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Java中什麼方法導致線程阻塞
假設你有一個主線程,線程名為:Thread_A,然後通過Thread_A創建了線程Thread_B、Thread_C,並將線程Thread_B、Thread_C作為局部變數的方式存儲在Thread_A中,並調用Thread_B、Thread_C的start()方法開始執行Thread_B、Thread_C,當Thread_A執行到你要停止的地方就分別調用Thread_B、Thread_C的Wait()方法,使Thread_B、Thread_C暫停,然後線程Thread_A繼續執行,直到Thread_A中調用Thread_B、Thread_C的notify()方法使得Thread_B、Thread_C繼續執行,大體上就是這樣!
② join方法可以使當前線程阻塞直到thread線程運行結束
先執行m2線程,然後執行主線程和m線程 package com.laili;/** * 運行機制:調用join方法的線程對象先執行完成,調用該方法時所在線程將會被阻塞,
③ 調用以下哪些方法可以使運行狀態的線程進入阻塞狀態
如果你有兩個線程同時等在一個synchronized方法上,那麼當其中一個結束執行的時候,另一個將自動得到機會執行
如果你手動讓一個線程wait在一個對象obj上,那麼你需要在合適的時候調用obj.notifyAll()來喚醒那些等待的線程,它們中的一個將會得到執行。
④ Java線程啥時候阻塞
Java線程阻塞
Thread.sleep(long millis)和Thread.sleep(long millis, int nanos)靜態方法強制當前正在執行的線程休眠(暫停執行),以「減慢線程」。
Thread.sleep(1000);//線程會阻塞1秒
IO流,在讀寫和寫入操作的時候,都是耗時的,也會導致線程阻塞
⑤ 什麼是線程切換、線程阻塞、線程中斷
線程切換: 我們知道,CPU是以時間片進行線程調度的,一個線程在佔有一個分配的時間片之後,CPU就會根據相應的策略進行線程的重新調度,這個過程會很大程度上參考線程的優先順序,當然調度策略也會考慮到各個線程的等待時間等。也就是說,若是當前線程的優先順序足夠高的話,那麼就有可能在下一次的CPU調度中再次獲得一個時間片。若是當前線程未能再次獲得時間片,那麼它就要插入線程就緒隊列,等待CPU的下一次調度,這便是線程之間的切換。
線程阻塞: 線程阻塞,指的是當一個線程執行到某一個狀態時,這時候它需要獲得其他資源才能繼續執行(比方說IO資源),但是此時有其他線程占著IO資源不釋放,那麼這個線程就必須等到其他的線程將IO資源釋放之後才能繼續執行了,這個便是線程阻塞,此時線程在線程阻塞隊列而非就緒隊列中。Java中的sleep()會引起線程阻塞。(yield()-不會阻塞,僅僅是重新調度,wait()-掛起)
線程中斷: 匯編語言中的中斷一般指暫停當前的程序,然後跳到中斷入口,執行相應的中斷處理程序,處理完畢之後回到之前程序的斷點繼續執行。那麼Java中的中斷是不是也是指停止當前程序運行的意思呢?可能會覺得會奇怪,其實並非是這樣的。它的存在可以說是給我們提供了一種線程的控制機制。線程中斷它指的並不只是等到線程到達某個檢查點決定的中斷,還包括有些時候在無法到達檢查點,我們需要在run()方法中執行中斷。接下來讓我們走近中斷
⑥ Java多線程: 如何阻塞和繼續線程運行 (轉)
典型地,suspend() 和 resume() 被用在等待另一個線程產生的結果的情形:測試發現結果還沒有產生後,讓線程阻塞,另一個線程產生了結果後,調用 resume() 使其恢復。但suspend()方法很容易引起死鎖問題,已經不推薦使用了。wait() 和 notify() 方法:兩個方法配套使用,wait() 使得線程進入阻塞狀態,它有兩種形式,一種允許 指定以毫秒為單位的一段時間作為參數,另一種沒有參數,前者當對應的 notify() 被調用或者超出指定時間時線程重新進入可執行狀態,後者則必須對應的 notify() 被調用。 初看起來它們與 suspend() 和 resume() 方法對沒有什麼分別,但是事實上它們是截然不同的。區別的核心在於,前面敘述的所有方法,阻塞時都不會釋放佔用的鎖(如果佔用了的話),而這一對方法則相反。 上述的核心區別導致了一系列的細節上的區別。 首先,前面敘述的所有方法都隸屬於 Thread 類,但是這一對卻直接隸屬於 Object 類,也就是說,所有對象都擁有這一對方法。初看起來這十分不可思議,但是實際上卻是很自然的,因為這一對方法阻塞時要釋放佔用的鎖,而鎖是任何對象都具有的,調用任意對象的 wait() 方法導致線程阻塞,並且該對象上的鎖被釋放。而調用 任意對象的notify()方法則導致因調用該對象的 wait() 方法而阻塞的線程中隨機選擇的一個解除阻塞(但要等到獲得鎖後才真正可執行)。 其次,前面敘述的所有方法都可在任何位置調用,但是這一對方法卻必須在 synchronized 方法或塊中調用,理由也很簡單,只有在 synchronized 方法或塊中當前線程才佔有鎖,才有鎖可以釋放。同樣的道理,調用這一對方法的對象上的鎖必須為當前線程所擁有,這樣才有鎖可以釋放。因此,這一對方法調用必須放置在這樣的 synchronized 方法或塊中,該方法或塊的上鎖對象就是調用這一對方法的對象。若不滿足這一條件,則程序雖然仍能編譯,但在運行時會出現IllegalMonitorStateException 異常。 wait() 和 notify() 方法的上述特性決定了它們經常和synchronized 方法或塊一起使用,將它們和操作系統的進程間通信機製作一個比較就會發現它們的相似性:synchronized方法或塊提供了類似於操作系統原語的功能,它們的執行不會受到多線程機制的干擾,而這一對方法則相當於 block 和wakeup 原語(這一對方法均聲明為 synchronized)。它們的結合使得我們可以實現操作系統上一系列精妙的進程間通信的演算法(如信號量演算法),並用於解決各種復雜的線程間通信問題。 關於 wait() 和 notify() 方法最後再說明兩點: 第一:調用 notify() 方法導致解除阻塞的線程是從因調用該對象的 wait() 方法而阻塞的線程中隨機選取的,我們無法預料哪一個線程將會被選擇,所以編程時要特別小心,避免因這種不確定性而產生問題。 第二:除了 notify(),還有一個方法 notifyAll() 也可起到類似作用,唯一的區別在於,調用 notifyAll() 方法將把因調用該對象的 wait() 方法而阻塞的所有線程一次性全部解除阻塞。當然,只有獲得鎖的那一個線程才能進入可執行狀態。 談到阻塞,就不能不談一談死鎖,略一分析就能發現,suspend() 方法和不指定超時期限的 wait() 方法的調用都可能產生死鎖。遺憾的是,Java 並不在語言級別上支持死鎖的避免,我們在編程中必須小心地避免死鎖。 以上我們對 Java 中實現線程阻塞的各種方法作了一番分析,我們重點分析了 wait() 和 notify() 方法,因為它們的功能最強大,使用也最靈活,但是這也導致了它們的效率較低,較容易出錯。實際使用中我們應該靈活使用各種方法,以便更好地達到我們的目的。
⑦ 調用以下哪些方法可以使運行狀態的線程進入阻塞狀態
選B阻塞狀態。1.在ThreadA 中的run中sleep不會影響System.out.println("Main thread is running....");
2.run方法執行完,線程就結束了
⑧ 什麼是線程阻塞
線程A等待線程B的數據,線程B等待線程A的數據,互相等待,就會陷入阻塞,這也是一種線程阻塞。
阻塞狀態是正在運行的線程遇到某個特殊情況。例如,延遲、掛起、等待I/O操作完成等。 進入阻塞狀態的線程讓出CPU,並暫時停止自己的執行。線程進入阻塞狀態後,就一直等待,直到引起阻塞的原因被消除,線程又轉入就緒狀態,重新進入就緒隊列排隊。
⑨ 調用以下哪些方法可以使運行狀態的線程進入阻塞狀態
應用專業人士的回答:我盡最大努力把問題解釋清楚,不足之處,請賜教!首先,之所以出現線程,就是為了更好的利用CPU,讓她更加「精明」的幹活。通過調用Thread類的start()方法來啟動一個線程,這時此線程是處於就緒狀態,並沒有運行。然後通過此Thread類調用方法run()來完成其運行操作的,這里方法run()稱為線程體,它包含了要執行的這個線程的內容,Run方法運行結束,此線程終止,而CPU再運行其它線程,而如果直接用Run方法,這只是調用一個方法而已,程序中依然只有主線程--這一個線程,其程序執行路徑還是只有一條,這樣就沒有達到寫線程的目的。記住:線程就是為了更好地利用CPU,提高程序運行速率的!publicclassTestThread1{publicstaticvoidmain(String[]args){Runner1r=newRunner1();//r.run();//這是方法調用,而不是開啟一個線程Threadt=newThread(r);//調用了Thread(Runnabletarget)方法。且父類對象變數指向子類對象。t.start();for(inti=0;i<100;i++){System.out.println("進入MainThread運行狀態");System.out.println(i);}}}{//實現了這個介面,jdk就知道這個類是一個線程publicvoidrun(){for(inti=0;i<100;i++){System.out.println("進入Runner1運行狀態");System.out.printl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