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密碼學中有幾種、他們的原理和區別,優缺點是什麼
傳統密碼學:Autokey密碼 ,置換密碼 ,二字母組代替密碼 (by Charles Wheatstone) ,多字母替換密碼 ,希爾密碼 ,維吉尼亞密碼 ,替換密碼 ,凱撒密碼 ,ROT13 ,仿射密碼 ,Atbash密碼 ,換位密碼 ,Scytale
,Grille密碼 ,VIC密碼 (一種復雜的手工密碼,在五十年代早期被至少一名蘇聯間諜使用過,在當時是十分安全的) 現代加密:加密散列函數 (消息摘要演算法,MD演算法)加密散列函數
消息認證碼
Keyed-hash message authentication code
EMAC (NESSIE selection MAC)
HMAC (NESSIE selection MAC; ISO/IEC 9797-1, FIPS and IETF RFC)
TTMAC 也稱 Two-Track-MAC (NESSIE selection MAC; K.U.Leuven (Belgium) & debis AG (Germany))
UMAC (NESSIE selection MAC; Intel, UNevada Reno, IBM, Technion, & UCal Davis)
MD5 (系列消息摘要演算法之一,由MIT的Ron Rivest教授提出; 128位摘要)
公/私鑰加密演算法(也稱 非對稱性密鑰演算法)公/私鑰簽名演算法秘密鑰演算法 (也稱 對稱性密鑰演算法)
❷ 密碼學包括哪兩個相互對立的分支
密碼學包含兩個互相對立的分支:
研究編制密碼的技術稱為密碼編碼學(Cryptography),主要研究對數據進行變換的原理、手段和方法,用於密碼體制設計。
研究破譯密碼的技術稱為密碼分析學(Cryptanalysis),主要研究內容如何破譯密碼演算法。密碼編制學和密碼分析學共同組成密碼學。
一些術語
明文是原始的信息(Plaintext,記為P)。
密文是明文經過變換加密後信息(Ciphertext,記為C)。
加密是從明文變成密文的過程(Enciphering,記為E)。
解密是密文還原成明文的過程(Deciphering,記為D)。
加密演算法(Encryption Algorithm)是實現加密所遵循的規則。用於對明文進行各種代換和變換,生成密文。
解密演算法(Decryption Algorithm)是實現解密所遵循的規則,是加密演算法的逆運行,由密文得到明文。
密鑰(Key,記為K)。為了有效地控制加密和解密演算法的實現,密碼體制中要有通信雙方的專門的保密「信息」參與加密和解密操作,這種專門信息稱為密鑰。
❸ 8、簡述密碼技術的分類,及 其在身份識別中是如何 被使用的,有哪些優缺點。
密碼體制分為私用密鑰加密技術(對稱加密)和公開密鑰加密技術(非對稱加密)。
1、對稱密碼體制
對稱密碼體制是一種傳統密碼體制,也稱為私鑰密碼體制。在對稱加密系統中,加密和解密採用相同的密鑰。因為加解密密鑰相同,需要通信的雙方必須選擇和保存他們共同的密鑰,各方必須信任對方不會將密鑰泄密出去,這樣就可以實現數據的機密性和完整性。對於具有n個用戶的網路,需要n(n-1)/2個密鑰,在用戶群不是很大的情況下,對稱加密系統是有效的。但是對於大型網路,當用戶群很大,分布很廣時,密鑰的分配和保存就成了問題
2、非對稱密碼體制
非對稱密碼體制也叫公鑰加密技術,該技術就是針對私鑰密碼體制的缺陷被提出來的。在公鑰加密系統中,加密和解密是相對獨立的,加密和解密會使用兩把不同的密鑰,加密密鑰(公開密鑰)向公眾公開,誰都可以使用,解密密鑰(秘密密鑰)只有解密人自己知道,非法使用者根據公開的加密密鑰無法推算出解密密鑰,顧其可稱為公鑰密碼體制。
❹ 目前常用的加密方法主要有兩種是什麼
目前常用的加密方法主要有兩種,分別為:私有密鑰加密和公開密鑰加密。私有密鑰加密法的特點信息發送方與信息接收方均需採用同樣的密鑰,具有對稱性,也稱對稱加密。公開密鑰加密,又稱非對稱加密,採用一對密鑰,一個是私人密鑰,另一個則是公開密鑰。
私有密鑰加密
私有密鑰加密,指在計算機網路上甲、乙兩用戶之間進行通信時,發送方甲為了保護要傳輸的明文信息不被第三方竊取,採用密鑰A對信息進行加密而形成密文M並發送給接收方乙,接收方乙用同樣的一把密鑰A對收到的密文M進行解密,得到明文信息,從而完成密文通信目的的方法。
這種信息加密傳輸方式,就稱為私有密鑰加密法。
私有密鑰加密的特點:
私有密鑰加密法的一個最大特點是:信息發送方與信息接收方均需採用同樣的密鑰,具有對稱性,所以私有密鑰加密又稱為對稱密鑰加密。
私有密鑰加密原理:
私有加密演算法使用單個私鑰來加密和解密數據。由於具有密鑰的任意一方都可以使用該密鑰解密數據,因此必須保證密鑰未被授權的代理得到。
公開密鑰加密
公開密鑰加密(public-key cryptography),也稱為非對稱加密(asymmetric cryptography),一種密碼學演算法類型,在這種密碼學方法中,需要一對密鑰,一個是私人密鑰,另一個則是公開密鑰。
這兩個密鑰是數學相關,用某用戶密鑰加密後所得的信息,只能用該用戶的解密密鑰才能解密。如果知道了其中一個,並不能計算出另外一個。因此如果公開了一對密鑰中的一個,並不會危害到另外一個的秘密性質。稱公開的密鑰為公鑰;不公開的密鑰為私鑰。
❺ 加密技術分為哪兩類
加密技術分為:
1、對稱加密
對稱加密採用了對稱密碼編碼技術,它的特點是文件加密和解密使用相同的密鑰,即加密密鑰也可以用作解密密鑰,這種方法在密碼學中叫做對稱加密演算法,對稱加密演算法使用起來簡單快捷,密鑰較短,且破譯困難
2、非對稱
1976年,美國學者Dime和Henman為解決信息公開傳送和密鑰管理問題,提出一種新的密鑰交換協議,允許在不安全的媒體上的通訊雙方交換信息,安全地達成一致的密鑰,這就是「公開密鑰系統」。
加密技術的功能:
原有的單密鑰加密技術採用特定加密密鑰加密數據,而解密時用於解密的密鑰與加密密鑰相同,這稱之為對稱型加密演算法。採用此加密技術的理論基礎的加密方法如果用於網路傳輸數據加密,則不可避免地出現安全漏洞。
區別於原有的單密鑰加密技術,PKI採用非對稱的加密演算法,即由原文加密成密文的密鑰不同於由密文解密為原文的密鑰,以避免第三方獲取密鑰後將密文解密。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加密技術
❻ 密碼學當中有什麼類型的密碼
我知道的有一種叫做雙重密碼,即a君加密後給b君,之後b 君在加密後還給a君,之後a君解開自己的密後,還給b君,b君解開自己的密後即可知道a君的情報。這樣可以避免密鑰的傳遞,有效提高安全性,現在的加密方法多用多重加密即此方法的變種,計算機中也有所運用。
❼ 密碼分析學包括哪幾類
對於密碼分析的結果來說,其有用的程度也各有不同。密碼學家Lars Knudsen於1998年將對於分組密碼的攻擊按照獲得的秘密信息的不同分為以下幾類:
完全破解 -- 攻擊者獲得秘密鑰匙。 全局演繹 -- 攻擊者獲得一個和加密和解密相當的演算法,盡管可能並不知道鑰匙。 實例(局部)演繹 -- 攻擊者獲得了一些攻擊之前並不知道的明文(或密文)。 信息演繹 -- 攻擊者獲得了一些以前不知道的關於明文或密文的香農信息。 分辨演算法 -- 攻擊者能夠區別加密演算法和隨機排列。 對於其它類型的密碼學演算法,也可以做出類似的分類。
可將密碼分析分為以下五種情形。
(1)惟密文攻擊(Ciphertext only)
對於這種形式的密碼分析,破譯者已知的東西只有兩樣:加密演算法、待破譯的密文。
(2)已知明文攻擊(Known plaintext)
在已知明文攻擊中,破譯者已知的東西包括:加密演算法和經密鑰加密形成的一個或多個明文—密文對,即知道一定數量的密文和對應的明文。
(3)選擇明文攻擊(Chosen plaintext)
選擇明文攻擊的破譯者除了知道加密演算法外,他還可以選定明文消息,並可以知道對應的加密得到的密文,即知道選擇的明文和對應的密文。例如,公鑰密碼體制中,攻擊者可以利用公鑰加密他任意選定的明文,這種攻擊就是選擇明文攻擊。
(4) 選擇密文攻擊(Chosen ciphertext)
與選擇明文攻擊相對應,破譯者除了知道加密演算法外,還包括他自己選定的密文和對應的、已解密的原文,即知道選擇的密文和對應的明文。
(5)選擇文本攻擊(Chosen text)
選擇文本攻擊是選擇明文攻擊與選擇密文攻擊的結合。破譯者已知的東西包括:加密演算法、由密碼破譯者選擇的明文消息和它對應的密文,以及由密碼破譯者選擇的猜測性密文和它對應的已破譯的明文。
很明顯,惟密文攻擊是最困難的,因為分析者可供利用的信息最少。上述攻擊的強度是遞增的。一個密碼體制是安全的,通常是指在前三種攻擊下的安全性,即攻擊者一般容易具備進行前三種攻擊的條件。