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基本的創新思維方法有哪些
1.加法思維。加法思維就是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學說、技術、產品的一部分或全部進行適當疊加或組合,用以形成新學說、新技術、新產品的創新方法。正如美國創造學家奧斯本所說:「新的發明幾乎都是通過對老發明的組合或改進產生的。」
2.減法思維。減法思維就是將事物的要素進行縮減或分割,從而達到創新的目的。例如:我國對計算機簡化中得到的VCD和學習機的問世就是減法思維的運用。將計算機中的光碟機與解碼部分取出來變成了VCD;將計算機的文字錄入編輯和游戲功能取出來就成了學習機,造就了一個利潤豐厚的產業。
3.變換思維。變換思維是指從各個方面、各個角度採用靈活多樣的改變和轉化,進而達到創新的目的。例如:某西方國家有兩個教徒在教堂祈禱時想抽煙,其中一個問牧師:「我在祈禱時可以抽煙嗎?」牧師斷然拒絕。另一教徒換了一種問法:「我在抽煙的時候可以祈禱嗎?」牧師說可以。兩個教徒所說事實是一回事,但效果卻大不一樣。
4.逆向思維。逆向思維是指不採用通常思考問題的思路,而是從完全相反的、對立的角度思考問題,從而達到創新的目的。例如:司馬光砸缸。
5.類比思維。類比思維是指根據兩個或兩類對象具有某些相似或相同的屬性,從而推出其中一個對象可能具有另一個或另一類對象已經具有的其他屬性的思維方法。例如:雞蛋固化技術。哈爾濱市道里區榆樹鄉榆樹村一位農民,他從雞蛋想到了奶粉,嘀咕著要把雞蛋「曬干」,經過反復試驗,終於成功了。「曬干後的雞蛋」不但能製成蛋黃粉、蛋黃飲料和罐頭等食品,還能提取黃油,市場前景非常看好。
6.聯想思維。聯想思維是指通過一個或一類事物聯想到相連、相關或可能相連、相關的另一個或另一類事物,從而達到創新目的的方法。例如:茅以升的「射水打樁法」。橋梁專家茅以升在建造錢塘江大橋時因江中泥沙層很厚,打樁時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難。後來他看到鄰家的孩子用鐵罐澆花,細細的水流居然把花壇泥土沖出了一個深深的窟窿,他茅塞頓開,立刻想到了射水打樁的好辦法,解決了工程進展中的難題。
7.迂迴思維。迂迴思維法是指迴避使用常規的直接的解決問題的方法,而是採取拐彎抹角的見解、方法來解決問題。例如:有一個領導書房裡的大沙發要搬到另一個房間去,因沙發大門小,勤務員們試過幾次都搬不出去。領導問:「怎麼沒搬出去?」勤務員說:「門太小出不去。」領導在沙發左右踱步,時而望望沙發,時而瞥一眼門,思索片刻,慢條斯理地問:「是先擺好沙發後蓋房子呢?還是先蓋好房子後再搬來沙發呢?」勤務員們聽後低下了頭。領導便出去散步了。後來勤務員們不時變換方式,終於將沙發搬出了門。
8.發散思維。發散思維是指圍繞一個中心問題,進行多方面、多角度、多層次、多途徑的思考和聯想,以探求問題的答案的思維方式。例如:齊白石會客。一天有三個學生上門求教,只見門上寫了個「心」字。其中一位學生轉身就走。另兩位學生卻上前敲門,被齊家人勸回。次日他們三人又來求教,發現門上換了個「木」字,頭一天先走的學生立刻上前叩門,白石老人笑盈盈的開門迎客。這是什麼道理呢?第一次門上寫的實際是個「悶」字,說明齊老情緒不好,不會客;第二次門上實際上寫的是個「閑」字,說明齊老清閑無事,可以見客。
㈡ 奧斯本的美創之父
亞歷克斯·奧斯本是美國創新技法和創新過程之父。 1941年出版《思考的方法》提出了世界第一個創新發明技法「智力激勵法」。1941年出版世界上的第一部創新學專著《創造性想像》,提出了奧斯本檢核表法,此書的銷量4億冊超過《聖經》。
㈢ 奧斯本檢核表法的實例
奧斯本檢核表法的實例:
1、 能否他用-其他用途:信號燈、裝飾燈;
2 、能否借用-增加功能:加大反光罩,增加燈泡亮度;
3 、能否改變-改一改:改燈罩、改小電珠和用彩色電珠等;
4、 能否擴大-延長使用壽命:使用節電、降壓開關;
5、 能否縮小-縮小體積:1號電池→2號電池→5號電池→7號電池→8號電池→鈕扣電池;
6、 能否替代-代用:用發光兩極管代小電珠;
7、 能否調整-換型號:兩節電池直排、橫排、改變式樣;
8、 能否顛倒-反過來想:不用干電池的手電筒,用磁電機發電;
9、 能否組合-與其他組合:帶手電筒收音機、帶手電筒的鍾等。
(3)奧斯本發明了哪些創新方法擴展閱讀:
亞歷克斯·奧斯本是美國創新技法和創新過程之父。1941年出版《思考的方法》提出了世界第一個創新發明技法「智力激勵法」。1941年出版世界上的第一部創新學專著《創造性想像》,提出了奧斯本檢核表法,此書的銷量4億冊已超過《聖經》。
檢核表法的實施過程注意事項:
1、不遺漏:要聯系實際一條一條地進行核檢,不要有遺漏。
2、多檢核:要多核檢幾遍,效果會更好,或許會更准確地選擇出所需創新、發明的方面。
3、多創想:在檢核每項內容時,要盡可能地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和聯想力,產生更多的創造性設想。進行檢索思考時,可以將每大類問題作為一種單獨的創新方法來運用。核檢方式可根據需要,一人核檢也可以,三至八人共同核檢也可以。集體核檢可以互相激勵,產生頭腦風暴,更有希望創新。
㈣ 亞歷克斯·奧斯本的頭腦風暴法發明人
頭腦風暴法
亞歷克斯·奧斯本提出的最負盛名的促進創造力技法——頭腦風暴法,所以大家都稱他為「頭腦風暴法之父」。這種方法的目的是通過找到新的和異想天開的解決問題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名言
想像力是人類能力的試金石,人類正是依靠想像力征服世界。
㈤ 奧斯本於50年代最早提出什麼法
根據題面只能選B頭腦振盪法,brain storm直譯過來是頭腦風暴
頭腦風暴法又稱智力激勵法、BS法,是由美國創造學家A•F•奧斯本於1939年首次提出、1953年正式發表的一種激發性思維的方法。此法經各國創造學研究者的實踐和發展,至今已經形成了一個發明技法群,如奧斯本智力激勵法、默寫式智力激勵法、卡片式智力激勵法等等。
㈥ 頭腦風暴屬於什麼類型的創新方法
頭腦風暴法又稱智力激勵法、或自由思考法。
頭腦風暴:
所謂頭腦風暴(Brain-storming)最早是精神病理學上的用語,指精神病患者的精神錯亂狀態而言的,現在轉而為無限制的自由聯想和討論,其目的在於產生新觀念或激發創新設想。 頭腦風暴法又稱智力激勵法、BS法、自由思考法,是由美國創造學家A·F·奧斯本於1939年首次提出、1953年正式發表的一種激發性思維的方法。
㈦ 創造學之父是誰,他的成就。
1941年,奧斯本完成並出版了《思維的方法》一書,第一次面對世界闡述了創造發明的思路與方法,從此誕生了新的學科——創造學。
㈧ 人們常把什麼稱為創新技法之母
設問檢核創造方法。
設問檢核創造方法是以提問的方式使問題具體化,以縮小需要探索和創新的范圍,從不同的角度尋找創新途徑。自檢核表法誕生以來,在實際應用中深受歡迎,產生大量的創造性設想。因此,設問檢查法被譽為「創造方法之母」。
主要特點:
1、以提問的方式尋找發明的途徑。設問檢查的首要特點是抓住事物帶普遍意義的方面進行提問,所以它的應用范圍很廣,不儀可以用於技術上的產品開發,還可以用於改善管理等范疇。因而有普遍的適用性。
2、是從不同的角度,多個方面來進行設問檢查,思維變換靈活,利於突破框框,以得到各種不同類型的答案。
(8)奧斯本發明了哪些創新方法擴展閱讀
設問檢核創造方法的提問問題:
1、現有的發明有無其他的用途?
2、現有的發明能否引入其他的創造性設想?
3、現有的發明可否改變形狀、製作方法、顏色、音響、味道?
4、現有的發明能否擴大使用范圍,延長它的壽命?
5、現有的發明可否縮小體積、減輕重量或者分割化小?
6、現有的發明有無替代用品?
7、現有的發明能否更換一下型號,或更換一下順序?
8、現有的發明是否可以顛倒過來使用?
9、現有的幾種發明是否可以組合在一起?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設問檢核創造方法
㈨ 奧斯本檢核表法被稱為創新方法之母
所謂的檢核表法:是根據需要研究的對象之特點列出有關問題,形成檢核表。然後一個一個的來核對討論。
從而發掘出解決問題的大量設想。它引導人們根據檢核項目的一條條思路來求解問題,以利求比較周密的思考。
奧斯本的檢核表法是針對某種特定要求制定的檢核表,主要用於新產品的研製開發。
奧斯本檢核表法是指以該技法的發明者奧斯本命名、引導主體在創造過程中對照9個方面的問題進行思考,以便啟迪思路、開拓思維想像的空間、促進人們產生新設想、新方案的方法,主要面對9個大問題:有無其他用途、能否借用、能否改變、能否擴大、能否縮小、能否代用、能否重新調整、能否顛倒、能否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