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治療食管癌的針灸方法有哪些

治療食管癌的針灸方法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11-02 09:33:12

『壹』 治療食道癌

食 管 癌——治療

一、基本治療方案
目前對食管癌的治療,首選處科手術,其次還包括抗癌的化學葯物的治療、放射治療、內鏡下治療、生物治療和中醫治療等。其最終的治療效果取決於上述治療方法的合理綜合運用。其規范的綜合治療方案為:0期,病變范圍限於粘膜,無轉移;Ⅰ期,病變長度<3cm,侵及粘膜下層,無轉移;Ⅱ期,病變長度3~5cm,侵及肌層,無轉移者,以手術為首選;中醫宜根據辨證予以中葯治療。Ⅲ期,病變長度>5cm,侵及肌層及外層,有區域淋巴結轉移,可予放射治療及中醫辨證論治。Ⅳ期,病變長度>5cm,明顯外侵,伴轉移者,可以化學治療、中醫治療、免疫治療為主。中西醫綜合治療食管癌是我國腫瘤研究的成就,從辨證論治出發,調整機體功能,改善症狀,減輕放、化療毒副反應,綜合了整體與局部結合的觀點,把扶正祛邪、攻與補相結合,取長補短,提高了臨床療效。
二、中醫治療
(一)辨病治療
胡光慈編著的《雜論證治新義》對噎膈一病的治療結語中指出:"宋以前醫籍皆以病原於七情憂患,故主以調和氣血為治,後世醫家則多責之氣血虧損,津液枯乾,故宜補益氣血、滋血潤燥為主,痰結者並清痰散結,血結者宜滋血破瘀為治。"從這里可以看出古人對噎膈治療的概貌,也啟示我們歷代醫家在醫療實踐中對本病的治法不斷修正、補充、發展。我們通過學習歷代眾多醫家的研究成果,結合臨床實踐,針對本病病機之根本為陽氣虛弱,機體功能下降,主強治療宜溫陽益氣,扶助正氣,提高機體功能,所以治療主方要體現這一中醫治療原則。
食管癌主方:人參6g,黃芪15g,桂枝20g,薤白15g,炮附子30~60g,(先煎),女貞子15g,川芎12g,雞血藤20g,當歸12g,鹿茸3g,北豆根20g,雞內金10g。
(二)辨證分型治療
關於食管癌的分證各有不同,立法用葯亦隨之而異。但治法總不離疏肝理氣、降逆化瘀、活血化瘀、軟堅散結、扶正培本、生津潤燥、清熱解毒、抗癌止痛、溫陽益氣等。
1.氣滯型
主證:早期食管癌的表現,無明顯吞咽困難,只為吞咽時感食管內擋噎、異物感或灼痛,胸郁悶不適及背部沉緊感,時隱時沉的吞咽不利感。X線檢查主要為早期食管癌的病變。舌質淡黯,舌苔薄白,脈弦細。
治法:疏肝理氣,溫陽益氣,扶正抑瘤。
方葯:食管癌主方合逍遙散加減。即食管癌主方加柴胡15g、白術15g、白芍15g、當歸15g、茯苓15g、陳皮10g、生薑3片、大棗5枚。
2.梗噎型
主證:症狀單純,輕度梗噎或吞咽不利。X線檢查多屬早、中期髓質型、蕈傘型食管癌。舌質黯青,苔黃白,脈弦細。
治法:抗癌散結,理氣降逆,溫陽扶正。
方葯:食管癌主方選加:枳實10g、蘇梗10g、枳殼10g、厚朴10g、佛手10g、木香10g、鬱金10g、香附10g、旋覆花10g、代赭石30g等。
3.血瘀型
主證:症狀除吞咽不利外,以胸痛為主,且痛有定外,或伴口臭等。X線檢查多為中、晚期髓質型、潰瘍型食管癌。舌質紫黯,舌面有瘀點或瘀斑,舌下靜脈怒張,舌苔黃膩,脈沉澀而緊。
治法:活血化瘀,溫陽益氣,通經止痛。
方葯:食管癌主方結合活血化瘀法,即食管癌主方選加歸尾10g、赤芍10g、劉寄奴10g、紅花10g、急性子10g、乳香10g、沒葯10g、三七5g、威靈仙10g等。
若為潰瘍型疼痛明顯或嘔血者,可加用腐植酸制劑口服或靜脈注射;也可以用白及粉60g、三七粉15g、元胡粉30g、普魯卡因0.5,加氫氧化鋁凝膠混勻,使呈半糊狀,頭低位分次口服。還可加雲南白葯、止血粉及其他止血、鎮痛劑等。
4.痰濕型
主證:吞咽困難,痰涎壅盛,胸咽噎塞,膈肋脹滿,濁氣上逆,舌質黯青,舌體肥大,周有齒印,苔白厚膩多津,脈象滑細。X線檢查多為晚期髓質型、縮窄型食管癌。
治法:溫陽益氣,健脾祛濕,降逆化瘀。
方葯:食管癌主方選加薏苡仁30g、山葯20g、扁豆15g、白蔻仁10g、橘紅10g、半夏10g、旋覆花10g、代赭石30g等。
5.陰枯陽衰
主證:病期已晚,咽下困難,近於梗阻,嘔惡氣逆,形體消瘦,氣短乏力,煩熱唇燥,大便干如糞,舌質黯絳,瘦小,少苔乏津或無苔,也有苔黃黑干而裂者,脈細數或沉細無力。
治法:滋陰補陽,益氣養血。
方葯:食管癌主方可加倍用量,再選加白術15g,白扁豆30g、麥冬15g、山茱萸10g、枸杞子15g、何首烏15g、仙靈脾15g。偏陰虛者重用沙參15g、天冬15g、天花粉15g、石斛10g、玉竹10g、玄參15g、生地10g;大便干加火麻仁10g及郁李仁、大黃適量,減少食管癌主方溫陽燥烈葯物及其劑量。
提高以上各證療效,盡快減輕症狀,可配合以下抗癌腐癌葯物:
硇砂10g,硼砂20g,火硝20g,沉香10g,冰片5g,礞石10g。雞內金10g,蜈蚣5g。
用法:共研細末,每次1~1.5g含化緩咽,共服2~4或4~8次,根據病情輕重不同而選擇,一般應用3~5天,或間隔應用。
6.壅阻型
主證:咽下完全梗阻或近於全梗阻,干嘔或伴口吐粘液,舌絳乾裂或黯淡胖太多津,苔黃而厚膩或少苔,脈沉細。
治法:開道通管,疏壅透膈。
方葯:牛黃1.5g,白術1.5g,沉香2g,礞石2g,硇石9g,火硝20g,月石20g,冰片6g。共研細末,每次1含服,每日5~10次。
上述我們辨證分型的目的是為了臨床用葯的參考。在一個病人身上,可能以某一證型為主,某一證型為輔;也可能同時幾個證型都存在;可能這一段時間是這一證型,而到另一段時間又是那一證型。故必須根據不同的病人,不同階段的不同主症,有的放矢地靈活組方用葯。
(三)單方驗方
治療食管癌的單方驗方,我國民間已積累了許多,在食管癌的治療方面具有一定參考價值。
1.冬凌草50~90g,沸水落石出沖泡加白糖,每天1次口服,2~3個月為一療程。
2.斑蝥1隻,雞蛋1隻。先將斑蝥塞進雞蛋內,蒸煮半小時,取出雞蛋中斑蝥服食,每日1隻。
3.斑蝥2g,蜈蚣10條,大棗(去核)12g,山豆根炭125g,廣木香9g,白糖75g。共為細粉,煉蜜為丸,每丸重9g,每次服1丸,每日3次。
4.硇砂10g,月石30g,朴硝20g,青黛20g,冰片5g,木香1g。共研細末,每次服3,每日2次。
功能:軟堅散結,適用於食管癌梗阻嚴重者。
5.開關散 牛黃2g,麝香2g,海南沉香10g,礞石10g,硇砂10g,火硝30g,月石40g,冰片10g。共研細粉,裝瓶密封。每次1.5g含服,每日5~10次。
6.治膈散 山慈菇200g,硼砂80g,硇砂20g,三七20g,冰片30g,沉香50g。共研細粉,每次10g,每日4次,10天為一療程,後改為每次服10g,每日2次,以鞏固療效。
7.消炎解痙液 0.25%普魯卡因200ml,疏酸慶大黴素32萬U,麻黃素針60mg,山莨菪鹼針10mg,地塞米松針10~15mg或潑尼松80mg研細面。上葯共混勻,每次徐徐咽下3~5ml,每日10次。
(四)中成葯
1.冬凌草制劑 冬凌草片,每次口服4片,每天3次,2~3個月為一療程。或冬凌草糖漿,每次口服30ml,每日3次,2~3個月為一療程。
2.斑蝥素片 每次0.25~0.5mg,每日口服3次,240mg為一療程。
3.消癌平注射液 10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靜脈滴注,每日1次,3 500~4 500ml為一療程。
4.華蟾素針劑 每次4ml,每日2次,肌內注射,1~2個月為一療程;10~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ml靜脈滴注,每日1次,30天為一療程。
5.平消膠囊 每次口服4~8粒,每日3次。
6.古稀膠囊 每次口服2~4粒,每日3次。
(五)針灸治療
1.針刺基本方 主穴為天鼎、天突、膻中、上脘、內關、足三里、膈俞、合谷,病灶在頸段者加配穴扶突、氣舍、大杼、風門等;在中段者加配穴氣戶、俞府、承滿、肺俞、心俞等。在下段者加配穴期門、不容、承滿、梁門等。如兼胸骨後痛配華蓋,背痛配外關、後溪。進食困難或滴水不入者重刺內關,針鋒向上,使針感達到胸部。食管內出血者,配尺澤、列缺、曲澤。痰多者炙大椎、中府、中魁,針大杼、風門、肺俞、列缺、合谷。
2.耳針 耳部壓痛點耳診測定敏感點,對症取穴。
3.炙法與湯葯合用 有學者給患者治以旋覆代赭湯加減時,配合以足三里隔姜炙,曾使1例患者寬0.7cm、長8cm的癌灶消失。
4.激光血卟啉治癌機體表穴位照射 取穴膻中、巨闕、膈俞、中脘、足三里,每穴射5分鍾,每周照1次,6次為一療程。據喬玉珍報道,共治療食管癌5例,顯效3例,好轉1例,無效1例。
(六)外治法
1.蟾酥膏:由蟾酥、生川烏、七葉一枝花、紅花、莪術、冰片等20種中葯製成,外觀如橡皮膏,鎮痛有效率可達92.5%。
2.金仙膏:《理渝駢文》方是由蒼術、白術、川烏、生半夏、生大黃、生五靈脂、生延胡索、枳實、當歸、黃芩、巴亞仁、莪術、三棱、連翹、防風、芫花、大等百餘種中葯製成的葯膏,按病情分次攤膏紙上,外敷病處或選穴外貼。可用於噎膈、反胃等多種病證。
3.復方荊芥液:荊芥、川烏各20g,川芎、蓽茇各30g,馬錢子15g。研成細末,浸泡於75%酒精400ml內密閉7日,濾渣取液再放入冰片粉15g備用。用棉球蘸葯液塗抹痛處,每日1次或數次,用葯後一般10~20分鍾可收到止痛效果。
(七)推拿療法
早在1959年,黑龍江省就有人採用推拿療法治療2例食管癌,使其症狀緩解。自此以後,各地已先後將推拿療法作為一種輔助治療的手段運用於食管癌。一般認為推拿背部腧穴可以減輕胸背部的癌性疼痛;揉按合谷、足三里、湧泉可以扶正固本,啟膈降逆。
(八)氣功療法
浙江中醫學院附屬醫院劉魯明等,將包括食道癌在內的惡性腫瘤患者82人分為兩組,一組施以單純化療,一組施以氣功加化療。經對比觀察,習練周天命門功和銅鍾功的40名患者,其生存期免疫功能均優於單純採用化學療法的42名患者。上海氣功研究所也證實:以氣功治療食管癌、胃癌患者,可明顯提高1年及5年生存率。
(九)飲食調養
1.韭汁牛乳飲:韭汁、牛乳。有痰加薑汁;血膈去牛乳加陳酒。
2.膈噎膏:人參、牛乳、蔗汁、梨汁、蘆根汁、龍眼肉汁、薑汁、人乳。熬膏,密收。
3.豬脂方:杏仁、松子仁、白蜜、橘餅各125g,豬脂熬凈1杯,同搗食之,有填精血,滋枯燥之功。
4.五汁飲:梨汁、藕汁、蔗汁,韭菜汁、乳汁(人乳或牛乳)不拘量兌服。
5.白鵝(鴨)血:一人將白鵝或白鴨兩翅及兩腿緊握,另一人將其頸宰斷即令患者口含其頸部、飲其熱血,五七日一次。
6.放療患者食療方:食管癌患者在接受放射治療時若出現陰液灼傷,熱毒亢毒徵象,可及時給予甘寒之飲食作輔助性治療。
常用食品有西瓜、生梨、荸薺、鮮藕、金銀花露等。
7.化療患者食療方:化療病人,當骨髓受到抑制,白細胞和血小板計數下降時,可食甘溫補脾養血之品,如扁豆、山葯、紅棗、桂圓肉、阿膠、鹿角膠、冬蟲夏草燉老鴨等。以促進骨髓功能恢復,改善造血功能或預防因白細胞降低、血小板減少而產生的各種合並症。
三、手術治療
(一)手術適應證
食管癌診斷一旦成立,且病變較局限,無遠處轉移,尤其是中下段食管癌,應首先考慮外科手術治療。
(二)手術禁忌證
1.疑有鎖骨上淋巴結轉移、肝轉移、肺轉移、腹腔轉移並有腹水等廣泛轉移者。
2.癌腫已直接侵入鄰近臟器,且已形成食管一氣管瘺、肺膿腫、縱隔炎症、膿腫等合並症者。出現惡病質,特別是高度惡病質者。
患者身體重要臟器如心、肺、腎有疾病及其功能嚴重損害,病人不能耐受手術者。但有學者認為,對單純伴有的冠心病、心律不齊、無頻發性早搏及心房纖顫、無心力衰竭、各項心功能檢查在正常范圍或輕度異常者,並非手術禁忌證,但有心臟瓣膜病及曾患心肌梗死者,術後有發生腦栓塞的危險者,仍屬於手術禁忌證。
(三)手術類型
根據病人具體情況,可採用以下3種手術類型。
1.癌腫根治性切除手術 於食管癌比較局限時,可以切除瘤體及其淋巴結,進行根治性切除手術。
2.姑息性切除手術 食管癌已屬晚期,與周圍器官粘連較緊密,或已有廣泛淋巴結轉移,雖瘤體可以切除,但其周圍淋巴結轉移及浸潤往往不能徹底清除,只能做姑息切除手術。
3.減輕症狀手術 由於癌腫不能切除,病人又不能進食者,可施行胃食管轉流術、食管-空腸(或結腸)-胃吻合術,食管腔內塑料管內置術,對一般情況更差者。可行胃空腸造瘺術,從而達到病人能進食、補充營養、延長生命的目的。
(四)手術方法
1.頸段食管癌 先從頸部切開探查與切除,癌切除後,可利用頸部皮片或結腸或空腸做食管成形術;現在有學者切除癌腫後,上下充分游離食管,必要時頭頸外科、胸外科配合,行食管端吻合術。如果病人情況不佳,可行分期手術,也可橫斷氣管,使手術視野開闊,游離食管就比較容易,此時可做全食管切除後,行胃咽吻合術,將胃吻合於環咽肌平面以上的食管開口部。
2.胸上段食管癌 第一種經左胸手術,手術切口位於第5肋間。首先探查食管腫瘤是否可以切除,如可切除時首先開始腹部操作,打開膈肌探查肝臟、腹腔淋巴結有無轉移,然後將胃游離,提入胸腔經賁門水平離斷食管,再將食管瘤體自膈剝離,將食管經主動脈後方提到胸膜頂部,再送至頸部切口做食管胃底部端側吻合。第二種是經右胸手術,左側卧位,稍向後仰300,於第5肋間後外側切口切斷奇靜脈,在肺門後顯露食管,進行癌腫剝離,決定能否切除。然後或另一組手術者同時行腹部手術。待游離食管,擴大膈肌裂孔,送入胸腔,並經食管床送至左頸部切口,與食管上部進行吻合。
3.胸中段食管癌 經左胸手術,癌腫切除後,於主動脈弓上或胸膜頂部進行食管胃吻合手術。現在為了達到根治目的,一般傾向於食管胃在頸部行吻合術。
4.胸下段食管癌 經左胸手術,癌腫切除後,於主動脈弓下方做食管胃吻合手術。現亦傾向於頸部行食管胃吻合術。
5.賁門癌 經左胸第6或7肋間切口,切除瘤體及近端胃體大部。行食管殘胃端側吻合手術。食管癌的切除長度,一般距腫瘤上下緣各5cm以上,包括食管周圍結締組織及腫大淋巴結亦也清掃。現在有學者研究:食管癌病人有部分沿粘膜下轉移,甚或有第二原發癌;病理切片發現,食管各段癌灶以外發現其他段有癌者高達45%左右。故食管切除原則:不論食管癌發生於哪一段,均行食管次全切除,食管胃頸部吻合術。早期食管癌手術切除率可達100%,5年生存率可達90%左右,中晚期食管癌療效都不高,5年生存率在30%左右。
(五)手術與中醫葯配合
1.術前應用扶正中葯可改善病人的一般狀況,有利於手術的順利進行,如四君子湯、八珍湯、十全大補湯、保元湯、六味地黃湯等,再結合中醫辨證加減,將提高手術切除率。有學者研究發現消化道腫瘤病人術前用黃芪注射液,能增強末梢血中白細胞總數及T淋巴細胞的活性,可增強患者抗感染能力和細胞免疫能力。
2.活血中葯和手術結合 上海醫科大學華山醫院林建華等,在題為"應用丹參改善食管、賁門癌手術後甲皺微循環與血液流變性"的論文中指出:如果在手術時並用丹參,可改善術後仍然存在的甲皺微循環及血粘度異常。經隨機分組對比觀察,發現加丹參組的血液流變性、全血還原粘度均有明顯改善,與對照組相比,差異十分顯著(P<0.01)。他們認為惡性腫瘤患者多有"血瘀證",當患者的血液處於高凝狀態時,血液中的有形成分便容易在癌灶和癌細胞周圍聚集,從而導致癌灶增長、癌細胞轉移。所以只要採取適當措施(例如丹參與手術並施)遏制血小板的異常凝集、改善微循環
功能,就可以增強手術效果,在一定程度上預防癌變復發,提高生存率。另外,林氏還注意到使用丹參注射液(24g/日)並未增加手術後的出血機會,因此認為腫瘤手術並用丹參是有積極意義的,也是安全的。山東中醫學大學附屬醫院的齊元富與上海中醫葯大學的錢伯文教授在《腫瘤血瘀證及活血化瘀治療的現代研究進展》中,亦指出活血化瘀葯物配合應用的必要性。
3.中醫葯治療術後虛弱證 術後患者多表現為氣血雙虧或氣陰兩傷,脾胃不和。用補益氣血、健脾益腎中葯可使機體免疫力得發恢復,改善症狀。氣血雙虧者以補氣養血為主,氣陰兩傷者以補氣養陰為主,脾胃不和,以舒肝健脾和胃為主,常用方劑以八珍湯、六味地黃湯、逍遙散為主加減,根據我們現在的理論及實踐認識,應以溫陽益氣的食管癌主方為主,隨證加減,貫穿治療的始終,一般2年左右。
4.中醫葯治療術後並發症 這是中西醫結合治療的又一熱點。這方面的研究從20世紀80年代起進展較快,目前已形成兩大特點:一是採用中醫葯治療的並發症正在增多,二是治療並發症的方法正在增多。以食管癌術後出現吻合口瘺的治療為例。1991年,潘立群在《江蘇中醫》上發表了題為"食管癌術後頸部吻合口瘺的中醫外治療法"的文章,報道了根據不同病情,予以提毒祛腐、解毒填塞、發斂填塞等外治法使病人恢復經口飲食的經過,所治5例吻合口瘺,均在3周左右癒合。耿朝義在《中西醫結合雜志》上發表了"白及糊劑內服20日,每日3次,每次10g,使2例均獲痊癒"的經驗。這些均說明了只要以科學的態度和方法繼承發揚前人的醫學遺產,就可以在食管癌術後並發症的治療上取得突破性進展。
目前,採用中醫葯治療的術後並發症除了吻合口瘺,還有腹瀉、反流性食管炎,呼吸道感染等。茲分述如下:
(1)嚴重腹瀉:食管癌切除術後腸功能紊亂而再現嚴重腹瀉者,其發生率各家報道不一,低者9%,高者可達54%。按傳統觀點,多認為本症與迷走神經切斷、胃泌素濃度增高有關。近年來有人提出系偽膜性腸炎所致,主張口服丙谷胺200~400mg,每日3次,但治療效果並不理想。河北磁縣人民醫院張興銳等以自擬方治療此種腹瀉30例,療效甚佳,用葯2天痊癒者10人,3天痊癒者15人,5天以上痊癒者5人。處方:防風9~15g,白芍12~20g,炒白術9~12g,陳皮6~9g,葛根15~30g,炒車前子10~20g(包),炙甘草6~9g。水煎可分數次溫服,每日1劑。伴氣虛脈弱甚者加黃芪、太子參;伴里寒肢涼、舌淡脈緩加乾薑、肉桂;伴內熱口乾苦、大便臭穢脈數有力者加黃連;腹痛腹脹甚者加當歸、木香;脫水、電解質失調嚴重者配合靜脈輸液。另據報道,術後腹瀉者治以西洋參、黃連、生甘草各5g,煨葛根、黃芩、白頭翁、秦皮、煨木香、扁豆衣各10g,水煎服,日1劑,效果亦佳。
(2)反流性食管炎:因於熱者治宜泄肝和胃,苦辛通降,可選用化肝煎、左金丸之類;因於寒者治宜疏肝和胃,運脾燥濕,可選用四逆散、胃苓湯、吳茱萸湯一類加減。
(3)功能性胸胃排空障礙:多屬於"飲停於胃"之嘔吐范疇,可選用小半夏湯或承氣類方。
(4)手術後呼吸道感染:表現為咳嗽,治療宜分證型擇葯施治。屬於痰濕蘊肺者,治以宣肺化痰止咳,用杏蘇散加減;屬於陰虛肺燥者,治以養陰潤肺止咳。用半夏厚朴湯加味;屬於腑氣上逆者,治以通腑宣肺止咳,用宣白承氣湯化裁;屬於肺絡損傷者,治以行瘀止咳,用花蕊石散加味。
四、放射治療
食管癌大部分是鱗狀細胞癌,對放射線敏感,尤其是用於老年體弱的食管上1/3及中1/3癌灶不能手術者,則可能取得一定療效。放療採用60CO、直線加速器、感應加速器進行外照射,腔內照射較少應用。療效與照射劑量不成正比,提高照射劑量並不能提高生存率,也不能降低復發率,且可增加組織損傷及照射並發症。
(一)單純放療
適用於手術禁忌而腫塊尚局限,無極度吞咽困難,或頸部及胸上段食管癌手術困難且療效欠佳者。劑量50Gy(5 000~7 000rad),劑量過小,復發率高,劑量過大則增加放射損傷。單純放療,生存1年者可達40%左右,生存3年者可達20%左右,生存5年者可達10%左右;頸、胸上段食管癌的療效,優於中、下段者;病程越短,療效越好。目前,國內已開展食管腔內137Cs治療,作為外放療的補充,可以減少復發,延長生存期。
(二)放療與手術配合
可在手術前和(或)術後結合放療。術前行胸部CT檢查,如食管癌已外侵或與鄰近器官粘連,手術不能徹底切除,而且手術有增加癌擴散和種植的危險,這時應先做術前放療,可使瘤體縮小,外侵的癌組織退變軟化,與鄰近器官的癌性粘連轉變為纖維性粘連而便於手術切除,局部的淋巴轉移灶也可能消失。同時適量的放療還可能使瘤體周圍的淋巴管及小血管閉合,癌細胞的活力降低,從而減少手術導致癌症擴散和種植的危險。術後放療的目的主要是消滅殘存的癌細胞,減少復發和轉移。對姑息性切除後腫瘤殘留、術後病理報告食管殘端癌、切緣距腫瘤甚近、腫瘤切除後估計可能有亞臨床病灶殘留者,應進行術後放療。此類病人如不放療,等到腫瘤復發後再治療,預後極差。同於手術後殘留腫瘤的血運差,如手術與放療隔時間太長,則纖維組織增加,血運進一步障礙,對放療的抗拒性增加。所以切口癒合後立即放療,消滅亞臨床灶,術後照射量為50~55Gy。
(三)放療與化療配合
越來越多的資料證明,化療與放療聯合可有效控制原發灶及轉移灶,並提出化療葯物有放療增敏的作用,可產生協同殺傷瘤細胞的作用。
(四)腔內放療
食管原發病灶未能控制是放療失敗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於腔內癌灶區放射劑量不足所致。由於心臟肺組織、脊髓等不能耐受更高劑量,制約了外照射劑量的增加。為了解決這方面的問題,近幾年來食管腔內近距離放療得到重視和發展。腔內放療主要配合根治性外照射及原位癌的根治性放療,有其治療的適應證及禁忌證。腔內放療的特點是局部劑量高,特別是近放射源處劑量很高,然後劑量驟然下降,以減少對食管周圍正常組織的損傷。腔內放療時間短,操作簡便,定位準確。由於後裝腔內放療的放射源的物理特性,周圍正常組織所受的放射量低,這種方法成為外照射對食管腔內腫瘤區域劑量不足的有效補充,能提高局部控制率,並且改善生存質量。對外放射後局部復發的食管癌,通過再次腔內後治療,也能起到改善症狀、延長生存期的姑息治療作用。
(五)放療與中醫葯配合
中醫學認為放射線損傷屬於毒熱傷陰,耗損正氣,氣血失調,脾胃不運,治療時宜扶正培本,補法當先,佐以涼血滋陰、清熱解毒葯物,如以歸脾丸、六味地黃湯、十全大補湯等加減調理。如出現白細胞下降或(和)血小板下降時,應多予補氣健脾、滋補肝腎的中葯,配合涼血葯物,常用的葯物有黃芪、黨參、黃精、雞血藤、枸杞子、菟絲子、紫河車、當歸、虎杖、山萸肉、女貞子、茜草根、丹皮、白及等。
五、化學治療
近年來由於腫瘤基礎理論及抗腫瘤葯物作用機制的深入研究,新的抗腫瘤葯物不斷出現及治療方法的不斷改進,食管癌的化學治療水平不斷提高。已從姑息性治療向根治性治療方向發展,使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症狀緩解,部分病人瘤體縮小,甚至消失,生存期明顯延長。
(一)化療適應證
1.不宜手術或放療的各期食管癌病人;
2.術前、放療前化療;
3.手術或放療後的鞏固治療及手術或放療後復發的食管癌病人;
4.大劑量放療後局部病灶未能控制者;
5.預計生存時間約8周,心、肝、腎、骨髓功能正常,能進半流質飲食者。
(二)化療禁忌證
1.老年體衰或惡病質患者;
2.心、肝、腎功能嚴重障礙,有感染發熱、食管癌出血或食管穿孔者。
3.骨髓功能低下,白細胞低於3.0×109/L,血小板低於50×109/L,嚴重貧血或有出血傾向者。
(三)單葯化療
20世紀80年代以前食管癌的化療以單一葯物為主,只用於無法手術和放療的晚期病例。
(四)聯合化療
實驗和臨床研究證明,根據細胞生物學、細胞增殖動力學及臨床葯理學理論,選擇兩三種有效的、作用機理不同的、毒性有別的抗癌葯物組成聯合化療方案治療實體瘤,比單一化療葯物效果好。聯合化療不是葯物的堆積或任意組合,要在一定的理論或實踐的基礎上進行前瞻性的研究,原則上選用那些單葯應用時有效,作用機理不同,而毒性又不重疊的幾種葯物聯合,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
1.葯物選擇與劑量
治療食管癌有一定療效的葯物雖有十幾種之多,但臨床較好的只有博萊黴素(BLM)、平陽黴素(PYM)、順鉑(DDP)等,故常作為首選葯物。PYM、BLM副作用小,對骨髓及機體免疫功能影響不大,主要作用於G2期,常與作用於M期的長春新鹼(VCR)、依託泊甙(VP-16)、長春地辛(VDS)等聯合起同步化作用。DDP骨髓抑制副作用較輕,但有腎毒性及明顯的消化道反應,採用水化及抗嘔吐措施後,一般病人可耐受。而絲裂黴素(MMC)、氯尿嘧啶(5-FU)、甲氨蝶呤(MTX)、阿黴素(ADM)等骨髓抑製作用明顯,ADM價格又昂貴,故多作為二線葯物選用。各種方案葯物選擇的原則應主要根據病理類型、葯物的作用、機理和在細胞增殖周期中的作用部位、單葯療效和主要毒性及病人的體質狀況來決定。並可配合應用一些增敏劑、生物反應調節劑和減輕毒性的葯物。尤其是第一療程葯物必須恰當,才可能提高緩解率。
為了取得滿意療效,葯物的用量應基本達到病人的最大耐受量。特別是第一個療程必須足量,這不僅可能收到較好的療效,而且初受葯物副作用抑制的機體功能恢復也較快。但所規定的劑量必須根據病人的具體狀況和在治療中的反應及體重變化,酌情加減,及時修正,不能一成不變,更不是無原則的劑量越大越好,造成葯物超量而加重毒性。
2.食管鱗癌的化療
(1)CFB方案(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
CTX(環磷醯胺)600mg/m2,靜注,1次/周;
5-FU 250~500mg,靜滴,2~3次/周;
BLM 30mg,肌注,2~3次/周。
7~10天為一周期,4~6個周期為一療程。
治療食管癌30例,完全緩解和部分緩解7例,有效率23%。
(2)DMP方案(河南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DDP 20mg/m2,靜滴,第1~5天,3周重復;
MMC 4~6 mg/m2,靜注,1次/周;
PYM 6mg/m2,肌注,3次/周。
7周為一療程。
治療41例,完全緩解6例(14.6%)、部分緩解17例(41.5%)、死亡9例(21.9%),有效率56.1%。主要副作用為消化道反應和骨髓抑制,一般病人可耐受。
(3)DBV方案(kelsen)
DDP 3mg/kg,靜脈輸注(水化),第1天;
VDS 3mg/m2,靜注,第1、8、15、22天

『貳』 中醫如何治療食管癌

(1)痰瘀互阻型

方葯:沙參、丹參、佛手、瓜蔞、荷葉蒂、山豆根各15g,麥冬、川貝(碎)、鬱金各12g,半夏10g,威靈仙、半枝蓮各20g,白花蛇舌草30g。

適應證:食管鱗狀上皮癌。形體消瘦,吞咽困難,噯氣呃逆,胸骨後疼痛,口乾微苦,大便燥結;舌質暗紅,苔黃,脈細。證屬痰瘀內結證者。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2)痰熱津虧型

方葯:北沙參、丹參、威靈仙、半枝蓮各20g,麥冬、昆布、海藻各15g,貝母(碎)、桃仁、柿蒂各12g,白花蛇舌草30g,三七(碎)8g。

適應證:食管癌。吞咽梗阻,胸骨後灼痛,形體羸弱,口乾苦,心煩,大便秘結,小便短少;舌紅而干,苔黃膩,脈滑數。證屬痰熱交阻,熱結津虧者。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3)肝氣犯胃型

方葯:半枝蓮30g,銀花20g,蒲公英、連翹、紫花地丁、瓜蔞各15g,雞內金、元胡、花粉、牡蠣、山豆根、焦山楂、丹皮、梔子各9g,鬱金、大黃各6g,重樓10g。

適應證:食管癌。肝氣犯胃者。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4)濕濁瘀阻型

方葯:淡附片、乾薑、桂枝、黨參、橘紅、半硫丸(分吞)、生大黃(後下)各10g,葛花15g,丁香、青皮各6g,砂仁3g,土茯苓30g。

適應證:食管癌。噎哽,惡心或吐,納呆厭食,胸悶脹,口乾不喜飲,便秘,胃寒肢冷;左脈沉弦,右脈沉細而澀,舌質淡泛紫、積雪白苔。屬陽氣衰微,陰邪內盛,濕濁瘀阻之證者。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叄』 中醫食道癌按摩什麼穴位

指導意見:
針灸治療食管癌 1.針刺基本方 主穴為天鼎、天突、膻中、上脘、內關、足三里、膈俞、合谷,病灶在頸段者加配穴扶突、氣舍、大杼、風門等

『肆』 治療食道癌有哪些好方法嗎

不能手術,未必不是一件好事。不必感到遺憾。
癌症無論手術與否、放化療與否,都應該吃葯(中葯),中西醫結合。這一條是肯定的(早期的話可手術,晚期手術是幫倒忙)
平時我們老說「中西醫結合」,遇到這種大病的時候,是真正應當中西醫結合的時候了,應當綜合治療,不要單用一種方法。
並且,癌症是終身疾病(癌細胞沒擴散時,可以切除,但是就算是切得再干凈,也總是體內存在癌細胞的,隨著時間的積累,復發率是高的。所以說,癌症是終身疾病),一定要堅持服葯,不能認為手術了、化療了就萬事大吉不管了(手術、化療結束之後,仍然任重道遠,這時的主要任務就是防復發了。這是個醫學常識。許多患者,就是覺得已經手術切掉了,並且醫生明確地說了「手術成功」,就以為是病好了。這明顯是缺乏醫學常識,結果就吃了這方面的虧)。應該在手術後吃葯,不停葯的話,能不復發,已經是謝天謝地了很了不起的成績了。何況不吃葯。
中葯可充分考慮。用化瘀散結、解毒消腫,針對疙瘩、腫瘤類的中葯丸來治。只要找對了葯則是會者不難。筆者因工作關系,深知中葯的魅力,親眼目睹了大量惡性腫瘤被中葯治得很典型的病例,驗證了祖國中醫葯的獨特之處。特別對於能夠與葯直接接觸的消化道從上到下這條線上的疾病有特效,如食道癌、結腸癌、胃癌、直腸癌以及淋巴瘤等。如果已手術、化療過,中葯的一個明顯的作用就是對於患者各種不舒服的症狀都在短期內會有明顯減輕改善。
平時要注意別吃辛辣的,以及油炸的、燒烤的,這些屬燥熱類的食品。

『伍』 食道癌可以針灸嗎

食管癌用針灸治療是沒有用的,對於食管癌,會出現了進食困難進食障礙,伴有了胸骨後不舒服,惡心嘔吐,嚴重影響了正常的生活,所以需要盡快檢查和治療,平時避免吃辛辣食物和飲酒,如果確診為食管癌,需要用手術切除部分食管,然後使用化療葯物治療。

『陸』 食管癌的中醫療法有哪些

食管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病理絕大多數為鱗狀上皮細胞,以進行性咽下困難為最典型的臨床症狀。大多發生在40歲之後,45~55歲為高峰期。發病率男性多於女性。

本病主要屬於中醫「噎嗝」證范疇。其病位在食管,與脾胃、肝、腎關系密切。病因主要與飲食失節、情志失調、正氣內虛有關,特別是喜食辛香燥熱食物、嗜飲烈酒及情志不舒,肝鬱氣滯,脾運失司,致痰氣瘀熱內生而正氣漸虧,耗傷津血,痰氣瘀熱互結而形成癌瘤,阻塞食管。本病發展過程中,以體虛為本,痰氣互結、血瘀熱毒為標。本病基本病理為氣陰俱虛,郁氣互結,血瘀熱毒蘊結於食管,形成本虛標實的病機。

(一)辨證用葯

解放後,我國中西醫結合工作者曾在食管癌高發區進行了普查普治,收集大量病例。辨證分型如下:

1.肝氣郁結

[辨證要點]胸膈痞悶,情志不舒,咽喉發緊,噎氣呃逆,食慾不振,舌淡紅或深,苔黃,脈細弦。

[治法]疏肝理氣,和胃降逆。

[方葯]逍遙散加減:柴胡10g,杭白芍15g,半夏10g,瓜蔞15g,白術10g,鬱金10g,當歸10g,厚朴10g,威靈仙15g,半枝蓮20g,山豆根10g。

2.氣滯血瘀

[辨證要點]飲食難下,胸背刺痛,噎嗝不舒,形體消瘦,面色發黑,肌膚甲錯,大便干結,舌紫暗有瘀斑,脈細弦或澀。

[治法]活血化瘀,理氣止痛。

[方葯]桃紅四物湯加味:桃仁10g,紅花10g,生熟地各12g,川芎10g,鬱金10g,蘇木6g,川楝子10g,雞血藤15g,威靈仙15g,虎杖15g,山豆根12g,急性子15g。

3.痰濕壅盛

[辨證要點]吞咽困難,噎氣較重,痰涎壅盛,有時惡心泛嘔,吐出物為黏液,脘腹脹滿,食少便溏,倦怠乏力,舌淡紅,苔白膩或黃膩,脈細滑或弦滑。

[治法]健脾利濕,化痰散結。

[方葯]二陳湯合五苓散加減:清半夏10g,橘皮10g,茯苓10g,豬苓15g,蒼白術各12g,枇把葉10g,代赭石15g,丁香10g,厚朴15g,土貝母15g,半枝蓮30g。

4.熱毒傷陰

[辨證要點]吞咽梗澀,胸骨後隱痛,口乾咽燥,五心煩熱,午後潮熱,夜間盜汗,時有便干,舌紅或光紅,苔黃或無苔,脈細數。

[治法]養陰清熱,解毒抗癌。

[方葯]竹葉石膏湯加減:竹葉10g,生石膏15g,沙參15g,元參12g,麥冬10g,生地12g,天花粉15g,夏枯草15g,枸杞子30g,女貞子15g,半枝蓮30g,白花蛇舌草30g,金銀花20g。

5.氣血兩虛

[辨證要點]噎塞梗阻,飲食難下,日漸消瘦,面色白,體倦無力,神疲懶言,心悸氣短,舌淡紅,苔白,脈沉細無力。

[治法]補氣養血,健脾益腎。

[方葯]十全大補湯加味:熟地12g,當歸10g,白芍15g,太子參20g,白術10g,茯苓10g,生黃芪30g,陳皮6g,雞內金10g,枸杞子30g,女貞子15g,雞血藤15g,旱蓮草15g,白花蛇舌草30g。

6.對症用葯

(1)惡心嘔吐噯氣者,加用旋復花10g、代赭石10g、姜半夏10g、橘皮10g等。

(2)噎重時,可加威靈仙20g、急性子15g、莪術12g。

(3)胸背痛重時,加白屈菜15g、黃葯子10g、元胡10g。

(4)吐血便血或大便潛血者,加生地榆10g、白及15g、仙鶴草30g、三七粉3g(分沖)。

(5)放化療期間陰液耗傷,熱毒內蘊,宜養陰清熱,活血解毒。常用基本方:生地黃、玄參、麥門冬、沙參、石膏、連翹、桃仁、丹參、甘草、金銀花。

(二)其他療法

1.單方、驗方

(1)雙喜丸:喜樹果15g,白茅根30g,山楂15g,半夏10g,共為細末,煉蜜為丸,每丸6g,早晚各1丸。

(2)雄黃丸:雄黃6g,蛤蟆皮30g,兒茶15g,土鱉蟲15g,威靈仙30g,急性子30g等,共為細末,水泛為丸如綠豆大,每次3g,每日3次。

(3)癌者歡糖漿:白花蛇舌草30g,半枝蓮30g,煎水濃縮成膏,加白糖搖勻,一次1匙,每日3次。

(4)開關合劑:硇砂6g,硼砂6g,皂刺15g,共為細末,點舌含服。

(5)二術玉靈丹:莪術15g,白術10g,鬱金10g,威靈仙15g,丹參15g。

(6)人工牛黃散:地丁30g,蒲公英30g,制南星10g,威靈仙30g,人工牛黃10g,共為細末,水泛為丸如綠豆大,每次3g,每日3次。或成散劑,一次3g沖服。

2.針灸體針取內關、足三里、下巨虛、膻中、中庭、玉堂、中脘等穴,用補瀉兼施法,留針20min,每日1次。耳針取穴,以食管、胃、交感、胸為主,每次取2~3穴,用皮內針埋針或王不留行留針,每穴埋五天。

3.氣功可選練郭林新氣功、十二段錦,如體質較差者,可練習靜功。也可選用簡化太極拳,體力較強者,可練四十八式太極拳。其他如八段錦、五禽戲等都可以酌情選練。

(三)預防與調護

1.預防措施

(1)少吃或不吃含亞硝酸鹽食物,如少吃泡菜、酸菜、腌肉、腌魚、熏肉、熏魚等。少食粗糙、堅硬或太燙的食物。多食新鮮蔬菜、水果。戒煙酒。

(2)及時治療與食管癌有關的疾病,如食管炎、白斑、瘢痕性狹窄、憩室、食管潰瘍及賁門失弛緩症等。

(3)在食管癌高發地區注意疾病普查,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2.調護

(1)保持心情舒暢,減輕焦慮情緒,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2)飲食以易消化食物為主,提供合理充足的營養,可適當給予高熱量流食。忌辛辣刺激和油膩食品,忌煙酒。

(3)加強食管癌術後及放、化療時的護理,提高生命質量。

『柒』 跪求 治療食道癌的有效偏方

適用葯方 【處方一】 罹患食道癌,而有咽下困難、嘔吐等症狀時,可取半夏18克、附子1.5—3克、梔子9克。 水煎取汁,分3次服。 【處方二】 另外,上述方劑,再加上甘草、乾薑,水煎取汁服用,效果更佳。 【處方三】 有吞咽困難,並發喘咳症狀時,除了可服用上兩劑之外,也可以取茯苓18克、杏仁12克、桑白皮3克,水煎取汁服用。此方劑對於咽喉痛、喘咳、吞咽困難非常有效。 【處方四】 板藍根30克、貓眼草30克、人工牛黃6克、硇砂3克、威靈仙60克、制南星9克、製成浸膏乾粉。 【用法】每日4次,每次服1.5克。 【處方五】 硼砂60克、朦石45克、火硝30克、硇砂、梅冰片、上沉香各9克。 製法】上葯共研細面,過一百目篩,密貯瓶內備用。 【用法】用時取約1克含化咽下,不可用開水送服,每30分鍾含咽一次;直到腫消,痰涎吐盡,飲水得下時,即改為3小時服一次,再服3次即停止。注意不可多服常服。 【療效】本方適應各種食道癌晚期,突然食管出現堵塞、滴水不能下咽時服用。 【處方六】 北沙參18克、丹參9克、當歸12克、川貝6克、杏仁9克、瓜萎皮9克、砂仁殼4.5克、桃仁9克、紅花4.5克、荷葉蒂9克、杵頭糠9克、鬱金9克、吉林參6克、生地150克、茯苓60克、半夏曲60克。 【製法】濃煎取汁,兌入白蜜約500克,煉蜜收膏。 【用法】每服1匙,一日兩次,溫開水沖服。 民間秘方 【秘方一】 (適用於初期食道癌) 活蜘蛛50個,生桃仁50個,白糖、蜂蜜、香油各120克,油炸蜘蛛和桃仁,撈出碾成細面,再和蜂蜜、白糖,一同放入油鍋內煮開,把油鍋從火上端起來,用筷子攪,攪冷後裝入罐內備用。每日3次,一次服如棗大一塊,開水送服。 【秘方二】 大活鯽魚一尾,去腸留鱗,大蒜切細,填入魚腹,紙包泥封,燒存性,研成細末,或做成丸狀,每服3克,以米湯送下。每日2至3次,對食道癌初期有療效。 【秘方三】 食道癌患者,噎膈反胃,咽下困難,吃東西即吐,胸脘隱痛。有這種症狀的患者,取韭菜或韭菜根,洗凈搗汁。每次取此汁一匙,和入牛奶半杯,煮佛,乘溫暖緩咽下,一日數次。此法也可用來治療胃癌患者。 【秘方四】 以菱實、紫藤榴、訶子、薏米仁各9克,煎湯服,一日兩次。 【秘方五】 鮮番杏葉90—120克、薏苡仁30克、草決明子12克、鮮菱草120克。水煎服飲。 【秘方六】 蒲葵子30克、紅棗6枚,水煎,一日分兩次服,連服20劑為一療程。此方對幼稚型白細胞增多

『捌』 哪些穴位按摩能治食道癌

針灸治療食管癌 1.針刺基本方 主穴為天鼎、天突、膻中、上脘、內關、足三里、膈俞、合谷,病灶在頸段者加配穴扶突、氣舍、大杼、風門等;在中段者加配穴氣戶、俞府、承滿、肺俞、心俞等。在下段者加配穴期門、不容、承滿、梁門等。如兼胸骨後痛配華蓋,背痛配外關、後溪。進食困難或滴水不入者重刺內關,針鋒向上,使針感達到胸部。食管內出血者,配尺澤、列缺、曲澤。痰多者炙大椎、中府、中魁,針大杼、風門、肺俞、列缺、合谷。
2.耳針 耳部壓痛點耳診測定敏感點,對症取穴。
3.炙法與湯葯合用 有學者給患者治以旋覆代赭湯加減時,配合以足三里隔姜炙

閱讀全文

與治療食管癌的針灸方法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式棉襖製作方法圖片 瀏覽:62
五菱p1171故障碼解決方法 瀏覽:857
男士修護膏使用方法 瀏覽:545
電腦圖標修改方法 瀏覽:606
濕氣怎麼用科學的方法解釋 瀏覽:536
910除以26的簡便計算方法 瀏覽:804
吹東契奇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703
對腎臟有好處的食用方法 瀏覽:97
電腦四線程內存設置方法 瀏覽:511
數字電路通常用哪三種方法分析 瀏覽:12
實訓課程的教學方法是什麼 瀏覽:524
苯甲醇乙醚鑒別方法 瀏覽:81
蘋果手機微信視頻聲音小解決方法 瀏覽:699
控制箱的連接方法 瀏覽:74
用什麼簡單的方法可以去痘 瀏覽:788
快速去除甲醛的小方法你知道幾個 瀏覽:802
自行車架尺寸測量方法 瀏覽:123
石磨子的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151
行善修心的正確方法 瀏覽:402
土豆燉雞湯的正確方法和步驟 瀏覽: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