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在野外可以採用幾種方法凈化水並具體敘述其方法
一般說來,除泉水和井水(地下深水井)可直接飲用外,不管是河水、湖水、溪水、雪水、雨水、露水,還是通過滲透、過濾、沉澱而得到的水,最好都應進行消毒處理後再飲用.那麼,怎樣進行消毒呢?方法如下:
1.將凈水葯片放入水容器中,攪拌搖晃,靜置幾分鍾,即可飲用,可灌入壺中存儲備用.一般情況下,一片凈水葯片可對1升的水進行消毒,如果遇到水質較混濁可用幾片凈水葯片進行消毒.目前,軍隊大都採用此法在野外對水進行消毒.
2.如果沒有凈水葯片,可以用隨身攜帶的醫用碘酒代替凈水葯片對水進行消毒.在已經凈化過的水中,每一升水滴入3一4滴碘酒,如果水質混濁,則在每升水中放入的碘酒要加倍.攪拌搖晃後,靜置的時間也應長一些, 20一30分鍾後,即可飲用或備用.
3.利用亞氯酸鹽,即漂白劑,也可以起到消毒的作用.在已凈化的水中,每升水滴入漂白劑3、4滴,水質混濁則加倍,搖晃勻後,靜置30分鍾,即可飲用或備用.只是水中有些漂白劑的味兒,注意不要把沉澱的濁物一同喝下去.
4.如果以上的消毒葯物均沒有,正巧隨身攜帶有野炊時用的食醋(白醋也行),也可以對水進行消毒.在凈化過的水中倒人一些醋汁,攪勻後,靜置30分鍾後便可飲用.只是水中有些醋的酸味.
5.在海拔高度不太高(海拔3000米以下)且有火種的情況下,把水煮沸5分鍾,也是對水進行消毒的很好的方法.
6.如果尋找到的水是鹹水時,用地椒草與水間煮,這雖不能去掉原來的咸,卻能防止發生腹痛、腹脹、腹瀉.如果水中有重金屬鹽或有毒礦物質,應用濃茶與水間煮,最後出現的沉澱物不要喝.
目前,有一種飲水凈化吸管,在野外非常實用,形如一支粗鋼筆,經它凈化的水無茵、無毒、無味,無任何雜質,不需經過沸煮即可飲用,很輕便.
另外要提醒朋友們注意的是,在水源緊缺的情況下,要合理安排飲用水,不要為一時口渴而狂飲.另外,在野外工作或探險中,喝水也要講究科學性.如果一次喝個夠,身體會將吸收後多餘的水分排泄掉,這樣就會白白的浪費很多的水.如果在喝水時,一次只喝一兩口,然後含在口中慢慢咽下,過一會兒感覺到口渴時再喝一口,慢慢地咽下,這樣重復飲水,既可使身體將喝下的水充分吸收,又可解決口舌咽喉的乾燥.一標准水壺(9一11升)的水量,運用正確的飲水方法,可使一個單兵在運動中堅持6一8小時,甚至更長些.
⑵ 野外如何過濾地下水,野外生存值得學習
獲取飲用水的途徑通常有兩條:一條是挖掘地下水,另一種是凈化地面水。我們只介紹一下從地表水獲取飲用水的方法。 通常雨水可以直接飲用。下雨時,可用雨布、塑料布大量收集雨水,也可用空罐頭盒、杯子、鋼盔等容器收接雨水。 當沒有可靠的飲用水又無檢驗設備時,可以根據水的色、味、溫度、水跡,概略鑒別水質的好壞。純凈水的在水層淺時無色透明,深時呈淺藍色。可以用玻璃杯或白瓷盛水觀察。通常水越清水質越好,水越渾則說明雜質多。一般清潔的水是無味的,而被污染的水則時常帶有一些異味。地面水的水溫,因氣溫變化而變化,淺層地下受氣溫影響較小,深層地下水水溫低而恆定。如果所取樣的水不符合這些規律,則水質一般都有問題。此外還可以用一張白紙,將水滴在上面晾乾後觀察水跡。清潔的水無斑跡,如有斑跡則說明水中有雜質,水質差。 在野外最好不要飲用從雜草中流出的水,而以從斷崖或岩石中流出的清水為佳。飲用河流或湖泊中的水時,可在離水邊1~2米的沙地上挖個小坑,坑裡滲出的水較之直接從河湖中提取的水清潔。 在野外,可以用飲水消毒片、漂白粉精片以及明礬等葯品凈化水。在專家指導下,還可用一些含有粘液質野生植物凈化水。切記,不論多麼口喝,都不要飲用不潔凈的水,萬不得已時,也要把水煮開再喝。 生存技巧之找水、收集水 生命離不開水,沒有食物正常人可以活三周,但沒有水,三天都活不了,所以水要優先考慮,幾點小提示,希望幫助你在野外迅速找到或收集到水。 1. 找水源首選之地是山谷底部地區,高山地區尋水,應沿著岩石裂縫去找,乾涸河床沙石地帶往往會挖到泉眼。 2. 在海岸邊,應在最高水線以上挖坑,很可能有一層厚約5厘米的沉濾水浮在密度較大的海水層上。 3. 飲用凹地積水處的水時,必須做到先消毒、沉澱後煮沸飲用。 4. 收集雨水:在地上挖個洞,鋪上一層塑料,四周用粘土圍住,可以有效地收集雨水。 5. 凝結水:在一段樹葉濃密的嫩枝上套一隻塑料袋,葉面蒸騰作用會產生凝結水。 6. 跟蹤動物、鳥類、昆蟲、或人類蹤跡可以找到水源。 7. 植物中取水:竹類等中空植物的節間常存有水,藤本植物往往有可飲用的汁液,棕櫚類、仙人掌類植物的果實和莖干都含有豐富的水分。 8. 日光蒸餾器:在乾旱沙漠地區利用下述方法能較好地收集到水:在相對潮濕的地面挖一大約寬90厘米、深45厘米的坑,坑底部中央放一集水器,坑面懸一條拉成弧形的塑料膜。光能升高坑內潮濕土壤和空氣的溫度,蒸發產生水汽,水汽與塑料膜接觸遇冷凝結成水珠,下滑至器皿中。 野外生存技巧之睡袋使用 睡睡袋是有技巧的。不會「睡」的人即使用高寒睡袋(零下35度)在一般低溫下(零下5度)也會感到冷,那麼怎樣才能睡得更暖些呢?在使用睡袋時,有很多外在因素影響睡袋的性能,要注意的是睡袋本身並不發熱,它只是有效地將體溫流失減低,下面的條件會幫助你睡得更暖和。 ▲ 避風防潮在野外,一個擋風的帳篷能提供一個溫暖的睡眠環境。在選擇營地時,不要選擇谷底,那裡是冷空氣的聚集地,也要盡量避開承受強風的山脊或山凹。一張好的防潮墊能有效地將睡袋與冰冷潮濕地面分開,充氣式效果更佳,在雪地上需用兩張普通防潮墊。 ▲ 保持睡袋乾爽睡袋吸收的水分並非主要來自外界,而是人體,即使在極寒冷的情況下,人體在睡眠時仍會排出起碼一小杯的水分。保溫棉在受潮後會粘結而失去彈性,保溫能力下降。如睡袋連續使用多天,最好能在太陽下晾曬。經常清洗睡袋可使保溫棉保持彈性。 ▲ 多穿衣服一些較松軟的衣物可兼作加厚睡衣用。將人與睡袋之間的空隙充填滿,也可使睡袋的保暖性加強。 ▲ 睡前熱身人體就是睡袋的熱量來源,如臨睡前先做一小段熱身運動或喝一杯熱飲,會將體溫略為提高並有助於縮短睡袋的變暖的時間。
⑶ 在野外怎麼用木炭,沙子,石頭過濾水的先後順序
需要准備的材料:空的礦泉水瓶、沙石、木炭、杯子、干凈的布。
6、所有步驟全部完工,注意水一定要煮開才能喝,這個過濾方法只是過濾掉泥土。水要燒開才能殺死水裡的細菌。
⑷ 求野外過濾水的方法 越多越好
以下五種方法可以過濾水:
1、選擇一款物理凈水器。
泵式凈水器是最便宜的物理凈水器,但是它工作效率低,比較費時。長途旅行的話,最好選擇重力凈水袋。重力凈水袋一般有兩個由軟管連接的濾袋。其中一個濾袋裡裝有過濾器。在給這個濾袋灌滿水後,將它掛起來,過濾後的水就會流入另一個干凈的濾袋裡。
這種方法既快速又方便,也省去了攜帶大量一次性過濾器的麻煩。這些凈水器雖然不能預防病毒,但卻可以阻隔細菌。
2、了解化學消毒。
化學消毒一般會用到消毒葯片。消毒葯片雖然耗時長,但是價格便宜,且能有效殺滅大部分的細菌和病毒。消毒葯片分為碘片和二氧化氯片這兩種類型。
碘片需要在水中放置30分鍾以上。而這些葯片可以掩蓋碘的味道。孕婦和有甲狀腺疾病的人不宜使用碘片。而且任何人都不能連續幾周依賴這種方法來供水。
使用二氧化氯片消毒的話,至少得等上30分鍾。二氧化氯可以殺死碘片無法消滅的隱孢子蟲。但是在飲水前,等上4個小時。
3、試試用紫外線消毒。
紫外線燈可以殺死細菌和病毒。但要用紫外線燈給水消毒的話,水要足夠清澈,且照射時間要足夠長。不同的紫外線燈和紫外線筆的光照強度都不同,應按照產品的說明使用。
4、燒水。
將水煮沸,再持續加熱一分鍾以上,這樣能消滅掉水裡的致病菌。一天燒幾次水雖然不方便,但不管你是用它來做晚飯還是泡咖啡,已經燒過的水就沒有必要再過濾了。
海拔高的地方,空氣比較稀薄,水的沸點也會降低,所以水至少要煮3分鍾左右。殺滅細菌和病毒依靠的是高溫,和水沸騰本身沒有關系。
5、滲透法。
當你找到的水源里有漂浮的異物或水質混濁不清時,可以在離水源3~5米處向下挖一個大約50~80厘米深,直徑約1米的坑,讓水從砂、石、土的縫隙中自然滲出,然後,輕輕地將已滲出的水取出,放入盒或壺等存水容器中,注意:不要攪起坑底的泥沙,要保持水的清潔干凈。
⑸ 野外求生的時候怎樣過濾海水
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
1.冷凍法
冷凍法,即冷凍海水使之結冰,在液態海水變成固態冰的同時鹽被分離出去。冷凍法與蒸餾法都有難以克服的弊端,其中蒸餾法會消耗大量的能源並在儀器里產生大量的鍋垢,而所得到的淡水卻並不多;而冷凍法同樣要消耗許多能源,但得到的淡水味道卻不佳,難以使用。
2.蒸餾法
海水淡化法工藝之蒸汽冷凝 在蒸發結晶器內,除海水析出冰晶以外,還將產生大量的蒸汽,這些蒸汽必須及時移走,才能使海水不斷蒸發與結冰。
3.反滲透法
通常又稱超過濾法,是1953年才開始採用的一種膜分離淡化法。該法是利用只允許溶劑透過、不允許溶質透過的半透膜,將海水與淡水分隔開的。
在通常情況下,淡水通過半透膜擴散到海水一側,從而使海水一側的液面逐漸升高,直至一定的高度才停止,這個過程為滲透。此時,海水一側高出的水柱靜壓稱為滲透壓。
4.太陽能法
人類早期利用太陽能進行海水淡化,主要是利用太陽能進行蒸餾,所以早期的太陽能海水淡化裝置一般都稱為太陽能蒸餾器。蒸餾系統被動式太陽能蒸餾系統的例子就是盤式太陽能蒸餾器,人們對它的應用有了近150年的歷史。由於它結構簡單、取材方便,至今仍被廣泛採用。
5.新吸附法
非加壓吸附滲透海水淡化法,或稱為「正向滲透法」,讓水通過多孔膜進入一種超強吸水的吸附劑的鹽濃度甚至超過海水的溶液或固態物,但溶液里的特殊鹽分很容易蒸發。分固態鹽、液態鹽方向。固態鹽解吸附耗能更小。
(5)有哪些在野外過濾水的方法擴展閱讀
在海邊游泳的人都知道,海水又咸又苦澀,那是因為海水中含有大量的鹽,其中大部分成分都是氯化鈉,除此之外其他成分還有氯化鎂、硫酸鎂、碘、鉀、鈉等其他鹽類,因為含鎂物質發苦,所以海水才會又咸又苦,而海水中鹽的含量過高,也大大超過人體的生理所承受的范圍。
據資料顯示,海水中鹽的濃度是人體體內的四倍,而人體腎臟排泄鹽的濃度最高不能高於2%,但是海水中鹽的濃度約為3.5%!
如果我們直接飲用海水,會馬上導致細胞大量失水。打個比方來說,人體就像我們生活中的腌咸蘿卜,把一根新鮮的蘿卜放到一定濃度的鹽水裡,過一段時間後,白蘿卜就會變軟。
所以如果我沒遇到海難,在大海上漂泊時,是萬萬不可以直接飲用海水救急的,如果直接飲用海水,我們的身體立馬就會發生嚴重的脫水症狀。
⑹ 野外生存在凈化水的方法上有那些辦法
一是利用各種小型凈水器。現在還有一種鋼筆粗細的飲水凈化吸管,凈化的水無菌、無毒、無味、無雜質,在野外非常實用;二是自製凈水器。在竹筒中自下而上分層裝上石子、沙、土、木炭,將水從上向下倒入,過濾後即可飲用。有人介紹用此辦法還可在找不到水源時用來過濾自己的尿液。 下面的類型水是不能去試圖凈化的 帶有異味的水; 水面上飄浮泡沫或氣泡的水; 已經改變顏色的水; 沙漠中的湖水; 水源地周圍沒有綠色植物的水。
希望採納
⑺ 野外凈水有哪些簡易的好方法
1.將凈水葯片放入水容器中,攪拌搖晃,靜置幾分鍾,即可飲用,可灌人壺中存儲備用。一般情況下,一片凈水葯片可對1升的水進行消毒,如果遇到水質較混濁可用之片凈水葯片進行消毒。口前,軍隊至都採用此法在野外對水進行消毒。 2.如果沒有凈水葯片,可以用隨身攜帶的醫用碘酒代替凈水葯片對水進行消毒。在己凈化過的水中,每一升水滴人3一4滴碘酒,如果水質混濁,則在每升水中放入的碘酒要加倍。攪拌搖晃後,靜置的時間也應長一些, 20一30分鍾後,即可飲用或備用。 3.利用亞氯酸鹽,即漂白劑,也可以起到消毒的作用。在已凈化的水中,每升水滴人漂白劑3、4滴,水質混濁則加倍,搖晃勻後,靜置30分鍾,即可飲用或備用。只是水中有些漂白劑的味幾,注意不要把沉澱的濁物一同喝下去 4.如果以上的消毒葯物均沒有,正巧隨身攜帶有野炊時用的食醋(白醋也行),也可以對水進行消毒。在凈化過的水中倒人一些醋汁,攪勻後,靜置30分鍾後便可飲用。只是水中有些醋的酸味。 5.在海拔高度不太高(海拔3000米以下)且有火種的情況丁,把本意沸5分鍾,也是對水進行消毒的很好的方法。
⑻ 在野外怎麼可以把水過濾到可以飲用
不潔凈的水中經常會帶有一些致病的物質,所以當你在極度乾渴之際找到了水源後,最好不要急於狂飲,應就當時的環境條件,對水源進行必要的凈化消毒處理,以避免因飲水而中毒或染上疾病,人的體能就會急劇下降,在很短的時間內消耗盡體力,因而喪失行動的能力,嚴重者,甚至會因之送掉性命.
那麼,怎樣對尋找水源進行凈化和消毒處理呢?下面就介紹幾種簡便可行的方法:
滲透法
當你尋找到的水源里有飄浮的異物或水質混濁不清時,可以在離水源3~5米之處向下挖一個大約50~80厘米深,直徑約1米的坑,讓水從砂、石、土的縫隙中自然滲出,然後,輕輕地將已滲出的水取出,放入盒或壺等存水容器中.注意:不要攪起坑底的泥沙,要保持水的清潔干凈.
過濾法
當你所找到的水源泥沙混濁,有異物飄浮且有微生物或蠕蟲及水蛭幼蟲等,水源周圍的環境又不適宜挖坑時,可找一個塑料袋(質量好,不容易破的)將底部刺些小眼兒,或者用棉製單手套、手帕、襪子、衣袖、褲腿等.也可用一個可樂瓶,去掉瓶底後倒置,再用小刀把瓶蓋扎出幾個小孔,然後自下向上依次填入2~4厘米厚的無土質干凈的細砂5至7層,壓緊按實、將不清潔的水慢慢的倒入自製的簡易過濾器中,等到過濾器下面有水溢出時,即可用盆或水壺將過濾後的干凈水收集起來.如果對過濾後的水質不滿意,可將過濾後的水再次進行過濾,直到滿意為止.
沉澱法
將所找到的水收集到盆或壺等存水容器中放入少量的明礬或木棉枝葉(搗爛)、仙人掌(搗爛)、核桃仁(搗爛)攪拌勻後沉澱30分鍾,輕輕舀起上層的清水,不要攪起已沉澱的濁物,這樣,你便能得到較為干凈的水了.一般說來,除泉水的井水(地下深井水)可直接飲用外,不管河水、湖水、溪水、雪水、雨水、露水,還是通過滲透、過濾、沉澱而得到的水,最好都應進行消毒處理後再飲用.那麼,怎樣進行消毒呢?方法如下:將凈水葯片放入存水容器中,攪拌搖晃,靜置幾分鍾,即可飲用,或灌入壺中存儲備用.一般情況下,一片凈水葯片可對1升的水進行消毒,如果遇到水質較混濁可用2片凈水葯片進行消毒.
目前,軍隊里都採用此方法在野外對水進行消毒.如果沒有凈水葯片,可以用隨身攜帶的醫用碘酒代替凈水葯片對水進行消毒.在已凈化過的水中,每一升水滴入3、4滴碘酒,如果水質混濁,則在每一升水中滴入的碘酒要加倍.攪拌搖晃後,靜置的時間也應長一些,20~30分鍾後,便可飲用或存儲備用.利用亞氯酸鹽,即漂白劑,也可以起到消毒的作用.在已凈化的水中,每升水滴入漂白劑3、4滴,水質混濁則加倍.搖晃勻後,靜置30分鍾.即可飲用或備用.只是水中有些漂白劑的味,注意不要反沉澱的混濁物一同喝下去.如果以上的消毒葯物均沒有,正巧隨身攜帶有野炊時用的食醋(白醋也可以用),也可以對水進行消毒.在凈化過的水中倒入一些醋汁,攪拌後,靜置30分鍾,便可飲用.只是水中有些醋的酸味.
在海拔高度不太高(海拔3000米以下)且有火種的情況下,反水煮沸5分鍾,也是對水進行消毒的很好的方法,且簡單實用.在平原郊遊或野炊時,多採用這種法對河水、湖水、溪水、雨水、露水、雪水進行消毒以保證飲水和做飯的需要.如果尋找到的水是咸或水時,用地椒草與水同煮,這樣雖不能去掉原來的苦咸,卻能防止發生腹脹、腹痛、腹瀉.如果水中有重金屬鹽或有毒礦物質,可用濃茶與水同煮,最後出現的沉澱物不要喝.
目前,有一種飲水凈化吸管,在野外非常實用,形如一隻粗鋼筆,經它凈化的水無菌、無毒、無味、無任何雜質,不需經過沸煮即可飲用,很輕便.另外要提醒朋友們注意的是,在水源緊缺的情況下,要合理安排飲用水.不要為一時口渴而狂飲至飽.其實,在野外工作或探險,喝水也要講究科學性.如果一次喝個夠,身體會將吸收後多餘的水份排瀉掉,這樣就會白白的浪費很多的水.
如果在喝水時,一次只喝一兩口,然後含在口中慢慢的咽下,過一會兒感覺到口渴時再喝一口,慢慢的咽下,這樣重復飲水.既可使身體將喝下的水充分吸收,又可解決口舌咽喉的乾燥.一標准水壺(0.1.3升)運用正確的飲水方法,可使一個單兵在運動中堅持6~8小時,甚至更長些.
⑼ 求野外過濾水的方法 越多越好
對尋找到的水源進行凈化和消毒處理有幾種簡便可行的方法。
1
滲透法
當你找到的水源里有漂浮的異物或水質混濁不清時,可以在離水源3~5米處向下挖一個大約50~80厘米深,直徑約1米的坑,讓水從砂、石、土的縫隙中自然滲出,然後,輕輕地將已滲出的水取出,放入盒或壺等存水容器中,注意:不要攪起坑底的泥沙,要保持水的清潔干凈。
2
過濾法
當你找到的水源泥沙混濁,有異物漂浮且有微生物或蠕蟲及水蛭幼蟲等,水源周圍的環境又不適宜挖坑時,可找一個塑料袋(質量好,不容易破的)將底部刺些小眼兒,或者用棉製單手套、手帕、襪子、衣袖、褲腿等,也可用一個可樂瓶,去掉瓶底後倒置,再用小刀把瓶蓋扎出幾個小孔,然後自下向上依次填入2~4厘米厚的無土質干凈的細砂、木炭粉、細砂、木炭粉、細砂5至7層,壓緊按實,將不清潔的水慢慢倒入自製的簡易過濾器中,等過濾器下面有水溢出時,即可用盆或水壺將過濾後的干凈水收集起來。如果對過濾後的水質不滿意,應再制一個簡易過濾器將過濾後的水再次進行過濾,即可滿意。
3
沉澱法
將所找到的水收集到盆或壺等存水容器中,放入少量的明礬或木棉枝葉(搗爛)、仙人掌(搗爛)、榆樹皮(搗爛),在水中攪勻後沉澱30分鍾,輕輕舀起上層的清水,不要攪起已沉澱的濁物,這樣,你便能得到較為干凈的水了。
⑽ 在野外如何凈化不幹凈的水(非常急用的時候)
在曠野中有三種方法可以獲得安全飲用水;過濾、化學處理、煮沸。
過濾——
無論是山間小溪、泉水、河水、湖水或池水,野外的任何水都應該過濾。
1、 找到或製作自己的過濾器。
咖啡過濾器、紙巾、普通列印紙甚至衣服都可以用來做過濾器(</WBR>碎石子和沙子,來製作一個效果非常好的過濾器。
2、 將水倒進去,讓它穿過過濾器。重復幾遍,清除掉雜質。
切記:過濾只能去除水中的一些雜質,無法殺死細菌和其他微生物。</WBR>最佳的辦法是先將水過濾,然後用化學物質處理水或將水煮沸。
化學處理——
1、 在每升水中加入兩滴家用漂白劑。
如果水溫非常低或極其渾濁,可以加入三滴。
2、 或者在每升水中加入一粒碘片或者五滴在葯房中買到的碘劑(2%</WBR>的濃度)。
3、 將水與漂白劑或碘混合,然後將水放置至少一小時。
這些化學物能殺死微生物。水放置的時間越長,凈化的效果越好。</WBR>將水放上一晚是最安全的做法。
煮沸——
水至少需要沸騰1分鍾,海拔每提高300米就要多沸騰1分鍾。
如果燃料充足,水在飲用前要煮沸10分鍾。水沸騰的時間越長,</W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