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蒜黃的種植方法_蒜黃的栽培技術
蒜黃是很多家庭陽台的 種植 首選,那麼蒜黃如何種植呢?下面一起來看看我為大家精心推薦的蒜黃的種植 方法 ,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蒜黃的種植方法
(1)品種選擇。蒜黃的產值較高,應選用大瓣品種,以求發芽快,生長粗壯,產量高。選種時剔除凍、爛、傷、弱的蒜瓣。
(2)栽培場地。蒜黃主要在冬春低溫季節栽培,凡是有一定溫度條件的場所均可進行。多採用保溫性能較差的塑料大棚、小拱柵、風障畦、空室、菜窖,或在流水的河灘地、泉水地旁進行。
在保護地內挖30~40厘米深的栽培床,床寬12~15米。在室內可用磚砌成0.5~0.6米的長方形栽培池。在河灘或泉水邊,可挖成1~1.5米深的栽培地。栽培蒜黃可用細沙或砂壤土。在栽培床內鋪沙或土3~6厘米,攤平。
(3)播種。蒜黃可在10月上旬到翌年3月下旬連續不斷地播種和收獲。從種到收獲,在適溫條件下約20~25天。可根據上市期確定播種期。
播種前,把選出的蒜頭用清水浸泡24小時,使之吸足水分後去掉蒜盤踵部,一個換一個地把蒜頭緊緊排在栽培池內,盡量不留空隙,空隙處亦用散種瓣填嚴。一般每平方米採用蒜種10~20千克。播後上面覆蓋細沙3~4厘米,用木板拍實壓平,再澆足水。水滲下後,再覆1~2厘米一層細沙。
(4)田間管理。①遮蔭。蒜芽大部分出土時,栽培床上蓋葦簾或草苫子遮光,亦可蓋黑色塑料薄膜遮光,以軟化蒜葉,保證蒜黃的質量。蓋簾過晚,或蓋得不嚴密,蒜苗見光,會使葉片變綠而降低品質。蓋簾還有保護栽培床溫度和濕度的作用。②溫度管理。播種後至出土前,利用保護地的覆蓋 措施 盡量提高栽培床溫度,白天保持25~28℃,夜溫不能低於18~20℃,如有條件,夜溫略高於日溫更好。出苗後至苗高10厘米時,為使苗粗壯,白天可降低溫度至20~25℃,夜溫16~18℃。苗高20~25厘米時,通風量還應加大。白天保持18~20℃,夜溫14~16℃,以促進蒜苗粗壯,高產,改善品質。收獲前4~5天,盡量加大通風,白天保持10~15℃,夜間10~15℃,防止秧苗徒長倒伏。③水分管理。蒜黃栽培中,第一水應充足,一定要淹沒蒜瓣。以後每2~4天澆1次水,保持栽培床經常濕潤。水分管理要根據保護地內的溫度和秧苗時期確定,溫度高,蒸發量大,秧苗大時,勤澆,澆水量應大,反之應小些。收割前2~3天應澆水,以保持蒜苗細嫩。④通風。栽培床內有時積聚大量二氧化碳或保護地加溫時放出一氧化碳等有害氣體。在中午溫度高時,應放風換氣。出於保溫需要,一般不必過多地通風。
(5)收獲。蒜黃高25~30厘米左右時,即可收割。從播種至收獲約20~25天。收割時刀要快,下刀不宜過深,以貼地皮割下為宜,不可割傷蒜瓣。割後不要立即澆水,防止刀口感染3~4天後澆水,促進第二茬生長。約過20天後可收第二刀。收第三主刀時連瓣拔起。第一刀,每千克蒜種可產蒜黃0.7~0.8千克,第二刀約0.4~0.5千克。收割後的蒜黃要紮成捆,放在陽光下曬一下,使蒜葉由黃白色轉變為金黃色,稱“曬黃”。曬的時間不要太長,並注意防凍。
蒜黃的無土種植方法
1、品種選擇。選擇早、中熟的高產優質大蒜良種或地方良種。
2、場地選擇。選擇空氣流暢,遮光較好的房舍做生產場地。
3、木箱准備。一般用輕質的木板製成育苗箱,苗箱長寬高為60厘米-25厘米;30厘米,要求箱底平整,有排水孔和通氣孔。
4、浸種。將蒜根發褐、肉色發黃的蒜瓣和病殘蒜頭剔除後,用清水浸泡蒜種12小時,使其吸收足夠的水分後即可。
5、播種。播種前將苗箱洗干凈,箱底鋪一層報紙後再撒上薄薄的一層潔凈河砂做栽培基質。將浸好的蒜頭緊密地排在箱內砂面上,空隙處用蒜瓣填滿,隨後噴水,一般每平方米木箱播干蒜頭15公斤左右。播種完後箱面上鋪蓋草簾,保持栽培室內黑暗即可。
6、管理。栽培室內溫度保持在25-27℃,每天噴水2-3次,經常通風。出苗後溫度降至18-22℃。採收前4-5天,室溫保持在10-15℃為宜。
7、收割。正常栽培環境下,從播種至採收約需20-;25天,當蒜黃苗長到30-40厘米時即可收割上市銷售。第一次收割後及時噴水保濕保溫管理,一般15-20天後可再次收割。
蒜黃的種植技巧
栽培季節 蒜苗對溫度和光照要求不太嚴格, 春秋和整個冬季都可在溫室栽培。在溫度適宜的條件下, 播種後25-30天收割頭刀蒜苗,再過18-20 天收割二刀。 如果生產量較大,應注意排開播種, 避免集中上市出現滯銷。
1.蒜瓣的選擇:個頭大,又飽滿而充實的蒜瓣能每次直接生產出較多的蒜黃,並且還會增加收割次數,從而增加產量。
2.低溫貯藏:蒜球在播種前以5℃、10℃及15℃的低溫貯藏處理一個月,第一周的發芽率達到72?96%,而20℃處理的發芽率才60%,且未經處理的則無一發芽,這足已證明了播種前行低溫處理的重要性。
3.浸種:經低溫處理過的種球,在播種前應在清水中浸6個小時。蒜球源來只含水67.61%,浸種後充分吸收水分,有利萌芽發葉,浸種蒜球應及時播種,否則會腐爛。如不浸種就直接播種,其沙盤需保持充分的溫潤,讓種球從中吸水。浸過種的種球,撈起後即行掰瓣,把大種球按其結構自外而內掰成蒜瓣。
4.播種:單個的蒜瓣可以播種了。種植盤的底部有孔,上鋪以保水布,再鋪細沙。將蒜瓣呈直立狀排列於細沙中。最後把濕潤的種植盤置於通風的暗房中。蒜瓣播後2-3周,黃化的蒜苗就約能長到30-40cm,這時即可採收了。
② 怎樣種植蒜黃
蒜黃是冬春季節市場消費者歡迎的蔬菜。越來越多的成為人們餐桌上的佳餚,那怎樣種植蒜黃呢?下面是我為你整理的種植蒜黃的方法,希望對您有用。
1、 生產季節及場地
蒜黃生長期短,對溫度適應范圍廣,在12~30℃條件下均能生長。因此,秋、冬、春三季都可生產,大田、保護地及一般居室均能種植。在種蒜供應充足的情況下,可根據實際需要,分期播種以供節日或不時之需。但萌發的種蒜在適宜的溫度范圍內,溫度愈高,生長愈快;故種植時應根據生產季節、外界氣溫變化,合理安排種植場所以調節蒜黃生長的小氣候。一般8~9月高溫季節生產,最好選擇戶外遮蔭處或室內陰涼通風場所;冬季或早春外界氣溫低,種植地應選擇向陽背風保暖處所或保護地內以維持較高溫度。
2、 設施
蒜黃是利用大蒜鱗莖在黑暗條件下進行軟化栽培。因此,生產蒜黃一定要遮光。大田生產先按常規方法做好寬1m的種植畦,然後用木樁或竹桿在畦上做成高50~60cm的小型棚架,架上覆蓋黑色薄膜或草苫以遮光。覆蓋物以黑色薄膜為好,既可遮光又可防雨,但保護地或室內生產則可用草苫等各種不透光的材料覆蓋遮光。家庭零星種植可就地取材,利用各種廢舊材料遮光,盆栽還可以利用廢舊水桶反扣於種植盆上,既簡便又實用。為了充分利用空間,保護地或室內生產還可根據具體情況做成多層床架,擴大種植面積。每層床架相距約80cm,基部為高20cm的種植床。床底鋪秫秸、廢舊薄膜,上面再鋪10~12cm的普通菜園土或砂土即可。
3、種蒜
蒜黃生長所需營養主要來自大蒜鱗莖,因此,種蒜必須選用鱗莖大,分瓣少的優良白皮蒜品種。同時注意選擇生長壯實、肥大、無病蟲害、無機械損傷的鱗莖作種。夏末秋初早期生產時,還應注意選用休眠期短的品種。
4、種蒜處理
大蒜鱗莖有一定的休眠期,為了打破休眠,促進發芽,播種前要進行處理。方法是剝除鱗莖的外皮、基部莖盤以及蒜瓣的部分或全部蒜皮,以利水分吸收和氣體交換。提早於8月播種的種蒜,還應進行0~4℃的低溫處理。試驗表明,經0~4℃低溫處理20天的種蒜,在武漢地區,8月下旬播種,較對照提前出苗20天。此外,播種前還應用清水浸種一晝夜,使種蒜育分吸水,加速發芽。
5、播種
蒜黃多在保護地或室內生產,為了充分利用土地,提高單位面積產量,播種時要盡量密植。種植時將蒜瓣一個挨一個的緊密地種植於畦中,蒜瓣間盡可能不留空隙。一般1m(約用種14~15kg。種後隨即覆蓋3~4cm厚的細沙土,澆一次透水,同時蓋好遮光覆蓋物。
1.蒜瓣的選擇:個頭大,又飽滿而充實的蒜瓣能每次直接生產出較多的蒜黃,並且還會增加收割次數,從而增加產量。
2.低溫貯藏:蒜球在播種前以5℃、10℃及15℃的低溫貯藏處理一個月,第一周的發芽率達到72?96%,而20℃處理的發芽率才60%,且未經處理的則無一發芽,這足已證明了播種前行低溫處理的重要性。
3.浸種:經低溫處理過的種球,在播種前應在清水中浸6個小時。蒜球源來只含水67.61%,浸種後充分吸收水分,有利萌芽發葉,浸種蒜球應及時播種,否則會腐爛。如不浸種就直接播種,其沙盤需保持充分的溫潤,讓種球從中吸水。浸過種的種球,撈起後即行掰瓣,把大種球按其結構自外而內掰成蒜瓣。
4.播種:單個的蒜瓣可以播種了。種植盤的底部有孔,上鋪以保水布,再鋪細沙。將蒜瓣呈直立狀排列於細沙中。最後把濕潤的種植盤置於通風的暗房中。蒜瓣播後2-3周,黃化的蒜苗就約能長到30-40cm,這時即可採收了。
5.採收:剛收獲的蒜黃,由於它的一生處於無光的環境中,葉片鵝黃,嫩莖潔白,倍受消費者的青睞。收後需立即包裝冷藏,如任意置於光線中貯藏、運輸和銷售,會綠化變質,影響品質與外觀。首次收割的蒜黃品種最佳,第二次收割的因屬於再生苗,頂端具切口,切口處常發生腐爛或乾枯狀,影響外觀,出售時需花工整修。
③ 蒜黃怎麼種植
蒜黃是大蒜在遮光或半遮光的栽培條件下軟化栽培的幼苗,以軟化葉或假莖供食用。
選用生長勢旺、抗性強、蒜頭大,而且沒有受過凍害及損傷的優良早熟大蒜品種。將選好的蒜頭用涼水浸泡18~24小時,使蒜頭吸足水分,將蒜頭分成兩半,去掉莖盤及中心柱,一個挨一個地將蒜瓣排栽在苗床內,空隙處可用散瓣蒜填滿塞緊,用木板壓平,上面再蓋一層細沙,蓋住蒜頭,然後用噴壺輕輕噴灑一次透水。待芽破口時用草席或黑膜覆蓋遮光軟化。播種期為7~11月。
栽後要立即澆水,以充分潮濕且不積水為度。出苗後要保持坡面濕潤。苗床應保持濕潤,但不宜積水,10~15天噴一次磷酸二氫鉀(0.1%)或1%的尿素液。播種後出芽前溫度控制在20~22℃,出苗至苗高25~30厘米時溫度保持在16~20℃,收割前1周控制在15℃左右。要嚴防生長後期濕度過高,以免造成株間發熱而引起蒜黃腐爛。在光照管理上以不見或少見光為原則。
當苗高30~35厘米時即可採收。一般可割兩次,割後待傷口癒合再追肥澆水,促其再生。
④ 蒜黃怎麼種的
蒜黃大家都很熟悉,利用大蒜的鱗莖在黑暗遮光的條件下栽培,屬於一種高檔蔬菜。有些年輕朋友不知道具體的栽培方法。其實蒜黃容易栽培,所需設施簡單,生長期短,產值較高。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下具體的種植方法:
1、品種選擇
最好選用紫皮蒜類或白皮蒜類中生長快的品種,如紫皮蒜、竹蒜、白貢大蒜等,這類蒜生產的蒜黃生長健壯,整齊,耐寒,抗病蟲性強,產量高。
2、建池保溫
選用房前屋後的菜地、空地或室內空閑房等,用磚壘成高60厘米左右,長和寬根據實際情況而定,也可選用菜地或空地,不建池直接整畦栽培。
3、適時栽蒜
選用瓣大而且大小均勻,色正的蒜頭,剝去外衣,剔除爛瓣、蒜薹、蒜盤,用清水浸泡18~24小時。將蒜瓣擺在池內或畦面上,頂部應齊平,再蓋上厚2~3厘米的潮細沙或沙壤土,每平方米用蒜種15~20千克。
一般從十月上旬到第二年3月下旬可連續不斷生產。蒜苗大部分長出來時,要在池上蓋草遮光,室內栽培的關進窗門,苗高10厘米左右時,每隔1~2天噴澆一次水。直接做畦栽培的,栽後1~3天蒜瓣露芽,這時要搭架蓋草簾遮光,軟化蒜葉,促進其黃化生長,確保質量。
4、溫度管理
出土前,白天溫度控制在25℃,夜間18~20℃。蒜苗出土後,白天溫度至少保持在18~22℃,晚上不低於16℃,苗高24厘米以上時,保持在14~18℃,待收獲前4~5天可降低至12℃。
5、水分管理
栽後立即噴1次水,幼苗生長過程中,每隔3~4天噴1次水。生長前期水量少,後期增多,溫度高,苗大或沙壤土排水速度快,應多較,收獲前3~4天停止澆水,使蒜黃長得敦實。每隔1周左右,用0.1%磷酸二氫鉀或0.2%~0.3%的尿素水溶液噴1次,有利於高產。
6、通風見光
軟化栽培蒜黃一般不揭草簾,若蒜黃呈雪白色,可在收割前幾天,選擇晴天中午開始或拱棚,以改善色澤和品質。如出現高溫、高濕要通風,以防爛苗。
7、適時收割
一般擺蒜後20~25天(直接做畦栽培30~40天),蒜黃高36~43厘米時可以收獲。再過20天左右(直接做畦30天左右),可收割第二刀。一般栽培蒜黃收二茬後,應將蒜頭起出,篩出砂土,整畦後,抓緊另種。
⑤ 蒜黃該怎麼栽培怎樣才能種出又嫩又黃的蒜黃
蒜黃可以在水培或土壤中種植。在水培過程中,剝去大蒜最外層的皮,准備一個淺盤子,放入大蒜,加水至大蒜高度的1/3,然後將其封閉在一個小黑屋中。通常,淺盤子里總是有水,你可以在大約半個月內收獲黃色的大蒜。在土壤培養期間,將大蒜在水中浸泡兩天。大蒜生根後,將其種植在土壤中,並用土壤覆蓋3厘米。平時,保持土壤濕潤,防止光線照射。當蒜黃色長到34厘米高時,就可以收獲了。去掉跳蒜表面的破皮,浸泡12-24小時,取出後放置1-2天,挖出底部的干縮莖板,取出剩餘的乾花螺栓吸水生根。蒜黃色可在半地下溫室或蒜黃色地窖中種植。
⑥ 蒜黃種植技術
蒜黃的種植技術
1、品種選擇:蒜黃的產值較高,應選用大瓣品種,以求發芽快,生長粗壯,產量高,選種時剔除凍、爛、傷、弱的蒜瓣。
2、栽培場地:蒜黃主要在冬春低溫季節栽培,凡是有一定溫度條件的場所均可進行。多採用保溫性能較差的塑料大棚、小拱柵、風障畦、空室、菜窖或在有流水的河灘地、泉水地旁進行。
3、整地作床:在保護地內挖30~40厘米深的栽培床,床寬12~15米,在室內可用磚砌成0.5~0.6米的長方形栽培池。在河灘或泉水邊,可挖成1~1.5米深的栽培地。栽培蒜黃可用細沙或砂壤土,在栽培床內鋪沙或土3~6厘米,再攤平。
蒜黃的播種技術
1、播種時間:蒜黃可在10月上旬到翌年3月下旬連續不斷地播種和收獲,在適溫條件下種到收獲需要約20~25天,可根據上市期確定播種期。
2、浸泡蒜種:在播種的前一天,將裝入編織袋的大蒜用赤黴素20000倍液浸種3~4小時,浸泡環節雖然操作簡單,但卻必不可少,否則播種後澆水,蒜種吸水膨脹,在培養床上擠壓成疙瘩,不利於蒜黃發芽生長。
3、播種方法:把吸足水分後的蒜種一個換一個地把蒜頭緊緊排在栽培池內,盡量不留空隙,空隙處亦用散種瓣填嚴,一般每平方米採用蒜種10~20千克,播後上面覆蓋細沙3~4厘米,用木板拍實壓平,再澆足水,水滲下後再覆1~2厘米一層細沙。
⑦ 蒜黃怎麼種植在家
種植蒜黃可以採取土培的方法,將生長健康、無病蟲害的大蒜,浸泡在清水中兩天後,取出晾乾,然後栽種在肥沃疏鬆的土壤中,再將大蒜放入溫暖遮光的環境中養護,等待一兩周的時間,蒜黃就可以生長出來了。
一、盆土選擇
對於容器沒有太多要求,日常養花的容器都可以,還可以使用家中舊了的泡沫箱子,這樣廢物還可以二次利用。對於土的要求也不高,可以使用日常的營養土,就能保證正常的生長。
二、處理種蒜
家中種植蒜黃,種蒜的選擇是最重要的,盡量選擇個頭比較大,瓣數較多的,這樣裡面能含有大量的養分,提供給植株生長的養分也比較多,能夠有養分供給生長。選好之後要進行處理,先將外皮剝去,放在常溫水中浸泡24小時,這樣可以充分吸收膨脹,然後撈出放在旁邊陰干。
⑧ 蒜黃怎麼種植怎麼樣種植出來的蒜苗黃黃的
蒜黃怎麼種出來,怎麼種讓蒜黃更黃
蒜黃怎麼種植
1、水培:准備若干頭大蒜,把蒜頭最外層的皮扒掉,然後准備一個淺盤,把蒜頭擺在淺盤中,蒜頭間的空隙處用蒜瓣塞滿。接著向淺盤中倒入清水,加水沒過大蒜高度的1/3,放入無光的小黑屋,水沒了及時補水。水培的大蒜3天就能發芽,半個月就能長高採收,採收時保留10cm把蒜黃割下來,剩下的繼續遮光養護,再過半個月又能割一茬,一般水培的大蒜能割三茬。
2、土培:准備若干頭大蒜,將大蒜放入清水中泡2天,然後將大蒜撈出,放在陰涼通風處瀝干水分,讓大蒜長根。等大蒜長出新根後把老根剪掉,將大蒜栽入土中,覆蓋3cm厚的細沙土,澆透水放入小黑屋,平時保持土壤微潮,等蒜黃長到30-40cm高時就能採收了。
⑨ 蒜黃怎麼種的
蒜黃是大蒜在無光或弱光以及適宜溫度和水分條件下,依靠自身的貯藏營養和一定的施肥技術而形成的一種軟化栽培產品。蒜黃色澤為黃白色,香味獨特,品質鮮嫩。蒜黃生產比較容易,從種到收兩個月,可收割2~3刀。蒜黃生產佔地面積小,收益高,幾乎不施用什麼肥料,不噴任何農葯,很容易實現無公害。
(1)生產季節每年從9月份到第二年1月份均可生產,一般以冬季生產的產品需求量大,市場價格高。1月份以後因為多數常溫貯藏的大蒜蒜肉養分耗盡,雖也能勉強利用,但價值很低。經過輻射處理的大蒜因種芽已被損壞不能做種。(2)場地選擇①日光溫室。日光溫室生產蒜黃有3種方式:一是地下式。即在溫室靠東、西山牆處根據所需面積下挖150~200厘米深的坑,坑中部留出1個高20厘米,能夠供人操作的小高台。二是半地下式。即下挖30厘米深整平池底,再用挖出的土在池四周築成30厘米高的埂。三是地上式。即在地面上用磚在畦四周築成高50厘米的埂,然後在頂部扎架覆蓋草苫進行遮光。
②塑料拱棚。塑料拱棚的增溫效果不如日光溫室。一般在拱棚內下挖50厘米深的坑,坑內鋪10厘米厚的麥秸,再覆蓋塑料薄膜作為隔熱層,其上再鋪設地熱線,線上再鋪5~6厘米厚的細沙待排蒜。池上頂部架設遮光物。夜間棚外加蓋草苫進行保溫。
③井窖。選擇地勢高、地下水位低、土質黏不容易塌陷的地方挖窖。窖形似壇,口小肚大,窖口直徑1米,深2米,窖底直徑2~3米,中間留出一個直徑60厘米、高20厘米的操作台。
④窯洞。丘陵山區利用窯洞良好的保溫和遮光條件進行蒜黃生產,投資少,管理方便。(3)品種的選擇生產蒜黃所用的品種要滿足產量高和生產周期短這兩方面的要求。一般蒜瓣大的品種,貯藏養分多,產量較高,品質也好;心芽較長的品種,蒜黃長得快,苗壯產量高,但心芽不能過長,一旦心芽長到蒜瓣之外了,蒜黃就彎曲,產量反而會低。目前,各地用於蒜黃生產的品種有蒼山大蒜、河北安國白蒜、寶坻大蒜、北京紫皮蒜等。(4)蒜種的選擇①選擇大而均勻的蒜頭做蒜種。這樣的蒜頭出苗後不但長勢旺,而且非常整齊,產量和品質都好。
②選擇緊實的蒜頭做蒜種。蒜頭越緊實,長出的苗子越好。用手緊握有堅硬感的大多是緊實蒜頭,而感覺發軟的大多是脫水蒜頭,其生命力弱,長出的蒜黃不會壯。
③不用傷熱蒜種。傷熱的蒜發芽慢且細弱,蒜苗尖打鉤彎曲,長不出健壯的苗子。傷熱蒜頭的根發褐色,蒜瓣肉色發黃。
④使用已經解除休眠的蒜種。大蒜收獲後都有一個休眠期,一般為60多天,渡過休眠期後播種才能發芽生長。蒜種解除休眠的標志是蒜瓣出現根突起,幼芽伸長,芽鞘與新葉之間出現空腔。(5)蒜種的處理排蒜之前一般都要對蒜種進行一番處理。首先是泡蒜,做法是將蒜頭從蒜辮上一個個揪下來,或用剪刀剪下來,剝掉蒜頭外的老乾皮,顯露出小瓣但又不使其散瓣。用45℃以下溫水浸泡,一般泡到蒜皮有柔軟感即可,大約需要12~24小時。1千克干蒜頭泡好後可增加到1.5千克。泡蒜時,每500千克干蒜頭放入硝酸銨0.35千克,對以後蒜黃生長非常有利。泡好的蒜頭撈出後放到簾子上淋水,再用草苫或麻袋蓋好,悶8~10小時,然後進行剜蒜。剜蒜就是將蒜頭上的老根盤殘留的蒜薹梗用小刀之類的工具挖掉,但要保持蒜頭完整,不散瓣,其作用是促進出苗多發根。(6)排蒜排蒜就是栽蒜。將蒜頭挨個擺在畦上,並且用散蒜瓣填栽蒜頭間的空隙。全畦排滿後,覆蓋細沙土5~6厘米,以保持土壤水分,同時也便於收割,每平方米用蒜種14~18千克。(7)栽後管理蒜黃生長的關鍵是溫度和水分的管理。
①溫度管理。在出苗前溫度要高,白天控制在26~28℃,夜間18~20℃,以促進早發芽。出苗後到苗高26厘米時,白天溫度應該控制在24~25℃,晚上16~18℃。採收前4~5天,溫度應控制在12℃左右。
②水分管理。栽後到收割第一刀,一般要澆3次水。澆水量前期宜大,後期可小。栽後隨之澆頭水,每平方米用水35千克;苗高6~9厘米時澆二水,每平方米用水30千克;收前3~5天澆第三水,每平方米用水202千克。頭刀蒜黃收割後摟平土面,等新長出的蒜苗變成綠色時再澆水。(8)適時收獲播後25~30天,蒜黃長至35厘米高時即可收割,割時不能踩傷、割傷蒜頭。割下的蒜黃,趁中午攤開曬,由白黃色轉為金黃色時即可扎捆上市。當二茬蒜黃長至5~10厘米時,繼續做好噴水等管理工作。經過30天左右,就可收割2茬蒜黃。第一刀蒜黃每平方米可出產15千克左右,第二刀產量減少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