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獨蒜種子怎麼種植
一、獨頭蒜播種技術
獨頭蒜播種技術
播種時先按15厘米行距開溝,溝深約6厘米,然後按株距3~4厘米播種瓣,隨即覆土,厚3~4厘米。全畦播完後,均勻撒播小蘿卜種子,每畝用種量0.5千克左右,播後耙平畦面,灌水。
混播小蘿卜種子的目的是利用小蘿卜.發芽出苗快的特性,抑制蒜苗的生長,以增加獨頭率,減少分瓣蒜。
二、獨頭蒜種植如何挑選種蒜
獨頭蒜種植如何挑選種蒜
生產獨頭蒜所用的種瓣必須是小蒜瓣,所以一般多從蒜瓣較多而蒜瓣較小的大蒜品種中選擇。但是,同為小蒜瓣而大蒜品種不同時,所得獨頭蒜的百分率和單頭重有明顯差異,從而影響獨頭蒜的產量和質量。
因此,在從事獨頭蒜生產前,應進行品種比較試驗,選出適宜在當地種植的、獨頭率較高、單頭重較大的品種。
三、獨頭蒜種植如何挑選種瓣
獨頭蒜
生產獨頭蒜的種瓣大小,關繫到獨頭蒜的產量和質量。選擇大小適宜的蒜瓣作種蒜,才能獲得高的獨頭率和大小適中的獨頭蒜。
如果種瓣太大,則會生產出有2—3個蒜瓣的小蒜頭,使獨頭率降低;如果種瓣太小,則生產出的獨頭蒜太小,喪失商品價值。一般要求獨頭蒜的單重達到5-8克。
為了生產出獨頭率高而且大小適宜的獨頭蒜,需要進行種瓣大小與獨頭率及單頭重關系的試驗。據湖北的生產經驗,採用當地白皮蒜品種中的小蒜瓣(又稱「狼牙蒜」)作種瓣時,以百粒重在90克以下為宜。
四、獨頭蒜田間管理技術
小蘿卜出苗後分期間苗,使保持6~8厘米的距離。翌年早春將小蘿卜全部收獲上市後,蒜田進行中耕、除草、追肥、灌水等項管理。在蒜頭膨大期間要保證水分的充足供應。
獨頭蒜種植選擇沙壤土或輕壤土忌連作,前作物收獲後每畝施腐熟圈肥250千克、過磷酸鈣50千克作基肥。淺耕耙耱後做成寬1.4米左右的平畦。
㈡ 如何種植獨頭蒜基本的方法有哪些
繁殖方法
大蒜絕大多數品種喪失了有性生殖能力,雖然過去也發現了一些能夠進行有性繁殖或半有性繁殖的品種,但目前栽培的商業性大蒜都不具備這種能力,只能通過鱗莖分瓣等無性方式進行繁殖。[4]
栽培技術
1、選地整地
獨蒜栽培中應選擇砂土或砂壤土。前作收獲後應及早清潔田園,深翻炕曬、熟化土壤。然後按每畝施入腐熟的優質有機肥2000千克、過磷酸鈣50千克、硫酸鉀10千克。精細整地,以1~1.2米開墒,做到肥勻畦平土細,即可播種。
2、播種
種蒜的選擇:選擇主栽品種紅七星和二水早品種,它們在特定的栽培措施下,極易產生獨蒜。同時,盡量選擇單瓣重在1~2g的較小種瓣,獨蒜率可達40%左右。在高溫和長日照條件之下,頂芽迅速膨大並貯藏水分和養分,形成獨頭蒜。
種子處理:將選好的種瓣置於2℃~5℃的低溫冷庫中處理50~60天,栽培後獨蒜的比例可達50%。低溫處理過的蒜種,已解除休眠並萌動,生命活動逐步加強。出冷庫後呼吸作用旺盛,會產生強大的呼吸熱。蒜種運到家後應及時倒出包裝袋,在陰涼通風的地方攤開散熱,以免燒壞種子。
然後抓緊時間分級播種。如果不能及時播種,應每天翻動一、二次,使其散熱流暢。如已長根出芽的種瓣,要注意保濕護根。可以用青松毛、青草、包穀葉等覆蓋保濕。
播種期:經過低溫處理的蒜種,早播亦有相當的獨蒜率,但由於播後氣溫高,幼苗極易早衰而提前倒苗,所形成的獨蒜個頭較小,蒜形差(農民稱之為「草果蒜」)。特別是在低熱河谷地帶,較為突出。
相反播種偏晚,獨蒜的比例極高,如在立冬節令播種試驗,獨蒜率高達95.4%,但產量極低,小獨蒜僅有3克左右重。在秋分至寒露之間播種,其獨蒜率在40%~50%,獨蒜個大質優,綜合產值較高,故獨蒜栽培最佳播種期應掌握在此期進行。
播種密度及方法
點播法按4cm×5cm的株行距,在畦面上用木樁點孔,放入1瓣大蒜,根部向下。點完後畦面上蓋1cm厚的細土,約栽8.2~9萬苗 /畝。鏟播條播法用板鋤鏟出深4~6cm、寬15cm的播種溝,然後按4cm×7cm株行距排播種子於溝內,注意蒜瓣不能倒置。
再鏟下一播種溝的土蓋在前一溝蒜種上,這樣第二播種溝同時開好,又可擺放種子,如此不斷進行,直至播完整畦。鏟播條播法約栽6~7萬苗 / 畝,用種量為180~200kg/ 畝。各種植戶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播種方式。
如土壤乾燥,播完種後澆灌1次齊苗水。播種後大蒜出苗前3~4天內,按畝用 25%綠麥隆250ml稀釋到500倍噴霧除草。獨蒜栽培中,播種深度應掌握在4~6cm為宜。一方面幼苗出土消耗一定能量,有利於減弱植株長勢,提高獨蒜率。另一方面形成的獨蒜果形圓正,外觀商品質量好。
3、田間管理
施肥管理:獨蒜在不同生育時期,需要不同種類的肥源。總體來說,生長前期側重於氮肥,後期則傾向於磷、鉀肥。在施足底肥的基礎上,還要進行適期追肥。
種植戶的經驗是,大蒜生長過程中有兩主要施肥期:一個是催苗肥,促進蒜葉的生長;另一個是催頭肥,促進鱗莖的膨大。作為蒜頭栽培的,在越冬前要多施肥,可以促進植株的生長。
防除雜草:一是在播後芽前,畝用 60%丁草胺50g+25%的綠麥隆250g加水50kg噴霧;二是當蒜苗高10~20cm時,可人工中耕除草,同時也起到鬆土的作用,防止土壤板結,促進根系生長。
土壤水分管理:大蒜生長到4~5月份,蒜頭已經膨大。不能灌水過多,避免引起蒜瓣開散和獨蒜率降低,影響大蒜的品質。
4、適時採收
蒜苗的採收一般在蒜頭尚未成型時均密留稀,采小苗留大苗。 採收蒜薹與採收蒜頭有密切的關系,通常情況下,有蒜薹的都有分瓣的蒜頭,但是有蒜頭的不一定有蒜薹。蒜薹的採收時期應掌握在蒜薹上部打彎時在晴天上午10時後進行。
具體方法是:右手拿4cm左右長的針,左手握蒜薹,將針尖沿大蒜假莖基部刺入 2cm 並順勢往上劃,然後將蒜薹從葉鞘中取出,並將葉片向右手方向倒,蓋住劃傷部位,避免雨水沖刷,引起感病葉爛死苗。
獨蒜成熟較早,一般在來年4月中旬或5月初上市的獨蒜成熟度較好。獨蒜採收完後,加強管理,待剩餘的瓣蒜成熟後再進行瓣蒜採收。
(2)獨頭蒜種的種植方法擴展閱讀
獨頭蒜產生原因
1、種蒜選用不當
栽種大蒜首先應選用適宜本區內種植的大蒜品種,種蒜應具備蒜頭大,蒜瓣肥,並每瓣蒜分體明顯,4~8瓣構成一頭蒜。若選用蒜頭小、蒜瓣瘦的種蒜,播種後幼苗生長弱,吸肥能力差,嚴重影響鱗盤分體,易形成獨頭蒜。
2、土壤瘠薄
土壤瘠薄或連茬種過大蒜的地,受土質和肥料不足的影響,致使幼苗弱、鱗盤發育差不能分瓣而成獨頭蒜。據調查,春蒜667平方米施底肥雞糞1000kg,返青抽薹後施尿素10kg,獨頭率僅為5%~10%,不施肥的獨頭率達50%~60%。
3、播期不當
蒜瓣是由鱗盤上葉腋的側芽發育形成,同時受溫度、光照、養分多方面的影響,因此播期過早或過晚,都會影響蒜的生長發育。如春天栽種以不出九前為好,過晚就會造成獨頭蒜率高。實踐表明,春蒜在春分節前5~7天種植獨頭率為10%~15%,而春分節後5~7天種植,獨頭率達20%~30%。
4、密度過大
農民栽種蒜總想密植,節省點土地,或認為加大密度能高產,但密度大破壞了個體應占的面積,出現了單位面積上蒜株爭奪養分的現象,造成肥料不足和空間的限制而形成獨頭蒜。667平方米種3.5~4萬株,獨頭率為30%~40%,而種植2.5~3萬株,獨頭率僅為8%~10%。
5、管理不佳
大蒜適應性較強,但在生長過程中對環境條件、養分、水分,都十分敏感,管理過程中常因肥水、病蟲、草害造成個體生長不良出現鱗盤不易分芽或個體不能通過膨大形成獨頭。
㈢ 獨頭大蒜的種植方法
最好選用0.5~1.5克的小瓣蒜。也可採用天蒜播種。
要想種植獨頭蒜,最好選擇二水早、溫江紅七星蒜等早熟大蒜品種,准備新鮮成熟的飽滿種子。處理種子:提前對蒜種進行處理,播種前兩個月將蒜種放到低溫下保存,播種前放入凈水中浸泡。准備土壤:選好種植地塊,對土壤整理,施肥。正確種植:將蒜種按照一定的間距種植到土壤中,合理養護促使幼苗長出。
獨頭蒜種植時要晚播種,俗話說,種蒜不出九,出九長獨頭。獨頭蒜一般要比普通大蒜晚播5,在元月份播種,也有一些在春季三四月份播種,獨頭率高。播種早了,經過低溫春化,形成多個蒜瓣。播種太晚,獨頭蒜長不大。
㈣ 請問獨頭蒜如何種植
有農民朋友想了解獨頭蒜(蒜頭不分瓣,只有一個圓蒜頭)的種植方法,說獨頭蒜的營養價值高、口感品質比較好,大蒜自己種些留著自己吃。一
也許很多人對獨頭蒜是如何形成的以及獨頭蒜的種植方法並不是很了解,甚至在一些種植管理方法上正好與普通大蒜種植管理相反。今天就一起和大家介紹下獨頭蒜的特殊種植與管理方法,大家不妨在參考借鑒的基礎上自己試一試。
此外,相對於中晚熟的大蒜品種,使用早熟類品種晚播種的大蒜,由於播種晚、生育周期短、養分吸收供應少,長成獨頭蒜的概率會更高。
所以,如果是大蒜種植獨頭蒜,應當選擇早熟、蒜瓣相對弱小的品種,在管理得當的情況下,獨頭蒜形成率能夠達到70%以上。
另外,雖然說用弱小蒜瓣種植易得獨頭蒜,但是也不可使用太過弱小的蒜瓣,否則即使長成獨頭蒜,蒜頭的個頭也會非常小。在挑選弱小蒜瓣做種時,以0.5-1克重的蒜瓣為佳。
3、種植獨頭蒜的播種方法
①播種地的選擇
獨頭蒜的種植地,應當選擇土壤相對貧瘠、保肥保水性弱、保墒性相對較差的地塊,這樣地塊種植的大蒜在生育期內會因為水肥營養不足,而更容易長成獨頭蒜。如果土壤肥沃豐厚、大蒜生長期水肥充足,更容易長成多瓣蒜。
②播種前種子處理
為提高獨頭蒜的形成率,在大蒜播種前,應當對所用的蒜種進行低溫處理——播種前兩個月提前把挑選好的蒜種放在2-5度的低溫環境中存放,在即將播種時,再把蒜種放在干凈的井水中浸泡8-12個小時,撈出後用多菌靈拌種風晾乾後即可播種。
③獨頭蒜的播種密度
很多有經驗的蒜農也許會知道:播種密度過大的地塊,大蒜的個頭普遍不大、獨頭蒜的發生率比較高,這是因為密度大的蒜地植株之間互相搶奪有限的空間和水肥養分,造成大蒜營養不足而減產或形成獨頭蒜。
所以,要想種植獨頭蒜,可以在大蒜播種時應當適當加大種植的密度。一般來說,計劃種植獨頭蒜的地塊,可以把大蒜的播種密度增加到每畝10萬株以上,每畝用種量增加100公斤左右,播種時可以把行距縮小到10公分左右、株距6公分左右。
㈤ 種獨頭蒜的方法
獨頭蒜的種植方法如下:
1、選擇品種:要想種植獨頭蒜,最好選擇二水早、溫江紅七星蒜等早熟大蒜品種,准備新鮮成熟的飽滿種子。
2、處理種子:提前對蒜種進行處理,播種前兩個月將蒜種放到低溫下保存,播種前放入凈水中浸泡。准備土壤:選好種植地塊,對土壤整理,施肥。
3、正確種植:將蒜種按照一定的間距種植到土壤中,合理養護促使幼苗長出。
4、後期管理:在獨頭蒜長出幼苗後,可以為其提供以氮肥為主、磷鉀肥為輔的肥料,提高植株的生長速度,但幼苗期的獨頭蒜無法接受強光暴曬,此時要為其搭建遮陽網,避免過強的光照灼傷蒜苗。
㈥ 如何種植獨頭蒜基本的方法有哪些
獨頭蒜頗受消費者青睞,售價較高。所以有很多人開始 種植 獨頭蒜。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種植獨頭蒜的 方法 ,一起來看看。
種植獨頭蒜的方法
1、整地做畦。選擇沙壤土或輕壤土,忌連作。前作物收獲後每畝施腐熟圈肥250公斤、過磷酸鈣50公斤作基肥。淺耕耙耱後做成寬1.4米左右的平畦。
2、種蒜挑選。在從事獨頭蒜生產前,應進行品種比較試驗,篩選出適宜在當地種植的、獨頭率高、單頭重較大的品種。據了解,二水早、溫江紅七星蒜等早熟大蒜品種的獨頭率較高,可達76~92%.一般要求獨頭蒜的單頭重達到5~8克。為了生產出獨頭率高而且大小適宜的獨頭蒜,需要進行種瓣大小與獨頭率和單頭重關系的試驗。一般生產上採用重0.5~1.5克以下的蒜瓣作種蒜。
3、播種生產。獨頭蒜的適宜播種期必須在當地做分期播種試驗才能確定。播早了,蒜苗的營養生長期長,積累的養分較多,易產生有2~3個蒜瓣的小頭蒜;播晚了獨頭蒜太小。秋播地區一般較蒜頭栽培推遲50~80天左右播種。每畝用種量一般為100公斤左右。
4、開溝。播種時先按15厘米行距開溝,溝深約6~8厘米,然後按株距3~4厘米播種,隨即覆3~4厘米的土。全畦播完後,均勻撒播小蘿卜種子,每畝用種量0.5公斤左右,播後耙平畦面,灌水。混播小蘿卜種子的目的是利用小蘿卜發芽出苗快的特性,抑制蒜苗的生長,以增加獨頭率。
5、田間管理。小蘿卜出苗後分期間苗,保持6~8厘米的距離。翌年早春將小蘿卜全部收獲上市後,蒜田進行中耕、除草、追肥、灌水等項管理。在蒜頭膨大期間要保證水分的充足供應。
6、適時收獲。秋播地區在翌年 立夏 前後當假莖變軟、下部葉片大部乾枯後及時採收。一般每畝300~500公斤。採收後要在陽光下晾曬2~3天,以防霉爛。
種植獨頭蒜的要點
1.種蒜選用不當 栽種大蒜首先應選用適宜本區內的大蒜品種,種蒜應具備蒜頭大,蒜瓣肥,並每瓣蒜分體明顯,4~8瓣構成一頭蒜。若選用蒜頭小、蒜瓣瘦的種蒜,播種後幼苗生長弱,吸肥能力差,嚴重影響鱗盤分體,易形成獨頭蒜。據1999年調查,春播小瓣蒜種的獨頭率為50%~60%,而大瓣蒜種獨頭率僅為5%~8%。
2.土壤瘠薄 土壤瘠薄或連茬種過大蒜的地,受土質和肥料不足的影響,致使幼苗弱、鱗盤發育差不能分瓣而成獨頭蒜。據調查,春蒜667m2施底肥雞糞1000kg,返青抽薹後施尿素10kg,獨頭率僅為5%~10%,不施肥的獨頭率達50%~60%。
3.播期不當 蒜瓣是由鱗盤上葉腋的側芽發育形成,同時受溫度、光照、養分多方面的影響,因此播期過早或過晚,都會影響蒜的生長發育。如春天栽種以不出九前為好,過晚就會造成獨頭蒜率高。實踐表明,春蒜在 春分 節前5~7天種植獨頭率為10%~15%,而春分節後5~7天種植,獨頭率達20%~30%。
4.密度過大 農民栽種蒜總想密植,節省點土地,或認為加大密度能高產,但密度大破壞了個體應占的面積,出現了單位面積上蒜株爭奪養分的現象,造成肥料不足和空間的限制而形成獨頭蒜。667m2種3.5~4萬株,獨頭率為30%~40%,而種植2.5~3萬株,獨頭率僅為8%~10%。
5.管理不佳 大蒜適應性較強,但在生長過程中對環境條件、養分、水分,都十分敏感,管理過程中常因肥水、病蟲、草害造成個體生長不良出現鱗盤不易分芽或個體不能通過膨大形成獨頭。
二、獨頭蒜的防治
1.選用優質蒜做種 農諺說,“好種出好苗,好苗產量高”。所以栽種大蒜時應首先確定生產的目的,如栽種以生產蒜頭為主要目的就應選蒜頭大,分瓣明顯,蒜瓣肥的白皮蒜作種。如為生產蒜薹就應選用蒜頭好,瓣肥的紫皮蒜作種,因而種蒜不得亂用種。
2.培肥地力 栽種大蒜不宜選用重茬地,蒜地需深耕鬆土,增施有機肥及磷、鉀肥。667m2應施1500~2000kg農家肥作底肥,增施磷肥30~50kg、鉀肥15~20kg。
3.嚴格播期 適宜大蒜鱗莖膨大的溫度為20~25℃,高於26℃大蒜進入休眠,日照時數低於13h新葉雖可繼續分化,但不能形成鱗盤上的側芽,所以大蒜栽種時必須因地、因種嚴格播期。生產中農民常說:“中秋不在家,端午不在地”,春蒜種植的說法“春蒜不出九,出九長獨頭”。明確指出了秋種蒜應在 秋分 節到 寒露 播種,春種蒜應在土壤5cm深處開始化凍,不出九即大約在3月中旬以前播種。
4.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利於大蒜的整體及個體生長。一般白皮蒜密度安排為行株距16cm×10cm,總產量高出對照25%以上,蒜頭大、蒜瓣肥。而紅皮蒜安排行株距為10cm×8cm。
5.加強管理 大蒜整個生長周期分為發芽期、幼苗期、鱗芽分化期、鱗芽膨大期、休眠期。每個生長期都應環環抓緊,但鱗芽膨大期是管理的重點,需加強肥水供應,667m2追尿素10~15kg,每3~5天澆一水,保持地表不幹,此期還可葉面噴灑600倍磷酸二氫鉀增補磷鉀肥。秋播蒜還需做好入秋後的管理,冬前覆蓋柴草等物,春暖及時揭開覆蓋物,澆好返青水。進入3月中旬應加強中耕,以利保墒提高地溫,同時噴灑1000倍樂果防治地蛆。
獨頭蒜種植生產方法
一、採用易發生獨頭蒜的品種。早熟品種、極早熟品種獨頭蒜發生率一般高於晚熟品種。並且,不耐貧瘠、鱗芽分化要求條件相對嚴格的品種獨頭蒜發生率高。
二、用氣生鱗莖播種。選用直徑大於0.4厘米的氣生鱗莖,於9、10月份平畦撒播或在畦內開窄溝條播,每畝苗數12~15萬株。氣生鱗莖自身的營養不足,第一年的生長力弱,大多形成獨頭蒜。但要做到肥水供應充足,土壤肥沃,才能形成優質高產的獨頭蒜。
三、選小瓣蒜播種。選用0.5~1.5克重的小瓣蒜,在正常播種時間20~30天後播種,密度增加到每畝8~10萬苗,於鱗莖分化前控水控肥,使其營養不良,生長受到抑制,鱗芽分化受阻,從而形成獨頭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