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常用的消毒方法包括哪些內容
(1)常規消毒
所有的預防性消毒均屬於常規消毒。消毒的目的是為了殺滅環境中的傳染源(病原體)和切斷各種傳播媒介、傳播途徑,從而使禽類疫病得到有效的控制。
常規消毒主要包括:種蛋的消毒、孵坊及孵化器的消毒、禽舍的消毒、養禽場場地及活動場所、道路、器械用具等的消毒。
禽場的常規消毒是通過嚴格的制度和責任到人來落實的,再好的方法和制度必須通過認真的實施才能取得應有的效果。
常規消毒的方法有:
①物理消毒法
是消毒中最常用、最簡單、最有實效的方法,包括打掃、洗刷(沖洗)、日曬、通風、乾燥、火焰消毒、焚燒等方法,也是將環境中受病原體污染含量最大的灰塵、糞便、墊料、墊草、飼料殘渣等清除掉的最適用的辦法。火焰高溫消毒可以徹底殺滅病原體,對患有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雛鴨肝炎、鴨瘟、小鵝瘟等烈性傳染病的病禽及其污染的墊料、墊草、糞便等排泄物、分泌物、病禽的屍體等用焚燒的方法,可使傳染源得到徹底的消滅,也是傳染病防控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②化學消毒法
主要是用化學葯劑的噴灑和熏蒸等方法而使環境中(含內外環境)的病原體得以殺滅。但消毒葯的使用有許多注意事項,這點將在後面的有關章節加以敘述。化學消毒法也是養禽業中最常用的消毒方法。
③生物消毒法
打掃後的糞便、墊草、塵土、污染物等可以通過堆積發酵的方法,來殺死其中的細菌、病毒、寄生蟲卵等(利用微生物發酵,可使溫度達到70℃以上),但細菌芽孢難以殺死。堆積發酵的地點應選擇養禽場圍牆外的下風向。
(2)緊急消毒
緊急消毒一般是在發生重大動物疫情(如高致病性禽流感)時,為撲滅疫情或防止疫情傳入而對疫區、受威脅區採取的緊急防控措施之一。緊急消毒帶有強制性(通過政府的各級組織強制執行)、社會性(包括轄區內所有養禽場、屠宰加工廠、農貿市場及農村的散養禽舍、場地等)和時限性(即在一定時間內必須完成)。
用於強制性消毒的消毒葯及其使用方法,一般由獸醫主管部門和動物防疫監督機構指定品種和逐極發放,在各級獸醫人員的指導和監督下進行,以保證消毒的效果。
緊急消毒時往往是物理消毒、化學消毒、生物消毒幾種方法同時使用。所選用的消毒葯應考慮殺菌譜廣、有效濃度低、作用快、對人畜無害、性能穩定、易溶於水、使用方便、易推廣、使用後殘留量少或副作用小等。
(3)帶禽消毒
帶禽消毒是指在家禽飼養期內,定期用消毒葯液對禽舍、籠具和禽體進行噴霧消毒。帶禽消毒能有效抑制舍內氨氣的發生和降低氨氣濃度,可殺滅多種病原微生物,有效防止馬立克氏病、法氏囊病、葡萄球菌病、大腸桿菌病以及各種呼吸道疾病的發生,創造良好的禽舍環境;為保障禽群健康起到重要作用,夏季還有防暑降溫的作用。帶禽消毒的要點為:
消毒日齡
一般在10日齡以後即可實施帶禽消毒,以後根據具體情況而定。一般在育雛期每周消毒兩次,育成期每周消毒一次,發生疫情時每天消毒一次。
清潔環境
為保證消毒效果,首先要徹底打掃禽舍,消除禽糞、羽毛、墊料、屋頂蜘蛛網及牆壁、地面、物品上的塵土。對一些可有可無的物品,應清出禽舍。對於籠養禽舍在徹底清掃後,可用清水沖刷禽舍地面。水洗的目的是將殘留在禽舍內的污物沖洗出舍,以提高消毒效果。沖洗後的污水,應通過下水道或暗渠排至遠處,不能排在禽舍周圍。
慎重選葯
帶雞消毒對葯品的要求比較嚴格,並非所有的消毒葯都能用。選用消毒葯的第一個原則是必須廣譜、高效、強力。第二個原則是對金屬和塑料製品的腐蝕性小,以人和雞的吸入毒性、刺激性、皮膚吸收性小,無異臭,不會滲入或殘留在肉和蛋中為標准。可用於帶雞消毒的消毒劑有:過氧乙酸、新潔爾滅、次氯酸鈉、百毒殺、菌毒敵、復合酚和農福等。
科學配液
配製消毒葯液應使用自來水或白開水,不要使用井水。配製消毒液應用熱水稀釋,水溫一般控制在45℃以下。消毒葯配成消毒液後穩定性變差,不宜留存,一般應一次用完。
正確噴葯
帶禽消毒的對象包括舍內一切物品、設備和禽群。消毒器械一般選用霧化效果良好的高壓動力噴霧器或背式噴霧器。消毒時應朝禽舍上方以畫圓圈方式噴灑,切忌直對禽頭部噴霧。霧粒大小控制在80~120微米。霧粒太小易被禽吸入呼吸道,引起肺水腫,甚至誘發呼吸道疾病;霧粒太大易造成噴霧不均勻和禽舍太潮濕。噴霧距離禽體50厘米左右為宜,每立方米空間用15~20毫升消毒液。噴霧時按由上至下、由內至外的順序進行。以地面、牆壁、天花板均勻濕潤和家禽體表微濕的程度為止。
注意事項
①活疫苗免疫接種前後3天內停止帶禽消毒,以防影響免疫效果。
②為減少應激,噴霧消毒時間最好固定,且應在暗光下或在傍晚時進行。
③噴霧時應關閉門窗,消毒後應加強通風換氣,便於禽體表及禽舍乾燥。
④根據不同消毒葯的消毒作用、特性、成分、原理,最好以幾種消毒葯交替使用。一般情況下,一種葯劑連續使用2~3次後,就要更換另外一種葯劑,以防病原微生物對消毒葯產生抗葯性,影響消毒效果。
⑤帶禽消毒會降低禽舍溫度,冬季應先適當提高舍溫3~4℃後再噴葯消毒。
(4)炕孵消毒
炕孵消毒的重要性。
①孵坊病原體的來源
「百家蛋」(收集許多養殖戶的種蛋)蛋殼的帶入,農戶自備的裝雛箱或筐及墊草帶入,出雛過程中的黴菌孢子極易被孵坊環境和孵化器吸入。
②炕孵中感染率高的常見病原體有
小鵝瘟病毒、沙門氏菌、麴黴菌、馬立克氏病病毒、腦脊髓炎病毒、新城疫病毒、雛鴨肝炎病毒、支原體、禽大腸桿菌等。
炕孵消毒的具體做法
①孵坊應保持清潔衛生的環境,執行嚴格的衛生消毒制度。孵坊的室內外場地應經常性消毒,在出雛期間應每天用百毒殺等消毒液噴灑。
②孵化器在上蛋前或每出孵一次,都要將出孵污物及時清理;孵化箱、出雛箱、蛋架、蛋盤及所有用具等先用清水沖洗後,再用0.5%氨水或其他消毒液高壓沖洗消毒,並用甲醛熏蒸消毒一次。
③規模孵坊應每個月大清洗大消毒一次。種蛋貯存室、孵化器、出雛室等均應有各自獨立的通風設備,防止病原體污染的空氣在室內互相傳染。有條件的孵坊應向飼養戶提供經過消毒處理的裝雛箱和保溫用品,以防止外來的不潔裝雛用具帶入病原體。
B. 上海浦東北蔡一小區大量投放消毒片,給居民身體帶來了哪些不適
如果消毒片使用不當,會對人造成傷害。生活中常見的消毒片多為有效氯消毒片,如84速效消毒泡騰片、二氧化氯消毒片等。這種有效氯消毒片可以消滅各種微生物菌株,包括細菌繁殖體、病毒感染、細菌等,但是如果人體吃了或者喝了以及接觸了較高濃度的消毒片,依舊會對人體產生很大的傷害。
消毒片配製時最好嚴格執行醫囑,進行實際操作。准備時注意水和葯的比例,否則無法達到消毒滅菌的目的。在使用消毒片之前,首先要提前准備好溫開水,然後將消毒片放入水中進行熔化。一般消毒片可根據每500mg消毒片配製1000ml水,可用於浸泡污染物,也可用於清件及其廚房用具。浸泡污染物及其廚房用具時,最好浸泡60分鍾,以達到消毒滅菌的目的。
C. 消毒滅菌的方法都有哪些
一、消毒滅菌的物理方法有熱力、電離輻射、超聲波、過濾等。
1.熱力滅菌;分乾熱滅菌法和濕熱滅菌法兩大類,乾熱滅菌法有焚燒、燒灼、干烤、紅外線燈。濕熱消毒滅菌法有:巴氏消毒法、煮沸法、流通蒸汽法、間歇滅菌法、高壓蒸汽滅菌法。
2.輻射法:紫外線燈
3.超聲波
4.濾過除菌法
二、化學消毒滅菌法
根據化學結構與性質不同分類 可以消毒劑分成酶類、醇類、重金屬鹽類、氧化劑、表面活性劑、烷化劑、染料、酸鹼類等。
常用的化學消毒劑:
1.鹵素化合物是有效的殺菌和滅菌劑,用於水、食品、設施消毒。
2.碘伏(iodophors,iodine and neutral polyvinylalcchol)常用作於皮膚的除菌。
3.酚類化合物是強效殺菌劑,通常用於物品消毒,溫和類酚復合劑也可用於皮膚和粘膜的除菌。
4.醇類溶解細胞膜脂質和破壞細胞蛋白,一般起抑菌作用。
5.過氧化氫起殺菌效能,用於傷口防腐和器具消毒。高濃度的過氧化氫有殺滅芽胞性能。
6.表面活性劑降低細胞膜表面張力,引起細胞破裂,既有清潔作用又有除菌作用,用於皮膚黏膜除菌和器具消毒。
7.醛類破壞微生物酶系統,有潛在滅菌作用。烷化劑具高效的殺菌性能,是高效殺菌劑,但具有對組織毒性作用和致癌性能。
D. 新買回來的魚缸或者放久的魚缸怎樣消毒
一、新買回的魚缸或放久的魚缸可用高錳酸鉀消毒法:
1、濃度:1/100,000——1/5000,即每十萬分之一至五千分之一的濃度;由於各地、各廠以及出廠期的差異,造成了無法固定數值的巨大問題,需要配合觀察能見度和顏色的方法來調整,具體見後。
2、對魚缸、過濾器材、草、沙子、石頭和其他器材的消毒方法為——浸泡、擦洗30分鍾(此方法是醫院常用消毒方式);
3、對魚類的消毒方法為——葯浴10至15分鍾,期間要確保氧氣充足,最好有氣泵供氣;葯浴期間發現魚只有不良反應時應該馬上換水或移入其他容器中,並充分供氧;對於井水養魚的人來說,不宜使用高錳酸鉀來給魚消毒。這個濃度可以消除大多數病菌。也可以使用百萬分之15或百萬分之20的濃度浸泡2個小時,基本上也可以全面消毒了。
4、消毒時建議採用魚、草和器材分開消毒的方式。
5、切忌不可與井水或地下水等含有二價鐵的水混合使用。
二、條件不足時的連魚帶缸一並消毒的方法:
1、能見度判定法:在主缸里緩慢加入調成液體的高錳酸鉀溶液,並盡量讓溶液快速溶解到主缸里,直到能見度為60-70厘米左右停止投放;在給魚類消毒期間起碼保證一個氣泵的工作,並全部開動。期間發現有魚出現不良反映的要及時換水增氧移出魚只;
2、顏色觀察法:按照上述方法,當水體顏色達到桃紅色時停止,其他同上;
3、大約定量法:每毫克的高錳酸鉀的體積與1/3到半個芝麻粒的大小接近,一克的高錳酸鉀大約與一顆黃豆差不多大,可以作為一個簡易的衡量標准;
4、在給魚類消毒時要作好應急手段,比如儲備好足夠救魚的水等。而且切忌不可用井水或地下水配合高錳酸鉀,實在不行的可以先用小器皿測試有沒有棕色膠狀沉澱,這是二價鐵濃度高的症狀。
5、耐心等待10個小時。
E. 中耳炎護耳消毒液不良反應有哪些
常見的不良反應有:過敏,出現紅疹和水腫;耳道內皮膚瘙癢;使用後聽力暫時性下降;極少數人會出現肝腎損害等。中耳炎還是要去醫院,局部治療,若需要再加上抗生素治療。當然還要分清楚是化膿性中耳炎,還是分泌性中耳炎,不能亂用葯的。
F. 常用的滅菌方法有哪些,各有哪些優缺點
(1)加熱滅菌法
利用高溫來殺死微生物(超過最高生長溫度)的方法。加熱滅菌的原理:當高溫作用於微生物時,首先引起細胞內生理生化反應速率加快,機體內對溫度敏感的物質如蛋白質、核酸等,隨著溫度的增高而遭受不可逆的破壞,盡而導致細胞內原生質體的變化、酶結構的破壞,從而使細胞失去了生活機能上的協調,停止了生長發育。隨著高溫的繼續作用,細胞內原生質便發生凝固,酶結構完全破壞,活動消失,生化反應停止,滲透交換等新陳代謝活動消失,細胞死亡。加熱滅菌可分乾熱滅菌和濕熱滅菌兩大類。
1)乾熱滅菌 利用灼燒或乾熱空氣滅菌而沒有飽和水蒸氣參加的滅菌法稱為乾熱滅菌法。由於乾熱滅菌使用方便,方法簡單,故在生產上廣泛應用。如火焰滅菌法:直接利用火焰把微生物燒死,故又稱焚燒滅菌法。採用此法滅菌既徹底又迅速,但只適用於金屬制的接種工具、試管口及污染物品等的處理。熱空氣滅菌法:即在電熱恆溫乾燥箱中利用乾熱空氣來滅菌。
2)濕熱滅菌 即利用蒸汽進行滅菌的方法。濕熱滅菌又分為高壓、常壓、間歇滅菌和巴氏滅菌4種。
①高壓蒸汽滅菌 由於高壓蒸汽具有較強的穿透力和較常壓高的溫度,能大大縮短滅菌時間,提高工作效率,加之蛋白質在濕熱條件下容易變性,在熱蒸汽條件下,細菌的芽孢在120℃,經20~30分鍾可全部被殺死。如滅菌材料體積較大,不易被穿透時,可將壓力增加到0.152兆帕,延長至1~2小時。在高壓蒸汽滅菌中,滅菌溫度隨蒸汽壓力的增加而升高(圖2-6)。
圖2-7 簡易常壓滅菌法
③常壓間歇蒸汽滅菌法 這是利用常壓蒸汽反復幾次滅菌的方法。具體做法是將待滅菌物品放在鍋內,100℃處理1小時左右,殺死微生物的營養細胞,讓其冷卻至30℃左右,此時芽胞會萌發,再以同樣方法加熱處理,反復3次,可達到滅菌目的。該方法可用於不耐高溫的葯品、營養物、特殊培養基的滅菌。
④低溫巴氏滅菌法 即在60~70℃下,經一定時間,殺死有害微生物的方法。適應於不耐高溫的物品消毒。有些培養基,在高溫下遭到破壞,用此法既可殺死致病微生物的營養體,又能使培養基的成分不致受到嚴重破壞。食用菌生產中培養料堆積發酵工藝,就是利用這個原理殺死其中的病蟲、雜菌。
(2)過濾除菌法
又分液體過濾和空氣過濾兩種,就是採用機械的方法,設計一種濾孔比細菌還小的篩子,做成各種過濾器,通過機械過濾,只讓液體培養基或空氣從篩孔流出,各種微生物菌體則留在篩子上,從而達到除菌的目的。這種方法適用於對熱不穩定的體積小的液體培養基(如動物血清、蛋白質、酶、維生素等)及氣體的滅菌。超凈工作台的工作原理就是將帶菌空氣通過過濾滅菌形成無菌空氣,從風洞中吹出,來造成工作台范圍的無菌狀態。過濾滅菌的最大優點是不破壞培養基中各種物質的化學成分。常用的過濾器有用硅藻土製的、石棉製的、陶瓷土製的,也有用火棉膠、硝化纖維素濾膜製成的。
(3)輻射滅菌法
利用輻射產生的能量進行殺菌的方法稱輻射滅菌。輻射可分電離輻射和非電離輻射兩種,α-射線、β-射線、γ-射線、X-射線、中子和質子、微波等屬電離輻射,紫外線、臭氧、日光為非電離輻射。
1)紫外線滅菌 紫外線殺菌的原理是利用紫外線的輻射作用。用燈管直接照射細菌使其發生光化學反應,將細菌細胞質誘導形成胸腺嘧啶雙聚體,從而抑制DNA的復制而發生變性、致死。另一方面,空氣在紫外線照射下產生的臭氧(O3),也具有一定的殺菌作用。紫外線的有效作用距離為1.2~2.0米。紫外燈一般懸吊在接種室或培養室的上方,個數依房間大小而定,容1~2個人操作的接種室,安裝一個30瓦的紫外燈就可以了。在每次接種前,應將所需的器具一起放入接種室(箱)內,然後打開紫外燈照射。如果接種室體積較大,開燈照射2小時才能達到滅菌效果;如果較小,只需開燈半小時左右既可達到滅菌效果。由於紫外線穿透力弱,即使是普通玻璃也不能濾過,因此,只適於空氣或物體表面的滅菌。紫外線對人體皮膚,尤其是眼睛有殺傷作用,應避免直視,工作時應將紫外燈關閉。紫外線消毒時工作場所如果處在稍暗無光的情況下,能提高殺菌效果。細菌接受致死量紫外線照射後,隨即給予可見光照射,部分細菌有復活的可能。幹細胞比濕細胞對紫外線的抗性強,孢子比其營養細胞對紫外線更具抗性。
2)微波滅菌 由於微生物的細胞中都含有70%~90%的水分,水分子在微波電場中被極化,並隨著電場方向的改變而轉動,在轉動過程中分子之間高速度摩擦產生熱能,這種熱能不同於外部加熱,可在短時間里使細胞爆破而物體本身的溫度卻只有極微增加,從而達到滅菌效果。用YM7601型微波爐只需60秒鍾就能殺死食品中192萬個大腸桿菌。
3)臭氧發生器消毒 臭氧(O3)具有強烈的氧化作用,能破壞微生物的細胞膜與核酸。O3也是一種暫態物質,常溫下能自然分解,還原成氧。其滅菌原理實際上和紫外線消毒極相似。
G. 消毒劑使用注意事項有哪些
家庭使用消毒劑有哪些注意事項
在家庭中,要做好日常清潔工作,保持居家環境整潔衛生,經常開窗通風。門把手、電話機、手機、電視遙控器、桌面、地面等家人經常接觸的公共物品表面,要經常用干凈的濕毛巾擦拭或清洗,一般不需要消毒。必要時(如家中有身體狀況不明客人來訪等)進行消毒,主要方式為煮沸消毒和化學消毒。
煮沸消毒主要用於對餐具、水杯的消毒,先將物品洗凈,再放入沸水中煮(蒸)10分鍾。
化學消毒指用化學消毒劑作用於物體表面,達到消毒的目的。
消毒劑是用於殺滅傳播媒介上的微生物使其達到消毒或滅菌要求的制劑。家庭常用的消毒劑,主要是含醇消毒劑(如75%酒精)和含氯消毒劑(如「84」消毒液),使用消毒劑應注意以下事項:
1.嚴格按照產品說明書規定的使用方法、劑量、濃度使用。
2.消毒劑應存放在陰涼乾燥處。
3.消毒劑應存放在兒童接觸不到的地方。
4.不要使用飲料瓶等盛放消毒劑,防止兒童或不明情況者誤服。
5.嚴禁不同種類的消毒劑同時使用或混合使用。
6.酒精只適用於物體表面擦拭或噴灑消毒,不適用於大面積噴灑,不能用於空氣消毒,以免引起火災。
7.使用酒精時應遠離高溫物體和明火,不要吸煙。
8.含氯消毒劑要用冷水稀釋,現配現用。
9.含氯消毒劑適用於物體表面的消毒,對金屬有腐蝕作用,對織物有漂白、褪色作用,不能直接接觸皮膚,使用時應戴橡膠手套。
H. 如何對新買的魚缸進行消毒
對新買的魚缸進行消毒
一、高錳酸鉀消毒方法:
1、濃度:1/100,000——1/5000,即每十萬分之一至五千分之一的濃度;由於各地、各廠以及出廠期的差異,造成了無法固定數值的巨大問題,需要配合觀察能見度和顏色的方法來調整,具體見後。
2、對魚缸、過濾器材、草、沙子、石頭和其他器材的消毒方法為——浸泡、擦洗30分鍾(此方法是醫院常用消毒方式);
3、對魚類的消毒方法為——葯浴10至15分鍾,期間要確保氧氣充足,最好有氣泵供氣;葯浴期間發現魚只有不良反應時應該馬上換水或移入其他容器中,並充分供氧;對於井水養魚的人來說,不宜使用高錳酸鉀來給魚消毒。這個濃度可以消除大多數病菌。也可以使用百萬分之15或百萬分之20的濃度浸泡2個小時,基本上也可以全面消毒了。
4、消毒時建議採用魚、草和器材分開消毒的方式。
5、切忌不可與井水或地下水等含有二價鐵的水混合使用。
二、條件不足時的連魚帶缸一並消毒的方法:
1、能見度判定法:在主缸里緩慢加入調成液體的高錳酸鉀溶液,並盡量讓溶液快速溶解到主缸里,直到能見度為60-70厘米左右停止投放;在給魚類消毒期間起碼保證一個氣泵的工作,並全部開動。期間發現有魚出現不良反映的要及時換水增氧移出魚只;
2、顏色觀察法:按照上述方法,當水體顏色達到桃紅色時停止,其他同上;
3、大約定量法:每毫克的高錳酸鉀的體積與1/3到半個芝麻粒的大小接近,一克的高錳酸鉀大約與一顆黃豆差不多大,可以作為一個簡易的衡量標准;
4、在給魚類消毒時要作好應急手段,比如儲備好足夠救魚的水等。而且切忌不可用井水或地下水配合高錳酸鉀,實在不行的可以先用小器皿測試有沒有棕色膠狀沉澱,這是二價鐵濃度高的症狀。
5、耐心等待10個小時。
「新缸應該如何消毒,用什麼消毒?
現在主流有兩種答案,一是葯物,二是鹽。葯物多數以刺激性殺死病菌,對於新手,很難把握用法用量的情況下,很可能會使用過量或使用量不夠,殘余葯物帶來的隱患即使是一些老玩家也可能頭痛,另外葯物很可能會產生一些殘留顏色難以清洗;鹽是以滲透壓破壞病菌的細胞壁來得到殺死病菌的結果,緩慢的逐漸的增加濃度會使病菌產生適應性而喪失殺傷力,因此我們推薦以突然的超大量的用鹽來完成消毒工作,鹽的善後工作十分容易,不會有無法清除的殘留物。需要注意的是通常病菌可能以成體和孢子的形式存在於缸中,短時間(比如24小時)的殺菌行為或可殺滅成體,但孢子的表膜很難被攻破(即使是葯物也不能清理掉),經過發育周期後會再生成一批成體,所以我們會提出養缸超過一個禮拜時間的要求,預防孢子的2次發作。因此以葯物作短時間的消毒工作並不是萬全之策,以濃鹽水耐心養缸會得到更好的結果。」
用鹽水(大粒鹽)泡一星期然後放掉水後刷一下,最後把魚缸放到陽光充足的地方曬1天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