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心臟病怎麼治療
1、血府逐瘀湯--詳見「愛問知識人」上的《中醫十大名方-血府逐瘀湯》。
2、用「炙甘草湯」治療:詳見「愛問」上的《原方原量炙甘草湯治療病毒性心肌炎24例》一文,說不定一、二劑就有神效。
3、用「補坎益離丹」治療:【闡釋】此節剖析心不安寧之病,即是病者自覺心中跳動,心慌不安的一種證候。有心血不足與心氣不足兩種,一屬陰虛,一屬陽虛。而當時市習,不分血氣陰陽,統以人參、酸棗、茯神、地黃、當歸等養血葯,或天王補心、定志、寧神諸方治之,故對心血虛有效,而對心陽虛者無效。對此,鄭氏本補真火以壯君火之義,特訂補坎益離丹一方,用桂、附之大辛大熱以補真陽,復取蛤粉之咸以補真陰,使氣行血隨,血行氣附,更加姜、草以調和上下之樞機,故葯品雖少,而取效宏速,主要由於把握了病與葯之陰陽實據。以腎為水火之臟,真火上騰必載水上升以交於心,心腎相交,水火互濟,故心陽虛及心血虛皆可以治。一般認為心屬火,都用清涼葯治之,而多不見效者,實由「未知得火衰即水不上升」之義,可謂一語中的。末段推論此方與古人名方立方之義,「皆是握定上、中、下三部之陰陽,而知葯性之淺深功用,故隨手輒效」。及一般葯方用甘草過輕之不當,都是經驗有得之言。
現代醫學所說各種原因所引起之心律失常,如心動過速,心動過緩,心房顫動,心力衰竭,心肌炎、心包炎等均屬本病范圍。筆者曾治患兒陳××、王××之心肌炎,病者面容蒼白無神,經年鼻流清涕,最易感冒,脈見結代,此為心陽不足,即用此方加減施治而獲效,最後用附子理中湯合當歸補血湯治之,諸症全愈。至於心悸,是指病人自覺心中跳動,心慌不安的一種證候,病者常現心慌、氣短或氣喘,心胸悶痛,形寒怕冷,面浮肢腫,容顏蒼白,舌質淡紫,苔白,脈細數,或見歇止。病者李××,年已六十,心房顫動,一分鍾達120次以上,其面容蒼白無神,兩腳浮腫,特別怕冷,雖暑熱炎天,兩足亦冰涼,口乾口苦,咽喉乾燥,無津液,但不思飲水,舌質淡紅,苔白滑,動則氣喘,心跳更速,心慌不安,脈則細數,有時歇止。根據各種症狀分析,此為心陽虛弱,故治以大劑補坎益離丹,連服二劑,服後自覺咽喉乾燥減輕,微有津液。附片用量由最初每劑50克,逐漸增加達200克,又盡八劉,自覺精神好轉,兩腳浮腫消,不復胃寒,口中津液多,已不口乾口苦,氣喘亦減輕,心房顫動,穩定在一分鍾100次左右。繼用原方加補腎葯物,如蛤蚜、砂仁,補骨脂,益智仁等,連續服10劑,基本上告愈。此例重用附片以補真火,真火旺則君火自旺,又腎為水火之臟,真火上升,真水亦隨之上升以交於心,
(一)治療
急性心包炎的治療包括對原發疾病的病因治療、解除心臟壓塞和對症治療。
患者必須住院觀察、卧床休息,胸痛時給予鎮靜葯、阿司匹林、吲哚美辛(消炎痛),必要時可使用嗎啡類葯物。
1.治療原發病急性心包炎應根據不同病因選擇葯物治療。如風濕性心包炎應加強抗風濕治療,一般對腎上腺皮質激素反應較好。對結核性心包炎應盡早抗結核治療,一般採用三聯葯物,足量長療程,直至病情控制一年左右再停葯,避免因治療不徹底而復發。化膿性心包炎選用敏感的抗生素,反復心包穿刺排膿和心包腔內注入抗生素,療效不佳時及早行心包切開引流。非特異性心包炎,腎上腺皮質激素可能有效。
2.解除心包壓塞急性心包壓塞時,心包穿刺抽液是解除壓迫症狀的有效措施。20世紀70年代以前,心包穿刺通常是盲目進行;現代有超聲心動圖定位,安全度大大提高,危及生命的並發症僅為0%~5%。心包穿刺前,可先做超聲心動圖檢查確定穿刺部位和方向。常用的穿刺部位是:①左側第5肋間心濁音界內側約1~2cm處,針尖向內向後推進指向脊柱,穿刺時患者應取坐位;②胸骨劍突與左肋緣相交的夾角處,針尖向上、略向後,緊貼胸骨後面推進,穿刺時患者應取半卧位,此穿刺點不易損傷冠狀血管,引流通暢,且不經過胸腔,適合於少量心包積液,尤其是化膿性心包炎,可免遭污染;③左背部第7或第8肋間左肩胛線處,穿刺時患者取坐位,左臂應提高,針頭向前並略向內推進,當有大量心包積液壓迫肺部,而其他部位不能抽出液體時可採用此穿刺部位,如疑為化膿性心包炎時,應避免此處抽液,以防胸部感染。心包穿刺時,也可將穿刺針與絕緣可靠的心電圖機的胸導聯電極相連接進行監護,用針穿刺時同時觀察心電圖的變化,如觸及心室可見ST段抬高,偶見QS型室性期前收縮;觸及心房時,可見P-R段抬高及有倒置P波的房性期前收縮出現。心包穿刺應備有急救葯品、心臟除顫器及人工呼吸器械等,並注意無菌技術,穿刺部位用1%~2%普魯卡因浸潤麻醉,然後將針刺入,直至穿進有抵抗感的心包壁層繼而出現「落空感」為止;針頭推進應緩慢,如手感有心臟搏動,應將針頭稍向後退;抽液不能過快過猛;積液過稠時,可改為心包切開引流術。心包穿刺失敗或出現並發症的原因有:①屬損傷性心包出血,血液進入心包腔的速度和抽吸一樣快;②少量心包積液,即少於200ml,超聲提示僅在基底部,心臟前面沒有液性暗區;③包裹性積液;④罕見的並發症是心臟壓塞緩解後,突然的心臟擴張和急性肺水腫,其機制可能是在心功能不全的基礎上,心臟壓塞解除後靜脈迴流突然增加所致。
(二)預後
急性心包炎的自然病程及預後取決於病因:病毒性心包炎、非特異性心包炎、心肌梗死後或心包切開術後綜合征通常是自限性的,臨床表現及實驗室檢查在2~6周消退;如心包炎並發於急性心肌梗死、惡性腫瘤、系統性紅斑狼瘡、尿毒症等則預後嚴重;化膿性和結核性心包炎隨著抗生素或抗結核葯物療法及外科手術的進展,預後已大為改善,有的得以痊癒,部分患者遺留心肌損害或發展為縮窄性心包炎。
❸ 心包腔有積液治療方法有哪些
治療心包腔有積液需要先明確病因,是什麼引起的心包腔有積液?只有明確病因才能做出做正確的用葯方案。給你如下幾條建議:
1、留取積液標本行塗片以及葯敏培養,以明確積液的性質,根據檢查結果針對性用葯;
2、積液量多,影響呼吸、循環功能,需要將積液抽出,以緩解症狀,抽出來不宜過多。
3、找准病因採取專葯專治中醫療法對病因進行治療。
4、保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不過度活動,以免加重病情。
如果有不明白的病情需要咨詢,可以直接戳我的名片點擊[病情咨詢預約申請單]獲取幫助。
❹ 縮窄性心包炎咋治療
縮窄性心包炎是慢性心包炎的一種.慢性心包炎臨床分型有四種:慢性心包積液,粘連性心包炎,縮窄性心包炎,滲液縮窄性心包炎,其中以縮窄性心包炎最為多見.
縮窄性心包炎臨床多表現為心胸憋悶或刺痛,胸痛日久持續不緩,心悸,怔中,氣短,端坐呼吸,伴納呆,肢腫,身重睏倦,舌質紫黯有淤斑,舌苔白膩,脈細澀或玄緊;體征上可見體循環淤血表現及靜脈壓升高和液體瀦留;中醫辨證為痰淤互結,治療宜 "滌痰活血,通絡止痛".臨床上我們採用」瓜蔞逐淤湯」治療,取得了很好療效.
對於滲液,縮窄嚴重影響心功能及血液動力學,病情危重者.則應早期心包穿刺引流及行心包剝離術.
❺ 心包腔積液如何治療
對血流動力學穩定的心包積液病人,應設法明確病因,針對原發病進行治療,同時應注意血流動力學情況,必要時行心包減壓並將引流液送實驗室檢
查。
對於感染性因素引起的心包積液,應選擇敏感的抗生素治療;結核性心包炎引起的心包積液,需要規范的抗結核治療 ;癌性心包積液針對癌症選擇適
當的化療靶向治療或免疫治療方案;體循環淤血在針對引起淤血的病因治療基礎上,可給予適當的利尿治療;外傷弓|起的需要手術治療的進行手術
治療,不能手術的需要促進傷口的癒合。
如果心包積液量大引起心臟壓塞,心包穿刺術是解除心臟壓塞最簡單、有效的手段, 對所有血流動力學不穩定的急性心臟壓塞,均應緊急心包穿刺或
外科心包開窗引流、解除心臟壓塞。對伴休克的病人,需緊急擴容、升壓治療。
❻ 治療心包炎用什麼方法比較好呢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心包炎也成為了現在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在這種疾病出現之後,患者會出現呼吸困難的症狀。那治療心包炎用什麼方法比較好呢?
其實治療心包炎的方法是比較多的,患者要找對方法才能達到比較好的治療效果。如果上述兩種方法都不可行,患者也可以採用中葯治療法,畢竟中葯是很溫和補身體的,這種治療方法比較溫和,適合中老年人群。比如說小陷胸湯、茯苓甘草湯,都可以有效的治療心包炎緩解患者的疼痛。不過中葯治療也要患者去正規的中醫院檢查一番,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服用葯物。
❼ 心包積液的中葯方劑
心包積液是由於 心血管 疾病 如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心包炎等造成胸導管阻塞使水液代謝障礙停留於心包所致,慢性虛損性疾病導致低蛋白血症亦可造成心包積液。臨床可見胸悶心悸,氣短胸痛,胸脅痞滿,咳吐痰涎量多,乏力納呆,腹脹 腹瀉 等症狀,超聲心動圖、MRI等可以診斷明確。以下是我為你整理的心包積液的 中葯 方劑 ,希望能幫到你。
心包積液的中葯方劑
本病屬於 中醫 之“水腫”“胸痹”等范疇。心包積液之發生與心陽虧虛、心氣不足、冠脈瘀阻、痰飲內停有關。
陽虧水郁痰阻血瘀是主因
心臟居於胸中,若人體之太陽,溫煦心脈而通達四末,主宰神明而鎮攝魂魄。若因水濕之邪或陰寒霧霾遮蔽心陽,則陰寒凝滯,心脈郁阻,胸痹心痛不時而發。
腎為元陽、元陰之府,心陽之盛衰全賴腎陽之溫煦,方可化氣行水。心陽虧虛,陽虛則寒凝,寒凝心脈,痰濕郁阻,則見胸痛徹背,心悸氣短,手足不溫,肢冷汗出等;陽虛不能化氣行水,水濕泛溢,水氣凌心則見心悸咳唾, 頭暈 頭昏等;肺脾氣虛,不能布散水精,通調水道,水濕郁阻,陽氣被遏,清氣不升,濁氣不降,陰靂不散,心脈 自然 不通。
苓桂術甘湯溫陽化飲
《內經》雲:“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籬照當空則陰離自散,臨床治療痰飲病需溫陽化飲,健脾利水,撥雲見日。 張仲景給後世留下一張治療水腫的著名方劑是苓桂術甘湯。《金匱要略》雲:“心下有痰飲,胸脅支滿,目眩,苓桂術甘湯主之”。“傷寒若吐若下後,心下逆滿,氣上沖胸,起則頭眩,脈沉緊,發汗則動經,身為振振搖者,茯苓桂枝白術甘草湯主之”。“病痰飲者,當以溫葯和之”。從以上經文可以看出,張仲景對痰飲病之病因和治法都做了具體的論述。病因汗吐下後傷陰傷陽,脾腎陽虛,心陽不足。治法為溫葯和之,即溫補脾腎,化氣行水。方劑為苓桂術甘湯。茯苓甘溫,甘淡滲濕,健脾利水化飲;桂枝溫經散寒,降逆平沖;白術甘溫,除濕健脾,化氣行水;甘草甘溫補虛,益氣和中。筆者認為心包積液僅僅溫陽化氣行水還不足以平息內亂,尚需使用利水消腫,通腑降濁,活血化瘀葯,盪滌寇邪,方能收獲奇功。
己椒藶黃丸利水泄濁
張仲景《金匱要略·痰飲 咳嗽 病》第29條雲:“腹滿,口舌乾燥,此腸間有水氣,己椒藶黃丸主之”。 腹滿、腸間有水由膀胱氣化不利,腎陽虧虛,氣不化水所致。飲停胸脅,胸滿頭暈,心悸氣短為陽虛水泛,水氣凌心之故。己椒藶黃丸中漢防己、椒目、葶藶子三葯,質輕上浮,能上能下,利水消腫,行水消脹,三葯相合,導水飲下行,從小便而出;大黃為,通腑降濁,活血化瘀,盪滌痰飲、瘀血從大便而下。苓桂術甘湯合己椒藶黃丸熔溫陽化氣,利水消腫,通腑降濁,活血化瘀於一爐,心包積液自可消除。
瓜蔞薤白湯行氣化痰
《內經》“病機十九條”“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屬於寒”。 《金匱要略》雲:“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氣,寸口脈沉而遲,關上小緊數,瓜蔞薤白白酒湯主之”“心痛徹背,背痛徹心,烏頭赤石脂丸主之”“胸痹不得卧,心痛徹背者,瓜蔞薤白半夏湯主之”“胸痹心中痞氣,留氣結在胸,胸滿,脅下逆搶心,枳實薤白桂枝湯主之”。心陽不足,寒凝心脈之 冠心病 、 心絞痛 、高 血壓 、心包積液等均可應用瓜蔞薤白白酒湯、瓜蔞薤白半夏湯、枳實薤白桂枝湯、烏頭赤石脂丸治療。烏頭與附子同出一物,但其功用略有不同,烏頭長於起沉寒痼冷,並可疏散筋脈風寒,附子長於溫煦臟腑寒濕,振奮心陽,驅散陰寒。桂枝、附子溫陽散寒,振奮心陽。瓜蔞、薤白、半夏溫陽化痰。上述兩方再配伍瓜蔞薤白白酒湯、瓜蔞薤白半夏湯、枳實薤白桂枝湯、烏頭赤石脂丸等治療,可謂有方有葯,理法方葯,盡善盡美。
活血化瘀諸葯通心脈
心包積液,除溫陽化飲,健脾利水外,還需活血化瘀。心前區疼痛,胸悶氣短,舌下脈絡曲張紫滯,舌質黯紅,邊有瘀斑,或 血脂 高、血壓高等均屬於瘀血范疇。久病入絡,瘀血阻絡,應在上述治療方劑當中加入活血化瘀葯,如冠心二號,赤芍、川芎、紅花、降香、丹參、漢三七、水蛭、土鱉蟲、血竭等,可明顯改善冠脈供血,改善微循環,減輕症狀,達到事半而功倍之效。
典型病案
王某,男,55歲。初診,2012年5月12日。
主訴:心悸氣短2月。在某醫院住院檢查:心臟 彩超 顯示:二尖瓣返流,主動脈硬化,心包大量積液,心臟增大。 心電圖 提示:部分ST-T改變,T波倒置。甘油三酯2.8mol/L,膽固醇5.2mol/L,血壓:140/90mmHg。心率:98次/分, 呼吸 22次/分。
刻下症:胸悶心悸,氣短乏力,勞累或活動後加劇,伴頭暈、手足欠溫,食納差,大便干結。體查:雙下肢輕度浮腫,舌質淡,苔薄白,脈沉遲無力。
西醫診斷: 風濕 性 心臟病 ,瓣膜關閉不全,高血壓,心包積液。辨證屬心陽虧虛,痰濕郁阻,心氣不足,冠脈瘀阻。治以:溫陽化瘀,健脾利水,活血化瘀。
方用:苓桂術甘湯、己椒藶黃丸、瓜蔞薤白半夏湯、冠心二號加味。
處方:茯苓10克,桂枝10克,白術10克,甘草6克,漢防己10克,椒目10克,葶藶子10克,大黃6克,瓜蔞10克,薤白10克,半夏6克,赤芍10克,川芎10克,紅花6克,降香10克,丹參20克,大腹皮15克,葫蘆皮15克,車前子10克。水煎服,1日1劑,14劑。。
二診,服用後心悸、胸悶等症明顯減輕,仍覺乏力氣短,夜間心前區疼痛不適。 B超 提示心包積液減少,血壓下降。舌質紅,苔薄白,脈沉細。證屬心氣不足,冠脈瘀阻,上方去三皮飲,加黨參15克,麥冬10克,五味子3克,益氣養陰。木香6克,檀香3克,砂仁3克,行氣止痛。14劑。
三診,服用1月,諸症明顯好轉,心包積液消失,血壓降至正常,上方去己椒藶黃丸加黃芪30克益氣健脾,利水消腫,防止病情復發,再進30餘劑,上述症狀消失,心電圖正常。
按:風濕性心臟病,瓣膜關閉不全,心包積液以心陽虧虛,痰濕郁阻為主,苓桂術甘湯、己椒藶黃丸、瓜蔞薤白半夏湯溫化痰飲,冠心二號、丹參飲活血化瘀,佐以三皮飲加強利水之效。後期氣陰兩虛,以參麥飲、黃芪益氣健脾收獲全功。(展文國)
❽ 心包積液中量沒有治療,會有生命危險嗎應該怎麼治
病情分析:心包積液是一種較常見的臨床表現尤其是在超聲心動圖成為心血管疾病的常規檢查方式之後,心包積液在病人中的檢出率明顯上升,可高達8.4%大部分心包積液由於量少而不出現臨床徵象。少數病人則由於大量積液而以心包積液成為突出的臨床表現。當心包積液持 心包積液 續數月以上時便構成慢性心包積液。導致慢性心包積液的病因有多種,大多與可累及心包的疾病有關 本病病人以女性多見,發病年齡以更年期為多。病人常能參加日常工作而無自覺不適。出現症狀時多表現為氣短、胸痛。有些病人在病程早期出現心包堵塞的症狀,又隨著病程的進展逐漸減輕乃至消失。本病有不少是在例行體檢時被發現,易被誤診為心臟擴大。由於幾乎不存在急性心包炎的病史,因而往往無法確定本病發生的時間。本病具有良好的血流動力學耐受性。由於心包積液是逐漸增加,心包容量對積液的增長已有一定的適應,這使得大量心包積液的聚積只引起輕度的心包內壓增加,表現為非限制性心包積液,因此心包堵塞很少或幾乎不發生。只有當心包積液突然急劇增長時,心包的適應性擴張低下積液的增加,表現為限制性的心包積液,才有可能出現心包堵塞。曾有過心包積液自行消失的報告。但由於這可能與病因治療有關,因而對慢性特發性心包積液時是否會有積液自行消失仍不能確定。 意見建議:心包積液可影響心臟的收縮,出現症狀時多表現為氣短、胸痛。應盡早治療,以免進一步發展。 (一)內科治療 對於治療方案缺乏統一的意見,大多取決於治療者的個人經驗。葯物治療包括應用激素、抗炎葯、抗結核葯以及其他病因治療。在沒有症狀時也可以不用葯物而予以觀察。 心包穿刺可減輕症狀,可抽取心包內液進行分析以助於診斷和治 心電圖 療,但其本身的治療效果並不確切,已不是主要的治療手段。(二)外科治療 手術治療的目的在於解除已有的或可能發生的心包堵塞,清除心包積液,減少心包積液復發的可能,防止晚期心包縮窄。 本病在診斷明確、葯物治療無效的情況下可行心包引流及心包切除。
❾ 心包炎可以通過食療調理嗎哪些食物能有效緩解心包炎
心包炎的診治包含發病原因醫治、減輕心包填塞和對症治療適用醫治。患者應當卧床休息,直至胸痛消退,發高燒消散。疼痛產生時,能夠服用阿斯匹林、布洛芬和雙氯芬酸鈉等非媒介抗炎葯物。秋水仙鹼片能合理減輕疼痛,降低發作。當非甾體抗炎葯在一周內失效時,運用該葯品。普遍的不良反應是拉肚子。激素類葯物治療法仍能緩解病症情況,但可能提升發作。心血管經常忽然扎針一下,瞬間消失,或不斷時間很短僅有一幾秒鍾
不能一概而論,因而大家應該做的第一步是找出發病原因,掌握胸痛的由來和特性,隨後才能夠採用目的性醫治,醫治或減輕胸痛的不斷。或者需要用硝酸酯類中葯制劑,因為這一類的葯品除開具備擴大冠脈的功效,並且還可以合理的擴大周邊的毛細血管,能夠合理的降低靜脈血管的回心血量,可以合理地減少心血管的血流量,減少心血管壓力,進而減輕心梗。這種情況較為普遍,最先心臟痛這類病症一般來說分成多種痛法,有針刺感、壓榨感、煩悶感,也有隱痛這些
❿ 中醫治心包積液的方法
心包積液採用中醫治療方案,其實是缺少臨床經驗的,要看心包積液的量以及性質。如果盲目地採用中醫治療,有可能會耽誤疾病的進一步治療,一般情況下像中醫方面促進心包積液吸收的有秋水仙鹼,可以口服看一下效果。但是不能指望中醫治療來根除,要看心包積液的量以及心包積液的性質,一般情況下,大量的心包積液需要穿刺引流,同時找一下心包積液的原因,比如炎症以及滲出、結核性的滲出、急性的心包炎,再就是由於血管的破裂,導致的心包積液,都需要積極的對因治療,最主要的是抗炎、抗結核,同時穿刺、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