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核舟記用了哪些說明方法並舉例

核舟記用了哪些說明方法並舉例

發布時間:2022-10-29 21:43:36

A. 核舟記中用了哪些說明方法找出相關詩句至少寫出兩種

列數字,為人五,為窗八;打比方,居右者椎髻仰面;舉例子,佛印居右,魯直居左

B. 用說明文介紹核舟記

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尤其是作文中不可忽視的說明文,說明文是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來解說事物、闡明事理而給人知識的文章體裁。它通過揭示概念來說明事物特徵、本質及其規律性。那麼問題來了,說明文應該怎麼寫?下面是我整理的用說明文介紹核舟記,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用說明文介紹核舟記 篇1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人物,以至鳥獸、木石,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嘗貽余核舟一,蓋大蘇泛赤壁雲。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中軒敞者,為艙,篛篷覆之。旁開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啟窗而觀,雕欄相望焉。閉之,則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石青糝之。

船頭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佛印居右,魯直居左。蘇、黃共閱一手卷。東坡右手執卷端,左手撫魯直背。魯直左手執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語。東坡現右足,魯直現左足,各微側,其兩膝相比者,各隱卷底衣褶中。佛印絕類彌勒,袒胸露乳,矯首昂視,神情與蘇、黃不屬。卧右膝,詘右臂支船,而豎其左膝,左臂掛念珠倚之,珠可歷歷數也。

舟尾橫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嘯呼狀。居左者右手執蒲葵扇,左手撫爐,爐上有壺,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

其船背稍夷,則題名其上,文曰:「天啟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遠甫刻」,細若蚊足,鉤畫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計一舟,為人五;為窗八;為篛篷,為楫,為爐,為壺,為手卷,為念珠各一;對聯、題名並篆文,為字共三十有四。而計其長曾不盈寸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嘻技亦靈怪矣哉。

譯文:

明朝有個特別手巧的人名叫王叔遠,能夠用直徑一寸的木頭,雕刻房屋、器具、人物,以及鳥獸、樹木、石頭,沒有不順著木頭原來的樣子模擬那些東西的形狀,各有各的情態。王叔遠曾經贈送給我一個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原來刻的是蘇東坡坐船游覽赤壁。

船從頭到尾長大約八分多一點,高大約兩粒黍子左右。中間高起並開敞的部分,是船艙,用篛竹葉做成的船篷覆蓋著它。旁邊開著小窗,左右各有四扇,一共八扇。打開窗戶來看,雕刻有花紋的欄桿左右相對。關上窗戶,就看到右邊刻著「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邊刻著「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用石青塗在刻著字的凹處。

船頭坐著三個人,中間戴著高高的帽子並且有很多胡須的人是蘇東坡,佛印在他的右邊,魯直在他的左邊。蘇東坡、黃魯直一起看一幅書畫橫幅。蘇東坡用右手拿著書畫橫幅的右端,用左手輕按魯直的脊背。魯直左手拿著橫幅的末端,右手指著書畫橫幅,好像在說什麼話。蘇東坡露出右腳,黃魯直露出左腳,各自略微側著身子,他們的互相靠近的兩個膝蓋,各自隱蔽在書畫橫幅下面的衣褶裡面。佛印極像彌勒菩薩,敞開胸襟露出兩乳,抬頭仰望,神態表情和蘇東坡、黃魯直不相關聯。佛印平放著右膝,彎曲著右臂支撐在船上,並豎起他的左膝,左臂掛著念珠靠著左膝,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數出來。

船尾橫放著一支船槳。船槳的左右兩邊各有一個船工。在右邊的人梳著椎形的發髻,仰著臉,左手靠著一根橫木,右手扳著右肢趾頭,好像大聲呼叫的樣子。在左邊的船工右手拿著蒲葵扇,左手摸著爐子,爐子上面有個壺,那個人的眼睛正看著茶爐,神色平靜,好像在聽茶水燒開了沒有的樣子。

那隻船的背部稍微平坦,就在它的上面刻上了姓名,文字是「天啟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遠甫刻」,(字跡)細小得像蚊子腳,一勾一畫清清楚楚,它的顏色是黑的。還刻著篆文圖章一枚,文字是:「初平山人」,它的顏色是紅的。

總計一條船上,刻有五個人;刻有窗戶八扇;刻有箬竹葉做的船篷,刻有船槳,刻有爐子;刻有茶壺,刻有書畫橫幅,刻有念珠各一件;對聯、題名和篆文,刻有文字共三十四個。可是計算它的長度,竟然不滿一寸原來是挑選桃核中又長又窄的雕刻成的。咦,技藝也真靈巧奇妙啊。

用說明文介紹核舟記 篇2

一、文學常識

1、《核舟記》作者是明朝嘉善人魏學洢(yī)(約1596-約1625),字子敬,散文家,著有《茅檐集》。

2、本文選自清朝人張潮編輯的筆記小說集《虞初新志》。

二、文白互譯:

原文:⑴明有奇(q)巧人曰王叔遠,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mǐn)、人物,以至鳥獸、木石,罔(wǎng)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嘗貽(y)余核舟一,蓋大蘇泛赤壁雲。

譯文:⑴明朝有個手藝奇妙精巧的人,名字叫做王叔遠,(他)能夠用直徑一寸的木頭,雕刻宮殿、器具、人物,以至飛鳥、走獸、樹木、石頭,沒有一件不是就著木頭原來的樣子模擬某些東西的形狀的,各有各的神情姿態。(他)曾經贈送給我一個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應當是蘇東坡泛舟游覽赤壁的情景。

原文:⑵舟首尾長約八分有(yu)奇(jī),高可二黍(shǔ)許。中軒(xuān)敞者為艙,箬(ru)篷(png)覆之。旁開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啟窗而觀,雕欄相望焉。閉之,則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石青糝(sǎn)之。

譯文:⑵小船從船頭到船尾長度大約八分多一點,高度約摸二分上下。中間高起而寬敞的部分是船艙,用箬竹葉做成的船篷覆蓋著它。船艙旁邊辟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推開窗戶來看,雕刻著花紋的欄桿左右相對。關上窗戶,就看到右邊刻著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邊刻著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用石青塗在刻著字的凹處。

原文:⑶船頭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rn)者為東坡,佛印居右,魯直居左。蘇、黃共閱一手卷。東坡右手執卷端,左手撫魯直背。魯直左手執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語。東坡現右足,魯直現左足,各微側,其兩膝(xī)相比者,各隱卷底衣褶(zhě)中。佛印絕類彌勒,袒胸露乳,矯(jiǎo)首昂視,神情與蘇、黃不屬。卧右膝,詘(qū)右臂支船,而豎其左膝,左臂掛念珠倚之,珠可歷歷數也。

譯文:⑶船頭坐著三個人,中間戴著高高的帽子、長著濃密鬍子的人是蘇東坡,佛印坐在右邊,黃魯直坐在左邊。蘇東坡、黃魯直共同看著一軸書畫手卷。蘇東坡的右手拿著手卷的右端,左手撫著魯直的背脊。魯直左手拿著手卷的末端,右手指著手卷,好像在說什麼似的。蘇東坡露出右腳,黃魯直露出左腳,各自略微側著身子,他們的互相靠近的兩膝,各自隱藏在卷子下面的衣褶里。佛印極像彌勒菩薩,敞胸露懷,抬頭仰望,神情和蘇東坡、黃魯直不相類似。佛印平放著右膝,彎曲著右臂支撐在船上,而豎起他的左膝,左臂掛著一串念珠靠著左膝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數出來。

原文:⑷舟尾橫卧一楫(j)。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chu)髻(j)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嘯呼狀。居左者右手執蒲葵扇,左手撫爐,爐上有壺,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

譯文:⑷船尾橫放著一支船槳。船槳的左右兩邊各有一個船工。在右邊的船工梳著椎形發髻,仰著臉,左手靠著一根橫木,右手扳著右腳趾頭,好像在大聲喊叫的樣子。在左邊的船工右手握著蒲葵扇,左手撫著爐子,爐子上面有個壺,那個人的眼睛正視著茶爐,神色平靜,好像在聽茶水燒開了沒有的樣子。

原文:⑸其船背稍夷(y),則題名其上,文曰:天啟壬(rn)戌(xū)秋日,虞(y)山王毅叔遠甫(fǔ)刻,細若蚊足,鉤畫了(liǎo)了,其色墨。又用篆(zhun)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譯文:⑸那隻船的頂部稍微平坦,就在上面刻著作者的題款名字,文字是天啟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遠甫刻,(字跡)像蚊子的腳一樣細小,筆畫清清楚楚,它的顏色是黑的。還刻著一枚篆字圖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它的顏色是紅的。

原文:⑹通計一舟,為人五;為窗八;為篛篷,為楫,為爐,為壺,為手卷,為念珠各一;對聯、題名並篆文,為字共三十有(yu)四。而計其長曾不盈寸,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

嘻(xī),技亦靈怪矣哉!

譯文:⑹總計在一條船上,刻有五個人,八扇窗;刻有箬竹葉做的船篷,船槳,爐子,茶壺,手卷,念珠各一件;對聯、題名和篆文,刻有文字共三十四個。可是計算它的長度竟然不滿一寸。是挑選狹長的桃核雕刻成的。啊,技藝也真神奇啊!

三、文言詞語

(一)、通假字

1、詘右臂支船(詘通屈,彎曲。)

2、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橫)

3、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為字共三十有四(有通又,用來連接整數和零數)

4、虞山王毅叔遠甫刻(甫同父,男子美稱,多附於字之後)

(二)、古今異義詞

1、嘗貽余核舟一。(嘗:古義:曾經。今義:品嘗。)(貽:古義:贈。今義:貽誤,貽害)

2、高可二黍許。(可:古義:大約。今義:可以。)(許:古義:左右。今義:答應或表猜測。)

3、其兩膝相比者。(比:古義:靠近。今義:比較,對比。)

4、而計其長曾不盈寸。(曾:古義:尚,還。今義:曾經。)

5、矯首昂視。(矯:古義:舉。今義:矯正。)

6、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奇:古義:零數。今義:奇數。)

7、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簡:古義:挑選。今義:簡單。)

8、以至鳥獸、木石。(以至:古義:以及。今義:連詞,用在下半句的開頭,表示下文是前半句所說的動作、情況等所形成的。)

9、罔不因勢象形。(象形:古義:雕刻各種事物的形象。今義:六書之一。)

(三)、詞類活用

1、卧右膝(卧:動詞的使動用法,使卧)

2、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峨冠:名詞用作動詞,戴著高高的帽子)

3、居右者椎髻仰面(椎髻:名詞用作動詞,梳著椎形發髻)

4、箬篷覆之。(箬篷:名詞用作狀語,用箬篷)

5、石青糝之。(石青:名詞用作狀語,用石青。)(糝:名詞用作動詞,塗抹。)

(四)、一詞多義

1、其:①他們的(其兩膝相比者)②他的指佛印的(而豎其左膝)③那,那個(其人視端容寂;其船背稍夷)④指船底(則題名其上)⑤它的,指字的(其色墨;其色丹)⑥代船(而計其長曾不盈寸)

2、端:①一頭,一方(東坡右手執卷端)②正(其人視端容寂)

3、可:①大約(高可二黍許)②可以(珠可歷歷數也)

4、曰:①叫做(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②是(文曰初平山人,)

5、者:①的人(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②的(兩膝)(其兩膝相比者)

6、為:①雕刻(為宮室;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②是(中軒敞者為艙;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③刻有(為人五;為窗八;為箬篷,為楫,為爐,為壺,為手卷,為念珠各一。為字共三十有四)

7、之:①的(能以徑寸之木)②代船艙(箬篷覆之)③指窗戶(閉之)④指刻字的凹處(石青糝之)⑤指豎起的左膝(左臂掛念珠倚之)

8、奇:①q奇妙(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②jī零數(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

9、絕:①極,非常(佛印絕類彌勒)②與世隔絕(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10、雲:①句尾語氣助詞,可不譯(蓋大蘇泛赤壁雲)②說(孔子雲)

11、並:①和(題名並篆文)②都(並怡然自樂)

12、語:①yǔ說話(如有所語)②y告訴(此中人語雲)

13、木:①木頭(能以徑寸之木)②樹木(以至鳥獸、木石)

14:有:①有,與無相對(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②同又,用來連接整數和零數(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

15、而:①表承接(啟窗而觀)②表並列(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③表轉折,但是(而計其長曾不盈寸)

四、特殊句式

1、判斷句:

(1)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2)中軒敞者為艙。(3)蓋大蘇泛赤壁雲。(4)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

2、省略句:

(1)各隱(於)卷底衣褶中。(2)則題名(於)其上。(3)(佛印)卧右膝,詘右臂支船,

(4)嘗貽余核舟一(量詞省略)

3、倒裝句:

(1)其兩膝相比者(定語後置)(2)通計一舟,為人五;為窗八。(數詞後置)

(3)其人視端容寂

五、課文內容理解

1、整體感知:

本文細致地描述了雕刻品核舟的藝術形象,贊美了雕刻家的奇巧技藝(或古代藝人的精湛技藝),也顯示了我國古代工藝美術的卓越成就。

2、《核舟記》說明順序:空間順序

3、文章結構:

核舟記:總起(1)分述(2-5)總結(6)

總起(1)介紹了王叔遠雕刻藝術上的卓越成就,點明了核舟的主題。

分述(2-5)具體介紹了核舟的結構,舟上的情形。

總結(6)概括全文,贊頌技藝之精湛。

順序:船中間(船艙):第二自然段:核舟的大小和船艙的布局。

船頭(游覽者):第三自然段:三個游覽者的`神情。

船尾(舟子):第四自然段:舟子的發型、神態、動作。

船背:第五自然段:題名和印章。

4、本文寫作特色:①觀察細致,描寫生動;②層次分明,重點突出;③富於想像。

5、寫舟的正面卻不是按照船頭中間船尾這樣的順序寫,而是將船頭和中間部分的順次加以顛倒。為什麼要這樣寫?

大概有兩個原因:一是核舟的中間部分是艙,高起而寬敞,十分引人注目,艙邊的窗又竟然可以關閉,由此說起能夠引發讀者的興趣;二是窗上又刻有蘇軾《赤壁賦》《後赤壁賦》中寫景的名句,可以使讀者通過想像感知蘇軾當年泛舟赤壁時的優美環境。這後一個原因尤為重要──如果我們把核舟比作一幅圖畫的話,那麼,蘇、黃、佛印三位泛舟者所在的船頭是畫的主體部分,而船艙就是背景部分了;先出背景,不僅可以引人入勝,還可以使讀者初步領略這個環境中的特殊氛圍。如果按正常順序先寫船頭次寫船艙,就不會產生這樣的藝術效果。至於最後寫船尾,這用不著細說,那兩個舟子顯然是用來烘托船頭的三位游者的。

6、該工藝品藝術的精湛主要表現在哪些地方?

①用料體積小②所刻事物繁多③刻物情態畢備

7、寫三個人的神情主要是為了說明什麼?文中哪句話贊嘆了雕刻技藝的高超?

雕刻者技藝的高超嘻,技亦靈怪矣哉

8、閉字和啟字相應,一啟一閉說明了什麼?

寫出了介紹的順序:由舟外到舟內再由舟內到舟外,引導讀者仔細觀看,並由此引出窗上的文字。

9、窗上對聯為什麼要刻這十六個字,而不刻別的字?

這十六個字是前、後《赤壁賦》中的名句,與上段大蘇泛赤壁相照應,切題,而且可以啟發讀者聯想舟外赤壁景色。作者真切地描述它們,足以見他對核舟觀察的精細。

10、文中第三段介紹蘇東坡、佛印、魯直於船頭的位置,為什麼先從中間的蘇東坡介紹起?

因為這樣寫符合核舟的主題,蘇東坡是泛舟的主角。

11、《赤壁賦》《後赤壁賦》的作者是宋代大作家_蘇軾___。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是《後赤壁賦》中的句子;清風徐來,水波不興是《赤壁賦》中的句子。

12、黃庭堅是宋朝的文學家,字魯直。

13、點明核舟主題的句子是蓋大蘇泛赤壁雲。

14、啟窗而觀,雕欄相望焉一句點明了窗子具有靈活精緻的特點,說明雕刻的精巧。

15、蘇、黃二人的友好關系可以通過左手撫魯直背一個動作和右手指卷,如有所語的神態看出來。

16、從對佛印的神情描寫中,可以看出佛印放浪形骸、超脫塵世、豁達開朗的性格特點。

17、第三段中作者以對人物姿態、神情的生動細膩的描述,具體說明雕刻人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從第一段文字中找)的精湛技藝。

18、從第四段對右邊舟子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他輕松悠閑的神態,而左邊舟子的神態則顯得專注平靜。

19文中最後一段運用了列數字,作比較的說明方法,這樣說明的作用是突出雕刻者技藝的高超。

20、點明全文中心的句子是嘻,技亦靈怪矣哉。

21、最能體現王叔遠構思巧妙、技藝精湛的語句是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

C. 核舟記使用了哪些說明方法

【列數字】 (通過具體數字,表現語言的准確性,更具說服力。)
①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shǔ)許。
②通計一舟,為人五;為窗八;為篛篷,為楫,為爐,為壺,為手卷,為念珠各一;對聯、題名並篆文,為字共三十有四。
【作比較】 (比較是將兩種類別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現象加以比較來說明事物特徵的說明方法。)
①神情與蘇、黃不屬。
【打比方】 (打比方是通過比喻的修辭方法來說明事物特徵的一種方法。)
①佛印絕類彌勒,袒胸露乳,矯首昂視……
【舉例子】 (通過列舉具體實例來論證自己的觀點。)
①嘗貽(yí)余核舟一,蓋大蘇泛赤壁雲(通過「貽余核舟一」的例子,來證明「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能以……罔(wǎng)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的觀點)。
拓展資料:
採用「總—分—總」的結構模式。
開頭是總說:介紹王叔遠在雕刻技術上的卓越成就,指出雕刻品「核舟」的主題。「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人物,以至鳥獸、木石」,說明所用的原材料體積很小,而表現的范圍極廣,可見他有多方面的成就;「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說明他構思精巧,技術高超。在這樣的概括介紹之後,接著就指出雕刻品「核舟」的主題:「大蘇泛赤壁」。這就明顯地表示了本文的意圖,即以具體作品來證明作者對王叔遠技藝的評價是合乎實際的。
中間是分說:詳細介紹「核舟」的結構、舟上的人物和題名。可分兩層:
第一層(第2至第4段)介紹舟的正面,這是顯示雕刻家巧妙構思和精湛技藝的主要部分。又可分為三小層:
第一小層(第2段)先介紹「核舟」的體積,接著寫舟的中間部分即船艙。其中,重點是介紹艙旁的小窗,它不僅可以開關,而且上面刻了對聯,共十六個字,可見雕工的精細;「啟窗而觀」,還有「雕欄相望」,更顯出雕刻家構思的巧妙。
第二小層(第3段)介紹船頭部分,寫舟上游覽者——蘇軾、魯直和佛印的外貌和神情。這一層對表現雕品的主題具有重要的作用,作者的介紹也最為詳細。除了細致地寫出人物的衣著、姿勢而外,還著意描述了蘇、黃二人泛舟時的心情。從「蘇、黃共閱一手卷」、東坡「左手撫魯直背」、魯直「右手指卷,如有所語」這些描述中可以看出,他們在這山光水色的掩映之中,完全忘記了現實的煩惱,而陶醉在畫卷的美好意境里,這是何等豁達、放曠的胸襟!至於佛印的「矯首昂視」,則又給人一種灑脫不群的感覺。這就自然成為蘇、黃二人神情的陪襯,使畫面顯得不單調。
第三小層(第4段)介紹船尾部分,寫舟子的表情和動作。兩個舟子的神情也「不屬」:一個「若嘯呼狀」,很悠閑自在;一個「視端容寂」,是很專注的樣子。這樣來塑造舟子的形象,更有力地突出了「泛舟」的主題,也渲染了舟中輕松、愉悅的氣氛,跟船頭的情景互相呼應。
第二層(第5段)介紹舟的頂部。這一層是略寫,只介紹了題名和篆章,以「細若蚊足,鉤畫了了」再次顯示了雕刻家的高超技藝。題名用黑色,篆章用紅色,對照鮮明,於此可見雕刻家的細心。
最後總括全文,通計舟上所刻人、窗及其他物品的數量和刻字的總數,又以「計其長曾不盈寸」呼應開頭,用以強調材料體積之小和雕刻的容量之大,然後用「嘻,技亦靈怪矣哉」作結。
本文語言平實、洗練,特別是摹寫舟中人物情狀,句句都出自作者審視所得,毫無誇飾,逼真而又生動,讀罷令人有如同親見「大蘇泛赤壁」之感。
此文體類似於現代說明文。

D. 核舟記中最後一段應用哪那兩種說明方法,這樣說明的作用是什麼

核舟記中最後一道應用了:列數字,作比較.
作用:描寫出核船的精細,突出雕刻核船的人技藝高超!

閱讀全文

與核舟記用了哪些說明方法並舉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式棉襖製作方法圖片 瀏覽:63
五菱p1171故障碼解決方法 瀏覽:858
男士修護膏使用方法 瀏覽:546
電腦圖標修改方法 瀏覽:607
濕氣怎麼用科學的方法解釋 瀏覽:537
910除以26的簡便計算方法 瀏覽:805
吹東契奇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704
對腎臟有好處的食用方法 瀏覽:98
電腦四線程內存設置方法 瀏覽:512
數字電路通常用哪三種方法分析 瀏覽:13
實訓課程的教學方法是什麼 瀏覽:525
苯甲醇乙醚鑒別方法 瀏覽:82
蘋果手機微信視頻聲音小解決方法 瀏覽:700
控制箱的連接方法 瀏覽:75
用什麼簡單的方法可以去痘 瀏覽:789
快速去除甲醛的小方法你知道幾個 瀏覽:803
自行車架尺寸測量方法 瀏覽:124
石磨子的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152
行善修心的正確方法 瀏覽:403
土豆燉雞湯的正確方法和步驟 瀏覽: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