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蘆筍苗的種植和管理方法是什麼
一、選地整地
種植蘆筍要選地勢高、方便排水的地塊。選好地之後需整地處理,每畝地施加6000斤的農家肥作基肥,提高土壤肥力。還要耕地一次,保證地塊松軟、肥沃。地塊整平後起壟、壟寬1.2-1.4米之間。
二、種植方法
當蘆筍小苗長到30厘米高時就可進行種植,要很好的控制種植密度。先挖深30厘米,寬30到40厘米的溝,溝內施加適量的有機肥,提高土壤肥力。然後撒入10厘米厚的土壤,將蘆筍苗直接放入穴內,株距按照30到40厘米進行,每個穴內放一株蘆筍小苗就行,及時覆蓋土壤,並澆灌透水,讓蘆筍小苗和土壤更緊密的結合,若環境適宜,很快就會恢復正常生長,基本都可成活。
三、後期管理
蘆筍小苗在生長期間要加強管理,生長期可追肥,能促使更旺盛的生長。還要注意清除雜草,及時將地塊中的雜草清理干凈,避免爭奪養分。它在生長期間容易感染病蟲害,常見銹病、褐斑病、根腐病以及介殼蟲等,一旦發現要及時噴灑葯物救治。
養殖技巧
1、繁殖:它可以使用播種繁殖的方式繁殖。繁殖時間一般是愛秋天或者春天,不論什麼時候繁殖,都需要開溝種植,種植之前,需要在土裡拌上底肥,播種完成以後,用土蓋嚴實,然後澆一次透水,一般兩周左右就可以出苗了。
2、搭架:如果植株生長在比較狹小的空間內,是需要搭架幫助定型的,例如蘆筍盆栽,在它長到十五厘米的時候,需要給它搭架。
2. 蘆筍能種陽台花盆裡嗎
蘆筍能種陽台花盆裡嗎?
可以的,雖然說蘆筍看起來非常的弱小,但是它的根系是特別發達的,所以說其實蘆筍特別容易栽培。而且種植一次之後可以連續採摘10年,並且蘆筍對溫度的適應性也是非常強的,所以說在南方幾乎一年四季都能夠見到蘆筍的身影,即便是冬天它也能夠繼續的生長,所以說如果我們在自家的陽台上種植一小盆蘆筍的話,就可以一年四季都能夠吃到非常鮮嫩美味的蘆筍了。
自己在家種植吧,而且一點都不佔空間只需要一個保溫箱,土層要厚,就能夠種出非常鮮嫩的蘆筍。
3. 蘆筍的養殖方法和注意事項
1、溫度:不同的生長時期對溫度的要求都不一樣。它即耐寒也耐熱,養護溫度在二十五度的時候,生長狀態最好。在極寒地帶,溫度低於三十度,它也可以越冬,但是產量會降低。
2、澆水:它的蒸騰量比較小,意味著對水分的消耗不大。因此除非是乾旱天氣,一般是不需要澆水的。乾旱天氣澆水也要根據泥土的狀態澆水,只有在泥土完全乾燥的情況下,才需要澆水,澆水不可過勤,十天澆水一次最合理。
3、施肥:不同的時期對養分的需求不一樣,因此施肥方式也不一樣。幼苗期的時候,正是對養分消耗最大的時候。在栽種前需要給泥土裡拌上底肥,定植一月後以後需要給它施一次肥,在入秋前,還需要施肥一次。對於成年的植株,每個季度,大概四個月左右,給施肥一次就行了。
4、光照:它的生長需要大量的光照,光照充足,植株才會長的好。有條件的話,最好全天日照,如果滿足不了全天日照的話,每天的光照時間最低要保證五小時。
1、繁殖:它可以使用播種繁殖的方式繁殖。繁殖時間一般是愛秋天或者春天,不論什麼時候繁殖,都需要開溝種植,種植之前,需要在土裡拌上底肥,播種完成以後,用土蓋嚴實,然後澆一次透水,一般兩周左右就可以出苗了。
2、搭架:如果植株生長在比較狹小的空間內,是需要搭架幫助定型的,例如蘆筍盆栽,在它長到十五厘米的時候,需要給它搭架。
1、異味:正常的蘆筍有一股青草味,或者是沒有味道的,如果蘆筍發出異味的話,很可能是受到可污染,此時,不要使用無機肥料,農葯也要避免使用,這種情況就會減緩。
2、空心筍:植株出現空心的問題,是因為營養失調導致的,施肥的時候要合理搭配肥種,要多使用磷鉀肥,避免使用氮肥。
1、食用:可以食用。
2、毒性:無毒。
4. 盆栽蘆筍一盆幾株
盆栽蘆筍需要使用大盆,1盆可以種植5~8株蘆筍。蘆筍播種繁殖一般適合在2~3月之間進行,種子浸種催芽後,可將其播種在疏鬆、肥沃、透氣和排水良好的土壤里。養護期間需要控水,待其定植後,可給予蘆筍充足的光照、水分和肥料。
家庭盆栽種養蘆筍,一般都是選用較大的花盆,可以種養5~8株蘆筍。蘆筍常見的繁殖方式為播種繁殖,一般適合在2~3月之間進行播種,在後期定植後,可將其移種到松軟肥沃的土地里。蘆筍在播種前需要浸種,選擇健康無病的優質種子。
將種子放在水中浸泡2~3天,中途可換1~2次水,保持水質潔凈。將種子泡好後,可將其放在濕布中,用濕布將其包裹好,放在溫暖的位置。養護期間,要將溫度穩定在20~25度之間,還要每天給種子補充水分,待種子露芽後可以播種。
蘆筍的適應能力較強,不挑土壤,種子露芽後,可將其播種在疏鬆、肥沃、透氣和排水性能良好的土壤里。養護期間可將其放在陰涼通風的位置養護,養護期間需要控水。待其生長穩定後可將其移到室外養護,充足的光照有利於蘆筍出芽。
後期蘆筍長出幼芽後,需要給予蘆筍適量的肥料,為其提供營養,有利於蘆筍的生長。養護期間還要適量的施加水肥,需要經常開窗,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後期若蘆筍的長勢良好,可以適當的修剪枝葉,可避免蘆筍出現徒長的現象。
5. 蘆筍的種植方法,於4月下旬至5月上旬進行播種
蘆筍又名"荻筍"、"南荻筍",為百合科植物石刁柏的嫩芽,是世界十大名菜之一。蘆筍富含多種氨基酸、蛋白質和維生素,其含量均高於一般水果和蔬菜,在國際市場上享有「蔬菜之王」的美稱。那麼,蘆筍是如何種植的呢?本文為大家詳細介紹蘆筍的種植方法,喜歡吃蘆筍的朋友千萬別錯過哦!
一、 種子處理
播種前用25度-30度的溫水浸泡3-5天,每天換水1-2次,待種子吸足水分撈出,拌細沙或者蛭石,裝於容器內,蓋濕毛巾,置於25-30度條件下催芽,每天翻動2次,經5-8天露白後即可播種。
二、 播種育苗
家庭盆栽播種方法;
小花園種植的朋友,可以用泥炭土或者育苗土加育苗盤,育苗塊加育苗箱的方法育苗,覆土厚度是2-3厘米左右,在溫度25-30度育苗最佳。
在農業生產播種方法 ;
1、苗床准備:苗床宜選擇肥沃疏鬆的沙質壤土,每畝苗床施腐熟的農家肥2500-3000公斤,磷酸二銨20公斤,鉀肥15公斤,耕翻入土精細整地後作畦,畦寬1.3-1.5米。播種採用縱畦橫開溝,行距20-30厘米,株距7-10厘米,用扎眼器扎眼,每眼播一粒種子,覆土2.5厘米,然後蓋上薄草以增溫保溫。播種時間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地溫穩定通過10℃為宜)。
2、大棚育苗:
①營養土配製,腐熟農家肥30{bf},草炭30{bf},陳爐灰20{bf},農田土20{bf}(無農葯殘留)每公斤營養土中加磷酸二銨50克。
②營養缽(8x12厘米)育苗,每個缽體內播一粒種子,播深2厘米,覆土2厘米,澆透水。
③溫濕度管理,蘆筍發芽適宜的溫度25度-28度,出苗後25度,最高不超過30度,最低溫度不低於8度,土壤保持濕潤狀態為宜。出苗後幼苗根系弱小,旱時及時澆水,及時除草,定植前7-10天,開始大通風煉苗,使其適應外界自然環境,達到健苗標准,有地上莖3條以上,地下貯藏根5-7條。
三、 適時移栽
1、選地。選擇土質疏鬆透氣性好,地勢高,排水通暢,土層深厚,富含有機質的沙壤土,PH值 5.8-6.7為宜,前茬不宜種胡蘿卜、甜菜。
2、整地與施肥。深翻20-25厘米起壟,每畝施腐熟農家肥3000公斤,加三元復合肥25公斤做底肥,.壟寬1.2-1.4米.
3、定植。株距30-40厘米,用鐵鍬挖定植溝,深30厘米,寬30-40厘米,溝內畝施三元復合肥25公斤加有機肥1500公斤,施入溝內混合均勻,再撒入10厘米厚的表土,溝中心微高,把分級的筍苗放入溝內,大壯苗每穴一株,弱小苗每穴兩株.將根系伸向四周,芽眼順溝朝同一方向,排成直線,便於管理培土和採收.一手扶住苗身,先蓋少量土並壓實,然後再蓋細土4-5厘米,澆透水,水滲下後的再蓋土1-2厘米,防止板結和水分蒸發,移栽後3-4天天及時查苗補栽,防止缺苗。
四、 定植後的管理
定植後連澆兩次水,然後及時中耕保墒。新莖高10~15厘米時,結合施肥進行第三次澆水,以後每隔10天澆1次水,雨季基本不澆水。立秋後,結合施肥進行澆水,以後每隔10~15天澆1次水,11月中下旬土壤封凍前澆冬水。 栽後1~2年內要促進地上部生長。緩苗後及時中耕除草並追施1次促苗肥,30天後視苗情追第二次肥,立秋後追第三次肥。冬季割去地上部的枯莖,清潔田園,施腐熟的有機肥,為第二年春天植株萌發提供養分。定植後第三年進入采筍期,為促進當年新株的萌發和生長,在採收結束前15天,施復合肥,氯化鉀。立秋後再施1次,以促進秋莖生長健壯。冬季,施腐熟的有機肥。
定植後2年內不採筍,3~4後可少量采筍,5~15年為盛采期。開始采筍後進行培土,培土高度在20~30厘米之間。產筍第一年培土時,保證上壟口寬20厘米,以後逐後增加,第五年不少於40厘米培土時不要傷肉質根,採收結束後及時退土復原。可用覆蓋黑色地膜代替培土。另外,在開始采筍的前2年,可在蘆筍的行間間作蘿卜、草莓、花生。
五、 病蟲害防治
1、病害:主要病害為莖枯病和褐斑病,防治方法以農業防治為主,做到冬春季徹底清理田園,多施有機肥和鉀肥,促使植株健壯,增強抗病力,及時清除田間積水,降低地下水和田間濕度,控制發病條件.葯劑防治75{bf},百菌清600倍,70{bf}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採用波爾液、多菌靈等葯劑塗莖防治莖枯.
2、蟲害:主要有地老虎、螻蛄、金針蟲、蠐螬。防治措施:清理好園田,鏟除雜草,嚴禁使用未腐熟農家肥,發現害蟲,可用90{bf}敵百蟲晶體50克,溶解後加炒熟玉米面5公斤拌均勻,製成毒餌,撒在蟲害區,每小堆放25克左右,或用辛硫磷1000倍灌根.
五、 科學採收
1、採收前處理,為了提早上市可在4月初,按壟扣小棚,拱高30厘米,寬40-50厘米,覆蓋地膜,出筍後棚溫25度為宜,超過30度及時通風降溫,外界氣溫達到20度時,可撤掉棚膜,一般筍高20-25厘米開始採收.
2、採收時間,一般在5月中旬開始採收,以後各年相同。綠蘆筍要求色澤深綠、鮮嫩、整齊,筍尖鱗片抱合緊密不散失,筍條直不彎曲,無畸形,無蟲蝕,採收時間在上午9-11點為宜。
3、採收方法,用專用不銹鋼小刀,整齊地割下嫩莖,莖部不要留高茬,放於筐內用濕毛巾蓋上,放在陰涼處,防止跑水老化。對生長過細、彎曲、畸形、殘枝、弱枝病株應及時割除,每株留1-2個健壯莖桿進行光合作用,當其高度達到70厘米及時摘心,控制株高。
6. 養護蘆筍時,可以每周澆水一次,盆栽蘆筍一盆幾株比較好呢
盆栽蘆筍可以種八種左右的植物,種植蘆筍時必須選擇合適的土壤。蘆筍適合生長在微量元素豐富、排水良好的土壤中,因此種植蘆筍時可利用有機質豐富、土壤質量疏鬆的砂壤土。
蘆筍在成長過程中會損耗很多的化學物質,因此在保養蘆筍的情況下,會為蘆筍提供有效的養分,使蘆筍發展更為充沛,在為蘆筍提供化學物質時要小心肥料施加量,以防為蘆筍提供過多的是營養成分,導致蘆筍的化肥損害。
7. 花盆栽蘆筍的土可用些黃沙和炭灰嗎
花盆栽蘆筍用黃沙和炭灰也行,但必須追肥,保證肥力。
在講述盆栽蘆筍的種植方法之前,先和花友說一說需要了解的基本知識,然後花友再定奪是否還繼續盆栽蘆筍,一般來說我們盆栽蘆筍可以是播種,也可以直接栽種根莖,如果是播種,起碼需要3年以後才能少量采筍,5年後才是盛采期。當然如果是直接買根莖種植,可以縮短這個時間。
另外,盆栽蘆筍花友需要准備較深的盆,一般的淺盆並不是適合。綜上,如果花友要盆栽蘆筍,先要有3-5年的時間預期,還有就是有較大較深的花盆准備。
言歸正傳,下面我們來看看盆栽蘆筍的種植方法。
蘆筍適應性強,易栽培,對氣溫要求不嚴,冬季地下部分在土壤中能耐-20℃低溫,生長期能耐35~37℃高溫,在南方全年生長,北方地區冬季進入休眠狀態,第二年會繼續生長。
一、種子處理
播前用25℃~30℃的溫水浸泡3~5天,每天換水1~2次,待種子吸足水分撈出,拌細沙或者蛭石,裝於容器內,蓋濕毛巾,置於25~30℃條件下催芽,每天翻動2次,經5~8天露白後即可播種。
播種可以用泥炭土或者育苗土加育苗盤,育苗塊加育苗箱的方法育苗,覆土厚度是2-3厘米左右,在溫度25-30度育苗最佳。
二、定植
在苗高15厘米以上時,可移入花盆,盆深宜25厘米以上,把pH值5.8一7的富含有機質的沙質壤土或曬干打碎的塘泥、沖沙(3:1),暴曬1周並消毒後作盆土,再施入腐熟的廄肥、復合肥作基肥。
三、定植後的管理
定植後注意通氣保濕,土壤水分保持60%~70%,過旱應適量澆水,雨季應挖排澇溝,防止存水爛根。
蘆筍其實很好養,只要有耐心,下面我們簡單來說說採收,蘆筍一般在5月中旬左右開始採收,一般在上午9-11點之間進行,用不銹鋼小刀,整齊地割下嫩莖,莖部不要留高茬,注意不要全部都採收了,每株留1~2個健壯莖桿進行光合作用,當其高度達到70厘米及時摘心,控制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