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作文的謀篇布局技巧
一、幾種常用的結構方法
1、一線串珠法 在作文的謀篇布局階段,如能找到一個貫穿全文的線索,那麼眾多的材料就能很快串連成章。這叫「一線串珠法」。 線索有多種形式,常見的有:一是以時空為線索。就是按事件發生時間的先後和空間轉移次序,或以時間、空間交錯轉換作為線索。二是以問題為線索。指按事物的不同內容或問題的不同性質為順序來安排線索。三是以因果為線索。按事件發展的因果關系安排線索,按作者對人物事件的情感走向或認識發展為線索來組織敘述寫人。 如何選擇這條線索呢?一要能聯系文章各部分,即線索能完滿地表達主旨,忠實地傳達作者意圖,把組織材料和表達主題統一起來。二要選用使用起來順手,不牽強的線索,能把不易聯結的材料勾聯起來,起到化腐朽為神奇的作用。三要選擇能貫一拯亂的線索,貫一為拯亂之葯,線索貫一是指有始有終。
2、鏡頭組合法 審題立意以後,根據表達主題的需要,選擇幾個典型生動的人物、事件或景物片段組合成文,這就是我們所說的「鏡頭組合法」。 運用鏡頭組合法構思文章時,主要有兩種組合法:一是橫向排列組合,橫向組合一般以空間的`變化為主,例如以「屋子」為題,可以寫家鄉的老屋,城市裡的高樓大廈,農村裡的低矮木屋等等;二是縱向排列組合。一般以時間的變化為主。仍然以「屋子」為題,可以選擇如下鏡頭來寫:遠古時期的洞穴,奴隸社會的木屋,封建社會的宮廷,社會主義時期的人民大會堂等等。 這是一種易於操作而又行之有效的快速作文構思法,它條理清晰,重點突出,形式簡潔,能充分展示作者的聯想、想像能力,又能使文章的內容豐富多彩。鏡頭組合法在結構形式上一般有兩種方式,或者用「一」「二」「三」將文章分為三到五個部分,或者給各部分加上一個簡明醒目的小標題,對各部分內容進行簡要概括。
3、懸念解疑法 所謂懸念,是在文章的某一部分(可以在開頭,也可以在中間)設置一個懸念使興趣不斷的向前延伸和產生欲知後事如何的迫切要求,所以懸念設置得好,就能收到吸引讀者始終懷著緊張情緒或關切地讀下去的藝術效果。在作品中設置懸念,一是可以使敘事避免平鋪直敘,使文章波瀾起伏,增強生動性和曲折性;二是可以吸引讀者,牢牢抓住讀者的心。 懸念解疑法的基本模式為:設置懸念→探因解疑→解疑明旨。懸念的設置一般有三種方式。第一種:一個懸念的提出、破譯、完成,往往是一個獨立事件的完滿收結,是對主題的一次較為完整的表現。此類懸念,不但是一種敘事方法,也是一種構思方法。因此,這類懸念從設置到完成,要有一定長度。就一篇作文來說,懸念不宜設置過多,一般有一兩個就行了。第二種:在敘事的過程中不斷地製造懸念,使敘事本身追求一種懸念迭出、一波三折的藝術效果。第三種:我們不妨把它稱作是懸而未決的懸念,它可以給讀者留下想像的餘地,使文章意味無窮。這種手法在時下的一些小小說中最常用。
二、高考作文布局謀篇幾點技巧
要義解讀
布局謀篇就是文章內容的組織和排列形式。布局謀篇的最終目的就是使文章結構言之有序。安排結構的基本原則是四個字:不板不亂。具體要求有四:一是綱目清楚,思路貫通;二是層次清晰,段落完整;三是銜接緊密,符合邏輯;四是開頭明快,結尾有力。 技巧點撥 考場作文布局謀篇的三個方法 一、串點 所謂「串點」,就是選擇幾個有代表性的「點」,然後在那個「點」上加以發揮,通過幾個「點」所連成的片,就構成了一篇完整的文章。比如下面一道以「關注家園」為話題的作文題: [例文] 永遠的家園 家是我們能找到舒適、安全、記憶、友誼、親切以及最重要的一樣東西--幸福的地方,它是我們付出責任和忠誠的地方。 --約翰·霍華德·佩恩 家園,是人類依戀的地方,是人類用愛編織的幸福,它是人類用心鑄造的輝煌,它伴隨著歷史的河流流淌,演奏著無奈與激情的旋律……「我」是一隻在時代隧道里穿梭的蜜蜂,跟我到歷史中遨遊吧! (一) 飛到那個奸臣當道賢人哭泣的南宋王朝,「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熾熱悲壯的豪邁,壯懷激烈的渴盼,登高望遠--山河破碎,仰天長嘯,抗金英雄在演奏著一曲「精忠報國」的壯烈之歌。金人的長驅直下,錚錚鐵蹄,踏遍萬千山河,風雨飄搖中的大宋王朝,成為他心中誓死堅定保衛的對象,縱然生命已遠遠逝去,但高昂的號角依然在風中回盪,「士可殺不可辱」心系國家的忠臣形象永駐人間;風波亭邊,佇立著這位剛正不阿的英雄,千百年來,他似乎目眥盡裂,怒斥敵人,還我河山! 「家園」--萬歲!
B. 寫小說怎麼謀篇布局啊
關於如何寫文章上面的,希望大家一起交流,畢竟,這是我們都喜歡的一個事情,要不,也不會在這里見面是嗎?呵呵!
首先還是老話,聲明我只代表我自己的觀點——可見得下面就要有太多偏頗之處了。
言歸正傳,最困惑我的是——到底是把內容,或者說情節放在第一?還是首先注意文體本身?兩個說法都說的通,但似乎又都相悖。當然每個寫法都不乏大師和精品,弄得我更加困惑了。
我曾經想把情節放在第一,就是——在盡可能的情況下(情節相當通順了,好看了),我再去注意語言本身。後來發現這個方法不適用於我,其結果就是——寫出一個庸俗煽情的故事。
後來,我又嘗試先注意文體本身,努力在文章的織體與結構上下功夫,這個方法我目前還比較喜歡,但也有它的後果,我寫的難以為繼。當然這個是我個人比較駑鈍,要不也沒有這樣多問題了。
其次,就說說文章的結構吧(我個人比較注重的東西),我們都知道正常的去如何寫一個故事,猶如一個老人在訴說陳年舊事,這也可能是大多數小說用的方法,並非不好。但我知道,還有那樣多的結構可以去琢磨,探討,有可能使本來平淡無奇的故事變的撲朔迷離。
老卡說過一個事情,對我觸動比較大。他說,他可以無窮無盡的描寫一堆木柴燃燒的過程,這個是一個永遠不重復的變化,並且會寫的興趣盎然。我延續這個思路考慮,老卡的功底深厚自不待言,可是也說明小說原來也可以這樣寫,所以,才有了《看不見的城市》《命運交叉的城堡》這樣古怪的小說。
說來說去,我真忘了我具體要說什麼了?只是希望拋磚引玉,讓我們大家共同就小說的無限可能探討下去,或者說說自己心裡的完美小說的結構或者流程吧!
畢竟,我不想看見整個論壇充斥著無聊的你情我愛(這並非不好,但確實沒有看見用一個好的手法去表現),希望我們可以共同寫出真正的小說來,而不是僅僅賺點無聊的點擊率!![/size]
C. 謀篇布局技巧9種
有正反比照法,博引作論法,一字立骨法,從一到多法,移步換景法,欲擒故縱法,欲揚先抑法,喻托寄意法,往復疊進法。
構思布局全文,把正反雙方相對立的人,事,物,景等作對舉表述,通過材料本身歷含藏的正反意義的對照來顯示文旨。當有許多材料可以闡明某個觀點或道理,就用用博引的方法來布局全文,使中外古今的材料四方開花,把文旨發揮得更加透徹。構思文章少不了命意,如果文意集中,可以用一字或一詞概括全文要旨,用它作為縱貫整個布局的中心。
除此之外還有舉綱張目法,邏輯歸類法,分條切割法。
D. 初中作文布局謀篇的技巧
布局謀篇的技術還是要從幾個基本方法來說起:
第一,以時間為線索
練習布局謀篇可以以時間為序,選取幾個不同時間段,營造幾個代表性場景,進行細致描寫刻畫。
如《難忘的一件事》《小鎮的一天》這樣的題目,主體部分可以時間為線索,依次展現事情的經過和生活的場景,抓住關鍵點,該細的時候細些,該略的略些。如寫小鎮一天生活:
晨光中,初夏小鎮的老房子,白牆青瓦透露出歲月的韻味……太陽當空的中午,飯菜飄香,大街上車來車往……黃昏時分,市場人潮湧動,下班的人們在買東西晚飯後,中心廣場的廣場舞拉開帷幕,人們翩翩起舞……夜色漸深,小鎮又恢復了寧靜,睡夢中迎接明天,……
像這樣的寫法,其實就是按照時間順序,以小見大。
記敘文的寫作過程,務必重視篇章結構、思路線索。在大家寫作文的時候,布局謀篇的過程,就是選擇材料和組織材料的過程,在這樣的過程當中,不斷的培養起我們的關聯思維能力、發散思維能力、邏輯思維能力。
E. 謀篇布局技巧是什麼
一、加小標題,簡明醒目
在行文中加上一個簡明醒目的小標題,既可以自行擬定,也可以借用歌詞、詩句等,對各部分內容進行簡要概括。這樣文章就會條理清晰,外在結構勻稱醒目,同時也能提綱挈領,減少文字的鋪排,使中心更加突出。
二、日記連綴,感情真摯
日記有利於抒發感情,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尤其是日記體寫作有利於豐富文章的內容,用於考場作文的布局,具有層次分明、過渡簡便、感情真摯等優點。其形式是:開頭點題——日記一(時間、天氣、心情等)——日記二(時間、天氣、心情等)——日記三(時間、天氣、心情等)——結尾扣題。
三、鏡頭剪輯,布局清晰
鏡頭剪輯是考場作文中常用的布局方法。鏡頭剪輯可以把發生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不同場景的不同鏡頭按一定的順序有機地連接起來;可以突破時空局限,靈活自由,變而不亂,「觀感」強烈。其結構形式是:開頭——鏡頭一——鏡頭二——鏡頭三——結尾;開頭——近鏡頭——遠鏡頭——特寫鏡頭——結尾。
四、巧設題記,開宗明旨
題記具有意蘊豐厚、情味綿長、語言精美等特點,可以開宗明旨,可以創設情境,不失為展露才情、使文章生色的妙招。題記的擬定,可以引用名人名言、睿智心語,也可以有感而發,自行雕琢。但無論採取何種方式,都必須做到:暗合文旨,意味深長,富有文采。
五、「豹頭」「鳳尾」,首尾出彩。開頭可以採用欲揚先抑、妙言感悟、直抒胸臆等方法,形成一股氣勢,把後面的內容帶動起來。結尾可以運用呼應開頭、交代結局、陡轉立止、寫景蘊情、啟發鼓勵等方法。不論哪種方法,都要力求用得自然、精巧、含蓄、有力。
六、謀篇布局必須符合文體要求
記敘文往往根據時間、空間、事物的邏輯分類或感情的變化來安排順序;議論文往往按照引論、本論、結論或以總分、並列、對照或層進的方式安排順序;說明文多以說明對象的邏輯分類來安排順序;散文、小小說等雖沒有嚴格的程式,但也要遵守起承轉合的行文規律。無論寫哪種文體,層次安排都要合理,做到有條不紊地表達。
F. 「寫作園地」一篇小小說,是如何做到巧妙布局、情節波折起伏的
下面是去年某雜志評選出的最佳小小說,我們來賞讀一下。
《暗戀》
畢業後多年,她收到了他的結婚請柬。猶豫再三,她還是決定去赴約。
他變得風度翩翩,十分健談。他的新娘也很美麗,讓她心裡一陣傷感。
如果當年自己沒有離開,那麼站在他身旁的是不是就是自己?
雖然心裡很不是滋味,她還是要走過去給他送去祝福。
「這么多年沒見,你變了好多,記得那時你沒有這么健談,跟喜歡的人說話總是結巴,好靦腆。」
她頓了頓,繼續說:「沒想到現在跟新娘說話這么流利,愛情的力量真厲害!」
他聽後,馬上臉紅到脖子根,說:「真……真……真的嗎?」
她突然就淚流滿面,不能自已……
【作品鑒賞】
這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小小說,全文不足三百字,描寫了一對戀人分手多年之後,在婚禮上重逢的場景。
從整體看,這篇小小說的語言質朴自然,人物也非常簡單,只有男女主角兩個人。然而通篇讀來含義雋永,韻味無窮,一波三折;而且在閱讀之後,還引發人的無限深思。顯然,這是一篇極為成功的小小說,堪稱精品之作,那麼作品的成功秘訣在什麼地方呢?
顯然,巧妙的謀篇布局和不露痕跡的行文轉折,使得文章如被塵埃遮蔽許久的珍珠一樣,在幾遍擦拭之後,慢慢地大放毫光,光彩奪目起來。
作品一開頭,女方收到一位新郎的邀請,邀請她參加自己的婚禮,從女方的心理活動來看,新郎曾是她的戀人,卻未能成為眷屬,此時再見到眼前這個已成為新郎的男人,歲月將他雕刻成了一位帥氣穩重的小夥子,姑娘的心裡不由頓起波瀾,後悔?不甘?傷感?各種情緒紛至沓來。這是作品第一層巧妙布局,給讀者以懸念,接下來姑娘該如何做呢?
緊接著,姑娘祝福新郎,或許是內心的失落,她將新郎曾經的「短處」給揭露了出來:看見心愛的人會結巴,現在在愛情的滋潤下卻風度翩翩,侃侃而談,愛情的力量真的如此偉大嗎?作者行文自然,將第二層轉折不露痕跡地埋伏於此。
面對昔日女友的誇獎,新郎的表現是什麼呢?頓時又面紅耳赤,說話結巴起來。讀者閱讀到這里,最初一定會認為是新郎被女友揭短,一時窘迫的緣故。其實很快我們就會明白,這里才是整篇作品構思最為巧妙的地方,原來這位新郎的內心深處,還依然深愛著昔日的女友,只有在心愛的人面前,他才會「舊病復發」。
全文到此戛(jiá)然而止,大量的「留白」,讓讀者自己去體味其中的萬般滋味,由此收到了極佳的藝術感染力。
【寫作點評】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這首陸游的詩歌,恰好可以用來借鑒文章的寫作。常言說:「文似看山不喜平。」我們在寫作時,要注重謀篇布局的技巧,善於製造懸念和波折,好似走到了「路」的盡頭,卻又突然峰迴路轉,令讀者眼前為之一亮,如此作品的藝術魅力就得以很好地體現了出來,抓住了讀者的「胃口」,這就是一篇佳作誕生的關鍵點。
世紀恆通在線總結: 文章要寫得跌宕起伏,行文有波浪一般富於變化。這樣的文章不論長短,都能使讀者讀起來歷久不倦。
點擊此處了解更多知識!
G. 以小見大是布局謀篇手法嗎「以小見大」是小說的布局謀篇手法嗎小說的布局謀篇手法有哪些
摘要 三、追問
H. 如何對文章進行謀篇布局
例文 議論文 《我害怕閱讀的人》
記敘文 張超《紐約只能在夢中》
1.好的主題一定是觀點明確,並非模糊不清楚。
2.好的主題一定是有一個明確的中心論點貫穿整篇文章。
3.好的主題一定是值得寫,新穎有價值的。(尤其是對議論文而言)
如果你的文章主題老生常談,沒有新意的話,很難吸引讀者讀下去。所以主題要挖掘新意,好的主題應該會吸引讀者讀下去。
4.好的主題要和文章材料十分吻合。
主題和文章材料搭配合適,不要過於大或空泛。
「大題」要小作。
選擇的寫作切入點越小越好,大的切入點太空泛不容易把握。
比如張超的文章每次都是很小的切入點來寫,例如<起風了》只是描寫「北京的清晨」;《城市的噪音不死》只是描寫城市裡各種各樣的聲音。
「琵琶」要反彈。
當我們看到一個很平常的寫作題目或材料時,立意構思可從其逆向的角度去思考,這種寫作思維方法,我們稱之為「反彈琵琶」。
例文《我害怕閱讀的人》,一般的人會從正面去描寫閱讀的好處,此文從害怕的角度去寫閱讀的好處。
思維導圖是一個構思和對自己的文章進行謀篇布局的好方法,幫助你建立一個很清晰的思路。
可從 板塊結構、內容整合 兩個方面入手。
1. 變線型結構為板塊結構
線型結構是寫作通病。事無巨細,平鋪直敘,不厭其煩地交待事件的起始經過,四平八穩地敘述事件的發展過程,直線式地向前推進情節,這就是所謂的文章線型結構方式。
那麼,我們怎樣克服這一通病呢?最佳方法就是變線型結構為板塊結構。這里所說的「板塊」是指文章中的記敘「場面」情景,或議論中的材料安排。場面通常是指人物活動的場景、細節和氛圍。場面在於描寫。描寫就是描繪特定的環境、場合及其人物活動,從而展示出具體形象的生活畫面。材料是指議論文中的論據。
在文章中,記敘場面、議論材料是構成情節結構的基本要素。每一個場面、材料好比一個板塊,既有獨立性,又有關聯性。多個材料、場面的轉換、組接和推進,便構成了全文的情節結構。這是寫作文章的板塊結構的實質意義。
由此可見,變線型為板塊,就要學會描寫、安排,就要變換一種行文筆調。這是文章的能力要求,也是個性寫作的重點和難點。那麼,又如何把線型結構變為板塊結構呢?
精心安排線索。
線索是統攝和連綴各個場面、材料的紐帶。它體現了各個場面、材料之間的內在聯系,也能體現作者的思路。線索的類型,一般有實物線、人物線、情感線、主題線等四種。當你在構思謀篇選擇材料時,就要同時考慮怎樣安排一條貫穿材料的線索,並以之連綴各個場面,將情景與材料組合成有機的文章意境。
例如張超文章《飢餓是最深沉的愛》全文以」食物「為線索
<城市的噪音不死》以「聲音」為線索
點面要結合。
點面要結合,就是要把概括敘說與具體敘說結合起來寫。概括敘說可以簡筆勾勒出人和事物的全貌或簡明地提出論說的觀點,具體敘說可以重點突出地敘述典型事實和闡述多種論據。粗與細相間,點與面照應,使讀者對文章內容既有全面的深刻認識,又有具體的細致感受。
例文張超文章《只因紐約在夢中》每一段有一個中心句表達主要思想來貫穿全文的主題,同時每段中心句下面有詳細的場面描寫來闡述中心。
2. 變思維無序為內容整合
文章的構思布局是指在動筆作文之前,對文章的內容和表達方式的總體設計,是寫作過程中的一種創造性的復雜的思維活動。然後才是具體運用材料,修飾潤色,結構成篇。有的人在思維紊亂狀態中,就信筆寫去,結果常常是像擠牙膏似的,「擠」一點,寫一點;或像溜冰似的,「滑」到哪裡算哪裡。這樣寫出來的文章,讀起來使人覺得「乾巴巴」的,沒有生氣,即使是主題、立意都不錯,但由於倉促動筆,思維無序,在行文的過程中,有時寫著寫著就偏離了題旨。因此,動筆之前,必須認真進行個性布局。
那麼,究竟該怎樣進行個性布局呢?從總體上說,首先選定主題,打開記憶的大門,搜尋出平時生活中積累的各種信息(包括生活經歷、知識、情感等);調動各種形式的思維,展開聯想、想像;緊緊圍繞中心,展開多角度、多層次的思考,選擇最佳角度表現中心;對全文的布局做到有序、有旨、有特點,先寫什麼,後寫什麼,詳寫什麼,略寫什麼都應該想清楚;個性化的構思布局應力求做到新穎、精巧。
兩個方面:涉及整體文章的結構安排與段落的結構
記敘文 以《紐約只能在夢中》具體分析記敘文的結構模式
介紹議論文的三種結構模式,以遞進式為例子。
並列式 <我害怕閱讀的人》
遞進式 以周國平文章《讀書不僅能養心還能養顏》 正反對比
I. 【說文解惑】 小說的布局和謀篇
首先,這其實是一個好大的題目啊!
很多人寫了一輩子文章,也不一定能夠做好謀篇布局。很多成名的作家,之所以沒人詬病他布局的不合理,一方面是他能把自己布局不合理的地方,在後面自圓其說,另一方就是大家跟著他的情節節奏走,往往忽略了前面出現的不合理,這種現象就是俗稱的「燈下黑」。
言歸正傳, 先來說一下小說的謀篇!
話說,中國古代文學是多麼博大精深,一個 謀 字就能涵蓋很多寓意,謀者,謀劃,計劃也。
所以眾位未來文學大咖們,懇請你在寫小說落筆之前,能否明確一下你小說的基本屬性,言情文or歷險記,長篇or短篇,詼諧搞笑or歷史正劇……
寫小說不是吃大鍋飯,不可能所有方面都寫到,所以盡量挑一兩個屬性選擇。類似玩游戲,第一步就是建立人物和調整屬性。你必須給自己的小說有個謀劃,才能讓別人知道以何種心態來閱讀。不然讀者抱著要看種馬稱霸大殺四方文的心態,看了一出溫暖治癒系忠犬文,是不是如鯁在喉的心塞感。
所以謀篇是在小說創作前最重要的環節,你只有謀劃好自己小說屬性,才能一路順暢的寫下去,不會中途改道,甚至挖坑不埋,成為了一個坑神,太監。
我接觸的作者中,很多人開始隨心所欲的寫,想到哪裡寫到哪裡,往往如此開始寫的挺順溜,但最後此類人群中基本80%淪落為坑文,棄文率之高的最大原因就是寫作途中,突然不知道該如何下筆了,也不知道文章該如何進行下去,俗稱情節瓶頸。
先是幾天不更新,最後幾個月不更新,再後來,有良心的發一篇道歉信,沒良心的換個馬甲另起爐灶,至於這邊坑裡埋了多少人都不考慮了。
再說另一群作者。他們寫作之前,會先列出全文概述,分卷概述,章節概述,最後寫出一篇行文大綱來。再此後,跟著大綱撰寫,根本不再需要太多精力考慮情節發展。
此種作者,就我認識范圍內幾十人,基本都出書成功,甚至不少人從此靠寫作為生,進入人生的另一個領域。
說到這里,如果你對自己的小說已經做好規劃了,知道自己要寫的風格,節奏等等了,那麼恭喜你,離出版小說又進一步。
下面我們來討論一下小說的布局, 看看一篇小說應該如何布局?
上次說到小說節奏的時候,我提到過小說要快速開篇,這就是小說布局的一部分。一部好小說,總能以最快的速度,把讀者帶入到情節中去,並讓讀者跟著你的文字描述,開始進入一段虛擬卻真實的情感體驗。
每一本小說都可以看做是一次夢幻之旅,作者是造夢人,讀者是做夢人,互相之間通過文字,達成一次催眠般的情感體驗。
首先, 布局的第一步,所有出現在讀者眼中的文字,都是必須的。
反例1,你在上一章寫了主角推開門,在門後放了一把刀,刀身細長無尖,是用上好鎢鋼打造。然後你繼續寫,主角進屋整理衣物,然後出門離開了,從此再沒回來過。
看到這,你是不是要問,如果從此不回來了,詳細寫這把刀做何用?
看,其實讀者很聰明,他能在閱讀中找到一切不合理的事情,所以寫文章,不要把讀者當傻瓜對待,最好讓自己的每一個描述,主角的每一次行為,都是有原因的。
所以,那些沒有任何意義的動作,對話,心裡白描等,最好通通都刪除。
布局第二步,描述物品不要延期使用。
還是那把刀的例子。
門後一把刀,故事發展了三章,如果還沒有使用,這個橋段就等於廢了,以後再提那把刀,就顯得消息滯後,甚至讀者會覺著突兀,莫名出現一個不該有的橋段。
所以一個優秀的作者,從來都有東西寫,因為他前面已經鋪墊了很多東西,他在後面只需要自圓其說就行。
布局第三步,像唱歌一樣抑揚頓挫。
好的小說給人強烈節奏感,見字如聽歌,充滿高低起伏。
你為你筆下的人物規劃了一個怎樣的未來,是一帆風順還是波折不斷?你又是怎麼安排他去面對這些的。這就是情節上的布局。
優秀小說的布局是有規律的,基本都遵循「三抑六揚」的規則,如此這般一步步發展到最後。
布局第四步,人物和環境是一切矛盾的根源。
沒有無原無辜的愛,也沒有無言無辜的恨,所以刻畫人物的時候,喜怒哀樂都是從心出來,心之所受,周身外物所染。一個好的小說,是個充滿矛盾和不理性思維的世界,裡面人物性格鮮明尖銳偏執,這正是藝術渲染的結果。
你的文章是不是太平淡了,是不是沒有任何波折,是不是對話蒼白無力,因為你沒有給他們形成血肉鮮明的性格特徵,這里性格鮮明不是說人物臉譜化,而是差異化,他們只有差異越明顯,才能沖突越激烈,才能對撕的越厲害。
形成差異的方法很多,比如文化水平,地域風俗,興趣愛好,等等,最快速的刻畫就是給你的人物安裝上一兩個缺點,有缺點的人才更有感覺,怕疼,好吃,懶散,傲嬌……套路太多,自己研習吧,嘿嘿!
以出版為目的的小說,在主要人物架構上的基本行為規范!
第一點 ,全篇主角最好不超過4人,全篇重要人物最好不超過8人,全篇相關人物最好不超過20人,在此之外的,都是路人甲乙丙丁。
這是為了讓讀者更好的記住你的主角和主要故事情節,像韓劇那種誰的事都能撕十集的事情,僅限於韓國。
第二點 ,不要用堆砌出來的對話,推進人物和故事的發展。小說更接近白描或旁白,有時候什麼都不說,但是人物做了很多事,有時候說了,但只說了一點點,更多的需要讀者體悟,這才是有深度的小說。
J. 文章的布局謀篇的特點從什麼方面回答
文章的布局謀篇的特點從結構形式方面回答,包括以下三種結構形式:
1、由淺入深,由表及裡,由現象到本質,符合人們的認識規律;
2、前後照應,使得文章首尾勾連,結構圓合,渾然一體;
3、銜接緊密,環環相扣,有很強的條理性和邏輯性。
結構從本質上說就是「起承轉合」,就是安排好文章的段落和層次。文章結構有縱式、橫式、網狀三種形式。
議論文的結構相對比較簡單,基本上,按照「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逐層展開;記敘文則有「情節發展型」「方位轉換型」「情感變化型」「表達方式變換型」「總分總型」「對比對照型」等多種類型。
(10)小說布局謀篇的方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文章的布局謀篇的一些小技巧:
開門見山法,如:朱自清的《春》,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等;
欲揚先抑法:如:魯迅《阿長與山海經》等;
銜接過渡法,用設問的形式過渡,用詞語銜接過渡,用句子銜接過渡,用段落銜接過渡。
曲終奏雅法:總結全文,揭示中心;飽含哲理,發人深思;委婉含蓄,耐人尋味;拓展意境,豐富內容。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寫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