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增長音符時值可採用哪些方法
在音樂作品中,只有加上拍號,我 音符時值
們才知道是以什麼音符為一拍。現在以÷拍為例(即以四分音符為一拍,每小節 4有兩個四分音符的時值)。 例1 樂理教科書告訴我們: 「V」就是一拍。它使我們明白do是第一拍的前半拍,re是後半拍;mi是第二拍的前半拍,fa是後半拍( 一) 全音符 這個空心的白色音符叫「全音符」。它是音符家族的老大哥,其他音符的時值都比它短,而且要以它為准。依次分為兩半。 (二) 二分音符 這個長著身子(學名叫符干)的白色音符叫「二分音符」。它只有全音符的一半長,(它等於全音符1/2的時值) (三) 四分音符 這個黑臉的音符叫「四分音符」。它比二分音符又小一半。(它等於全音符1/4的時值) (四)八分音符 音符家族
這個黑臉的音符長出了尾巴,它叫「八分音符」它比四分音符還小一半。(它等於全音符1/8的時值) (五)十六分音符 這個黑臉的音符長著兩條尾巴,它叫「十六分音符」。它比八分音符還要小一半。(它等於全音符1/16的時值) (六)三十二分音符 這個有著三個尾巴的音符叫「三十二分音符」。它比十六分音符又少一半。(它等於全音符1/32的時值) (七)六十四分音符 長著四個尾巴的黑色音符名叫「六十四分音符」。它是「三十二分音符」的一半。(它等於全音符1/64的時值)
2. 音樂方面的問題,快,急!!!!!!!!
五線譜
用來記載音符的五條平行橫線叫做五線譜。五線譜的五條線和由五條線所形成的間,都自下而上計算的。
假使音樂作品是寫在數行五線譜上,那麼,這數行五線譜還要用連譜號連結起來。
連譜號包括起線(連結數行五線譜的垂直線)和括線(連結數行五線譜的括弧)兩個組成部分。
括線分花的和直的兩種。
花括線為鋼琴、風琴、手風琴、豎琴、揚琴、琵琶等樂器記譜使用。
直括線為合奏、合唱、樂隊記譜用。在總譜中用直括線來連接同為樂器,把它們分成完全的或不完全的樂器組。有時在直括線之外還加上輔助括線(花的或直的)來連接同種樂器。
在總譜中,獨唱獨奏聲部如果只包括一兩行五線譜的話,左邊只畫一條起線,而不加括線。
為了標記過高或過低的音,在五線譜的上面或下面還要加上許多短線,這些短線叫做加線,在五線譜上面的叫上加線,下面的叫下加線。
由於加線而產生的間,叫做加間,在五線譜上面的加間叫上加間,下面的叫下加間。
加線和加間的計算方法是:上加線和上加間,由下向上計算,下加線和下加間由上向下計算。
省略記號
為了讀譜和寫譜的方便簡化,可以應用各種省略記號:
移動八度記號 用8--∣記在五線譜的上面,記在五線譜的上同,表示虛線范圍以內的音移高八度;用8--∣記在五線譜的下面,表示移低八度。
重復八度記號 用數字8記在音符的上面或下面,表示該音要高八度或低八度重復。假如在較長的時間內重復八度時,則用Con8--∣記在音符的上面或用Con8--∣記在音符的下面,是表示虛線以內的音要高八度或低八度重復。
長休止記號 在五線譜的第三線上記以長休止符,並寫出所要休止的小節數。
震音記號 表示一個音或一個和弦,兩個音或兩個和弦迅速均勻地交替。用斜線標記。斜線的數目和符尾的數目相同。
一個音或一個和弦迅速均勻地交替時,斜線的記法如下:
全音符的震音,音符在三線以上,斜線記在三線以下,反之則在三線以上。比全音符
小的震音,斜線橫穿符干,如果符干還有符尾,斜線則和符尾平行,這時計算斜線的數目應包括符尾的數目。震音的總時值與音符的時值相等。
兩個音或兩個和弦迅速均勻地交替時,斜線記在兩個音或兩個和弦之間靠近記寫符尾的地方。震音的總時值等於兩個音或兩個和弦中的一個。
反復記號 樂曲部分或全部重復時,可使用反復記號。
音符與休止符
用以記錄不同長短的音的進行的符號叫做音符。
用以記錄不同長短的音的間斷的符號叫做休止符。
音值的基本相互關系是:每個較大的音值和它最近的較小的音值的比例是2與1之比。例如:
全音符等於兩個二分音符;全休止符等於兩個二分休止符等。
變音記號
用來表示升高或降低基本音級的記號叫做變音記號。
變音記號有五種:
升記號(#)表示將基本音級升高半音。
降記號(b)表示將基本音級降低半音。
重升記號(×)表示將基本音級升高兩個半音(一個全音)。
重降記號(bb)表示將基本音級降低兩個半音(一個全音)。
還原記號(ヰ)表示將已經升高或降低的音還原。
變音記號可以記在五線譜的線上和間內;可以記在音符的前面和譜號的後面。
記在譜號後面的變音記號叫做調號。在未改變新調之前,它對音列中所有同音名的音都生效。如果在樂曲中間要更換調號時,可能有三種情況。
更換調號如果發生在一行樂譜的開始處,這時應該在前一行樂譜的末尾處將所要更換
的調號予先記寫清楚,並將最後一條小節線向前移,以便記寫新調的調號。
增加原有升號或降號的數目。這時只要在更換調號處的小節線右邊寫出新調的調號便可以了。
減少原有升號或降號的數目。這時需要在更換調號處的小節線左邊將多餘的變音記號還原。在小節線的右邊寫出新調的調號。
升號變降號或降號變升號。這時需要在更換調號處的小節線左邊將原來的變音記號還原,在小節線的右邊寫出新調的調號。
直接放在音符前的變音記號叫做臨時記號。臨時記號只限於同音高的音有效,而且只
到最近的小節線為止,在多聲部樂曲中臨時記號往往只對一個聲部有效。為了提醒廢除前面所用的臨時記號,有時在小節線後面加上另外的臨時記號。
增長音值的補充記號
在記譜法中,除了應用基本音符時值以外,還應用其它的一些增長音值的符號,這些符號有:附點 是記在符頭右邊的小圓點,帶有一個附點的音符,增長原有音符時值的二分之一;帶有兩個附點的音符,增長原有音符時值的四分之三。符點也同樣適用於休止符。附點音符的符頭若在五線譜的間內,附點寫在符頭的旁邊,若在線上,附點則寫在線的上面或下面。
延音線 用在音高相同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音符上時,表示它們要唱成一個音,它的長度等於這些音符的總和。
在單聲部音樂中,連線永遠寫在和符干相反的方向。假使一行五線譜上記有兩個聲部時,則高聲部連線朝上彎,低聲部的連線朝下彎。要是多於兩個聲部時,連線則分寫在兩邊。
延長號 它的記號是在半圓形中間加一圓點,在單聲部樂曲中它寫在音符和休止符的上面,表示按作品的風格、演奏者的意圖可自由地增長音符或休止符的時值。在多聲部音樂中延長號也可以記在音符或休止符的下面。延長號也可以記在小節線上,表示小節之間的片刻休止。記在雙縱線上的延長號則表示樂曲的結束或告一段落。
譜號
前面已經講過,在五線譜上音的位置愈高,音也愈高,反之音的位置愈低,音也愈低,但到底高多少?低多少?卻無法確定。在五線譜上要確定音的高低,必須用譜號來標明。這種譜號記在五線譜的某一條線上,便使這條線具有了固定的音級名稱和高度,同時也確定了其他各線上或間內的音級名稱和高度。
通常用的譜號有三種:
G譜號 表示小字一組的g,記在五線譜的第二線上,叫高音譜號;另外有記在第一線上的,叫古法國式高音譜號。
F譜號 表示小字組的f,記在五線譜的第四線上,叫低音譜號;另外還有記在第五線上的,叫倍低音譜號。
C譜號 表示小字一組的c,可記在五線譜的任何一線上。
目前被採用的C譜號有C三線譜號(中音譜號)為中音提琴所用,有時也長號所用。C四線譜號(次中音譜號)為大提琴、大管和長號所用。其他C譜號一般較少應用。
使用許多譜號的目的是為了避免過多的加線,以使寫譜和讀譜更加方便。
各種譜號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連接起來使用,如高、低音譜號所組成的大譜表便是。
音符與休止符的寫法
在記譜法中,音符與休止符的寫法,與音樂的構思、音符與休止符在五線譜上所處的位置有著密切聯系。正確的記譜,其目的是為了能簡單明了、科學合理、准確地反映音樂思想。
關於記譜問題,情況異常復雜。這里只能將音符與休止符的寫法的基本規則敘述如下:
音符包括三個組成部分。符頭(空心的或實心的橢圓形標記)、符干(垂直的短線)和符尾(連在符干一端的旗狀標記)。
音符的符頭可以記在五線譜的線上與間內。符頭在五線譜上的位置愈高音愈高,反之音符符頭的位置愈低音也愈低。
用音符干記譜,符頭在第三線以上時,符干朝下,寫在符頭的左邊;在第三線以下時,符干朝上,寫在符頭的右邊。符頭在第三線上,符干朝上朝下都可以,根據鄰近的符干方向而定。符尾永遠寫在符乾的右邊並彎向符頭。假如同一符干連著許多符頭而又分布在第三線的上下時,則以離第三線最遠的符頭為准。許多音符組成一組時,用共同的符尾(符杠)相連。這時符乾的方向仍以離第三線最遠的符頭為准。兩條以上的符杠要平行。
單聲部音樂永遠用單符干記譜。多聲部音樂只有在節奏相同的情況下,才可以用單符干記譜。節奏不同時,則用雙符干或多符干記譜。用雙符干記二聲部樂曲時,高聲部符干朝上,低聲部符干朝下,聲部交錯時,其原則不變。
符乾的長度一般應保持八度音程的距離,假如符干連著許多符頭時,符乾的長度應是符頭間的距離加上八度音程的距離。如果符頭在上加三線以上,符干必須延伸到五線譜的第三線或第四線。如果符頭在下加三線以下,符干必須延伸到五線譜的第三線或第二線。音符如果帶符尾,則符尾形狀不變。許多音符用共用符尾連結在一起時,符干長度多半長短不一,這時要使符杠與最近符頭的距離至少距離八度。符杠的方向與符頭的總趨向基本平行。由於譜面狹窄至少距離八度。符杠的方向與符頭的總趨向基本平行。由於譜面狹窄及其他種種原因,不可能遵守上述規則時,適當縮短或伸長符干長度是完全可以的。
附點寫在音符符頭和休止符右邊的間內,而不記在線上。
休止符在單符干記譜中,永遠記在第三線上,或靠近第三線的地方。二分休止符寫在第三線的上面,全休止符寫在第四線的下面。在雙符干記譜中,各聲部共同休止時,休止符的記法與單符干記譜相同。個別聲部休止時,休止符寫在五線譜的邊緣,或五線譜之外。這時全休止符和二分休止符要使用加線。全休止符寫在加線的下面,二分休止符寫在加線的上面。
等音
音高相同而意義和記法不同的音,叫做等音。
等音是根據十二平均律而來的,因為只有在半音相等的情況下才有可能產生等音。
除去#G和bA兩個音級外,其他每個基本音級和變化音級都可能有兩上等音,連它本來的共有三個。而bA和#G只
有一個等音,連它本身共有兩個。
自然半音和自然全音、變化半音和變化全音
由兩個相鄰的音級構成的半音叫做自然半音。自然半音可以由基本音級形成,也可以由變化音級形成,或由基本音級與變化音級形成。
由相鄰的兩個音級形成的全音叫做自然全音。自然全音和自然半音一樣,可以由基本音級形成,也可以由變化音級形成,或由基本音級別變化音級形成。
由同一音級的兩種不同形式所構成的半音,叫做變化半音。變化半音可以由基本音級和變化音級形成,也可以由變化音級形成。
由同一音級的兩種不同形式或隔開一個音級所構成的全音,叫做變化全音。變化全音可以由基本音級和變化音級形成,也可以由變化音級與變化音級形成。
自然半音和變化半音、自然全音和變化全音,是兩種性質完全不同的半音和全音,不應有所混同。
純律是於五度相生律用以構成的第二分音和第三分音之外,再加入第五分音來作為生律要素,構成和弦形式。
這樣便產生了七個基本音級。
根據純律相生律中的基本音級的音高關系,又不同於十二平均律和五度相生律中的基本音級間的音高關系。它的EF、BC之間的半音比其他兩種律制的半音要大。全音的情況有兩種:CD、FG、AB為大全音,和五度相生律中的全音相等,比十二平均律中的全音大。ED、GA為小全音,比其他兩種律制的全音都小。
前面簡略地談到了各種律制產生的方法和結果,但為什麼用不同的方法定律就會產生不同的結果呢?為了說明這一問題,現以e1為例,用純律和五度相生律的定律方法來進行一次計算。
我們已知純律是以復合音的第二分音、第三分音和第五分音作為生律要素的,也就是說純律大三度的振動數比應是5/4。已知振動數比,再由振動數比求得音的振動數是很容易的。
五度相生律是以復合音的第二分音和第三分音為基礎,按照純五度(3/2)的關系連續相生而得。
關於十二平均律,我們已知它是將八度分成十二個均等的部分而成,因此,除一度和八度外,其他各律的音高與純律和五度相生律皆不相同。
三種律制在實際的應用上各有長處,五度相生律是根據純五度定律的,因此在音的先後結合上自然協調,適用於單音音樂。純律是根據自然三和弦而定律,因此在和弦音的同時結合上純正而和諧,適用於多聲音樂。但隨著多聲部音樂的發展,轉調的頻繁,加上鍵盤樂器在演奏純律上的困難,因而受到很大限制。十二平均律在音的先後結合和同時結合上都不是那麼純正自然,但由於它轉調方便,在鍵盤樂器的演奏和製造上有著許多優點,因此近百年來被廣泛採用。
純律
純律是於五度相生律用以構成的第二分音和第三分音之外,再加入第五分音來作為生律要素,構成和弦形式。
這樣便產生了七個基本音級。
根據純律相生律中的基本音級的音高關系,又不同於十二平均律和五度相生律中的基本音級間的音高關系。它的EF、BC之間的半音比其他兩種律制的半音要大。全音的情況有兩種:CD、FG、AB為大全音,和五度相生律中的全音相等,比十二平均律中的全音大。ED、GA為小全音,比其他兩種律制的全音都小。
前面簡略地談到了各種律制產生的方法和結果,但為什麼用不同的方法定律就會產生不同的結果呢?為了說明這一問題,現以e1為例,用純律和五度相生律的定律方法來進行一次計算。
我們已知純律是以復合音的第二分音、第三分音和第五分音作為生律要素的,也就是說純律大三度的振動數比應是5/4。已知振動數比,再由振動數比求得音的振動數是很容易的。
五度相生律是以復合音的第二分音和第三分音為基礎,按照純五度(3/2)的關系連續相生而得。
關於十二平均律,我們已知它是將八度分成十二個均等的部分而成,因此,除一度和八度外,其他各律的音高與純律和五度相生律皆不相同。
三種律制在實際的應用上各有長處,五度相生律是根據純五度定律的,因此在音的先後結合上自然協調,適用於單音音樂。純律是根據自然三和弦而定律,因此在和弦音的同時結合上純正而和諧,適用於多聲音樂。但隨著多聲部音樂的發展,轉調的頻繁,加上鍵盤樂器在演奏純律上的困難,因而受到很大限制。十二平均律在音的先後結合和同時結合上都不是那麼純正自然,但由於它轉調方便,在鍵盤樂器的演奏和製造上有著許多優點,因此近百年來被廣泛採用。
五度相生律
根據復合音的第二分音和第三分音的純五度關系,即由某一音開始向上推一純五度,產生次一律,再由次一律向上推一純五度,產生再次一律,如此繼續相生年定出的音律叫做五度,產生再次一律,如此繼續相生所定出的音律叫做五度相生律。
例如五度相生律所訂出的七個基本音級間的音高關系,和十二平均律中七個基本音級的音高關系是不同的。雖然EF、BC之間亦為半音,但比十二平均律中的半音要小。其餘相鄰兩音級之間雖然亦為全音,但比十二平均律中的全音要大。這種音高的差異就是由於定律方法的不同而產生的。
十二平均律
將八度分成十二個均等的部分-半音-的音律叫做十二平均律。
十二平均律早在古代希臘時便有人提出了,但並未加以科學的計算。世界上最早根據數學來制訂十二平均律的是我國明朝大音樂家朱載(土育)(1854年)。
半音是十二平均律組織中最小的音高距離。兩音間的距離等於兩個半音的叫做全音。八度內包括有十二個半音,也就是六個全音。
在音列的基本音級中間,除了E到F、B到C是半音外,其餘相鄰兩音間的距離都是全音。
在鋼琴上,相鄰的兩個琴鍵(包括黑鍵)都構成半音,隔開一個琴鍵的兩個音則都構成全音。
音律
樂音體系中各音的絕對准確高度及其相互關系叫做音律。音律是在長期的音樂實踐發展
中形成的,並成為確定調式音高的基礎。在歷史發展過程中,曾採用過各種各樣的方法來確
定樂音體系中各音的高度,其中主要的、為大家所熟知的有"純律"、"五度相生律"和
"十二平均律"三種。目前被世界各國所廣泛採用的是"十二平均律"。但"純律"和"五
度相生律"在音樂生活中仍繼續發生著影響並具有重大的意義。
音域及音區
音域有總的音域和個別的人聲或樂器的音域兩種。
總的音域是指音列的總范圍,即從它的最低音到最高音(C2-c5)間的距離而言。
個別的人聲或樂器的音域是指在整個音域中所能達到的那一部分,如鋼琴的音域是A2-c5。
音區是音域中的一部分,有高音區、中音區、低音區三種。
在整個音域中,小字組、小字一組和小字二組屬於中音區。小字三組、小字四組和五組屬高音區,大字組、大字一組和大字二組屬低音區。
各種人聲和各種樂器的音區劃分,往往是不相符合的。如男低音的高音區是女低音的低音區等。
各音區的特性音色在音樂表現中,有著重大的作用。高音區一般具有清脆、嘹亮、尖銳的特性;而低音區則往往給人以渾厚、笨重之感。
音的分組
鋼琴上五十二個白鍵循環重復地使用七個基本音級名稱,因此,在音列中便產生了許多同名的音,為了區分音名相同而音高不同的各音,我們將音列分成許多個"組"。
在音列中央的的一組叫做小字一組,它的音級標記用小寫字母並在右上方加數字1來表示,如c1d1e1等。
比小字一組高的組順次定名為:小字二組、小字三組、小字四組、小字五組。
小字二組的標記用小寫字母並在右上方加數字2來表示,如c2d2e2等。其他各組依次類推。
比小字一組低的組,依次定名為小組、大字組、大字一組及大字二組。
小字組各音的標記用不帶數字的小寫字母來表示,如cde等。
大字組用不帶數字的大寫字母來標記,如CDE等。
大字一組用大寫字母並在右下方加數字1來標明,如C1D1E1等。
大字二組用大寫字母並在右下方加數字2來標明,如A2B2等。
樂音體系、音列、音級
在音樂中使用的、有固定音高的音的總和,叫做樂音體系。
樂音體系中的音,按照上行或下行次序排列起來,叫做音列。
在鋼琴上可以明顯地看出樂音體系中所使用的音和音列。現在最大的鋼琴包括有八十八個音高不同的音。除此之外的音在音樂中差不多是不用的。
樂音體系中的各音叫做音級。音級有基本音級和變化音級兩種。
樂音體系中,七個具有獨立名稱的音級叫做基本音級。鋼琴上白鍵所發出的音是與基本音級相符合的。
基本音級的名稱是用字母和唱名兩種方式來標記的。
鋼琴上五十二個白鍵循環重復地使用七個基本音級名稱。
兩個相鄰的具有同樣名稱的音叫做八度。
升高或降低基本音級而得來的音,叫做變化音級。將基本音級升高半音用「升」或「#」來標明;降低半音用「降」或「b」來標明;升高全音用「重升」或「×」來標明;降低全音用「重降」或「bb」來標明。
在德國體系中,用加字尾的辦法來標明變化音級:is(升),es(降),isis(重升),eses(重降)。
但降E不用Ees而用es;降A不用Aes而用as;降h不用hes而用b。
音及音高
音是由於物體的振動而產生的。在自然界中能為我們人的聽覺所感受的音是非常多的,但並不是所有的音都可以作為音樂的材料。在音樂中所使用的音,是人們在長期的生產斗爭和階級斗爭中為了表現自己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而特意挑選出來的。這些音被組成為一個固定的體系,用來表現音樂思想和塑造音樂形象。
音有高低、強弱、長短、音色等四種性質。
音的高低是由於物體在一定時間內折振動次數(頻率)而決定的。振動次數多,音則高;振動次數少,音則低。
音的長短是由於音的延續時間的不同而決定的。音的延續時間長,音則長;音的延續時間短,音則短。
音的強弱是由於振幅(音的振動范圍的幅度)的大小而決定的。振幅大,音則強;振幅小,音則弱。
音色則由於發音體的性質、形狀及其泛音的多少等不同。
音的以上四種性質,在音樂表現中都是非常重要的,但音的高低和長短則具有更為重大的意義。試以《社會主義好》這首歌為例,不管你用人聲來演唱或用樂器來演奏,用小聲唱或是大聲唱,雖然音的強弱及音色都有了變化,仍然很容易辨認出這支旋律。但是,假如將這首歌的音高或音值加以改變的話,則音樂形象就會立即受到嚴重的破壞。因此,不管創作也好,演奏演唱也好,對音高和音值應加以特別的注意。
由於音的振動狀態的規則與不規則,音被分為樂音與噪音兩類。音樂中所使用的主要是樂音,但噪音也是音樂表現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在我國民族音樂里,噪音的使用具有相當豐富的表現能力。如在戲曲音樂中,打擊樂器在其他藝術表現手段的配合下,在塑造人物形象,表現各種思想情感方面,其作用是異常明顯的,這是世界音樂文化中非常具有特色的一部分,是值得我們很好地研究和學習的。
我們平時所聽到的某一個音,都不只是一個音在響,而是許多個音的結合,這種聲音叫做復合音。復合音的產生是由於發音體(以弦為例)不僅全段在振動,它的各部分(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等)也分別的同時在振動。由發音體全段振動而產生的音叫做基音,也就是最易聽見的聲音,由發音體各部分振動而產生的音叫做泛音。這些音是我們聽覺所不易聽出來的。
音樂語言的表現功能
作曲家創作樂曲,也象文學家寫詩歌、小說一樣,有一套表情達意的體系,那就是音樂語言。音樂語言包括很多要素:旋律、節奏、節拍、速度、力度、音區、音色、和聲、復調、調式、調性等。一首音樂作品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美,要通過多種要素才能表現出來。
【旋律】又稱曲調,它是按照一定的高低、長短和強弱關系而組成的音的線條。它是塑造音樂形象最主要的手段,是音樂的靈魂。
【節奏】各音在進行時的長短關系和強弱關系。由於不同高低的音同時也是不同長短和不同強弱的音,因此旋律中必須包括節奏這一要素。
【節拍】強拍和弱拍的均勻的交替。節拍有多種不同的組合方式,叫做"拍子'',正常的節奏是按照一定的拍子而進行的。
【速度】快慢的程度。為使音樂准確地表達出所要表現的思想感情,必須使作品按一定的速度演唱或演奏。
【力度】強弱的程度。音的強弱變化對音樂形象的塑造也起著很重要的作用。
【音區】音的高低范圍。不同音區的音在表達思想感情時各有不同的功能和特點。
【音色】不同人聲、不同樂器及不同組合的音響上的特色。通過音色的對比和變化,可以豐富和加強音樂的表現力。
【和聲】兩個以上的音按一定規律同時結合。和弦進行的強和弱、穩定與不穩定、協和與不協和,以及不穩定、不協和和弦對穩定、協和和弦的傾向性,構成了和聲的功能體系。和聲的功能作用,直接影響到力度的強弱、節奏的松緊和動力的大小。此外,和聲的音響效果還有明暗的區別和疏密濃淡之分,從而使和聲具有渲染色彩的作用。
【復調】兩個或幾個旋律的同時結合。不同旋律的同時結合叫做對比復調,同一旋律隔開一定肘間的先後模仿稱為模仿復調。運用復調手法,可以豐富音樂形象,加強音樂發展的氣勢和聲部的獨立性,造成前呼後應、此起彼落的效果。
【調式】從音樂作品的旋律與和聲中所用的高低不同的音歸納出來的音列。這些音互相聯系並保持著一定的傾向性。而調性則是調式的中心音(主音)的音高。在許多音樂作品中,調式和調性的轉換和對比,是體現氣氛、色彩、情緒和形象變化的重要手法。
音樂語言的各種要素互相配合,具有千變萬化的表現力。旋律盡管是音樂的靈魂,但其它要素起了變化,音樂形象就會有不同程度的改變。在一定條件下,其它要素甚至可起重要作用。
演奏法的記號
連音奏法 它是用連線來標記的,表示連線內的不同音高的音要奏(唱)得連貫,連音奏法的連線大都記在五線譜的上面,很少記在下面。
斷音奏法 有三種。分別以圓點(·)、三角(▼)及圓點加弧線來標記,表示某些音或和弦要斷續地彈奏。在單聲部音樂中,斷音記號通常記在符頭那邊。在一行五線譜上記有兩個聲部並不用相同的符干時,則分別記在相反的方向。
持續音奏法 持續音奏法有兩種:一種是用短橫線來表示,一種是用短橫線加圓點來表示,前者表示該音稍強奏並充分保持該音的時值,後者表示該音稍強奏,同時各音稍分離。持續音記號和斷音記號一樣,在單聲部音樂中,通常記在符頭那邊,在多聲部音樂中也可以記在相反的方向。
滑音奏法 在民間音樂的演奏演唱中,滑音的奏法是很有特色的,它的記號一般用曲線或箭頭來標明。曲線或箭頭向右上斜表示向上滑,曲線或箭頭向右下斜表示向下滑。
琶音奏法 將和弦中各音由下而上很快地分散彈奏叫做琶音奏法,用垂直的曲線放在和弦之前來標記,有時也用小音符來標記。
為了讀譜和寫譜的方便簡化,可以應用各種省略記號:
移動八度記號 用8棗棗∣記在五線譜的上面,記在五線譜的上同,表示虛線范圍以內的音移高八度;用8棗棗∣記在五線譜的下面,表示移低八度。
重復八度記號 用數字8記在音符的上面或下面,表示該音要高八度或低八度重復。假如在較長的時間內重復八度時,則用Con8棗棗∣記在音符的上面或用Con8棗棗∣記在音符的下面,是表示虛線以內的音要高八度或低八度重復。
長休止記號 在五線譜的第三線上記以長休止符,並寫出所要休止的小節數。
震音記號 表示一個音或一個和弦,兩個音或兩個和弦迅速均勻地交替。用斜線標記。斜線的數目和符尾的數目相同。
一個音或一個和弦迅速均勻地交替時,斜線的記法如下:
全音符的震音,音符在三線以上,斜線記在三線以下,反之則在三線以上。比全音符
小的震音,斜線橫穿符干,如果符干還有符尾,斜線則和符尾平行,這時計算斜線的數目應包括符尾的數目。震音的總時值與音符的時值相等。
兩個音或兩個和弦迅速均勻地交替時,斜線記在兩個音或兩個和弦之間靠近記寫符尾的地方。震音的總時值等於兩個音或兩個和弦中的一個。
反復記號 樂曲部分或全部重復時,可使用反復記號。
3. 要增大人耳聽到的聲音的音量可以有哪些方法
人耳聽到聲音的條件有三個:一要有聲源,二要有聲音的傳播介質,三要有正常的人耳;且其頻率必須在20~20000Hz的人耳能聽到的頻率范圍內. 故答案為:聲源;聲音的傳播介質;20~20000;
4. 樂理中的常用記號及其作用
樂理,是音樂理論的簡稱,包括相對簡單的基礎理論----讀譜、音程、和弦、節奏、節拍等。還有相對來說比較高級的----和聲、復調、曲式、旋律、配器法等內容。以下是我整理的關於樂理中的常用記號及其作用,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音高相同而意義和記法不同的音,叫做等音。 等音是根據十二平均律而來的,因為只有在半音相等的情況下才有可能產生等音。
除去#G和bA兩個音級外,其他每個基本音級和變化音級都可能有兩上等音,連它本來的共有三個。而bA和#G只 有一個等音,連它本身共有兩個。
增長音值的補充記號
在記譜法中,除了應用基本音符時值以外,還應用其它的一些增長音值的符號,這些符號有:
附點
是記在符頭右邊的小圓點,帶有一個附點的音符,增長原有音符時值的二分之一;帶有兩個附點的音符,增長原有音符時值的四分之三。符點也同樣適用於休止符。附點音符的符頭若在五線譜的間內,附點寫在符頭的旁邊,若在線上,附點則寫在線的上面或下面。
延音線
用在音高相同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音符上時,表示它們要唱成一個音,它的長度等於這些音符的總和。
在單聲部音樂中,連線永遠寫在和符干相反的方向。假使一行五線譜上記有兩個聲部時,則高聲部連線朝上彎,低聲部的連線朝下彎。要是多於兩個聲部時,連線則分寫在兩邊。
延長號
它的記號是在半圓形中間加一圓點,在單聲部樂曲中它寫在音符和休止符的上面,表示按作品的風格、演奏者的意圖可自由地增長音符或休止符的時值。在多聲部音樂中延長號也可以記在音符或休止符的下面。延長號也可以記在小節線上,表示小節之間的片刻休止。記在雙縱線上的延長號則表示樂曲的結束或告一段落。
變 音 記 號
用來表示升高或降低基本音級的記號叫做變音記號。變音記號有五種:升記號(#)表示將基本音級升高半音。降記號(b)表示將基本音級降低半音。
重升記號(×)表示將基本音級升高兩個半音(一個全音)。 重降記號(bb)表示將基本音級降低兩個半音(一個全音)。 還原記號(ヰ)表示將已經升高或降低的音還原。
變音記號可以記在五線譜的線上和間內;可以記在音符的前面和譜號的後面。記在譜號後面的變音記號叫做調號。在未改變新調之前,它對音列中所有同音名的音都生效。如果在樂曲中間要更換調號時,可能有三種情況。更換調號如果發生在一行樂譜的開始處,這時應該在前一行樂譜的末尾處將所要更換的調號予先記寫清楚,並將最後一條小節線向前移,以便記寫新調的調號。增加原有升號或降號的數目。這時只要在更換調號處的小節線右邊寫出新調的調號便可以了。
減少原有升號或降號的數目。這時需要在更換調號處的小節線左邊將多餘的變音記號還原。在小節線的右邊寫出新調的調號。
升號變降號或降號變升號。這時需要在更換調號處的小節線左邊將原來的變音記號還原,在小節線的右邊寫出新調的調號。
直接放在音符前的變音記號叫做臨時記號。臨時記號只限於同音高的音有效,而且只到最近的小節線為止,在多聲部樂曲中臨時記號往往只對一個聲部有效。為了提醒廢除前面所用的臨時記號,有時在小節線後面加上另外的臨時記號。
常 用 記 號
為了讀譜和寫譜的方便簡化,可以應用各種省略記號:
移動八度記號
用8--∣記在五線譜的上面,記在五線譜的上同,表示虛線范圍以內的'音移高八度;用8--∣記在五線譜的下面,表示移低八度。
重復八度記號
用數字8記在音符的上面或下面,表示該音要高八度或低八度重復。假如在較長的時間內重復八度時,則用Con8--∣記在音符的上面或用Con8--∣記在音符的下面,是表示虛線以內的音要高八度或低八度重復。
長休止記號 在五線譜的第三線上記以長休止符,並寫出所要休止的小節數。
震音記號
表示一個音或一個和弦,兩個音或兩個和弦迅速均勻地交替。用斜線標記。斜線的數目和符尾的數目相同。
一個音或一個和弦迅速均勻地交替時,斜線的記法如下:全音符的震音,音符在三線以上,斜線記在三線以下,反之則在三線以上。比全音符小的震音,斜線橫穿符干,如果符干還有符尾,斜線則和符尾平行,這時計算斜線的數目應包括符尾的數目。震音的總時值與音符的時值相等。兩個音或兩個和弦迅速均勻地交替時,斜線記在兩個音或兩個和弦之間靠近記寫符尾的地方。震音的總時值等於兩個音或兩個和弦中的一個。
反復記號
樂曲部分或全部重復時,可使用反復記號。
演 奏 法 的 記 號
演奏方法的記號有以下幾種:
連音奏法
它是用連線來標記的,表示連線內的不同音高的音要奏(唱)得連貫,連音奏法的連線大都記在五線譜的上面,很少記在下面。
斷音奏法
有三種。分別以圓點()、三角(▼)及圓點加弧線來標記,表示某些音或和弦要斷續地彈奏。在單聲部音樂中,斷音記號通常記在符頭那邊。在一行五線譜上記有兩個聲部並不用相同的符干時,則分別記在相反的方向。
持續音奏法
持續音奏法有兩種:一種是用短橫線來表示,一種是用短橫線加圓點來表示,前者表示該音稍強奏並充分保持該音的時值,後者表示該音稍強奏,同時各音稍分離。持續音記號和斷音記號一樣,在單聲部音樂中,通常記在符頭那邊,在多聲部音樂中也可以記在相反的方向。
滑音奏法
在民間音樂的演奏演唱中,滑音的奏法是很有特色的,它的記號一般用曲線或箭頭來標明。曲線或箭頭向右上斜表示向上滑,曲線或箭頭向右下斜表示向下滑。
基礎樂理簡介
音樂理論也稱樂理,是學習音樂的必修課程。我們平常所說的樂理,一般是指音樂理論中的基礎部分,也就是「基礎樂理」。要解決的問題是有關聲音的性質、律制、記譜法、音樂的基本要素、音與音之間結合的基本規律等等,而記譜(和讀譜)的方法是其中很重要的一個部分。
樂理的性質
主要包括音的高低、音的強弱、音的時長和音色。
1、音有高低、強弱、時長、音色四種主要性質,在音樂表現中非常重要,但是音的調性和時長最為重要。不知道您是否有這樣的體會:對於一首歌,不管您人聲演唱還是樂器演奏,唱的聲音是小是大,也不管您演唱或演奏時用什麼音高,音的強弱及音色有了變化,但這支歌的旋律依舊。可是,如果這首歌的調性或音的時長有改變的話,則音樂的感受就會受到嚴重的影響。可見,對一段旋律來說,調性和時長的重要性。
2、音的高低決定於頻率和波長。波長越短,音越高;波長越長,音越低;如個子高的一般比個子矮的唱的音調低一些。音的強弱決定於振幅的大小。振幅越大,音越強;反之,振幅越小,音越弱;如個子高的一般比個子矮的唱的聲音大一些。音的時長則決定於音的延續時間的不同。而音色由發音體的性質、形狀及泛音的多少等多種因素決定。
3、音色是指音的感覺特性,是音樂中極為吸引人、能直接觸動感官的重要表現手段。樂音中有基音和泛音,泛音的多少及泛音之間的相對強度決定了特定的音色。人們區分音色的能力是天生的,音色分為人聲音色和器樂音色。人聲的音色有高、中、低音,並且有男女之分;器樂音色中主要分弦樂器和管樂器,各種打擊樂器的音色也是各不相同的。
5. 基本樂理知識,需要簡潔易懂的
如果不是音樂專業的,主要掌握六個要點:1、音律:自然伴音和自然全音,變化半音和變化全音,等音。2、記譜法:五線譜,音符與休止符,譜號與變音記號,演奏法記號。3、大小調:大小調的特徵。4、音程與和弦:自然和變化音程,三和弦、七和弦,5、節奏節拍、速度:重音,節拍,拍子,小節,速度和力度標記。6、常用的術語。
推薦你看李重光的《音樂理論基礎》。很容易懂得。
6. 現在普遍使用的記譜法是什麼
現在普遍使用的記譜法是五線譜及簡譜。
1.音符
記錄長短不同的音的進行,就叫音符,由符頭、符干、符尾三部分組成。
2.休止符
記錄長短不同的音的間斷,就叫休止符。
每個較大的音符的時值和它最近的較小的音符時值,是2與1之比。如全音符等於兩個H分音符,全休止符等於兩個二分休止符。
3.五線譜
線與間都自下而上計算。五線譜上面或下面的音符使用的短線就是加線,加線之間為間。
4.譜號
用來確定音的高低的記號就是譜號。常用的譜號有三種:(1)G譜號,又叫高音譜號,表示小字一組的gl,記在五線譜的第二線上。
(2)F譜號,又叫低音譜號,表示小字組的f,記在五線譜的第四線上。
(3)C譜號,又叫中音譜號,表示小字一組的C1,記在五線譜的第三線上。
5.增長音值的記號
(1)連線:連線是連接音高相同的弧線。其時值等於這些音符時值的總和。
(2)附點:附點加在音符的右邊,增長音符的基本時值的一半。附點同樣適用於休止符。但在簡譜中現在通用在四分休止符以下的休止符後加附點。如0·0·等。
(3)延長號:在半圓形中間加一小圓點:「?」。如?P、?5等,按作品的風格特點及表演者的意圖自由地增長音符或休止符的時值。
6.省略記號
(1)移動八度記號:用8——|記在音符上方,表示虛線范圍內的音移高八度:記在下方,表示移低八度。
(2)長休止記號:|4|上面的數字表示休止的小節數。用五線譜時,則畫在第三線上。
(3)反復記號:在樂曲的部分或全部反復時用。某一旋律音型重復時,用斜線表示,斜線的數目與音符的符尾相同。
樂曲中一次或多次重復某一小節時,用·∥或·/·表示。
樂曲中較大的反復,用反復記號‖∶∶‖表示。
如果樂曲從頭反復,則前面的‖∶記號可省去。如果重復時結尾不同,則用記號1.2.來標明。第一次唱1.;第二次略去1.唱2.。
如果樂曲由三部分組成,而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重復,則可不抄寫第三部分,在第二部分結尾處標上D.C.(從頭反復),並在第一部分結尾處標上Fine或「曲終」字樣,也可用雙縱線上加延長記號來標明。
如果樂曲的反復不是由從頭開始,就在第一部分的開始重復處標上,第二部分結尾處標上D.S.(從記號開始)
7. 請問有哪些練習發聲的方法 可以讓自己音域更寬
練習「咽音」吧。
音域的寬窄和聲音的質色很多人都認都是天生的,很難改變,其實不然,
正確地掌握咽音技法,並將之用於歌唱,可以使毫無質色和音域不寬的的嗓音,發生奇跡般的變化。所以用不著去羨慕別人的嗓音,我們也可以做到,只要我們努力練這個絕世武「功「。
「咽音」在我國戲曲聲樂中稱為「膛音」,具有金屬色彩,由真聲機能、咽音機智能、真假聲機能結合為一個整體的歌唱嗓音機能。——聽過京劇或其它的民族戲曲嗎?他們唱腔中很多都不自覺地運用到了「咽音」機能,所以可以唱出令人羨慕的超高音。
無獨有偶,「咽音」在國外也有很長的歷史了,並且早以發展出一套專業的科學理論成為了一門專門的學科,並發展成為義大利美聲學派的一支。並在上世紀的三十年代傳入我國。現在「咽音訓練」在我國已形成一整套有理論、有方法、有規格、有步驟、看得見、摸得著的練聲方法。
它有兩大主要功能:
1、可以迅速擴展音域,提高聲音規格,加強歌唱用聲能力。
2、可以治癒各種嗓音疾病。
咽音的發音方法:
穩定喉器並抬高喉器上方的舌骨後部,抬高會厭及使會厭後傾與喉口咽壁形成倒漏斗開的發音管。——沒有圖示可能很難理解,現在我就舉個簡單的例子吧:當我們念「麗、綠、鳥、亮」這幾個字的時候,我們就不自覺地形成了「會厭後傾與喉口咽壁形成倒漏斗開的發音管」的發聲動作,仔細體會一下,找找感覺。。
當然練「咽音」不可能是一拓而就的,我們必需從基本練習開始,——大家得有心理准備,這里的基本練習也跟練吉它的基本功一樣的枯燥無味,而且得長時間練才有效果。
第一節 「張大口」練習
練習要求,把嘴張大,伸出舌頭,要求下巴放鬆。檢查下巴是否放鬆可以看看下巴有無下壓、前突、僵硬緊張,再檢查下巴下面的肌肉(二腹肌前腹肌前腹和頦舌骨肌的緊張,同時感覺不到外頂力量)
「張大口練習」可以分成幾個階段循序漸進,不可急於求成。
1、先練好在不張嘴的情況下,有意識地,主動地,進行放鬆二腹肌前腹和頦舌骨肌,,這一動作每天堅持練習500次以上,2到3天就可達到下巴完全放鬆。
2、在此基礎上首先固定住下嘴(不是絕對的固定,「固定」是我們去感覺的)然後用抬頭看天的動作去張開嘴。張嘴時不能牽動下壓或前伸下巴,不能使下嘴提高向前哏著上嘴的動作一同上揚。——檢驗動作是否合格:雙手拇指放在下巴下面,檢查有無外頂力量,食指可放在下巴前面,以幫助下巴固定。
第二節 「吐舌頭」練習
練習要求:在完全做好「張大口」練習時伸出舌頭,不要求一下子伸出來,因為這樣會造成下巴的移動和肌肉的緊張;可以一點一點往外伸。練習直到下巴肌肉完全放鬆的情況下,能將舌頭伸縮自如。——跟練吉它的基本功差不多,按弦的手指發力,其它的手指和肌肉要放鬆。
練習的基本動作:放鬆並「固定」下巴,抬頭(用後腦殼身脊樑骨相靠的力量)使嘴完全張開,然後伸、縮舌頭。還是要注意下巴的肌肉不能外頂,下巴不前伸,不移動。要持續練5到10天。
第三節 「舌頭成直溝」練習分為兩個部份:張大口甩下巴練習和直溝練習
1、張大口甩下巴動作要領:張大口,抬高舌骨後部,盡量伸長舌頭,以脖梗、脊椎骨有軸心,以下巴為前導,左、右搖甩。舌頭處在非常鬆弛的情況下,要被動的左、右搖用擺動。————呵呵!!!這可不像吃搖頭那樣的猛搖哦!軸心要掌握也,不然可能會也現頭昏腦脹的現象。也不是一直不停地搖,是做一次張大口練習,快速搖甩三四下。
2、舌後部凹下使舌形成直溝的練習 ——這些練習都是在口舌上下苦功夫,比較泛味吧。希望你們不要放棄這個練習,因為這個練習是掃清舌頭對歌聲的障礙,獲得高泛音共振聲道的重要練習手段。
練習的目的:無論唱任何子、母音,無論唱任何聲區,舌頭要永遠形成和保持最侍狀態的歌唱共振聲道和保證獲得500赫茲、1500赫茲、2500赫茲、3500赫茲高泛音共振峰的能力,如果舌根後退就會造成舌頭與喉口、咽壁的擠卡。而無法獲得高泛音共振峰的能力。
練習要領:1、使舌頭成尖狀(舌尖做成尖狀,大家可以對著鏡子練)然後舌面放鬆,平伸出口外。
2、伸出的舌尖收回,抵住下牙根。
3、然後使舌前的四分之一處形成橫溝,
4、最後在表成橫溝情況下舌頭的後三分之二處向後退。此時舌中間凹下,兩側窩起 ,形成直溝、下巴不緊張發硬
以上4個動作要練到可以在十秒鍾內連做十五個回合,這才算合格,
注意:掌握「舌頭功」這幾個動作要領有一點的難度,最好准備好一根筷子用以觸動,幫助舌頭;有些人可能練個3、4天也沒有明顯收獲,有些開始練習時有嘔吐感,有些時候甚至把舌頭扎痛了也得不到感覺,希望大家要有耐心,也要有信心。
第四節 「狗喘氣」練習,也叫「蛤蟆氣」—有點像是「蛤蟆功」也是上層的武功來著,呵!!
練習目的:鍛練呼吸肉群實現「腹式呼吸」和增強控制呼吸的能力,和靈活性。
在學習「狗喘氣」前大家必須先掌握科學的歌唱呼吸方式「腹式呼吸」。
一般被人們所知的呼吸方法有以下四種:
1鎖骨式呼吸,2胸式呼吸,3胸腹式呼吸,4腹式呼吸。
前兩者是被聲樂界公認為不科學的呼吸方法。多數教師主張採用後兩者,而最理想的呼吸方式乃是「腹式呼吸」它就是我國民族歌唱方法中所常提到的「丹田之氣」。其優越程度好比是武林人士公認的「吸腥大法」!!!!!!!做到腹式呼吸就是要求歌唱時胸部一定要自然、飽滿(切勿僵緊)的站定、挺起,絕不可塌陷下去。
練習要領:「狗喘氣」顧名思意,就是像狗一樣「急呼急吸」——呵!家裡有狗的就趕快「拜狗為師」吧,學學它是怎麼呼吸就行了,當然還得在腹式呼吸前提上做這個練習。感覺是「一吸一松,一吸一松(呼)」重點感覺「吸」的動作。
第五節 「氣泡音」練習
咽音均要出自氣泡音,是由最大的氣泡開始,轉小氣泡,最後通過密集的氣泡發聲。
練習要領:放鬆面部、頸部和胸部肌肉,使其出現懶散狀、睏倦狀,把注意力集中在氣息的微量支持上,也就是用氣不能多,但氣息必須密集、集中,以微弱、但又極有支持力、有密度的氣息動聲帶,就會也現一個氣泡音(聲帶吹開又並攏一次的聲音)接連起來,就形成了非常多的氣泡音。有些人很快可以找到氣泡音,有的可能要有一段時間。一個好的放法就是在早晨起床前躺在床上最易找到氣泡音,因為那時候的聲帶較易鬆弛。
對了,這個練習是歌唱訓練的最重要的基礎練習,也是康復嗓音最重要的治療手段,因為這個練習可以按摩聲帶。曾經很多歌手由於用嗓過度,產生了疲勞和各種疾病,都是通過這個方法治癒的,包括當今歌後:那英、王菲等人。
做好了上面的無聲練習後,我們就要開始進入主題了——將其運用於歌唱
第六節 閉口哼咽音練習
動作要領:抬高舌骨,會厭後傾,形成倒漏斗的發音管,然後閉口哼咽音,以獲得明亮、集中、高位置的頭聲效果,
注意要優質下確的歌唱姿勢,將嘴閉住,上、下牙微松,並把口內的空氣全部排凈,上下後大牙有張開感,以閉嘴微笑狀,從基音管發出金屬般結實、明亮、集中、高位置、穿透力很強的閉口哼咽音,可用五度,或八度音程,上行,下行練習,和各種音階練習。也要注意氣息心須是來自丹田之氣(腹式呼吸),胸、下巴要放鬆。發出的聲音從頭頂飛上天的感覺。
第七節 實現真假聲無痕跡過渡。
其要領是這樣的:保持正確的歌唱姿勢,用舌頭開成直溝的方法,張大口(不吐舌)在咽部發音的方法,發出「a——o——u」三個音。可以先在中、低聲區以朗讀的方式,將三音講准確,講清楚。而後將這三個音延長唱四分音符的時值,尤其要准確地發好u母音,這也是在進行真聲機能的修飾練習。當此練習准確、熟練後就可以加入大氣息的力量,練習八度大跳唱出u母音。這實際上是在修飾真聲機能的基礎上,愛步向正確的假聲機能的過渡。
開始練習時,可以提調朗讀的方式,以向遠處喊人的感覺半說、半喊、半唱的把聲音發出來。這里要特別強調的是要盡量讓咽壁站定,胸廓自然挺起,下巴放鬆,氣息了自丹田;甚至要有意識地將嘴張大,使牙齒大部份地暴露於外,以獲得完全依靠咽部的能力去形成「u」母音的效果。而且此時的u音聽起來不太准確,但沒關系,當咽部已開成「u」母音的能力後再加入前嘴的協力作用,使其轉為正的,用於藝術歌唱的u母音。一旦練習成功,八度大跳真、假聲過渡就會毫無痕跡。
練習時應注意防止喉部擠、卡。發聲練習上行到f2後,廷長u母音不能有下點僵直感。
總之聲音要流暢通順,放開聲音唱。
第八節 張開喉嚨振胸練習
練習目的:前面一節主要是擴寬高音音域的,而這一節是要擴寬低音音域,加強胸腔共鳴,使高、低音區均能獲得豐滿渾厚、圓泣的藝術效果。
要領:保持正確的歌唱次勢,以閉口哼咽音起音,用大氣泡轉低咽音沉底的辦法,自然、充分地鄕開喉嚨發出mi——a,mi——o,mi——u 同度音,發出響的、豐滿的胸腔共振聲波,使嗓音變大、變寬、變粗。感覺猶如從小腹長了一個嘴似的。
必須指出的是:並不是說我們學會了咽音就全部用咽音來歌唱了,其實純咽音是尖銳刺耳,難聽的,可是它對於歌唱的作用就好似食鹽用於烹調。食鹽吃起來太咸,而燒菜沒有食鹽就無味了,必須放入適量的食鹽才能入味。也就是說當歌聲帶有適當的咽音成份後,音色就會有金屬般的脆亮,聲音就變得美妙動聽了。
以上就是我查閱了大量「咽音」相關資料的總結,並將其「濃縮」,將其與大家共享,交流之用,便不作為其它用途。
必須聲名的是:咽音練聲法已成為一聲樂歌唱的一個專門學科,在無專人士指導的情況下練習難度較大,大家如果決心想練好唱功的話,不防去正規的學院參加「咽音培訓」效果更佳。
相信大家將這八大練習練到「如火純清」的之時,就是大家「唱功大增」之時。
咽音練習四法第一個練習是「用抬頭方法張口練習」。它不同於一般習慣性張口方法,自然的張口習慣往往一想到張口下巴就往下移動,下巴的肌肉就緊張。而符合歌唱狀態訓練的張口求是:把下巴放鬆,不讓它上下移動,而是用頭後上部的力量把頭抬起,促使口自然向上張大。具體練習方法:略為彎身,使頭部稍為前傾:然後雙手把握住下巴,即想要抬頭看天花板,思想集中在要利用頭後部肌肉的力量把頭抬高,使臉下部及下巴完全放鬆。頭抬動時下巴既不下壓也不脫離開把住它的雙手,自然的、如同抬頭與樓上的人打招呼。每次張口都靠往上抬動及上唇往上張來促成,下巴完全處於被動而毫無緊張狀態。
這樣每天堅持練習一、二百次,幾個星期到幾個月便能養成用抬頭來促使口往上張的習慣之後,進一步就須在這基礎上練習結合「提氣」和「把舌部推出口外」的動作。練習方法是:
身體站立,略為彎身,使頭部稍為前傾。在胸廓固定的情況下,把氣從腹上部提到背上部頸後(提氣的感覺與吸氣相似,只是不吸進空氣)。當感到氣已到頸後的一那間,用抬頭方法把口張大,使舌部推出(舌部推出是提氣把舌骨肌提高的結果,不是靠舌部主動用力的結果)掌握好上面的動作後就可以學習「震搖下巴」的動作練習了。這是通俗歌手在演唱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基礎練習。
很多歌手說自己演唱耐力不夠,唱一會兒嗓子就啞,想大點聲嗓子又愛劈,這個動作的練習恰恰就幫助你在逐漸熟練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克服種種毛病和歌唱中的困難。因為通俗歌手演唱者多數容易喉肌用力,而忽略了氣息,震搖下巴同時甩舌頭,正好轉移了你的用力點,干擾了不正確的發聲狀態,而培養了利於發聲的肌肉組織:後頸。背部以及胸、腹、膈肌。
具體方法是:
①頭頸前傾:
②用正確的張口方法把口張大:
③把舌頭自然伸出口外(舌頭伸出不可造成下巴緊張,如果下巴緊張,就說明下巴肌肉在幫忙拉動舌頭,這是不對的,舌頭伸出之後,舌骨後部的位置必然提得很高,這是正確的,非常重要。作練習時可隨時用手指摸舌骨的後部來檢查。如果抬頭的同時微笑,可讓咽部促使舌骨後部提高而解除下巴緊張。這是一個很好的糾正方法。)做上述的姿勢後,就可以震搖下巴和舌頭來促使下巴和舌頭放鬆。練習時,要頭部與頸部左右甩動,這樣下巴和伸出的舌頭就能很鬆弛。大幅度的左右甩動,才可以說方法正確:
相反,如果看到甩動時頭部也跟著擺動,就說明頸部的肌肉用力不夠,頸部與頭部不夠堅定,是不正確的。而頭部這樣擺動往往會引起頭暈,所以在練習中如果做完這練習頭暈,我們就要注意有沒有頭部擺動的缺點。
這一練習有解除下巴與舌部緊張的功效。它對那些長期用擠緊喉嚨來歌唱以至歌唱能力逐漸消退的歌手,確實是一味很「對症」的良葯。
8. 有那些方法可以增長音值
在上面畫個自由延長記號,想增多長增多長,一個音演奏到明年。在曲子前寫一句,此曲為散拍,歡迎演奏者依據自己的感覺隨意來。不光延長,縮短也一並給你解決了。
9. 增長音符時值可採用哪些方法
在音樂作品中,只有加上拍號,我 音符時值 們才知道是以什麼音符為一拍。現在以÷拍為例(即以四分音符為一拍,每小節 4有兩個四分音符的時值)。例1 樂理教科書告訴我們: 「V」就是一拍。它使我們明白do是第一拍的前半拍,re是後半拍;mi是第二拍的前半拍,fa是後半拍 (一) 全音符 這個空心的白色音符叫「全音符」。它是音符家族的老大哥,其他音符的時值都比它短,而且要以它為准。依次分為兩半。 (二) 二分音符 這個長著身子(學名叫符干)的白色音符叫「二分音符」。它只有全音符的一半長,(它等於全音符1/2的時值) (三) 四分音符 這個黑臉的音符叫「四分音符」。它比二分音符又小一半。(它等於全音符1/4的時值) (四)八分音符 音符家族 這個黑臉的音符長出了尾巴,它叫「八分音符」它比四分音符還小一半。(它等於全音符1/8的時值) (五)十六分音符 這個黑臉的音符長著兩條尾巴,它叫「十六分音符」。它比八分音符還要小一半。(它等於全音符1/16的時值) (六)三十二分音符 這個有著三個尾巴的音符叫「三十二分音符」。它比十六分音符又少一半。(它等於全音符1/32的時值) (七)六十四分音符 長著四個尾巴的黑色音符名叫「六十四分音符」。它是「三十二分音符」的一半。(它等於全音符1/64的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