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大棚蘑菇的種植方法

大棚蘑菇的種植方法

發布時間:2022-01-07 08:39:11

① 大棚蘑菇養殖技術

1、選用優良菌株

保證產量的同時盡量減少病蟲害的發生,首要的是選用優良菌株。如菌株36的特點是子實體大,出菇密度小,菌株20的特點是子實體小,出菇密度大。

2、優化栽培技術

雙孢蘑菇採用層架式立體栽培,床架上安裝塑料網,用來鋪放培養料,能充分利用菇房內空間。培養料可以進行二次發酵,充分分解原料,病蟲害少,產量高。

3、建堆發酵

將玉米芯(當年或上年無霉病)粉碎至花生粒大小,按100m2栽培面積配料:玉米芯2200kg,干牛糞2200kg,尿素15kg,過磷酸鈣50kg,熟石膏粉50kg,干石灰粉100kg。

預濕

建堆前3d,將玉米芯、干牛糞預濕。在干凈整潔的水泥地上將玉米芯鋪在底層,蓋一層干牛糞,堆置成高1m,長度不限的堆,每天澆pH8.5的石灰水,直到底部有水溢出,使料充分濕透[3]。

建堆

選擇地勢較高、近水源且靠近菇房、地面硬化的場地,建成堆寬2.0m,高1.5m,長度不限的發酵堆,料和牛糞盡可能混勻,料偏干加水,用草苫覆蓋保溫保濕(雨天用塑料膜覆蓋),第2天開始測料溫,正常情況下堆溫在第3天應升到70℃。

翻堆

第一次翻堆在建堆後5~6d堆溫開始下降時進行。先在外層料上噴水,然後上下內外交替翻料,同時把尿素、過磷酸鈣、石膏粉、石灰粉全部撒入料內混合均勻。

翻堆後重新建堆,寬為1.7m,高度不變。在建堆中心線上,按間隔0.5m打直徑2~3cm的孔,以利透氣散發氨氣,堆頂覆膜以利升溫。經過2d料堆溫度上升到70~80℃時,揭開薄膜,增加料內通氣性。

第二次翻堆一般在第一次翻堆後4~5d進行,方法同上。翻堆時加入0.5kg三氯殺蟎碸,1.5kg多菌靈,防治蟎類及雜菌。料堆寬度變窄為1.5m,高度不變,覆蓋塑料薄膜。翻堆2d後掀開料堆頂部部分塑料薄膜,同時捲起四周底部塑料薄膜,進行透氣發酵。

第三次翻堆在第二次翻堆後3~4d進行,此次翻堆要求均勻噴灑2.5%敵敵畏0.5kg,40%甲醛溶液2kg,調節pH8,調整料含水量為65%~70%。此次建堆寬度為1~2m,高度為0.8~1m,以利透氣,降低料堆溫度,培養大量的放線菌。

4、菇房消毒

在培養料進房前3d,密閉菇房按100m2用40%甲醛和2.5%阿維菌素各2kg,或用硫磺點燃熏蒸,密閉24~48h,徹底殺滅病蟲雜菌,然後打開門窗通風換氣。

5、二次發酵

趁熱將前發酵結束的培養料運到床架上,密閉門窗,利用管道式蒸汽發生器將蒸汽通入棚內升溫,當溫度上升到63℃時壓火控溫,必要時可打開門窗降溫,溫度60℃維持12~24h。之後打開通風口,降溫到50℃,維持5~7d,最後通風降溫,排出發酵過程中產生的廢氣及殘留的氨氣。

6、做床播種

料溫降低到28℃以下時鋪料播種。鋪料時,應將培養料混勻抖松,料面平整,中間比邊緣厚2~3cm,培養料的厚度為20cm左右。

7、發菌

播種後1~5d,以保溫保濕為主,在菌絲萌發正常的情況下不通風或少通風,促進菌種盡早萌發定植,封住料面。發菌6~10d,菌絲已基本封面,隨著菌絲吃料的深入,逐漸加大通風量。

發菌11~18d,當菌絲長至料層1/2時,要及時打孔通氣,同時加大通風量,增加料內氧氣含量。當菌絲長至料層2/3以上時,准備覆土。

8、覆土及管理

選距表層15~30cm以下菜園土,土粒直徑以1~1.5cm為宜。使用前,在陽光下曬1d,然後用0.5%的敵敵畏或4%~5%甲醛溶液噴灑,每1000kg干土噴葯液5~6kg。噴葯後將土粒堆成堆,加蓋薄膜15~20h,以消滅土粒中的害蟲。之後,用1%的石灰水調土粒含水量達16%~18%。

覆土前,如果床面有雜菌應噴灑300~500倍殺菌劑;若床面太乾燥可噴灑0.5%的石灰水,然後通風晾乾;若料面濕度太高可提前通風。

覆土土層厚度在3.5~4.5cm,期間要將料溫控制在28℃以下,必要時夜間通風或料床打孔,以及在棚內牆壁、門窗處經常噴水控制溫度。棚內空氣相對濕度最好控制在65%~70%。

9、出菇管理

結菇水

當菌絲長至距表層1cm時,要及時按3~4kg/m2用水量噴結菇水,使覆土的含水量恢復到16%~18%。一般氣溫較低時早晚噴水,輕噴、勤噴,2~3d噴完,棚溫最好控制在10~20℃,同時通風1~2h。

出菇水

大部分菇蕾長至黃豆粒大小時,要在1~2d按1.5~2kg/m2用水量再噴一次水,噴水方法與噴結菇水相同。

維持水

為了維持空氣相對濕度和覆土層的水分,滿足子實體生長過程中對水分的需要,一般按500g/m2用水量每天噴1~2次。維持水要根據「菇多多噴,菇少少噴,菇蕾生長前期多噴,生長後期少噴」的原則,結合氣候條件和菌絲生長情況靈活掌握。

轉潮水

在每潮菇採收基本結束後,立即清除死菇及老菇根,及時填平采菇後留下菇穴,減少或停止噴水2~3d。待土層內的絨毛菌絲生長後,按1kg/m2用水量在1~2d內噴完,促使菌絲再扭結形成菇蕾。

(1)大棚蘑菇的種植方法擴展閱讀

採收標准

從菌蓋直徑達2cm開始,直到將近成熟,菌幕破裂前均適於採收,用於制罐頭的需用菇體較小的幼菇,以直徑2-3.5cm為宜。出菇期如氣溫高於18℃時,菇床上易產生薄皮開傘菇,故應提前採收。蘑菇除鮮食外,可用鹽漬或制罐頭的方法加工貯藏。還可製成干蘑菇片。

鹽漬時,將菇分級後,切去柄根,洗凈,放在飽和食鹽水中煮沸約5分鍾,撈起瀝干,置加有飽和食鹽水的容器內鹽漬。容器內插入通氣管,每日通氣2-3次,或每隔數日翻動1次。2-3周後,將腌好的菇體置飽和食鹽水中,在低溫(15℃以下)下可保存半年。

② 大棚中如何種植食用菌

食用菌生產中,栽培發菌是決定產量的關鍵環節,大棚空調器在對大棚溫度濕度進行調控的同時,大流量通風可以有效改變菌袋的生長環境:實現菌袋周圍的空氣循環,在降低二氧化碳濃度的同時,穩定菌袋內的溫度,使菌絲的發育健壯.在食用菌的生長出菇期於發菌期的控制除溫度濕度條件有所不同外,其他條件基本一致.

大棚空調器通過束流進出風設計,對食用菌大棚進行循環通風,在降低棚內溫度的同時,可有效殺滅棚內害蟲及防止雜菌感染。為各類蘑菇的菌種制備及生產栽培提供適宜的環境條件。
你也可以看下視頻的:
http://v.ku6.com/show/lSPrHBRuTTeSQfxh.html

③ 蘑菇的種植方法是什麼

擇在地勢較高、通透性好的地方建種植大棚,用家畜糞便、麥草、麩皮、稻草、玉米桿等堆制養料,一層草料一層糞便,半個月可完成堆制,採用採用的穴播的方式進行接種,每株間距10厘米。出菇初期濕度控制在70%左右,澆水遵循少量勤澆的原則,出菇期將溫度調高到20-28℃左右,蘑菇長到一定大小時進行採收。
一、建設種植大棚
選擇在地勢較高、地面平坦、周圍比較空闊,通透性好的地方建種植大棚,大棚要選用散射光材質的,地面需要用水泥修葺,這樣方便沖洗,留有窗戶或者是卷簾,這樣可以增強通透性,在菇房內要設好菇床,可木製、可鐵制、還可磚砌。
二、堆制養料
在七月份左右的時候用家畜糞便、麥草、麩皮、稻草、玉米桿等堆制養料,糞便曬干、其他的材料需要切斷,然後混合適量的石膏,用水或尿浸透,再按照一層草料一層糞便的堆起來進行發酵。一般間隔3-4天翻一次堆,大概半個月後即可完成堆制。
三、接種
1.養料堆制完成之後,接種之前需要對菇房進行一次徹底的消毒殺菌,消毒完成後將堆制好的養料搬入菇房中,在菇床上鋪好,然後將關閉門窗,將室內的溫度調高到60℃左右,三個小時之後將溫度降低10℃,維持這個溫度一周,讓養料徹底的發酵。
2.等到養料的溫度降低到25℃左右時,開始進行蘑菇接種,將養料在菇床上整平,厚度要達到15厘米左右,接種採用的穴播的方式,每株間的間隔為10厘米左右,適當播密可以提高發菌速度。最後將細肥土均勻的覆蓋在養料上面,即可等待發菌。
四、採收
保持養料的濕度,在出菇初期濕度一般是在70%左右,後期慢慢的恢復到80%-90%左右即可,在澆水的時候,我們要遵循少量勤澆的原則。出菇房在發菌期間的溫度最好是保持在10-18℃左右,在出菇期將溫度調高到20-28℃左右,這樣可以加快出菇的速度。等到蘑菇長到一定大小的時候,就可以進行採收了。

④ 大棚種植平菇技術

一、大棚建造
平菇栽培大棚東西方向,背風向陽,棚寬5米、長30米、深0.5米(距地面),四周用磚壘或用土堆成南低北高的牆,南牆高1米,北牆高1.5米(離地面)。每3米留一個40×40厘米的通氣孔(南北/牆對應各留一個),棚頂用竹竿架牢,覆蓋塑料薄膜,頂部加草簾。投料前3-5天,棚內灌足水,待水滲後撒一層石灰,用量為1千克/平方米。

二、選擇良種
平菇一年四季均能栽培,低溫型品種最適宜溫度在13-17℃,如凍菌、P2-2等,中溫型品種最適宜的溫度范圍在20-24℃,如鳳尾菇、紫孢平菇等。

三、栽培料配置
當年的新棉籽皮拌料後悶堆24小時,第2天即可裝袋,隔年的陳棉籽皮拌料後發酵4-6天,以消除滋生的雜菌。堆放發酵時,料堆上要扎眼透氣,期間至少翻堆2次,發酵時間最長不能超過1周。拌料中要嚴格掌握料水比,拌料過濕既不利於發酵,也不利於發菌生長,要按比例加入氮素和營養素,並加入菌葯滅菌防蟲。裝袋時菌種用量不少於20%,以保證發菌迅速,菌袋不被雜菌污染。

四、發菌管理
栽培料裝袋後入棚發菌,秋栽時將菌袋全部放在地面上,只碼放1層,春栽時可將菌袋交叉碼放2層或井字形碼放2-3層,冬栽的菌袋每4層碼放成一垛,並將兩垛並在一起,促進菌袋兩頭的菌絲生長。秋栽時將棚膜捲起,大棚用草簾覆蓋,避免大棚由於悶棚而升溫。冬栽時放下棚膜保溫,並在白天拉開幾處草簾讓棚溫提高。春栽時可將棚膜前面捲起,以通風降溫。發菌期特別要注意袋內溫度,若超過30℃,立即通風降溫或倒垛散熱。一旦出現高溫燒菌,可將菌袋中長出綠霉的地方挖去,用草木灰調成糊狀填充,若綠霉已形成孢子,可用20%的石灰水調制草木灰填充在污染部位。

五、出菇管理
平菇菌絲長滿袋後即可在棚內的壟上碼垛出菇,秋栽時碼垛高度2-4層,每層之間要放上2-3根高粱稈或木棍,打開後牆上的通風孔,早晚拉起草簾通風,中午噴水降溫。冬栽時菌垛可碼放成8層,中午天熱時噴水,並將前面的棚膜捲起1-1.5米進行通風,一般通風時間在10-20分鍾,通風後及時放下棚膜和草簾,上午可拉起部分草簾升溫。春栽時菌垛碼放4-8層,將前面棚膜捲起1米高,草簾視氣溫高低蓋至地面或與棚膜齊高。每天噴水1-2次,將棚內相對濕度保持在85%左右,也可在壟溝中澆水,保持菌垛周圍潮濕。春栽和秋栽時要捲起棚膜,放下草簾避免悶棚,注意菌棒溫度。一潮菇采完後要停水3天,待形成原基後再噴水出菇。一般前2潮菇即可形成70-80%的產量,為了銜接茬口,提高效率,大棚中栽培平菇以出2-3潮菇為宜。

⑤ 大棚香菇種植技術

大棚香菇是香菇種植的其中一種種植模式,這樣的種植模式會大大增加香菇的產量,大幅度提升香菇的質量,從而使我們的經濟效益得到一個很好的提升。那麼大棚香菇如何管理呢?下面就給大家詳細介紹下大棚香菇管理方法。
(1)發菌期的管理:
菌絲體生長發育階段的管理,主要是調溫、保濕和防止雜菌污染。為了防止雜菌污染,播種後 10天之內,室溫要控制在15℃以下。播後兩天,菌種開始萌發並逐漸向四周生長,此時每天都要多次檢查培養料內的溫度變化,注意將料溫控制在30℃以下。
若料溫過高,應掀開薄膜,通風降溫,待溫度下降後,再蓋上薄膜。料溫穩定後,就不必掀動薄膜。10天後菌絲長滿料面,並向料層內生長,此時可將室溫提高到20—25 ℃。發現雜菌污染,可將石灰粉撒在雜菌生長處,或用0.3%多菌靈揩擦。此期間將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65%左右。在正常情況下,播種後, 20—30天菌絲就長滿整個培養料。
(2)出菇期的管理:
菌絲長滿培養料後,每天在氣溫最低時打開菇房門窗和塑料膜1小時,然後蓋好,這樣可加大料面溫差,促使子實體形成。溫差刺激要適度,防失控。每采完一潮菇使菌絲復壯後,白天蓋嚴保溫被,夜間掀起保溫被,形成10℃溫差,促使菇蕾發生,連續3-4天。若溫差刺激不當,將影響出菇。
還要根據濕度進行噴水,使室內空氣相對濕度調至80%以上。達到生理成熟的菌絲體,遇到適宜的溫度、濕度、空氣和光線,就扭結成很多灰白色小米粒狀的菌蕾堆。這時可向空間噴霧,將室內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85%左右,切勿向料面上噴水,以免影響菌蕾發育,造成幼菇死亡。同時要支起塑料薄膜,這樣既通風又保濕,室內溫度可保持在15—18℃。
菌蕾堆形成後生長迅速,2—3天菌柄延伸,頂端有灰黑色或褐色扁圓形的原始菌蓋形成時,把覆蓋的薄膜掀掉,可向料面噴少量水,保持室內空氣相對濕度在90%左右。一般每天噴2—3次500倍菌菇生態寶,溫度保持在15℃左右。
噴水管理要看菌棒表面水分,防黴菌。菌棒表皮稍干時噴水,濕度不可過高,以免造成黴菌爛棒。一般在上午采完菇後,進行噴水,噴水後要適時通風。注意陰雨天不噴,采前不噴,菌棒濕潤不噴。
菇棚通風要靈活,防缺氧。每天結合採菇打風口增加新鮮空氣。氣溫高於20℃時揭開棚膜、後牆風口進行通風,悶熱天、陰雨天全揭開。氣溫高於25℃時每天揭棚膜通風2-3次,每次約30分鍾。
黴菌清理要及時,防污染。每采完一批菇後,用小刀把菌棒上長有黴菌的部位剔除,集中處理,防止污染。在菇床上排好處理後的菌棒,讓其通風,稍干後增濕。菌棒注水不可過量,以免造成黴菌爛菇。注水或噴水加入0.1-0.5%的益富源菌菇生態寶菌液,可以有些促進菌絲生長,抵抗有害微生物,提前出菇,延長保鮮期。

⑥ 大棚蘑菇種植技術

首先要保證品種的純度,其次,要保證溫度遮光

⑦ 蘑菇怎麼種植方法蘑菇菌

蘑菇是一種菌類植物,種植的時候需要選擇溫暖濕潤蔭庇的位置,一般是搭建專門的菇房進行種植,然後配製基質,可以採用植物粉碎過的秸稈和人畜糞便,充分混合發酵之後就可以使用了。把基質平鋪在菇房裡面,然後把菌絲均勻的種在基質上,保持溫度在20℃左右,保持適度很快就會長出來了。
栽培的蘑菇多是白色雙孢蘑菇,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多種氨基酸、維生素和其它營養成分,被譽為「人類健康食品」、內銷、外銷量均很大。因此,大力發展蘑菇生產,對發展農村副業,增加收入,有很大的作用。蘑菇栽培雙孢菇的主料:麥草、玉米稈、牛糞。輔料;油渣、磷肥、石灰、石膏、尿素。6月份收小麥開始,收集麥草,麥草要堆在距播種大棚的空地上。堆起時不用粉碎:玉米稈收集時,待11月份玉米稈干後,沒有綠色時便可粉碎使用,或是截成兩段均可發酵用;牛糞要提前拉回涼半干搗碎,再堆起寬2米、高1.5米,長不限,自然發酵,溫度升到75℃。約15天翻一次堆,里外位置調換讓其自然發酵。牛糞也可曬干搗碎存起備用。
菇房要求地勢較高,四周開闊,環境清潔,房子朝南,頂上設風筒,牆壁上開設南北對稱呈長方形的天窗和地窗。菇房要求防風防雨,室內能保溫保濕,通風透光(散射光),地面便於沖洗,或便於每次栽培加墊新土夯實。四周牆壁用石灰水消毒,房內每次可用葯劑熏蒸消毒,防止雜菌感染。

⑧ 大棚種植食用菌的方法是怎樣的種哪種食用菌利潤高呢

我覺得還是樅樹菇,也叫松樹菌,是由於這種食用菌生長在松樹林下而得名,去年我們這里最高時賣到五十八元每斤,可能價格不是很高,可產出效益還是可以的,因為它並不是珍稀菌類,羊肚菌的價格,干品的通貨價格高達800~1000元/斤;剪腳的羊肚菌價格更貴,可以賣到1200~1500元/斤。如果是鮮貨出售,價格也不低,市場收購價格在75元/斤左右。

畝產7、8千斤,價格平均在15一30左右,這些菇類經濟效益都可觀,具體的要問專業人員,種植什麼食用菌效益高。各地市場是不同的。應該根據當地市場的需求來決定。目前一般以茶樹菇。蟹味菇,秀珍菇,白靈菇等,和一些暢銷的常規品種效益是不錯的 市場價格,和原材料(成本)決定效益。

⑨ 蘑菇怎麼種 蘑菇種植技術

蘑菇種植技術:
一、栽培季節

蘑菇渭北旱腰帶地區,溫差大,空氣濕度小,季節變化快,可提前播種,時間安排在8月中旬-9月上旬。關中平原一帶安排在8月底-9月中旬,當然,有窯洞、果窖的菇農,可在麥草收獲後就能堆積發酵,7月底就可以播種,8月下旬就能收獲。玉米稈收獲後,待玉米稈干後,能進行第二輪播種,用截斷玉米稈+牛糞,12月-元月播種,越冬,春季3月開始出菇,5月底前結束。經試驗產量和質量近似麥草。
二、原材料的准備
蘑菇栽培雙孢菇的主料:麥草、玉米稈、牛糞。輔料;油渣、磷肥、石灰、石膏、尿素。6月份收小麥開始,收集麥草,麥草要堆在距播種大棚的空地上。堆起時不用粉碎:玉米稈收集時,待11月份玉米稈干後,沒有綠色時便可粉碎使用,或是截成兩段均可發酵用;牛糞要提前拉回涼半干搗碎,再堆起寬2米、高1.5米,長不限,自然發酵,溫度升到75℃。約15天翻一次堆,里外位置調換讓其自然發酵。牛糞也可曬干搗碎存起備用。
另外,雞糞、豬糞均可加入栽培用。糞中不能摻有土塊。
油渣:最好採用菜油渣,棉油渣亦可使用。
豆稈:發酵料中加入少量豆稈效果最好。
磷肥、尿素、石膏、石灰均應備好。
⒈預濕
建堆前在麥草堆上撒上一層石灰粉,用水管澆濕麥草,讓其軟化三天,或用石灰水直接潑在上面。
⒉建堆
建堆時,將所有稱好的輔料拉到堆前,先在地面上灑一層石灰,在面上鋪一層乾的草,其厚為30厘米左右,寬為2.3米,長28米左右為1畝地料。分5-6層堆料,一層25-30厘米的麥草,上面撒一層石灰,鋪一層牛糞,撒一層油渣、磷肥、石膏(用1/2量),尿素在最上二層分別撒入,把輔料可以混合,分6份每層撒一分,再鋪料。如此一層草料、一層輔料建堆,撒完後開始澆水,將料面澆一遍水,料的四周要垂直整齊,按同樣方法作完一堆,總高為1.5米,頂部為龜背形。用薄膜覆蓋發酵。
⒊第一次翻堆
建堆6天,料堆內溫度達到70-7℃,穩定後即可進行翻堆。翻堆的方法是:從料堆的一側開始撤料,在另一側重新建堆,插上木棒或竹竿,即翻滾式翻堆。翻堆時要將料堆頂部料放在一邊,後夾在中間,外層料放在內層,內層料放在外層,下層料堆放在上層,邊翻邊抖松培養料,將培養料混合均勻,排除料中廢氣,增加新鮮空氣。將剩餘的石灰、石膏分層撒上,料偏干發黃、白時表示水分不足,要邊堆料邊灑水,補足水分。每隔50厘米豎立一根木棒,堆完棒搖動抽出,即料上許多通氣孔。每隔一天將膜揭開排排廢氣,亦利於升溫,約3天後溫度可升到70℃以上,保持2天,又進行翻第二遍。
⒋第二次翻堆
經第一次的調整水分,添加輔料,增設通氣孔,料溫上升很快,約,5-6天進行翻堆,用同樣方法翻,此時可採用從一頭翻堆,排上木棒留出通氣孔,完後蓋上薄膜。用同樣方法過五天後翻第三次堆,翻後四周噴上三氯殺蟎醇。
⒌第四次翻堆
三次過後,料已腐爛,熟後標准為麥草棕紅色,手一拉即斷,料握住不沾手。此時進行第四次翻堆,是把料面上邊翻邊噴除臭劑或甲醛和殺蟎葯。檢查酸鹼度,PH值8-8.5為宜。翻完後悶二天便可准備涼料播種。
⒍排料
當第四次翻堆後已能播種時,關鍵要會辨認料的腐熟程度,培養料要求腐熟均勻一致,色棕紅,草稈柔軟、富有彈性,用手拉即斷,無氨味,無臭味,不發粘,不變黑,料疏鬆為標准。PH值7-8。不能有夾生料,否則在栽培時,會有鬼傘雜菌等發生。
具體做法:將料堆攤開,排廢氣,可在外面涼開,亦可直接進棚,按照開畦要求不同大棚,不同場地、行間、距離、厚廢都所所不同。
三、配料及堆制
培養料配方:每畝的用量
⒈麥草5000公斤、硼肥200公斤、鮮牛糞10立方米、尿素40公斤、棉籽殼500公斤、油渣200公斤、石灰250公斤、石膏200公斤、PH值8左右。
⒉玉米稈2500公斤、麥草2500公斤、鮮牛糞6立方米、棉皮500公斤、油渣200公斤、磷肥200公斤石膏200公斤、尿素40公斤、石灰250公斤。
⒊堆制:根據自身地理環境,無論是溫室、大弓棚、大田、窯洞栽培,堆料發酵均在距栽培場地附近,水、電要方便的進料場所建堆。
建堆發酵步驟為 預濕-建堆-第一次翻堆-第二次翻堆-第三次翻堆-第四次翻堆-撤堆,共計:28天左右。以上已敘述過。
四、大棚、露地選擇及開畦
栽培蘑菇,現有的溫室大棚、大弓棚、中小棚均可栽培。若需建棚,在收過小麥的地里,弓棚南北走向,溫室東西走向。大棚用舊薄膜或黑薄膜,加草簾均可。一般棚長30-50米為宜。
⒈大棚開畦方法是
① 直畦:棚內鋪料一般三行料二行走道(4米的棚),或四行料三個走道。兩邊畦放線鋪料各60厘米,中間畦放線鋪料1.2米,走道各70厘米。
② 橫畦:在棚內中央留一條寬70厘米的溝路兩邊作橫畦,每畦放線鋪料80厘米-1米,畦溝間隔40厘米,以此作完,算好棚長能做多少畦。不管那種開畦做法,把畦提前整平,雜草拔掉,鋪料前一天灌一次大水,濕度適宜,使棚內土壤手捏成片,一拽即散,便可進行鋪料播種,每畝地撒石灰25公斤。
⒉露地開畦方法是 將畦子直開,畦寬1米,直道寬70厘米(兩邊各留10厘米作取土用),畦深20厘米,是地下畦,畦高出地面20厘米是地上畦。把土壤水份灌好,後劃線鋪料、涼料排廢氣。
五、鋪料播種
鋪料播種應選在晴天和陰天進行,不能在雨天播種,因料被雨水淋後,一是會增加含水量,二是易感染雜菌。晴天中午強陽光下也不宜播種,以免曬死菌種。
⒈鋪料 將堆制發酵好的培養料從料堆上撤出放在撒有鮮石灰的畦面上,讓其散熱冷卻到30℃以下,然後抖散並混勻培養料後鋪在成龜背型的畦床上,鋪料厚度為20厘米左右,料厚薄均勻一致。邊鋪料邊播種。
⒉播種 播種方式有撒播、穴播和層播。麥粒菌種應採取分層撒播,不管大棚和露地栽培均可採取撒播。
每平方米用種1.5-2瓶,菌種要求菌絲濃白、粗壯、不吐黃水、沒有萎縮、無雜菌、無蟎蟲。先將菌種瓶在0.2%的高錳酸鉀水溶液里洗一遍,表面消毒後再用,將菌種瓶打碎,種塊放入干凈的盆中,用手掰碎,取三分之二的菌種,往料面上撒一遍,再用叉或手抓提培養料,讓菌塊落入料層中,整平料面,再將餘下的三分之一菌種均勻地撒在料表面,最後用木板或盆底稍壓平料面,緊跟覆蓋土壤。厚度4厘米左右,特別注意:撒種時面積不宜過大,應撒多少土蓋多少,另外大棚可採用播種7天後覆土。
六、覆土及管理
⒈覆土時間 播種後應立即覆土,有利於保溫保濕發菌,還可提早出菇,一般在播種25天左右就開始出菇。若料水份偏濕,可播種7天後才開始覆土,一方面讓水分蒸發,另一方面可看到菌種塊菌絲生長情況。播種後上面可蓋薄膜或草簾。
⒉覆土方法 栽培雙孢菇必須覆蓋土壤,不覆地是不出菇的。大棚、露地栽培勻從走道中直接取土。先將走道出挖處打碎,上面撒上少許磷肥、爐渣、石灰粉、拌勻,最大土粒不能超過2厘米,土濕度是手捏成扁並能搓成團、而不粘手為宜。邊撒種邊蓋土,露地播種的可直接蓋上一層地膜和草簾,畦要帶龜形,料面上土四周要蓋嚴,均勻4厘米厚左右;走道順便形成了一條地溝,地溝能放水,增濕、通風、保濕。
⒊覆土後的管理 大棚播種,覆土後料面可以不蓋草簾,為了預防土表面水分流失快,可以蓋一層地膜,前三天不要揭膜,以後每天揭一次,每次通風30分鍾,以增加菌床內新鮮空氣。若土表面干發白,可用噴霧器表面噴濕,若膜下菌絲已上土約15天左右,可去掉薄膜,增加濕度,讓氣生菌絲倒伏增粗,呈線狀橫向生長,使土內菌絲往土下長,往往因土層乾燥菌絲上不了土表面,可根據菌絲上土情況靈活管理,菌絲離表面土1厘米,料內全部長白,時間約20天左右;便可進入出菇期管理。
七、出菇管理
當氣溫降到20℃以下,保持13℃以上,上滿料的菌絲很快就會出菇,此時關鍵在於保持土層的水分。檢查土層菌絲是否離表面1厘米左右,菌絲邊低,出菇慢,菌絲在表層,出菇密而個體小,易(開傘)成薄皮菇,產量低。
⒈催菇 催菇即是誘導菌絲扭結形成原基。催菇的方法主要是用水來進行,此次噴水叫結菇水。當菌絲長到距土層表面1厘米時,噴一次重水,每平方米用水1.5-2.5公斤。噴水可根據土的干濕程度噴,宜在上午或下午棚溫20℃以下噴水,噴水後,要加大通風量,大棚兩側要打通風孔,兩頭要揭起,每天1-2次,每次30分鍾。噴水後,若溫度適宜,在土壤中便形成大量的小白點狀原基,此時不能再噴水,以免原基死亡,注意保溫保濕管理。
⒉子實體生長時間的管理 噴水後形成的原基,經過2-3天以後,便分化形成菇蕾,當其長到有黃豆粒大時,噴一次重水,增加土壤的濕度,滿足子實體生長所需水分,此次用水叫出菇水。噴水還要根據天氣、土壤濕度和菇蕾大小、多少而定。在晴天,土壤偏干發白,菇多,菇蕾大時,噴水量要大。要用噴霧器噴水,或者用灑水壺裝水淋下。在雨天和陰天,土壤濕潤,菇少、菇蕾小時,少噴水或不噴水。菇體表面光滑、潔白、無鱗片時,則表明分水不足,就要及時噴水增加濕度。出菇土的濕度仍是能捏扁並搓成圓形而不粘手為宜,菇蓋長到5厘米左右便可採收。
八、採收與管理
⒈採收 當菇蕾長到菌蓋直徑達到3-5,菌膜未破裂,菌褶沒有裸露出來時,就要採收。一般適溫下5-7天便可採收。採收時,采大留小,旋轉摘下,注意不要傷及周圍的幼菇。叢生的菇,用刀切取大菇,留下小菇繼續生長,采菇留柄1厘米,切口要平整,不破裂,切根時將開傘菇、畸形菇分別裝在一起,標准菇整菇裝在一起,要輕拿輕放,裝入塑料筐或桶中。採收同時,清理掉菌床上的死菇、病菇,用土填補好菇腳坑。
⒉轉潮管理 每批菇采完後,徹底清理去掉蓖床上的殘留根和死菇,修補好覆土層、填平菇腳坑,噴一次殺蟲葯,氯氰菊脂和殺蟎葯,然後噴一次重水,即稱轉潮水。過3-5天,下一潮菇又形成了。有的菌床連續出菇,一般出4-5潮菇,營養基本耗完。春節上凍前,若播種早,9月初下種,12月前可出2-3茬,晚了只出一茬,越冬,春季3月份後再出三茬。關中地區氣候乾燥,人為管理程度大,出菇潮數明顯,南方濕潤地區,連續出菇,沒有明顯潮次。秋菇質量比春菇好。
九、越冬管理
當氣溫低於10℃時,就極少有菇長出,此時停止噴水,做好越冬管理。其做法是:在畦料面上蓋上一層草簾或薄膜,保溫保濕管理,每周揭開1-2次,通風1小時,要在中午進行,若床上有菇,及時採收,檢查菌床土壤不能過干,保持土處於微濕狀態。
十、病蟲害防治
在磨菇生長過程中,由於不適宜的環境條件,或沒有發酵的培養料,或是采菇後沒有及時清理等諸多原因,都會導致發生病蟲害,要求每個管理人員,一定要有嚴格、衛生、保量的完成每個操作過程,棚內場地常撒石灰,發料一定要熟透拌勻,覆土要干凈,用水要衛生,用清潔水,通風良好,棚內空氣新鮮,都會減少病蟲害發生。一旦發生有菌蠅、線蟲,用菇蟲凈、高效氯氰菊脂噴霧或灌食鹽水,蘑菇上表面出現斑點,要多通風,少上水,用噴重康寧或百菌清克霉靈噴霧,以便要做到早預防早治療,這樣病蟲害發生是完全可以控制的
十一、蘑菇追肥有竅門
一般而言,蘑菇出菇盛期和生長後期,生長期間養分供應不及時,會使得蘑菇產生畸形菇,嚴重影響蘑菇的產量和質量。對蘑菇進行及時的追肥,能使得蘑菇的產量有所提高。蘑菇在大棚中播種,應將大棚內的溫度調節在20℃以下,保持13℃以上,上滿料的菌絲會很快出菇,農業人員應保持土層的水分。據了解,蘑菇一般以經常澆水,小水勤澆為宜,一般每畝每批蘑菇應進行追肥2-3次,同時,應結合水進行追施,每平方米的用量為250-500毫升,在蘑菇施肥後應施一次清水,可及時的洗去蘑菇體上的肥液,可以及時的避免蘑菇花斑、黃斑的發生。肥液和水進行施用,可能夠使得蘑菇充分吸收。
為了有效的提高蘑菇的產量,應及時施用肥料提高蘑菇的生長發育。農業人員加強蘑菇間的管理,選用尿素150克或選用氨水250毫升,進行兌水50公斤,在溶化後進行均勻噴施,可促使蘑菇的的菇體變厚;可選用綠勃康1∶1000倍液,在蘑菇的子實體發育期間到蘑菇黃豆大小時進行均勻噴施,每隔5-7天噴施一次,可以及時的避免畸形蘑菇和病害的發生,可有效的提高蘑菇產量的20-30%;蘑菇噴施植物健生素水,使用植物健生素金都一號粉劑稀釋1000倍(每平方米用量2克兌水l000毫升)進行噴施。每次出菇後噴灑一次。可以促進蘑菇肥大,結實,可增加蘑菇的保鮮期,一般可增產20-30%。同時,蘑菇中可追加施用優質腐熟的人糞尿,將人糞尿兌水10-20倍進行噴施,噴完後可用清水噴灑一次,促進蘑菇的正常生長。

閱讀全文

與大棚蘑菇的種植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手機內存卡使用方法 瀏覽:525
立體花賀卡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270
盆景修煉方法圖片 瀏覽:167
桔子彎枝最佳方法 瀏覽:265
尋找看書的方法和技巧 瀏覽:567
海參怎麼清洗最好方法 瀏覽:808
不用遞等式的計算方法 瀏覽:871
橙汁的計算方法 瀏覽:522
裁縫1600快速升級方法 瀏覽:194
傑君黑色水晶面膜3步曲使用方法 瀏覽:535
施耐德測量方法 瀏覽:107
屋面伸縮節安裝方法 瀏覽:546
陰陽雙補有哪些方法 瀏覽:222
腹部按摩圖片方法 瀏覽:983
老師怎麼教育初中生方法 瀏覽:330
吃雞小技巧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410
線槽製作方法圖片 瀏覽:669
檢測方法綜述的寫法 瀏覽:117
素菜饅頭的製作方法和步驟 瀏覽:68
圓領包邊的縫制方法視頻 瀏覽: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