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柱塞泵常見故障及排除方法有哪些

柱塞泵常見故障及排除方法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10-24 02:36:21

① 柱塞泵壓力不穩定什麼原因

壓力不穩定可能是多方面原因,先檢查柱塞泵閥及密封,如果都沒有問題,那就是管路出了問題了

② 求油壓泥漿柱塞泵的常見故障與排除方法

常見故障有很多,排除方法也有很多.比如壓力達不到,泥的硬度就達不到,這個情況首先觀察機器的兩個陶瓷柱塞在上下運行嗎?如運行很快,或者停止運行,排除方法就有兩種。如運行很快就要檢查是否上漿,如不運行就先調節液壓集成塊上面的 液流閥 把壓力調節大點,如果閥門全部打開還是不行,就要檢查是否是油泵問題,或者油封漏油,或油的溫度太高等等,原因很多.

檢修
(1)檢查柱塞有無傷痕和銹蝕現象,必要時應更換新品。
(2)檢查柱塞副配合情況。將柱塞端頭插人柱塞套內,傾斜約60°,若柱塞能在自身作用下緩慢地下滑為配合良好。
(3)檢查柱塞副的密封性。用手握住柱塞套,兩個手指堵住柱塞頂端和側面的進油口。用另一隻手拉出柱塞,感到有較大的吸力,放鬆柱塞立即縮回原位,表明柱塞副密封良好,否則應更換柱塞副。
(4)檢查出油閥副減壓環帶是否磨損有台階或傷痕現象,必要時應予以更換。
(5)檢查出油閥副的配合情況。用手指堵住出油閥下孔,用另一手指將出油閥輕輕向下壓,當手指離開出油閥上端時,它能自動彈回原位,表明出油閥副密封良好,否則應更換出油閥副。
(6)檢查挺柱體。噴油泵體和挺柱體之間的標准間隙為0~0.03mm,如超過0.2mm ,則應更換零件。
(7)檢查柱塞凸緣和控制套的凹槽之間的間隙,應為0.02~0.08mm,如超過0.12mm,必須更換控制套。

液壓泵常見故障及處理
故障現象 原因分析 消除方法
(一)泵不輸油 1.泵不轉 (1)電動機軸未轉動
1) 未接通電源
2) 電氣線路及元件故障 檢查電氣並排除故障
(2)電動機發熱跳閘
1) 溢流閥調壓過高,超載荷後悶泵
2) 溢流閥閥芯卡死閥芯中心油孔堵塞或溢流閥阻尼孔堵塞造成超壓不溢流
3) 泵出口單向閥裝反或閥芯卡死而悶泵
4) 電動機故障 1) 調節溢流閥壓力值
2) 檢修閥悶
3) 檢修單向閥
4) 檢修或更換電動機
(3)泵軸或電動機軸上無連接鍵
1) 折斷
2) 漏裝 1) 更換鍵
2) 補裝鍵
(4)泵內部滑動副卡死
1) 配合間隙太小
2) 零件精度差,裝配質量差,齒輪與軸同軸度偏差太大;柱塞頭部卡死;葉片垂直度差;轉子擺差太大,轉子槽有傷口或葉片有傷痕受力後斷裂而卡死
3) 油液太臟
4) 油溫過高使零件熱變形
5) 泵的吸油腔進入臟物而卡死 1) 拆開檢修,按要求選配間隙
2) 更換零件,重新裝配,使配合間隙達到要求
3) 檢查油質,過濾或更換油液
4) 檢查冷卻器的冷卻效果,檢查油箱油量並加油至油位線
5) 拆開清洗並在吸油口安裝吸油過濾器
2.泵反轉 電動機轉向不對
1) 電氣線路接錯
2) 泵體上旋向箭頭錯誤 1) 糾正電氣線路
2) 糾正泵體上旋向箭頭
3.泵軸仍可轉動 泵軸內部折斷
1) 軸質量差
2) 泵內滑動副卡死 1) 檢查原因,更換新軸
2) 處理見本表(一)1(4)
4.泵不吸油 (1)油箱油位過低
(2)吸油過濾器堵塞
(3)泵吸油管上閥門未打開
(4)泵或吸油管密封不嚴
(5)泵吸油高度超標准且吸油管細長並彎頭太多
(6)吸油過濾器過濾精度太高,或通油麵積太小
(7)油的粘度太高
(8)葉片泵葉片未伸出,或卡死
(9)葉片泵變數機構動作不靈,使偏心量為零
(10)柱塞泵變數機構失靈,如加工精度差,裝配不良,配合間隙太小,泵內部摩擦阻力太大,伺服活塞、變數活塞及彈簧芯軸卡死,通向變數機構的個別油道有堵塞以及油液太臟,油溫太高,使零件熱變形等
(11)柱塞泵缸體與配油盤之間不密封(如柱塞泵中心彈簧折斷)
(12)葉片泵配油盤與泵體之間不密封 (1)加油至油位線
(2)清洗濾芯或更換
(3)檢查打開閥門
(4)檢查和緊固接頭處,緊固泵蓋螺釘,在泵蓋結合處和接頭連接處塗上油脂,或先向泵吸油口灌油
(5)降低吸油高度,更換管子,減少彎頭
(6)選擇合的過濾精度,加大濾油器規格
(7)檢查油的粘度,更換適宜的油液,冬季要檢查加熱器的效果
(8)拆開清洗,合理選配間隙,檢查油質,過濾或更換油液
(9)更換或調整變數機構
(10)拆開檢查,修配或更換零件,合理選配間隙;過濾或更換油液;檢查冷卻器效果;檢查油箱內的油位並加至油位線
(11)更換彈簧
(12)拆開清洗重新裝配
(二)泵雜訊大 1.吸空現象嚴重 (1)吸油過濾器有部分堵塞,吸油阻力大
(2)吸油管距油麵較近
(3)吸油位置太高或油箱液位太低
(4)泵和吸油管口密封不嚴
(5)油的粘度過高
(6)泵的轉速太高(使用不當)
(7)吸油過濾器通過面積過小
(8)非自吸泵的輔助泵供油量不足或有故障
(9)油箱上空氣過濾器堵塞
(10)泵軸油封失效 (1)清洗或更換過濾器
(2)適當加長調整吸油管長度或位置
(3)降低泵的安裝高度或提高液位高度
(4)檢查連接處和結合面的密封,並緊固
(5)檢查油質,按要求選用油的粘度
(6)控制在最高轉速以下
(7)更換通油麵積大的濾器
(8)修理或更換輔助泵
(9)清洗或更換空氣過濾器
(10)更換
2.吸入氣泡 (1)油液中溶解一定量的空氣,在工作過程中又生成的氣泡
(2)回油渦流強烈生成泡沫
(3)管道內或泵殼內存有空氣
(4)吸油管浸入油麵的深度不夠 (1)在油箱內增設隔板,將回油經過隔板消泡後再吸入,油液中加消泡劑
(2)吸油管與回油管要隔開一定距離,回油管口要插入油麵以下
(3)進行空載運轉,排除空氣
(4)加長吸油管,往油箱中注油使其液面升高
3.液壓泵運轉不良 (1)泵內軸承磨損嚴重或破損
(2)泵內部零件破損或磨損
1) 定子環內表面磨損嚴重
2) 齒輪精度低,擺差大 (1)拆開清洗,更換
1) 更換定子圈
2) 研配修復或更換
4.泵的結構因素 (1)困油嚴重產生較大的流量脈動和壓力脈動
1) 卸荷槽設計不佳
2) 加工精度差
(2)變數泵變數機構工作不良(間隙過小,加工精度差,油液太臟等)
(3)雙級葉片泵的壓力分配閥工作不正常。(間隙過小,加工精度差,油液太臟等) 1) 改進設計,提高卸荷能力
2) 提高加工精度
(2)拆開清洗,修理,重新裝配達到性能要求,過濾或更換油液
(3)拆開清洗,修理,重新裝配達到性能要求,過濾或更換油液
5.泵安裝不良 (1)泵軸與電動機軸同軸度差
(2)聯軸器安裝不良,同軸度差並有松動 (1)重新安裝達到技術要求,同軸度一般應達到0.1mm以內
(2)重新安裝達到技術要求,並用頂絲緊固聯軸器
(三)泵出油量不足 1.容積效率低 (1)泵內部滑動零件磨損嚴重
1) 葉片泵配油盤端面磨損嚴重
2) 齒輪端面與測板磨損嚴重
3) 齒輪泵因軸承損壞使泵體孔磨損嚴重
4) 柱塞泵柱塞與缸體孔磨損嚴重
5) 柱塞泵配油盤與缸體端面磨損嚴重 (1)拆開清洗,修理和更換
1) 研磨配油盤端面
2) 研磨修理工理或更換
3) 更換軸承並修理
4) 更換柱塞並配研到要求間隙,清洗後重新裝配
5) 研磨兩端面達到要求,清洗後重新裝配
(2)泵裝配不良
1) 定子與轉子、柱塞與缸體、齒輪與泵體、齒輪與側板之間的間隙太大
2) 葉片泵、齒輪泵泵蓋上螺釘擰緊力矩不勻或有松動
3) 葉片和轉子反裝 1) 重新裝配,按技術要求選配間隙
2) 重新擰緊螺釘並達到受力均勻
3) 糾正方向重新裝配
(3)油的粘度過低(如用錯油或油溫過高) (3)更換油液,檢查油溫過高原因,提出降溫措施
2.泵有吸氣現象 參見本表(二)1、2。 參見本表(二)1、2。
3.泵內部機構工作不良 參見本表(二)4。 參見本表(二)4。
4.供油量不足 非自吸泵的輔助泵供油量不足或有故障 修理或更換輔助泵
(四)壓力不足或壓力升不高 1.漏油嚴重 參見本表(三)1。 參見本表(三)1。
2.驅動機構功率過小 (1)電動機輸出功率過小
1) 設計不合理
2) 電動機有故障
(2)機械驅動機構輸出功率過小 1) 核算電動機功率,若不足應更換
2) 檢查電動機並排除故障
(2)核算驅動功率並更換驅動機構
3.泵排量選得過大或壓力調得過高 造成驅動機構或電動機功率不足 重新計算匹配壓力,流量和功率,使之合理
(五)壓力不穩定,流量不穩定 1.泵有吸氣現象 參見本表(二)1、2。 參見本表(二)1、2。
2.油液過臟 個別葉片在轉子槽內卡住或伸出困難 過濾或更換油液
3.泵裝配不良 (1)個別葉片在轉子槽內間隙過大,造成高壓油向低壓腔流動
(2)個別葉片在轉子槽內間隙過小,造成卡住或伸出困難
(3)個別柱塞與缸體孔配合間隙過大,造成漏油量大 (1)拆開清洗,修配或更換葉片,合理選配間隙
(2)修配,使葉片運動靈活
(3)修配後使間隙達到要求
4.泵的結構因素 參見本表(二)4。 參見本表(二)4。
5.供油量波動 非自吸泵的輔助泵有故障 修理或更換輔助泵
(六)異常發熱 1.裝配不良 (1)間隙選配不當(如柱塞與缸體、葉片與轉子槽、定子與轉子、齒輪與測板等配合間隙過小,造成滑動部件過熱燒傷)
(2)裝配質量差,傳動部分同軸度未達到技術要求,運轉時有別勁現象
(3)軸承質量差,或裝配時被打壞,或安裝時未清洗干凈,造成運轉時別勁
(4)經過軸承的潤滑油排油口不暢通
1) 回油口螺塞未打開(未接管子)
2) 安裝時油道未清洗干凈,有臟物堵住
3) 安裝時回油管彎頭太多或有壓扁現象 (1)拆開清洗,測量間隙,重新配研達到規定間隙
(2)拆開清洗,重新裝配,達到技術要求
(3)拆開檢查,更換軸承,重新裝配
1) 安裝好回油管
2) 清洗管道
3) 更換管子,減少管頭
2.油液質量差 (1)油液的粘-溫特性差,粘度變化大
(2)油中含有大量水分造成潤滑不良
(3)油液污染嚴重 (1)按規定選用液壓油
(2)更換合格的油液清洗油箱內部
(3)更換油液
3.管路故障 (1)泄油管壓扁或堵死
(2)泄油管管徑太細,不能滿足排油要求
(3)吸油管徑細,吸油阻力大 (1)清洗更換
(2)更改設計,更換管子
(3)加粗管徑、減少彎頭、降低吸油阻力
4.受外界條件影響 外界熱源高,散熱條件差 清除外界影響,增設隔熱措施
5.內部泄漏大,容積效率過低而發熱 參見本表(三)1。 參見本表(三)1。
(七)軸封漏油 1.安裝不良 (1)密封件唇口裝反
(2)骨架彈簧脫落
1) 軸的倒角不適當,密封唇口翻開,使彈簧脫落
2) 裝軸時不小心,使彈簧脫落
(3)密封唇部粘有異物
(4)密封唇口通過花鍵軸時被拉傷
(5)油封裝斜了
1) 溝槽內徑尺寸太小
2) 溝槽倒角過小
(6)裝配時造成油封嚴重變形
(7)密封唇翻卷
1) 軸倒角太小
2) 軸倒角處太粗糙 (1)拆下重新安裝,拆裝時不要損壞唇部若有變形或損傷應更換
1) 按加工圖紙要求重新加工
2) 重新安裝
(3)取下清洗,重新裝配
(4)更換後重新安裝
1) 檢查溝槽尺寸,按規定重新加工
2) 按規定重新加工
(6)檢查溝槽尺寸及倒角
(7)檢查軸倒角尺寸和粗糙度,可用砂布打磨倒角處,裝配時在軸倒角處塗上油脂
2.軸和溝槽加工不良 (1)軸加工錯誤
1) 軸頸不適宜,使油封唇口部位磨損,發熱
2) 軸倒角不合要求,使油封唇口拉傷,彈簧脫落
3) 軸頸外表有車削或磨削痕跡
4) 軸頸表面粗糙使油封唇邊磨損加快
(2)溝槽加工錯誤
1) 溝槽尺寸過小,使油封裝斜
2) 溝槽尺寸過大,油從外周漏出
3) 溝槽表面有劃傷或其他缺陷,油從外周漏出 1) 檢查尺寸,換軸。油封處的公差常用h8
2) 重新加工軸的倒角
3) 重新修磨,消除磨削痕跡
4) 重新加工達到圖紙要求
(2)更換泵蓋,修配溝槽達到配合要求
3.油封本身有缺陷 油封質量不好,不耐油或對液壓油相容性差,變質、老化、失效造成漏油 更換相適應的油封橡膠件
4.容積效率過低 參見本表(三)1。 參見本表(三)1。
5.泄油孔被堵 泄油孔被堵後,泄油壓力增加,造成密封唇口變形太大,接觸面增加,摩擦產生熱老化,使油封失效,引起漏油 清洗油孔,更換油封
6.外接泄油管徑過細或管道過長 泄油困難,泄油壓力增加 適當增大管徑或縮短泄油管長度
7.未接泄油管 泄油管未打開或未接泄油管 打開螺塞接上泄油管

③ 柱塞泵故障診斷和排除方法有哪些

柱塞泵故障診斷和排除方法有:
1.柱塞泵工作雜訊過大的原因及排除方法
2.柱塞泵工作時壓力表指針不穩定的原因及排除
3.柱塞泵流量不足的原因及排除方法
4.柱塞泵油液漏損嚴重的原因及排除方法
---------------------------------------------------------------------------------
一、 柱塞泵工作雜訊過大的原因及排除方法
(1)油泵內存有空氣。這個故障一般是在安裝了一台新泵的時候出現,在開起一台新泵時,應先向泵內加入油液,對泵的軸承、柱塞與缸體起到潤滑作用。
處理方法:在泵運轉時打開油泵加油口,使泵內的空氣從加油口排放出去。
(2)油箱的油麵過低,吸油管堵塞使得泵吸油阻力變大造成泵吸空或進油管段有漏氣,泵吸入了空氣。
處理方法:按加足油液;清洗濾清器,疏通進氣管道;檢查並緊固進油管段的連接螺絲。
(3)油泵與電機安裝不當,也就是說泵軸與電機軸同心度不一致,使油泵軸承受徑向力產生雜訊。
處理方法:檢查調整油泵與電機安裝的同心度。
(4)液壓油的粘度過大,使得泵的自吸能力降低,容積效率下降。
處理方法:選用適當粘度的液壓油,如果油溫過低應加熱器。

二、 柱塞泵工作時壓力表指針不穩定的原因及排除
(1)配油盤與缸體或柱塞與缸體之間磨損嚴重,使其內泄漏和外泄漏過大。
處理方法:檢查、修復配油盤與缸體的配合面;單缸研配,更換柱塞;緊固各連接處螺釘,排除漏損。
(2)如果是軸向柱塞變數泵,可能是由於變數機構的變數角過小,造成流量過小,內泄漏相對增大。因此,不能連續供油而使壓力不穩。
處理方法:適當加大變數機構的變數角,並排除內部泄漏。
(3)進油管堵塞,吸油阻力變大及漏氣等都有可能造成壓力表指針不穩定。
處理方法:進油管堵塞,液流阻力大,可疏通油管道洗進口濾清器,檢查並緊固進油管段的連接螺釘,斜軸式柱塞馬達排除漏氣。

三、 柱塞泵流量不足的原因及排除方法
表現為執行元件動作緩慢,壓力上不去。
(1)油箱油麵過低,油管、濾油器堵塞或阻力過大及漏氣等。
處理方法:檢查油箱油麵高度。不足時應添加。油管、濾清器堵塞應疏通和清洗。檢查並緊固各連接處的螺釘,排除漏氣。
(2)油泵內運轉前未充滿油液,留有空氣。
處理方法:從油泵回油口灌滿油液,排除油泵內的空氣。
(3)油泵中心彈簧折斷,使柱塞不能回程,缸體和配油盤密封不良。
處理方法:油泵中心彈簧彈力不足或折斷。
(4)油泵連接不當,使泵軸承受軸向力,導致缸體和配油盤產生間隙,高低油腔。
處理方法:改變連接方法,消除軸向力。
(5)如果是變數軸向柱塞泵,可能是變數角太小。
處理方法:如果變數軸向柱塞泵變數角過小時,應適當調大。
(6)液壓油不清潔,缸體與配油盤或缸體與柱塞磨損,使漏油過多。
處理方法:檢查缸體與配油盤和柱塞的磨損情況,視情況進行修配,更換柱塞。
(7)油溫過低,油液粘度下降,造成泵的內泄漏增大,泵並伴有發熱的症狀。
處理方法:根據油泵的溫升情況,選用合適粘度的液壓油。找出油溫過高或過低的原因,並及時排除。

四、柱塞泵油液漏損嚴重的原因及排除方法
(1)油泵各結合處密封不良,如密封圈損壞。
處理方法:檢查油泵各結合處的密封,更換密封圈。
(2)配油盤與缸體或柱塞與合同工體之間磨損過大,引起回油管外泄漏增加,也會楊起油泵沒低壓油腔之間的內泄漏。
處理方法:修磨配油盤和缸體的接觸面;研配缸體與柱塞副。

④ 貓牌柱塞泵有哪些常見故障

貓牌柱塞泵在使用一段時間後,可能會因為人為操作不當或機器使用時間過長造成貓牌柱塞泵故障,那麼柱塞泵都會出現哪些故障呢,下面小編來帶您柱塞泵在使用過程中會出現哪些故障以及如何解決。

液壓油泵輸出流量少或不輸出液壓油。出現這種情況可能是液壓油麵過低,使泵的空位過大,從而使輸出液壓油壓力不足。油箱密封不良也會使泵體輸出壓力不足。解決此類情況應按照使用說明及時添加足夠的液壓油或檢查液壓油缸是否密封,如沒有密封則要密封。

輸出壓力失常是柱塞泵在工作工程中常會出現的情況,泵在自吸中過程中,如果進油管路與液壓油缸泄露都會使壓力上不去,這時應及時查出泄漏點,緊固更換密封件。當液壓泵在超出正常壓力范圍的條件下運作,則會使泵體輸出壓力過高,這時應將液壓泵的壓力調至正常范圍值,泵體才會有效運作。

貓牌柱塞泵

上述介紹了貓牌柱塞泵在使用過程中的常見故障及如何解決措施,航冠機械貓牌柱塞泵廠家希望能幫到你,謝謝!

⑤ 柱塞泵的常見故障處理

1、柱塞有傷痕和銹蝕現象,必要時應更換新品。

2、柱塞副的密封性。用手握住柱塞套,兩個手指堵住柱塞頂端和側面的進油口。用另一隻手拉出柱塞,感到有較大的吸力,放鬆柱塞立即縮回原位,表明柱塞副密封良好,否則應更換柱塞副。

3、出油閥副減壓環帶磨損有台階或傷痕現象,必要時應予以更換。

4、出油閥副密封。用手指堵住出油閥下孔,用另一手指將出油閥輕輕向下壓,當手指離開出油閥上端時,它能自動彈回原位,表明出油閥副密封良好,否則應更換出油閥副。

5、柱塞凸緣和控制套的凹槽之間的間隙過大,應為0.02~0.08mm,如超過0.12mm,必須更換控制套。


(5)柱塞泵常見故障及排除方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1、機械原理

柱塞泵柱塞往復運動總行程L是不變的,由凸輪的升程決定。柱塞每循環的供油量大小取決於供油行程,供油行程不受凸輪軸控制是可變的。供油開始時刻不隨供油行程的變化而變化。轉動柱塞可改變供油終了時刻,從而改變供油量。

柱塞泵工作時,在噴油泵凸輪軸上的凸輪與柱塞彈簧的作用下,迫使柱塞作上、下往復運動,從而完成泵油任務,泵油過程可分為以下兩個階段。

進油過程

當凸輪的凸起部分轉過去後,在彈簧力的作用下,柱塞向下運動,柱塞上部空間(稱為泵油室)產生真空度,當柱塞上端面把柱塞套上的進油孔打開後,充滿在油泵上體油道內的柴油經油孔進入泵油室,柱塞運動到下止點,進油結束。

回油過程

柱塞向上供油,當上行到柱塞上的斜槽(停供邊)與套筒上的回油孔相通時,泵油室低壓油路便與柱塞頭部的中孔和徑向孔及斜槽溝通,油壓驟然下降,出油閥在彈簧力的作用下迅速關閉,停止供油。此後柱塞還要上行,當凸輪的凸起部分轉過去後,在彈簧的作用下,柱塞又下行。

此時便開始了下一個循環。柱塞泵以一個柱塞為原理介紹,一個柱塞泵上有兩個單向閥,並且方向相反,柱塞向一個方向運動時缸內出現負壓,這時一個單向閥打開液體被吸入缸內,柱塞向另一個方向運動時,將液體壓縮後另一個單向閥被打開,被吸入缸內的液體被排出。這種工作方式連續運動後就形成了連續供油 。

2、機械使用

柱塞泵缸體鑲裝銅套的,可以採用更換銅套的方法安裝。首先把一組柱塞桿外徑修整到統一尺寸,再用1000#以上的砂紙拋光外徑。

缸體安裝銅套的三種方法:缸體加溫熱裝或銅套低溫冷凍擠壓,過盈裝配;采有樂泰膠粘著裝配,這咱方法要求銅外套外徑表面有溝槽;缸孔攻絲,銅套外徑加工螺紋,塗樂泰膠後,旋入裝配。

熔燒結合方式的缸體與銅套,安裝方法如下:

採用研磨棒,手工或機械方法研磨修復缸孔;採用坐標鏜床,重新鏜缸體孔;採用鉸刀修復缸體孔。

採用「表面工程技術」,方法如下:

電鍍技術:在柱塞表面鍍一層硬鉻;

電刷鍍技術:在柱塞表面刷鍍耐磨材料;

熱噴塗或電弧噴塗或電噴塗:噴塗高碳馬氏體耐磨材料;

激光熔敷:在柱塞表面熔敷高硬度耐磨合金粉末。

缸體孔無銅套的缸體材料大都是球墨鑄鐵的,在缸體內壁上制備非晶態薄膜或塗層。因為缸體孔內壁有了這種特殊物質,所以才能組成硬—硬配對的磨擦副。

⑥ CNG柱塞泵總是缺相,怎麼回事

1、無法啟動   首先應檢查電源供電情況:接頭連接是否牢靠;開關接觸是否緊密;保險絲是否熔斷;三相供電的是否缺相等。如有斷路、接觸不良、保險絲熔斷、缺相,應查明原因並及時進行修復。其次檢查是否是高壓柱塞泵自身的機械故障,常見的原因有:填料太緊或葉輪與泵體之間被雜物卡住而堵塞;泵軸、軸承銹住;泵軸嚴重彎曲等。排除方法:放鬆填料,疏通引水槽;拆開泵體清除雜物、除銹;拆下泵軸校正或更換新的泵軸。

2、劇烈震動   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電動轉子不平衡;聯軸器結合不良;軸承磨損彎曲;轉動部分的零件松動、破裂;管路支架不牢等原因。可分別採取調整、修理、加固、校直、更換等辦法處理。上述情況是造成高壓柱塞泵故障的常見原因,實踐中處理故障,因實際分析,應遵循先外後里的原則。

3、深井潛高壓柱塞泵不上水或者水量小   首先看一下高壓柱塞泵此時運行的電流和平常運行時候的電流差別有多大。如果比平時運行時候小(基本上就是平時電流的23),那麼就有葉輪磨損、泵頭最上面的止逆閥堵塞等問題。如果和平時電流一樣大,那麼就是管墊漏水、管子漏水、泵體漏水等問題。如果比平時運行的時候電流大,那麼基本上可以確定是易損件磨損的問題。另外補充一點,電纜如果破損的話,水量跟平時是一樣大,但是電流會變大。3項380V電機的電流一般是2.2A。以上原因只要是經常維修深井泵的修理人員就可以查出來。

4、吸不上水   原因是泵體內有空氣或進水管積氣,或是底閥關閉不嚴灌引水不滿、真空泵填料嚴重漏氣,閘閥或拍門關閉不嚴。排除方法:先把水壓上來,再將泵體注滿水,然後開機。同時檢查逆止閥是否嚴密,管路、接頭有無漏氣現象,如發現漏氣,拆卸後在接頭處塗上潤滑油或調合漆,並擰緊螺絲。檢查高壓柱塞泵軸的油封環,如磨損嚴重應更換新件。管路漏水或漏氣。可能安裝時螺帽擰得不緊。若滲漏不嚴重,可在漏氣或漏水的地方塗抹水泥,或塗用瀝青油拌和的水泥漿。臨時性的修理可塗些濕泥或軟肥皂。若在接頭處漏水,則可用扳手擰緊螺帽,如漏水嚴重則必須重新拆裝,更換有裂紋的管子;降低揚程,將高壓柱塞泵的管口壓入水下0.5m。

⑦ 柱塞泵常見故障的維修方法我的液壓系統使用的是負載敏感柱塞泵,現使用多路負載敏感閾體,系統工作時,系

摘要 關於柱塞計量泵壓力不穩,首先可檢查計量泵的吸入和排出閥門是否損壞,關閉不嚴或者堵塞等異常情況,按需清理或者更換新件,隨後檢查管路系統,查看有無滲漏並壓實管路,另外還可對隔膜板與排出閥連接進行檢查,確保有沒有漏液情況。通過此種方法逐步排查梳理,往往可以快速定位並解決問題所在。

⑧ 柱塞泵故障怎麼處理

柱塞泵常見的故障及處理方法:
1.液壓泵輸出流量不足或不輸出油液
1)吸入量不足。原因是吸油管路上的阻力過大或補油量不足。如泵的轉速過大,油箱中液面過低,進油管漏氣,濾油器堵塞等。
2)泄漏量過大。原因是泵的間隙過大,密封不良造成。如配油盤被金屬碎片、鐵屑等劃傷,端面漏油;變數機構中的單向閥密封面配合不好,泵體和配油盤的支承面有砂眼或研痕等。可以通過檢查泵體內液壓油中混雜的異物判別泵被損壞的部位。
3)傾斜盤傾角太小,泵的排量少,這需要調節變數活塞,增加斜盤傾角。
2.中位時排油量不為零
變數式軸向柱塞泵的斜盤傾角為零時稱為中位,此時液壓泵的輸出流量應為零。但有時會出現中位偏離調整機構中點的現象,在中點時仍有流量輸出。其原因是控制器的位置偏離、松動或損傷,需要重新調零、緊固或更換。泵的角度維持力不夠、傾斜角耳軸磨損也會產生這種現象。
3.輸出流量波動
輸出流量波動與很多因素有關。對變數泵可以認為是變數機構的控制不佳造成,如異物進入變數機構,在控制活塞上劃出階痕、磨痕、傷痕等,造成控制活塞運動不穩定。由於放大器能量不足或零件損壞、含有彈簧的控制活塞的阻尼器效能差,都會造成控制活塞運動不穩定。流量不穩定又往往伴隨著壓力波動。這類故障一般要拆開液壓泵,更換受損零部件,加大阻尼,提高彈簧剛度和控制壓力等。
4.輸出壓力異常
泵的輸出壓力是由負載決定的,與輸入轉矩近似成正比。輸出壓力異常有兩種故障。
1)輸出壓力過低:當泵在自吸狀態下,若進油管路漏氣或系統中液壓缸、單向閥、換向閥等有較大的泄漏,均會使壓力升不上去。這需要找出漏氣處,緊固、更換密封件,即可提高壓力。溢流閥有故障或調整壓力低,系統壓力也上不去,應重新調整壓力或檢修溢流閥。如果液壓泵的缸體與配流盤產生偏差造成大量泄漏,嚴重時,缸體可能破裂,則應重新研磨配合面或更換液壓泵。
2)輸出壓力過高:若迴路負載持續上升,泵的壓力也持續上升,當屬正常。若負載一定,泵的壓力超過負載所需壓力值,則應檢查泵以外的液壓元件,如方向閥、壓力閥、傳動裝置和回油管道。若最大壓力過高,應調整溢流閥。
5.振動和雜訊
振動和雜訊是同時出現的。它們不僅對機器的操作者造成危害,也對環境造成污染。
1)機械振動和雜訊:如泵軸和電機軸不同心或頂死,旋轉軸的軸承、聯軸節損傷,彈性墊破損和裝配螺栓松動均會產生雜訊。對於高速運轉或傳輸大能量的泵,要定期檢查,記錄各部件的振幅、頻率和雜訊。如泵的轉動頻率與壓力閥的固有頻率相同時,將會引起共振,可改變泵的轉速以消除共振。
2)管道內液流產生的雜訊:進油管道太細、進油濾油器通流能力過小或堵塞、進油管吸入空氣、油液豁度過高、油麵過低吸油不足和高壓管道中產生液擊等,均會產生雜訊。因此,必須正確設計油箱,正確選擇濾油器、油管和方向閥。
6.液壓泵過熱
液壓泵過度發熱有兩個原因,一是機械摩擦生熱。由於運動表面處於干摩擦或半干摩擦狀態,運動部件相互摩擦生熱。二是液體摩擦生熱。高壓油通過各種縫隙泄漏到低壓腔,大量的液壓能損失轉為熱能。所以正確選擇運動部件之間的間隙、油箱容積和冷卻器,可以杜絕泵的過度發熱和油溫過高的現象。另外,回油過濾器堵塞造成回油背壓過高,也會引起油溫過高和泵體過熱。
7、柱塞泵漏油
柱塞泵漏油主要有以下原因:
(1)主軸油封損壞或軸有缺陷、劃痕;
(2)內部泄漏過大,造成油封處壓力增大,而將油封損傷或沖出;
(3)泄油管過細過長,使密封處漏油;
(4)泵的外接油管松動,管接頭損傷,密封墊老化或產生裂紋;
(5)變數調節機構螺栓松動,密封破損;
(6)鑄鐵泵殼有砂眼或焊接不良。

總結:通過五金機電網小編認真分析故障發生的原因,採取相應的預防措施,可以避免故障的發生。對於延長機泵設備的使用壽命,降低設備維修費用,確保注水任務的完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閱讀全文

與柱塞泵常見故障及排除方法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式棉襖製作方法圖片 瀏覽:63
五菱p1171故障碼解決方法 瀏覽:858
男士修護膏使用方法 瀏覽:546
電腦圖標修改方法 瀏覽:607
濕氣怎麼用科學的方法解釋 瀏覽:537
910除以26的簡便計算方法 瀏覽:805
吹東契奇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704
對腎臟有好處的食用方法 瀏覽:98
電腦四線程內存設置方法 瀏覽:512
數字電路通常用哪三種方法分析 瀏覽:13
實訓課程的教學方法是什麼 瀏覽:525
苯甲醇乙醚鑒別方法 瀏覽:82
蘋果手機微信視頻聲音小解決方法 瀏覽:700
控制箱的連接方法 瀏覽:75
用什麼簡單的方法可以去痘 瀏覽:789
快速去除甲醛的小方法你知道幾個 瀏覽:803
自行車架尺寸測量方法 瀏覽:124
石磨子的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152
行善修心的正確方法 瀏覽:403
土豆燉雞湯的正確方法和步驟 瀏覽: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