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楷書起筆有哪些方法

楷書起筆有哪些方法

發布時間:2022-10-30 02:44:05

1. 書法常知:楷書基本筆畫的運筆方法都有哪些

楷書筆法的主要環節包括起筆、行筆、轉折、收筆等。其中起筆也叫入筆,有逆鋒、順鋒。行筆有中鋒、側鋒等。收筆有出鋒、回鋒等。

2. 楷書起筆、運筆、收筆的要領是什麼

我認為寫字不僅僅用手,用指,而是用手腕的力。並且還要用心,用意,用氣和用力。氣、意、力之和運用於了筆端而已。

二是露鋒起筆。即順勢起筆,筆鋒的朝向同行筆方向相反,筆畫也多能看出尖鋒痕跡。我感覺晉楷,也就是以王羲之為代表的小楷體系,多使用露鋒起筆。即是藏鋒,也是上述第二種方式。

落筆時如何做各種筆畫,表現各異書風,其間變化多端,還有像落筆與起筆之方式,行筆之輕重緩急,筆畫或字之間的連與斷,以及轉折。

3. 毛筆楷書基礎訓練教程 毛筆楷書基礎訓練方法

1、剛開始先要教大家毛筆的分類,有狼毫,羊毫,還有兼毫每一個分類都對應著應該寫什麼字,還有紙張,有生宣和熟宣要學會辨別他們。

2、然後就是怎麼樣執筆,要注意形,筆,手相互配合,首先是豎法,要注意藏鋒起筆,向右下頓筆然後轉勢之下,慢慢提筆收起。

3、然後還有垂露豎,就好比一個卜字,要領就是先要藏鋒起筆,和豎發前部分一樣,向右下頓筆後轉勢直下,最後運筆回鋒向上提。

4、還有一個點法和長撇,就比如廣字,點法呢要領就是要藏鋒起筆,向右下方頓筆,然後及時的回鋒收筆,長撇就是藏鋒起筆,向右下頓筆,先要豎,然後在慢慢轉向撇向左下方。

4. 毛筆楷書基本筆畫怎麼練

一、筆畫基礎
楷書由點畫開始,基本點畫包括:橫、豎、撇、捺、鉤、點六種。

1、橫:

運用大拇指和食指、中指向右「勒筆」,筆桿左傾。

(1)露鋒起筆橫:筆鋒順勢向右下入紙輕頓筆,迅速微提筆鋒調順成向右行趨勢的感覺,同時再次頓筆,此次頓筆可比第一次力度稍重一點,之後,向右中鋒緩行筆,行筆方向向右上微高一點行筆,最後,用筆鋒向右下輕頓筆,然後再用筆鋒向左上回鋒至橫畫中心即可。

(2)藏鋒起筆:欲左先右,筆鋒逆勢向右入紙,隨即向右下以筆鋒輕頓筆,然後微提筆鋒調整成有右行趨勢感覺的筆鋒,再次在原處頓筆,力度可比第一次稍重,之後向右緩行筆,收筆方法與露鋒起筆橫相同。

2、豎 :

食指、中指,向下勾筆,大拇指同時慢慢向外彎曲而不可僵直。

(1) 垂露豎:筆鋒向右上逆勢著紙,順即向右下輕頓筆,然後提筆回鋒鋒不離紙面,使筆鋒在提筆時自然聚攏,有調順筆鋒之意。

接著第二次頓筆,此次頓筆較之第一次頓筆稍重,然後順勢下行運筆,在下行中慢慢調成中鋒,緩慢沉著行筆,注意力放於筆鋒上,到收筆處時,很快略向右上提筆,然後順即向右下頓筆後回鋒向上自然收筆至豎畫中。

(2) 懸針豎:懸針豎的起筆和行筆與垂露豎筆法相同,只是在快到收筆時保持中鋒行筆、筆鋒下按力度微微加重,然後再慢慢提鋒收筆,收筆時筆鋒不亂,速度不可突然變快,要隨筆鋒自然聚攏,最後出鋒。

要強調一點是:懸針下行筆不是力度越來越小,而是在快收筆時反而加重,然後才自然提筆出鋒,使豎的下三分之一部分有魚腹狀的感覺,這樣的懸針顯得圓渾飽滿有力而不是細瘦尖刻,像牛尾狀。

3、 撇:

用食指、中指向左下方運筆,保持大拇指關節向外彎曲,而不可僵直。撇的起筆有兩種,一種是藏鋒起筆,一種是露鋒起筆。其中露鋒起筆一般是和其它點畫粘連在一起,所以無須藏鋒。

(1) 長鋒起筆撇:筆鋒向右上或上方逆鋒入紙後,瞬即筆鋒向右下輕頓筆,再起鋒折回,鋒不離紙面,然後第二次頓筆,力度比第一次稍重,接著調成中鋒向下及左下方緩行筆,快收筆時按筆力度可稍加重變側鋒順勢出鋒撇出,注意速度不可太快。

(2) 露鋒起筆撇:起筆順勢搭在其它點畫上,調整好筆鋒中鋒行筆,收筆方法和上面藏鋒起筆撇相同,如:「木」字撇。

4、捺:

捺的起筆也有藏、露之分。根據位置不同,還有反捺或點捺。

(1) 藏鋒起筆捺:筆鋒垂直入紙後,微向左上逆向行筆,提鋒,鋒不離紙面,然後向左下頓筆,順即調整筆鋒向右下中鋒行筆,行至快收筆處,逐漸加力按筆,並調整筆鋒成側鋒行筆,然後再微提筆,逐漸向右出鋒,捺出即可。如:「史」、「更」字捺。

(2) 露鋒起筆捺:露鋒起筆捺往往和其它點畫粘連在一起,所以不用考慮它的起筆是否藏鋒。起筆時,順勢以筆鋒放在與其粘連的點畫中,然後行筆即可,收筆和藏鋒起筆捺想同。

(3) 反捺:反捺是露鋒起筆,向右下中鋒行筆,逐漸下按筆鋒,到收筆時,稍提筆,鋒不離紙面,以鋒向右下頓筆,然後回鋒收筆即可。如:「欠」、「不」、「吳」字捺。

(4) 點捺:點捺是捺變成了點狀,露鋒起筆後,即向右下頓筆, 再回鋒收筆即可。如:「和」字中的點捺。

5、鉤:

鉤的變化較多,常見的有:左踢鉤、右踢鉤和「戈」字鉤。三種鉤方向不同,運筆方法基本上一致。

(1) 左踢鉤:運筆下行至踢鉤處,提筆,鋒不離紙面,略有右上行筆之意,然後頓筆向左下,再提筆,回鋒至點畫中,再次頓筆,此次頓筆力度可稍大一點,同時調順向上行筆的筆鋒,以較快速度出鋒,即可。如:木、句兩字勾。

(2) 右踢鉤:運筆下行至踢鉤處時,提筆,鋒不離紙面,略有向上行筆之意,然後向右下頓筆,再提筆,回鋒至點畫中,再次頓筆,此次頓筆力度可稍大一點,同時調順向右上行筆的筆鋒,以較快速度出鋒即可。如:良字勾。

(3) 戈字勾:運筆向右下行至踢勾處時,順勢改變行筆方向右行並同時輕頓筆,然後提筆,調順筆鋒,自然向上出鋒即可。如:成字勾。

6、 點

(1) 側點:

①左側點:即向左傾倒的點。起筆向左上方逆鋒入紙後,輕頓筆,瞬即向下行筆,頓筆,緊接著向右下行筆(轉換筆鋒),然後向上回鋒收筆即可。

②右側點:即向右傾倒的點,此點是與左側點在方向上不同。

起筆時,露鋒順勢入紙向右輕頓筆,隨即向左下行筆、頓筆,然後再向右下輕頓筆,很快向右上回鋒收筆。還有一種左側點是收筆不回鋒,在收筆時自然出鋒收筆即可,如:曾字頭上兩點。

(2) 豎點:豎點可以看作是豎畫的縮短,有時回鋒可以「意收」即可。起筆,向上逆鋒入紙後,向右輕頓筆,再向下行筆,然後提筆很快回鋒收筆即可。

(3) 提點:提點主要是指三點水或二點水最下面的點。露鋒向左下方向起筆後,瞬即向下略左偏一點頓筆,略提筆,再向右下頓筆,同時調好筆鋒,很快向右上出鋒踢出,與右邊的筆畫形成呼應關系。

7、 折

折有右上折和左下折。在折處,根據運筆的不同,也有方折、圓折和斷折多種寫法。

(1) 右上折:中鋒行筆到折處時,向右上提筆,鋒不離紙面,然後向右下頓筆,接著向左略轉筆,然後下行筆即可。如斷折,則是行筆至折筆處時,另起筆,藏鋒起筆後調整筆鋒下行筆,橫豎兩畫相搭。

圓折在顏體字中出現較多,在筆意上源自篆書的折法,即行筆至折筆處時,提筆,鋒著紙面即可,順勢輕頓筆,勿使鋒露出,然後調整好筆鋒下行即可。

(2) 左下折:左下折一般是另起筆,將橫畫與豎畫相連即可。但也有一筆寫成的。如:匈、陋二字的左下折筆即是。寫法是中鋒下行至折筆處時,略向右上提筆,然後向右下頓筆,再提筆,調整好筆鋒右行即可。

當然這兩個字用斷筆折寫法也可以,就是下行至折筆處時,另起筆寫橫,寫法和橫畫一樣使豎畫和橫畫相搭即可。

二、運筆基礎

1、起筆與收筆:

「起筆處:順入者無缺峰,逆入者無漲墨。」無缺峰則形狀完美,無漲墨則筆畫潔凈,起筆時順入成方,逆入成圓。收筆時則需頓或折筆鋒而成方,回鋒而成圓。

2、提筆與頓筆:

「頓」是將筆下壓,屈筆鋒而將力道使於紙上。「提」,則是將筆提起或半提起以繼續行筆。頓筆後需提筆才能行筆,而提筆後又需頓筆,使筆畫成形,或接連著下一筆的筆畫。

3、轉筆與折筆:

「轉」是圓潤筆畫的方法,「折」則是畫方的方法。行筆中停筆不動,變換筆鋒之方向略成ㄟ狀轉向。使外角成方,得其筆意。轉法亦稱絞轉,行筆中「動而轉於下」,意近同於上,只是轉鋒時不停,順勢回轉向下,形亦同於ㄟ,但畫外角成圓,轉動幅度較為大。

4、方筆與圓筆:

在書寫時放慢速度,使運筆更穩定,以合宜的技巧,在起止及轉彎處,筆畫中等,將之突顯曲度,使整體架構看起來圓潤,且蕭散超逸。而方筆則是在上述各要點中,突顯筆畫的骨氣,讓整體架構明瞭,直方而不失輕巧,凝整沈著,蒼勁挺拔。

5、藏鋒與露鋒:

偏鋒、正鋒、搭鋒、折鋒、回鋒等。藏鋒即是將筆鋒藏於筆畫中,不露痕跡;露鋒就是筆鋒自然露外。筆鋒不藏,則缺乏含蓄之深韻,也不可偏重一方。兩者得相配合,藏鋒包其氣概,露鋒縱其精神,使字

(4)楷書起筆有哪些方法擴展閱讀:

毛筆楷書書寫姿勢:

毛筆的書寫姿勢主要有兩種:一是坐書姿勢,一是立書姿勢。前者主要在書寫字徑不大的字和幅面不大的作品時採用,後者一般用於書寫字徑較大的字和大幅作品時採用。

(一)坐書姿勢

正確的坐書姿勢,可以概括為八個字: 頭正、身直、臂開、足安,

1.臂開 關鍵是兩臂自然撐開,大小臂夾角至90°以外,使指、腕、肘、肩四關節能輕松和諧地配合,身體的力量可以暢通地傳到筆尖;

2.身直 要做到以上要求,身子就要盡量坐正、坐直。胸口離桌沿的距離約在3寸左右(根據所寫字的大小適當調節距離的遠近)。不可緊貼桌面或彎腰駝背;

3.頭正 頭部端正,略向前俯。不能歪斜,以保證視角的適度,眼睛與紙面距離大致保持在30 — 40厘米。左手邊按紙,邊調節紙的位置,使正在寫的字始終在眼和手的最佳范圍內。

4.足安 兩腳自然平放,屈腿平落。兩腳平行或略有前後,雙腿不可交叉(俗稱為二郎腿)。

(二)立書姿勢

立書姿勢是為了懸腕運轉靈活,同時由於居高臨下,視角開闊,便於統觀全局,掌握章法布白。立書姿勢的具體要求為:兩腳稍微分開,一腳略向前,保持好身體的平衡,上身略向前俯,腰微躬,距離不宜過遠,左手按紙,右手懸腕懸肘書寫。

值得注意的是,桌面不應太低,以免彎腰過度,容易疲勞。



5. 楷書運筆技巧

楷書的基本筆畫和運筆方法

一. 基本運筆

(1)露鋒:筆鋒順勢入紙,筆鋒外露,頓筆並調整好筆鋒後再行筆。露鋒一般在楷書中比較少用,而在行書、草書中常用,給人以氣韻連貫、靈動秀美的感覺。但寫不好,會有尖刻或弱而無力感。

(2)藏鋒:相對於露鋒而言。筆鋒逆鋒入紙,筆鋒內含,頓筆並調整好筆鋒再行筆。筆鋒的方向一般是欲左先右,欲右先左,欲下先上的原則。藏鋒在楷書、隸書和篆書中常用,是最基本的起筆方法之一,其使用在行書和草書中相對露鋒而言就少了。藏鋒給人以骨氣凝重、含蓄、雄壯的感覺。但寫不好,會流於板滯缺少活力。

(3)中鋒:中鋒就是起筆並調整好筆鋒行筆中,使筆鋒不偏側,筆尖部分盡量作為線條中線行筆。中鋒,是書寫點畫的最重要的也是最基礎的行筆方法,同時也是表現線條力度美質感的基本運筆方法。書寫時,點線要以中鋒為主,側鋒為輔。

(4)側鋒:相對中鋒而言。是指筆尖微微偏離線條中線行筆。寫好側鋒注意兩點,一是不可偏離中線太遠,二是速度上可適當加快,果斷有力。否則,會寫成一邊光滑一邊有鋸齒狀的線條。側鋒作為中鋒的輔助性運筆,用以豐富中鋒的變化性和增強線條的骨肉豐潤感。一般在起筆、收筆、筆向轉換及粗細變化時會用,但行筆過程中盡量用。寫好側鋒也有一定的難度,不可小看。

(5)方筆:方筆是指在行筆過程中,使筆鋒適當散開,鋪鋒行筆。方筆寫成的錢條有「刻」得的感覺,具有碑石味,給人以雄獷、粗壯、陽剛之美感。如寫不好,會成為機械性運筆,容易流於形式的追求而刻板、無活力,有形無神。魏碑和隸書多用方筆。

(6)圓筆:圓筆是指在行筆過程中,不使筆鋒散開,盡量成聚攏狀,裹鋒行筆。圓筆寫成的線條有力聚筆尖、鋒透紙背之感,又有熔鑄之感,即古人所雲:「印印泥」、「錐畫沙」,篆書線條多用此法。圓筆線條圓潤遒勁、含蓄蘊藉,相對於方筆來講具有陰柔之美。如寫不好,容易寫成細而無力,成「面條」狀。

二. 楷書筆畫的寫法和運筆要領

學習楷書,首先要從點畫開始學起,漢字的基本點畫包括:橫、豎、撇、捺、鉤、點,六種;如果從書法學習的角度來看,我們可以把橫、豎、撇、捺、鉤、點、折七種,作為基本點畫的運筆方法來學。任何點畫在書寫時都包括起筆、行筆和收筆,這七種點畫也不例外。下面我們逐一介紹具體寫法。

1.橫:橫在永字八法中叫「勒」,勒是力度的一種形象描寫。行筆時,主要運用大拇指和食指、中指向右「勒筆」行筆中筆桿左傾。橫畫包括:露鋒起筆橫和藏鋒起筆橫兩種。

(1)露鋒起筆橫:筆鋒順勢向右下入紙輕頓筆,迅速微提筆鋒調順成向右行趨勢的感覺,同時再次頓筆,此次頓筆可比第一次力度稍重一點,之後,向右中鋒緩行筆,行筆方向向右上微高一點行筆,最後,用筆鋒向右下輕頓筆,然後再用筆鋒向左上回鋒至橫畫中心即可。

(2)藏鋒起筆:欲左先右,筆鋒逆勢向右入紙,隨即向右下以筆鋒輕頓筆,然後微提筆鋒調整成有右行趨勢感覺的筆鋒,再次在原處頓筆,力度可比第一次稍重,之後向右緩行筆,收筆方法與露鋒起筆橫相同。熟練以後,藏鋒起筆,有時可以處理成「意藏」,即筆鋒在落紙同時較快速度的有欲左先右迴旋筆鋒之意。

露鋒和藏鋒只是在起筆上不同,中間行筆和收筆方法是相同的。以上是橫畫的基本運筆方法,在實際創作時,要根據字形結構,靈活多變,比如:長短變化、粗細變化、水平角度、取勢、起筆收筆的輕重變化等,有時也可引入篆、隸體的運筆方法以求多變。關於變化性處理,是建立在基本寫法熟練之後,靈活掌握的。

2. 豎:豎在永字八法中稱「努」,主要用食指、中指,向下勾筆,大拇指同時慢慢向外彎曲而不可僵直。豎有兩種寫法,一是垂露豎,二是懸針豎。二者是起筆相同,而收筆不同。

(1) 垂露豎:筆鋒向右上逆勢著紙,順即向右下輕頓筆,然後提筆回鋒鋒不離紙面,使筆鋒在提筆時自然聚攏,有調順筆鋒之意,接著第二次頓筆,此次頓筆較之第一次頓筆稍重,然後順勢下行運筆,在下行中慢慢調成中鋒,緩慢沉著行筆,注意力放於筆鋒上,到收筆處時,很快略向右上提筆,然後順即向右下頓筆後回鋒向上自然收筆至豎畫中。

(2) 懸針豎:懸針豎的起筆和行筆與垂露豎筆法相同,只是在快到收筆時保持中鋒行筆、筆鋒下按力度微微加重,然後再慢慢提鋒收筆,收筆時筆鋒不亂,速度不可突然變快,要隨筆鋒自然聚攏,最後出鋒。要強調一點是:懸針下行筆不是力度越來越小,而是在快收筆時反而加重,然後才自然提筆出鋒,使豎的下三分之一部分有魚腹狀的感覺,這樣的懸針顯得圓渾飽滿有力而不是細瘦尖刻,像牛尾狀。

3. 撇:撇主要是用食指、中指向左下方運筆,保持大拇指關節向外彎曲,而不可僵直。撇的起筆有兩種,一種是藏鋒起筆,一種是露鋒起筆。其中露鋒起筆一般是和其它點畫粘連在一起,所以無須藏鋒。撇的變化也比較大,根據方向和長短、位置不同而變化,比如:橫撇、斜撇、豎撇、長撇和短撇等。

(1) 長鋒起筆撇:筆鋒向右上或上方逆鋒入紙後,瞬即筆鋒向右下輕頓筆,再起鋒折回,鋒不離紙面,然後第二次頓筆,力度比第一次稍重,接著調成中鋒向下及左下方緩行筆,快收筆時按筆力度可稍加重變側鋒順勢出鋒撇出,注意速度不可太快。如是短橫撇,如「和」字頭撇,則藏鋒頓筆後即向右快速側鋒撇出,速度相對較快,顯得精神。

(2) 露鋒起筆撇:起筆順勢搭在其它點畫上,調整好筆鋒中鋒行筆,收筆方法和上面藏鋒起筆撇相同,如:「木」字撇。

4. 捺:捺的起筆也有藏、露之分。還有根據其位置不同,其形狀還有反捺或點捺。

(1) 藏鋒起筆捺:筆鋒垂直入紙後,微向左上逆向行筆,提鋒,鋒不離紙面,然後向左下頓筆,順即調整筆鋒向右下中鋒行筆,行至快收筆處,逐漸加力按筆,並調整筆鋒成側鋒行筆,然後再微提筆,逐漸向右出鋒,捺出即可。如:「史」、「更」字捺。

(2) 露鋒起筆捺:露鋒起筆捺往往和其它點畫粘連在一起,所以不用考慮它的起筆是否藏鋒。起筆時,順勢以筆鋒放在與其粘連的點畫中,然後行筆即可,收筆和藏鋒起筆捺想同。

(3) 反捺:反捺是露鋒起筆,向右下中鋒行筆,逐漸下按筆鋒,到收筆時,稍提筆,鋒不離紙面,以鋒向右下頓筆,然後回鋒收筆即可。如:「欠」、「不」、「吳」字捺。

(4) 點捺:點捺是捺變成了點狀,露鋒起筆後,即向右下頓筆, 再回鋒收筆即可。如:「和」字中的點捺。

5. 鉤:鉤的變化比較多,根據其踢出的方向,常見的有:左踢鉤、右踢鉤和「戈」字鉤。這三種鉤只是方向上的不同,其運筆方法基本上是一樣的。

(1) 左踢鉤:運筆下行至踢鉤處,提筆,鋒不離紙面,略有右上行筆之意,然後頓筆向左下,再提筆,回鋒至點畫中,再次頓筆,此次頓筆力度可稍大一點,同時調順向上行筆的筆鋒,以較快速度出鋒,即可。如:木、句兩字勾。

(2) 右踢鉤:運筆下行至踢鉤處時,提筆,鋒不離紙面,略有向上行筆之意,然後向右下頓筆,再提筆,回鋒至點畫中,再次頓筆,此次頓筆力度可稍大一點,同時調順向右上行筆的筆鋒,以較快速度出鋒即可。如:良字勾。

(3) 戈字勾:運筆向右下行至踢勾處時,順勢改變行筆方向右行並同時輕頓筆,然後提筆,調順筆鋒,自然向上出鋒即可。如:成字勾。

6. 點:在點的寫法中,點雖小但其變化最大,根據其所在的位置不同而其取向、形狀也不相同。它在點畫中也很重要,如美女頭上插花,插好了會增色,插不好會遜色。所以我們不能輕視。再有其在楷書各家書體中,也有不同的寫法及造形。所以對於點的具體學習,我們要和不同的字結合起來學比較容易理解。但無論是何種形狀和方向,其運筆原理是相同的,也就是都有「起筆、行筆和收筆」三個動作完成,點雖然很小,但這三個行筆過程的筆意要到,這樣才有力度和造形。下面我們就基本的點的寫法分別講解。

(1) 側點:①左側點:即向左傾倒的點。起筆向左上方逆鋒入紙後,輕頓筆,瞬即向下行筆,頓筆,緊接著向右下行筆(轉換筆鋒),然後向上回鋒收筆即可。②右側點:即向右傾倒的點,此點是與左側點在方向上不同。起筆時,露鋒順勢入紙向右輕頓筆,隨即向左下行筆、頓筆,然後再向右下輕頓筆,很快向右上回鋒收筆。還有一種左側點是收筆不回鋒,在收筆時自然出鋒收筆即可,如:曾字頭上兩點。

(2) 豎點:豎點可以看作是豎畫的縮短,有時回鋒可以「意收」即可。起筆,向上逆鋒入紙後,向右輕頓筆,再向下行筆,然後提筆很快回鋒收筆即可。

(3) 提點:提點主要是指三點水或二點水最下面的點。露鋒向左下方向起筆後,瞬即向下略左偏一點頓筆,略提筆,再向右下頓筆,同時調好筆鋒,很快向右上出鋒踢出,與右邊的筆畫形成呼應關系。

7. 折:折有右上折和左下折。在折處,根據運筆的不同,也有方折、圓折和斷折多種寫法。

(1) 右上折:中鋒行筆到折處時,向右上提筆,鋒不離紙面,然後向右下頓筆,接著向左略轉筆,然後下行筆即可。如斷折,則是行筆至折筆處時,另起筆,藏鋒起筆後調整筆鋒下行筆,橫豎兩畫相搭。圓折在顏體字中出現較多,在筆意上源自篆書的折法,即行筆至折筆處時,提筆,鋒著紙面即可,順勢輕頓筆,勿使鋒露出,然後調整好筆鋒下行即可。

(2) 左下折:左下折一般是另起筆,將橫畫與豎畫相連即可。但也有一筆寫成的。如:匈、陋二字的左下折筆即是。寫法是中鋒下行至折筆處時,略向右上提筆,然後向右下頓筆,再提筆,調整好筆鋒右行即可。當然這兩個字用斷筆折寫法也可以,就是下行至折筆處時,另起筆寫橫,寫法和橫畫一樣使豎畫和橫畫相搭即可。

以上是楷書點畫的基本寫法,在學習中注意靈活運用。比如:要根據是寫:大楷、中楷還是小楷以及紙張、筆的含墨量等可適當調整筆鋒,有時字比較小時,尤其是中楷和小楷,有些運筆動作意到即可,也一樣能寫出預想的效果,運筆方法只是一種方法,要由生到熟,活學活用即可,如能自己在熟練的基礎上能摸索出自己的一套方法,寫出有自己特色的點線造型及運筆風格來,那是最好不過了。

三、運筆要領

運筆的方式前面已經談過了,接下來就是要發揮它的要領,落筆時如何做各種筆畫,表現各異書風,其間變化多端,還有像落筆與起筆之方式,行筆之輕重緩急,筆畫或字之間的連與斷,以及轉折。

1、起筆與收筆:

關於起筆,求其方圓分明,完美潔凈,包世臣稱:「起筆處:順入者無缺峰,逆入者無漲墨。」無缺峰則形狀完美,無漲墨則筆畫潔凈,起筆時順入成方,逆入成圓。收筆時則需頓或折筆鋒而成方,回鋒而成圓。上述諸點,乃起步之大道理,應多加練習.

2、提筆與頓筆:

當你在寫作時,一個字完成的過程是由提筆與頓筆交互而形成的,「頓」是將筆下壓,屈筆鋒而將力道使於紙上。「提」,則是將筆提起或半提起以繼續行筆。大體上,頓筆後需提筆才能行筆,而提筆後又需頓筆,使筆畫成形,或接連著下一筆的筆畫。終使字成形。所以才說書法寫作是提與頓的交替過程。其中又包括更細的變化,例如提有全提、半提之分,頓也有輕重之巧。這就需要讀者自己去體會了。

3、轉筆與折筆:

除了上述之提與頓外,轉筆與頓筆也需要重視。「轉」是圓潤筆畫的方法,「折」則是畫方的方法。張廷相曾道:「真書以點畫成形,以轉折見性」。其中,細分古書所見,折亦可稱為翻轉,表現的方法有此一句「曳而加於上」,意思是行筆中停筆不動,變換筆鋒之方向略成ㄟ狀轉向。使外角成方,得其筆意。至於轉法亦稱絞轉,行筆中「動而轉於下」,意近同於上,只是轉鋒時不停,順勢回轉向下,形亦同於ㄟ,但畫外角成圓,轉動幅度較為大。蔣夢麟曾以圖形說明,並附詩雲:「翻轉突折成直角,絞轉毫滾心如旋。」此例足可明見。

4、方筆與圓筆:

這部份較為復雜,講求整體的效果。依前面所提過的起、收,提、頓、轉、折,在書寫時,放慢些許速度,使運筆較更穩定,以合宜的技巧,在起止及轉彎處,筆畫中等,將之突顯曲度,使整體架構看起來圓潤,且蕭散超逸。而方筆則是在上述各要點中,突顯筆畫的骨氣,讓整體架構明瞭,直方而不失輕巧,凝整沈著,蒼勁挺拔。張隆延道:「方筆平直而精嚴,圓筆委曲而奇詭。」極為稱道。

5、藏鋒與露鋒:

談到筆鋒,可延伸出偏鋒、正鋒、搭鋒、折鋒、回鋒諸法,對於筆鋒的用法,重要可知。若書法筆中鋒無變化,那即是死法。又以藏鋒與露鋒最重要。藏鋒即是將筆鋒藏於筆畫中,不露痕跡;露鋒就是筆鋒自然露外。徐浩雲:「用筆之勢,特需藏鋒,鋒若不藏,字則有病。」此句話甚是明白。筆鋒不藏,則缺乏含蓄之深韻,也不可偏重一方,則不得中道即為病。兩者得相配合,藏鋒包其氣概,露鋒縱其精神,使字氣勢挺拔,氣韻天成,即得其道。

6. 請問一下,書法起筆,收筆的技巧

起筆:

1、起筆的角度:入筆後輕微的捻管所致,使的筆畫迅速的由側鋒轉到中鋒來。

2、起筆的藏露:《書譜》的起筆,大都露鋒起筆,顯得十分爽利,但又不是直入,而是有個角度方向的轉變,所以不會顯得太過毛刺。

3起筆的輕重:《書譜》的起筆大都較為輕盈,順勢而入,顯得十分順暢流美。但也間或夾雜一些較為重的起筆動作,有一個頓挫和按的動作。

收筆:

1、頓收:這種收筆方法是用筆肚子收筆,給人一種戛然而止的感覺,引發聯想。但是《書譜》中此法不多用。

2、回收:回鋒收筆,這里是到了筆畫末端略提後回鋒,把筆畫包在點畫當中,同樣有含蓄雋永的藝術效果。

3、放收:這種收筆方法在《書譜》中運用的最多。孫過庭一般有一個提的動作,導致出來一個小小的鋒尖。

4、鋒尖送到隨處:收筆時最忌諱用力甩出去,而是應當把鋒尖送到筆畫的末端。這樣字才不會輕浮,顯得沉著一些。

(6)楷書起筆有哪些方法擴展閱讀:

初學者練書法的技巧:

1、先練線,每天用三指執筆法在舊報紙或毛邊紙上畫兩尺長的橫線、豎線和直徑為一尺左右的圓線各20個,行筆要慢,起筆要藏鋒,線條一樣粗,剛勁有力,力透紙背為好。堅持15天即可。中鋒運行習慣基本養成。

2、練習點,每天練5鍾不同走勢的點各20個,堅持15天。

3、練字,先從字體或書法大字典中選臨1—2個你比較喜歡的字,看準比例,反復練,練得和字帖對照一模一樣後,再從頭到尾通臨一遍。

多參加一些書畫筆會交流,現場細看每位名家的執筆技巧,只要有興趣真下決心,方法正確,心誠力到,一般經過3到5年的持續努力就會小有成就。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書法家談書法:初學者學書法三技巧

網路-起筆

7. 書法怎麼起筆

顏體是中國四大楷書之一,其特點是渾厚深沉、遒勁老到,注重藏鋒和中鋒行筆,結體寬博大氣,筆畫中正平穩,是初學者學習楷書的首選字體。

注意事項

  • 多實踐

  • 多領悟

  • 8. 楷書50種筆法

    第一法:十字在上橫抗肩,豎筆上粗細下端,豎筆書寫帶撇意,位置寫在中心線。

    第二法:廠字作頭橫抗肩,橫撇不連更美觀,撇如柳葉中間寬,撇筆長寫字舒展。

    第三法:布字頭部橫筆長,先撇後橫是傳統,筆順來自篆書意,楷書行書都響應。

    第四法:左字頭部橫筆短,橫筆短了撇筆長,先橫後撇不寫錯,筆順和篆寫法同。

    第五法:三框包圍上橫短,上橫短了下橫長,上橫與豎不連接,豎筆垂露更健康。

    第六法:卜字在上點作橫,豎筆垂直上端粗,在下在右點下斜,豎筆必須用垂露。

    第七法:立刀短橫為垂露,位置寫在中上部,豎鉤垂直向右彎,衄挫挑鉤如發弩。

    第八法:岡字框部左垂露,左右兩豎必垂直,左短右長分陰陽,兩豎向背有彈性。

    第九法:八字在上要寫大,撇低捺高是妙法,八字在下捺變點,撇高起筆點稍下。

    第十法:人字之頭撇捺展,撇捺下端不水平,撇低捺高分陰陽,下部結構往裡送。

    第十一法:單立人旁獨站立,撇如牛角豎垂露,豎筆上細下端粗,豎畫尖接撇之肚。

    第十二法:勿字折鉤向左曲,如同凳子側腿立,凳子側立凳不倒,衄鉤斜度重心筆。

    第十三法:兒部變化多在撇,在左在中為豎撇,兒在下部為斜撇,寫好浮鵝鉤筆畫。

    第十四法:幾在下部橫抗肩,撇為豎撇鉤伸展,幾在外沿如古鍾,左右對稱是關鍵。

    第十五法: 京字之點可豎點,點筆落在中心線,側點與橫相脫離,下部窄了橫筆展。

    第十六法:兩點之水要呼應,中心靠攏不離散,首點起筆稍靠右,提鋒遙指點右邊。

    第十七法:禿寶蓋點如露珠,橫細抗肩鉤飽滿,鉤鋒遙指下筆首,寶蓋窄了下部展。

    第十八法:硬耳旁鉤不可大,橫筆宜低不宜高,豎筆接橫用垂露,和左寫平如上吊。

    第十九法:左耳旁部耳廓小,耳廓上寬下邊收,豎筆必須用垂露,向左稍彎為避右。

    第二十法:右耳旁部耳廓大,耳廓寫3不美觀,橫筆宜低不宜高,豎筆垂直向下展。

    第二十一法:凶字底框分陰陽,左豎稍短右豎長,橫筆抗肩呈凸狀,兩豎下端平線上。

    第二十二法:刀部在下不要寬,鉤鋒遙指橫左端,挑鉤宜短且飽滿,折筆角度是關鍵。

    第二十三法:又部在上反捺多,在左捺筆變成點,在下伸展用正捺,撇捺交在中心線。

    第二十四法:建字底部較難寫,雙折切記不寫寬,捺筆左細右端粗,一波三折向右展。

    第二十五法:干字旁部豎垂直,懸針垂露都可用,上橫較短下橫長,兩橫務必要平行。

    第二十六法:工字旁部橫相背,豎筆左斜帶撇意,上下兩橫近距離,工字在左橫變提。

    第二十七法:土字頭部豎正中,豎筆上粗下端細,上橫較短下橫長,土字在左橫變提。

    第二十八法:草字頭部不可寬,左低右高見陰陽,古寫先豎再寫挑,然後寫橫撇跟上。

    第二十九法:算字下部橫筆長,橫擔上寫求穩當,撇為豎撇豎垂露,豎撇較短右豎長。

    第三十法:大字在中用豎撇,大字作頭撇捺展,下有長橫撇筆收,大字在下捺變點。

    第三十一法:力字折筆有稜角,挑鉤不長有後跟,力在右旁多下移,力在下部要收緊。

    第三十二法:尤字部首橫宜短,在左撇細右鉤揚,在右橫筆右截長,挑鉤里圓外沿方。

    第三十三法:提手旁部橫抗肩,橫筆左長右截短,豎筆垂直腰部細,提鋒過橫不可遠。

    第三十四法:寸字部首橫抗肩,豎鉤垂直中間細,挑鉤宜銳有後跟,點筆宜高不宜低。

    第三十五法:武字右鉤寫法難,橫筆必須大抗肩,斜鉤遒勁用腕力,點筆高昂要飽滿。

    第三十六法:口字旁部有定法,上端開肩下端收,底橫微長托右豎,寫出口字三出頭。

    第三十七法:全包圍部不寫大,圍而不堵是妙法,右豎稍長不呆板,兩豎相背字高雅。

    第三十八法:巾字上邊不開肩,橫筆較細稍抗肩,三豎垂直且等距,中豎較長左右短。

    第三十九法:山字在上不寫寬,橫筆抗肩向下彎,山在左部橫斜寫,在下右豎變成點。

    第四十法:雙人偏旁立左部,下撇頭頂上撇肚,上下兩撇不平行,豎筆上細下垂露。

    第四十一法:三撇聯寫有妙法,下撇頭照上撇胸,最後一撇應寫長,三撇間距要相等。

    第四十二法:犯左旁不好寫,兩撇長短不平行,彎鉤上彎下截弧,挑鉤里圓外方整。

    第四十三法:夏字下部有妙法,兩撇伸縮不平行,首撇寫長次撇短,捺筆與撇應對稱。

    第四十四法:丸字部首先寫撇,撇筆溫柔不可長,先撇再鉤是傳統,鉤身飽滿顯陽剛。

    第四十五法:廣字頭點在中間,橫筆抗肩撇伸展,撇筆有肚忌鼠尾。橫和長撇不要連。

    第四十六法:豎心旁部豎垂露,兩點寫後再寫豎,次點照應首點頭,豎筆中細兩端粗。

    第四十七法:三點水旁呈弧狀,首點也可寫撇點,次點較輕往下帶,提指首點右邊沿。

    第四十八法:寶蓋頭部點正中,橫鉤如同鳥視胸,左截橫短右稍長,上下收縮要分明。

    第四十九法:走之旁部點右安,次筆寫小別寫3,平捺一波三個折,蠶頭雁尾是關鍵。

    第五十法:屍字作頭橫抗肩,兩橫平行不寫寬,長撇有肚不鼠尾,整字上收下部展。

    閱讀全文

    與楷書起筆有哪些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式棉襖製作方法圖片 瀏覽:63
    五菱p1171故障碼解決方法 瀏覽:858
    男士修護膏使用方法 瀏覽:546
    電腦圖標修改方法 瀏覽:607
    濕氣怎麼用科學的方法解釋 瀏覽:537
    910除以26的簡便計算方法 瀏覽:805
    吹東契奇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704
    對腎臟有好處的食用方法 瀏覽:98
    電腦四線程內存設置方法 瀏覽:512
    數字電路通常用哪三種方法分析 瀏覽:13
    實訓課程的教學方法是什麼 瀏覽:525
    苯甲醇乙醚鑒別方法 瀏覽:82
    蘋果手機微信視頻聲音小解決方法 瀏覽:700
    控制箱的連接方法 瀏覽:75
    用什麼簡單的方法可以去痘 瀏覽:789
    快速去除甲醛的小方法你知道幾個 瀏覽:803
    自行車架尺寸測量方法 瀏覽:124
    石磨子的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152
    行善修心的正確方法 瀏覽:403
    土豆燉雞湯的正確方法和步驟 瀏覽: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