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腳踝反穿怎麼處理方法

腳踝反穿怎麼處理方法

發布時間:2022-11-13 13:34:27

『壹』 踝關節扭傷,應該怎麼急救呢

踝關節扭傷是日常生活中經常見的事情,女性穿高跟鞋就很容易扭傷踝關節,發生踝關節扭傷,一定要及時就醫,就醫不便的時候要採用急救措施,下面小編就來給大家說說踝關節扭傷的急救步驟:

二、結語

踝關節扭傷是運動時比較常見的,所以適當的學習一些踝關節扭傷的急救措施,也能夠在日常生活中及時的幫助到別人,自己不小心和關節扭傷也能夠懂得如何自救。

『貳』 腳踝錯位了該怎麼糾正

崴腳之後需要重視,拍片顯示有錯位的話,就會伴隨有韌帶的撕裂或者斷裂,這種情況,在初期最好是用石膏或者綳帶固定,不要下地走路活動。
關節扭傷後應及時處理,原則是制動和消腫散瘀,使損傷的組織得到良好的修復。關節積血較多者,應在無菌技術下及時抽出,以免後遺關節內粘連。韌帶斷裂或撕脫骨折而影響關節穩定者,需行手術復位修補,以免引起反復扭傷,關節軟骨損傷和創傷性關節炎。

『叄』 打球總是側翻崴腳踝,怎麼辦

一是做好熱身運動!這會很好的保護你,既然米愛崴腳,就多做這方面的熱身,nba比賽之前也不是有很長的熱身么!詹姆斯不做熱身直接上也不行!
二是穿正規籃球裝備,高幫籃球鞋是必須的!
三是正規籃球基本動作,可以參加夏令營或者看教學視頻。

『肆』 簡述足踝關節扭傷的急救處理方法

踝關節扭傷後應該怎麼辦呢?韌帶部分撕裂、損傷者,內翻角度增加,伴有劇痛。急性期24小時內可將踝部浸入冷水中,或用冷毛巾敷於患處,每次10-20分鍾,6小時一次,可收縮血管,消腫止痛。24小時之後則需熱敷,以促使局部血液循環加快,組織間隙的滲出液盡快吸收,從而減輕疼痛。如果韌帶損傷較重,疼痛劇烈,可用4厘米寬的三條膠布敷貼踝部,自小腿內側下1/3處,三條膠條互相重疊,重疊部位的寬度約為每條膠布的一半,再圍繞小腿貼三團膠布,起固定作用,但要防止粘貼過緊,阻礙血行。外用綳帶包紮,固定2-3周。韌帶完全斷裂者,足內翻角度明顯增加,半脫位時,足處於極度內翻位,這時可在外踝下摸到空隙。此類損傷需請醫生手法復位後,用管形石膏固定傷足於90度位和外翻位4-6周。反復扭傷者多由於早期處理不當而發生關節脫位。關節脫位患者可穿包幫鞋保護踝部,並將鞋外側加高1-1.5厘米,使足保持外翻位,防止足內翻。此外,處於青春期的中學生盡量不要穿高跟鞋,平時不要追跑打鬧,體育活動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備,以預防踝關節扭傷。

踝關節扭傷怎麼辦?�
踝關節扭傷是全身關節扭傷中發病率最高的一種,是非常常見的臨床疾病。踝關節扭傷尤其是以內翻損傷造成外側副韌帶拉傷撕裂甚或斷裂的多見。當行走和疾跑落足或踩空或從高處墜落時,足外緣著地,足跖猛然內收,可引起踝外側韌帶被牽伸而扭傷,甚或部分撕裂,還可合並外踝撕脫性骨折。
踝關節扭傷時有「裂帛」樣撕裂感,局部腫脹,疼痛明顯,患足不能負重行走,出現跛行,足之前跖不能著地。若僅為外側副韌帶扭傷水腫,症狀可在1~3日內消失,若有韌帶撕裂則疼痛持續,關節不穩,X光片可以顯示有無撕脫骨折、距骨傾斜度增大或脫位現象。
踝關節扭傷後早期處理很重要,宜卧床休息,下地時持拐以防止踝關節負重,不能過早活動,休息應在二周以上。損傷後應立即用冷敷,切忌熱敷,也不能使用局部揉搓等重手法,可以採用局部封閉以止痛。為了穩定關節可以讓病人坐於椅上,小腿下垂,以窄綳帶套住第四五趾由患者自己向上牽拉,使踝關節背伸外翻。醫生用三條4cm寬膠布,依次重疊一半由內踝上方繞過足跖面經外踝往上,貼於腓骨小頭下方,再用綳帶纏繞固定,制動數日。固定製動應以矯枉過正為度,即將傷肢向受傷力量相反方向翻轉,內翻位受傷外翻位固定,外翻位受傷內翻位固定。必要時用石膏或夾板固定。急性期過後可用熱敷,並鍛煉踝關節的屈伸內翻動作,或用按摩手法,依次搖轉踝關節、跖屈內翻、背伸外翻並按揉患處。韌帶完全撕裂可做修補手術。少數病人愈後容易再次發生扭傷。

踝關節扭傷為什麼會造成長期足痛?�
踝關節扭傷後經合理治療多數病人可獲痊癒,也有一些患者踝關節疼痛消失後遺留足外側疼痛,長期不愈,甚至可達數十年,影響行走和勞動。通常是由於跗骨竇內軟組織同時損傷而造成的。跗骨竇由距骨溝和跟骨溝組成,竇口位於外踝前下方,竇內有骨間跟距韌帶、脂肪墊和跟距關節滑膜及滑囊。踝關節扭傷時可引起跗骨竇內韌帶、脂肪墊及滑膜損傷,產生無菌性炎症,損傷癒合後可出現瘢痕攣縮及韌帶緊張,產生足背外側疼痛及跗骨竇口處壓痛,有時還可向足趾放射。軟組織病變引起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出現小腿及足部感覺異常,發冷,沉緊無力、不自主發抖。
用局部封閉竇內後疼痛可立即消失。應注意在踝關節扭傷後注意休息,局部理療治療,封閉治療都可以採用。治療效果良好。如保守治療無效,疼痛頑固者,可用手術切除跗骨竇內軟組織,用明膠海綿塞入跗骨竇內止血和消滅死腔。

踝關節扭傷的防治
1.引起踝關節扭傷原因和原理。根據解剖特點,踝關節是由脛、腓骨下的關節面與距骨上部的關節面(距骨滑車)構成。足的屈肌力比伸肌大,內翻肌力比外翻肌力大;加之外踝比內踝長,內踝三角韌帶比外側的三個韌帶堅固。因此,內翻比外翻的活動幅度大。此外,距骨體前寬後窄,當足背伸時,距骨完全進入踝穴,踝關節穩定,不易扭傷,而當跖屈時,距骨後面窄的部分進入踝穴前面寬的部分,踝關節相對不穩定,容易發生扭傷。球類運動技術復雜,在練習中技術運動的轉換比較頻繁,要求不斷改變方向、急停急起等,尤其是籃球運動中的搶籃板球,排球運動中的跳起扣球,學生離開地面在騰空階段,足就處於跖屈內翻位,如果落地時身體重心不穩,向一側傾斜或踩在他人的足上和球上,或高低不平的地面上,而學生又缺乏自我保護的應變能力,就會以足的前外側著地,使足內翻,導致損傷。
2.症狀。傷後踝關節內側或外側有明顯的壓痛;內、外踝有明顯腫脹,局部有皮下淤斑,踝關節活動受限,行走困難。
3.踝關節扭傷的現場處理。傷後立刻給予冷敷,加壓包紮,抬高患肢,固定休息,外敷新傷葯。
4.按摩治療。3天後,可進行輕手法按摩:(1)按摩解溪穴(足背踝關節橫紋的中央,拇長伸肌腱與趾長伸腱之間)1min;(2)按摩昆侖穴(外踝與跟腱連線的中點)1min;(3)按摩懸鍾穴(外踝尖上行下3寸,腓骨後緣)1min;(4)按摩陽陵泉穴(腓骨小頭下方凹陷中)1min。以上穴位按摩均以患者有酸脹感為度。
5.傷後練習。腫痛減輕後,即應在粘膏支持帶固定下著地行走或扶拐行走,1~2周後可進行肌肉力量和協調性練習,沙地上慢跑或在凹凸的斜面上行走或跳躍練習,並逐步進入正規練習。
6.加強預防措施。造成損傷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缺乏自我保護意識,不重視預防措施。因此,要充分做好准備活動,搞好場地設施,培養和提高自我保護能力,提高踝關節的肌肉力量,以及踝關節的穩定性和協調性,練習時應戴好保護支持帶。

踝關節扭傷為什麼常出現於外側
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上下樓梯,步行逛街,公園漫步,稍不留意時踏空了梯級,碰撞了磚石樹墩等,都容易扭傷踝關節。但凡有扭傷,大部分出現於外側踝下部,而內側較少見,其中原因何在呢?
這是由於外踝比內踝要長一些,於是支撐住了踝關節外側,同時,內踝部分有一組堅強的韌帶,稱為「脛側副韌帶」(又叫「三角韌帶」),呈扇形自內踝伸展到足骨上,緊緊地拉住了踝關節內側。兩者同時發生作用,當踝關節扭動時防止踝關節向外翻,而是經常地令踝關節過度向內翻,這時就使比較薄弱的腓側副韌帶發生撕裂損傷。這就是踝關節扭傷多見於外側(也即是腓骨側)的原因。
還有另外一個原因,是小腿內側支配足部的肌肉群如脛前肌、脛後肌均較強大有力,可以穩定住踝關節內側,不使其外翻移位;相反,小腿外側支配足部的腓骨長肌、腓骨短肌相對比較薄弱,一遇扭傷時,它不能緊緊地控制踝外側穩定不動,而是被迫拉伸而令踝關節過度內翻扭傷踝的外側。
踝關節外側扭傷時,由於腓側副韌帶的撕裂出血,使外踝下方連及足背部出現血腫、皮下瘀斑,局部有明顯壓痛,檢查時如將足部被動向內翻,則因牽扯傷處而感劇痛,如向扭傷的外側翻,則疼痛不明顯。
踝關節扭傷的診斷一般不難,但必須排除常常合並存在的腓骨髁骨折。如有骨折可疑,需要拍X光片來確定。
治療以對症為主。新鮮扭傷可立即冰敷,或向局部噴射冷凍劑,以抑制出血腫脹,並妥貼包紮固定。新鮮扭傷忌按摩、被動運動、立即行走活動,這樣做都會加重局部損傷及出血。1~2天後可局部熱敷,照射紅外線燈,使用短波透熱療法。2~3天後可練習步行活動,局部輕柔按摩或輔以被動活動。1~2周左右可趨痊癒,嚴重的韌帶撕裂則需要較長的時間康復。如不加註意還可能再次扭傷。

認真對待踝關節的扭傷
差不多每天都有2.5萬美國人扭傷踝關節,但卻很少有人對這個問題引起注意.當腳部扭轉不當就會造成踝外部韌帶的過度伸展和彎曲.
加利福尼亞的整形外科專家Glenn Pfeffer稱,人們要依靠踝關節運動和工作.如果踝關節的扭傷得不到及時治療,可能會造成關節不穩定並發症,如關節疼痛或反復出現扭傷的情況.
據說,治療踝關節扭傷最好的辦法是休息,冰凍,壓迫,抬升踝關節.如果情況嚴重,就要用綳帶纏住關節,病人也要做適當的運動以防關節僵硬.
當然,最好是預防出現扭傷的情況.在進行排球和網球運動時要做准備活動,用綳帶纏住關節也是一個好的方法.

穿氣墊運動鞋踝關節易受傷《文匯報》 2001年3月29日
據英國《泰晤士報》27日報道,澳大利亞一所大學的最新研究報告顯示,穿上氣墊運動鞋在運動的時候更加容易使踝部關節受傷。
報道說,研究人員對約1萬名籃球運動員進行的調查表明,穿氣墊鞋的和不穿氣墊鞋的運動員相比,受傷的幾率為四比一。他們大部分是在跳高落地時弄傷踝部的。該結果一經公布,便在體育界和商界引起不小的震動。氣墊運動鞋製造商耐克公司的發言人迅即發表講話稱,該公司對報告非常重視。

【疾病】踝關節扭傷
【簡介】踝關節扭傷是指踝關節韌帶損傷或斷裂的一種病證。為骨傷科常見多發病,可發生於任何年齡,小兒中學齡期兒童活動量較大,發病較多。現代醫學認為,踝關節扭傷多在行走、跑步、跳躍或下樓梯。下坡時,踝跖屈位,突然向外或向內翻,外側或內側副韌帶受到強大的張力作用,致使踝關節的穩定性失去平衡與協調,而發生踝關節扭傷。以外踝損傷最為常見。中醫學認為,本病的發生是由於外傷等因素,使踝部的經脈受損,氣血運行不暢,經絡不通,氣滯血瘀而致。
常見症狀為,踝部明顯腫脹疼痛,不能著地,傷處有明顯壓痛、局部皮下瘀血。如外踝韌帶扭傷,則足內翻時疼痛明顯;內踝韌帶扭傷,則足外翻時疼痛明顯。如果是韌帶撕裂,則可有內、外翻畸形、血腫。
按摩方法一 按摩方法二 生活調理
按摩方法一
1.常用手法
(1)患兒仰卧位,家長以拇指點揉丘墟、太溪、昆侖、申脈,陽陵泉,力量由輕到重,每穴操作半分鍾。
(2)家長一手固定足部,另一手大魚際著力,在踝關節周圍進行輕柔緩和的揉摩,時間為2~5分鍾。
(3)家長一手握住足跖部,另一手握住足跟部、拇指按在傷處,兩手稍用力向下牽引,同時進行輕度內翻和外翻。時間為1~3分鍾。
(4)家長一手托住足跟,一手握住足跖部,同時用力,在拔伸的同時將踝關節盡量背伸,然後做環轉運動。時間為1~3分鍾。
(5)家長以拇指和其餘四指相對用力,自上向下,反復中揉1~3分鍾,然後兩手掌相對用力。橫搓下肢1分鍾。

按摩方法二
1.常用手法
(1)患兒仰卧,家長以大魚際輕擦損傷部,以透熱為度。
(2)以拇指指腹,在損傷的局部用輕柔的按揉法進行治療,時間為1~3分鍾。
(3)患兒坐位,家長一手由外側握住足跟,用拇指壓於韌帶所傷之處,另一手握住跖部,用搖法1分鍾。
(4)家長雙手握往足部,在拔伸力量下將足跖屈,再背屈同時,以拇指向內向下用力按壓韌帶損傷部位,以患兒能耐受為度,如此反復操作5~8次。
(5)家長雙手掌相對用力,自膝關節向下,反復搓揉至踝關節周圍。以局部發紅透熱為度。時間為2~5分鍾。
生活調理
(1)對踝關節扭傷嚴重者,應到醫院拍調X片檢查,以排除骨折和脫位,如發現骨折應立即請醫生處理。
(2)在踝關節扭傷的急性期,手法要輕柔和緩,以免加重損傷性出血,同時不要熱敷。
(3)在恢復期,手法適當加重,同時可以配合局部熱敷,或活血通絡之中葯外洗,常能收到比較滿意的療效。
(4)注意損傷的局部應防寒保暖。
(5)在扭傷早期,較重者宜制動,根據病情給予適當固定,1~2周後解除固定,進行功能鍛煉。

在外力作用下,關節驟然向一側活動而超過其正常活動度時,引起關節周圍軟組織如關節囊、韌帶、肌腱等發生撕裂傷,稱為關節扭傷。輕者僅有部分韌帶纖維撕裂、重者可使韌帶完全斷裂或韌帶及關節囊附著處的骨質撕脫,甚至發生關節脫位。關節扭傷日常最為常見,其中以踝關節最多,其次為膝關節和腕關節。
一、解剖概要、損傷原因及病理
踝部包括踝關節和距骨下關節,是下肢承重關節。前者由脛腓骨下端與距骨體上面組成,後者由距骨下面與跟骨組成。脛腓骨下端有內外踝和側副韌帶連接,使踝關節相當穩定。內踝下有堅韌的三角韌帶和腓距前、後韌帶,此韌帶比較薄弱,作用為限制足的內翻活動。在過度的強力內翻或外翻活動時,如行走在不平路面,高處遺失下或跑跳時落地不穩,均可引起外側或內側韌帶損傷,部分撕裂或完全斷裂或撕脫骨折。如早期治療不當,韌帶過度鬆弛,可造成踝關節不穩,易引起反復扭傷,甚至關節軟骨損傷,發生創傷性關節炎,嚴重影響行走功能。
外側韌帶斷裂 內側韌帶斷裂 外側韌帶撕脫骨折 內側韌帶撕脫骨折
二、臨床表現與診斷
1.外側韌帶損傷
由足部強力內翻引起。因外踝較內踝長和外側韌帶薄弱,使足內翻活動度較大,臨床上外側韌帶損傷較為常見。外側韌帶部分撕裂,較多見,其臨床表現是踝外側疼痛、腫脹、走路跛行;有時可見皮下瘀血;外側韌帶部位有壓痛;使足內翻時,引起外側韌帶部位疼痛加劇。
外側韌帶完全斷裂:較少見,局部症狀更明顯。由於失去外側韌帶的控制,可出現異常內翻活動度。有時外踝有小片骨質連同韌帶撕脫,叫撕脫骨折。內翻位攝片時,脛中蒫節面的傾斜度遠遠超過5-10°的正常范圍,傷側關節間隙增寬。X線檢查可見撕脫骨片。
2.內側韌帶損傷
由足部紡織品力外翻引起,發生較少。其臨床表現與外側韌帶損傷相似,但位置和方向相反。表現為內側韌帶部位疼痛、腫脹、壓痛、足外翻時,引起內側韌帶部位疼痛,也可有撕脫骨折。
三、治療
踝部內側韌帶損傷,輕型,膠布固定、綳帶包紮於矯枉過正位
如外側韌帶損傷較輕、踝關節穩定性正常時,早期可抬高患肢,冷敷,以緩解疼能和減少出血、腫脹。2-3天後可用理療、封閉、外敷消腫止痛化瘀物,適當休息,並注意保護踝部(如穿高統靴等)。如損傷較重,可用5-7條寬約2.5厘米的膠布從小腿內側下1/3經過內、外踝粘貼於小腿外側中部,膠布外用綳帶包紮。使足保持外翻位置,使韌帶松馳,以利癒合,固定約3周。如為內側韌帶損傷,包紮固定位置相反。
若症狀嚴重,或韌帶完全斷裂或有撕脫骨折者需用短腿石膏靴固定患足,使其保持「矯枉過正」的位置,約4-6周。可在石膏靴底部加橡皮墊或其他耐磨物以便行走。若踝部骨折塊較大,且復位不良,則應切開復位和內固定。
踝部韌帶損傷,重型,短腿石膏固定,足底加橡皮墊
陳舊性外側韌帶斷裂或反復扭傷致外側韌帶過度松馳造成關節不穩者,可考慮用腓骨短肌腱重建外側韌帶。
關節扭傷後應及時處理,原則是制動和消腫散瘀,使損傷的組織得到良好的修復。關節積血較多者,應在無菌技術下及時抽出,以免後遺關節內粘連。韌帶斷裂或撕脫骨折而影響關節穩定者,需行手術復位修補,以免引起反復扭傷,關節軟骨損傷和創傷性關節炎。

如何治療踝關節扭傷
1、對於輕度的踝關節扭傷,在扭傷的即刻就應行冷敷。以減少血腫的形成。同時可以外敷活血化瘀的葯物。這樣可以使腫脹消退、疼痛減輕。一般10—14天就可痊癒。
2、踝關節損傷較重、引起韌帶較重損傷時,應該到醫院就診。這時要用寬膠布條固定。固定時間一般為2—3周。
3、嚴重的踝關節扭傷引起韌帶斷裂或踝關節半脫位者,要用石膏固定傷足於90o位及外翻位。一般固定4—6周,去石膏後積極鍛煉踝關節的活動。

踝關節損傷的自我診療
我朋友幾天前不慎在下樓時將踝關節扭傷,請問專家,對於日常生活中的踝關節損傷應如何自我診療? 讀者 劉堯明
踝關節損傷是臨床常見病症,多因人在不平道路上行走、奔跑,或下坡、下樓時,足部突然內翻或外翻、旋轉,重力失衡所致。日常生活中,受傷病人習慣用熱水或熱毛巾燙洗患處,或用酒精搓揉患部,有的人則認為是小毛病,堅持行走、作業,這樣不僅會使症狀加重,而且還會延誤治療時機。
踝關節損傷後,首先應自我判斷,是軟組織扭傷還是骨折?扭傷者,受傷後即覺疼痛,活動受限,不能行走或可勉強走路,隨之踝關節腫脹;若傷後踝部淤腫疼痛,內外踝部壓痛明顯,可聞及骨擦音,出現功能障礙,甚至出現畸形,則是踝關節骨折。
在治療方面,對扭傷者,要避免繼續負重或作業,應採用自我舒筋理筋手法,先將踝關節緩緩拔伸,片刻後做背伸、內翻和外翻動作,但切忌用局部手法揉按;局部腫脹明顯,可用冷水浸泡毛巾或將冰塊裝入塑料袋內進行外敷,3分鍾更換1次,持續30分鍾,使血管收縮,減輕局部充血,降低組織溫度,起到止血、退熱、鎮痛的作用。對急性扭傷,施行冷敷越早越好,扭傷24小時後,宜改用熱敷療法,用溫熱水或熱醋浸透毛巾放於傷部,30分鍾即可,每天1~2次,能改善血液和淋巴液循環,利於傷處淤血和滲出的吸收。
對於骨折者,應立刻到醫院骨科進行檢查、拍片,以便診斷和正確治療。市中心醫院骨科主治醫師 智良

[ 概述 ]
踝關節扭傷較常見,尤其外側副韌帶損傷。多由間接外力所致。如行走時踏入凹處使踝關節突然內翻、內收,即可損傷外側副韌帶,嚴重者,可合並踝關節骨折。治療不及時或不徹底,日後會反復扭傷,以致影響關節功能。
[ 症狀體症 ]
1.足部突然內翻或外翻扭傷史。
2.局部疼痛、腫脹、瘀血、壓痛,使足向健側翻轉者,患側痛加劇。
[ 診斷依據 ]
1.有明顯的扭傷史。
2.局部疼痛、腫脹、壓痛、活動受限。
3.X線攝片,可見有踝關節半脫位表現,或伴有骨折。
[ 治療原則 ]
1.不全斷裂行局部制動,對症治療。
2.完全斷裂,或合並有撕脫骨折,踝關節半脫位者,早期手術治療。

[ 療效評價 ]
1.治癒:無痛、關節穩定、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復。
2.好轉:活動多有輕度腫痛,關節穩定,功能基本恢復。
3.未愈:仍有腫痛,關節不穩,功能受限。

[ 專家提示 ]
踝關節扭傷,嚴重者可合並有骨折和踝關節半脫位。同時韌帶損傷治療不及時或不徹底會導致日後反復扭傷。因此踝關節扭傷,應到醫院找骨科大夫及時診治、徹底治療。以免漏診或誤診,影響治療效果。

聽說踝關節扭傷可以和骨折一樣嚴重,是嗎?
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是的。「扭傷」通常指韌帶扯傷或者撕裂,踝關節損傷則可輕可重,取決於哪些韌帶遭受損傷。
位於踝骨前外側的韌帶(前踝韌帶)受傷,一般只是輕度扭傷。症狀為不太劇烈的疼痛、觸痛和青腫,踝關節仍可屈曲。輕度扭傷的治療比較簡單:用冷敷以減輕疼痛和腫脹,爾後用綳帶扎緊,盡可能休息幾天。完全復原可能需要三周之久。
如果前踝韌帶撕裂兼有其他踝部韌帶損傷,通常會造成嚴重扭傷。踝關節承受體重,這些韌帶起必不可少的穩定作用。
在這種情況下,傷處腫脹疼痛更加厲害,而且可能踝關節前後均腫脹疼痛,以致走路或踝關節的任何活動都非常困難。
實際上,嚴重扭傷完全可能像骨折—樣,剝奪傷者的活動能力,傷處往往必須上石膏以利痊癒。拆除石膏後,應該立即開始漸進的鍛煉計劃,做伸展運動和恢復活動范圍的運動,這是重要的。最後還應做增強體力的運動,以恢復關節的靈活性,並幫助防止再受損傷。
有些人自言有一個「靠不住的踝關節」,那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那是指連系踝骨的韌帶在壓力下非常容易受傷,通常是由於以往的韌帶損傷沒徹底治癒。用綳帶綁扎踝關節,有助於預防再次扭傷;穿鞋跟較較粗的鞋子,也有助於減少扭歪踝關節以致受傷的可能。

踝關節扭傷的針灸治療
運動時場地不平,負重行走或下樓梯、走斜坡突然失腳而使外踝韌帶損傷,韌帶損傷後局部滲出物刺激末梢神經而引起疼痛和活動障礙,稱為踝關節損傷。中醫認為踝關節損傷後,由於血離經脈,故而引起腫脹疼痛。
多數病人有明確的急性扭傷史,踝部疼痛、腫脹,局部皮膚發青或青紫,關節運動障礙,步行困難。如局部有尖銳疼痛,伴踝關節畸形或異常活動時,應考慮骨折,盡快到醫院就診。
踝關節扭傷是常見病,運用推拿療法可以簡便、快捷地緩解疼痛和恢復行走功能,為自己或家人、朋友解除痛苦。
具體方法是:患者仰卧位或坐位,醫者在踝部施行按揉,先從患部到周圍,接著自外踝,經小腿外側至陽陵泉,重點在丘墟、絕骨、陽陵泉三穴。然後用拇指推患部,也是從局部向周圍推,以活血散瘀。
經上述手法治療後,局部會有發熱的感覺且疼痛減輕,接著可以進行關鍵手法:拔伸踝關節並作小幅度內外旋。
拔伸,即牽拉或牽引,在本病中的操作是:一手握住腳掌,固定踝關節的一端,另一隻手適度按住患部,慢慢進行牽引並同時做小幅度旋轉,動作要緩和,忌用爆發力。之後再按丘墟和陽陵泉穴以酸脹為度,然後施以擦法自足背經踝部至小腿部,患部配合濕熱敷。
操作和護理中需要注意一些事項:
1、對於局部出現大塊青紫斑者,不宜立刻施用手法和熱敷,應先行冷敷,在24小時後才能進行手法治療;
2、治療手法宜輕柔;
3、患部適當固定,防止足部保持背曲內翻姿勢;
4、局部保暖;
5、休息時踝部放置要高於臀位,利於腫脹消退。

如何護理踝關節扭傷的病人?
1、通常扭傷後24小時內,局部可用涼水或酒精冷敷,以促進止血,減少血腫的形成和疼痛。24~48小時之後,才可進行熱敷,以改善血液循環。
2、扭傷踝關節後,不要過早下地及持重,避免妨礙其功能的康復。一般要待7~10天扭傷基本好轉後,才可逐漸開始步行。睡眠時,患腳可用枕頭墊高,以減少腫脹。
3、行走時要注意路面的高低,光線不好時更應小心,下坡下樓時,腳的跖屈角度不要過大,防止發生扭傷

『伍』 腳崴了怎麼快速恢復

在發生了腳踝扭傷情況之後,此時患者們最為關心的莫過於疾病的恢復治療。事實上,根據損失發生的時間不同,可以將其分為炎症期,增生期和重建期等不同病理期。

所謂炎症期,一般指的是患者發生腳踝扭傷後的四到七天。在炎症期,患者們一定要讓機體受傷的部位得到較為充分的保護與休息,因而此時切忌進行腳踝的運動與使用,以免破壞其進行自我修復的過程。

一般認為,在炎症期過後的五周內便是屬於增生期,在這期間,機體腳踝附近受傷的纖維組織會進行相應的生長和自我重建。因而患者們,此時可以適當地做一些訓練,患者們在這一時期嘗試進行的訓練,可以根據其機體的能力變化增加負荷,但是一旦發現有疼痛情況的存在,則應當要立馬停止。

重建期則是指在增生期後的半年內,由於受傷後機體可能會存在有腫脹的情況,對位置或動作的感知能力受到影響,因而,患者們此時應當要重視起自身身體的本體感受與平衡穩定能力,做好相關的康復訓練,以避免習慣性崴腳情況的發生。

指導專家:曾參軍,醫學博士,留美博士後,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骨科足踝外科主任,創傷骨科副主任,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
專長:3D列印骨科精準微創治療,足踝畸形矯形、足踝傷病、大段骨缺損、骨髓炎、骨不連、嚴重骨盆髖臼骨折、四肢多段粉碎骨折、關節周圍復雜骨折、老年骨折疏鬆骨折微創治療等各種畸形矯形臨床經驗豐富。

覺得本文有用,請點贊或推薦給朋友,並關注【醫聯媒體】。

我喜歡先查x線看看是否有骨折

一般建議「RICE」原則

R:休息

I:冰敷

C:加壓包紮

E:抬高患肢促進迴流

損傷後會發生炎症和水腫,故而需要冰敷減輕水腫,休息減少進一步損傷,抬高下肢可以促進血液迴流減少水腫,急性期後需要運動關節,緩解疼痛

這個過程可能需要一段時間,也有最後遺留踝關節不穩定的可能

我曾用針灸治療過幾個病人,感覺針灸效果挺好的

第一病人過來第二天時,給予局部刺絡拔罐,效果不錯,兩次好了七八分

第二個同事,當時尋找平衡點,讓其稍微活動踝關節也好六七分

也有保守治療,讓病人休息回家運用雲南白葯治療的,後期指導踝關節訓練

什麼是腳踝關節扭傷?

腳踝關節扭傷其實就是人們常說的崴腳,多是由於突然行走在不平的路,或者運動熱身沒有做好,導致足部壞關節過度外翻或者內翻的現象。內翻損傷指的是外側韌帶拉傷,這一種損傷較為常見,因為外側的韌帶比起內側的韌帶相對來說較為薄弱,而且人在放鬆的情況下也有內翻和腳尖向內的趨勢。

扭傷時,韌帶受到的拉力大於器最大的生理限度,緊張性增高或者發生纖維性斷裂,
發生腳踝扭傷要如何治療才能更快恢復?

損失後應該立刻進行急救處理,用冰塊對相對部位進行冷敷,冷敷可以使血管收縮,減少出血量;除了冷敷之後,熱敷也是一個比較好的治療方法,但熱敷不適宜受傷後立刻使用治療,應該在隔一段時間後,使用濕熱手巾或者熱水袋外敷腫脹青紫部位,有助於舒筋活絡,促進血液循環,可以減輕紅腫狀況。

除了一些物理治療,還可以進行進行葯物治療。在杓剖上部位噴上雲南白葯噴霧,也可以使用紅花油活絡油等,在腳踝處進行揉搓按摩。

如果是特別嚴重的話,應該立刻去醫院進行專業性的包紮治療,才能更快的恢復。
平時如何預防腳踝扭傷?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運動錢要進行充分的熱身,運動要選擇平坦的地面,還有適合的運動裝備。柔軟的運動鞋,護膝以及護腰等等有必要的都應該帶上。同時,平時還應該多注意踝關節周圍肌肉力量和本體感覺的訓練。

扭傷後,用熱水敷一下,減輕疼痛。這是錯誤的!小貼士來告訴你扭傷後怎麼做!

1、首先減少活動:活動會加重內出血。

注意:要先確定是扭傷。判斷是不是扭傷的方法是根據能不能活動,扭傷是可以活動的。

2、其次是冷敷:冷敷可以收縮血管,減少出血,從而減輕疼痛。

3、熱敷:扭傷後,扭傷24小時內是不能熱敷的,因為熱敷擴張血管,會加重內出血。24小時以後出血停止了,才能熱敷。熱敷不僅可以減輕疼痛,還能促進淤血的吸收,從而促進扭傷的恢復。

注意:熱敷時,水溫不宜過高,時間不宜過長

4、按摩:熱敷後,可以擦點活血化瘀的葯酒。

注意:擦葯酒時不要太用力,以免造成再次出血。

5、鍛煉:促進活動功能恢復,早期鍛煉很重要。

注意:人體功能都是用進廢退的,不痛了就趁早活動。同時要注意早期一定不要作劇烈運動,早期劇烈運動會造軟組織再次損傷,難以癒合。好的差不多後,要加強關節周圍肌肉的力量練習,有利於提高關節的相對穩定性。

6、扭傷後要穿寬松舒適的鞋子,不要為了美,而去穿什麼高跟鞋。

答:作為中超聯賽的一名隊醫,我覺得我最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了,因為我們的使命就是讓運動員盡早上賽場,讓他們展現競技 體育 的精神。

1、腳踝扭傷後的處理最重要,在剛扭傷的時候一定要進行加壓冷敷防止小血管破裂滲出。具體可用棉花加綳帶在加綳帶加壓。

2、需要進行固定製動,在這個過程中每隔20分鍾將綳帶壓力釋放一下。

3、綳帶固定進行康復訓練,這個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我們隊醫的固定綳帶要優於醫院且可以對運動員起到防二次傷病的作用。

4、最主要的是要進行力量訓練和康復訓練,對於運動員還需要進行靈敏和協調性訓練,因為一旦損傷靈敏和協調性就會變差。

5、嚴重的患者可以結合針灸治療,傷病後期可以通過冷敷熱敷交替進行溫度治療。

圖1:腳踝力量訓練,圖2:針灸治療,圖3:綳帶固定,圖456:日常傷病

一、急性期處理方法

處理原則:RICE(休息、冰敷、壓迫、抬高)

1.腳扭傷時,應立即休息,停止運動、比賽。此外,亦可考慮暫時使用腋下拐杖,以免走路時足部不當用力,影響復原或再次扭傷,休息時盡可能把腳抬高,以促進靜脈、淋巴迴流,降低腳踝腫脹。

2.冰敷是第一要務,可直接用塑料袋裝冰塊或用冰敷袋放置疼痛處,以降低發炎反應,並可有效止痛。冰敷可每兩小時做10至15分鍾,直至腫脹不再繼續增加為止。亦可使用彈性綳帶自腳趾近端往上逐漸壓迫包紮,以防出血及腫脹。

3.注意事項

切記不要施予不當的推拿和按摩。

二、急性期後快速恢復方法

1.踝泵

動作要領:平卧或坐於床上,大腿放鬆,然後緩慢的盡最大角度地做踝關節跖屈動作,也就是向上勾起腳尖,讓腳尖朝向自己,維持3s左右,之後再向下做踝關節背伸動作,讓腳尖向下,保持3s左右。

動作數量:30次1組(勾腳和綳腳為1次),完成2-3組。

2.加強脛骨前肌

訓練:12-15次/組,3-5組,間歇30s

要點:a.全身放鬆,腳抬離地面

b.盡力勾腳並保持,速度要慢,末端保持2s

3.脛骨後肌

訓練:15-20次/組,3-5組,間歇30s

4.單腳支撐站立

訓練:30-60s/次,3-5次,間歇60s

不管西醫還是中醫都需要時間的,一個月恢復算快的了,依病人傷情不同決定,還有治療方式決定快慢。

我用老人寶內服外用調理。

腳威了,只要不出現骨折,24小時之內正確處理,一般四天左右就能恢復正常,3天後才正確處理,要7天左右就能恢復正常,一個月後才正確處理要半個月左右才能恢復正常。

處理的方法很多,以上是我用中葯處理的經驗。中葯處理講的是針對病因配製葯,腳威的病因是損傷,可還有一個病因是大家常常不了解的。這個病因就是錯位,中醫的錯位有骨關節錯位,還有筋錯位,肌肉錯位,不管是什麼錯位都要進行扶正,不管腳威有沒有檢查錯位,都應該進行中醫手法扶正,正常24小時之內扶正,基本上一次手法就能扶正,超過3天後,錯位已穩定下來就不好扶正了。很多患者治後沒有症狀了,但稍一活動或活動到某個位置就出現疼痛,這種病情大多是治療時不進行手法扶正處理,錯位沒有恢復到正常狀態而出現的症狀。

有些腳威了治了半個月,一個月以上都不好,大多是治療方法或用葯不對的現象。

我的方法經驗是:首先用手法扶正,然後針對病因(即損傷)配製中葯外敷。

注意,腳威了,正確處理是很容易恢復正常的,處理不急時,方法不對,用不對葯的治療,療效不好,不但病情不能恢復,病情還會繼續發展,引發病變而形成新的病。常見踝關節滑膜炎,大多數是腳威不正確處理而引起的。

『陸』 腳踝扭傷如何正確處理

腳踝處是最容易扭傷的部位,那麼腳踝處扭傷後該怎麼正確處理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腳踝扭傷如何正確處理

1、足踝部扭傷,應立即熱敷

當足踝部有了扭傷、骨折或者脫位時,不要立即熱敷,因為熱敷會引起血流加快,導致軟組織腫脹,使神經受壓,產生更深的痛感。

正確做法:一旦足踝部扭傷,應立即給予冷敷((最好是冰塊加水),可用毛巾包裹冰袋,敷於受傷表面,對防止局部組織過度腫脹和減輕疼痛能夠起到很好的作用。在沒有冰塊的情況下,可以買些冰棍雪糕,砸碎後敷於傷處,同時盡快就醫。

2、用姜和酒推擦扭傷的腳

踝扭傷腳踝、手腕等部位時,民間的一些方法是用手掌去按摩,或用姜和酒去推擦,這些方法都會促使受傷軟組織的'血管擴張,血流加快和增加滲出,加劇局部的腫脹和疼痛。

正確做法:一旦發生扭傷,應該抬高及固定損傷部位,並進行冷敷,以減輕腫脹和疼痛,同時,應該盡快找專業醫師診治。

3、用柔軟的綳帶包裹扭傷的踝關節

柔軟的綳帶不能起到強有力的加壓包紮控制減少出血和固定踝關節的作用。

正確做法:此時應及時給予石膏或夾板固定,必要時,應外科手術治療。許多人在早期都選擇忍著,這種做法不可取,有可能將損傷拖成慢性的疾病,影響功能恢復,甚至遺留部分殘疾。

『柒』 腳踝扭傷如何處理方法

腳踝扭傷如何處理方法

腳踝扭傷如何處理方法,愛運動的人都多多少少都會受過一些傷病,腳踝扭傷可能是最常見的傷病之一了,適當冷敷、熱敷、按壓和葯物能幫助腳部消腫止痛,下面分享腳踝扭傷如何處理方法

腳踝扭傷如何處理方法1

1、扭傷後要馬上休息

患者在踝部扭傷後不要急著走路,要馬上找個地方坐著或者躺著,因為腳部扭傷後關節處很脆弱,患者要是急著活動會加重傷勢。

2、傷勢不重可以冷敷

扭傷後病人要注意觀察以一下腳部情況,如果扭傷不是特別嚴重,可以進行局部冷敷,冷敷能夠讓血管收縮,可以起到很好消腫的作用;受傷的腳部要是有出血的情況,冷敷還能起到止血的效果。

3、熱敷

冷敷處理後踝部的情況沒有明顯改善,可以考慮對傷處進行熱敷。熱敷可以幫助加快局部血液循環,達到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效果,要注意的是熱敷要在扭傷24小時後才能進行。

4、適當加壓

病人扭傷部位如果有出血現象,可以在傷口處墊上干凈的布料用拇指按壓,這樣既可以止血,還可以減輕疼痛。

5、根據病情用葯

如果患者踝部扭傷不嚴重,可以考慮不用葯;病人踝部扭傷要是比較嚴重,可能使用雲南白葯、、活血止痛散等葯物幫助傷勢恢復。

6、傷情允許可以適當走動

患者在病情變穩定之後,可以適當加大足踝部的運動,這樣可以幫助踝部關節功能恢復。

腳踝扭傷如何處理方法2

1、立即脫下鞋子,舉起傷腳。

如果足部腫脹無法脫鞋時就用剪刀剪開脫掉。

2、迅速冷敷。

用冷水毛巾或冰袋放在傷部或將傷腳放進盛滿冰塊的桶內,其效果會更好。千萬不要在冷敷前揉擦或按摩,否則會使傷部變大。

3、固定。

冷敷後用彈力綳帶扎緊扭傷部位。方法為先在足踝部繞1圈,接著繞至足背和腳底後,繞回足背,再在足踝部多繞一圈扎緊;如果傷部疼痛劇烈,說明有骨折的可能,應及時送醫院處理。

4、將傷部抬高,減輕疼痛並保持安靜。

5、經過24小時,腫脹和疼痛過後,沒有發現骨折徵象,可用熱敷,促進局部血液循環,以利於血腫及時吸收。

6、24~48小時後可用熱水袋或熱毛巾敷患處。

7、小孩腳脖扭傷後,很容易再次發生扭傷,可在鞋底外側後半段釘一片膠皮或塑料,將鞋底墊高半厘米以保護韌帶。不要讓孩子在不平的路上跑跳,小孩不能穿高跟鞋。

8、如腳外形因扭傷變形,應速去醫院治療。

孩子踝關節扭傷正確按摩法

一、常用手法

1、患兒仰卧位,家長以拇指點揉丘墟、太溪、昆侖、申脈,陽陵泉,力量由輕到重,每穴操作半分鍾。

2、家長一手固定足部,另一手大魚際著力,在踝關節周圍進行輕柔緩和的揉摩,時間為2~5分鍾。

3、家長一手握住足跖部,另一手握住足跟部、拇指按在傷處,兩手稍用力向下牽引,同時進行輕度內翻和外翻。時間為1~3分鍾。

4、家長一手托住足跟,一手握住足跖部,同時用力,在拔伸的同時將踝關節盡量背伸,然後做環轉運動。時間為1~3分鍾。

5、家長以拇指和其餘四指相對用力,自上向下,反復中揉1~3分鍾,然後兩手掌相對用力。橫搓下肢1分鍾。

二、按摩手法

1、患兒仰卧,家長以大魚際輕擦損傷部,以透熱為度。

2、以拇指指腹,在損傷的局部用輕柔的按揉法進行治療,時間為1~3分鍾。

3、患兒坐位,家長一手由外側握住足跟,用拇指壓於韌帶所傷之處,另一手握住跖部,用搖法1分鍾。

4、家長雙手握往足部,在拔伸力量下將足跖屈,再背屈同時,以拇指向內向下用力按壓韌帶損傷部位,以患兒能耐受為度,如此反復操作5~8次。

5、家長雙手掌相對用力,自膝關節向下,反復搓揉至踝關節周圍。以局部發紅透熱為度。時間為2~5分鍾。

腳踝扭傷如何處理方法3

1、正確運用冷敷以及熱敷:剛扭傷的時候,細小的血管還在滴血,這時候冷敷,有助於血管收縮,從而達到止血的作用,有效緩解病情。一天後,細小的血管不再出血,這時候就可以熱敷了,這么做有利於消除扭傷部位的淤血,讓患處沒有那麼疼。

2、適當做些活動:腳踝剛剛扭傷的時候,腫脹以及疼痛感非常明顯的,這時候不可以有任何的運動,還要把受傷的腳踝抬起來。等到病情穩定之後,只要疼痛在能夠忍受的范圍之內,就要慢慢增加腳踝的'運動。

3、准確按摩扭傷部位:一旦腳踝扭傷,這時候可以通過按摩來促進血液循環的,從而大大縮短腳踝康復的時間,讓自己快點好起來。

4、用葯合理:剛剛扭傷的時候,是不需要吃葯的,也不可以在患處塗抹活血化瘀的葯酒等葯物,防止流失掉更多的血液,腫脹更加明顯。要是疼痛難以忍受的話,可以稍微吃點止痛葯的。隔了一天之後,可以服用或者是塗抹具有化瘀功效的葯物。需要注意的是,等到腫脹消退後就不要再用葯了,就算繼續吃葯也沒有多大效果。

5、及時就醫:要是腳踝扭傷後,可以勉強站起來或者是走路的話,表示病情不嚴重,自己在家就可以進行有效的處理。不過要是扭傷後,疼痛不止,站都站不起來,按壓患處後變得越來越腫,表示也許傷到了骨頭,必須馬上去醫院拍片檢查。要是檢查出現骨折,還要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打石膏綁腿治療,同時要卧床靜養三個月。

『捌』 腳踝扭傷的處理方法

一、立即制動,進行消腫止痛及感染擴散的處理。
扭傷後立刻檢查有無骨折,如果沒有應使傷部制動,以免加快傷部充血和腫脹。然後用冷水浸濕的毛巾或冰塊敷在扭傷部位,每三至四小時冷敷一次,每次20至30分鍾,或者用葯物療法:生梔子和麵粉用雞蛋清調勻,濕敷腫處,加壓包紮,一天更換一次。
不論是葯物療法還是冷敷療法、在扭傷的早期使用都有止痛及抑制、減輕腫脹的作用,而且操作方法比較簡單,在治療扭傷二至三天後不再使用。特別要注意的是在冷敷時應經常觀察扭傷部位皮膚的顏色,若皮膚變紫變青,感覺麻木,則表示靜脈血瘀積,必須立刻停止冷敷,否則將妨礙營養與氧的供應、降低細胞的抵抗能力,嚴重時引起組織壞死。
二、改善傷部血液循環,消炎退腫,加速淤血的清除。
用葯物療法濕敷或冷敷二至三天後,扭傷的血管傷口已經凝結,此時為了活血化淤,防止傷口形成粘連,可採用以熱敷為主的方法來進行治療。熱敷時先把毛巾放在40至50度的溫水中浸濕片刻,趁熱敷在扭傷部位(切勿燙傷),每3至4時一次,每次15至20分鍾。在熱敷期間,採用內服中草葯,拔火罐、按摩等方法配合治療,特別是按摩在此期間的治療極為重要。但是按摩手法應從輕到重,從損傷周圍到局部。損傷局部的前幾次按摩必須較輕。
三、軟化或分離可能形成的粘連,促使扭傷部位功能的恢復。
當傷部腫脹和壓痛已經消除,但運動時仍感到微痛,關節活動無力,此時可進行扭傷部位肌肉力量和關節活動功能的鍛煉,一般所採用的方法有:關節繞環及屈伸的各種康復醫療體操,針對性較強的各種輕柔的身體活動,以不使傷部感到刺痛和輕微的腫脹為宜。鍛煉的量應循序漸進,特別是鍛煉的前幾次運動量不可太大。在傷部功能鍛煉的同時,還應重視按摩,熱敷和中草葯熏洗,以加速治療的效果。

閱讀全文

與腳踝反穿怎麼處理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約一場球的正確方法 瀏覽:185
在家中洗衣服的方法如何 瀏覽:291
28天鍛煉腹肌最快的方法 瀏覽:199
簡單練翹臀方法視頻 瀏覽:756
心理診斷評估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841
什麼方法能讓手機不黑屏 瀏覽:719
電腦開機慢的處理方法視頻 瀏覽:722
後天形成內斜視訓練方法有哪些 瀏覽:359
羊脂白的鑒別方法 瀏覽:621
家常腌酸菜方法視頻 瀏覽:254
黃安倫的教學方法 瀏覽:961
做糖最簡便的方法 瀏覽:638
草酸的檢測方法國標 瀏覽:846
如何提高寫作水平有哪些方法 瀏覽:502
最簡單的溫柔方法 瀏覽:362
oppor4耗電快解決方法 瀏覽:607
塵埃粒子計數器使用方法 瀏覽:767
打鼓方法與技巧 瀏覽:876
陰部按摩器使用方法 瀏覽:878
迷迭香的使用方法 瀏覽: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