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玉佩吊墜的綁法
用火把掛繩上的兩條繩子的末端用燒一下,並趁熱將繩子捏在一起並進行捋細,使能夠穿過翡翠掛件的孔。將燒好的繩頭穿過翡翠掛件的孔,視個人愛好留下適當長度的綁扎長度,將繩端打開,然後將兩根繩子從上一步留下來的繩子後來繞過來打一個結,將其中一根繩子從前面繞軸而過並打一個結,如此反復將繩子一前一後的打結。--引自網路
玉佩是古代人最常佩戴的裝飾品,常常掛在腰間顯示自己的地位和身份,古代普通人家根本帶不起玉佩,只有達官貴人和富豪子弟才有能力帶得起玉佩,玉佩吊墜的捆綁方法有很多種類型,也可以凸顯出玉佩的高貴氣質。玉佩的吊繩和玉佩也是相輔相成的關系,玉佩吊繩的編制方法可以讓玉佩更加光彩奪目,玉佩的品質也讓吊墜捆綁的紅繩身價百倍。
現在我們在珠寶商店買到的玉墜都贈送吊繩,不用我們自己如此麻煩的打劫,而且珠寶商店贈送的掛繩都是可調節,根據自己的尺寸和佩戴位置調節大小,可調節掛繩想怎麼戴就怎麼調。
穿孔的掛件吊墜,掛繩,剪刀,打火機都是自己穿繩必備的工具和材料。繩子大約25厘米左右,穿繩過程中注意保持與前繩和後繩一樣長,這樣最後的效果協調勻稱,有對稱美,而且這個過程要鬆弛有度,繩子打結的時候要拉緊繩子,更加緊湊。
❷ 玉佩吊墜最簡單的綁法
拴玉吊墜要先燒一下兩條繩子頂端並捋細,再將繩子穿過玉吊墜的繩孔,同時按照個人愛好留下適當綁扎的長度。把繩子頂端打開後,把兩根繩子從上一步留下的繩子後面繞過來打一個結,之後將另一根繩子繞軸而過並反復打結,再剪掉多餘的繩子。
用繩子拴住玉吊墜時,可以先用火將掛繩上的兩條繩子末端燒一下,同時趁熱將繩子捏在一起並捋細,讓繩子末端可以更輕松的穿過玉吊墜拴繩子的孔。
將燒好的繩子頂端穿過玉吊墜拴繩子的孔後,按照個人愛好留下適當綁扎的長度。之後將繩子頂端打開,再把兩根繩子從上一步留下的繩子後面繞過來打一個結。
❸ 玉佩掛繩打結方法
材料:玉佩、繩子。
1、首先用打火機將繩子頭燎一下,用手迅速將其擰成細絲裝,要注意防止燙到手。
❹ 玉墜怎麼系繩子
玉墜怎麼系繩子
玉牌吊墜系繩子可以綁琵琶結,先將繩子對著穿入吊墜中,再將右繩逆時針從上面繞到後面,把下面形成的繩圈貼著繩子逆時針繞到後面,和上一步驟相同。
這時需始終捏住中間繞繩的中心點,在繞到第五圈時把繩子穿入中心孔中,將琵琶結捏住按平,最後剪掉燒捻多餘的繩子。
更多相關
1、火烤繩子,趁熱抽絲捏細,能使其穿過孔。
2、繩端一起穿過掛件孔。
3、視個人愛好留下適當長度的綁扎長度如1cm。
4、將繩端打開,繞到另一邊打一個結。
5、再繞到另一邊打一個結。
6、再次反向打結。
7、如此一正一反打結,直到留下的繩頭長。
8、末端用打火機處理,完成。
❺ 如何給玉墜打結
准備材料:打好穿孔的首飾吊墜、系吊墜的繩子、一把剪刀、一隻打火機。
給玉墜打結方法步驟:
1、用事先准備的打火機點燒吊墜繩子上用做穿孔的兩端線頭,並用手迅速將其擰成細絲狀(見圖,這里要注意防止燙到手),然後用剪刀將繩端多餘不整齊的部分剪掉。
9、此吊墜繩編法就完工了。
❻ 玉佩掛繩打結方法
很多人都不知道玉佩掛繩怎麼打結,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怎麼做的吧!
我們先把繩子的兩端分別用打火機曬燒一下,然後在未凝固之前把它捻尖(這樣會使繩子穿過玉佩的孔時更加容易),捻尖後把它穿進玉佩里,如下圖所示。
把右邊的繩子從前面彎向左邊,接著用左邊的繩子把右邊的繩子壓住,然後從右邊繩子彎出的孔洞里穿出去,弄好後用力把繩子拉緊,如下圖所示。
左右繩子換個方向像上個步驟一樣操作,如下圖所示。
依次重復第二步和第三步進行打結,直到長度合適為止。
打結到合適的長度後剪斷左右兩邊的繩子,切記要剩一點點哦,然後把它用打火機燒一下後黏在那裡就可以 了,如下圖所示。
❼ 玉佩繩怎麼系
工具/原料:結繩、玉佩、打火機。
1、用打火機把結繩的頭兒燒一下,迅速用手捏拉一下使結繩成細長狀。這樣結繩就容易穿過飾品孔了。
❽ 玉佩吊墜的綁法
吊墜結打法如下,需要工具和材料有紅繩和玉佩:
1、火烤繩子趁熱抽絲捏細能使其穿過孔,用打火機將繩子的2個頭燒螺絲狀。
❾ 在脖子上掛的玉墜那個繩怎麼打結可以調節松緊
可以調節松緊的打結方法有平結和金剛結兩種,具體方法為:
一、平結
1、平結要另取一根紅繩,穿過綠繩上方打結拉緊。
❿ 買了一塊玉佩,怎麼把玉佩繫到紅繩上面
准備工具:掛繩,剪刀,打火機。
1、火烤紅繩,趁熱抽絲捏細,能使其穿過孔。
(10)玉佩掛繩怎麼打結方法擴展閱讀:
古人佩戴的講究:
身上的佩掛,或懸於頸,或系於腰,是古人重要的裝飾。
辛棄疾《沁園春》:「有美人兮,玉佩瓊琚」。
沈約《俊雅》:「珩佩流響,纓紱有容」。
孔尚任《桃花扇》:「何處瑤天笙弄,聽雲鶴縹緲,玉佩丁冬」,不僅悅目,而且悅耳,是美飾亦是文飾,越來越趨於精美講究。
不同質地、不同形貌的佩飾,往往有區分等級的作用。
《唐六典》:「隨身魚符之制,左二右一,太子以玉,親王以金,庶官以銅,佩以為飾」。
《清稗類鈔》記載:五品以上文官,皆得掛朝珠,珠以珊瑚、金珀、蜜蠟、象牙、奇楠香等物為之,其數一百有八粒,懸於胸前。
不同的佩飾,往往有不同的表意功能。古人有選擇地佩帶一些飾物,常常為了寄託某種美好的願望,元好問詩句:「玉環何意兩相連,環取無窮玉取堅。」環有無窮盡的意思,玉也能傳達出人們祈福求祥的意願。
《後漢書》:「詔賜御府衣一襲,自所服冠幘綬,玉壺革帶,金錯鉤佩。」玉壺是玉制的壺形佩飾,由皇帝頒發,表示敬老、嘉獎之意。
圭玉、魚符等佩飾有憑信的功能。古代天子給諸侯頒發圭玉作為憑信,漢代班固《白虎通義》:「諸侯來朝,天子親與之合瑞信者,正君臣,重法度也。」魚符是隋唐時朝廷頒發的符信,雕木或鑄銅為魚形,刻書其上,剖而分執之,以備符合為憑信。
有的佩飾還有提醒、告誡的作用。《韓非子·觀行》記載:「西門豹之性急,故佩韋以自緩;董安於之性緩,故佩弦以自急。」
韋皮性質柔軟,性子急的人佩帶它告誡自己不要急躁;弓弦常緊綳,慢性子的人佩帶它提醒自己不要懶散。清代出現了齋戒牌,在祭祀活動時佩於胸前,以提醒大家共保恭肅之心。
隨著朝代更迭,社會變遷,特別是商業的發展,佩掛的嚴肅性越來越少,裝飾意味越來越重,成為佩掛於身、寄意標高的玩賞之物。這種風氣,晚清尤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