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地理現象是不同的地理過程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的結果。這些現象的不同特徵,可以通過調查和試驗數據展示出來。每次調查和試驗,可以認為是地理現象的一次隨機抽樣。通過對調查和試驗結果的統計分析可以獲得對地理現象總體的認識。
統計方法:
統計學方法廣泛使用於地理學的研究中,並取得了多方面的成果。
1.數據的獲取與處理、記錄、整理和比較數據,並將結果用圖表進行顯示。
2.抽樣,為問題分析提供統計根據。
3.數據分析,探索數據中存在的趨勢、點群以及簡單的或多重的相關性。
4.假設檢驗,驗證可說明具體現象的原因和起源的概念或模型。
5.定量預測,對具體問題提供解答。
模型分類:
根據統計相關模型的應用目的,將模型分為三類:1)相關分析;2)回歸分析;3)因子分析。模型的數據分布假設是多元正態分布。
② GIS的功能
由計算機技術和空間數據相結合而產生的 GIS 這一高新技術,包含了處理地理信息的各種高級功能,但是它的基本功能是數據的採集、管理、處理、分析和輸出。
1. 數據採集與編輯
它主要用於獲取數據,保證地理信息系統資料庫中的數據在內容與空間上的完整性、數值邏輯一致性與正確性等。通過數據採集與編輯,可以將地理信息系統的數據抽象為不同層的實體地物要素,按順序轉化為 ( x,y) 坐標及對應代碼,輸入到計算機中。目前可用於地理信息系統數據採集的方法與技術很多,自動化掃描輸入與遙感數據集成最為人們關注。
2. 數據存儲與管理
這是建立地理信息系統資料庫的關鍵步驟,涉及空間數據和屬性數據的組織。空間數據結構的選擇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系統所能執行的數據與分析的功能。在地理信息系統數據進行組織與管理中,最為關鍵的是如何將空間數據與屬性數據融合為一體。此外,對空間數據的管理技術還包括: 空間資料庫的定義、數據訪問和提取、從空間位置檢索空間物體及其屬性、從屬性條件檢索空間物體及其位置、開窗和接邊操作、數據更新和維護等。
3. 數據處理與變換
由於地理信息系統涉及的數據類型多種多樣,同一種類型的數據的質量也可能有很大的差異。為了保證系統數據的規范和統一,必須對數據進行相應的處理與變換。初步的數據處理主要包括數據格式化、轉換、概括。數據的格式化是指不同數據結構的數據間變換,是一種耗時、易錯、需要大量計算量的工作,應盡可能避免。數據轉換包括數據格式轉化、數據比例尺的變化等。在數據格式的轉換方式上,矢量到柵格的轉換要比其逆運算快速、簡單; 數據比例尺的變換,涉及數據比例尺縮放、平移、旋轉等方面,其中最為重要的是投影變換。目前地理信息系統所提供的數據概括功能極弱,與地圖綜合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需要進一步發展。
4. 空間查詢與分析
空間查詢是地理信息系統以及許多其他自動化地理數據處理系統應具備的最基本的分析功能; 而空間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統的核心功能,也是地理信息系統與其他計算機系統的根本區別。地理信息系統的空間查詢與分析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幾項:
( 1) 空間查詢: 是 GIS 最基本的功能,包括已知屬性查詢圖形,已知圖形查詢屬性及多種條件的綜合查詢。
( 2) 拓撲疊合: 將同一地區兩個或多個不同圖層的特徵相疊合,建立新的空間特徵。
( 3) 緩沖區分析: 對資料庫中的點、線、面實體建立各種類型要素的緩沖區多邊形,來確定不同地理要素的空間鄰近度。
( 4) 網路分析: 是 GIS 空間分析的重要組成部分。網路模型是運籌學中的一個基本模型,例如,在城市的街道區建立圖書館、醫院等公共設施,希望各居民住家到達這些設施的路途最短; 而在建立消防站、救護車站時,需要路途最短、花費時間最少等。
( 5) 數字地形分析: 通過構造數字高程模型 ( DEM) ,對地形進行分析,包括坡度、坡向、地表粗糙度、剖面分析、通視分析等。
5. 數據顯示與輸出
GIS 為用戶提供了許多用於地理數據表現的工具,其形式既可以是計算機屏幕顯示,也可以是諸如報告、表格、地圖等硬拷貝圖件。圖形輸出 GIS 產品的主要表現形式,包括各種類型符號圖、點值圖、暈線圖、等值線圖、立體圖等。
③ GIS中如何查找包含曲線的面
摘要 您好,我正在根據您提的問題整理答案,請稍等一會兒哦~
④ 圖示路線的查詢主要地理信息技術是
圖示路線的查詢主要地理信息技術是GIS。
一般路線查詢都是用GIS.
GIS主要用於對地理空間數據的查詢、更新、管理、空間分析和應用評價
⑤ GIS 中兩種基本查詢的原理是什麼
空間查詢和屬性查詢
查詢方式上來講,空間查詢是通過空間位置信息進行查詢,如地圖點擊查詢、框選、園選等,屬性查詢一般來說就是你輸入要查詢的內容,常見的如地址查詢,系統返回給你查詢結果。
查詢結果上來講,空間查詢和屬性查詢表現和內容上可以一樣,結果既可以在地圖上顯示也可以在通常的頁面上顯示。
總的來說,屬性查詢是直接式,空間查詢是間接式的,通過空間位置或范圍間接的查詢屬性信息
⑥ GIS空間數據類型有哪些
1、矢量數據結構,包括:簡單數據結構、拓撲數據結構、曲面數據結構。
柵格數據結構,包括:柵格矩陣結構、遊程編碼結構、四叉樹數據結構、八叉樹和十六叉樹結構。
2、(1)空間聚類方法在高速公路病害密集區分析中的應用。
高速公路路面的病害總是在某些地段較為密集,在某些地段較為疏散.找出病害密集的區域,對於養護決策有著重要的意義.空間聚類可對空間物體的集群性進行分析,應用聚類分析,探尋高速公路的病害密集區,制定養護對策,節省人力、物力、財力。
(2)聚類分析法在城市經濟空間分區中的應用
城市經濟分區涉及多個要素,靠僅有的經驗和專業知識做定性分類是遠遠不夠的,往往帶有主觀性和隨意性。為找出多個城市之間的比較優勢和差距,為有關政策機構在制定政策時提供參考,針對城市綜合競爭力的8大要素,採用Q型聚類分析法進行最優分割,按評價系數進行分類。1Q型聚類分析法聚類分析(Cluster Analysis)是研究「物以類聚」的一種方法,國內有人稱它為群分析、點群分析、簇群分析等,其基本思想是從一批樣本的多個觀測指標中,找出度量樣本之間或指標之間相似程度(親疏關系)的統計量,構成一個對稱的相似性矩陣,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找尋各樣本。
⑦ GIS的基本功能是什麼
就GIS本身來說,大多數功能較全的GIS一般均具備四種類型的基本功能,它們分別是: 數據採集與編輯功能 GIS的核心是一個地理資料庫,所以建立GIS的第一步是將地面的實體圖形數據和描述它的屬性數據輸入到數據中,即數據採集.為了消除數據採集的錯誤,需要對圖形及文本數據進行編輯和修改. 屬性數據編輯與分析 屬性數據比較規范,適應於表格表示,所以許多地理信息系統都採用關系資料庫管理系統管理. 通常的關系資料庫管理系統(RDBMS)都為用戶提供了一套功能很強的數據編輯和資料庫查詢語言,即SQL,系統設計人員可據此建立友好的用戶見界面,以方便用戶對屬性數據的輸入、編輯與查詢. 除文件管理功能外, 屬性資料庫管理模塊的主要功能之一是用戶定義各類地物的屬性數據結構. 由於GIS中各類地物的屬性不同, 描述他們的屬性項及值域亦不同, 所以系統應提供用戶自定義數據結構的功能,系統還應提供修改結構的功能,以及提供拷貝結構、刪除結構、合並結構等功能. 制圖功能 GIS的核心是一個地理資料庫。建立GIS首先是將地面上的實體圖形數據和描述它的屬性數據輸出到資料庫中並能編制用戶所需要的各種圖件。因為大多數用戶目前最關心的是制圖。從測繪角度來看,GIS是一個功能極強的數字化制圖系統。然而計算機制圖需要涉及計算機的外圍設備,各種繪圖儀的介面軟體和繪圖指令不盡相同,所以GIS中計算機繪圖的功能軟體並不簡單,ARC/INFO的制圖軟體包具有上百條命令,它需要設置繪圖儀的種類,繪圖比例尺,確定繪圖原點和繪圖大小等. 一個功能強的制圖軟體包還具有地圖綜合,分色排版的功能. 根據GIS的數據結構及繪圖儀的類型,用戶可獲得矢量地圖或柵格地圖. 地理信息系統不僅可以為用戶輸出全要素地圖, 而且可以根據用戶需要分層輸出各種專題地圖,如行政區劃圖、土壤利用圖、道路交通圖、等高線圖等等. 還可以通過空間分析得到一些特殊的地學分析用圖,如坡度圖、坡向圖剖面圖等等. 空間資料庫管理功能 地理對象通過數據採集與編輯後,形成龐大的地理數據集。對此需要利用資料庫管理系統來進行管理。GIS一般都裝配有地理資料庫,其功效類似對圖書館的圖書進行編目,分類存放,以便於管理人員或讀者快速查找所需的圖書。其基本功能包括:1.資料庫定義 2.資料庫的建立與維護 3.資料庫操作 4.通訊功能 空間分析功能 通過空間查詢與空間分析得出決策結論,是GIS的出發點和歸宿。在GIS中這屬於專業性,高層次的功能。與制圖和資料庫組織不同,空間分析很少能夠規范化,這是一個復雜的處理過程,需要懂得如何應用GIS目標之間的內在空間聯系並結合各自的數學模型和理論來制定規劃和決策。由於它的復雜性,目前的GIS在這方面的功能總的來說是比較低下的。典型的空間分析有: 拓撲空間查詢 空間目標之間的拓撲關系有兩類,一種是幾何元素的節點、弧段和面塊之間的關聯關系,用以描述和表達幾何要素間的拓撲數據結構,另一種是GIS中地物之間的空間拓撲關系,這種關系可以通過關聯關系和位置關系隱含表達,用戶需通過特殊的方法進行查詢. 緩沖區分析 緩沖區分析是根據資料庫的點、線、面實體,自動建立其周圍一定寬度范圍的緩沖區多邊形,它是地理信息系統重要的和基本的空間分析功能之一. 疊置分析 將同一地區,同一比例尺的兩組或更多的多邊形要素的數據文件進行疊置,根據兩組多邊形邊界的交點來建立具有多重屬性的多邊形或進行多邊形范圍的屬性特徵的統計分析. 空間集合分析 空間集合分析是按照兩個邏輯子集給定的條件進行邏輯交運算、邏輯並運算、邏輯差運算。 地學分析 地理信息系統除有以上基本功能外,還提供一些專業性較強的應用分析模塊,如網路分析模塊,它能夠用來進行最佳路徑分析,以及追蹤某一污染源流經的排水管道等等.土地適應性分析可以用來評價和分析各種開發活動包括農業應用、城市建設、農作物布局、道路選線等用地,優選出最佳方案,為土地規劃提供參考意見.發展預測分析可以根據GIS中存儲的豐富信息,運用科學的分析方法,預測某一事物如人口、資源、環境、糧食產量等,及今後的可能發展趨勢,並給出評價和估計,以調節控制計劃或行動.另外,利用地理信息系統還可以進行最佳位址的選擇,新修公路的最佳路線選擇,輔助決策分析和地學模擬分析等等. 數字高程模型的建立 數字高程模型有三種主要的形式,包括格網DEM、不規則三角網(TIN),以及由兩者混合組成的DEM。格網DEM數據簡單,便於管理,但因格網高程是原始采樣點的派生值,內插過程將損失高程精度,僅適合於中小比例尺DEM的構建。TIN直接利用原始高程取樣點重建表面,它能充分利用地貌特徵點、線,較好地表達復雜的地形,但TIN存儲量大,不便於大規模規范管理,並難以與GIS的圖形矢量數據或柵格數據以及遙感影像數據進行聯合分析應用。所以一般的GIS都提供了兩種數字高程模型的軟體包,用戶可以根據需要進行選擇。 地形分析:包括等高線分析,透視圖分析,坡度坡向分析,斷面圖分析及地形表面面積和挖填方體積計算。最佳路徑分析,追蹤污染源流分析,農業布局合理性分析,城市布局合理性分析,道路選線分析等。
⑧ MAPGIS如何查詢線和面的交叉部分
空間分析模塊,有個線面相交分析,用線交面可以得到相交的線,面交線可以得到兩者相交的面。
⑨ GIS空間分析有哪些類型並對每種類型做簡單介紹
GIS的空間分析總體上來分可以分為專題圖的空間分析,網路分析,DTM分析
一、專題圖的空間分析包括:疊加分析,包含查詢分析,緩沖分析.
1.疊加分析則主要有
1)視覺信息疊加:視覺信息疊加是將不同側面的信息內容疊加顯示在結果圖件或屏幕上,以便研究者判斷其相互空間關系,獲得更為豐富的空間信息.
2)點與面疊加:點與多邊形疊加,實際上是計算多邊形對點的包含關系.
3)線與面疊加:是比較線上坐標與多邊形坐標的關系,判斷線是否落在多邊形內.
4)面與面疊加:多邊形疊加將兩個或多個多邊形圖層進行疊加產生一個新多邊形圖層的操作,其結果將原來多邊形要素分割成新要素,新要素綜合了原來兩層或多層的屬性.常用的面疊加主要有相交,相減,判別,求並集等.
2.包含分析查詢:包含分析確定要素之間是否存在著直接的聯系,即矢量點、線、面之間是否存在在空間位置上的聯系,這是地理信息分析處理中常要提出的問題,也是在地理信息系統中實現圖形——屬性對位檢索的前提條件與基本的分析方法.
3.緩沖區分析:緩沖區分析是研究根據資料庫的點、線、面實體,自動建立其周圍一定寬度范圍內的緩沖區多邊形實體,從而實現空間數據在水平方向得以擴展的信息分析方法.
二、網路分析:網路分析是運籌學模型中的一個基本模型,它的根本目的是研究、籌劃一項網路工程如何安排,並使其運行效果最好,如一定資源的最佳分配,從一地到另一地的運輸費用最低等.其基本思想則在於人類活動總是趨於按一定目標選擇達到最佳效果的空間位置.
三、DTM分析:DEM (數字高程模型)和 DTM(數字地形模型) 主要用於描述地面起伏狀況,可以用於提取各種地形參數,如坡度、坡向、粗糙度等,並進行通視分析、流域結構生成等應用分析.因此,DEM 在各個領域中被廣泛使用.DEM 是建立 DTM 的基礎數據,其它的地形要素可由 DEM 直接或間接導出,稱為 「 派生數據 」 ,如坡度、坡向.
⑩ aicgis中如何查短線折刺
ArcGIS產品線為用戶提供一個可伸縮的,全面的GIS平台。ArcObjects包含了許多的可編程組件,從細粒度的對象(例如單個的幾何對象)到粗粒度的對象(例如與現有ArcMap文檔交互的地圖對象)涉及面極廣,這些對象為開發者集成了全面的GIS功能。
應答時間:2021-08-10,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