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麼是笛膜
中國笛子的突出特點是貼上笛膜,使發音更加清脆、明亮,所以笛膜對笛子的音色、音量、靈敏度都有很大的影響,要吹好笛子首先就要貼好笛膜。
笛膜有蘆葦膜、竹子膜、腸衣膜等等,其中竹膜太脆,吹時易破,腸衣膜伸縮性太大,吹時共鳴小。蘆葦膜最好,不易破且伸縮性適中。蘆葦膜是粘附在蘆葦桿中的一層薄膜,較嫩的葦膜質薄、光亮有透明感,並有一定的伸縮力,笛子貼上後,發音明亮結實。太厚和大薄的膜都不適用,過厚發音沉悶,太薄則發音鬆散、發沙、易破裂。貼笛膜是一件非常細致的工作,笛膜好但粘貼不好,同樣不能發出最好的音色來。正確的方法是:將笛膜剪成比膜孔大的方形小塊,用白芨(中葯)、樹膠、桃膠或大蒜頭沾水,在膜孔四周抹擦,待產生膠質之後就將笛膜用雙手拇、食兩指捏住,輕輕向兩邊拉一拉,使之出現又密又整齊的皺紋(和葦膜本身的紋路相垂直),使其與笛身垂直,整齊地貼在膜孔上,使笛膜本身的紋路和竹笛的紋路一致,再用兩手大拇指按住膜孔兩側的笛膜,向兩邊輕輕抹一下,使笛膜松緊適度,吹奏時低音圓潤、高音明亮即可。貼膜時要注意手指和膜孔內側四周的清潔,不可把笛膜弄臟、弄濕,使笛膜變質,影響吹奏和音色。
笛膜質薄嬌嫩,很容易受氣溫、濕度變化的影響而變松或變緊,需要經常細致地進行調整。笛膜鬆了可用一種民間稱之為「醒膜法」的方法,將笛子靠近嘴邊,向笛膜呵熱氣,然後再遠離笛膜吹冷氣或將笛膜靠在臉上、或放在腋下,使其受熱將水氣蒸發,如此多次反復進行,笛膜逐漸變緊。「醒膜法」比較費時,要急速調好還得用另一種方法:將笛膜粘貼處浸濕,如膜松就向兩側抹緊,如膜緊則在膜上輕輕按一下使其變松,這種方法快速省時。
冬天笛膜易上水,是由於口中吹出的熱氣在笛管內遇冷變成氣水,浸上笛膜的緣故,這時可將膜孔風干,在內壁塗上一層蠟或凡士林,便可阻止氣水浸濕笛膜。單支笛子不裝笛盒時要用稍硬的紙卷在笛膜上,纏上橡筋,用以保護笛膜,防止笛膜老化和破裂。
Ⅱ 怎麼貼笛膜
選取笛膜和粘貼笛膜是否適當,對於吹笛子的人來說,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笛膜是蘆葦(有的稱為蘆竹)桿中的一層薄膜,有嫩有老,嫩的通明發亮,老的厚而發黃。一般以嫩的為好,但是市場上很難買到,因此最好是吹奏者自已動手採制。來制笛膜要在端陽節前後幾天,選生長在水邊,少見日光的蘆葦為最好。
採制方法是,先把蘆葦分節割斷,然後用利刀輕輕削去葦度(如刀於不鋒利,則易將葦皮和白膜一起削掉)持露出一圈白膜後,就用手把它捻在一起,然後用筷子翻捅出去,實在帶色的紙夾里或用有色紙包住待用。在保存中不可受熱,忌見陽光,最好放在陰濕的地方。不要過久地放在衣袋中隨身攜帶,以防變質。
笛膜粘貼得好壞,直接影響笛子的音色,音量。在貼膜之前,先將笛膜割成方形小塊,然後把它捲起,用大拇指輕輕地捻揉,使它變軟。(如果笛膜很嫩,也可以不捻揉) 然後在笛子的膜孔周圍抹一些清水,再用「白芨」(中葯店有售)抹擦,待產生了膠質之後,就把笛膜輕輕地貼上去。先貼左手一邊的苗膜,貼好後,用左手大拇指肚按住,再用右手大拇指肚把膜平正地(要有些皺較)貼好。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個步驟是,用兩手大拇指輕按住膜孔兩旁的笛膜,順著膜紋的方向,同時向笛身兩側抹一下。這一「抹」 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要起「一錘定音」的作用:
第一,使笛膜貼得平伏;
第二,笛膜的振動部分要「抹」 出一些皺紋(與膜紋同方向) 來,這些皺紋越均勻越好;
第三,使笛模的緊度合適。因為如果貼的過緊就不能很好振動,音色呆滯難聽;過鬆了就會使笛音不準、不純,甚至會閉塞不響。
因此,每次貼好笛膜後,要試吹一下,一般說,低音不發沙、高音不發刺即為適當。
在粘貼的過程中應注意:
第一,注意膜上原有的條紋和揉成的條紋方向相同,在貼膜時,膜上的條紋要與笛身竹紋交叉成十字形。也就是說笛膜應橫著粘貼(特別老的笛膜例外)。這樣一則是為了音色好聽,二則一可增強笛膜振動力,不易破裂。
第二,一定要注意手指的清潔,不可把笛膜弄臟或弄濕,因為這樣會使笛膜很快變質。
新貼的笛膜,第二天變鬆了、吹不響了怎麼辦?
一張笛膜貼好後,可以用很久時間,但是常常因為氣候的不同和早晚氣溫變化,影響笛膜的松緊,使笛子母音或者發音不正,或者是笛音發木而失去共鳴。遇到這種情況應該分別對待並加以解決。
新貼的苗膜吹了一天之後,放了一夜由於笛內的熱氣受涼,產生水濕氣,使笛膜變鬆了,發不出音來,成者發出沙音。我們可用民問稱之為「醒膜法」來處理,方法是先用口中的熱氣去呵笛膜,(也可同時從吹孔處用口向笛筒內呵熱氣)使笛膜濕潤,然後再用口中的冷氣把膜吹乾。(必要時也可輕軽地將膜孔貼在臉蛋上或手臂上烘暖) ,一次沒有呵醒,照此方法多做幾次,就會使笛膜恢復正常。
笛子吹完之後,由於天氣熱,笛內水分蒸發變干,笛膜變緊了,,可在膜孔周圍(貼在笛子身上的那一部分)抹些清水或者附上一塊用清水浸濕了的紙,這樣讓它濕潤一下即可。決不可任意往膜上抹口水或給膜中間點水,更不能往笛筒內灌水或用水浸泡笛身。
這樣易促使笛膜変質,發音更加遲鈍,影響自音色音準,同時會大大減短笛子的使用壽命。甚至會使笛身破裂。
1365閱讀
搜索
吹笛子的十大忌諱
長期吹笛子的危害
笛子萬能指法
正品笛子價格
吹笛子口訣
笛子吐音舌頭示意圖
Ⅲ 笛子如何貼笛膜
先把笛膜剪成長方形的小塊,然後在笛子上塗上笛膜膠,最後把笛膜貼到笛子上即可。下面介紹具體做法:
准備材料:笛子、笛膜、剪刀、笛膜膠。
1、取出笛膜,然後用剪刀剪長方形的小塊,大概1.5-2厘米即可。
注意事項
1、貼笛膜的時候一定要用手拉緊,這樣貼好後才不會松。
2、貼笛膜不能用膠水,一定要用笛膜膠或白芨。
Ⅳ 笛膜要蒸嗎
笛膜不要蒸。
採集方法
第一步,取出採回的蘆葦,按蘆葦節斷開(美工刀壓切蘆葦節一圈,用手即可掰斷)
笛膜製作
第二步,用美工刀切削蘆葦一端成為空心管狀;再切削蘆葦的另一端——注意這里是關鍵所在:順著蘆葦端頭的外圍斜著切削,以露出蘆葦里的內膜而且不破損為成功,要是破了就繼續圍著向下斜削,要四周挨著進行,直至出現管狀的笛膜約0.8公分左右,(其實,採集笛膜就是這點比較難)
第三步,取膜;將留出的0.8笛膜用手輕輕捻成封頭,注意要嚴實,不透氣;再用粗毛衣針或竹簽對准封頭慢慢往蘆葦筒里通進去,直至笛膜從蘆葦的另一端露出來1公分左右,這時候停止向里通進。先用手輕輕抓住露出的笛膜,再輕輕地試著是否可以將竹簽或毛衣針抽出來,能夠一次抽出來最好,如果笛膜較嫩,水分多,沾住竹簽使之抽不出來,可以用嘴在竹簽上口向蘆葦筒里吹氣,那樣就可以很方便的將之抽出了。
第四步:去除膜衣;這時候取出的笛膜是濕濕的,且為筒子狀態(就象市場賣的筒狀笛膜原形)注意,切不可一下子就把笛膜都拖出來,要留1公分左右在蘆葦筒里不要拖出來,這時用嘴含住空心的一端向裡面吹氣(我都是邊拖膜子邊吹氣邊用刀刮膜衣)這樣筒狀的笛膜就成為一個圓柱體,你盡管用美工刀四面修刮,去除膜衣。修刮完畢,最後用手捻封筒狀笛膜的另一端,並將之脫出蘆葦。注意,這時得到的笛膜還是呈含氣體的筒子狀態的。
第五步、整理與保存;採集的管狀笛膜很怕風,切忌放在通風處被風吹。應該及時放進密封的器皿中(小盒子也可以)待一段時間(約個把小時或更短)再拿出來整理。也就是用小剪刀或細刀片將笛膜由筒狀整理成片狀,這里不再贅述。
第六步、保存;將整理好的笛膜整齊地夾在有色彩的書籍中備用,注意一定要有色彩的書,一般的書會大大縮短笛膜保存的時間哦!
Ⅳ 笛子上用的笛膜怎麼弄
貼笛膜前,首先要將剖開的笛膜拉出皺紋,方法是兩手大拇指與食指分別拉住笛膜兩端,均勻施力,同時用嘴向笛膜呼出熱氣。這樣就不用擔心笛膜被拉壞(其實笛膜非常結實,我試過的)而且皺紋還很容易出現。(注意:笛膜皺紋的方向與原有紋理方向垂直)。將笛膜貼到竹笛上時,友人推薦用大蒜汁或去葯店買一塊阿膠。不過大蒜味道難聞,多數人還是為了方便,直接用口水吧!其實用什麼並不重要,只是麻煩一些而已。口水塗在笛管上,很快就幹了,而且笛膜一旦沾上,不易調整。這就需要細心。(如果嫌惡心,可以用刷子沾水,但我沒試過)注意笛膜在膜孔中的部分也就是共振發音的部分不能沾水,否則影響音色(這里也需要注意方向:笛膜原有紋理與竹笛紋理平行)。
溫度和濕度時刻都在影響笛膜,進而影響音質。所以當笛膜貼好以後,下次再吹就不響了。這是因為竹子與笛膜材質不同,收縮比率也不同。於是就會發現隔一段時間後,音色有異。一般情況下,外界溫度較低,需要醒膜,方法是向笛膜呼出熱氣,再吹冷氣,如此反復幾次即可。但這種方法時效較短。也可以堵住全部六個音孔,向吹孔吹氣,但需要較長時間
Ⅵ 笛子的笛膜怎麼貼有什麼技巧
笛子和笛膜是一個整體,沒有笛膜笛子是吹不響的。下面我為大家介紹笛子貼笛膜方法,感興趣的朋友們一起來看看吧!
1:選擇嫩膜
2:用小刀把長條笛膜破開,如果上面有奶白色粘質,需要輕輕刮掉
3:笛膜剪成方塊備用
4:先在“膜孔”四周塗上適量笛膜膠或沾水的阿膠塊{切記不要塗到膜孔里}
5:開始貼膜,首先先貼左邊,用左手拇指按牢,再貼右邊,用右手拇指按牢,然後兩手拇指同時輕輕抹動,使笛膜平伏的貼在膜孔上,並帶有一些皺紋{注意:笛膜不要綳的太緊或太松,否則影響音準,音色也不好聽,甚至吹不響}
6:貼好後試吹一下,根據情況適時調整笛膜松緊。
笛膜的種類、品牌眾多,有人用竹膜(品質差、缺乏韌性、彈性、易吹破是其缺點)也有人演奏邊疆民族音樂時使用羊腸膜(振動不良、音色較硬或悶,別有一番風味),但是人們大都采自蘆葦管內壁之上葦膜(也稱管膜),由於質地細致,韌性佳,彈性又好, 發音明亮清脆,振動情形良好,而廣受歡迎。市面上可買的笛膜品牌常見的大致有一般的管膜、佳音牌笛膜、敦煌笛膜、百花牌笛膜、安徽龍潭湖笛膜...
不管是哪種牌子的笛膜,選用時以細白、半透明、無雜質或纖維和膜為上選,以目前葦膜產地的質量來看,要數安徽 的五河、小溪、淮南一帶的葦膜為最佳,由於當地土壤關系,那裡的葦膜厚薄均勻,富有彈性,是專業笛子演奏家 理想的笛膜。(近來俞遜發先生介紹的“明貴笛膜”品質相當好)笛膜的運用,首先是選擇黏合劑,目前使用的有阿膠、驢皮膏、黃魚膠、樹脂、白芨... 等,何膠、白芨最常使用,一般中葯店、葯材行皆可購得。由於笛膜本身具有一定的伸縮性和吸水性,貼好的笛膜還會有一定程度的自動還原,所以貼膜時可稍偏緊些,等它自動還原後,笛膜的松緊度為適中,能發出悅耳的聲音,但是如果要隨貼隨用的時候,笛膜就要放鬆來貼。
貼膜時,先剪下一正方形的笛膜,使笛膜本身的纖維與笛子的纖維平行、重疊,再用阿膠沾水塗在膜孔四周,用左右手大姆指和食指捏住笛膜兩側,拉出與葦膜纖維紋路成垂直的皺紋,而後慢慢地往下側按貼上,調整均勻後按住一下子,即告完成。 笛膜的收藏要注意防潮、防曬,笛膜變黃、變老、失去彈性時要更換使用。(新鮮的笛膜如需保存長久,可將笛膜用塑料袋包好放進冰箱冷藏室中即可常保新鮮。
我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幾乎每個民族、每個地區都有笛子。由於每個民族和每個地區人民的各方面條件和自然環境掛一漏萬同,所以都具有自己不同的風俗習慣。廣大的笛子愛好者也就由於自己所處的地區環境不同,加上各人的文化程度、生硬條件以及個性愛好等方面的某些差異,因而,就各自具有了不同的吹奏特點。比如有些人善於吹奏北方風味的樂曲,有些人卻善於表現江南的風格;有些人愛用和善用吐奏、歷音等,而有些人卻善於運氣和運用各種裝飾手法,。這些不同的特點,進而形成了各種不同的演奏風格,這些不同的風格,又多體現在各種具體的技巧運用上。
所以說各個不同的獨有風格,一般多是以對某些技巧的擅長為基礎的。比如江南風格,多強調氣息運用、強弱控制和手指的各種裝飾技巧,笛膜也較松軟,多用曲笛吹奏。而北方風格,則多用梆笛吹奏,善用花舌、歷音、剁音及滑奏。各種吐奏、南北風格均要運用,但北方用的更廣泛。
我國的笛子技巧較豐富,一個人一下子要把所有技巧都掌握好運用好,是有些困難的,所以要有重點地去練。去發揮自己的特點或特長。但卻不能忽視,任何一技之長都不能單獨存在,必須要與其它技巧,特雖是基本功相呼相應。如果不練基本功,基本功還很差,就想搞出一個獨具一格的特點來,那是不可能的。如有的人對花舌、雙吐根本不會吹,甚至連音符都吹不出來,就一心想要發揮自己的特點,他的特點又在哪裡呢?還有一些人,就只善用歷音、滑音來吹一些曲子,不論山南海北都一個味道,不但觀眾不喜歡聽,就連他自己也感到無味不想再吹了。這樣他就把自己死死地限制在一個角落裡,難於前進,難於提高,就更談不上特點了。 當然,我們應該在演奏上盡力發揮和施展自己的特點,但是其它方面也要能顧及到。如:他善於吹奏江南竹江,但也能吹奏北京風味的樂曲,只不過在程度上、分量上有所差異和側重而已。那種只顧及一方,而否認和不顧及其它方面的作法,是不恰當的。
在掌握各種不同風格的練習中,重要的是防止混雜並打破習慣。每個人的演奏,或者每種風格的樂曲,都會有一些習慣的指、氣方法,如象顫音、剁音、疊打音等。這些習慣指法,在不同風格的樂曲中起著很好的效果,但是混雜了,就會四不象(特殊的借鑒、發揮例外)。混雜的原因,是個人原有的演奏習慣手法,服從於新風格的要求。
Ⅶ 怎樣自製笛膜
1、首先把要用到的工具都准備好,用到的工具有:笛子、剪刀、笛膜、阿膠、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