意。

二是轉換角度。度是指從新的視角、新的方位審察和思索客觀事物,見人之所未見。好的作文往往不是別的,只是各種角度、各種方位下所見的人生的圖畫。採用轉換角度的方法,就要打破單向,一元的思維定勢,不拘於一孔之見,或一隅所感,要盡可能尋找新的突破口,從新的側面切入,使立意別具一格。讓人耳目一新。

三是以小示大。就是從小題材、小問題落筆,從而揭示具有普遍意義的主旨。這種立意要求具備比較深刻的思考能力,更需要有敏銳的聯想拓展能力。通過聯想拓展,擴大意蘊,加深意蘊,使意旨顯出特色。

四是反映時代。就是要與現實生活結合。把要反映的思想與社會生活現象連貫起來思考,使作文具有開闊的思維空間和強烈的時代意識,如此文章才會有生命力。

作文好的立意方法有哪些2

01、畫龍點睛

所謂「畫龍點睛」,即在文章關鍵處,或一針見血地抵達事物內核, 或言簡意賅地點明寫作要旨。從行文結構來看,它往往起到了緊扣文題或話題的作用 從表達效果來看,一篇文章常常會因幾個意蘊深刻的句子而流光溢彩,搖曳生輝。「畫龍點睛」的句子多是議論性的,體現了的識見和學養,凝聚著的個性化感悟和人生智慧,顯示了不同凡響的思考力,增加了文章的厚度,提升了文章的品質。

有詞命題作文「季節」,下面這些句子就是從部分滿分作文中摘錄出來的: 「漢堡和薯條都是有保質期的,唯有文化與人性在歷史的長河中熠熠奪目」「不要讓季節在稻田走過,也讓季節在城市與人為伴」「季節是一種秩序,而我們正成為秩序的破壞者」「這是個慾望充斥靈魂的季節」「季節輪回,但人類社會沒有輪回」。這些精闢動人的句子猶如文章的眼睛,有了它,整篇文章頓時顯得氣韻生動,意味悠長。

02、以小見大

「以小見大」就是把內容寬泛的話題化為平凡的、瑣細的小事情和小事件,為大題、寬題和虛題找到一個精巧的突破口,從而做到一葉知秋,尺水興瀾。這種方法的好處是能將「小我」的生活積累和人生體驗與社會風雲和時代精神連接起來,使難度較大或主題宏闊的寫作內容簡單化,同時也為真實的、個性化的情感表達找到一個適宜的方式和路徑。「即小見大」常常是以實寫虛,從小角度寫大境界。2007 年天津卷的作文命題是「有句話常掛嘴邊」,有個考生就把天津的口頭禪「倍兒好」作為常掛嘴邊的一句話, 寫出了天津獨有的地域文化和人文風情, 也寫出了天津人可愛的性格特徵和精神氣質。一句親切朴實的「倍兒好」,原來也可以作那樣寬廣而深入的演繹和開掘。

03、片段串聯

在我們平時的寫作實踐中,就某事某物來探幽索隱,是大家所習見和擅長的,如能在看似散亂的材料中感悟到並提煉出一個鮮明的主題, 無論是從思維延展的深度還是從內容涵蓋的廣度上來講,都會更全面,更立體,更辯證,更大氣,更飽滿。將多則經過遴選的材料圍繞著一個中心意思串聯起來,使其環環相扣,渾然一體,正如德國詩人海涅所說的那樣,「像首飾匠打金鎖鏈那樣精心地勞動著,把一個個小環節非常合適地連接起來」,無疑是立意創新中便捷而實用的方法。一般而言,這類文章通常可有以下兩種結構方式:

其一,並列式,幾個材料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側面來表現一個中心,材料之間可以相互補充,相互滲透。

其二,遞進式,由淺入深,由表及裡,由淺直到豐富,由簡單到復雜,層層剝繭,步步推進,的思想情感也就在這不斷掘進的過程中得到了深化。需要強調的是,片段串聯的立意方法,思接千載,跳躍性強,融入了更多的創新意識和個性化情感。正因為如此,在對材料的'駕馭方面, 不能囿於一景一物一事一理,要善於捕捉典型而有意義的事例, 把握材料之間的內在的邏輯關系,以點帶面,因事見理。

04、逆向思維

逆向思維是相對於順向思維而言的。所謂順向思維,即根據材料的中心,聯系實際,提出自己的觀點和主張,這些觀點和主張是對原材料中心的具體化和明晰化。而所謂逆向思維,即在對事物進行多角度、多方面、多因素、多變數的系統認識的基礎上,以原材料的中心為對立面,換一種眼光,換一個角度看原材料,提出與其相反的觀點。運用逆向思維,常能出奇制勝,是寫出創新作文的一條有效途徑。「逆向思維」大致包括三種情況:

1、獨辟蹊徑。向傳統觀念和常規思維挑戰,大膽設想,從原觀點的相反方向思索,從而提出有獨到見解的新觀點。如《伯樂相馬的負面影響》《開卷不一定有益》《車到山前不一定有路》等。

2、舊意翻新。從原意中提出不同的觀點,不一定與原觀點對立,可以是原觀點的深化,也可以是原觀點的另一角度的闡述,即古人所謂「翻案法」。

3、一事多解。此法也稱為多角度思維法。對同一事物,從不同角度去立意,選出一個與大眾觀點不同的角度去寫,形成「琵琶反彈」的個性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 客觀對象的兩面性, 為逆向思維開拓了廣闊的領域, 但我們在「求異」的同時, 不能攻其一點不及其餘, 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

Ⅵ 作文審題立意6個方法解析

一、由物及人法

寫材料作文時,有寓意的材料或敘述「物」的材料,需要學生採用「由物及人」的橫向聯想法進行立意,即由材料中的物聯想到人,進而聯想到與材料內容相類似的人生哲理、社會現象等,從而提煉出寫作的觀點。

【材料】據《深圳風采周刊》報道,不久前浙江嘉定徐行鎮發生了一件怪事,一位朱姓村民家中的小貓竟被老鼠活活咬死了。

德國海德堡大學教授穆勒博士在分析研究城市老鼠猖獗原因時指出:當代城市中的貓,處於一種惡性循環中,一方面是因為貓已普遍家養,有充足的食物而不必以捕鼠為生;另一方面是因為貓無法從老鼠體內獲取一種名為牛磺酸的物質——這種物質能提高貓的夜視能力,於是現在家養的貓幾乎喪失了夜視能力,捕鼠的能力也就越來越差,因此老鼠咬死貓就不奇怪了。

【分析】分析類似的材料時,學生要把握這樣一個原則——一切非人的東西都要聯想到人。上述材料中的主要敘述對象是小貓,立意時學生可以把小貓想像成人,如青少年,把飼養小貓的主人想像成青少年的父母,並由「小貓被老鼠活活咬死」聯想到如今的青少年由於父母溺愛、家庭生活條件優裕等,逐漸喪失了自食其力的能力,從而提煉出這樣的立意——只有放手讓孩子在生活的風雨中經受磨煉,才能培養他們的生存能力。

二、明確褒貶法

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語句常常蘊含著命題者的褒貶情感,審題時學生必須充分捕捉這些語言信息,細致體會命題者的感情色彩,這樣才能根據命題者的感情傾向確立最佳的立意角度。

【材料一】武漢市的珞珈山,是武漢大學的所在地。山上有聞名遐邇的櫻花園。每年的櫻花時節,遊人如織。總見一些青年朋友穿著和服在櫻花叢中攝影留念。一次,一位在武漢留學的韓國青年見此大為不解,她對她導師說:「他們為什麼要穿著和服去照像呢?我們韓國也有櫻花,但從沒有人穿著和服去同櫻花照像。」她的導師苦笑了一下,無言以對。

【分析】這則材料從導師的「苦笑」「無言以對」來看,表現了導師對那些穿著和服照像的青年人的不滿和鄙視。導師的心聲體現了命題者的意圖,也體現了材料的主旨,即批評那些穿和服照像的中國青年,批評他們崇洋媚外,民族尊嚴淪落,國家觀念淡薄。這則材料所涉及的對象有四個:一是遊人,二是中國青年,三是韓國青年,四是導師。這四個對象表現為材料的四個角度。而最能表現題旨和意圖是第二和第四角度。在第二和第四個角度中,假如從反面立意,指出「苦笑」是思想封閉的表現,由此而論證中國要走向世界,要增進各國人民的`友誼,就必須解放思想。這個文意,雖然新,但不符合材料的題旨和命題者的意圖。所以,在平時的作文訓練中,我們應當引導學生正確把握角度與題旨的關系。如果一味求新,「反彈琵琶」,只會曲解原材料的意思。

【材料二】一個麵包師長期從他的鄰居——一個農民那兒購買黃油。有一天,他竟然發現黃油的分量不足。以後,他定期稱量,每回都是這樣。於是,麵包師把農民告到了法官那裡。農民在法官面前辯解說:「麵包師向我購買黃油的同時,我也一直從他那裡購買同樣重量的麵包,並且以他的麵包作為稱黃油的砝碼。如果我的砝碼不準,那不是我的過錯,而是他的過錯。」麵包師聽後啞口無言了。

【分析】這則材料中,有一句話暗示了命題者的褒貶情感,它是「麵包師聽後啞口無言了」。「啞口無言」是貶義詞,暗示了命題者對麵包師的行為持否定態度。據此,學生可以立意為——做人要誠信,如果心懷不軌,居心叵測,自己也必將被背叛和欺騙。

三、舍次求主法

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往往會牽涉許多人和事。因此,審題時學生要明確哪些是材料的主要人物或事件,哪些是材料的次要人物或事件,並舍棄次要人物或事件,從主要人物或事件的角度審題立意。

【材料】從前,有位年輕的LIE*槍法極准,但總捕不到大雁。於是,他去向一位長者求教。長者把他領到一片大雁棲息的蘆葦地,指著站得最高的一隻大雁說:「那隻大雁是放哨,我們管它叫雁奴。它只要一發現異常情況就會向雁群報警,所以接近雁群很困難。但是,我們有辦法,你現在故意驚動雁奴再潛伏不動。」年輕人照著做了,雁奴發現年輕人後立即向同伴發出警告。正在休息的雁群得訊後紛紛出逃,但沒有發現什麼危險。於是,它們又飛回了原地。長者讓年輕人如法炮製了好幾回。終於,有幾只以為受騙的大雁向雁奴發動了攻擊。如此再三,幾乎所有的大雁都以為雁奴是謊報軍情,紛紛把不滿發泄在了它身上——可憐的雁奴被啄得傷痕累累。「現在,你可以逼近雁群了。」長者提醒道。於是,年輕人大搖大擺地走進蘆葦地。雁奴雖然瞧在眼裡,但它已經懶得再管了。年輕人舉起了槍……

【分析】這則材料中共出現了四個「人物」——年輕人、長者、雁奴和雁群。審題時,學生可以舍棄年輕人和長者這兩個次要人物,從雁奴和雁群的關系入手確定如下立意。

(1)從雁群角度立意:不要輕易誤解忠誠的人,因為被誤解的人因此會放棄忠誠。

(2)從雁奴的角度立意:忠誠被誤解後該怎麼辦呢?是堅持到底,還是放棄忠誠,這是對忠誠的真正考驗。

四、提煉中心法

這是寫材料作文最為常見且最為穩妥的審題立意方法。寫材料作文時,如果能准確地提煉出材料的中心,並以其作為文章的主旨,一定會使所寫文章既切題又有深度。所以,寫材料作文時應盡量採用這種方法來立意。

【材料】一次,蓋達爾旅行時,有一個小學生認出了他,搶著替他提皮箱。小學生見皮箱十分破舊,便說:「先生是大名鼎鼎的蓋達爾,為什麼用的皮箱卻是隨隨便便的呢?太不協調了。」「不協調嗎?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卻是隨隨便便的,那豈不是更糟?」蓋達爾笑著說。小學生看著蓋達爾笑了。

【分析】分析這則材料,我們可以提煉出這樣的中心意思:這則材料通過寫大名鼎鼎的蓋達爾和小學生關於皮箱破舊的對話,表達了身外之物可以隨隨便便,但做人卻不能隨隨便便的道理。據此,學生可以提煉出如下兩種觀點:(1)做人不應該隨隨便便;(2)做人要做有真才實學的人,不能徒有虛名。

五、多向輻射法

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較散,常常會出現許多人和事,好像根本就沒有一個明確的中心。對於這樣的材料,審題時學生可以採用多向輻射的思維方法圍繞材料展開多角度立意。比如,既可以著眼於甲事物立意,又可以著眼於乙事物立意,還可以著眼於甲乙兩事物的關系立意;既可以聯系事物(對象)的正面立意,還可以聯系其側面和反面立意。

【材料】2002年8月20日,3000多位世界一流的數學家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參加了第二十四屆國際數學大會開幕式。

在誕生過張衡與祖沖之的華夏古國召開這樣的大會是我們祖國的一大盛事。大會名譽主席——97歲的陳省身教授坐在輪椅上發言時,身邊的國家領導人欠身為他調好麥克風。陳省身在發言時含蓄地說:「中國數學領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大會頒發了數學領域與計算機理論運用方面的世界最高成就獎「菲爾茨獎」與「內萬林獎」。三位獲此獎項的都是「老外」,他們都只有36歲,全是1966年出生的。

【分析】這則材料,學生可以採用多向輻射法進行立意。(1)從主席欠身為陳省身教授調整麥克風的細節出發立意——我們國家以及國家領*人非常尊重知識和科學,對科學家更是充滿無限敬意。(2)從獲獎者全是「老外」的角度立意——我國的科學工作者任重道遠,我國還需要再次吹響「向科學進軍的號角」。(3)從三位獲獎者全是36歲的角度立意——我國在科學領域也要「年輕化」。

這樣提煉出多個立意後,學生應該擇優進行寫作。

六、求異同法(異中求同、同中求異)

【材料】

一、維納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個充滿誘惑力的圈套。當斷臂的維納斯出現在人們面前時,吸引了無數趨之若鶩的好事之徒。他們提出了種種接上維納斯斷臂的奇思異想。但迄今為止,仍未有任何一種設計能取得普遍的贊賞。

二、有一次,記者問棒球明星史蒂夫加里威:「你從來沒有哭過嗎?」史蒂夫回答說:「是的,我從不掉淚。」記者又對他說:「我認為你倒不如像大多數人一樣,有時不妨也掉掉淚,這樣才能證明你是一個真正的人,一個有喜怒哀樂的人,一個感情豐富的男子漢。」

【分析】這兩則材料表面上看起來風馬牛不相及,但仔細一分析,學生就會發現,它們在本質上有許多相同之處。顯然,材料一中的好事之徒和材料二中的記者都是求同心理在作怪。這就是這兩則材料的共同點,據此學生可以確立這樣的立意:(1)做事要克服求同心理;(2)不可用狹隘的經驗看待世界和生活。

【材料】

(1)①馬克思 23歲被譽為當時德國最偉大的哲學家。②恩格斯 21就著文批判當時德國哲學家謝林。③列寧17 歲就開始革命活動。④徐特立 48歲留法,克服困難,學會法語。

(2)①一根木頭擱在山澗之上,下面深不見底,則敢於走過去甚少,但若橫木置於地,則常人皆能步其上而過。②小李第一次演講,他事先也作好了充分准備,但一走上台,看到下面一禮堂黑壓壓的人,便渾身冒汗,腦子里一片空白,一句話也記不起來了。

【分析】

(1)五個材料都是講偉人們在事業上都有所成就,這是材料的共性,倘若就此立論,觀點就缺乏深度了。進一步分析材料會發現①—④還有一個共同點,即青年時代就出成果,而材料⑤是講徐特立 48歲苦學法語有所成,年齡特點與前四位偉人不同。根據這個不同點可以立論:年青時代是出成果的黃金時代,但是,年齡並不是成就事業的唯一條件,關鍵在於有無堅定的志向和堅韌不拔的毅力。

(2)兩則材料,一則是說很少有人能走過擱在山澗上的木頭,一則是說小李演講面對黑壓壓的人一句話也記不起來。兩則材料從形式上看是不相同的,但他們的結果都是一樣——未能如願以償,究其原因都是膽小,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質。由這個共同點,我們可以提煉這樣的觀點:①良好的心理素質是成功的重要因素;②要培養良好心理素質。

Ⅶ 材料作文要怎麼尋找立意

  1. 立意的要求

    1)緊扣材料主題,切合題意;

    2)聯系實際(本崗位要求的實際以及社會現實大背景),具有時代感;

    3)傳遞正能量。

  2. 立意確定方法

    1)關鍵詞分析法:通過在材料中找到關鍵詞並引申出關鍵詞的含義,確定文章的中心思想。

    分析步驟:找關鍵詞—分析關鍵詞之間的邏輯關系—解釋關鍵詞的含義—最後確定文章的立意。

    2)主體分析法:從給定的材料中找出所涉及的人物或者動物。這種分析方法適用於故事型的材料。

    分析步驟:找主體—找主體的做法—做法的共同目的/行為的結果—引申義即立意。

  3. 公務員考試,考生可參考四川省公務員考試申論復習資料夯實申論理論基礎。

Ⅷ 【作文秘籍】如何給材料作文立意

【關鍵詞】材料作文    立意

教學生涯中,第一次碰上材料作文。我是有些恐慌的。拿到試卷,瀏覽了一下材料,毫無思緒。待到靜下心來,仔細考慮,略有思路,卻覺,很是牽強。

材料作文,在中考中,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難度未見明顯上升,考查的角度比較明顯,就圍繞「成長」過程中的優秀品質展開作文。

不可否認的是,相較於命題作文,半命題作文和話題作文,材料作文的靈活性較強,閱讀量增加,考查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所以,難度也較大。

想要攻克材料作文這一難關,教師必須做到胸有成竹。作為年輕教師,現僅談一下自己淺顯的認識。

一、審題方法

材料作文,著手寫之前,心中要有清晰的思路。如何確定好思路呢?審題是第一關。如何正確審題,做到審題准確?這一點上,有一套正確的方法至關重要。

1.細讀材料。讀材料時,要做到便讀邊畫,畫出關鍵的詞或句,以便提取到材料中的有用訊息。

2.精讀材料。第二遍閱讀材料,其主要任務是,閱讀畫出的關鍵詞和句,再從有用信息中提取重要語句。

3.提取立意。根據提取出的重要語句,歸納總結作文的多個中心立意。

寫好材料作文,審題是第一步,也是最最關鍵的一步。做到以上三點,寫好材料作文,已經邁出了關鍵一步。

二、寫出立意

材料作文,確定好中心立意,尤為重要。那麼,如何確定中心呢?

在審題這一步驟中,我們已經提取了材料中的重要內容,找到了材料中的關鍵信息。接下來,我們要做的是,在草稿紙上寫下一些立意。

下面,就本次材料作文進行分析,望同學們有具體的認識。

以上是此次考試的作文材料。現就此次作文進行舉例分析。

第一步,細讀材料,並畫下關鍵語句:

1.有一棵樹遲遲沒有動靜。

2.這棵樹剛剛冒出嫩芽。

3.並不著急,按著自己的節奏不緊不慢地生長著。

4.誰又在意它當初的滯後?

第二步,精讀材料,提取中心語句:

這里,筆者認為,第三句和第四句是最重要的。第四句是一個反問句,言外之意是:沒有人在意它當初的滯後。聯系第三句,本段材料的中心意思是:沒有人在意它最初的滯後,它並不著急,按著自己的節奏不緊不慢地生長著。

再分析這句話,找到此句中的中心:不緊不慢地生長著。如果,非要找一個關鍵詞的話,筆者認為,是生長。那麼,生長過程中,需要什麼?這個「什麼」便是此次作文的立意。

需要什麼呢?毅力,堅持,奮斗,自信,成功,幫助等等,我的學生給出了這么多中心意思。

如何篩選?這就牽扯到我剛才提到的:這一棵小樹,生長過程中,需要什麼,靠什麼支撐著自己呢?我們就需要圍繞那個「什麼」來展開作文。

三、確定立意

經過分析,我們已經寫下多個立意,下一步是,從中篩選,選出自己最擅長或最想寫的主題思想。

就本次考試來說,筆者認為,努力,堅持,鍥而不舍,奮斗,腳踏實地是契合材料的主題。當然,像以上提到的做自己,自信,成功等立意,我認為是偏題的表現。

四、寫作

材料作文,有多個立意,在寫作時,應著筆於一個中心意思,切勿在一篇作文中寫多個立意,導致文章沒有深度且思路混亂。

關於材料作文的立意,我能想到的,就是以上這些。

作文教學,有多個緯度,探究無止境。語文教學,且行且惜。

在徐飛老師的《讀書——教師的第一修行》這本書的後記中,有這么一句話:心中有什麼,讀到的就是什麼。這句話,實在正確。那天,帶領孩子們審題時,秦清宇從文中讀到的是自信,成功。當時,我往黑板上寫,想到的就是:這個高傲的姑娘,讀然後東西都是她心中有的。倒不如徐飛老師這句話經典。

Ⅸ 作文立意技巧及方法是什麼

一、話題作文立意的原則


1、把握立意的大方向


應該說不加任何限制的,完全開放的「話題」是不多見的,所以審題就是要發現這些限制,把那些不符合要求的「立意」排斥在外。


但僅做到這點還不夠,目前所流行的話題作文,即使排除了不符合要求的立意,立意的范圍仍是相當寬泛的,而且同一個立意,其側重點也有可能不同,在這些眾多的立意當中,要選出合適的「立意」也並非易事。


元人陳繹曾在《文說》中引用戴師初的話,說:「凡作文立意,第一番來者,陳言也,掃之不用;第二番來者,正語也,停之不用;第三番來者,精意也,方可用之。」


所以,同樣是正確的立意,其中還有「高下」之分,從眾多「正確」的立意當中篩選出最佳,最適合自己的「立意」,這是我們審題所面臨的又一重要任務。


但無論如何,不能忽略了最基本的一點,即先要保證「立意」的大方向的正確,這是我們所有審題、立意的大前提。


2、透過現象看本質


在立意中,光有正確的方向還不行,還需要把立意上升到一個高度。


即透過紛繁復雜的現象,看到材料背後的本質,只有把「立意」上升到「本質」的高度,在組織材料行文時,才能作到「心中有數」,「有所用,有所不用」。


例如:有一則以「水」為話題的作文。在對水進行立意時,根據我們平時的經驗,我們能想像到「水」的許多特性。


比方說「水只有在堤岸的約束下,才能造福於民」,「水總是由高處向低處流」,「水碰到堅硬的東西就避開」等。


這些現象,無疑都是我們司空見慣的,從立意上來說,從這些方面立意未嘗不可,也就是說,從這些方面立意,大方向都是正確的。


但正確並不等於「優秀」,正確的立意並不等於「優秀」的立意,因為這些僅是停留在現象的層面。


要想立出不平凡的好的「立意」,使文章一鳴驚人,我們還必須在此基礎上,往「深」的想,即要透過現象看到現象背後的本質。


「水只有在堤岸的約束下,才能造福於民」這表明,「只有不放任自流的水,才能作出一定的貢獻」,「水總是往低處流」這表明「我們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應根據事物的本質而來」。


「水碰到堅硬的東西就會避開」,這又似乎在告誡我們,「成功,需要正確的策略」或者「知難而退非好漢」等等。


只有透過現象,看到問題的本質,才能真正立出高一個層次的好「意」。


3、兼顧思想性、時代性和現實性


這似乎是一個「虛」的要求。實際也不然,「文章合為時而著」,我們寫文章的目的是什麼,「當然是要與別人交流,或者讓人看的」。


就從這一點看,提出上面的要求一點也不過分,沒有一定的思想性,那你的文章只能是語言辭藻的堆積,沒有一定的現實性,則沒有了存在的意義,而沒有了時代性,就沒有了願意去看的「那雙眼睛」。


所以,思想性、現實性、時代性同樣是我們「立意」應注意的問題。


以上談了「立意」應注意的幾個原則問題,也可以認為這是從「審題」到「立意」的一個前奏,具體到立意中,立意常用的思路方法有:


二、話題作文立意的操作方法


1、化大為小或化小為大


化大為小或化小為大,這是立意時,應首先想到的思路。由於話題作文的寬泛性,實際意味著,信息的不確定性,所以,我們要想在有限的時間內,有限的字數內,寫出符合要求的文章,就必須對原話題進行限制。


化大為小,這是面對話題作文時,我們最應首選的方法。只有化大為小,才能集中時間,集中精力,進行文題突破,達到寫作的要求。


化小為大與化大為小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面對一些有「寓意」的話題,我們不僅可以化大為小,同樣可以化小為大。


從大處著手,可顯示出作者高瞻遠矚的氣魄,如能駕馭得當,同樣能受到良好的效果。


例如在一篇以「風」為話題的作文訓練中,學生不僅可想到自然界的各種風,像春風、西北風、清風、狂風等(化大為小),還可進一步聯想到社會上的各種風。


像跟風、不正之風、請客送禮風、等(化小為大),無論是化小為大,還是化大為小,都必須嚴格限制在立意允許的范圍內,超出了文題的限制,那就只能是偏題、離題了。


2、化虛為實或化實為虛


有一些話題的立意不存在「大」與「小」的問題,那我們就從另外一個角度,即「虛」與「實」的角度去化解問題。


例如談到「情愛」,這個話題時,我們就必須化「虛」為「實」,不僅要把他實實在在的聚集在一個人的身上,還要實實在在的通過事例來證明,這樣「情愛」這個問題的內涵,才能夠得以凸現。


同樣,有時候又需要我們有化「實」為「虛」的能力。例如:在以「橋」為話題的文題中,我們既可直寫橋的歷史、某種橋的結構、橋的價值、橋的類型等,甚至與橋有關的故事、寓言等(以上為實寫),也可以轉變角度,寫人與人之間的「心橋」,這個「心橋」便是從「虛」字考慮的。


無論是化大為小、化小為大,還是化虛為實、化實為虛,都是為我們具體立意服務的,只要能夠得到我們需要的最「優」的立意,便是最好的選擇。



對立意的要求


(一)要正確、鮮明


正確是立意的基本要求。所謂正確,是指所確立的主體反映了自然的本質和規律,反映了生活的本質和主流,符合自然和社會的發展規律。


所謂鮮明,是指所確立的主題能旗幟鮮明地表示愛什麼,憎什麼;贊成什麼,反對什麼。


(二)要集中、單純


主題是統攝全篇文章的總綱,必須單純明確。


(三)要深刻、新穎


所謂深刻是指所確立的主題能反映生活的本質及內部規律,能揭示事物所包含的深刻的思想意義。


而新穎是指所確立的主題是作者的新認識、新感受,能給人以新的啟示。


(四)要積極向上


所謂積極向上使之不能有任何不健康的因素存在、符合文章主題,順著文章中心。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立意

Ⅹ 寫材料作文應如何立意求好方法

一、提煉中心法
這是寫材料作文最為常見且最為穩妥的審題立意方法.寫材料作文時,如果能准確地提煉出材料的中心,並以其作為文章的主旨,一定會使所寫文章既切題又有深度.所以,寫材料作文時應盡量採用這種方法來立意.
二、抓關鍵句法
關鍵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關鍵性語句可以作為選擇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關鍵句常常是命題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評議性語句.
三、由果溯因法
事物都是互相聯系的.比如,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關系的聯系形式存在的.寫材料作文,審題時如果能由材料中列舉的現象或結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現象或結果的本質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四、多向輻射法
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較散,常常會出現許多人和事,好像根本就沒有一個明確的中心.對於這樣的材料,審題時學生可以採用多向輻射的思維方法圍繞材料展開多角度立意.比如,既可以著眼於甲事物立意,又可以著眼於乙事物立意,還可以著眼於甲乙兩事物的關系立意;既可以聯系事物(對象)的正面立意,還可以聯系其側面和反面立意.
舉個列子
【材料】有個魯國人,擅長織麻鞋,他的妻子擅長織白絹.他們想到越國去居住,於是有人對他們說:「你們將會貧窮不堪了.」這個魯國人問他是何道理,那人說:「麻鞋是穿在腳上的,而越國人是赤腳走路的,白絹是做帽子的,而越國人是披發的,你們夫妻的特長,在越國是無用武之地的,怎麼能不窮呢?」
【分析】多角度入手:
1、橫向立意:就是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思維順著原材料所告訴讀者的指向去考慮.我們無論做什麼事,都不能脫離實際.這種立意的好處是能緊扣材料的基本傾向、主要觀點,因而不會出現偏題、走題的現象.
2、反向立意:就是把原材料的問題倒過來想想,從相反的角度對原材料提出質疑.
因為越人赤腳、披發,鞋帽就大有市場,就會得出魯人未必會窮的結論.這就要求魯人敢於嘗試、敢於冒險、敢於改革.
3、延伸立意:就是在原材料已知內容的基礎上,對原材料作合理的聯想,進行恰當的推理、引伸.
「虧本生意做不得」,「無用武之地焉能致富」等觀點.
4、類比立意:就是通過聯想,把材料的已知內容同材料外的其他內容由此及彼地聯系起來考慮,找出其中的相似點.
辦企業、做生意,要根據當地的生產、消費、風土人情等情況,也要根據需要與可能,那麼就要求我們考慮動機與效益,又要揚長避短,才能生財有道.

閱讀全文

與材料作文立意方法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草酸的檢測方法國標 瀏覽:846
如何提高寫作水平有哪些方法 瀏覽:502
最簡單的溫柔方法 瀏覽:362
oppor4耗電快解決方法 瀏覽:607
塵埃粒子計數器使用方法 瀏覽:767
打鼓方法與技巧 瀏覽:876
陰部按摩器使用方法 瀏覽:877
迷迭香的使用方法 瀏覽:83
嗜鉻細胞瘤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瀏覽:618
如何除濕疹最有效的方法 瀏覽:527
自製池塘簡單方法 瀏覽:707
電泳檢測的方法 瀏覽:789
工業cod檢測方法 瀏覽:299
星辰變的種植方法 瀏覽:604
商品組合需求預測有哪些方法 瀏覽:965
卷發精油的使用方法 瀏覽:576
快速識字方法 瀏覽:188
華為大疆手機雲台使用方法 瀏覽:501
小學語文有效教學方法之探析 瀏覽:563
和田玉白玉項鏈的鑒別方法 瀏覽: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