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稅負的計算方法
一、稅負怎麼算的計算方法
1、稅負率=應交增值稅/銷售收入)×100%
即,稅負率=本年累計應納稅額/本年累計應稅銷售額(不含稅)×100%。稅負高說明企業效益好,利潤高,企業管理規范,市場競爭力強。
稅負即稅收負擔。實際交納的稅款占銷售收入凈額的百分比。
2、對小規模納稅人來說,稅負率就是徵收率:3%,而對一般納稅人來說,由於可以抵扣進項稅額,稅負率就不是17%或13%,而是遠遠低於該比例,具體計算:
稅負率=當期應納增值稅/當期應稅銷售收入×100%
當期應納增值稅=當期銷項稅額—實際抵扣進項稅額
實際抵扣進項稅額=期初留抵進項稅額本期進項稅額—進項轉出—出口退稅—期末留抵進項稅額
3、稅負就是稅收負擔率,是納稅人對應期間的應納增值稅與銷售收入的比例,但如果是出口企業或免稅企業,主要把出口收入和免稅收入按應稅稅率算出銷項稅加入計算繳納增值稅,如果有進料加工的話,還要考慮這部份的稅金,具體公式如下:
增值稅稅負率=[銷項稅-免退稅收入—適用稅率—(進項稅—進項稅轉出—期初留抵期末留抵以及海關核銷免稅進口料件組成的計稅價格×17%)]/(計征增值稅的銷售額-免抵退銷售額),以上公式是通用的,如果是業務簡單的公司,上式中沒有涉及的就是0稅負了。
4、另外對於免稅及出口企業來說,運費稅,城建稅依然要扣,抵稅比例為6%,應計入公式中。
二、企業所得稅的優惠政策
1.民族自治地方的企業,需要照顧和鼓勵的,經省政府批准,可以給予定期減稅或者免稅。
2.現行的企業所得稅減免稅優惠政策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國務院批準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內設立的高新技術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徵收所得稅;新辦的高新技術企業自投產年度起免徵所得稅兩年。
(3)企業利用廢水、廢氣、廢渣等廢棄物為主要原料進行生產的,可在5年內減征或免徵所得稅。
(4)在國家確定的革命老區、少數民族地區、邊遠地區和貧困地區新辦的企業,經主管稅務機關批准後,可減征或者免徵所得稅3年。
(5)企業事業單位進行技術轉讓,以及在技術轉讓過程中發生的與技術轉讓有關的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技術培訓所得,年凈收入在30萬元以下的,暫免徵收所得稅。
(6)企業遇有風、火、水、震等嚴重自然災害,經主管稅務機關批准,可減征或免徵所得稅1年。
(7)新辦的勞動就業服務企業,當年安置待業人員達到規定比例的,可在3年內教征或者免徵所得稅。
(8)高等學校和中小學校辦工廠,可減征或者免徵所得稅。
(9)民政部門舉辦的福利生產企業可減征或免徵所得稅。
(10)鄉鎮企業可按應繳稅款減征10%,用於補助社會性開支的費用,不再執行稅前提取的10%辦法。
三、營業稅的徵收范圍
營業稅的征稅范圍可以概括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提供的應稅勞務、轉讓無形資產、銷售不動產。
對營業稅的征稅范圍可以從下面三個方面來理解:
第一、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是指:
(1)提供或者接受應稅勞務的單位或者個人在境內;
(2)所轉讓的無形資產(不含土地使用權)的接受單位或個人在境內;
(3)所轉讓或者出租土地使用權的土地在境內;
(4)所銷售或出租的不動產在境內。
但是,根據財稅[2009]111號《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個人金融商品買賣等營業稅若干免稅政策的通知》有關規定,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以下簡稱境內)單位或者個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以下簡稱境外)提供建築業、文化體育業(除播映)勞務暫免徵收營業稅。
對境外單位或者個人在境外向境內單位或者個人提供的文化體育業(除播映),娛樂業,服務業中的旅店業、飲食業、倉儲業,以及其他服務業中的沐浴、理發、洗染、裱畫、謄寫、鐫刻、復印、打包勞務,不徵收營業稅。
B. 企業常見避稅方式有哪些
在園區成立一個新公司,承接原公司部分業務,正常經營納稅,納稅達到50萬,即可享受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的獎勵,獎勵比例如下:
增值稅獎勵地方留存(50%)的70%-80%;
企業所得稅獎勵地方留存(40%)的70%-80%。
當然,如果願意將原公司遷移到園區內也是十分歡迎的,園區會免費提供廠房地址,水電全免等等的優惠,並且原有公司無需到園區辦公,正常在原來的地址辦公即可。
註:當月納稅,次月月底即可獎勵到賬,政策穩定,獎勵及時。
籌劃模式:個人獨資企業一般可以用業務分流的方式,將業務外包給「工作室」,負責人在稅收窪地成立個人獨資企業,即可合法開票結算費用。完稅後就可以自由提現,自由分配。
1、發票真實,資金安全,風險較低
2、申請「核定徵收」,後整體稅負降低
3、個人獨資企業所涉各項稅種完稅後可直接公轉私
4、無企業所得稅,按個體生產經營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
5、綜合稅負:增值稅1%,個人經營所得稅:0.5-2.1,附加稅:0.06,綜合下來稅負僅3.16%。
注意:稅收籌劃的原則是合理合法的,不是不納稅,而是在政策允許的范圍內減少稅收。如果想讓專業團隊策劃零稅務風險的稅收籌劃案,可以無償咨詢,得到更多的援助。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您,望採納謝謝!
C. 增值稅稅負太高有節稅降負的方法嗎有懂的朋友幫忙指導一下
1.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第十六條規定:下列項目免徵增值稅:
(一)農業生產者銷售的自產農業產品;
(二)避孕葯品和用具;
(三)古舊圖書;
(四)直接用於科學研究、科學試驗和教學的進口儀器、設備;
(五)外國政府、國際組織無償援助的進口物資和設備;
(六)來料加工、來件裝配和補償貿易所需進口的設備;
(七)由殘疾人組織直接進口供殘疾人專用的物品;
(八)銷售的自己使用過的物品.除前款規定外,增值稅的免稅、減稅項目由國務院規定,任何地區、部門均不得規定免、減稅項目。
申請產業扶持政策是企業常採用的稅收籌劃方式,比如商貿、咨詢服務、建築設計、互聯網等行業都比較適用!
企業通過在園區注冊有限公司,活用園區招商政策,可規范企業稅收管理,滿足企業政策申報需求,助力企業高效發展,同時也幫助地區完成經濟發展目標。
增值稅根據剩下所得部分的:75%-80%,予以企業經營補貼獎勵;
企業所得稅按照剩下所得部分的:75%-80%,予以企業經營補貼獎勵。
通過申請專項扶持政策,節省的錢用於企業擴大再生產,用於企業周轉運營,不僅降低了企業成本,還把控了稅務風險。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您!
D. 公司合理避稅12種方法
公司合理避稅的方式需要依據企業具體經營去決定。
合理避稅,指的是在法律允許的情況下,以合法的手段和方式來達到納稅人減少繳納稅款的經濟行為,具體方法如下:
1、分攤費用,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各項費用要按一定的方法攤入成本;
2、縮短折舊年限,企業可以盡量縮短折舊年限,這樣折舊金額增加,利潤減少,所得稅少交;
3、高新技術開發的企業,高新技術開發的企業,都可享受較大程度的稅收優惠;
4、合理提高職工福利,中小企業私營業主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可考慮在不超過計稅工資的范疇內適當提高員工工資;
5、足稅收優惠政策,新稅法的頒布實施將減免稅的權力收歸國務院,避免了減免稅過多過亂的現象;
6、定價轉移,轉移定價法是企業避稅的基本方法之一;
7、將個人專利以技術入股的形式投入公司使用;
8、混合銷售要依法而簽,分別計稅;
9、籌資避稅,這一原則就是利用一定的籌資技術,使得企業達到最高的利潤水平和最輕低的稅負水平;
10、資產租賃,租賃可以避免企業購買機器設備的負擔和免遭設備陳舊過時的風險,由於租金從稅前利潤中扣減,可沖減利潤而達到避稅;
11、避稅綠洲,凡是在經濟特區設立的生產服務型企業和從事高新技術開發的企業,都可享受較大程度的稅收優惠;
12、換成洋企業,國家對外商投資企業實行稅收傾斜政策。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
第七條 收入總額中的下列收入為不征稅收入:
(一)財政撥款;
(二)依法收取並納入財政管理的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
(三)國務院規定的其他不征稅收入。第八條 企業實際發生的與取得收入有關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費用、稅金、損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E. 增值稅稅負率太高,如何降低
建議需要進行節稅的企業注冊在有稅收優惠政策的稅收窪地,因為這樣可以申請享受到園區的返稅優惠政策。但是注冊、運營、以後注銷等都需要成本跟人力時間,直接找與各地園區都有合作的筆者,多稅源地,可利用的稅收優惠政策也多。直接通過與財稅大風車合作,可以免注冊、方便快捷地享受到當地最新的稅收優惠政策。
增值稅地方上繳50%,企業所得稅地方上繳60%,獎勵比例為上交後的60%-80%。
原理就是企業進行業務拆分,新的公司入駐到園區,有實際的業務經營,把大部分的利潤留在園區,由新公司在當地納稅,享受園區內的稅收優惠政策。
企業通過在地區貢獻經濟,可享受地方產業發展扶持政策,滿足企業政策申報需求,助力企業高效發展。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您,望採納!
通過筆者的籌劃方案,節省的錢用於企業擴大再生產,用於企業周轉運營,不僅降低了企業成本,還把控了稅務風險。
F. 企業所得稅太高,有什麼方法能減輕稅負的
要合理避稅,也就是合理利用稅法的規則,一般而言總需要稅法體系成熟到一定程度,足夠從其中找出對於不同交易的不同處理(或者是不同稅收體系對於同一交易的不同處理),然後選取有利的待遇。如果一個稅法體系對於大多數情況是一刀切,沒有具體規定,或者乾脆沒有規定,也就完全沒有規劃的基礎。
眾所周知,中國的企業所得稅稅率為25%,這個稅率在世界范圍內屬於較高水平,因此,我們可以選擇將企業利潤保存在有稅收優惠獎勵的地區,來達到大幅降低企業所得稅的目的。
辦理細則:
行業幾乎無限制,全國各地企業都可享受。
提供一站式後期服務。
辦理時間快,一周內出執照,稅務報道三天後可領發票。
稅務報道和銀行開戶無需法人親自到場。
G. 稅負率過高怎樣處理
稅負率過高企業降至正常水平,需要做什麼?
首先企業要控制稅負率在一定的水平,不能過高也不能過低,在企業經營的時候注意票據的取得,經營業務的真實性也要有保證,最好是做到四流一致。
稅務系統不斷完善,企業經營越來越規范,在合規經營的情況下怎麼適當降低企業的稅負率?
稅務籌劃可以適當控制企業的稅負率,合理合法降低稅負壓力,目前有限公司的組織形式在園區內可以享受稅收優惠政策,在企業現有的基礎上降低稅負率。
企業獎勵扶持比例高,周期短,月度獎勵;
地方增值稅留存50%,所得稅40%;
獎勵企業75%-90%
H. 怎樣控制稅負
稅負率的分析和控制,主要從以下6個方面:
1、 企業稅收負擔率的測算分析:
企業稅負率=本期累計應納稅額÷本期累計應稅銷售額×100%
稅負率差異幅度=[企業稅負率-本地區同行業平均稅負率(或上年同期稅負率)]÷本地區同行業平均稅負率(或上年同期稅負率)×100%
#如果稅負率差異幅度低於-30%,則該企業申報異常。
2、 企業銷售額變動率的測算分析:
當月應稅銷售額變動率=(當月應稅銷售額-上月應稅銷售額)÷上月應稅銷售額×100%
累計應稅銷售額變動率=(本期累計應稅銷售額-上年同期應稅銷售額)÷上年同期應稅銷售額×100%
#如果累計應稅銷售額變動率或當月應稅銷售額變動率超過50%或低於-50%,應將應稅銷售額和應納稅額進行配比分析,以確定該企業申報是否異常。
3、 企業銷售成本變動率與銷售額變動率的配比分析:
銷售成本變動率=(本期累計銷售成本-上年同期累計銷售成本)÷上年同期累計銷售成本×100%
銷售額變動率=(本期累計銷售額-上年同期累計銷售額)÷上年同期累計銷售額×100%
企業銷售成本變動率與銷售額變動率的差異額=銷售成本變動率-銷售額變動率
#如果企業銷售成本變動率與銷售額變動率的差異幅度超過各地設定的正常峰值,該企業申報異常。
4、 企業零負申報異常情況分析(考慮留抵稅額增長比例)
#如果企業應納稅額連續三個月等於0,該企業異常。
5、 進項稅額構成比例分析
進項稅額構成比例=當期非增值稅專用發票抵扣憑證抵扣進項稅額÷當期抵扣的全部進項稅額×100%
#利用上述公式測算的結果如果連續兩個月大於60%(特殊行業除外),該企業申報異常。
6、 增值稅專用發票開具金額變化分析
專用發票開具金額變動率=當期申報的專用發票開具金額÷上期申報的專用發票開具金額×100%
#利用上述公式測算的結果如果大於1.5或小於0.5,該企業申報異常。
下面舉個例子來詳細說說如何具體操作:
公式 1.2 %=X÷Y,想控制1.2%的稅負,就要交納X元增值稅,並要做Y元主營業務收入,可有兩個變數怎麼能控制稅負呢。
還有一個公式 Y=(上期留抵增值稅+本期進項增值稅)÷(17%-1.2 %)
我們把上述公式中的紅字稱為「本期可抵扣增值稅」藍字稱為「預計稅負」則
Y=本期可抵扣增值稅÷ (17% - 預計稅負)
例:上期留抵100萬增值稅,本期已認證進項增值稅100萬,想要控制在1.2 %的稅負,應當做多少主營業務收入
套入公式得
Y =(1000000+1000000)÷(17%-1.2 %)
=2000000÷15.8%
=12658227.85(元)
計算應納增值稅
X =12658227.85×17%-2000000
=151898.73 (元)
稅負率=151898.73÷12658227.85
=1.2 %
將主營業務收入減少到12658227.85元就能達到1.2 %的稅負了
有些會計人士在月底一衡量稅負發覺高了就向下調銷售收入,調過後發覺還不理想就還調,這樣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應當在月中旬結合進項發票情況合理控制制定稅負,控制銷售收入。
I. 根據我國客觀實際情況,提高稅負水平、調整稅負結構的主要政策措施有哪些
1、社會經濟發展水平。
一個國家的社會經濟發展總體水平,可以通過國民生產總值和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這兩個綜合指標來反映。國家的國民生產總值越大,總體負擔能力越高。
特別是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最能反映國民的稅收負擔能力。一般而言,在人均國民收入比較高的國家,社會經濟的稅負承受力較強。世界銀行的調查資料也表明,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較高的國家,其稅收負擔率也較高,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較低的國家,其稅收負擔率也較低。
2、國家的宏觀經濟政策。
任何國家為了發展經濟,必須綜合運用各種經濟、法律以及行政手段,來強化宏觀調控體系。國家會根據不同的經濟情況,而採取不同的稅收負擔政策。
如在經濟發展速度過快過熱時,需要適當提高社會總體稅負,以使國家集中較多的收入,減少企業和個人的收入存量,抑制需求的膨脹,使之與社會供給總量相適應。此外,還要根據經濟情況的發展變化,在徵收中實行某些必要的傾斜政策和區別對待辦法,以利於優化經濟結構和資源配置。
3、稅收徵收管理能力。
由於稅收是由國家無償徵收的,稅收征納矛盾比較突出。因此,一個國家的稅收徵收管理能力,有時也對稅收負擔的確定有較大的影響。
一些國家的稅收徵收管理能力強,在制定稅收負擔政策時,就可以根據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來確定,而不必考慮能否將稅收征上來。而在一些稅收征管能力較差的國家,可選擇的稅種有限,勉強開征一些稅種,也很難保證稅收收入,想提高稅收負擔也較困難。
(9)高稅負方式方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稅費負擔特別是稅收負擔的高低是相對的,需要在既定的國與國之間做比較。一般最常見的評價指標是宏觀稅負指標,即稅收收入佔GDP的比重。發達國家的宏觀稅負一般在30%--47%,而2015年中國為23%。但是,這個指標的口徑還有很多有待補充修正的方面。
一是稅費負擔要與一個國家的財政體制相匹配。一個國家的財政體制,尤其是財政事權與支出責任劃分會影響財政收入的集中度。我國是集中領導、分級管理的國家,中央政府包攬的事權與推動經濟發展的責任大於其他國家,所以我國的稅費負擔高於其他國家有體制性原因。
二是稅費負擔要與一個政府對債務融資的依存度相匹配。美國和愛爾蘭比較倚重發債為政府籌資,都是赤字大國,由於赤字和大量負債,美國政府的債務負擔率到2015年底已經達到104.2%,愛爾蘭的債務負擔率到2015年底也達到106%,遠遠超過北歐稅負較高的丹麥、挪威、荷蘭等國家。
因此衡量一個國家的稅負輕重,不僅要看宏觀稅負,而且要看政府的收入結構,特別是看政府對債務融資的依存度。
三是稅費負擔要與企業盈利能力相匹配。清華大學白重恩教授在2017年中國經濟50人論壇上的發言指出,從稅負結構看,我國的稅費,包括所得稅、社保繳費等,占企業盈利的比例是68%,而美國是44%,瑞典是49%,印度是61%。
就中國是68%而言,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與社保相關的繳費,一類是其他的稅。其中我國社保繳費占企業盈利的49%,而西方高福利國家如瑞典的數據為35%,美國是10%左右。這個國際比較說明我國社保繳費占企業盈利的比例較高。
四是稅費負擔要與財政支出中的福利性支出相匹配。稅費負擔高低本身不是問題,主要在於財政支出有多少用於改善公民的福利。
北歐國家的稅負普遍很高,但是這些國家的公民享受政府的高福利,其教育、醫療、社保等都由政府提供,因此稅負高,加上使用透明度很高,納稅人也甘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