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簡單准確的判斷運動疲勞
力竭。力量訓練基本無力,就可以判定運動疲勞了。
『貳』 如何運用心率來判定運動性疲勞
心率是評定運動性疲勞最簡易的指標。一般常用基礎心率、運動後即刻心率和恢復期心率對疲勞進行診斷。1、基礎心率:是指清晨清醒、起床前靜卧的心率,也可用脈搏表示,常稱晨脈。機體機能正常時基礎心率相對穩定。如果運動後,經過一夜的休息,第二天清晨的基礎心率較平時增加5-10次/分以上,則認為有疲勞累積現象,如果連續幾天持續增加,則應調整運動負荷。2、運動中的心率:如果在一段時期內,從事同樣強度的運動,運動中(或運動後)心率增加,則表示身體機能狀態不佳。3、運動後心率恢復:身體疲勞時,心血管系統機能下降,可使運動後心率恢復時間延長,因此可將定量負荷後的心率恢復時間作為疲勞診斷指標。
『叄』 想要判定全民健身人群是否有運動性疲勞,應該應用哪些指標
我相信許多人一生中會經常做一些運動。 然而,他們中的許多人經常在運動中感到疲勞,這可能是運動疲勞。 然而,許多人對這方面知之甚少 那麼,如何更准確地判斷運動疲勞呢?這是一個非常重要和嚴重的問題,需要我們共同努力和研究才能獲得最准確的答案。
運動引起的疲勞發生在許多運動中。我們必須清楚這一點。 在我們做出判斷之後,我們需要採取適當的措施來解決它。 我們應該知道,只有盡快解決運動疲勞問題,我們才能確保我們的健康不受損害,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不受影響。
『肆』 判斷疲勞的簡單方法有哪些
人體中可分為軀體性疲勞和心理性疲勞,這兩種不同性質的疲勞具有不同表現形式。軀體性疲勞主要表現為運動能力下降;心理性疲勞主要表現為行為的改變。人體的各個部位,從中樞大腦皮層細胞到骨骼肌基本收縮單位都能產生疲勞。根據研究結果,將軀體性疲勞分為中樞疲勞和外周疲勞。中樞疲勞是指缺乏動機、中樞神經系統的傳遞或募集發生改變。外周疲勞包括接點傳遞、肌肉點活動和肌肉收縮活動能力下降。這里僅闡述軀體性疲勞。
『伍』 體育鍛煉中如何判斷運動疲勞的產生
出現以下幾種情況:
面色發紅或蒼白。
下肢肌肉有酸沉感,動作遲緩。
食慾不佳,食量減少,睡眠差,入睡遲易失眠。
排汗量增加,在相同的運動負荷中,排汗量較以前增加。
『陸』 如何判斷運動性疲勞
判斷疲勞的簡易方法
對運動性疲勞程度的判斷,一般應根據以下三個方面來綜合評定:
第一、自覺症狀:如疲乏,頭暈,心悸,惡心等
第二、客觀體征:如面色,排汗量,呼吸,動作,注意力等
第三客觀指標:各器官,系統的生理,生化指標的變化情況(如:肌肉力量、肌肉硬度、握力、心電圖、心率、反應時肌腱反射、肺活量、血壓、尿蛋白等)
消除運動性疲勞的措施
1、整理活動
(1)慢跑和呼吸體操
(2)肌肉、韌帶的拉伸練習
2、睡眠
應嚴格遵守生活制度,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一般為8—9H/D,大運動負荷訓練和比賽期間,睡眠時間應適當增加。
3、積極性休息
如散步,聽音樂,看演出,下棋,游覽等。
5、按摩
採用按摩手法促進身體的血液循環,消除疲勞。如氣壓按摩,振動按摩,水力按摩等。
6、物理療法
溫水浴,局部熱敷和桑拿浴等。
5、營養與葯物
補充營養:補足熱能,蛋白質,維生素,無機鹽和水。
葯物可用:口服VitB1、C、B6、E和中葯
6、氧氣和負離子吸入法
吸O2(促進乳酸氧化)、吸負離子(提高N系統的興奮性)
7、心理恢復法
包括心理調整,自我暗示,放鬆訓練,氣功等
『柒』 運動中如何判斷疲勞的產生
運動性疲勞產生,由於人在進行重體力勞動、大運動量鍛煉或比賽時,肌肉過度緊張,機體能量消耗過多,身體就會產生疲勞感。
1.1 運動能力與身體素質的變化導致運動性疲勞因素
人體的運動能力和身體素質與身體各器官系統功能緊密聯系。身體素質就是人體各功能器官在肌肉工作中的綜合反映。各器官功能的下降,必然影響運動能力與身體素質。譬如,長時間的肌肉活動導致肌肉功能下降時,力量速度等當然下降,於是在完成練習時,往往會力不從心而感到疲勞;再耐力運動中,如果心肺功能下降,承受耐力負荷的能力就會降低,機體就會疲勞而降低工作能力。
1.2 體內能源儲備的減少使身體各器官功能的降低導致運動性疲勞
當人體從事運動導致疲勞時往往伴隨體內能源物質大量消耗,如極量運動2-3分鍾至非常疲勞時,肌肉內的磷酸肌酸可降至最底點;長時間的持續運動中,由於糖的大量消耗,肌糖元及血糖均下降。能源儲備的消耗與減少,會導致各器官功能的降低。加之肌肉活動時代謝產物的堆積及水鹽代謝變化等影響,機體工作能力就會下降而出現疲勞。
1.3 精神意志因素與運動疲勞
運動中人體各器官系統的活動都是在神經系統指揮下完成的神經系統功能的降低會使疲勞加深。例如,在一定強度和一定持續時間的體育活動過程中,會出現胸悶、呼吸困難、肌肉酸軟無力、動作遲緩不協調、情緒低迷,這種狀態稱「極點」。此時,如果依靠意志力和減慢速度繼續下去,不久這種難受的感覺就會消失,動作變得輕快有力,這種現象就是「第二次呼吸」。這樣就可以推遲疲勞的出現或減輕疲勞的程度。
運動性疲勞恢復的方法
運動性疲勞的恢復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恢復過程中要做到全面、系統、科學。
3.1 休息
休息是疲勞恢復的最重要的也是最有效的手段。只有休息得好才能學習得好,鍛煉得好。休息包括睡眠和活動性休息。
3.1.1 睡眠
睡眠是消除疲勞的最好方法之一。運動員應嚴格遵守生活作息制度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一般每天不少於8~9小時,並應安排一定時間的午睡。大運動負荷訓練和比賽期間睡眠時間還可適當增加。
3.1.2 活動性休息
所謂活動性休息就是指在休息時進行其他活動,也叫積極性休息。當局部肌肉疲勞後,可利用未疲勞的另一些肌肉進行一些適當活動,藉以促進全身代謝過程,加速疲勞的恢復。當全身疲勞時,也可通過一些輕的、興趣高的體力活動,來達到加速消除肌肉代謝的目的。因此,我們在體育課中應多採用轉換活動內容的方法作為休息的手段。
3.2 物理恢復法
物理恢復法能促進疲勞肌肉的代謝過程,加速疲勞的消除。物理恢復的的方法很多,其常用方法有以下幾種:
3.2.1 溫水浴
溫水刺激,可以放鬆肌肉,安撫神經,溫水浴的水溫度以37-40攝氏度度為最適宜,淋浴時間10-15分鍾,最長不超過20分鍾,每天不要超過兩次。
3.2.2 負氧離子
這種方法是通過負氧離子發生器生成大量負氧離子,人將其吸入呼吸道後,通過神經,體液調節機制對機體產生影響。大量負氧離子進入體後能改善和提高肺的換氣功能,增加氧吸收量,加快二氧化碳的排出速度,刺激造血功能,使紅細胞、血紅蛋白、血小板、嗜酸細胞增加,心搏出量加大,血流速度加快,從而提高機體運動後的「氧債」償還速度。
3.2.3 按摩
按摩是消除運動性疲勞的重要手段之一。按摩的方法多種多樣,一般可採用手法按摩,進行全身或局部肢體的按摩,有損傷的還可以兼作治療,均有良好效果。有條件的還可以採用機械按摩,目前國內外使用的有氣壓按摩、振動按摩和水力按摩等,對放鬆肌肉,消除肌肉酸痛和恢復體力效果極佳。
3.3 心理調節
較大的情緒波動會造成心理上的不穩定,而運動員抵抗疲勞的,與運動員的個性特徵,情緒狀態和意志品質有密切的關系。在訓練中如果運動員的態度積極,情緒好,可以延緩疲勞現象的發生。常用的恢復方法有:
3.3.1 意念放鬆法
選一安靜的地方,您可站、可坐、可躺,總之盡量選擇舒適的姿勢。若站立,手自然垂於身體兩側;若坐雙手放鬆地置於腿上;若躺時手放於身體兩側或放鬆置於腹部均可。閉上雙眼,在深呼吸三至五次的同時,腦子里開始想像你最喜歡的自然景象。值得注意的是:所選的景象要安靜、祥和,令人心怡,如:您喜歡大海,就要想像金色的沙灘,蔚藍平靜的海面,低飛的海鷗,遠處的白帆,而不要讓波濤洶涌的海面進入您的意念。在想像的同時,您要盡量尋找並體驗安寧、舒服、放鬆的感覺,將這種感覺保持幾分鍾後,深呼吸二三次,慢慢地睜開您的眼睛,此時你的感覺會很不錯。
3.3.2 音樂放鬆
在緊張的比賽或大運動量訓練後,在舒適、幽雅的環境中聽一些節奏輕快的音樂對消除精神上的疲勞有特別好的作用。
3.3.3 賞識方法
美言一句暖人心,得到別人的稱贊好比喝了蜜桃一樣甜。每個人都有被別人賞識的心理需要,尤其是自己付出艱辛勞動後。運動訓練本來就是一件辛苦的工作,教練員要了解運動員的心理需要,對運動員成績、表現及時進行表揚,提高他們對運動訓練的興趣。這樣對運動員的成績提高,和疲勞的恢復很有幫助。
3.4科學合理的膳食
大運動量的運動訓練後要消耗運動員大量的能量,營養對運動員的訓練水平、機能狀態、承受負荷能力、恢復過程都有直接的影響。如果營養不良或缺乏營養必將影響青運動員的健康,導致身體機能的下降使疲勞過早產生,影響正常的訓練和運動能力的發揮。因此運動員的營養必須引起教練員的高度重視。
3.4.1 飲食要有規律
「早飯宜好,午飯宜飽,晚飯宜少」是古人的養生格言。現代營養學家提倡「早飯佔全天總量的25%,中餐佔40%,晚餐佔35%」是對現代人養生的具體化。早餐應吃一些營養價值高、少而精的食品,因一夜的休眠已基本耗完晚餐的進食,早上起床不久胃腸興奮度不高,要滿足上午的工作學習,早餐必須量少而質優。午飯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既要補償早餐吃得少,又要為下午的活動之需儲備能量,因而飲食的品質要高、量也要相對足。午餐主食分量要大些,副食花樣要多些。最好午後吃一次水果。晚飯進食要適當少些,因為晚上活動量小,若進食過飽影響睡眠,另一方面會造成營養過剩。晚餐不能食後就睡。正如古人所說「飽食即卧,乃生百病。」飲食有節,包括進食的時間、數量、品種、速度都要有所講究。一日三餐要有固定的進食時間。兩餐間以間隔5-6小時為宜。早飯最好安排在7點左右,中餐以12點為宜,晚餐宜在下午6點左右。
3.4.2 注意食物營養的搭配
營養是恢復和提高工作能力的手段。營養具有兩大功能:一、供能功能;二、補償功能,教練員在帶領運動員訓練的同時應該關心他們的衣食作息,必須知道營養的搭配。合理的營養搭配應注意下列幾點:1、食物中應有充足的熱能來源,以糖類、脂肪類食物為主,輔以維生素和維生素為宜。2、運動員正是青春少年需要的蛋白質較多。為了滿足他們對蛋白質的需要,在平日膳食中盡可能多食用肉類、魚類、蛋類、奶類和豆類。3、食物中要含有適量的脂肪,以縮小食物的體積減輕胃腸道負擔。對蛋白質、脂粉、糖三者的需求,按重量之比為1:1:7,按熱能量的百分比為9.5:22:68.5。4、對無機鹽和微量元素的補充要加大重視。5、在運動或競賽中人體失水多尤其是在熱環境下。應該每次補液100-200毫升,是少量多次。因為補充過多排汗也相應會多,造成無機鹽和電解質的丟失。參考資料:http://wenda.tianya.cn/wenda/thread?tid=6a12eb54ef1fcd37
『捌』 判斷運動性疲勞的生理學方法有哪些如何應用
運動性疲勞是指人體在運動過程中,運動能力及身體功能能力暫時下降的正常生理現象。運運後出現的正常疲勞對身體並無損害,而且正是身體的一種保護性信號或我保險閾。它提示人們不要過度疲勞。
疲勞是由多方面原因引起的。譬如,體內能源物質消耗過多會引起疲勞;肌肉運動收縮時產生的某些代謝產物的積累會引起疲勞;長時間工作,大腦神經細胞轉為抑制會引起疲勞,長時間運動時出汗過多,體內水鹽代謝紊亂及內環境穩定性失調等均可能引起疲勞的發生。生理學家的研究認為,運動性疲勞是一個綜合性的復雜過程,與人體多方面的因素及生理變化有關。
首先,運動能力與身體素質的變化是導致運動性疲勞的
因素。人體的運動能力和身體素質與身體各器官系統功能緊密相關。身體素質就是人體各器官系統的功能在肌肉工作中的綜合反映。各器官功能的下降,必然影響運動能力與身體素質。譬如,長時間肌肉活動導致肌肉功能下降時,力量速度等當然會下降,於是在完成運動練習時,往往會力不從心而覺得疲勞。在耐力性運動中,如果以肺功能下降,承受耐力負荷的能力當然會降低,機體就會疲勞而降低工作能力。
其次,體內能源貯備的減少和身體各器官功能的降低,這無疑是導致疲勞的重要原因,不少實驗研究表明,當人體從事運動導致疲勞時,往往伴隨體內能源消耗較多,如快速性運動2-3min至非常疲勞時,肌肉內的磷酸肌酸(能源物質)可降低至接近最低點,長時間的持續運動中,由於糖的大量消耗,肌糖元及血糖均下降。能源貯備的消耗與減少,會引起各器官功能的降低。加上肌肉活動時代謝產物(如乳酸等)的堆積及水鹽代謝變化等影響,機體工作能力就會下降而出現疲勞。
第三,精神意志因素與疲勞密切有關。運動中人體各器官系統的活動都是在神經系統指揮下完成的,神經系統功能的降低,神經細胞抑制過程的加強都會使疲勞加深。但是人的情緒意志裝態對人體機能潛力的充分動員關系極大。事實上,人體往往在感到疲勞時,機體有很大的潛力,能源物質遠未耗盡,良好的情緒意志因素可起到動員機體潛力,推遲疲勞發生的作用,因此,從事運動時,應全身心投入,保持積極的情緒,這對推遲疲勞發生,提高鍛煉效果有重要作用。
當身體達到一定程度疲勞時,往往主觀上會出現疲勞感覺,這種疲勞感可以說是疲勞的主觀信號。體育鍛煉的項目多種多樣,不同的項目導致疲勞的原因的側重面會有所不同。如短距離跑導致疲勞的主要原因可能主要是大腦運動區神經細胞保護性抑制;缺氧程度深的中跑導致疲勞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代謝產物堆積過多及內環境穩定性失調;超長距離跑等耐力項目,則可能主要是體內能源物質消耗過多而引起疲勞。
二、運動中推遲疲勞出現的因素
在體育鍛煉時,如果運動性疲勞出現得遲一些,對提高鍛煉效果會有益。怎樣才能有助推遲疲勞的出現?一般從以下因素考慮解決:
(1)平時注意堅持經常鍛煉和運動訓練,努力提高自己的身體素質。這是一項長期經常的對策。
(2)鍛煉或運動訓練時,注意內容的合理安排,避免局部負擔過重產生局部疲勞,而過早影響全身整體工作能力的下降。因此,在平常鍛煉時,注意內容的交替,使身體各部位活動負荷合理交換,有助推遲疲勞的出現。
(3)注意發展與運動項目相適應的供能能力。不同的運動項目,供能系統各有特點。如短跑主要供能系統是ATP-CP系統(磷酸能系統),中長跑主要是乳酸能系統,長跑主要是有氧代謝系統等。發展不同的供能系統的練習方法各有特點,在鍛煉中如能了解這些特點,著重發展該系統能力,則對該項目疲勞的推遲會有幫助。
(4)加強意志品質與心理訓練,提高心理素質,有利疲勞時精神意志因素的改善,從而有助疲勞的推遲出現。
(5)飲食營養的合理安排,這對體人能源的充分貯備有積極作用。
『玖』 疲勞出現後主、客觀判斷疲勞的方法
運主觀感覺動性疲勞的判斷方法2007-07-16
15:14主觀感覺運動性疲勞的程度可參照以下簡易判斷標准
內容
輕度疲勞
中度疲勞
極度疲勞
自我感覺
無任何不舒服
疲勞、腿痛、心悸
除疲乏、腿痛心悸外、尚有頭痛、胸痛、惡心甚至嘔吐等徵象,且這些徵象持續相當一段時間。
排汗量
不多
較多
非常多,尤其是整個軀幹部分。
呼吸
中度加快
顯著加快
顯著加快,並且呼吸表淺有時會出現節律紊亂。
動作
步態輕穩
步態搖擺不穩
搖擺現象顯著,出現不協調動作。
注意力
較好,能正確執行指示
執行口令不準確,會出現錯誤的技術動作
執行口令緩慢、技術動作出現變形。
『拾』 判斷疲勞的簡易方法有哪些
整天無精打采。
如果我們整天感覺自己無精打採的,而且會經常感到頭昏腦漲或者精神不振,甚至出現了頭暈目眩的感覺,這種情況就可以判斷自己已經處於一種過度勞累的狀態。
2/7
視力出現問題。
如果我們感覺眼睛總是發脹發酸,視力出現了問題,感覺視力有所下降,看東西不清楚,就可能是過度疲勞的症狀,因為我們可能用眼多,平時經常看電腦和手機,所以需要及時休息。
陰莖疲軟的原因?_做到這幾點,輕松硬起來!
廣告
3/7
頭部肩部不適。
如果我們的肩頸和頭部出現不適,感覺有僵直的感覺,就是因為我們經常保持同一個動作時間長了,這種情況對身體非常不利,而且,也是身體過度疲勞導致的。
沒有精神無力是為什麼?孩子沒有精神無力是為什麼有什麼好的方法?
廣告
4/7
脾氣突然變壞。
如果我們的脾氣比較好,但是突然感覺自己脾氣變壞了,經常會因為一些瑣事讓自己生氣,心情會煩躁異常,情緒波動很大,因為小事大發脾氣,這是長期勞累產生的疲倦感。
精輕度抑鬱的具體表現?抑鬱的各種表現症狀
廣告
5/7
口氣出現異常。
通常情況下,每個人的口氣都不應該有太大的異味,但是,如果突然發現自己的口氣很重,有異味,可能是身體長期勞累的結果,從而導致消化功能出現了異常情況。
6/7
頭腦反應遲鈍。
還有一種情況,如果我們的大腦之前一直非常清醒,突然感覺到反應慢,處理問題不再迅速,決策能力也降低了,運動跟不上節奏,做事經常思前想後難以決斷,就是過度疲勞的結果。
7/7
心跳出現異常。
如果我們的心臟感到不適,或者明顯感覺心跳加快,說話底氣不足,經常有睡不醒的情況,就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因為,如果是心率異常,可能危及健康甚至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