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大蔥得了灰霉病,應該怎樣用葯才好
篩選培育抗病品種。合理的密植、旋轉實施。及時對全體人員進行清潔,減少感染源。及時將病殘酒集中燒毀,防止病菌傳播。如何防治大蔥灰霉病?用什麼葯能很好地預防大蔥、灰色真菌葯?加強現場管理。多施用有機肥料,少施化學肥料,特別是少施氮肥,增設適量磷鉀,增強植物抗病力。勤耕,確保蔥戰通風良好。雨季及時排出浸水,防止高濕低溫條件的出現。
Thrips這也是一種非常棘手的野外害蟲,thrips等害蟲發生後,會出現大蔥葉乾燥、黃色、捲曲的大面積情況,如果不注意,很容易認為大蔥有乾旱。出現Thrips的scallion必須在時間上得到控制,否則scallion的質量會嚴重下降,產量容易受到影響。3%乙醯胺乳油2000倍,4.5%高效氯氟化碳1000倍,對托馬有效,可以預防噴灑,通常連續3次左右,每周噴灑一次。另外,要做好田間管理,定期清掃大田病、樹葉消毒、合理施肥等。
⑵ 大蔥灰霉病怎麼治
灰霉病,各地抗性不一樣,建議咯菌腈或者異菌脲或者木黴菌或者腐霉利或者丁子香酚或者啶醯菌胺或者嘧菌環胺(注意嘧菌環胺瓜類慎用)等等交替使用農葯成分。打葯要打遍打透。 保護地要控制濕度,陰雨天可以結合使用腐霉利等等殺菌煙霧劑。預防為主,綜合防治。 交替使用農葯成分,不要連續使用一樣的農葯成分。這是植保原則。葉片光滑不沾葯,建議+有機硅效果好。
⑶ 大蔥灰霉病是怎麼出現的如何用葯防治呢
蔥灰霉病寄生在蔥上,引起葉枯病。發病初期,大蔥葉枯白,然後變成灰棕色。在患病部位產生磚褐色的黴菌層,即病原體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發病初期,大蔥葉枯白,然後變成灰棕色。在患病部位產生磚褐色的黴菌層,即病原體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症狀鑒定大蔥葉主要有三種症狀:白斑型、干尖型和濕腐型。其中白點型較為常見,葉片出現白色至淡褐色的斑點,擴大成棱形至長橢圓形。潮濕時,斑點上有灰棕色毛霉層,後期斑點相互連接,造成大部分葉片甚至整片葉片腐爛死亡;干尖病葉的葉尖先澇漬,後由淡綠色變為灰褐色,後期有灰霉層;濕爛的葉子沾了水,病斑微綠,像滾燙的水。斑點上或疾病與健康的交界處有濃密的綠色絨毛。在嚴重的情況下,它們有難聞的氣味,變成褐色並腐爛。
⑷ 大蔥灰霉病有哪裡些危害,怎樣防治
大蔥一生的病蟲害非常多,有猝倒病,漚根,紫斑病,大蔥菌核病,大蔥霜霉病,大蔥灰霉病,銹病,褐斑病等。主要介紹一下大蔥的灰霉病。
⑸ 大蔥灰霉病用啥葯好,這是不是灰霉
不是灰霉病,是蔥疫病。葉面噴灑甲霜錳鋅或烯醯錳鋅或霜脲錳鋅或乙膦鋁錳鋅或代森錳鋅進行防治,每7~10天葉面噴灑一次,連續噴灑2~3次,即可控制發病,並使患病植株恢復正常生長。加入磷酸二氫鉀同噴,防治效果更佳。
⑹ 大蔥的霜霉病和灰霉病如何治療。
加強園田管理:選地勢高,排水好,通風的地塊種植。施足肥料,增施磷鉀肥。合理灌水,不使蔥地過濕。發現病株,及時拔除埋掉。收獲後徹底清除病殘體,集中處理,並進行深耕,減少菌源。
葯劑防治:發病初期噴葯防治,每隔7~10天噴一次,連噴3~4次。常用的葯劑有70%乙磷鋁錳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25%甲霜靈霜霉威可濕性粉劑500~1000倍液、50%安克可濕性粉劑2500倍液、70%品潤干懸浮劑500~700倍液、72.2%撲霉特700~1000倍液。
⑺ 大蔥灰霉病危害極大,大蔥灰霉病怎麼防治
就是大家通常所說的干尖,一般情況下,該病都是從葉尖部向下蔓延,隨後葉片捲曲乾枯,濕度大的時候,葉片上會有大量的灰霉,從這上面,也可以和大蔥紫斑病及霜霉病作為一個區別。選擇抗病能力強的品種。一般來說,假莖紫紅,葉管細,蠟粉厚的大蔥品種抗病能力強,假莖鬆散,葉管粗大,葉肉薄,蠟粉少的抗病差。選用無病地塊留種,注意種子的消毒處理,把好育苗關。
由細菌引起,高溫高濕、機械傷、蟲口傷容易引起病害流行。病害症狀為大蔥地上部分倒伏,容易拔起,莖下部腐爛,並有惡臭。 防治:保持田間排水暢通,雨後不積水;及時防治害蟲以防傳病在大蔥田間管理的過程中,注意觀察大蔥的生長情況,採取及時發現,及時治理的措施。所以,需要盡早噴灑翠富戊唑醇,以1:1500倍稀釋進行噴灑,或者丗愛苯甲丙環唑,同樣以1:1500倍稀釋噴灑。
⑻ 大蔥灰霉病如何防治
發病初期用3%多氧清水劑600~900倍液,或40%灰黴菌核凈懸浮劑1200倍液,或50%灰霉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25%咪鮮胺乳油2000倍液,或30%百·霉威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0%腐霉利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50%異菌脲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等葯劑噴霧防治,每7天噴葯1次,連續防治2~3次。
病地應實行輪作,收獲後要徹底清除病殘體。攜出銷毀。多雨地區可推行壟栽和高畦栽培,雨季及時排水,防止田間積水。
⑼ 大蔥、洋蔥、大蒜灰霉病都有什麼症狀特點如何防治
引起蔥屬植物灰霉病的病菌是主要半知菌亞門葡萄孢屬4個種:蔥腐葡萄孢、蔥細絲葡萄孢、灰葡萄孢、蔥鱗葡萄孢。
(1)發病症狀①大蔥。灰霉病最初發生在葉片上,出現1~3毫米近圓形白色斑點,多由葉尖向下發展,逐漸連成片。濕度大時,在病斑上生出灰色霉層。
②洋蔥。灰霉病病菌在苗期即可侵染洋蔥植株而進入潛育期,由於育苗時通風透光良好,致發病較輕或不發病。田間發病主要為害洋蔥葉鞘及鱗頸部等部位,並多始於近地面的外部葉片,尤其是有傷口或常有水珠的葉片上。初期在外部筒狀葉上生白色至灰白色斑點,橢圓形或近圓形,多由葉尖向下發展,逐漸擴展連成片,進而使洋蔥葉片捲曲、下垂或枯死。濕度大時病部長滿灰色霉狀物,內部已腐爛。從而導致植株死亡。該病擴展迅速,3~5天便可蔓延至全田。
③大蒜。灰霉病多發生於植株生長後期。發病初期蒜苗葉兩面生有褪綠小白色點,擴展後成為沿脈擴展的長形或梭形斑,大小0.3~0.5毫米,一般先從葉端向下擴展,導致多數葉片一半枯黃。病斑初呈水漬狀,繼而變白色至淺灰褐色,濕度大時密生較厚的灰色絨霉層。大蒜灰霉病發生嚴重對,可由葉片蔓延至葉鞘及上部葉片,遍及整株,致使葉片變褐色或呈水漬狀腐爛。易拔起,病部可見灰霉及菌核。(2)發病條件該病菌主要靠病原菌的無性繁殖體,即病葉上的灰霉傳播蔓延,病菌散落,致新生葉染病。發病適溫15~21℃。(3)防治方法①合理輪作。應避免連作或與非蔥蒜類作物輪作。如可採用水稻或玉米與蔥蒜類輪作,實行2~3年輪作方式,可有效減輕該病發生。
②選育無病壯苗。選擇地勢高燥,排灌便利,土壤中性微偏砂,2~3年內未種過蔥蒜類作物的地塊作育苗床。同時,苗床管理中要及早噴葯防控,盡量減少帶病苗傳入栽培田。
③加強田間管理。首先,應注意合理密植,避免因植株過於擁擠而產生有利於發病的遮光,冷濕條件;其次,翌年早春澆返青水、鱗莖膨大水及追肥時,應依據天氣預報,適時適量,做到看天、看地、看莊稼及早進行相應精細管理。
④土壤處理與精細整地。定植前隨翻地,清除土壤中上茬作物的殘根、老葉、爛葉等,以減少菌源。在栽植前7~10天應進行土壤殺菌處理,每667米2用葯劑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2~2.5千克或50%福美雙2千克,在翻地時均勻撒施於田間。
⑤合理施肥。以優質腐熟有機肥為主,適當增施磷、鉀肥,改變過去以氮肥為主的基肥配方。每667米2施有機肥4000~5000千克,磷、鉀復合肥60~80千克為宜。早春澆返青水時,可在過去以氮素為主的基礎上每667米2增加6~8千克速效鉀肥,以強壯植株,增加抗病性,從根本上減輕灰霉病的為害。
⑥葯劑防治。發病初期輪換噴淋50%多菌靈或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必要時可選用50%速克靈或50%撲海因及50%農利靈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或80%多菌靈超微可濕性粉劑600倍液。
⑽ 大蔥灰霉病怎麼治
蔥灰霉病主要危害葉片,因此要防治,應進行輪作,並合理施肥。在發病期,可選用速克靈或農利靈、灰霉靈、百菌清等葯劑進行噴施,每7至10天噴施一次,連續2至4次,並注意要交替用葯,避免產生抗葯性。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